有无之境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301222669
作者:陈来
页数:420页

内容概要

陈来,1981年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1986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1990年起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华朱子学会会长、中央文史馆馆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等。主要著作有《朱子哲学研究》、《朱子书信编年考证》、《宋明理学》、《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人文主义的视界》、《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春秋时代的宗教、伦理与社会思想》、《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新理学与新心学》、《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诠释与重建——王船山的哲学精神》、《孔夫子与现代世界》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言 1一 有我与无我 3二 戒慎与和乐 8三 理性与存在 11第二章 心与理 18一 心即理说的提出 18二 心即理说的内涵 221 定理与至善 222 道德法则与道德对象 233 心与礼 254 心外无理 275 主宰、知觉、条理 28三 心即理说的诠释 31四 心即理说的矛盾 37第三章 心与物 43一 心与意 43二 意与事 46三 心与物 51四心物同体 56第四章 心与性 60一 未发与已发 60二 心之本体 681 至善者心之本体 682 心之本体即是天理 693 诚是心之本体 704 知是心之本体 715 乐是心之本体 726 定是心之本体 737 恶者失其本体 74三 心与性 751 心之本体即是性 762 心即性 773 性、天、命 784 性与气 815 性之善恶 84第五章 知与行 86一 知行合一的内容 861 知行本体 862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以谓知 903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914 知是行之主意,行是知之工夫 935 知之真笃即是行,行之明察即是知 946 未有学而不行者,不行不可以为学 96二 知行合一的宗旨与工夫 971 知行合一的宗旨 972 对知行合一的批评 1003 致良知与知行合一 1024 知行合一的工夫 104三 知行合一的分析 105第六章 诚意与格物 109一《大学》古本与古本序 110二 诚意 116三 格物与格心 121四 格物之辩 1241 与湛甘泉论格物 1242 与罗整庵释格物 1313 与顾东桥辩格物 137五 《大学问》的格物说 139第七章 良知与致良知 148一 致良知说的提出 149二 良知 1541 良知即是非之心 1542 良知与意念 1553 良知与独知 1584 良知是谓圣 1595 良知即天理 1616 良知与明德 1627 良知与自慊 163三 致良知 1651 致良知之至极义 1652 致良知之实行义 1673 良知与见闻 169四 从格物到致知 172第八章 有与无 179一 天泉证道 180二 无善无恶 189三 心体与性体 198四 儒与佛 202五 有与无 207六 严滩问答 213第九章 境界 218一 有无之境 218二 无我为本 2241 自得与无我 2242 敬畏与洒落 2263 不动与无累 229三 狂者胸次 234四 与物同体 2391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2402 有我之境 2453 仁与爱 249第十章 工夫 256一 工夫之内外本末 2561 为己与克己 2562 心学与心法 2583 德性与问学 2604 博文与约礼 2625 惟精与惟一 2636 吾心与六经 2647 成色与分两 2678 主意与工夫 269二 工夫之有无动静 2721 事上磨炼与静坐 2722 戒慎恐惧与何思何虑 2753 必有事焉与勿忘勿助 2824 集义与不动心 2855 动与静 2876 存心与定气 290第十一章 结语 294一 早年历程 295二 中岁教法 300三 晚年化境 303四 身后流变 305第十二章 附考 311一 《年谱》笺证 3111 成化二十二年丙午,阳明15岁 3112 弘治五年壬子,阳明21岁 3123 弘治十三年庚申,阳明29岁 3134 弘治十四年辛酉,阳明30岁 3145 弘治十五年壬戌,阳明31岁 3146 弘治十七年甲子,阳明33岁 3157 正德元年丙寅,阳明35岁 3158 正德二年丁卯,阳明36岁 3169 正德五年庚午,阳明39岁 31810 正德七年壬申,阳明41岁 31811 正德九年甲戌,阳明43岁 31812 正德十年乙亥,阳明44岁 31813 正德十二年丁丑,阳明46岁 31914 正德十三年戊寅,阳明47岁 32215 正德十四年己卯,阳明48岁 32416 正德十五年庚辰,阳明49岁 32417 正德十六年辛巳,阳明50岁 32518 嘉靖七年戊子,阳明57岁 325二《续编》书札考 326三越城活动考 333四著述辨疑 3451《传习录》 3452《大学古本旁释》 351附录心学传统中的神秘主义问题 359一 引言 359二 明代心学的神秘体验 362三 宋代心学的神秘体验 370四 理学对于神秘主义的批评 378五 结语 380阳明年表要略 385征引书目 387索引 392后记 399

编辑推荐

《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编辑推荐:王阳明是明朝才兼文武、奇志大勇的政治家、军事家,但令他名垂青史的却是他在理学上的贡献。《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对王阳明哲学的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并对其哲学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力图呈现出王阳明哲学的基本性格和整体面貌,在王阳明哲学思想研究的各个重大问题上都提出了新的分析和诠释。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著,研究王阳明哲学之经典:启迪研究者,裨益入门者,亦造福大众读者。

作者简介

本书是王阳明哲学研究的经典之作。全书把哲学史研究、比较哲学研究、文化问题研究和文献史料研究合为一体,对王阳明哲学的内容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并对其哲学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力图呈现出王阳明哲学的基本性格和整体面貌。本书作为系统研究王阳明哲学的专著,思境恢弘,学理精审,史料详尽,在王阳明哲学思想研究的各个重大问题上都提出了新的分析和诠释,充分体现了作者在思想把握上的理论造诣和文献把握上的学术功力,代表了当代阳明学研究的高端水平。本书虽集中在王阳明哲学的研究,但其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法,对整个阳明学、宋明理学乃至中国古典哲学的研究皆具有普遍的示范意义。


 有无之境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哲學是方法,系統學習哲學能夠讓自己以嚴謹的方法論對材料進行整理,從而獲得理性的認識,並材料中的時代線索、是非對錯都能有整體的把握,這即是此書的特點。陳來在這本書中分專題將陽明主要的思想論點進行了分析和比較。分兩說。一,陽明學說最大的特變便在於他能直指人心從而讓人把握學問的精髓並以極大的勇決去實而行之,讀其書已是如此,更何況有幸親炙陽明其人者乎!必定如清夜聞鐘,發人深省!然此等直點人心之處若經轉述其精神便已喪失一半,陳來在此書中對陽明學問思想專題的分析比較理性中肯,還原陽明的本意並將誤解一一闡清,這要得力於陳來先生深厚的哲學功底和系統的哲學訓練,但美中不足之處便在於這種轉述對語錄“直捷”精神的丟失。二、此書將陽明的諸多思想與西方哲學思想進行了比較研究,這種視角有助於我們對陽明的學問有更多面更清晰的認識,而且這種比較也有助於增進我們對中西哲學異同更加理性清晰的認識,這一點非常重要。因近年來常有“中國哲學所達境界至高,在西方只有康德能理解中國哲學”、“康德與儒家聖人一致”之類的輕薄之言,輕信者常會因這樣的盲目無知而產生一種病態的文化自信,進而否棄認識了解西方的哲學與文化,拒絕不同類型文化的比較,此種傾向非常危險,故而像陳來先生這種系統理性對中西哲學進行比較研究的作品在這個時代是不可多得的。以歷史的觀點看待學術的發展,必然能見此一時代學術的偏頗與後代的流弊,這樣觀點也是需要我們認識了解的,但不能因為站在歷史的角度見此便對往代之學術與聖賢心存輕視,陸九淵言,“東海有聖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聖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年之學術流變中自有其不變者、不可磨滅者存在,而往古今來之聖賢於此多有所窺,學問於人生究竟之意義也正在於此,豈可輕視!故,總而言之,分析與比較的方法有助於我們對陽明學術本身的認識,但由於此方法本身的局限,不能無支離之弊,故要真正學習陽明學問,仍需回到《傳習錄》和《全書》,直捷與陽明問答,再於自己心體上勘驗,如此才能獲大利益。
  •     哲學是方法,系統學習哲學能夠讓自己以嚴謹的方法論對材料進行整理,從而獲得理性的認識,並材料中的時代線索、是非對錯都能有整體的把握,這即是此書的特點。陳來在這本書中分專題將陽明主要的思想論點進行了分析和比較。分兩說。一,陽明學說最大的特變便在於他能直指人心從而讓人把握學問的精髓並以極大的勇決去實而行之,讀其書已是如此,更何況有幸親炙陽明其人者乎!必定如清夜聞鐘,發人深省!然此等直點人心之處若經轉述其精神便已喪失一半,陳來在此書中對陽明學問思想專題的分析比較理性中肯,還原陽明的本意並將誤解一一闡清,這要得力於陳來先生深厚的哲學功底和系統的哲學訓練,但美中不足之處便在於這種轉述對語錄“直捷”精神的丟失。二、此書將陽明的諸多思想與西方哲學思想進行了比較研究,這種視角有助於我們對陽明的學問有更多面更清晰的認識,而且這種比較也有助於增進我們對中西哲學異同更加理性清晰的認識,這一點非常重要。因近年來常有“中國哲學所達境界至高,在西方只有康德能理解中國哲學”、“康德與儒家聖人一致”之類的輕薄之言,輕信者常會因這樣的盲目無知而產生一種病態的文化自信,進而否棄認識了解西方的哲學與文化,拒絕不同類型文化的比較,此種傾向非常危險,故而像陳來先生這種系統理性對中西哲學進行比較研究的作品在這個時代是不可多得的。以歷史的觀點看待學術的發展,必然能見此一時代學術的偏頗與後代的流弊,這樣觀點也是需要我們認識了解的,但不能因為站在歷史的角度見此便對往代之學術與聖賢心存輕視,陸九淵言,“東海有聖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聖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年之學術流變中自有其不變者、不可磨滅者存在,而往古今來之聖賢於此多有所窺,學問於人生究竟之意義也正在於此,豈可輕視!故,總而言之,分析與比較的方法有助於我們對陽明學術本身的認識,但由於此方法本身的局限,不能無支離之弊,故要真正學習陽明學問,仍需回到《傳習錄》和《全書》,直捷與陽明問答,再於自己心體上勘驗,如此才能獲大利益。

精彩短评 (总计20条)

  •     个人觉得作者写得最好的是第八章、第九章,也就是从境界角度论述有与无。要读此书,至少先了解一下王阳明生平,要读过传习录。否则读起来可能不知所云。属于学术性专著。
  •     之前给了五星 从某方面可以得五星 一些类比资料的详实 作者也是下功夫了 有诚意的书我一般都给五星 所以我就不改了 但是我想说这本书阅读体验非常不好 一:车轱辘话说来说去,有时作者自己把自己说晕了(也许作者没晕,但是让读者晕了,可能是我们读者的问题,我自我检讨。) 二、义理不对我路子(也许对别人路子) 三、为了比较而比较的内容太多 基于以上三点 我虽然打了五星(欣赏作者的用功和为了心学推广的诚意)但是在我心中可能只是二星
  •     纸质一般般,不过,终于等到这本书再版,还是精装本,这一点点的问题算什么呢~~
  •     这书终于再版了,还是精装
  •     阳明研究典范之作
  •     在对王阳明哲学思想,解决问题和研究方法的研究,也是对整个阳明学、宋明理学乃至中国古典哲学的研究
  •     陈先生的书 我向来——读不进去 ╮(╯▽╰)╭
  •     这也是陈来的成名作之一了,不过这部书对于王阳明的分析,大多局限在传习录与书信之中,缺乏历史背景的梳理。内容上,吸收了西方存在主义与心理学的分析来对阳明心学进行解释,成功与否是见仁见智。
  •     读前八章。以朱子阳明学关系,理-心转向与德国古典哲学到存在主义哲学转向为思路,展开阳明关于心与大学的学说及其导致的修养境界论的差异。以存有论和伦理学做两线阐释。考定详细无力细读。以及精装版太贵了不是京少送我肯定不会买。北大出版社考虑压压价?
  •     蛮喜欢里面的思想 由于学疏才浅 蛮多地方不是很明白 感觉这书不是很适合 我有待提高 谢谢!
  •     陈来这部作品应该算是他最好的东西了,没有想象的那么好,陈来运用西方的一些思想去做阳明先生,但是还是有成绩的例如他指出了一些儒家里面一些神秘主义的东西。
  •     获益良多
  •     其实还没读.....
  •     陈来老师讲述逻辑严谨、深入浅出,让人对阳明心学体系与关键概念一下子就明晰了起来。要理解阳明思想,这本书首选。从西方哲学与宋明理学两个角度切入去辨析与理解心学概念体系,很是受用。
  •     看王阳明本身著作,比看关于他的“研究”更好吧。看书,切不可本末倒置。
  •     只是喜欢这套博雅英华的封面,像大明衣冠(*@ο@*) 阳明心学多说多折损,不说又不可能,愁。要去做!王阳明只看简历都觉得苏力爆棚,天才努力,谁堪抵挡!不同意把东方思想置于西方逻辑框架下分析挑刺。
  •     看得出该书作者查阅了很多资料考证了王阳明一生哲学思想上的变化,研究得很透彻。文章中引用古文原文较多,要有些古文基础的人看更轻松些。其中写关于知行合一思想的篇章是我最喜欢的,很多其他思想也能为今为人处世所用。非常喜欢。
  •     还没仔细看,吸引力不大。
  •     阳明先生的学问很深很深
  •     目前仅看了前两章,略写一点想法。本书内容充实,旁征博引,资料翔实,适合专业人员读。作者重视比较哲学,用西方哲学审视心学。让初学者在不了解西方哲学的情况下,难以理解作者用西方哲学解释的心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