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原境界

出版日期:2016-4
ISBN:9787301269250
作者:顾随 讲,刘在昭 笔记,顾之京 高献红 整理
页数:373页

内容概要

顾  随:
中国现当代最富影响的学者之一,即是一位大学者,也是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还是书法家。1920年北京大学英文系毕业后即从事教育事业。长期任教于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大学、河北大学等高校。他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著作甚多,是“一位极出色的大师级的哲人巨匠”。

书籍目录

目录
开场白
卷一 《诗经》
007 第一讲 概说《诗经》
046 第二讲 说《周南》
088 第三讲 说《召南》
112 第四讲 说“邶鄘卫”
158 第五讲 说“小雅”
卷二 《文选》
181 第六讲 课前闲叙
187 第七讲 散文漫议
196 第八讲 《与魏文帝笺》
216 第九讲 《答东阿王笺》
223 第十讲 《报孙会宗书》
238 第十一讲 《论盛孝章书》
241 第十二讲 《与陈伯之书》
256 第十三讲 《重答刘秣陵沼书》
258 第十四讲 《晋纪总论》
267 第十五讲 《逸民传论》
281 第十六讲 《恩悻传论》
卷三 唐宋诗
299 老杜与义山
330 怪杰李贺
343 小杜与义山
363 宋诗简说
后记

作者简介

本书是20世纪国学大师顾随以课堂讲授的方式传习人文、培育人才、启迪人生的巅峰之作,六十多年后首度问世。它以中国初始的经典为核心,精湛的学识与睿智的思想融会贯通,徜徉在经典内外,求索于历史上下,升华至理想境界。古今中西,文史哲禅,博大精深却又通俗而富有生气;情思文采,妙趣横生,学问的真与讲述的美珠联璧合有逼近心灵。经典流淌在中华文脉中、赓续在日常生活中,一脉相承的智慧生生不息,恒久的魅力令人心安。做人与读经相映成辉,修身与悟道相得益彰,怡情与治学水乳交融。在中国经典的人文关怀中,追寻古典文化原初的清纯精神,开启现实人生本真的至高境界。
本书为《顾随讲坛实录》的下册。


 中国经典原境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我不得不如实坦诚,《中国经典原境界》比较经典厚重,比较精深博大,以我微小的功力,基本啃不动它。这本书很好,把中国的古诗经和国学都进行了整理讲解,要想走进其中并学得知识,需要安静下来啃很久很久,估计一个月的时间是不够的。顾随先生的这部讲课笔记,讲的不是浅显的课堂,也不是匆匆然的评论,他是在做学问,在讲学,在传递知识,他讲的那样深入骨髓,你可以感受到他的博学和精通,不得不佩服他的学识,和他为此所做过的厚实功课。国学大师的魅力,如果能现场领略,真是人生之大幸。有人说大学读名校的重要性,突然意识到也许只有名校,才有机会遇到这样的大师的课堂了。读他的书,与遇他本人,显然会有很大的差别了。 顾先生肯定是知行合一的一个人,他的人格和他的精神肯定会在本人身上有更多的体现,如果亲自坐在他面前聆听,一定是如沐春风的。但是读的书,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如果自己积累的不多,又静不下心来,是难以完全吸收他传递过来的丰富知识的。他的书如他的课,是需要用心去品味的。同时,也是需要悟性的。《中国经典原境界》是《诗经》、《文选》、唐宋诗三门课听课笔记的整理结集,讲解自然亲切,而且引句及解释多有点睛之外,让人在古经典的世界里享受优美意境。有着课堂一样的口授感觉却不失严谨,讲者备足了课下了许多的功夫,他在专业之内纵观全部的大势之姿,为我们细细品读古经典,许多的分析及引解那么的传神到位,深入人心。《诗经》说得恣意,兼具粗野灵动;讲得最精妙的,当属《诗经》!很多观点均是发人深省,令人获益良多。有导师讲,有学生记笔记,再有后辈整理编排,这本书其实已经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了,其内容的博大宽广,以及刘在昭分享出来的笔记,都是相当珍贵的学习资料,十分的难得了。顾随先生的讲坛实录,有着课堂一样随心随性的大师态度,甚至于“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随手举的一些例子,都体现了大师丰富的积累和智慧。随先生在书中论述诗人对于人生的态度,一是自由,学道可得自由,学道可以断烦恼,得解脱;二是强有力,奋斗,挑战,“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此乃入世;三是蜕化。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即是。此既非挑战,亦非奋斗,也不是出世,最人情味;四是寂寞,诗人欣赏他自己的寂寞;五是悲伤,前几种都有点造作,唯此种最人情味,但不振作,没出息,中国古来就如此。大师的经典领悟都会在他的讲坛实录中体现出来,这样深刻的学识传播,真是中国学界的一大喜事了。
  •     文/岸晓风有人说,在现在的出版界,好书难得。遇到真正的好书都不忍心一口气读完。顾随先生的讲述中国古典经典作品的授课记录新近出版,名为《中国经典原境界》就是这样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作为顾随先生的得意弟子,叶嘉莹先生曾表示,在前半生流离辗转的生活中,一直将当年的听课笔记随身携带,而唯恐或失的缘故,就是因为其深知顾随先生所述的精华妙义,是叶先生在其他书本中所绝然无法获得的一种无价之宝。因此,当我们有幸读到这本书时,就始终有一种这样的强烈感觉。首先是站位高远。有人说读钱穆先生的史学著作常常为其宏观把握之准、之精而惊叹。同样,顾随先生对于文学评论的造诣也可当此评价。在第一讲“概说《诗经》”里,对中国的诗词有精辟的论述,作者认为诗教的最高境界是温柔敦厚,表现这种温柔敦厚的、平凡的、伟大的诗,就是“三百篇”。而其后者,多才气发皇,而所作较过,若曹氏父子、鲍明远、李、杜、苏、黄;其次,所作不及者,便是平庸的一派,若白乐天之流。不过顾先生对于白居易的评价还是客观而公允的,他接着指出,“乐天虽欲求温柔敦厚而尚不及,但亦有为人不及处”。作者最推崇的诗人还是陶渊明,说他“吾国诗人中之最伟大者”,他真是“士君子”,真是“温柔敦厚”。其次是视野恢弘。顾随先生论述文学、讲述经典,真是做到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随手举的一些例子,很多都是世界范围内的。比如他讲到诗的“兴观群怨”的“怨而不怒”时,说基督是“要爱你的仇人”,释迦“一视同仁”,都是出世法,孔子是最高的世法。说到君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时,提到了一战期间美国的总统威尔逊,并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因为“彼乃文人,又是诗人,又是书呆子”。一个纯粹的政客太注重实际,而文人成为政治家,彼有彼之理想,可以将政治改良提高,使国家成为更文明的国家,国民成为更有文化的国民。三是透彻深刻。顾随先生在书中论述诗人对于人生的态度,一是自由,学道可得自由,学道可以断烦恼,得解脱;二是强有力,奋斗,挑战,“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此乃入世;三是蜕化。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即是。此既非挑战,亦非奋斗,也不是出世,最人情味;四是寂寞,诗人欣赏他自己的寂寞;五是悲伤,前几种都有点造作,唯此种最人情味,但不振作,没出息,中国古来就如此。可以说,顾随先生是最懂诗人的人。(转载请联系:anxiaofeng998@126.com)
  •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王国维《人间词话》一提到“境界”,相信不少读书人都会想起王国维先生如上文所写的这段话。三重境界所对应的三段词,原来的词意,很明显大多写人间儿女私情。然而王国维先生却很巧妙地借用来讲做学问的境界。一语中的,讲得非常透彻,耐人寻味。以至于每每遇上深深敬佩之大学问家,往往会拿其与王国维先生所谓三重境界对号入座,比如这篇书评的主角——顾随先生。顾随先生者谁?学贯中西,韵文、散文,理论批评,美学鉴赏,讲授艺术,禅学,书家,文化学术研著无一不通之人;国学大师周汝昌、叶嘉莹等人之师是也。顾随先生学问何其大?国学大家、南开大学教授叶嘉莹曾这样评价她的这位老师:“先生的才学和兴趣,方面甚甚广,无论是诗、词、曲、散文、小说、诗歌评论,甚至佛教、禅学,都曾留下了值得人们重视的著作,足供后人之研读景仰……先生之讲课则是纯以感发为主,全任神行,一空依傍。是我平生所接触过的讲授诗词能得其神髓,而且也富于启发性的……凡是上过先生课的同学都会记得,每次先生上讲台,常是先拈举一个他当时有所感发的话头,然后就此引申发挥,有时层层深入,可以接连讲授好几小时甚至好几周而不止。举例来说,有一次先生来上课,步上讲台后便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三行字:“自觉,觉人;自利,利他;自渡,渡人。”初看起来,这三句话好像与学诗并无直接之关系,而只是讲为人与学道之方,但先生却由此而引发出了不少论诗的妙义。”如此,顾随先生之大学问便可见一斑了。那么,大学问的顾随先生,又属王国维先生所言何种境界呢?若以寻常来看,似乎放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甚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都是合适的,但读罢此书,你似乎又会觉得,生拉硬拽将其置放其中又是很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或"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一种高境界不错,但这世上总应有另一些境界,超乎于二者存在,如《无量寿经》谓:“斯义弘深,非我境界”。顾随先生,恐怕正是此境界之学问人。还是拿叶嘉莹先生的评价来说,顾随先生授诗歌课时候,“首先阐明的,就是诗歌之主要作用,是在于使人感动,所以写诗之人便首先须要有推己及人与推己及物之心,然后才能具有多情锐感之诗心。于是先生便又提出说,伟大的诗人必须有将小我化为大我之精神,而自我扩大之途径或方法则有二端:一则是对广大的人世的关怀,另一则是对大自然的融入”。而后呢?确是有一下子便跳脱出了诗歌,推及甚至超越寻常所谓“人生”而存在之感觉。事实上,不仅讲授诗歌,讲授文选甚至课前对时事的闲聊,顾随先生之话语也是相当有水平的。“看人,看朋友之真伪,须于处困难(逆境)时见之。中国国民是”球体“,常言”少生气,多养力“,”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且一个人养尊处优,风平浪静,很少难见其好坏。处逆境,始见真人,始见真本事。看朋友在生死关头,”一生一死,乃见交情“”对底下人不严,不使用,是奖其懒惰。在我是仁慈,然底下人并不了解,而认为是应该。甚至支使也支使不动了。此太宽。处世对人真难,脾气暴躁难处,而脾气好也应小心,易为人所欺。“”孔子举出“仁”,大无不包,细无不举,乃为人之道也。民,我胞也;物,我与也。扩而充之,至于四海。仁,止于人而已,何必爱物?否!否!佛家戒杀生不得食肉,恐“断大慈悲种子”。必需时时“长养”此“仁”,不得加以任何摧残,勿以细小而忽之。凡在己为“患得”,在他为“不恕”者,皆成大害,切莫长养恶习,习与性成,摧残善根。“这些句子即便单拎出来当鸡汤看,也是营养浓度相当高的,更不用说畅读全书时候它们让人毫无察觉的畅快与受益了。能在劳顿下班后的夏日黄昏,躺在床上吹着电扇体悟上那么几页,极为痛快。一次“在中国经典的人文关怀中,追寻古典文化原初的清纯精神,开启现实人生本真的至高境界”之机遇,大致说的就是如此这般了吧。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换置于顾随先生,则恐怕要成“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境界”了,“境界”者何谓?无它,“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当顾随先生凭学问将人生、文章、讲授融为一体,把学文与学道、作文与做人放于同一高度,“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读后感受也就离我等凡夫俗子不远了。幸甚至哉,是以为记。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顧隨對詩的講解,還摻雜著對同時期中外作家、歷史上的文學家的看法。可惜我啃不動
  •     顾随
  •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     上下册对照,即使同一篇目也大有看头
  •     3.5
  •     弟子对于文学课堂的追摹,常常是还原老师风采的得力途径。顾随先生生前少有学术论著问世,但他的治学与授课特色却幸运地凭着几位女学生的课堂笔记留存下来了。先生此处讲的虽是古代文学,然最吸引我的还是他对人生实感的阐发,以及他对于心所私淑的鲁迅先生连续不断的点评。不把学问做得更死,是他自己的信条。有自由的精神打底,顾随先生可以天马行空地驰骋于鉴赏的国度,传统文艺批评少“规范”的特质恰恰有益于他充分挥洒才情。他的课堂是属于诗的。
  •     这本算是囫囵读完的,我的真爱还是诗词和散文,对于诗经确实懒于一点一滴地打破文字障。先生讲诗词的文字对我来说,既是文学与审美的启蒙,也是做人的教导。而先生讲其他的,基本对我来说就是纯粹的做人指教了,读顾随修的是心性功夫。先生是我的仁波切。
  •     大师就是大师,不囿于门户,在介绍古文经典时同时也推崇同时代的鲁迅等人,且说话实在,很有感触的一本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