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爱得这么累》书评

出版日期:2015-8
ISBN:9787513318255
作者:[日]加藤谛三
页数:240页

《我们为什么爱得真么累》书摘

《我们为什么爱得真么累》 日 加藤谛三 著 新星出版社书摘:第一章:为什么恋爱总不顺利?第二章:因为追求无条件的爱,所以无法顺利第三章:把自卑感与爱情搞混的人第四章:人都是边受伤边成长第五章:痛苦正说明了终于获得了去爱的能力第一章:对于恋母的男性来说,如果能找到这么一位女性,就会因依赖性的敌意而痛苦;如果找不到,又会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而痛苦。人的心灵,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能强大到为自己所作所为负责。出了坏事都想要怪罪在别人头上,这固然是未成熟的表现,却也是最真实的心理。人都是通过爱别人逐渐得以改造的。通过爱别人,人变得不再以自我为中心。人是通过想要去爱而逐渐成长的。第二章:恰恰因为发现恋人是普通人,所以才希望可以彼此鼓励、彼此扶持着,作为普通人一起逐渐成长。而这恰恰才是恋爱的宝贵之处。这种过去的生活习惯的差异,在每一段婚姻中都会出现。然而如果两个人彼此能够把对方当成普通人来相爱,就可以战胜那些差异。一个人如果不能了解对方,那么就算为了对方拼上自己的全部人生,也无法让对方幸福。往往就算拼上自己的全部人生,那个人也不会受益。反过来,甚至会给对方造成极大的困扰。所谓性情上的成熟,是指与其他人有关联能够理解什么能让对方快乐,什么会让对方讨厌。第三章:寂寞的年轻人坠入爱河时,会把能够治愈孤独以及消除性欲的不满足错认为是“喜欢”对方。越是对自己有自信、心理上很独立、对恋人的爱很有安全感,人就不会嫉妒。相信对方是真心爱着自己的,这种心理上的安全感,不会给嫉妒任何可乘之机。当一对恋人从热恋的意乱迷情中清醒过来之后,维系两个人关系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亲情。那么,要怎么样才能与人产生亲密关系呢?这就要靠开诚布公的开放自己。也就是能够把自己的弱点呈现给对方。如果不了解对方真正渴求的是什么,那么就算是恋人,心理上的距离也相当的遥远。第四章:不管他为了女朋友,多么勉强自己、多么竭尽全力、多么想忍耐,只要他还认为“我明明为她做了这么多”,他就还不是真正地爱她。所谓爱,并不是现在自己的立场上去为对方考虑,而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为对方考虑。爱和撒娇正相反,爱一个人是要去理解对方,而不是寻求对方的理解。为了有能力去爱,必须要坚强到能够忍耐孤独。所谓糊涂的爱,就是为了给对方并不想要的东西,硬是咬着牙努力,而且还想要对方感谢自己。如果了解对方的特性、思考方式、感受事物的方式、由过往的种种经历而产生的性格,就能够了解什么是不能期待对方去做的事情。这样,就能够理性地放弃。不仅为恋人有多么爱自己而喜悦,而且对恋人在与自己完全无关的生活领域做出的事也感到喜悦,这才是心理上的成熟。第五章:那些能够靠自己来坚定自己的内心的人,是在阵痛般的痛苦中产生的,绝对无法从没有变化的温床中产生。人是不能通过行为来判断的,而只能通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行为的动机来判断。感受:为什么爱的这么累,可能是童年时期的父母不懂得爱的表达,让我们从小就没有正确表达情感的习惯。还有可能在后来恋爱中受伤让自己一蹶不振。本书很多章节都在强调前者,而我记得在上学期的恋爱、婚姻和家庭的选修课上,老师也说到了家庭的重要性。父母对孩子的直接影响以及潜移默化的确根深蒂固。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读书和体验的方式进行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冷静。全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观点是,一个人如果不能了解对方,那么就算为了对方拼上自己的全部人生,也无法让对方幸福。往往就算拼上自己的全部人生,那个人也不会受益。反过来,甚至会给对方造成极大的困扰。我想起来选修课老师讲的一个故事,一对老夫妻相处一辈子,在生命最后时分的进餐时刻,老头把面包的边缘分给了老伴(以前都是老头吃面包边,因为在他心里一直认为自己不喜欢吃面包边,老伴也一定不爱),这时候老伴对他说出了心里话,其实我喜欢吃面包的边缘,可每次你都给我面包里面。其实了解彼此很重要,激情褪去以后,数次前往的电影院也没有了新鲜感,真正能让关系维持下去的还是日常生活中琐碎的小事。如果我再恋爱,我希望自己可以拿个本子,记下来她喜欢和讨厌的东西,我想她在心里也应该能感受到我的用心。

请先擦亮眼睛再去寻找爱情

文/R郭郭爱情是人类三大感情当中,最甜蜜的那一种。陷入爱河之中的男女,就像在跳一场热烈的探戈,交叉、踢腿、跳跃、旋转,舞步华丽高雅、热情奔放。探戈是一种双人舞蹈,据说这也是情人间的秘密舞蹈,作为一个女人,当然都希望能够找到共同完成这场激情舞步的人,可是找到这个人真的这么容易吗?寻爱就是一场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前,请先擦亮眼睛再去寻找爱情。不要太讨厌那些总是把妈妈挂在嘴边的男人,他们就是没长大的孩子。弗洛伊德提出了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这是人类科学中发现的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如果这些男人找到你,你也不要高兴太早,说不定只是因为你的长相或是某些小动作是他的妈妈的翻版。还有那些打着孝顺名义而对你若即若离的人,请你远离他们吧,固恋母亲的男人存在着严重的依赖心理,对自己以后能不能娶你这件事情,说不定也不能做主。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在爱情当中,看清楚对方的意图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那种成天把赞美你的话挂在嘴边的男人,不可太轻信。说不定这些人的心里压根不知道为什么要称赞你,可能只是因为性情不成熟或是心中那隐藏的自卑造成的。不是说你不好,而是这些听起来漂亮的赞美之词,只是他理想中的对象才拥有的,而不一定是真实中的这个你。等爱情的保鲜期过去了,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抱怨和憎恨。因为性情不成熟的人有严重的“我执”心里,而且男尊女卑的思想非常固执;而心中自卑感严重的人,缺乏归属感和增大的依赖心理依然会是他们爱情路途上面的桎梏。对于那种永远不会对别人 say no 的老好人,不要以为你找到珍宝了,那可能是最大的火坑,他们有时候做出来的事情会让你大跌眼镜。最可怕的就是这样根本没有自我的男人,那是最严重的缺爱者。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被称为“自己”的那个部分到底在哪里,他们内心没有存在着一致性,所有的精力永远都用在了解决内心纠葛的事情上,无法坚定自己的内心,也无法具体地认知事物。所以离那样的男人,越远越好。以上的寻爱建议,我觉得不仅适用于女性,男性也可以作为参考。以上只是部分类型,还有自恋狂和神经症患者。怎么样才能找到真爱?当然不是靠诺丁山的梦或者是灰姑娘的幻想,回到现实的尘土当中吧,想要过关斩将的基础还是要武装自己才行,而寻求爱情之根本,就是要增持爱的能力。学会去爱才是男女双方都应该做的一件事情,被爱是幸福的,而且毫不费吹灰之力,这让人们不愿意去承担爱人的痛苦。去爱别人是一场艰辛而漫长的旅程,必须坚强到能够忍耐孤独。去爱是苦痛的煎熬,去爱是成长的蜕变,但只有学会了主动去爱人,才能够拥有生命的价值。我们来此一生,不就是为了活得有价值吗?坚定内心的那个最重要的自我,抛弃掉所有的不安和恐惧,勇敢地接受去爱的代价,这样才能越爱越精彩。

累觉不爱?因为我们都病了

累觉不爱?因为我们都病了-评【为什么我们爱得这么累】文/信实的精灵日本作家兼心理学家加藤谛三,作为早稻田大学客座教授、哈佛大学研究所研究员、日本精神卫生学会理事。关于人的心理可谓是研究颇多,他前后著有《你累了吗》、《不高兴的生活艺术》、《勇敢做自己》、《别找借口啦!一瞬间改变,成就无限》、《写给失眠者的心理学》《我们为何如此不安》等书,多部作品入选日本“生活的智慧”丛书,是普通民众可以看也喜欢看的心理自助书籍。其中对于中国读者而言,翻译过来最知名的应该是《我们为何如此不安》、《为什么我们爱得这么累?》和《你活得累吗?》这三本书,读他的书的人是不是都有中枪的感觉,反正我是被震撼到了。《我们为何如此不安》中的一句话,“总在扮演着“被爱着的出色的自己”的人,不单单感觉不到恐惧,也感觉不到寂寞。实际上,这些必须按照别人的期待去感受世界的人,心底深处都寂寞得不得了。”看这本书,一直觉得这句话再恰当不过。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的题目,“爱情不是公益,不是为了拯救谁才要在一起的”,这句话的对立面可以作为加藤在这本书所写的大部分男女的写照。甚至,这句话还是从一个92年的小女孩笔下写出来的,或许,她已不再相信爱情。最开始的时候,我惊住了,为她对爱情有这么深的感悟,想是也遭过爱情的罪吧。转念想来,任何一个经历过痛彻心扉爱情的人或许都可以成为一名爱情专家。每每谈起别人的爱情经历,可以头头是道,然而事情临到自己身上,就无所适从,进退两难的境地或许我们都遇到过。加藤谛三的这本书深入浅出,引用弗洛姆所说的“表现为好意的施虐”或者卡伦•霍妮的“施虐式的爱”来揭示一个女性心底深处的空虚感、不安、恐惧、依赖性以及自我的无价值感等。引用“有强烈的退行欲望,只考虑被爱,眼中只有自己的男性”来刻画一个男性在爱情中的状态。他接下来引起整个恋爱过程中一个男子和女子所有的交往记录来详细剖析这一个病态的过程,可谓折射出来千千万万痴男怨女的病态爱情。所谓“有心理疾病的人,才会被有心理疾病的人吸引”,就是经典的“臭味相投”吧,因为自己经历过类似的病态爱情,所以感同身受。大部分人,尤其是女性带着“圣母情结”选择去爱一个男人,其实,她仅仅是借助于外在形式的标榜的爱去吹嘘炫耀她自己。读到这里,我心里一惊一颤,赶紧审视自己对待爱情的初衷,感恩,我起码病的没那么严重。既然爱,就注定有伤害,因为我们都是病态的人,或许这么说,我们都是不完美的人,总是渴求一份完美的爱,在异性的身上。加藤在以往的书中曾说,“一直无法对人撒娇的孩子,多数都会成长为过分认真的大人,认为唯有处处认真,他人才可能喜欢自己,这些过于认真的成年人,即使有时想要撒娇,也没办法表现出来,他们往往是客客气气,对人敬而远之。”深感加藤对人性的洞察力,他用词看似很简单,却总能戳中我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引起我们愿意尝试去爱别人的人的思考。他能够透过一对对渴望真爱却又惧怕相爱的性情男女,读出爱情背后隐藏的东西。其实所有的事情的起因都在于人格的缺失,只不过每个人程度不同而已。加藤通过他所接触的形形色色的案例向我们展示这些背后被我们忽略的真相。《我们为何如此不安》中,加藤说道,“人总是因为自己脆弱的内在世界被人窥视了,被人攻击了,才会过度防御,急着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优点。”女孩就是这样,以为自己拥有母性所有的优点,把自己像一只刺猬一样伪装起来,不容许外人的接近,只展示给别人表面的凌厉和强大。然而,当卸去表面的繁华,归于平静处,就是她黯然神伤之刻。加藤的这本书完全颠覆我们以往对于爱情、对于两性的态度,尤其是在看似恩爱无加的两个人身上看到潜在的危机。用他的观点来看就是,“如果有一天这一对曾经可以海誓山盟、注定白头偕老的恋人分手了,那是完全在他的意料之中”。“你真的是自己想象中的那种人吗?如果真是,那么你就不会有不安感。但是,事物总是不以我们的意识为转移的,人们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安感。真实地接受现实是很难的。有时人会坚持将黑乌鸦说成白乌鸦,固执地说石头会流动,树叶会沉入水底。事实上,确实有不少人感觉到在自己的身上石头会开花。你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呢?或者,你深信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呢?有的人深信自己是个硬汉子,自己富有爱心,自己是很有能耐的,再也没有像自己这样富有同情心的...”事情的外露往往完全是对立面,让我们措手不及。一个内心孤独渴望爱的人,很容易在一大群人里面一眼就认出来另外一个孤独徘徊的人,因为他仿佛看到了他自己的影子,自此如同有缘千里来相会的感觉一样,牵手共度余生。殊不知,爱情的道路还很漫长,如不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要么无论跟谁谈恋爱都一样,要么跟谁在一起都不会幸福。现在社会普遍进入一种怪圈,爱情快餐消费的时代,每个人谈起爱情仿佛自己都是专家一般,然而等爱情真正落到实处之时,每个人既是施虐者,又都是受害者。期待我们可以在加藤谛三的这本书书中还原爱情最开始的本质,如同当年的亚当看到夏娃时就认定“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一起谱写爱情最美的赞歌。PS:作品虽有限,但均为原创。如需转载或者另作他用,请豆邮或664591856@qq.com联系本人。谢谢您的尊重~

想要去爱,代表了一个人的成熟

“加藤谛三作为日本知名的心理学家,擅长从现代人普遍关心的问题出发,用心理学的论据解析,有理有据,言语虽然简单,但总能戳中读者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因为通俗、易引发共鸣等特点,加藤谛三的多部作品入选日本“生活的智慧”丛书。”这是在网上能搜到的作者简介。在这本书中也同样充分展现了这些通俗、易引发共鸣等特点,以实例出发,意图就在于分析每一个失恋的案例中所隐藏的心理。通过了解隐藏的心理及其表现,达到“现在就觉察到这一点”的效果。人的内心纠葛会通过人际关系表现出来,而恋爱关系作为最复杂和亲密的人际关系,恋爱中会暴露出来更多的问题和内心纠葛,正如作者所说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恋爱就是一个试炼场。在恋爱当中,能够考验出一个人作为人类的综合能力。”“恋爱会把一个人的长处和短处全部显露出来。就算拼了命地硬要把自己的弱点隐藏起来,在恋爱中也无法完全地隐藏自我。”本书中讲到不成熟的种种表现,从各种表象剥离出背后的心理过程,自始至终只能看到自己的“自恋”;变现为各种形态的“自卑”;因幼年被母亲无条件爱的欲望没有被满足所以产生的 “依赖”和“被爱”的需求;因为压抑产生意识和无意识背道而驰,因这种背驰夺去了注意力,所以对周围的世界不感兴趣而“爱无能”等等。想要被爱是与生俱来的,而爱是需要学习的,需要觉悟和努力,只有能够放下自己,对对象感兴趣,才能去爱。正是对对象感兴趣才说明人在性情上的成熟,同时这也代表着一个人精神生活的拓宽。可能是我不适应日本作家的写作方式,总有点摸不到头绪,读过的同类日本人的作品《钝感力》也是这种感觉。碎片一样的不成体系,并且深刻领悟了“重要的事说百遍”是怎样一种体验。听过一种说法,说日本是超前几十年的,我不禁想象了一下未来都是轻小说、整理术还有此类生活智慧的书。可以读出作者对心理学上有所研究,他常引用霍妮、弗洛姆、罗洛梅的观点,看得出受新精神分析影响很大,尤其是霍妮(不过可能是因为我读霍妮稍微多点),他所使用的方法也正是霍妮使用的方法,神经质的概念应该也是从霍妮那里来的。已经有点心理学底子的人推荐直接看那三位的作品。

修心是获得幸福的开始

有幸能够阅读这本特别的书,也算是种缘分,表示书的内容讲的很透彻和精彩。但不得不承认,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太认同书的标题,可能是自身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吧,并没有发觉我们五谷油盐的爱情有那么的累,小吵小闹也可以算作生活的调味剂而已,没有那么多大是大非的浮沉。在此想分享下自己的拙见,作者为了让一些行为和观点更突显,所选择的是极端代表性的案例,分析的透彻之余,也希望大家能从旁观的角度,抱着一个平常心去阅读去理解,不要把获得爱想的如同作者所说的那样的痛苦,也不要太随性的去做事,毕竟我们还都有要不断学习和修炼的地方,学习获得幸福的能力。下面就和大家讨论下我从书中学到的新观点以及自己的思考,有不妥的地方,还请大家多指教^_^现如今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内涵和学识的深造,各种培训包括恋爱技巧,各种人际宝典层出不穷。这些书籍各有特色,同时不约而同的都遵循这几大理论,从中再细分枝节。谈到陷入恋爱的两个人,是由于各种心理上的缺陷,如自卑或者极度自我的人而产生的对满足自我需要的强烈感情,并将此误认为是爱情。作者所提到的是极端的例子,让人一眼就能分别出不正常之处。假若将其一二点融入普通人的行为举止中,或许我们就更容易错过了让自己成长的机会了。不可否认,我们虽然不会糟糕的案例中那样的地步,但多少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自我倾向,我们会被不同的人所吸引,源自不同的需要,或许是欣赏某些自己欠缺而对方拥有的能力和品质,或许是出去对方的与自己兴趣相投,或许是某一瞬间的感动,大多数人会经过波折建立起稳定亲密的关系,而少部分会来回的徘徊不能使关系有效的前进。那么这时候也许是该静下来反思成长的时机了。是否我们一时的过于激动是在寻求别人的对自己的补偿,来满足自己的某种对安全感,或者自满,或一种无条件爱的需求呢?从恋人的关系中发现吵架的根源,找到自身的不足,需要对方的高度完美来显示自己的优秀,亦或是需要对方的“代理妈妈”般无条件的爱来满足童年缺失掉的期望,或者是想从自己的付出和牺牲中证明自我的强大与优秀。从每一次的失误中得到成长,即便是过程会让人有些痛苦。书中提到自恋的人是不可能真正去爱对方的,我们有多少人是追求真爱的存在,而忽略了认真体会每一个瞬间的存在?这个地方个人看法是大家都追求完美的感情,都希望精益求精,但如果每个人都达到了完美极致,或许也就没有完美可言了。换句话说不完美永远存在,都是在不断发现小问题,欣喜的接受并完善的过程中,在变化的同时,感受到更多流动的美的。大多数人即使潜意识中有那么一点自我或自卑,导致了两个人的矛盾和不愉快,那么在爱的基础上,彼此可以相互磨合,达到共同成长。有些错误在不会影响大关系的情况下,当彼此的需求契合,彼此都能快乐的一起生活时候,我想这种错误未尝不是个美丽的错误。性情不成熟的人常是以功利的心态去看待周围的人、事、物的,他们的一切好与坏都围绕着是否对我有利,这种利来自对安全感的无意识需要,来自对自我道德崇高的虚伪支持,比如说自己不好,多么的付出来得到对方的称赞和道德上的认可。从心理学讲确实有这种可能,可个人觉得还是不要急切的把所有类似的话都归为是性情不成熟的表现,还是分清大环境再去判断更合适些。很赞成作者所说的,爱的能力是需要学习获得的,被爱的能力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这个观点。就如同他对性情成熟的人的定义一样,“性情成熟的人不会功力的看待人与人,能够感受到对方的温暖,不仅是因为对方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他们能够理解什么能让对方快乐,什么会让对方讨厌。他们的努力是有意义的。”这些话中所透漏出的各种能力,正是我们在后头通过深造,去学习去练习而获得的,比如同理心,换位思考,理解他人,沟通的能力,积极的正能量等等。太过激情的爱是危险的,因为激情容易上瘾,同时也太不容易重复获得,我们一次比一次的要求高,一次又一次因为没呢体会激情而有少许的失落,一次次不知不觉偏离了爱一个人的本身,而像吸食毒品般恋上了那种感觉恋上了激情。所以,真爱是一种相互的成长,一种细水长流的喜悦与滋润,源源不断的彼此支持的能力。是两个成熟的人,在自己给自己安全感,自己有足够让自己开心幸福的能力的前提下,使两颗心因聚合得到更美的幸福。

拥有爱人的能力,才能收获美满的爱情

费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提出,爱是一门艺术,想要掌握这门艺术需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爱情中永远得不到满足。本书的作者全然赞同费洛姆的观点,并在书中多处引用费洛姆的观点,两位心理学大家都对爱人者须有爱人的能力分别作了阐释,加藤老师的著作较前者晚了约三十年,内容相对更加浅显易懂,在叙述过程中介绍了很多例子,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当下诸多年轻情侣,夫妻爱情不和谐、不健康的原因,最主要的在于爱的主体要是一个成熟的人,具备爱人的能力。恋爱正是这样一个试炼场,够考验出一个人作为人类的综合能力。1、独立“幸福原本就该是靠自己得来的东西,不能从其他人那里得到幸福。”企图通过恋爱或者通过从爱人身上获得幸福都是不切实际,不管是加藤老师,还是费洛姆,都认为,人应该独立,并具备独处的能力。作为成熟的主体,不仅仅在经济上独立,年龄上成年,还要能够在思想上,人格上与父母割舍开来。2、相互了解加藤说,“一个人如果不能了解对方,那么就算为了对方拼上自己的全部人生,也无法让对方幸福。往往就算拼上自己的全部人生,那个人也不会受益。反过来,甚至会给对方造成极大的困扰。”费洛姆说,“如果不真正地了解对方,也就不可能尊重对方”,前段时间,微博很多人转的一个帖子,大意是我想要的是苹果,而你给我一箱梨,我怎么会幸福快乐?恋爱的双方,在爱的路上,要相互沟通,了解对方的需求,理解对方理想的爱情生活,调整自己的行为状态,以期达到最大的融合与共赢。3、爱“不考虑自己给予对方的,而考虑对方想要的,这就是爱。”爱情里,最难的就是在自己的起头上还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对方的需求。在双方产生分歧时,我们往往容易陷入自己对感情付出的计较与不甘里,而被愤怒蒙蔽双眼,忽视对方的努力与处境。爱需要我们打开视角,发展自己爱人的能力。莎士比亚说,真正的爱情使人向上。“所谓去爱,既是战胜自己的依赖心理,也是克服自己的自恋。所谓去爱,就是哪怕自己的评价会受到损害,哪怕那对自己来说很不愉快,但如果那是对方为了他自己的的成长所希望的,也会容许他去做。”加藤老师如此认为,费洛姆也说,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就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所以,我们在爱人的时候,为了达到爱情的圆满,不断的发展自己爱人的能力,遇到那些人格未发展完全的人学会有效认知并及时的放弃,要么共同成长,要么另辟蹊径,不必强迫自己担当救世主,拯救你的每一段缘分。

理性的读爱

评《为什么我们爱得这么累》 团团花哚《为什么我们爱得这么累》生有一张感性的面孔,黄色背景上的玫红色麋鹿垂眼落泪,疲惫哀伤,总是让人误以为这是一本治愈系的暖文。翻开才知道,这是一本剖析爱恋问题的书,理性的、科学的把有问题的爱抽丝剥茧,露出错爱的本质。很多段爱情里,人们总急于痛斥对方的变脸与前后不一,那为什么一本理性的书就不能有一张感性的脸呢。也许这就是这本书想教给我们的第一课:永远不要用你的想法去理解对方,无论爱情,或是其它。这本书解读了很多不健康的爱情,太多太多都是因为爱情一开始,就没有运行在正确的轨道上,男男女女们以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需求、自己的期望去刻画对方,看不见真实的对方,也看不见真实的自己。最终,爱情自幻想堆砌的虚妄上跌落尘土。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关于爱情,哲学家喜欢思考,科学家勤于测量,数学家试图计算,文学家乐于感悟,普罗大众热衷与八卦和体验。幸福的爱情总是相同,不幸的爱情各有各的不幸。理智起来的人们认识到,幸福的圆环不是指定的两个人在一起方能画出,只要是特定的两类人在一起,都可以画出来。这两类特定的人,一类是心理健康的男人,一类是心理健康的女人。当然,人类的心理无法简单粗暴的划分成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两种,因此加藤谛三在序言里写明“是否拒绝承认这种隐藏的自我,决定了一个人未来是否能够幸福。”性情不成熟的人,一味逃避自己的隐藏心结,心理问题无法自知,性情成熟的人,即使被隐藏心结影响,也能够主动的面对,调整或寻求帮助。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热衷于阅读心理学科的书籍——我们期望能够准确的定位自己,找到正确的方向前行。恋爱中的男女尤其如此,爱情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暴露了人的长处和短处,也揭开了心灵的表层,面对一个潜藏着的自己,人们迫切需要先知般的指引。潜藏的心结从何而来?多个心理缺陷指向幼年生活这一源头,家庭和学校在塑造健康心理上的缺失,往往让这些心理问题被掩盖起来,如果不是爱情,也许永远不会暴露出来。有趣的是,加藤谛三剖析如施虐的爱、自恋狂等案例时,会把亲子关系也一同拿出来分析,却又无法定性是由于父母的问题造成孩子今后的爱无能。无论如何,至少心理健康的父母抚养的孩子会更少遇上各类心理问题,有心理疾病的父母更容易将这类心理疾病传染给孩子。加藤谛三的这本书,案例丰富,书中各种心理疾病患者陆续登场。这些爱情故事的主角们属于性格极端的典型例子,所幸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人心理问题并不会严重的如此极端。本书按不同的心理问题分为不同类型,逐例解剖,读者可以从书中的悲剧爱情或悲剧人物,发现似曾相识的影子,从而引发思考,继而修正。读完这本书,并不能保证你爱的人一定会爱上你,因为书里的心理学相关知识讲述比较浅显,通往完美爱情的指引路标也并不具体,但我们不能忽视它所产生的影响:不一定付出全部热情就能获得真爱,理性的读懂自己,读懂爱情和人性的关系,才能爱的幸福一些。

拥有爱的能力的人,跟谁都可以幸福一辈子

没有谁不想要幸福,没有谁不渴望羡煞旁人的爱情。可放眼身边,没有谁比谁爱得顺顺水水。每一段爱情如果不刻骨铭心那就不叫爱情。爱情,爱情,因爱产生的感情。有人说,这是本能,到了一定年龄遇到对的人就激发出来了。看吧,人尤其容易高估自己的天性。这种自恋,如同一剂毒药,让人爱得遍体鳞伤。爱情敲上门,尤其是姑娘,为了可以爱的顺利,往往喜欢买几本情感书指导指导自己。我在内心荡漾的年纪也买过。世界上没有情感导师,谁都不能做谁的爱情专家。读一本从人格和心性思考爱的能力的书,胜过几大锅心灵鸡汤。一天, 老公睡前跟我说:“我想问你件事,跟我在一起很辛苦吗?”我很诧异,金牛座的工科男要进行精神交流了,天哪天哪。“没有呀,很开心呀。怎么了?”“那为什么看你在包包里有一本黄皮书,书名叫《为什么我们爱得那么累》。” 我破涕而笑,《为什么我们爱得这么累》是日本加藤谛三写的新书,书名和封面都特别治愈,但内容却不是治愈系,更像一本心理学的浅显读本。可以说,是把心理学家霍尼和弗洛姆关于爱的本质理解生活化的解读本。读完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是“活该有些人活得那么累”。爱不是本能,爱是一种需要,爱更是一种能力。拥有爱得能力的人,就不会给恋人制造麻烦,即使自己一个人,也能好好到老。有一种人,跟谁恋爱都不会获得幸福霍尼说过,我们追求爱情,为得是让人生更加丰富、更加幸福。但有一种人,他们为得却是其他。这就是自恋型人。自恋型人要的不是爱情,要得是依赖。拥有爱情,可以让人拥有整个世界。但正常人要的是一个和谐的二人世界,而自恋型人要的却是不负责任的独角戏世界。在爱情中,自恋型人最明显的表现是“表扬我,关注我,称赞我。”他们渴望恋人能够给自己无条件的爱,他们希望恋人眼中全是自己,而自己眼中也全是自己。一个人,一生中只有一个人可以给自己无条件的爱,那就是母亲。在这里,又要提到心理学家老弗祖的“俄狄浦斯情结”了。在恋母情结阶段,孩子要求母亲给予自己无条件积极关注,如果这时候母亲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这一需求并给予了满足,孩子的心理就自然过渡,随着成长慢慢成熟。但自恋型人在幼儿时期没有被满足自己的无条件爱,这种需求就内化成潜意识需求。等恋爱时,这种需求就表现在对于恋爱对象的潜意识要求了。所以,“表扬我,关注我,称赞我”吧!如果是跟一个自恋型男生恋爱,女生就是男生的代理妈妈了,男生的幼儿愿望、乱伦愿望、撒娇愿望、母爱固恋都会表现出来。在自恋型男生眼里,她只是做好一个恋爱应该做的事情是远远不够的。女生必须要像妈妈一样爱自己。跟这样的人恋爱,会幸福吗?昨天看新一期奇葩说,议题是“该不该改变成恋人想要的样子”。后期 我会写一篇这个主题的文章。我也倾向于应该为了爱情做出改变。但如果跟自恋型的人恋爱,还是劝君早早分手吧。心理生病的人会吸引心理生病的人不是流行一句话嘛“我爱你,是我自己的事,与你无关”。这纯属胡扯。爱是一种需要,但凡心理健康的人必然会在乎自己爱的人爱不爱自己。说出或赞成上面这句话的人,多少有点受虐倾向。真心去爱对方的人,是不可能逃避现实的。爱情受虐者将自己认同为拥有无私爱的悲情女主角。有一个女朋友,暗恋一个男生五年,写过无数的情书,情意绵绵。男生陶醉不已。主题的思想就是“我爱你,你不要有负担,即使你恋爱了,我也会默默的爱你。”暗恋期间,男生恋爱、分手、恋爱、分手。后来女孩子跟别人恋爱了,男生接受不了了。他觉得女孩子怎么可以跟别人恋爱,应该把所有的爱倾注给自己才是。而男生恋爱期间分分合合,女孩子也丝毫不介意。心理上生了病的人,没办法和心理健康的人建立人际关系。也正是因为心理生了病,所以会被心理生了病的人吸引。上文的男孩子和女孩子,多少都需要进行心理的自愈和调整。这个男孩子,有点自恋型人的特质。而女孩子有点受虐型人的特质。其实在这两种人的爱情里,对象是谁都不是大事。而跟谁在一起,可能都不会收获幸福。他们需要的不是恋爱,而是学会爱。爱情火花需要激情,但维持需要的是意志爱情不是在花园中漫步,而是在荒漠中行走。什么意思?辛苦、意志、坚持。任何爱情都是辛苦经营的结果。另一句特流行的爱情格言:“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爱情输给了茶米油盐”。爱情与婚姻的确有不同,但如果觉得婚姻是爱情的坟墓,那还是不成熟。如果认为爱情是享受的,婚姻是付出的,这样的爱情早晚会夭折。爱得能量不像怨恨的能量,那么激烈。爱的能量更加安静、持续。爱得能量是靠意志持续下去的。真正爱一个人,过程很辛苦,但心理上不辛苦。你爱她,会努力去探索她想要什么,尽力去满足。同事吃饭喝酒,酒到深处,同事开始倒苦水:“我跟老婆来北京四年了,结婚三年。她工作清闲,爱读书写字,我起早贪黑加班挣钱,现在终于买车买房,虽然还着房贷,但生活一天天变好,可为什么吵架越来越多,交流越来越少。她怎么这么不知足。”这是很多人的心声。可同事的爱人要的是什么?真的是在一个压力颇大的城市供车供房吗?她爱读书写字,渴望的是不是更多精神交流呢。我试探问了一下,同事说:“你怎么知道,我工作一周要累死了,周末早晨她竟然叫我跟她去参加什么读书分享会。也真是醉了。”这个同事并没有搞清楚爱人希望他做什么样的人,没有跟爱人有心灵的接触。他误以为自己想要的东西就是妻子想要的东西,自然会产生分歧。所以,爱的能力,需要弄明白你爱得人需要什么,而不是你认为对方需要什么或者你需要什么。如果收获想要的爱情,这真不是一句两句就可以点明白的。毕竟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我们每个人的爱情都不一样子,所以才会有唯一的爱情;我们天天都不一样,所以才会需要磨合、沟通。在生活中,让自己学会同理心,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或许很多的分歧就不再是分歧。深度的恋爱沟通也就不那么困难了。而成长中,养成自己爱的能力。成为一个,跟任何人恋爱都会幸福的人。而当你遇到那个令你怦然心动的他/她时,也就遇见了最美好的自己。说太多没啥劲,看看《为什么我们爱得这么累》吧。读罢若分手,莫怪我,一定不是真爱。O(∩_∩)O~

很好的心理科普读物

看得出来,作者本身有着很好的心理学基础。心理学是有很多术语的一门学科,还有诸多流派,而学习这门学科的人,也很喜欢秀术语,用术语竖起一道和别人的隔阂。仿佛自己说着这些术语,就是与众不同的人,就是超脱的人,就是很厉害的人。分别心太重,其实并不是什么好兆头。不管是哪个流派,其实说的就是人,不管是什么术语,说得都是人的七情六欲,也许世俗语言并不足以精确表达,需要专门创造一个词来表达,但那不代表不能用最普通的词来解释术语。而加藤谛三就是这样一个心理学家,用最通俗易懂,最触动人心的文字,来描述了很多人。翻译也很到位,很流畅。爱情心理学,强烈推荐的书之一

只想谈一场简单幸福的恋爱

现在这个社会,情感顺利的人好像越来越少了,多数人在找到最终伴侣钱都要经历一些坎坷磨难,情路很是崎岖。有时我们就怪社会,是社会整体风气太浮躁,该怎么好好静下心谈恋爱;有时怪他人,现在纯粹的爱真少,大家带着目的性去寻找伴侣,不是为爱而去爱,而是为了自己方便、自己幸福去选择伴侣。所以同事同学聚会,大家都会吐槽:如今这个年代,谈场恋爱怎么就这么累呢?《为什么我们爱得这么累》这本“顺应时代”应运而生。作者加藤谛三,“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导师”,融汇40年的研究成果出版这本书。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不是简单的情感答疑手册,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理有据,是作者根据几十年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作者在序中提到这本书就是“如何有效利用人类不变的本质来幸福地生活”,“了解隐藏在众多失恋事例背后的心理,思考能够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更加幸福的爱情”。书中五个章节涵盖的内容很多很详细,有些情景很常见,作者给出的解释也很精准很到位。两个人恋爱,首先这两个人是平等的主体,没有谁高过谁、压过谁。生活中工作上我们也会经常遇到不公、委屈等,有时忍不住会向亲近的发泄,这可以理解,但如果成为常态就不能接受。“总是责备恋人,心理上会比较轻松”,自己舒服了,却是建立在恋人不开心的基础上。虽然我们的心灵不是一开始就能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但无端让别人来承受自己的愤怒却是一种无能的表现。喜欢一个人并为之努力追求却得不到,沉醉在对一个人的喜欢中并不一定是爱。这些情况在生活也经常发生,这你就要去审视为什么了。你努力追求一个人的方向是否正确,是否“你的努力是与他人无关的努力”,比如追求的某人喜欢吃苹果,你却总是送他你自己喜欢吃的梨,那就不奇怪你追不上了,“考虑对方想要什么,这才是爱”。“我越是嫉妒你,就代表我越稀罕你。”这也是一种误读,作者在书中说“嫉妒与一个人依赖心理的强度、缺乏自信的程度成正比”,嫉妒不是一种健康的心理,就像健康和爱是完全的两码事。我们只是想要一场简单幸福的恋爱,不想谈的那么辛苦,那么读一下《为什么我们爱得这么累》吧,从书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的答案,少走许多的弯路。

学会去爱,才会拥有爱——《为什么我们爱得这么累》

谈到恋爱、婚姻,中国人自古以来都讲究门当户对,即使是在提倡自由恋爱的今天,“门当户对”的观念也没有完全摒弃。因为人们一般都会认为家庭背景、学历、收入相当,两个人才会有共同语言,婚后的生活才能更幸福。这些都是硬性条件。而日本当代最著名的心理学家加藤谛三的这本《为什么我们爱得这么累》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爱情婚姻的那些隐形因素,不谈外在,只谈内因,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什么才是健康的爱。没有多少人的恋爱是一帆风顺的,即使会有一些看上去美满幸福的婚姻,但其实每段美好的爱情都曾经遇到过荆棘,只是有些人携手共进最终走向圆满,而有些人只会以爱对方的假象保护自己,最终彼此都受到了伤害。加藤先生指出依赖性强、自恋型人格的人都是无法得到幸福的,因为他们从内心里爱的其实只是自己,即使高喊着“我爱你”的口号,但其实一切的行为最终都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内心诉求。他们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只看得到自己的微小付出,却看不到对方的巨大努力,这种不对等的恋爱关系即使因为一时的新鲜有个美妙的开始,但终将以悲剧收场。而跟这些类型的人生活的伴侣会受到极大的伤害。不过有心理缺陷的人容易吸引同样有心理缺陷的另一半,同样也容易被有心理缺陷的人吸引,如果彼此都不成长,不认识到自己的缺陷并努力改正,那么即使恋爱再多次,结果都是一样的。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心理缺陷呢?原生家庭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小时候没有被妈妈满足“对无条件的爱的渴望”,长大成人之后,就一直渴望有个人来填补这种空白。小时候在某些方面被压抑,被伤害,长大后这种痛苦也会延续。他们找的不是真正的伴侣,他们找的只是能够满足他们这种渴求,能够抚慰他们隐形伤痛的工具。所以,心理不成熟、不健康的人即使换了相处的对象,也仍旧不会得到幸福。那是不是不幸就成了人生永恒的基调,没有改变的可能了?当然不是,只要愿意,只要努力改变,幸福就会成为可能。其实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只是有的人认识到了那些内心深处的缺口,即使承受着痛苦,也想要努力自我修补,而人就是在这样的痛苦中成长起来的。爱,不是别人给予的,爱其实是自己创造的。爱,就是一种内心的感受,当你学会并愿意去爱别人,愿意去了解接受别人,才能发现什么是爱,什么值得爱,什么能够爱,才懂得放弃那些不可能的纠葛,获得真正幸福的爱。虽然本书号称是能真正解决90%以上的婚恋问题,但是心理学家都有这么一种说法,好的心理专家只是一面很干净的镜子,它能够照出人们内心最隐蔽的东西,让人认识并发现自己的问题,但是他们并不能帮助你解决问题,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是我们自己。我们只有正视内心的问题,并努力去解决,即使痛也坚持蜕变,才能够真正成长。《为什么我们爱得这么累》就是一面镜子,它给我们指出了问题的所在,但是是否解决问题,还是看我们自己。学会去爱,才会拥有爱,是本书的主题,但是是否选择去爱,权利却在每个读者的手里。

人生中的爱与执

弗洛姆说:“佛教教义中所谓‘开悟的人’,就是克服了自己的自恋心理,达到完全彻悟境界的人。”在日本心理学家、《为什么我们爱得这么累》的作者加藤谛三看来,这种“开悟的人”,也便是放下了自我执著的人。他认为,现实生活里的爱情之所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根源便在于执:对自我意识、个人臆想、情绪感受的执著。因此,在这本书里,作者便从现实事例入手,较为详细地剖析了这各种各样的执,同时也揭露出充满自我欺瞒的爱。这人生中的爱与执,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两道坎儿。自恋狂、自卑者、过度依赖者、人格无法独立者……这些人在情感世界里都属于悲剧人物,根本无法真正体验到爱情的幸福,也不可能真正地去爱别人,因为他们放不下心头的各种执念,因而也就无法创造出幸福,更不可能给伴侣带来幸福。他们只是陷进了自己臆造出的世界和恋爱关系里,而忘记了自己要面对的是真实世界里的恋爱关系。加藤先生在书中举出一则因为双方都执著于各自的利益关系而导致感情破裂的事例,而这桩以分手收场的恋情的根源正在于两人的执念。当然,仅仅是指出恋情以悲剧收场的根源还不够,加藤先生针对书中这些案例,用心理学理论进行层层分析,不仅就男女双方在思维方式、思想观念、沟通方法等方面的差异进行解读,而且还有较为明确的行为指导。作者通过案例分析让读者们看到“我执”深重的人在爱情中扮演的是一种怎样的角色。这些案例都极具典型性,读者甚至能从某些案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发现自己曾经出现过的感情问题。但最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过度使用心理学上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名词,而是以简明通俗、有理有据的语言清晰点明到底是谁让人们爱得这么累、找到原因之后人们又该怎么做。就这一点来说,这本书针对的读者群体是相当广泛的。在剖析这些爱情问题时,作者的眼光是独到、语言是犀利的,但同时也是富有启示性的,尤其是在谈到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爱情理念、恋爱上可能会出现的状况的影响。这种启示性不仅在于我们可以对照自己的情感经历来进行反思,而且也警示我们,如果日后有了子女需要注意到的一些事项。尽管书中的理论分析和建设性意见很多,但作者并没有如老僧念经一般絮叨叨地对你说“放下吧,放下心头的执念吧”,而是仿佛长辈谈心般地传授其人生经验。他让我们看到对自我意识的偏执如果了某种程度,就会让我们失去享受爱情幸福的机会,而爱情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至为重要的一种人生体验。看过这样一句话,“爱,就是没有理由的心疼和不设前提的宽容”,这是爱一个人的最佳状态,也是加藤先生在《为什么我们爱得这么累》中所说的“放下我执的爱”,在他看来,真正的爱里没有偏执,真正的爱是让两个人都能看到幸福、得到成长。

只要有爱别人的能力,人就有办法活下去

大概是因为身边的朋友,面临结婚困扰的越来越多,所以开始关注起这类话题。究竟怎样的婚姻,才算幸福的婚姻呢?又是否有一种通用的法则,能够指导我们,从此踏上美满之旅呢?婚姻家庭关系,看似简单,其中却包含了太多内容,多数人穷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奥秘。或许正如情感治愈作家素黑所言,“.其实,大部分人都没有能力去爱,只是想找一个能让自己制造去爱和被爱感觉的对象而已,根本不懂得处理爱这回事,最终只剩伤害和怨怼”。显然,如何去爱,并不是天然就会的,也是需要后天学习的。朋友给我分享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说作者在两年前听自己母亲说,这世界上所谓真爱是不存在的,只要你不讨厌他,就应该试着去交往。于是作者按照母亲的说法去尝试,开始了频繁的相亲,只要对方表现出兴趣,条件尚可,她都会去试着交往。作者对其中一段感情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男人长相一般,聪明上进,学历工作都很好,作者在明知毫无男女基本吸引力的情况下,接受了男孩子,认真的交往了起来。归结交往的原因,作者说母亲的教诲起到了70%的作用,而自己的虚荣心则起到了30%的作用,男人确实很费心的在追求她,这种高度的关注让她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文章看到这里,我便有了主观的臆测,认为这种关系勉强还是可以把日子过起走的,至少男人很在乎她。之前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一度认为只要不讨厌对方,自己又拥有爱的能力,跟谁在一起都一样,慢慢的经营着小日子,关系中的两人应该还是可以得到幸福的。作者把故事娓娓道来,最后谈到了两人之间最大的问题,便是她的身体无法接受这男人。他们可以聊天聊得很开心,牵手走在路上很愉悦,但接吻,包括半年后开始上床,每一次都让作者觉得特别恶心,事后也完全没有美好的感觉。他们在一起时,大多数朋友都觉得是很恩爱的,大大小小的假期一起去旅游,精神层面的沟通也很顺畅,可作者的身体就是无法接受他。作者开始自我激进,不断暗示自己,却事与愿违的从之前的不讨厌,到可以是朋友间的喜欢,最后变成了现在的非常讨厌,每每想到一些细节,比如男人吃饭时发出的声音,男人吻她时的样子,都让她讨厌的无法复加,结局可想而知。两年之后他们进行了一场非常成人化的对话,检讨了彼此在这段感情中的错误,最终又回到了朋友的关系。  作者以亲身体验得出自己的结论:两个人谈恋爱,乃至于结婚,最重要甚至可以说唯一重要的,就是男女之间的化学反应,互相是不是有那种异性之间的吸引,有没有怦然心动。你爱不爱他,欣不欣赏他,你俩性格合适吗,你跟他在一起开不开心,你喜不喜欢亲他抱他和他做爱?我们的社会现在有一种很畸形的价值观,就是逼着还远远不算大龄的我们结婚,好像只要结婚了,就一切问题都解决。  类似上面的故事,生活里一抓一大把,随时都可能发生在自己、朋友、亲人身上,可我们知道太多道理,却依然处理不好这些关系。渐渐地,我们会觉得疲乏,开始质疑究竟看这么多的道理,是否真的有用呢?直到最近翻了日本心理学导师加藤谛三的新书《为什么我们爱得这么累》,我似乎可以在其中找到一些答案了。加藤谛三认为,“只要有爱别人的能力,人就有办法活下去”,看到这段话时,我先是一愣,本能的想去证明这句话或许太臆断了,但发现最后却无力反驳。确实,人只有有了打算去爱别人的态度,才能够开始改变自己。所谓去爱别人,就是要走上成长的苦痛过程了。我们通过努力去爱,才能够摆脱自我中心。在爱中修行。“一个人隐藏的心理情结会对他的自我产生影响,这会通过恋爱关系表现出来。 是否拒绝承认这种隐藏的自我,决定了一个人未来是否能够幸福。 一个人自我确立的程度、性情成熟的水平,都可以通过恋爱考验出来。”无疑,怎样处理恋爱、婚姻、家庭关系,是我们谁也摆脱不了,需要一辈子学习的课程。PS:书评均为原创,未经本人授权,禁止转载!

为什么我们会受伤?

在生活中,你觉得太累,是因为你的现况不符合你的期望,而你的心理,尚不能承受这种落差。同样,在爱情中,你觉得太累,也只是因为对方并不是你心里所预想的那个理想恋人。那么问题来了,我明明是努力的,为什么不能改变?我明明是相爱的,为什么相处这么难?于是有人写了这本《为什么我们爱得这么累》。作者加藤谛三研究心理学多年,所以这本书不是温和香醇的鸡汤,更像是一剂情感中药,苦是苦了点,但好在管用。因为他的文字,总是可以毫不客气地戳穿爱的假象,让你不得不撕开那些蒙蔽已久的冠冕堂皇的借口,然后勇敢地直视自己最真实的内心。“在本书中,我思考的是在每一个失恋案例中,隐藏着怎样的心理。通过了解隐藏的心理来探讨如果想要让恋情开花结果,有哪些必要的心理因素。”“在恋爱当中,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会被表现出来。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通过恋爱,人可以看到自己。一个人隐藏的心理情结会对他的自我产生影响,这会通过恋爱关系表现出来。”原来所有的恋爱事列(事故),都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找到症结。你确定自己只是在包容吗?而不是一场隐忍着花费力气的负累?你确定维系这份感情的,是因为爱,而不是私心吗?你想拥抱,只是因为害怕冷漠;你想亲吻,只是因为不甘寂寞;你渴望一个臂膀,只是因为缺乏安全感;你希望找一个人结婚,只是因为到了该结婚的年龄……为什么爱得这么累?为什么我们会受伤?好吧,欢迎对号入座。希望你都能轻松地爱,更能轻松地被爱。如果趁巧你的爱情也病了,那么刚好可以用这本书对症下药。

原来爱情这么难

初中的时候,我以为爱情就是牵牵小手,一起吃饭,同喝一瓶饮料。 高中的时候,我以为爱情就是一起压马路,捧着小脸轻轻吻上一吻,娇羞青涩地坐在专属的单车后座,吹着清凉的风。 大学的时候,我以为爱情就是逛街看电影旅行,一同踏遍梦想之境,吃遍小街小巷。 原来以为,爱情就是这么简简单单,不需要任何理由,不必要任何借口。你为我,我为你。 没想到爱情很难,我们爱得很累。 我们会因为一件小事吵得不可开交,我们会因为生活习惯的一点差异暴怒不止,我们会因为对时事的辩论争得面红耳赤,这些看起来鸡毛蒜皮傻逼到爆的蠢事,消耗了我们对爱情的憧憬和幻想。可是为什么呢?爱情为什么不能像电视剧般上演?为什么我们爱得这么累?    加藤谛三是日本当代最著名的心理学家,哈佛大学研究所研究员,早前还出版了一本《我们为何如此不安》,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关注和讨论。在爱情这个话题里,他更是研究了近40年,呈现出来的就是这本书。 他在这本书里例举了很多看似极端的例子,其实却实实在在发生在现代人的生活周围,与普通人的恋爱也或多或少有着共通之处,而通过这些极端鲜明的例子,我们更能窥探爱情之中事态的本质。    豆瓣上、天涯上,每天都在上演甚至直播着上千上万个爱情闹剧,毁三观的绝对不少。当我们惊叹怎么奇葩总能遇上奇葩时,这本书里说了”即便是一般的人际关系,有心理问题的人也更容易和有心理问题的人走到一起。反过来说,有心理问题的人,无论如何都会避开心理健康的人。“ 每个人都避不开爱情,但对待爱情的态度又多有不同。加藤谛三说:”对有些人来说,恋爱能够丰富、充实他们的人生;可对另一些人来说,恋爱却会破坏人生。既有谈恋爱变得幸福的人,也有谈恋爱毁掉人生的人。”而这一切为什么会如此迥异?这是因为:“为了解决自己内心的纠葛而去恋爱的人,会被恋爱毁掉。然而不关乎内心的纠葛,只是因为喜欢上对方、爱上对方而恋爱,那么无论是否会失恋,都会丰富自己的人生。”    我们为什么爱得这么累? 因为依赖? 因为责备? 因为欺骗? 因为自恋? 因为自卑? 因为无视? 因为自私? 因为嫉妒? 因为憎恨? ……    翻书自己去找寻你的爱情症结。

恋爱,会让一个人突然直面自己的无意识

在恋爱中,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会被表现出来。一个人隐藏的心理情节会对他的自我产生影响,这会通过恋爱关系表现出来。是否拒绝承认这种隐藏的自我,决定了一个人未来是否能够幸福。恋爱,会让一个人突然直面自己的无意识。一见钟情代表了一个人的自我很不稳定,代表了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背驰非常严重。人都是通过爱别人逐渐得以改造的。通过爱别人,人变得不再以自我为中心。人只有问心有愧的时候,才会需要借口。人是没办法那么简单地理解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的行为方式的。他之所以总是不高兴,就是因为他没办法直接说出自己不满的理由。人往往把一件很小的事实一般化。奥尔波特把这种现象叫做“过度一般化”在成长欲求与退行欲求这一对扰人的矛盾中,顺着自己的退行欲求过日子,这样的人到老了,每一天都会在满口牢骚的不快中度过。上了年纪还很矍铄得人,都是年轻时在退行欲求与成长欲求这一矛盾中,主动选择了成长欲求得人。卡伦霍妮所说的[外化]这种心理过程,他并没有发现在自己的内心当中发生了什么,却把发生在内心中的事情当作自身以外的世界经验。这就是外化这一心理过程。外化对于认识别人的优缺点是一种阻碍。性情不成熟的人会完全信任说话迎合自己的人。所以他们会被骗。[他者的自我化]在他们看来,他者并不是他者,而只不过是自己的延长而已。爱与意志乃是相互联系的。有些人的努力得不到回报,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是与其他人无关的努力。孤独与性欲望的不满足是“伟大的爱”的成因,弗洛姆指出这一事实真是不言而喻。寂寞的年轻人坠入爱河时,会把能够治愈孤独以及消除性欲的不满足错认是“喜欢”对方,一见钟情代表了一个人的自我不稳定,代表一个人的意识与无意识之间背道而驰的程度非常严重。卡伦霍妮说:我们都是为了让人生更加丰富,更加幸福而追求爱,然而精神症患者却因为其他理由追求爱。罗洛 梅 说:爱情通常会被与依赖关系混为一谈,我觉得爱通常会被与执着心混为一谈。相信对方是真心爱着自己的,这种心理上的安全感,不会给嫉妒任何可乘之机。强烈的自卑感形成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缺乏归属感,其次是增大的依赖心理。有强烈自卑感的人会选择和自己不一样得人恋人,而自尊感高得人,则会选择和自己相像的恋人。神经病患者无法忍耐自己,因此强烈地需要和其他人接触。卡伦霍妮说:有基本的不安感得人,急迫地需要把自己凌驾于他人之上。恋爱并不是玫瑰色的甜美梦境,恋爱意味着每一天甚至会让人疲乏到觉得徒劳。不考虑自己给予对方的,而考虑对方想要的,这就是爱。尽管自己很努力,但还是给不了对方想要的,为此而感到落寞,这就是爱。当然了,她也必须采取同样的态度。两个想要自我救赎得人才能够相互拯救。爱和撒娇正相反,爱一个人是要去理解对方,而不是寻求对方的理解。因为要持这样的态度,所以爱是痛苦的,是让人难以忍受的,为了有能力去爱,必须要坚强到能够忍受孤独。越是以为自己是为了对方而努力,努力得越多,彼此间越是会产生恼怒。要理解对方,“引发出对方最好的一面”,就必须要对对方有兴趣,和其他的人际关系比,在恋爱当中,我们对对方有很大、很强力的期待。如果了解对方得特性、思考方式、感受事物的方式、由过往的种种经历而产生的性格,就能够了解什么是不能期待对方去做的事情。这样就能够理性的放弃。美国心理学家西波里说:期待天鹅发出优美地鸣叫声,这是期待着犯的错。爱情未必是所有人的自然而发的情感。准确地说,所谓爱情,也有需要学习的一面。就像性行为即使没人教也能会一样,被爱也不用教就能会。然而去爱则包含了需要学习的部分。将自己性情上的不成熟的部分割舍掉、去爱,由此体会到的喜悦,未来会引发出更大的爱,这就是在爱中学习。

完成了快餐读物的使命

作为一本快餐读物而言,完成了它应有的使命。可以让人意识到一些问题,引起深入了解相关问题的兴趣。 但也因为仅仅是快餐读物,因而从逻辑的严谨性及整体的组织结构上欠缺。有一些地方确实是前后矛盾,让人无所适从,因而看到有评价说其为类算命的状态倒也不为过。BTW,不过另一个角度看,也许就是其类算命的状态,让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有些问题(实际上,应该不会有心理完全健康的人),即让每个人都看到了其想看到的部分,该书才会成为畅销书:P

爱与无意识的斗争

说起爱,也许很多人会先想到爱情,其实爱有更宽广的含义与包容,爱倾注的对象可以是人或者物,爱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包容,爱是对于生命的救赎,也给人类带来成长。那么为什么爱情又在这本书中与每个人思想中的爱中占有如此大的比重呢,盖因爱情是人类情感最炙热、最热烈的情感,是最美丽也最可怕的火焰,经历了爱情才能让人更懂得爱。本书的作者加藤谛三就为我们深入剖析了爱情表面掩盖之下的人类真实情感,人类大脑以及情感的复杂性,决定了爱的复杂程度,除了出自于内心最渴望的情感之外,我们在爱中有可能是在寻找依赖,有可能是因为的自恋作祟,也可能是因为孤独与自卑让我们急于寻找爱情。经由一些真实的案例以及对于当事人行为的深入分析,我们确实在许多爱情中的细微小事中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同时,爱也是人类成长的原动力,在幼儿期,经由母亲提供给我们的无私的爱,我们得到了最初的满足,而没有得到母亲圆满挚爱的孩子,在今后的成长中造成的缺憾终其一生也无法填平。作者显然具有深厚的心理学知识,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是弗洛伊德的信徒,对于无意识中的意识形态分析的非常清晰,因为爱确实让人放松身心,做出最符合自己意识或者潜意识当中直觉的行为。虽然一个人可能掩藏自己的真正习性,但是在爱中却能得到最真实的表达。同时作者也指出爱的另一个特质,爱是痛苦的过程,爱既是人的天性,经由爱,人类也得到成长与蜕变,在爱的磨砺与试炼,失去与痛苦的过程中,人逐渐认识到了自我的力量,知晓了如何去爱别人,以及应该如何去爱人的方式,这些都是爱的难题,而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也让我们得到了成长。另外作者思考的领域与绝不仅仅限于爱,他对于情绪的分析直指人的天性:偏见从根本上来讲,是人格的一种特性。他的理论分析也同样适用与我们与周围人际关系的改善、对于政治与国家的看法,对于人性的深刻认识等等。他对于案例的分析貌似危言耸听,其实这些事实确实真实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虽然没有达到如此严重的程度,但却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对于爱情中人来说具有深切的指导意义。这是一本适合具备一定阅历的人阅读的书,因为没有经历过爱情或者初尝爱情的人们总是努力地跳入其中,再也不会想到爱情下掩盖着这么多我们看不到的因与果,而当千帆过尽之后,了解了所有道理之后,再看这本书,深觉心有戚戚,当时曾经经历过的那么艰难的时刻,如今只不过用作者的一句话就能诠释:当一个人无论是否被其他人宠爱都能够独自生存下去的时候,他的崭新人生就已然开启了。但是有几个人真正能够修炼得道呢,其实在最需要我们冷静以对、小心处理的情感中,我们却投入了最多的感性与任性。这或许是属于人类永恒的悖论吧。

好的爱情就是命运和选择

我想大家都发现了这么一个现状,无论是我们翻看杂志还是浏览网页都会发现情感类的话题会占据很大的版面,电视台也有很多情感类的节目,为什么各种媒体都会这么关注这类话题:一是情感需求是人类基本需求之一,二是因为现代人遇到的情感问题越来越多,人们对如何解决情感问题的需求很大。这本书是由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加藤谛三所著,分五章讲述了“我们为什么爱得的这么累”的原因,但我总觉得说的有很多都是车轱辘话,好多事例和总结性的言语并没有什么新意,都是书中反复提到过的。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失败爱情的例子大多与性格有关,比如恋母啊、自私啊,或者是心态问题,过于自信或自卑。有的人在面对爱情这件事上选择采用“等待战术”,但他却不知道世界上任何一件事都不是靠等能够得到的;有的人认为只要努力就会获得想要的爱情,可是爱情是这世界上唯一不能靠努力得到的,这也是爱情最不公平的地方。我曾经写过一篇书评叫《好的爱情和投胎是一样一样的》,有些令人羡慕的爱情的确是需要运气的,我们每个人的出身、学历、工作、父母都会对我们的爱情观和爱情产生影响,我们很难遇到那个第一眼看上你就愿意等你的人,也许很多人一辈子也遇不到爱情,但并不影响他们结婚,婚姻是婚姻,爱情是爱情,好的爱情才能进入婚姻的殿堂,大多数人的婚姻与爱情无关。怎样才能遇到一段好的爱情呢,我觉得要基于两个人足够的接触和了解,虽然说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一见钟情且过的很幸福的情侣,但我始终觉得一见钟情的几率太小,一份好的爱情最好的结果是步入婚姻,最差的结果也是让你在这段感情中有所学习、有所收获,而不是一个人伤的不再相信爱情或是需要好久才能再次步入一段新的恋情。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肯定会多多少少会遇见一些他性格成长的事情,我不觉得世界上有拥有完美性格的人,那么怎么办?我们都不谈恋爱了吗,因为我们不能遇见拥有完美性格的人,其实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的观察,一个人在他日常的待人接物中一定会展现出他性格的优缺点,我们和一个人恋爱不是说这个人长的好、大方、脾气好就跟他在一起,而是要选一个对你好、对你大方、对你脾气好的人,我们可能无法遇见那种看一眼就认定对方是这辈子终身伴侣的人,但我们可以在选择伴侣时选择那个愿意与自己共同经营这段感情的人,好的爱情也会有争吵、有别扭,但好的爱情是让你不累,不舍放弃。


 为什么我们爱得这么累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