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叙小说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3-7
ISBN:9787532110292
作者:郁达夫著,高云选编
页数:170页

作者简介

自叙小说·郁达夫。收入小说8篇,包括《银灰色的死》、《沉沦》、《胃病》等


 自叙小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第一次知道郁达夫是高中的时候,翻家里的书堆发现了一套《中国现代名作家名著珍藏本》,发于92年,是一系列民国作家的短篇选集,比如沈从文的《乡土小说》,张爱玲的《畸情小说》等等,郁达夫选集的标题就是这本《自叙小说》了。后来在从家回京的火车上看完了电子版的《迷羊》,也是郁的短篇小说集,那种颓靡忧郁的气质让那趟开往北京的夜车行驶的异常缓慢,我彻夜无眠,听着车轮滚滚摩擦铁轨和酣睡的乘客轻轻翻身的声音,车厢变得影影绰绰。我把手表贴在耳朵上半梦半醒,劣质石英发出滴答滴的微弱声响,直到北京站的钟声响起才晃过神来汇入人流。毕业回家后整理书柜又翻到这套书,只剩废名的《田园小说》和郁达夫的《自叙小说》两本,别的不知去向,我猜是被老鼠窃去了。《田园小说》草草读了,仍然爱不上那样轻盈的浪漫,而郁达夫的颓靡和忧郁依然让我着迷。因为是自叙小说,大概可以认为小说里的各个主人公就是郁自己,下文所云郁达夫也是指郁在小说中的形象。在重读之前对郁达夫的印象只停留在他是一个国际大嫖客,还爱无病呻吟。这次重读的第一感觉他依然是个嫖客,他是一个好的嫖客,也是一个坏的嫖客。他嫖完了绝对不忘买单,还顺带给点小费,完成了嫖客应尽的义务,是个好嫖客;但是他嫖谁爱谁,姑娘露出五根鲜嫩的手指他就忍不住爱上她,嫖完还老后悔,自我埋怨,这点绝对不能算一个好嫖客,不过这种矛盾的情绪也刚好契合郁达夫忧郁敏感的气质。好在他没有劝那些妓女从良,不然就是顶坏的了。原来我只能记得他的嫖客身份,这次读完我对他有了许多新的印象。他是一个真正真诚的爱国主义者,在日本他唯二的牵挂就是祖国和女人;他是一个变态浪子,性欲超强,爱过很多女人,也热爱为她们痛苦;他的文学造诣无与伦比,精通多国语言,在那个混乱的时代里的他想做一个战士,最后只成为一个清醒又无能为力的看客,但他的欲望从未消减,这或许就是他忧郁的原因;孤独是他永恒的朋友。郁达夫的孤独很复杂,他的每一篇小说都会写孤独,或以孤独为引,每一篇孤独的感受又都不相同 – 他的孤独很难去理解。于我看孤独应该得到一个交代,或者有个什么说法。比如说《挪威的森林》里渡边君的孤独是一种安静的快乐,他享受其中;废名《田园小说》里的孤独有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协和;而郁达夫的孤独交代不了:有时他的孤独很平静;有时他的孤独很热烈让我猜测他可能乐得其中;有时又有种和环境、时代格格不入的燃烧一样的困苦,特别情绪化的感受。《沉沦》和《银灰色的死》叙此情最明显,那种自我毁灭和绝望几乎透纸而出。《胃病》里的孤独就很安静,一种被失败笼罩的却还没有完全绝望的孤独。《胃病》中写了三个人物,我,W和K。我因为生病呆在医院只能吃些牛乳,那些日本护士又很傻完全聊不来,最后决定提前离开医院。W在陪我看病途中被一个小姑娘摄取了心魄再也找不回来。K想在上海创个文艺刊做个战士,结果发现那些人都是自我标榜的傻X,曲线救国只能失败。这三个人应该都是郁达夫自己,他为平庸受困的生活,渴望又得不到的爱情和难以完成理想感到失望,但是还没绝望。《青烟》里的孤独显得很绝望,主人公只能像个孤独游魂在他所执着的地方一次又一次地踱步,老婆也不敢相认,只能在沉寂的江边心里一片死寂,空留两行泪。《青烟》最后呐喊道:“我们中国的所谓黎明者,便是秽浊的手势戏的开场呀!”像个战士一样为祖国战斗过,失望,接着把那包Felucca全部抽完化为青烟,清醒又无助地借用一个失败落寞的形象,讽刺了那个时代虚伪肮脏的爱国主义。除了复杂的孤独,郁达夫小说中还有近乎变态的欲望。距离这些小说的出世至今已过去快一百年,那些赤裸的欲望在一百年前很难被人接受,而现在应用一种开放、包容并且自省的价值观去欣赏那些赤裸的本能或者说是情绪化的欲望。说郁达夫变态并非一种歧视,相反,文学里的种种变态才是支撑我保持阅读的信条,与生活常态的不同才赋予阅读的意义,当然这种观点也可能是因为我是或者正在成为一个变态。《茫茫夜》准确地契合了我对变态心理的欣赏。这则短篇里开头就是近乎同性恋的亲密友谊,或者就是同性恋,只是在那个时代写的不敢那么明目张胆。主人公质夫度过了青年旅日修学时代回到上海,感到孤独和迷茫 – 孤独总是个切入点,寻到了他亲密的男性朋友,也用“情爱”来形容他们的友谊。随后他们就分离,质夫去做了教员,百无聊赖,而质夫的性欲又是常人的两倍,自然就烦恼伤感起来。质夫的性欲在现实中有两个物件作为投射,他在洋货店以迷信的理由购买了一根用过的针和一块原味手帕,自己回到房里竟然闻着原味扎了自己一脸血以及一些不可描述内容来释放性欲,真是让人营养跟不上。之后觉得教员生涯也不错生活在走上正轨却又遭遇学生运动苦恼不堪,只能嫖娼了,还和同事一块儿嫖,质夫还有三个条件:不好看,年纪大,客人少。真真儿的老嫖客。嫖完天还是黑的,小说至此结束,一切又都被黑暗吞没。结束的好像有点儿突兀,然而正是这种未尽感才让茫茫夜真正的黯淡,真正的变态,没有尽头。而读过《怀想病者》和《十一月初三》才发现郁达夫的欲望也不总是如洪水般倾泻。《怀乡病者》描写了一个在日本漫无目的,半睡半醒着游荡的living corpse,去中国饭馆吃饭想着家乡,连姑娘喝醉了脱光了衣服都能坐怀不乱还帮人穿好衣服,对一切都毫无感觉,世上的一切存在都在他的脑中消失,就是一个麻木的病人。不知道崔健那句“因为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灵感是不是来自这篇《怀乡病者》。《十一月初三》里则是在失望地控制欲望。年龄大了,再也不能像年轻时那样乱说“失恋啊”,“无恋”,“想恋”,很多事情已成定数无力改变,只能控制欲望,大概也是受到在上海办文艺杂志失败的影响,对没有欲望的女人形容成“一只零卖的活猪”,甚至是有些刻薄了。当然失望地控制欲望也不是无欲,主人公情绪上来依然忍不住去意淫去幻想,厌倦现在的生活,但在冷却后又会陷入平静而呆滞孤独中去。《空虚》里的质夫很麻木,很空虚。开头讨论了三型意义,即对将来抱有希望的人,在过去的追忆中活着的人,天天在那里做梦的人,这三种人活着才有意义,才不空虚。质夫不属于这三种,他没有野心和希望,过去也很残破不值得回忆,更没有做梦的心思,才觉得空虚。然而细细一想这儿有些相悖。无欲的人如水,没有任何形状,可以达到绝对的平静。水无感,自然不会空虚。正是质夫对于不空虚的希望,自己又止步不前,才是他空虚的原因。质夫带着自己的欲望选择了出世生活,不多久就耐不住这份孤独去寻烟火食了。《空虚》中爱情是先于性欲的,并且二者紧紧捆绑。质夫在雨夜偶遇了一姑娘,忍不住爱上她意淫她,又控制不住为自己和自己的感情自卑,尚未开始的单恋分别时就自觉是恋爱结束了,最后只能做个“梦游病者”了。回头看来其实解决质夫的空虚很容易 – 交个女朋友,或者养条狗。除了这些丰沛又变态的感情,郁达夫整个小说的气质和熟练地叙情叙景技巧更加渲染了忧郁颓靡的氛围。或许是时代的不同,那个时代有些无病呻吟,有些文人酸腐气的措辞现在读起来可爱有趣。天空一定要是“苍空”或者“青天”;阅读时候要“贪读”;流泪唤作“啼泣”;城市都是dead city,living corpse要译作“毫无目的的两脚走兽”;寂寞时人会像“棺材里的朽钉”;心是“寸心”,就像“半把剪刀”。诸如此类的巧妙的比喻意象和修饰词不胜枚举。在自我剖析时郁达夫就像个敏感,善于观察又自卑的孩子,在写到情绪化的自我毁灭时又比任何洪水猛兽都凶猛,让人不由地沉浸到那份忧郁颓靡中去。2016.8.2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郁达夫
  •     Ba Jin as the honorary editor
  •     同时期的作家中郁达夫无疑是突出的。弗洛伊德式叙述方式与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在五四后冗杂的小说实验中显得鹤立鸡群。五四时期个体的发现尽在于此。甚至别无他者敢于在口号嘹亮真正表现个体的丑陋,鄙俗,可憎和欲望。他说他生错了年代,命运没有给他早生十年抑或晚生十年的机会。和垓下一样,叹一声天亡我,非战之罪也。《青烟》中他和妻相见无相认而后遥相泣的夜中,我无法厌烦这个男人的泪。
  •     “零余者”亦称“多余人”,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之一,在俄国,这是没落贵族的表现,在中国,是“士”和科举的余音。科举制的结束了,旧有的“学而优则仕”的路被打断,知识阶级的供给超过了需要,用其所学必终于失业,过剩的知识分子或沉沦于痛苦生涯,或投入革命。在郁达夫的笔下,常见前种青年,他们有才华,懂诗文,识外语,以教书或作文为生,他们无远大前途,多愁善感,孤僻内向,略神经质,常感时忧国,却又意志薄弱,这样的苦闷也是同时代青年的心声,郁达夫自己也说,“我的浮沉,也是对国家,对社会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