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说文学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
ISBN:9787508643281
作者:蒋勋
页数:216页

内容概要

一九四七年生,福建长乐人。台湾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后负笈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一九七六年返回台湾。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现任《联合文学》社长。其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著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专事两岸美学教育推广工作。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而自己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书籍目录

第一讲 《诗经》:初民的情怀
从“诗”到《诗经》
诗无达诂
《氓》:最初的欢愉,最后的哀怨
风、雅、颂与赋、比、兴
农业时代的静美与乡愁
耽溺与流逝中的爱及青春
《黍离》:诗比历史更真实
《蒹葭》:如水素淡,不弃不怨
《绵》:周人的建国史诗
《女曰鸡鸣》:与子偕老,莫不静好
---------------------------
第二讲 《楚辞》:南方的激情
《楚辞》中的宇宙
激越华美的生命力量
---------------------------
第三讲 汉乐府:田陌市井的歌声
野性与浪漫
《上邪》:刚烈的誓言
来自民间的诗与情
《公无渡河》:质朴的情感呐喊
《江南》:劳动的诗意
文学即是生态
《陌上桑》:尊严与世俗
《饮马长城窟行》: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
第四讲 《古诗十九首》:文人的忧思
重新回到民间
文学是照进现实的一道光
文人阶层与文人诗
《行行重行行》:思念与离别
《西北有高楼》:看不见的佳人
《涉江采芙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庭中有奇树》:含蓄的情意
《迢迢牵牛星》:一水间的哀伤
《驱车上东门》: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
第五讲 魏晋文学:多元时代的归宿
《短歌行》:孤独的诗人,孤独的霸主
不同生命经验的对话
篡位者的心灵故乡
《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名都篇》:青春像花开一样
《洛神赋》:作为独立个体的女性之美
竹林七贤与文人的自我完成
书画中的魏晋风度
---------------------------
第六讲 陶渊明:生命的出走
《饮酒》:闹市中的田园梦
《形影神赠答诗》: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杂诗》: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桃花源记》:坦荡得一如清水时,就会看到最美的东西
《归去来兮辞》:追寻生命最自然的快乐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先秦、汉魏、两晋时期的文学,是中国文学逐渐成熟的阶段,是一幅幅陶冶性灵、崇尚自然,充满激情的生活画卷,它们的美满溢着情窦初开、浪漫忧思、风骨铮铮,为后世的文学树立了不同的典范。
蒋勋先生从美学角度系统解析从先秦到“五四”近三千年的中国文学之美。《蒋勋说文学》分上、下两册,上册讲述从《诗经》到陶渊明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下册从唐宋散文讲到五四新文学。
《诗经》开启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自身带有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朴实与天真,自由抒发所思所想。这种朴素的审美在其后数千年的中国文学中一直存在。
《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早的代表,熔生命激情与绚烂想象为一炉,提供了与《诗经》完全不同的、铺张华丽的审美范本。
汉乐府是来自田陌市井的歌声,既有《诗经》的质朴,又有《楚辞》的不羁,蒸腾着盛世的蓬勃生命力。
《古诗十九首》诞生于文人阶层兴起的年代,上承《诗经》,下启魏晋,以文人忧思观照民间,促使文人诗成为后世传世诗歌中的主要部分,建立起了格律美的规范。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纷繁的时代,不仅有多种多样的人,而且每个人身上都展现出多面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魏晋和我们现在的时代很像,有很多可能性,有很多凸显自己的机会,或许由于最终的归宿无法改变,所以人们最重视的是当下的状态。
陶渊明的诗文中有一种“出走”的气质,但最后总会回到真实的生活当中,从现实的山水回到内心的田园,实现内化的自我完成。
“诗比历史更真实。”它蕴藏了生活的本质,连缀起古今一贯的情感。文学中流传千年的美、诗意与哲思,在纷繁复杂的人世间,悲悯着伤痛,抚慰着渴望,释放着天性,开解着生命的困惑,听蒋勋讲述千年的文学之美。
--------------------------------------------------
编辑推荐:
文学,是一种救赎。文学之美时而浪漫温暖,使人超然于简单的生活之上,挣脱现实的纠葛;时而伤感落寞,通过对伤痛的悲悯,使人反观内心深处,获得灵魂的净化。
继《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之后,蒋勋先生全面系统梳理中国文学脉络,以美学视角诠释从先秦到现代近三千年的中国文学之美。在《中国文学之美系列·蒋勋说文学:从<诗经>到陶渊明》中,蒋勋先生凭借深厚的美学功底及对现实生活的敏锐洞察,用平实的语言将《诗经》《楚辞》、汉朝及魏晋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娓娓道来,以古典文学特有的意境,观照当下人们的内心世界,帮助大家回归心中的田园。
《诗经》的初民情怀、《楚辞》的南方激情、汉乐府的田陌市井、《古诗十九首》的文人忧思、魏晋文学的自在奔放、陶渊明的悠然恬淡,几千年来的文学之美、诗意与哲思,经由蒋勋先生细致入微的解读,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泥土的温润、树叶的青绿、市井的烂漫、文人的忧思、远人书信的墨香、潺潺如诉的水声、兴盛时代的自信、生命本质的哀伤……看似消失的却被文字镌刻,时间流去,而情怀永在。


 蒋勋说文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0条)

  •     总以为自己需要更多的物质欲才能填满各种贪念的沟壑,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里面,愈发难以包容我们一颗比一颗更加坚硬的内心,外界的各种刺激指数不断提升,比如电视制作节目的高引进大制作红艺人多传播大视频,可是每每我们都在看到一半的时候却不知不觉沉醉在自己的睡梦和鼾声中,到底什么才能勾引起我们内心的那份最初的单纯。记得高晓松在《天天向上》做节目时曾说过一席话,内心极为佩服,“这个世界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诗就是每个人的最远处”。当一个人没有办法很清楚地描述生命情状时,自然会选择用诗来描述,因为诗里面有另外一种对生命的观照。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误以为只有文学才会承载起诗歌,其实不然,文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生态,就是我们所处的每一个环境。每个人在面对自己情感的时候,特别是对于已经逝去的情感而言,都会固执地选择某一事物有关,比如那条和对方一起走过的路,比如那种食物是和对方一起细细品尝过的,就像电影《重庆森林》中男主角爱上一个人,他会坚持买一个凤梨罐头,尽管罐头上写着28号到期,这是故事里面的角色选择去通过一个商品来寻找一个有意义的号码。在当下越来越拥挤的社会中,我们慢慢开始学着铭记自己才能读得懂的数字,比如《中国好歌曲》里面刘金的《第十一年》,比如现在由阿里独创的风靡全国的双十一等等,这就是一种情感的归属,包括后面提及到的商业模式也逃脱不了这样的干系。相反,如果我们生的所有东西都可以确定,大概就不会那么有趣了,常常就是因为处在茫然、彷徨、无助之中,才会有更多期待希冀,正是因为生命中有着那么多不可控的因素,大家才会去刻意铭记一些特殊的数字特殊的事物,因为这就是最初触动我们柔软内心的根本。当我们剥离开冗长繁琐的繁文缛节之后,我们才发现,最简单的事情往往才是最致命的,而那最致命的一击往往是最永恒的,所有对于生活的速食化的答案都不是真正的生活,比如我们中午所点的盒饭套餐,充其量它只是填饱肚子的一剂食物而已,真正的生活就是如同一道需要用心去煲制的靓汤一样,在固化的生活模式中寻找生活的真实面目,并且在真实面目中坚守住自己的一份独处美丽。面对高度浓缩的文学表现形式,诗总是能够给予我们最具有诗意的画面。蒋勋老师在点评《江南》更是如此,一个“鱼戏莲叶间”能够给我们呈现出一种水流的婉转和曲折之美,画面感在他的笔触之间,毕现无遗,重新让我们拾起心中的那份感动,渐渐走入由最简单的文字给我们带来的所有美感。这就是蒋老师的魅力所在,他能够从文字出发,以美的叙述方式,让我们体会到最简单的文字所能带来的各种醇厚和芬芳。致广大而尽精微,在他的笔触之下,包罗万象的点点滴滴,从温润的泥土,田田的莲叶,初啼的金鸡,农妇的低吟,所凡此种种,皆为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生命,看似消失的却被文字镌刻,时间流去,而情怀永在。蒋勋曾说:“我有一个梦,总觉得自己是一棵树,根在土,种子却随风云走去了四方。”他就是一个眷恋故乡的大地之子,也是爱好流浪的旅行品味家。而他的每一处足迹却充当我们每一个为之欣赏的风景,而最好的风景莫过于当我们抵达到生命的真谛,才发现,原来简单就是美好。是的,谢谢蒋勋,是他的文字不断在单纯我们所复杂的。
  •     听的蒋先生的语音版本,篇幅不是很长,在某个阴雨的早晨,在公交车上,因为先生的读的一首《七步诗》“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突然就落泪了!不仅仅是因为这诗的背景让人动容,同根相煎,更有的是先生的朗读,深情并茂,还有先生磁性的声音,恰如其分的渲染了整首诗的情感。回想那个战火纷乱的年代,权势的纷争,让人无法宁静,才高八斗却无立命之地,还是同根而生的兄弟。我不知道曹植当时的表情,但知道,他肯定是难过的,难过的连天空都在哭泣!沉醉在先生的声线里!不能自拔!
  •     文学是民间的产物,最终要回到民间,陶渊明的躬耕精神即是将生活的苦难经由文学的吟咏,从单调贫乏的日常生活中跳脱出来,注入一种向往。作为美学家的蒋勋,他的理论基于现世生活,也不乏学理的渗透。这一点,在研究文学史的切入点上亦是如此,有别于大多数文学史的梳理,《蒋勋说文学》着手剖析从《诗经》到陶渊明这段跨度,以社会伦理秩序为出发点,探讨社会文明进程和生活环境对文学构型的影响。文学艺术与生产基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生态。如果说《楚辞》里的“兮”如同花腔一般婉转,表达的是古代部落对大自然的敬畏,华丽的南方文学营造人神共处一世神秘的仪式感,而《诗经》大多则是阡陌之间男女传达的含蓄的感情。《诗经》的形成是农业时代的烙印,其中的静美和乡愁,在多个篇章中的主人公都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中的某一种植物相联系,这种情感的抒发和学院派的教育系统毫无关系,孔子对于《诗经》的艺术态度是“思无邪”,这就是文学基于稳定的农业社会所流露出的温柔情感。到了汉朝,乐府歌就是民歌,《饮马长城窟行》讲一个女子在汉武帝北伐匈奴时对于战争的忧虑以及深切的思念之情,在形式上有着完美的对仗,民间活力与文人气息兼备,农业文明的脉络一直影响着创作的走向。对此,蒋勋提出质疑,两千多年来,《诗经》被奉为官方正统,扭曲了它的本意。现在的人们没有意识到“经”字添加到“诗”后面对“诗”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所谓的“经”即是文化的正统和主流,代表着官方的范本,在教材式的文学史的解读中,对文本的注释往往是一对一的,窄化了阐释的空间。在蒋勋看来,诗是文字高度精炼的艺术形式,所有对于诗的速食化的答案都不是真正读诗的方法,读诗最忌讳的就是在其中寻找答案。“诗”即是个人化的,有着动人的音韵、节奏和感情,在语言上有时甚至是粗糙的,成为一种民间众口传唱的表达方式。文学是失败者的乐园,在入世与出世的抉择下,陶渊明选择了生命的出走,这也是他对未来美好的期冀。文学是民间的产物,最终要回到民间,陶渊明的躬耕精神即是将生活的苦难经由文学的吟咏,从单调贫乏的日常生活中跳脱出来,注入一种向往。如一束光穿透现实的暗哑,照亮了文字追随者坚定的目光。2014.03.28 京华时报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4-03/28/content_75420.htm转载请发豆邮告知,谢谢。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文学是人诉求的记录。从直觉的白描到哲学的探索,点了几篇详解,会发现美与思考就在哪里,看你能否发现。
  •     知音难觅,不管里面的一些表达是否和自己的核心思想冲突,至少整本书让我觉得自己并不孤单,有一位大师和我一样,对着世界充满美感。
  •     2017.3.30
  •     《诗经》、《楚辞》、汉乐府,都比较难读,所以这本书是听完的。 《诗经》开启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带着泥土的朴实和天真,自由抒发着作者的所思所想; 《楚辞》则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将生命的激情和多彩想象融合在一起; 汉乐府来自田陌市井的歌声,有《诗经》的质朴,也有《楚辞》的不羁,有着蓬勃的生命力。 《古诗十九首》则诞生于文人阶层兴起的魏晋南北朝,文人忧思体察民间,使文人诗成为后世诗歌的主要部分,建立起了格律美的规范。 听书比看书舒服多了,而且是比较难懂的诗词;蒋老师一如既往地将诗词大众化,“诗比历史更真实”--诗意与哲思,用生活的本质来讲述千年的文学之美!
  •     喜欢
  •     哈哈,读习惯了他一如既往的自信的口气。读他分析的文学真的一点都不会累,虽然各种事情各种忙,让我这本书读了好久好久,我还是认真的读完了。
  •     诗可解惑,而且好有画面感,最喜欢的是讲诗经那一部分,哀而不伤,生命的周而复始,陶渊明和三曹那一段也很有趣。
  •     喜欢!
  •     加电影和红楼
  •     2015-蒋勋先生分享美系列,大爱,重读List
  •     文学之变迁,文字之美,蒋老师娓娓道来
  •     不仙不佛不圣贤。
  •     这本书分章节讲述了诗经的情怀,楚辞的激情,汉乐府的市井,古诗十九首的忧思,魏晋文学的自在,陶渊明的悠然。就像书中说提到的诗无达诂,蒋勋这本书不是从字面去解读它们,而是从他擅长的美学角度去理解文字。个人很喜欢诗经和三曹那段内容,让我有了耳目一新的认识。
  •     这本明显比《看不见的竞争力》强多了,果然过于务虚不如有的放矢。《说文学》和《说唐诗》、《说宋词》算是一以贯之下来的,蒋勋先生的鉴赏水平并不低,对诗经的解读颇具看点,但仍旧是老问题——重复
  •     比之前的十讲要好很多,没那么多教条,整个都写得很轻松,读者也轻松。略浅。
  •     部分内容还挺有意思,诗歌是人人都应该有一些储备的。15
  •     超喜欢!昨天亚马逊有活动买了全套!
  •     最爱三曹和陶渊明的段落。
  •     看得停不下,讲讲文学讲讲历史讲讲哲学,那时候的人和世界原来这样可爱。
  •     蒋勋懂得真多呀。
  •     非常喜欢蒋勋理解诗词时不受辖制的聪明,非常有同感
  •     最喜欢诗经这个部分吧。其实这些我没有认真度过,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读了。但是说到文学不是考试的工具这个挺好的。
  •     启蒙读物,介绍先秦、汉,魏晋南北朝的诗歌。把诗这种形式拉下神坛放在历史史观里讨论。
  •     文字,可以是一个人表达内心的方式、也可以是后人了解一个时代的窗口。
  •     2016年10月22日读,2016-348,图203。
  •     感染力真的 好强
  •     去年叮叮出世前后读完的一本书,本来是抱着在诗经里面找找起名灵感的简陋初衷翻开的,没想到被蒋勋先生结合美学角度的讲解深深吸引,一发不可收拾。
  •     暑假在成都买这本书,在火车上翻看红楼梦一辑,后因工作忙碌暂且搁浅一段时间但已阅读完毕,总体来说这本书给我的就是感动!
  •     诗经的质朴纯真;楚辞的浪漫唯美;三曹在时代背景下执政风格和写作风格的的区别;两晋文人的风骨和陶渊明的洒脱……蒋勋总能深入浅出入情入理的把诗歌里不可捉摸的情怀和不能尽述的意象转换成画面。
  •     诗经部分讲的比较好。
  •     诗经、汉乐府、三曹部分还算有趣。
  •     是有点解读过度,不过总体来说阅读体验还可以的!从中或多或少感受到每个朝代的气度、诗人的才华!
  •     很适合我这种没读多少书又喜欢感慨的人来读一读。
  •     病中读蒋先生,总是会被其中的慈悲感动。学会宽容,学会原谅。每个人都辛苦。对你不好的人,也有辛苦。
  •     总体来说还是不错,很多耳熟能详的诗句,以新的视角讲解。
  •     从文学到生命,从生命到文学
  •     蒋勋的文字还是更适合听而不是读。因为比较浅,而且偏感性,若是当书读大概会觉得散乱。听着却非常妥帖,只觉得是个温柔的大叔和人闲话家常,既亲切又舒服,条理是否清楚倒完全可以不理了。
  •     见解独到,细细解读晦涩难懂的古文。非常值得一读。
  •     《诗经》那篇讲的过于鸡汤,讲文学讲到了别处。楚辞不讲离骚,讲九歌,奇。之后的处处,有可取之处,但有很多地方只是非常散漫的提到,以及延生到别的去了。蒋勋一概的弊病,还有,《红楼梦》黛玉焚稿你可别说是曹雪芹写的啊,看得一阵不舒服。
  •     最好的文学并不是拿来做教科书的,也不是拿来做考试范本的,而是使人们觉得活着有意义,让人感觉活着是幸福的。
  •     蒋勋先生对文学史的梳理让漫漫文学长河清晰的展现出来
  •     这套“蒋勋说XX”的文学评论系列都太啰嗦了,感觉就是讲课的速记稿直接copy成书,虽然内容还是不错的。
  •     一家之言能如此朴实从容大气自然实属不易。
  •     语言通俗,但发人深思,从美学角度来解读文学,让人眼前一亮,大大开拓了自己的思路。赞!
  •     “说”字很能评价这本书,蒋勋确实就是很能说,也许并不深刻严密,但就是动人。
  •     台湾学者对诗歌的理解是超越我们教科书的,可能是因为没有文化断层吧
  •     读蒋勋很放松。托尔斯泰说“文学使人靠近”个人和个人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都会因为文学相互理解,相互靠近。
  •     这才是情怀!电视里那些都什么狗屁!
  •     这几日白天读完《幽梦影》又接着读《蒋勋说文学》,晚上看《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从视觉听觉到心灵都领悟到了中国文学之美。有点遗憾自己没能学古典文学。其实诗词里真的有一种能慰藉人心的东西,让你在任何心情下都能找到同感,都能找到安慰。上下五千年浩浩荡荡的华夏文化,真的值得我们上下而求索。
  •     蒋勋的文章浅显易懂,我对他所述的文学观点一直持怀疑态度,但由于我个人太太过浅薄知之甚少,读他这类书相当于文学知识补课了。或许他错,但目前我是接受多过怀疑的。诗经,楚辞,汉乐府,中国的文字之美一直在变化发展,到今天白话文当道很多人已经不爱专研文学,但相信一定有人擅长于此。学海无边,愿意遨游于此。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