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与明末儒学》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6-12
ISBN:9787229116147
作者:[日] 冈田武彦
页数:432页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的笔记-第75页 - 第二章 王阳明与湛甘泉

但在甘泉看来,若不基于性,学便会助傲饰巧(参见《三关语通录》),因而他也未必反对本体即工夫的立场。所以,与固执一端相比,甘泉所主张的恐怕是不偏不倚的态度。不过归根结底,他还是坚持工夫即本体的立场的。这是因为,在他看来,若承认本体即工夫,则或者以良知为现成,任现成良知为浑沦自得,进而求真路于当下即是;或者以无善无恶为心体,忘天理而轻工夫,终而陷于狂禅。所以他批评说:“王门言良知而不用天理。”又认为阳明"人之所无不良”之说是未通于《大学》“格物致知”之旨;并且非难道:若像阳明那样“不言工夫而言人人自有良知,自致于人伦日月之间”,那就不但误己,而且误人(参见《湛甘泉文集》卷24,《山斗会申述先生语意》)。
因此,甘泉订正阳明的“四句教”说:“有善无恶者心之体,有善有恶者意之动,知善知恶者心之神,达其知之善于意,心,身,家,国,天下而所止者,谓之格物。”(《天关语通录》)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的笔记-第133页 - 万物一体

若以虚寂为体,以致守为工夫,则心中靜虚无物,又贯通无穷,并能使内外、动静、四方,古今浑然一体,即所谓全体大用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的笔记-第189页 - 第四章 现成派系统

实修实事
当然,天台仍属于泰州学派的学者,所以他即使以实修实事为学之要,也依然认为若不基于心性之真机,就会拘于行检格式而成支离逐物;若不基于当下体认就会涉于虚见,陷于光景。因此,他仍主张信任当下即本体说(参见同上书卷2,《纪言·心斋语记》),而且学高度评价了心斋,近溪的体悟说。天台的思想,只要读一下他的三关说(同上书卷1,《庸言·慎术》),就能明了其中有泰州派安易现成思想的遗风。
三关说既讲了学有三关,又讲了即心即道,即事即心以及慎术的思想。关于其中的慎术,天台有如下叙述:
良知是现成,无人不具。但用之于此则此,用之于彼则彼。故用在欲明明德于天下,则不必别为制心之功,未有不仁者矣。(明儒学案卷35,《泰州学案四·耿天台传》)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的笔记-第263页 - 第七章 湛门派系统

少墟异端之辨的特色,集中表现在辩难本体之源头这一点上。据他说,这是仿效〈中庸〉发明孔子的本体源头而破除异端的办法。所以他认为,如果像以往那样只在下学与上达,渐修与顿悟,经世宰物与明心见性,体与用的分别上探求儒佛之辨,那不但不能理解儒的本体源头,而且还会产生轻儒重佛的弊病。他说:学者崇儒辟佛,当先辨宗旨。若宗旨不明,而徒晓晓于枝叶之间,吾恐其说愈长而其蔽愈不可解也。“(同上书卷2,《辨学录》)这一观点与陈清澜《学蔀通辨》的异端之辨有相通之处。
下面就概略叙述一下少墟关于本体源头上的异端之辨。
少墟认为,儒学的本旨是论心必说理。他以理之有无区分天理与人欲,道心与人心,善与利,善与恶,义与利,公与私,认为此外无道(参见同上书卷8,《善利图说》);又以这个“理”字作为辨别儒与佛,儒与俗的根本。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的笔记-第98页 - 第三章 第一节 总论

【如果加以分类,大致可将上述六种良知说归纳为现成、归寂、修证三大类。因为提倡良知现成说的是以王龙溪、王心斋为中心的左派,所以又把该派叫作现成派;提倡良知归寂说的是以聂双江、罗念庵为中心的右派,所以又把该派叫作归寂派;提倡良知修证说的是以邹东廓、欧阳南野为中心的正统派,所以又把该派叫作修证派。】这段是述阳明心学的三大门派。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的笔记-第59页 - 万物一体论

阳明先生以真吾为良知,人伦德行是良知所好,不伦不德是良知所恶,而良知之好恶,即吾之所好和吾之所恶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的笔记-传习录 - 传习录

传习录语录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的笔记-第16页 - 第一章 第二节 明学的源流

【实质上,格物致知(穷理),即是基于道问学而使吾心之体成为全、吾心之用成为大。然而,朱子又把尊德性和道问学同样视作为学之要。这是因为,心本来虚灵不昧,拥有具众理而应万事的“明德”。只是与陆学相比较,或许可以说,朱子是以道问学为本,而陆子则是以尊德性为本。但如果说朱子的道问学之究极即在于得心之全体大用,那么尊德性也就是明心之全体大用的手段。从这一观点中可以看出,在朱子的全体大用思想中,已蕴藏了朱陆同旨的根源。】这段是述明学源流中关于“朱陆同异论”(朱陆同旨论)大概。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的笔记-第43页 - 第二章 第二节 王阳明

【因此,阳明指出:“知是行的主意(目的),行是知的工夫(手段)。”“知是行之始(始原),行是知之成(成就)。”(《传习录》上)又说:“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所以,知行工夫本不可分离。】这是阳明“知行合一”论的主旨。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的笔记-第12页 - 第一章 第一节 明代的文化与思想

【儒道佛三教合一论兴盛于明代,在明末则尤为流行。这里所说的“合一”是什么意思呢?对此,提倡三教归儒,被世人称作“三教先生”的林兆恩有如下解释:“合一者,合而为一也,非谓同也。合一谓同,则一字足矣。合而为一者,儒道佛三教之流合而为一也,是孔子之儒也。”】此处述明末三教合一的背景。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的笔记-第98页 - 第三章 第一节 总论

【王阳明心学可从陆子追溯到孟子,但他的“致良知”说,则是到了晚年,在近于超越主客体的境界后,基于心物合一乃至客观的立场才提出的。】这段是关于阳明思想中的“致良知”。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