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别传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7
ISBN:9787511849533
作者:(英)萨拉·贝克韦尔
页数:39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她于1571年出生,一定是在蒙田1570年象征性地退休后不久怀上的。于是她就成了蒙田中年危机和精神重生时诞下的孩子,也许这给她增添了生命力。她是唯一幸存的孩子,活到1616年,结了两次婚,生下两个女儿。 在她成长时,她父亲照着规矩,大多把她交托给家里的女眷们去抚养。“女人的管治自有其神秘的流程;我们必须交给她们去办。”听他的语气,好像是一个人踮着脚尖,谨小慎微地逃离非请莫入的地界。诚然,他有一次偶然听到什么事,虽然他觉得对莱奥诺不好,但他也没有言语,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是发话,肯定会被数落个不休。家庭教师叫她大声朗读,课文里出现了“fouteau”一词,意思是“海滩”,但听上去和“foutre”一词接近,意思是“操”。这个天真的孩子根本没有多想,但女老师红了脸,叫她住嘴。蒙田觉得这样不对:“就是身边跟上二十个下人,花上六个月的时间,这几个恶劣音节的意义、用法和所有后果在她脑中留下的印象,也不及这个好心妇人的惩罚和禁止所造成的影响。”但他保持了沉默。 蒙田笔下的莱奥诺比她的真实年龄显得小,即便到了结婚的年龄也是如此。她“发育迟缓,体格柔弱”。他认为这是妻子造成的结果——她把女儿养得太娇了。但是蒙田也认同给莱奥诺一个轻松愉快的童年,就像他自己小时候一样。他写道:夫妻俩共同决定,对女儿至多只能口头惩戒,而且即便如此,也只用“非常温和的语言”。 虽然他说自己不管孩子,但《尝试集》中的其他篇章则向我们描绘了蒙田居家时的可爱场面。他描述了和家人同玩游戏,其中也玩赌注很小的牌局,全碰运气:“我管牌,也负责记从几个子儿到几个金元的账。”他们也玩字谜。“我们刚才在家玩一个游戏,看谁能举出最多一字二意,且两意分属两极的例子。”

名人推荐

绝佳的著作,充满创意与魅力,完整、崇高且机智。——尼克•霍恩比(Nick Hornby)

媒体关注与评论

难以想象还有另一部关于蒙田的传记,比得上贝克韦尔的著作。——《哈珀杂志》对于大师的哲思,这是一本耀目、亲切而慷慨的导读——《科克斯书评》杰出的构思与布局,刻画细致入微……绝对能让下一代爱上蒙田的作品。——《星期日泰晤士报》不凡成就……缜密而又充满启示的写作架构,宛若奇迹降临,这来自于贝克韦尔对历史观点的睿智呈现。——《波士顿环球报》一部杰出的传记作品,更是一场跨世纪的愉快对话。——《纽约时报》从蒙田势若洪流的随笔散文中,巧妙地萃取出人生的指南……——《卫报》本书是蒙田作品最好的伴读,而其自身即已堪称杰作。——《旧金山书评》贝克韦尔的文字充满活力,生动地描述了蒙田这位文艺复兴巨匠的思想与其身处的世界。——《每日电讯报》清晰地将蒙田作品中生动的轶事洒上新意……——《纽约客》朝气蓬勃,充满吸引力,点燃了人们阅读蒙田的热情。——《每日邮报》

后记

在翻译这本蒙田传记之前,我对蒙田的了解,不过限于大学里一门法国历史课上寥寥的几句话,知道此人是法国文学史上诸多牛人之一。但考试一完,就稀里糊涂地全忘记了,只依稀知道此人写过一本《Essajs》,由这个题目生发出来的洋作文,是身边几乎所有的同学们从小到大写不完的八股,因此提到此人的名字,还能引起许多隐隐的愤恨。但这本书究竟写了些什么,我一概不知。    在这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我第一次接触了蒙田。但这一接触,就得彻底动用各种语言的各种版本,电脑上各种朝代的各种辞书随时待命,动不动还得为了一个小问题,钻进落满灰尘的学术论文的旧纸堆里。这是多大的遗憾!蒙田自己就说,没有快乐的事情,他才不干。为了求甚解而伤神,也绝非他的风格。要是给蒙田看见了,我的这种阅读方法,一定要被他批判抑或是蔑视了。我只恨从这只言片语里尝到了一点甜头,而不能就此一把丢下手里的活儿,找一本《Essais》躲在被窝里,或是蹲在马桶上看个痛快——用这样的方式来读蒙田的书,他一定不会有意见。    《Essais》这本书,中文应该叫什么,是一件挺伤脑筋的事。有的翻译成《随笔》,有的翻译成《散文》。但我总觉得就此丢掉了那大胆又小心的“尝试”,实在很可惜。蒙田写这书的时候,依他的脾气,大概没有新立山门,创造文体的意图。虽然后来效法者众,推他作了随笔派的开山祖,但我觉得用这样一个后人的文体来套他的题目,他大概要在棺材里翻跟斗了。我偏好《尝试集》这种翻译法。不仅是题合本意,而且中国有一个胡适之,也给自己的那本开创性的作品,取了这样一个题目。我先前想当然地以为,胡适之的题目,大概是受了蒙田的启发,因此该算是名家的译文了?但后来发现胡适之自己的讲法是,他的题目取自陆游的一句诗:尝试成功自古无。这样一来,我就愈发放不下这个中西贯通的题目,因此本书一概以《尝试集》称呼之。    本书所引的《尝试集》原文,全部依照EditionVilley-Saulnier以及波尔多本的手稿影印译出。芝加哥大学的蒙田计划(theMontaigneprojiect)将这些资料都无偿放在网上供人利用(http://WWW.lib.uchicago.edu/efts/ARTFL/projects/montaigne/),对我来说是极大的方便。    参考书方面,蒙田的原文,主要参考了芝加哥大学罗曼语言文学系提供的Dictionnairesd'autrefois,综合了十七世纪以来各个时代的法文辞典。书中涉及的希腊文、拉丁文,一般都保存了原文。其注释主要参考了英文版的Brill'sNewPauly和《牛津古典辞典》。    关于人名、地名的译法,一般按原文语言的惯例处理。涉及基督教的内容,考虑到当时的天主教背景,除了一些个例之外,均以《思高圣经》或罗马教廷的官方译法为准。

内容概要

萨拉·贝克韦尔,英国作家。1963年生于伯恩茅斯,大学主修哲学,毕业后在伦敦威尔康姆图书馆(Wellcome Library)担任古籍管理员长达十年。自2002年开始全职写作。现居伦敦,在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讲授创意写作课程,并为英国国民信托(National Trust)承担珍稀图书的编目工作。

译者 朱沉之,耶鲁大学毕业。译著包括《此夜永难忘:泰坦尼克号沉没记》、《东京上空三十秒》、《冬天的骨头》等。

书籍目录

导言
问:怎么活?
米歇尔·德·蒙田:一个问题,二十种回答/3
一、
问:怎么活?答:莫愁死。
悬于唇尖/15
问:怎么活?答:细用心。
马上动笔/27
意识流/36
二、
问:怎么活?答:呱呱坠地即是福。
米舒/45
试验品/57
四、
问:怎么活?答:读得多,忘得勤,反应慢。
读书/73
迟缓健忘的蒙田/77
少年的烦恼/82
五、
问:怎么活?答:在爱与失落中坚持。
拉·伯埃提:爱与僭主/101
拉·伯埃提:死亡和哀悼/114
六、
问:怎么活?答:善用计。
小技巧和生活的艺术/125
奴役下的蒙田/133
七、
问:怎么活?答:凡事存疑。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但这我也无法确定。 /141
动物和恶灵/152
一架异常惊人的引诱机器/160
八、
问:怎么活?答:小店后面留一个里问。
半边屁股/175
实际职责/187
九、
问:怎么活?答:要合群。
欢跃乐群的智慧/195
开放、仁慈和残忍/199
十、
问:怎么活?答:从习惯的沉睡中醒来。
这完全取决于你的观点/209
高贵的野蛮人/216
十一、
问:怎么活?答:有节制。
升降温度/225
十二、
问:怎么活?答:守住你的人性。
恐怖/235
英雄/245
十三、
问:怎么活?答:开先例。
巴洛克时代的畅销书/253
十四、
问:怎么活?答:看世界。
旅行/261
十五、
问:怎么活?答:称职而不甚。
市长/279
道德反对/286
任务和暗杀/293
十六、
问:怎么活?答:偶尔探究哲理。
十五个英格兰人和一个爱尔兰人/311
十七、
问:怎么活?答:时时回头,从不后悔。
我无怨无悔/327
十八、
问:怎么活?答:懂得放手。
女儿和徒弟/335
编辑战争/347
混音与迷惑/352
十九、
问:怎么活?答:平凡而不完美。
平凡/363
不完美/365
二十、
问:怎么活?答:生活会给出答案。
不是结尾/371
蒙田年谱/378
致谢/382
出处/384
译后记
自古成功在尝试

编辑推荐

《蒙田别传:"怎么活"的二十种回答》是近半个世纪以来,英语世界首部蒙田传记,被媒体盛赞为“过去十年最好的传记之一,也是最好的社科图书之一”。原书出版以来,先后折桂:2010年美国国家书评奖、2010年达夫•库珀奖;决选入围:2010年科斯塔文学奖、2011年马什传记奖。

作者简介

本书是近半个世纪以来,英语世界首部蒙田传记,被媒体盛赞为“过去十年最好的传记之一,也是最好的社科图书之一”。原书出版以来,先后折桂:2010年美国国家书评奖、2010年达夫·库珀奖;决选入围:2010年科斯塔文学奖、2011年马什传记奖。


 蒙田别传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how to live这个书名吸引了我,据说这是一个穿越到古代(16世纪的法国)的现代人,他事无巨细的记录了自己的生活加入了自己的哲思,并且貌似在西方社会一直长盛不衰,足见其思想是跨时代的。但是要想参考他的生活,除了时代还有一种巨大的不可能:他是一个贵族,生下来衣食无忧,所以可以在三十几岁的时候自己选择“退休”;在乡下的庄园过了十几年舒坦的日子,还能被请出山担任市长,以及在国事动荡之际,直接为国王解忧。这是作为一个普通现代人不可能有的经历吧。但现代人却有现代人的优势:在那个动不动就是瘟疫,以及各种莫名其妙纷繁复杂的宗教战争的年代,又以及很多在现代看来不值一提但那时却只能躺在床上痛苦等死的疾病……所以作为现代人还是很幸福的。书整体比较零碎,把蒙田的一生拆解以满足作者关于20中活法的结构,如果真正要了解这个家伙,估计还是得直接去看他那神奇的原著了。
  •     《蒙田别传:“怎么活”的二十种回答》(法律出版社,2013年)由萨拉•贝克韦尔著,朱沉之翻译,是一本可读性很高的书。作者围绕着二十个回答来组织全书,交插叙述蒙田的生活、写作和思想,对蒙田所处时代和其作品在后世的影响做了细致的描述。这种当时情境的还原能力,加之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流畅的文笔使得整本书相当好读。蒙田的思想和他所处时代,所阅读的古典(古罗马的经典和希腊化时期的哲学)及其生活经历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他的写作就从自己的个人经验抽出丝来,构成一个现实和观念相互交映网络。作者在导言中引用古斯塔夫•福楼拜关于阅读蒙田的建议:“不要像小孩子那样,为了乐趣而读蒙田;也不要像那些雄心勃勃的人那样,为了寻求教化读蒙田。不,读他,即是为了活着。”从而引出“怎么活?”这个文艺复兴时代的问题。对“怎么活”的二十种回答,是由作者总结出来的“想象中蒙田可能给出的答案”(导言,P11),并围绕着这些回答展开对蒙田的描述:莫愁死。细用心。呱呱坠地即是福。读得多,忘得勤,反应慢。在爱与失落中坚持。善用计。凡事存疑。小店后面留一个里间。要合群。从习惯的沉睡中醒来。有节制。守住你的人性。开先例。看世界。称职而不甚。偶尔探究哲理。时时回头,从不后悔。懂得放手。平凡而不完美。生活会给出答案。试着摘录几段:1.蒙田突遭意外之后对死的思考(莫愁死):对一名基督徒来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应当清醒的把自己的灵魂交付给神,而不是那一声幸福的“啊……”。他(蒙田)更关切的是仅仅在现世,人心和自然才是濒死者最佳的良伴。而如今,他发现能与哲学家那样勇敢面对死亡的,往往是对哲学一无所知的普通人——庄园里好村上那些从未受过教育的农民。“我从未听说过庄园上有哪个农民,为了自己临死时的申请或决心而烦恼,”他这样写道——但如果他们确然有如此的烦恼,他也一定不知道。大自然会关照他们。它教会他们:生时莫愁死,而死时也未必为此纠结。哲学家觉得,要与这个世界道别很难,那是因为他们放不下手中的控制力。他们这会儿便不提什么“哲学思考就是学会怎么死”了。这样看来,哲学似乎是教人忘掉那自然赋予的能力,而这能力则是每一个农民生来就有的。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死,不要担心。大自然到时会告诉你怎么做,适当而完全。她会替你做好完美的打算,因此不要为此烦恼。“莫愁死”——这成了他对“怎么活”这一问题所作的最基本、最解脱的答案。这使问题的核心成为可能:活着。(《蒙田别传》P22-23)2.蒙田的写作(细用心):蒙田对生命用心、为其惊讶的程度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退,反而更加强烈了。…他知道自己余日不会太多,就说:“我试图增加它的分量,我试着用我抓紧生命的速度,去冲抵它飞逝的速度……我手中的日子愈短,我就越要过得更深刻、更充分。”他发现一种散步冥思的方法:当我独自走美丽的果园中时,如果我的思绪还不时停留在外部的事情上,我便将其带回到走路上,回到果园上,回到这独处的甜蜜上,回到我身上。在这种时候,他似乎达到了近乎禅修的纪律,一种纯粹存在的能力。当我舞时,我舞;当我睡时,我睡。这话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没有比这更难。…蒙田在不长的一生中学会了这一点,部分的功劳要归于在纸上涓涓不倦的那只笔。…当他写下自己的经历时,他便开创了一支以内省为至重的文学传统。(同上,P40-41)3.蒙田挚友的离世(在爱与失落中坚持):拉•伯埃提一死,他就从蒙田真实生活中那个身有瑕疵的伴侣,变成了完全收蒙田掌控的一个完美的个体。他失去人身,幻化成一种哲学技巧。…塞内卡说,找到可尊崇的人后就要将他们想作无时不在的观众,用他的高标准来衡量自己。如果要为自己而活,那就应当为别人活,尤其是你所选择的朋友。蒙田在为拉•伯埃提死后出版的一本书所写的献语中写道:“他仍然如此完整、如此鲜活地存在我心中,我简直无法相信他已如此不可逆转地埋入土中,从我们的交流中离去。”让拉•伯埃提活在自己心中,也是满足他遗愿的方式之一,而且也能排解自己的孤独。…最妙的是,他发现了写作的治疗效果。他用文字记录了拉•伯埃提临终的谈话和告别,借此帮助自己重温了这一场景,并从中解脱出来。他永远没有完全忘记拉•伯埃提。但他学会了在没有后者的世界上生存,并以此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同上,P120-121)4.蒙田对伊壁鸠鲁和斯多亚学派的态度(善用计):蒙田认为伊壁鸠鲁的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更符合他的脾气,并将这一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发展。他说自己羡慕疯子,因为他们的思想在别处——这是伊壁鸠鲁式遁术的极高境界。一个疯人,如果他快乐,那么即便他的世界观再有扭曲,又有什么要紧呢?蒙田复述了一个古典时代的故事,说有一个人名叫卢卡斯,生活幸福,工作顺利。他认为他所看见的一切都是台上演的戏。当一个医生治好了他的妄想,卢卡斯却变得十分痛苦,控告医生夺取了他生活的快乐。同样,一个名叫色拉西洛斯的人,相信比埃夫斯港口进出的每一条船,都为他一人载满了最好的货物。他总是很快乐,因为每当船只安全抵港,他就高兴,但丝毫不关心这些货物并非他所有。他的兄弟克里托治好了他的妄想,就此毁了一切。并非所有人都能有幸发疯,但每个人都能微微调低理性的光亮,来使自己的生活更好一些。尤其是悲恸,蒙田发现只靠安慰自己是无法摆脱的。最有效的还是把注意力完全转到另一件事上。(同上,P130)5.蒙田的晚年为肾结石所苦(平凡而不完美):我已经开始习惯这疼痛的日子,我从中找到了给我养分和希望的东西。他从人的衰老中,也得出了相同的教训。年龄并不会自动地给人以智慧。相反,他认为老人比年轻人更容易受到虚荣和缺点的影响。他们常倾向于“一种愚蠢迂腐的自豪,烦人的唠叨,乖戾刺人的脾气,迷信,还有对钱财荒唐的迷恋。”但年老的价值也正是对这些缺陷的调整和适应。老年给人以机会,认识到自己也是会犯错的。年轻人常常做不到这一点。目睹自身肉体和思想的衰退,使人不得不承认自己终究是人,是有限的。明白年龄并不使人明智,这本身又是一种智慧。学会“怎么活”,终究就是学会怎么带着缺陷,过这样的生活,甚至是接受并拥抱它。我们的本体有着许多固然的病态的特性……不论谁,如从人的身上去除这些特性的种子,那么他也就毁掉了我们生存状态的基本。(同上,P366-367)6.蒙田身后灵柩的曲折经历(生活会给出答案):蒙田如此深谙世界变动、人事错愕,死后的这番历险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即便在他去世后,总有一种什么东西,似乎在不停地将蒙田拉回现世,而不是让他永远地冰冻在完美的怀念中。而他给后世留下的真正遗产,与他的墓毫无关系,而是《尝试集》(即散文集)这笔波澜起伏的宝藏——他不断演变的第二个自我。他们继续活着,而对于蒙田来说,生命一向是最重要的。生命本身就应该是目的,他本身就是目标。这要么根本不算回答,要么就是唯一可能的回答。这就好比有人问禅宗大师“何为悟?”大师拿着香板朝那人头上狠狠敲上一记。悟是从自己身上习得的:它就是发生在你身上的事。这也就是为什么斯多亚派、伊壁鸠鲁派和怀疑派只教授方法,而不是教条。一切哲学家都能在你脑袋上敲那么一记——以蒙田为例,那就是阅读《尝试集》的经历。也许蒙田最后的这个回答,也有他猫咪的功劳——这是一只特定的十六世纪的个体,在乡间的庄园上过着颇为快活的日子,有一个对她娇宠万千的主人,也没有太多的竞争。她就是那只在蒙田不便时,想和他玩耍的猫,于是提醒了他,活着是怎样的。他们看着对方,而就在那么一瞬间,蒙田越过了中间这道隔阂,透过猫的眼睛看自己。这一刻——还有数不清的其他场合——成为他整个哲学的来源。(同上,P375-377)7.蒙田《尝试集》在后世:——蒙田的首批热心读者称赞他的斯多亚派智慧,以及他从古人身上收集优秀思想的能力。——笛卡尔和帕斯卡等人,由于他的怀疑主义,以及他模糊了人与其他动物之间的界限,认为蒙田既令人讨厌又让人着迷。——十七世纪的放浪主义者们,将蒙田珍视为自由思想者,并对其爱戴有加。——十八世纪启蒙时代的哲学家们,重新对他的怀疑主义,以及他对新大陆文化的喜爱发生了兴趣。——浪漫主义者称颂“自然”蒙田,但也希望他不那么冷淡。——受到战乱和政治动荡影响的读者们,将蒙田视作英雄和伴侣。——十九世纪末的道德主义者们,在蒙田的情色面前红了脸,也反对他道德性的缺乏。但他们仍将他重新包装为和自己一样的,值得尊敬的绅士。——近四百年来余毒蒙田的英格兰散文家和偶然哲学家们中,有一位不那么偶然的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赞赏蒙田思想的轻盈,并将他的斯多亚派和伊壁鸠鲁派思想,想象为新时代生活的技巧。——弗吉尼亚•伍尔夫等现代主义者,试图捕捉活着和意识的感觉。——编辑、誊抄者和混编者们,将蒙田捏成各种形状。——二十世纪末的解读者们,从蒙田的只言片语中搭建出惊人的结构。(P363-364)郑重推荐这本《蒙田别传》,推荐这位有血肉有性情而且有趣的我们的蒙田。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怎么活?答:时时回头,从不后悔。
  •     准备再深入读。任何的名人传记都摆脱不了作者的感情寄托吧。那么多的主观猜测不过是作者自己心情的投射吧?
  •     No.201428:From20141218。跨年了,没能进入2014年的登记系统,只好又给了新的读书卡片编号201501.以Q&A的形式,用二十个问答章节回答了怎么活这一永恒话题,也深入介绍了蒙田的一生。
  •     文字清丽,论证游移。浅易而流畅。
  •     一种智识的生活,一种克制的态度。伟大的哲学家,他的生活哲学能够被无数人解读,被无数人找到共鸣。该沉下心来,能让你沉下心来看的书!
  •     于图书馆今午偶遇。
  •     有点讨巧,不仔细看就还行,一慢下来就会厌烦,不过靠着蒙田总算没沦落到廉价鸡汤的下场
  •     适度鸡汤
  •     20种回答,总有一种解你之惑
  •     借蒙田之名写的垃圾鸡汤,其实里面关于蒙田的故事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     读后感写传记,也是别开生面,但是太浅了,没散文的流畅也没学术书的严谨,论蒙田遗风,现在的作家阿兰·德波顿倒是有一点。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