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明中國歷史講義

出版日期:2015-1-1
ISBN:9787513316929
作者:王伯祥,宋云彬
页数:352页

内容概要

王伯祥(1890-1975),名钟麒,著名文史学者。1992年初,任北京大学中文系预科讲师;后和叶圣陶同时被聘为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辑;1925年,与匡互生、丰子恺在上海创办立达中学;1932年春,就职于开明书店;1953年,在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编著《史记选》《增订李太白年谱》,参与古籍《四库全书总目》的整理。作品主要有《我国三千年来地方制度的演变》《古史辩与经今文学》《三国史略》《四库全书述略》《清史稿述肊》《辛弃疾的生平》《郑成功》《太平天国革命史》《中日战争》等。
宋云彬(1897—1979),著名文史学者。1928年任开明书店编辑,负责整理校订《辞通》;主编《国文讲义》与《中学生杂志》;1947年赴香港,后任文化供应社总编辑;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浙江省文史馆馆长、文联主席;中华书局编辑,参与点校《二十四史》,并在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任教。作品主要有《东汉之宗教》《王守仁与阳明理学》《中国近百年史》《中国文学史简编》《明文学史》《玄武门之变》《康有为》《玄奘》《鲁迅语录》《宋云彬杂文集》等。

书籍目录

第一讲 传说中的古史
第二讲 黄帝的建国
第三讲 尧舜禅让与洪水
第四讲 夏商的政教
第五讲 周初的封建
第六讲 春秋与战国
第七讲 周朝的制度
第八讲 诸子争鸣与其背景
第九讲 秦朝的统一
第十讲 先秦时代的外族
第十一讲 群雄覆秦与楚汉相争
第十二讲 汉初的事变
第十三讲 黄老之治与儒家独尊
第十四讲 汉武帝的功业
第十五讲 外戚专权与新莽篡国

作者简介

《开明中国历史讲义》,是开明众多课本和讲义的重要一种,由文史研究大家王伯祥和宋云彬先生合编,共七十讲,内容从三皇五帝到中华民国成立。三十万字写尽中华五千年历史。宏观方面写意勾勒,细节处采用工笔手法,情节丰满,有料有趣。书不受当时政治倾向和主流意识形态影响,摒弃假大空的说教和预设结论,发乎人文,忠于历史,对有争议的人物和事件立论公允,识见独到。


 開明中國歷史講義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读中国历史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张荫麟先生的《中国史纲》、翦伯赞先生《中国史纲》、范文澜先生《中国通史简编》。凡此五部均属通史类著作,时间空间跨度巨大,从浩繁的史料中勾陈提取,虽无法面面俱到但是能帮助读者建立一个宏观的历史观。通史类著作不仅对作者的要求极高,读者自身的历史底蕴和见识也必不可少。所以在浮躁的当下,很难让人沉下一颗心来读史。于是我们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要读史。钱穆先生在他的《国史大纲》序言中讲到:“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只是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随附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带着温情和敬意,新星出版社推出了这本《开明中国历史讲义》。相信大家对开明书店并不陌生,巴金的《家》、《春》、《秋》;茅盾的《子夜》、叶圣陶的《开明国语课本》等影响深远的著作均由开明书店出版。而新星这本《开明中国历史讲义》根据1934年初版重印,书签中原版封面上印着:“开明函授学校出版”。本书共计31万字,从上古史到清代历史结束,共七十讲。原书还有民国成立到1931年间的章节,由于大家都懂的原因没有收录。两位作者王伯祥, 宋云彬均是现代著名文史学家,都曾参与《四库全书总目》、《二十四史》这样重量级史料的点校与整理。本书秉持“发乎人文,忠于历史”的观点,在区区三十万字中脉络清晰,简明扼要地呈现了整个中国历史,由繁入简,而又在必要的细微之处不吝笔墨,让史实生动有趣跃然纸上,读罢让人受益匪浅。同时书中由新星出版社添加了必要的插图、表格、文字拓片、文物照片等帮助读者更加直观结合文字更加深入的理解题中之义。说回书中观点,普通读者接触最多的就是人教版的《历史》课本,但是钦定历史我们不好做过多评论,伟光正的历史没有那么多的血肉,同时服务于某种意识形态,它无助于我们形成更加完善和相对科学史观。而《开明中国历史讲义》作为历史的讲义,治学严谨,立论公允,许多地方发人深省又颠覆一般人的认知。譬如第十六讲《汉室的再建》中提到王莽,我们在人教版《历史》中只得到王莽篡权和王莽新政两个模糊的概念,而在《开明中国历史讲义》中,王莽变为有血有肉的人,书中提到:“王莽夺取汉朝,大半是为要实行他的政治主张”。当时社会平度不均加剧,地主豪商与诸侯王勾结兼并农田,榨取农民的劳力。王莽新政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土地收归国有,实际上是抑制了土地兼并缓解了对农民的压迫和榨取。然而这就触碰了地主阶级的核心利益加之推行新政不力,导致改革失败政权覆灭。但是这样一个窃国者人人得而诛之的形象在两位作者的笔下成了悲剧的英雄形象。胡适先生也持类似的观点“王莽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他认同王莽改革中的土地国有、均产、废奴三个大政策,“王莽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至今还没有公平的论定。又如在人教版《历史》中我们只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在开明中国历史讲义》中,第十三讲《黄老子治与儒家独尊》中为我们梳理了汉初黄老之术的盛行,文景之治时“扫除烦苛,与民休息”不能不说是黄老之治的成绩。再如人教版《历史》中,太平天国运动被定性为反帝反封建的开端。而在《开明中国历史讲义》第六十讲《太平天国的革命与捻回的响应》中,两位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没有一定的主义,几个领袖的结合全靠感情”,太平天国的革命简直就是“名教之奇变”。由是观之,《开明中国历史讲义》确实是发乎人文,忠于历史。为读者梳理了历史的脉络,搭建起人文历史的框架,同时抹去了苍白的人名还原了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真正做到了有趣有料。如果你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读大部头的通史,这本《开明中国历史讲义》确实是国史入门的佳选。七十讲有理有据,有宏观的认知又有工于细节的描写,让你不会枯燥又发人深省。感谢新星出版社在做好推理畅销品类图书的同时,一直在人文历史品类做出的大量工作与努力,使这么多珍贵的民国书籍得以重现于世。让我们能够带着温情和敬意去重读我们的历史,从这本《开明中国历史讲义》开始。
  •     这是一本80年前就可谓风靡当时文化界巨著,两位开明的老历史人编写的发乎人文,忠于历史的好书。并且以讲义的形式书写,给读者一个良好的吸收历史文化的源头。书不受 当时政治倾向和主流意识形态影响,摒弃假大空的说教和预设结论,对有争议的人物和事件立论公允,识见独到。另外,原本无图,编者增补了不少图片,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具有开放的精神和独立的思想,是那个时代的特色,八十年前的历史教科书重现人间,勾起的不仅是人们对那个年代的回忆,更是人们对历史回归本真的一种期待。这或许是重版《开明中国历史讲义》的某种意义。 我们现在去阅读,去了解,那个时代的对中国历史的看法,也就加深了我们对国史了解,而不是局限于曾经的课本,局限于现代人的闲聊话语。有新见解,有对比。而且书籍就以讲义形式书写,也是一个很好,很新颖的方式,不是那些章回体小说,学习阅读吸收知识就更加容易,给人一个通俗易懂的学习途径。PS: 写得不好,看到的可以点评,修改。谢谢!如有转载经授权后方可,请豆邮联系笔者或联系邮箱guangyujia@qq.com
  •     “民国热”兴起有一段时间了。谈到“民国”二字,似乎会不自然生出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情愫。官方不温不火的态度和民间有意无意的追溯,估计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这一话题并行的双轨。前几年,民国国文课本的出版一时洛阳纸贵。毋庸讳言,现实的追捧折射出对当下国文教材人文精神缺如的不满。“童趣”、“生活”、“自然”、“独立”是那时国文课本所彰显的气质。现在的课本有些篇目虽然也涉及以上主题,但也掺杂了很多东西,比如我至今搞不清楚那根扁担的归属,到底是朱德的扁担还是林彪的扁担。新星出版社近期出版的《开明中国历史讲义》即是根据1934年开明书局出版的历史教材重新编校的。从第一讲“传说中的古史”起至第七十讲“清代的学术”止,30余万字把中国古代史高明裁剪。因此,本书宜做中国古代史入门书籍,很适合现在的初中生做教材之外的补充阅读之用。其次,本书史料经得起推敲,立论公允,有利于培养“论从史出”的史学思维。我觉得最值得推崇的,却是全书浅近的文言,典雅蕴藉。雅驯的语言离我们越来越远,传统文化的传承就越来越有支离破碎的危险。编辑还用心地配以插图和段落小标,插图解乏,小标使得全书的架构更为清晰,全书排版舒朗有序,看起来舒心。当然,书中宣传中提到的本书摒弃“假大空”说教云云,说是本书的优势有些牵强了,即便是现在的教材,对中国古代史的叙事,恐怕也犯不上“假大空”吧。倘这是本近现代史书籍,如此说来,才是大大的优势。本书自“中华民国”至“九一八事变”部分没能收入,甚是遗憾。我所期待的另一种开明就是,能够允许出版者的自由度再大一些,几十年前能在纸面上出现的文字,为什么要抹去?

精彩短评 (总计40条)

  •     soso,不全,推荐语倒是很有意思
  •     还说校正出版..清世宗写成爱新觉罗·福临,我算服了
  •     看看民国的教科书;看看老先生的水平;看看深入浅出的剖析;看看宏观的把控。。。 在看看当下专家的课本,不是差一点,是根本就没有比的必要!
  •     简洁明了一撸到底
  •     我第一次意识到史学家的笔是那么的厉害!一本关于中国的历史,民国时期出版的,后面一些章节禁止了。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作者的思想很有当然得热血青年味道!任何朝代的灭亡说白了都是体制的问题,当权利可以明码实价的时候,那么也就是快结束的时候!
  •     还蛮易懂的~
  •     讲的很到位,很准确。引用的文献可靠,不失为一本非常好的历史教科书。可惜是删减版。
  •     go
  •     为什么是阉本!!!
  •     犹记得过年前只带了这本书回家,又带回来了…这是一本值得细细研读的历史入门书籍,书写方式倍感亲切,有脚注,有旁注,有延伸阅读,可惜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把民国成立之后的内容删掉了。
  •     历史观的形成得首先有基本准确的历史支撑,被篡改、删减过的历史充实的脑袋谈何历史观?要找到一本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历史读物着实不易,这本开明讲义并非完美(毕竟短短三十万字说清中国历史几近不可能,其中夹着编辑的不少个人观点我也未必同意),五代十国有了,元、金、夏朝的古往今生有了,日俄战争的由来也有了。当然受篇幅所限,还有好多事没说清楚,然而,至少基本历史脉络是讲明白了,有兴趣的学生自可以去找资料来读。对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评价一直在变,越是近期的人物评价越不容易固定,书中对人物的评价也未必准确,原因倒是因为历史人物本身的复杂性,相关资料太容易找到,不似远古人物,记载的资料太少。
  •     老先生写的书就是靠谱!!!
  •     该书跨度很大,从上古到近代,可以让你对中国历史有个概括性的了解,但是每一章节概述的都比较简短。一些朝代主要历史事件也没有记录。这是个小小的不足。
  •     一本真正得历史书。客观,公正地评述历史。
  •     我是看ft中文网一篇文章拿这个与我们自己的课本比较太平天国的不同写法,觉得有必要把脑子再洗一遍而买的。可惜民国以后那段被阉割了。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值得推荐,没有那么多的主义与条条框框,读来轻松愉快。除了太平天国外,对万历年间出兵朝鲜、孙中山与袁世凯大总统之争等都有了新的认识。
  •     很好的中国史启蒙书
  •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60608
  •     文字浅白不失古韵,讲解深入浅出,重要的是挑选的很精辟,篇幅有限,历史不能一一讲述,但每个朝代重要的事件或者变化都有介绍到,侧重历史变迁进程,适合科普入门看。
  •     2015年百书斩115弹。
  •     流水账般的书中 被大书特书的人和事一笔就带过 有种强烈的物我不能一瞬之感。很欣赏寥寥数笔的作者的洞见 以及几乎无冗余的行文。原来聂隐娘里面的男主是真人啊
  •     其实不适合做启蒙,到民国时期以前可以完全可以用9年义务教育的课本
  •     简明扼要,值得一读;满清历史最让人窝火,前期有汉奸,后期丧权辱国;纵观过去至现在,人民被剥削最严重的是现在,彻底的无产者
  •     独具一格,但由于是第一版,错别字较多
  •     觉得比当年历史课上读到的教科书水平都要高一些,来龙去脉够连贯,少了很多疑问多了不少常识。
  •     入门级教材,完全可以取代现在中学的古代史课本(区别是此书不那么强调什么封建主义制度、农民阶级局限性之类的大概念)。缺点一是很多错别字和排版错误,二是一张地图都没有,完全靠脑补和自己查找,很多知识点折损大半。。
  •     有几个缺点,第一,没有朝代世系表;第二,殷周之际,两汉之际,唐宋之际,为中国史三个较重要的节点,笔端未及;第三,讲王安石变法,遵任公观点,扬善不论恶……不过,就是这样,也甩了翦伯赞郭沫若什么的好几条街啊。另外,几处用词,颇有神韵。
  •     当属历史初学者的第一品书。
  •     不能算是大作,比不上钱老的通史,中规中矩,青少年入门读物。
  •     开明二字,含义真好
  •     荒远的年代是不可捉摸的,于是有了天皇、地皇、人皇等各占若干万年的传说来弥此缺陷。居处和火食的发明,本是初民一大进化,有巢、燧人二氏的传说大概即从此起。
  •     简明扼要,嗯,对。
  •     正在读,好看,大概可以用“深入浅出”来形容。
  •     好书。果然老爷子写的就是不一般。很喜欢 坚持读
  •     没想的那么好,所谓,开明。。。
  •     篇幅所限,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只能走马观花泛泛而论,常常陷入“某年某月某人做某事”的流水账中,失去了历史的丰腴饱满之美。好处是鸦片战争之前的章节持论公允,亦有创见,且无一字无来处,望而便知是大家之作。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受此书影响甚深。
  •     然而感觉说不出来的怪怪的?
  •     立论公允,见解独到。大量的引经据典。
  •     当下请尊重历史
  •     对于开明的寻找从此下手去观察,很好~当年就是因为有这些编者,开明才有其真正意义~
  •     大概扫了一下,文字很精炼,深入浅出,对于想笼统了解历史的,值得推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