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0
ISBN:9787108013668
作者:李开元
页数:307页

内容概要

李开元,毕业于北京大学和东京大学,师从于田余庆和西鳥定生,现为日本就实大学文科学部教授。1980年代,自创历史学的层次模式理论,提倡多元化的新史学观念。

书籍目录

序 方法论和问题意识
第1章 汉初军功受益阶层之形成
第2章 汉初军功受益阶层之兴衰与社会阶层之变动
第3章 秦末汉初的王国
第4章 汉初军功受益阶层与西汉政权之建立
第5章 刘邦集团之地域构成
第6章 汉初军功爱益阶层与汉代政治
结语
[附录]高带——武帝期间三公九卿、王国相及郡太守表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出版后记

作者简介

编辑推荐:方法的明快考究和内容的丰富多彩,应是本书的特点。作者首先用详尽的考证,建立起立论的基础;又用精当的分析、洞察历史的幽隐;再用归纳抽象,建立新说新论。十四年前,作者曾经自创包含基层,中层、高层的史学层次模式理论。时至今日,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本书乃是实践该理论的结果。


 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在史学研究中,一个概念的成功提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著《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提出了“军功受益阶层”这一陌生的史学概念,作者李开元教授试图从这个全新的视角出发重新阐释西汉帝国的建立以及西汉前期的政治史,大胆新锐,让你有不得不读下去的冲动。作者是从原典的解读入手的。从著名的“高帝五年诏”中,作者“发现”了汉初帝国政治结构的钥匙。《汉书•高帝纪》载有“高帝五年诏”二百七十八字,《史记•高祖本纪》仅采用了其中“诸侯子在关中者复之十二岁,其归者复之六岁,食之一半”二十三字。历史系的学生自然会记得这一段诏书的重要性,在我自己的记忆中,这就是“高帝五年诏”中最核心的重要内容。李开元氏将《汉书》所载文字分作十五节,逐节予以解读,为全书的立论奠铺基石。“军功爵赏”在历来论述秦史的著作中被一再提到,使人更多地把它与秦的历史联系在一起。而李氏将汉高帝五年诏书中的“军功爵赏”特别表出,为他的中心立论“汉初军功受益阶层”找到了坚实的史料依据,认为其中“特别是关中军吏卒的军功爵赏规定事宜,更是诏书中的中心内容”(44页),也是“汉承秦制”的核心内容。“爵赏”即军功所受之“益”,依作者的分析,有政治权力、社会身份、经济财产三个方面,从而形成“军功受益集团”,极大地支配了当时的社会权力。因此,作者认为汉初与秦之社会是同一性质的“军功社会”(244页)。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论稿》和《隋唐政治史述论稿》中指出,隋唐帝国之建立,出于北魏北周以来的关陇集团之手。依作者的定义,“关陇集团”也就是军功受益阶层。如此,军功受益阶层的适用性则长远多了。作者进一步提出,“军功受益阶层”这一概念“可以作为一条首尾一致的主线贯通于中华帝国二千年当中”(24页)。这无疑是一个新的视角,也可以说是理解中华帝国二千年循环不已的帝国或王朝历史的一把新钥匙。尽管我不完全赞同“军功受益阶层”支配了中华帝国二千年历史之说,例如宋代,作为帝国开创者的赵匡胤军人集团并没有取得作为一个阶层所“应得”的政治、身份、经济诸利益。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一幕(无论是否真有此一幕),在保障该阶层的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剥夺”了军功阶层的政治权力(至少是很大部分),而“身份性”的权益更少。宋初的军功阶层懂得,他们除了拥有歌儿舞女豪宅广田之外,并没有多少政治上的或身份上的权力能确保他们的子孙坐享荣华富贵。因而宋代的军功阶层不是作者所论述的完整意义上的受益阶层。宋朝的建立与秦汉以至隋唐的建立是很不相同的。除了黄袍加身那一幕外,赵宋的统一战争是在新王朝建立以后“合法”地展开的。而汉帝国以及隋唐的建立是在进行了长期的“非法”战争之后取得的。前者可以摆脱军人集团的束缚,后者却不得不依赖军人集团。前者可以扬言“半部《论语》治天下”(宋初赵普语),“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北宋文彦博语);后者却因政权由“马上得之”,刘邦可以鄙薄儒生。因之我以为,作者谈到的“必须考虑到时代之变迁所带来的新因素”这一点应予以足够的强调。但无论如何,这个概念的提出已有相当的成功,或者说基本确立,然而若需通而贯之,尚需要作详密论证和不同时代的不同说明。一本优秀的史学著作应该给读者提供新的东西,也就是我们说的“新意”。这有两层含义,新的史料和新的观点。前者需要大量广博的阅读,不仅是流传下来的史籍,也包括新的考古文物(文字的和实物的),这似毋须多说。在治史日益缜密的今日,除非有新的出土,要发现新的被前人忽视的史料可说是谈何容易(这里主要是指治早期古史而言)。后者则应有新的视角,才可能从“故纸”中有所“发现”。新视角属“史识”的范畴,史识的高低是衡量一部史著价值最重要标准之一,本书的成功正在于此。作者确立了“原典优先”原则,其对原典的解读工夫是令人钦服的。他仔细整理了“几乎完全未开发状态”的《史记》、《汉书》的功臣侯表,受西旧说思路启发,进一步发现了它的巨大的研究价值,认为“其丰富之程度,绝不亚于同等数量之出土简牍”(11页)。这绝非故作惊人之语。刘邦集团的地域性问题、秦楚汉之历史连续性问题、汉中改制问题、爵制与军法的关联问题、文帝时侯国的迁移问题由此源源而出,成为本书有机组成部分。作者结合传统的例证法和较新的统计法(作者称为“统计例证法”),据“原典”而来的大量的图表统计为新论增添了许多说服力。由于史料的限制,在对早期古史研究中,这点显得尤为重要。高帝刘邦末年与功臣间的“白马之盟”誓辞是够简了:“非刘氏不王,若有无功非上所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作者通过细密解读,得出了“当为皇帝、诸侯王及功臣列侯与盟主之间的相互承诺,为个人间所缔结的约信”这一结论,其所反映的君臣关系,“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基于个人间的信赖所建立的相互契约关系”(194页)。这个论断成为本书汉初皇权非绝对专制皇权而是一种相对皇权这一重要“发现”的基础。刑白马而盟在历史上不乏实例,如《北史•齐本纪上第六》:齐高祖高欢,曾令朱兆“投刀于地,遂刑白马而盟,誓为兄弟,留宿夜饮”。当然,盟誓不一定要刑白马,不同民族和地域的风习有所不同,但盟誓却是不同民族普遍存在的一种历史现象。《左传》所载春秋盟誓活动之频繁自不必多说。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逐步兼并了邻近一些有实力的诸部民族如苏毗、羊同、白兰、党项、吐谷浑等,成为诸部拥戴的“共主”。他实际上是用传统的“盟誓”把各部联系在一起的。史载每年一小盟、三年一大盟,小盟用羊、犬、猴为祭神牲品,大盟用马、牛、驴、人为牺牲。五代至宋,湘西有所谓“誓下”二十州,以下溪州刺史兼都誓主,亦为以“盟誓”联系起来的少数民族势力集团。大理国统治者段氏与东方三十七部落之间,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实行形式上的统治,留下有著名的《会盟碑》。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三记西蜀边地与羌人和誓之“故事”:“与蛮为和誓者,蛮先输货,谓之抵兵.,又输求和物。官司乃籍所掠人畜财物使归之,不在者增其价。然后输誓牛羊豕棘耒耜各一,乃缚剑门于誓声,酋豪皆集,人人引于剑门下过,刺牛羊豕血歃之;掘地为坎,反缚羌婢坎中,加耒耜及棘于上,人投一石击婢,以土埋之,巫师诅云:有违誓者,当如此婢。”依宋政府当时的政策,并不需要将对方纳入自己的直接统治之下,双方取得暂时互不相犯的“约定”而已。《元史•耶律留哥传》:契丹人耶律留哥欲附蒙古,蒙古太祖遣使对留哥曰:“尔欲效顺,何以为信?”留哥乃率所部会按陈于金山,“刑白马、白牛,登高北望,折矢以盟”。张承志氏曾分析记载蒙古早期历史的典籍《元朝秘史》中的“盟誓”史料时指出:“这种盟誓实质上是汗国的共同契约或基本法。”(《民族研究》一九八六年二期《关于早期蒙古汗国的盟誓》)这些均可与西汉“白马之盟”参证,正所谓“礼失而求诸野”。西汉前期的“无为而治”是一段为人乐道的历史,它带来了西汉“文景之治”的繁荣局面。班固评论文帝为政“以德化民”、“兴于礼义”。千百年来,人们更多地注意到了无为而治带来的后果。对于何以实行此政的原因,一般则把它视为西汉朝廷鉴于秦政苛酷之戒而主动采取的政策,而且也几乎成为各类教科书上的定式。李开元氏把无为而治与西汉初期“有限皇权”联系起来考察,注意到它“不得不”如此的原因。汉之建立,出于诸侯王国的协力,刘邦皇权出于诸侯们的推举,这就决定了汉初皇权之外在的相对有限性,即主导天下政局的皇帝权与统治各王国的主权的并立,这是基于“共天下”的政治理念公平分配共同权益的结果。汉朝宫廷中之皇权、代表军功受益阶层的以丞相为中心的政府和诸侯王国“三权并立的政治结构的相对有限皇权,正是汉初君臣无为的历史背景的起端”(207页)。依作者分析,汉初之“郡国制”一语实难表达汉帝国的行政结构。这是一个由汉朝主导的有统一法制的四级国家联合体,由帝国、王朝、王国和侯国组成。汉家天子只是兼有对于皇帝直辖地的统治权和对于侯国及王国的政治主导权。作者称之为多级分权制的联合帝国,是“后战国时代”,这是一个有说服力的新论。这与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的统一帝国(绝对的君主专制体制)有着很大不同,常言所道的“汉承秦制”理应大打折扣。汉初“后战国时代”大约存在了六十年,而后军功受益阶层被新兴的法吏集团和军吏集团所取代。汉代政治由此一大转变,军功受益阶层也由此走上衰亡。而法吏集团和军吏集团的代表——专制皇权也由此而形成。周亚夫信守此“承诺”,反对景帝后兄王信封侯,最后罹祸。周亚夫之死不乏论者,而其标志着一个阶层的衰亡这一大转变,经作者的阐述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皇权虽然“有限”却有日益强大的必然性,军功受益阶层虽然“主导”着汉初的政治安定却逃脱不了衰落的归宿,从这个意义上讲,汉帝国的四级政治构架不是一个稳定的结构,其间的“微妙平衡”才有可能被最终打破。作者对这种转换过程作了深入的论述(第二章),然而,这种转换是偶然的呢?抑或是一种必然的历史选择?作者未能予以明示。作者论证,刘邦集团经由硭砀山群盗集团、楚国沛县集团和砀郡政权、汉王国政权、汉帝国政权这四个阶段发展而来。刘邦集团依据三种不同的法统理念完成了三个质的转变:依张楚法统完成了由政权制外的“非法”组织转化为既存王国的地方政权组织的质变;依据楚王法统,完成了由既存王国的地方政权组织转化为独立王国的政权组织的质变;依据秦的法统,完成了由独立王国政权组织转化为支配多个独立王国的帝国政权组织的质变。汉帝国源起刘邦集团,这本没有什么新意,经此分析而出彩,令人叫好,也将刘邦集团的地域构成和等级构成之间的“一致性”逐步展示出来,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发现。西汉帝国国家结构的详密分析是本书最精彩的篇章之一。我赞同作者的这一论断:“据以出土史料为主的研究来看,周之封建,虽然并非完全无中生有的虚构,但其并无如秦汉以来的完备的法律制度则是毫无疑问的。”(104页)虽然在历史渊源上,理想化了的周初封建和汉初的王国分封没有直接的继承关系,但如作者所谓二者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制度”(104页)则似尚须作更有力的论证。二者之间,的确有重要的差异,但就“分封”的“本质”而言,我以为作者所言的“在理念和原则上,汉的封建和周的封建则可以说有间接的相通之处”则是更为精确的表述。周初“封建”是如此深刻地印记在历史的进程中,汉初的“封建”可说是一种历史的惯性。对于汉初分封,历来被认为是“惩秦孤立而亡”而主动实行的政策。作者却着力揭示了它“不得不”如此的原因,是“有限皇权”的必然选择,这是本书又一胜出之处。然而,作者意犹未尽而声明有意于他文予以讨论之处甚多,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悬念。如“时代区分和古代帝国问题”(2页)、“西新说”的评价问题(5页)、“诗书治天下的所谓文治问题”(254页),以及正在深化的理论体系的思考等,我们期待着作者抛出更多的精彩论述。二0 0一年一月于川大绿阳村原载于《读书》2001年第7期第122—126页
  •     简评:专制集权/霸道政治之下,始终无法解决一种超越性的终极的政权合法性问题,则依靠军事集团就成为中华帝国形态的终极标本。汉承秦制最关键之处在于继承了秦的军事战争体制。顺其自然地,这种战争体制的具体执行者/军功受益阶层也就成了刘邦汉帝国的统治最重要基础。秦帝国之迅速灭亡,以及楚汉争夺天下的惨烈过程,使得刘邦以及西汉早期政治体现了一种策略性地妥协,即从秦帝国的绝对君主制度退回到一种近似于西周的封建共和体制。但是,一方面,由于专制集权/霸道政治之下,始终无法解决一种超越性的终极的政权合法性问题,则军事集团/军功受益阶层成为帝国延续稳定的最重要基础,因此刘邦建政之初就有意识地将这一军功受益阶层的利益具体化,换取其对汉帝国的支持,从而极力避免重蹈秦帝国之覆辙。另一方面,军功受益阶层也是帝国最大的隐患。所以,汉初刘邦就开始逐步对军功受益阶层进行排斥与屠戮。某种程度上说,刘邦的统一天下的过程,一直延续到文景之治以后才真正实现最后的“一”的结果,而这一最后的统一就是专制皇权的最终实现。李开元以军功受益阶层为视角观察并分析中华帝国形态的形成与演变过程。上溯秦制下到文景政治,将军功受益阶层放在中华帝国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作了系统分析。从帝国形态来看,秦汉帝制是古代中国乃至现代中国的终极版本,即追求实现维护专制皇权始终是其根本原则;从具体政治形态及其所依据的合法性来说,古代中国与现代中国并无不同。李开元的有限皇权和联合帝国之说,我有保留。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刘邦及其后汉皇帝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韬晦策略/无奈之举。而且这种韬晦策略在刘邦在世时,即开始以排斥和屠戮功臣的方式进行修正。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总论写的让人豁然开朗,很久没看过这么爽的学术著作了,算是对其两位导师学术核心精神的拓展与延伸。
  •     一口气读完,酣畅淋漓。恨不能立刻就《史》《汉》之楚汉群雄事迹,一一按验。
  •     http://media.lib.pku.edu.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33&id=3391
  •     很有启发意义
  •     虽然略显平淡,但步步为营把常识落实成学术结论的努力还是很值得赞赏。(或许正是因为不耐其繁琐,作者跑去写普及读物了?)军功受益阶层的概念得益于陈寅恪的“关陇集团”,但这种起源分析的社会学意义还有待揭示,作者最后揭示的几个问题意识还是太政治史取向了。
  •     德 和 得 的那一小段太给力了。当然还有其他亮点
  •     楚汉制度沿革方面的内容很值得一看
  •     是从分析刘邦集团入手展开他的西汉历史研究的。这不能说是一种新视角,此前陈寅恪先生用这个思路研究北朝隋唐的历史,得出“关陇集团”概念。西岛定生先生使用这个思路,以期达到了解西汉政治结构的目的。但是,由于西岛有过一个放弃这个思路的历史,李开元再用这个思路,实际上是有重新开创的意义的。西岛是从刘邦和他的集团中的家内奴隶制结构与西汉政权结构的同一性对西汉整体的历史及其政治结构进行研究的。西岛的这个想象力是十分天才的,但不幸的是很快受到攻击,不得不宣布放弃,转而进行二十等爵制度的研究,获得了皇帝对臣民个人身份实现支配的新理论。李开元也从刘邦集团的结构入手,更着力于刘邦集团在西汉初期的政治地位,从而得出一个可以超越西汉时代的中华帝国的历史概念:军功受益阶层。
  •     研究得非常细致
  •     【中国政治制度史】逻辑非常清晰。军功受益阶层、联合帝国、有限王权。
  •     :D691.42/3
  •     秦制or楚制:法统、制度、地域、人事、文化。但三者的关系仍有不明处,是否汉初由楚而秦的转换是极为彻底而无保留呢?
  •     2012夏?于学校读完
  •     定量分析还不错,但是对于勋贵集团的描述,所谓法统的文字扣得有点死
  •     有陈寅恪分析隋唐关陇集团的方法论的影子,虽然有值得商榷之处,但李开元的历史研究路子真的不错。能把问题讲的很清楚,很透彻。刘邦集团成长的四个阶段和汉朝合法性的来源的问题的考察,十分精彩。
  •     战争以及军功对政治结构的意义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作者在继承前代考证功夫的情况下,又发展出在那个年代尚属罕见的中层理论意识,令人感动。不满意的地方之一,是对王业霸业帝业的描述似乎可以更加深刻,令人想到李峰所说的历史解释问题。又及:还是《秦秘》比较好看……
  •     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军功阶层在西汉早期的兴起和衰落,将刘邦集团分成几个时期探讨,对于了解汉帝国的兴起和张楚时期的政权很有帮助!
  •     汉初的皇权是有限皇权,与秦制不同,类似于战国时期,是皇帝与功臣共天下;从景帝一朝,元老功臣凋零,皇权也走向专制。刘邦其实继承的是项羽的制度,汉皇帝的权利并不见得比楚霸王大。其实无论项羽还是刘邦集团,其核心都是平民军功阶层,而这恰恰均是从秦制中学得。
  •     本书已天价 所幸有馆藏
  •     雖然在前兩章對這本書有諸多的批評,但是這本書的後三章還是較為有理的,尤其是對皇權和相權的分析以及周亞夫的死的描述頗有見地。不過如果把皇權和相權的鬥爭簡化為皇室和功臣集團的博弈的話略有偏頗,畢竟隨著漢代內亂和對外戰爭的開始,新的功臣集團逐步湧現,而且終漢一世,相權還是有相當的地位的。
  •     读此可明秦楚汉间历史递嬗背后的本质
  •     为之一振
  •     比较笼统,军功集团就是武功派,没有什么独立的见解,抄书而已
  •     挺好的书,我读的是pdf版,但感觉就是证成田余庆和西鳥定生两大师的一些观点,创见不够,减一颗星。
  •     多年前买过一本,后来送给同学了,现在孔网最低也要150元,期待重印!
  •     有些地方應該還可以繼續探討,但對思維挺有啟發的,整體不錯。
  •     作者师从田余庆和西嶋定生两位大师,学术水平还不错~
  •     描述较为详细,但没有建立在丰富史料上的精妙论述,读起来不太过瘾
  •     刘邦已降至唐初李世民的陇右集团,刘秀的南阳集团,每个历史时期似乎出的人才也有一定的地域集中性,有点意思~
  •     还好的书,比较明显的说明了汉初上层建筑的关系,不过我突然发现刘邦48岁才发迹,想不到啊。。。。。。。
  •     有很多独特的观点和学说。也把汉朝形成的过程从各个方面解析出来。不难读。
  •     作者提出军功受益阶层是很有眼光的,然而这本书实在是太喜欢给出定义、做分类了,感觉作者已经陶醉在各个自创的分类系统里了,很多时候给出的解释略显牵强,或者说经常是简单化、片面化了。不是任何事情都可以轻易数据化和模型化的,这种倾向在我看来是草率和危险的。老师们的意见大概也就是来源于此吧。白马之盟的重要性被夸大了。
  •     碎片化史学下对重构大的历史观的思考,不厌其烦的史料解读,步步为营。在历史叙事方面做到滴水不漏。
  •     政制之设立与阶级之实质两端兼顾。
  •     了解汉朝历史的书籍。
  •     很不错
  •     醍醐灌顶,自己读《史》《汉》之后各种杂乱无章的想法完全都能借此系统地串联起来了,突然好有挫败感233回避了思想文化层面可能是本书最大的遗憾,没有正面提及刘邦后来对异姓诸侯王的翦除似乎也有点不太合适?然而还是瑕不掩瑜。
  •     看完这本书对汉帝国有了新的印象,刘邦真是不容易。。。
  •     作者的逻辑对于理解中国帝国各朝代建国的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吧。
  •     秦-楚-汉;帝业-霸业-帝业;军功集团-军功集团-军法吏。李开元的基本观点学习了,再出书也就是在这几个点上翻花头。
  •     数年前豆瓣作短文与本书旨意暗合,故而一日内读完,惜酣畅不足
  •     学术著作总不免罗嗦。
  •     启发很大
  •     中国政权的样本
  •     得认真看几遍。秦崩、汉兴、楚亡
  •     忒啰嗦了……
  •     不失一家之言,然限于秦汉有限的材料,并不认可著者的很多意见,著者时有过度阐释之嫌
  •     六星佳作。。第三章探讨秦楚汉间的和第六章探讨军功收益集团和汉代政治尤其犀利。。
  •     空洞
  •     利用《高祖功臣表》来揭示功臣们如何一步步团结在刘邦周围,并帮其打下江山。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