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的眼淚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05年09月14日
ISBN:9789867574503
作者:歐文.亞隆Irvin D. Yalom
页数:416頁页

内容概要

歐文.亞隆(Irvin D. Yalom)
1931年6月13日生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父母是俄羅斯人,第一次大戰後移民美國。
亞隆是美國當代精神醫學大師級人物,也是造詣最深的心理治療思想家。早年師承新佛洛伊德學派大師蘇利文(Harry S. Sullivan),將以人際關係為基礎的心理治療理論發揚光大,成為美國團體治療的當代權威。他並將存在主義心理學融入心理治療之中。曾任教於美國史丹佛大學,目前是該校榮譽退職教授,仍在加州派洛艾圖與舊金山執業。亞隆出版數本心理治療的經典作品,受到極大的重視,包括:《生命的禮物》、《日漸親近》(心靈工坊)、《存在心理治療》(張老師文化)、《團體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桂冠)。
除了學術上的成就,亞隆也是傑出的小說家,他最為人知的作品有:《愛情劊子手》、《診療椅上的謊言》、《當尼采哭泣》。《叔本華的眼淚》是他的最新力作,甫一出版即深深震撼歐美知識份子的心靈。

作者简介

當罹患癌症,只剩一年可活的心理治療師朱利斯,見到多年沒聯絡的老病人菲利普時,心裡大吃一驚。二十三年前,菲利普有嚴重的性上癮症,每天沉溺於獵豔行動,直到嘔吐為止。而今,菲利普依然傲慢冷酷、目中無人,卻取得「哲學諮商師」執照,全心推崇叔本華的悲觀主義,認為它可以解答一切困惑。
朱利斯不喜歡菲利普,卻答應要督導他,條件是他必須先參與團體治療。這個團體裡,有遇見婚姻難題的小兒科醫師、哀嘆年華老去的美麗女律師、成天跟人打架的水電工、對前夫和情人滿懷憤恨的文學教授、無法表達情緒的經理人、缺乏自信的圖書館員……。當疏離冷漠的菲利普走進團體治療室,兩眼瞪著天花板,不與人目光接觸,口中卻不斷冒出犀利而絕望的哲學經典,他的加入,宛若一顆特殊的石子,在團體裡激盪出一陣陣不斷擴大的漣漪,伴隨著朱利斯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
《叔本華的眼淚》是歐文.亞隆最新的小說作品,在虛構的情節之外,巧妙地將存在主義哲學家叔本華的一生和標準的團體治療過程交錯編織;一虛一實,相互呼應,一個關於生命、存在和死亡的動人故事,於焉展開。


 叔本華的眼淚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标题即封面。嗯。五道口某栋房带露台的阁楼,夏天里十个人围坐一圈,体验各种情绪的交锋。即使这是我的小组体验,却在阅读的时候不断迁移到小说的场景中。书从四五月份就起了头,不到5%就没看下去,淹没在kindle近百本书的后页。为什么是现在?7月底结束了为期十次的一个小组,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感觉收益不大,结束之后很不得劲。下旬的时候和去年那个小组的小伙伴们吃了个饭,各种想说服老苏把去年的小组继续下去,未能成功。席间谈到疗愈,老苏说你选择去旅行不也是一种方式么。于是我在旅途中,翻到这本书的时候就停住点开,便一发不可收拾。为什么是这本?亚隆有很多治疗主题的小说,只有这本在kindle里。当然原因之一是正好碰到这本的资源,还是台版翻译。第二就是书名了。叔本华。我的哲学启蒙很晚,大学之前没碰过这些,虽然家里书架上堆满了我爸年轻时看的叔本华和尼采。大学的时候有赖于校图书馆的良好氛围,也没少去,但还是自觉哲学太尖酸深奥不适合我。直到我遇见一个小伙伴,他把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奉为世间真理。为了让我俩豆瓣"共同的喜好"+1,大三的时候我从书架上取下了<叔本华思想随笔>。在感叹大师把存在看得如此透彻之余",心中还是泛起阵阵凉意,好像生命不再有意义,苍茫的宇宙中你只能孤独孤独得到死为止。像亚隆笔下如叔本华转世的菲利浦:小组的前期他双眼总是静默的望着天花板或地板不带感情的引述叔本华大段大段文字,如一块冰砖砸入原本温暖的小组。每次看到小组中菲利浦毫无感情地发表言论时我就很想拿块板砖抡他。其实这个动作不仅是针对他,还有叔本华以及我认识的小伙伴。可是小组是互动的,咨询重要的还是关系。菲利浦这块冰砖砸进小组后,碎出了史都华的厌世,瑞贝卡对美貌的纸捻,潘蜜的愤怒,朱利斯对生存和死亡意义的考量。我记得去年我在小组里说,好像每个人都由无数碎片组成,别人能从中轻易拾取出最像自己的那几片或认同或反抗(现在看来这个比喻更应该是"每个完整的个体在别人看来都会折射出更符合他人投射的那一面")。有些事情是肯并也可以被原谅的,但却还没找到转化的途径。旅途中有些断续,那就先到这吧。
  •     一开始完全是把这本书当成叔本华的传记来看,因为里面的菲利浦完全就是叔本华的现代版。我由于太爱他了,以至于一直不想去了解他,每次和他”约会“时,总是在心里描绘出一付他的样子,非常害怕真正的他不是我想要的样子。但我为什么爱他呢?看到他的文章,有”生平第一次被真正了解“的感觉,”光是知道他曾经存在过这个事实 ,就能给我莫大的安慰“。于是本书看到最后我有点觉得受到冒犯,当讨论到叔本华有可能患有长期的抑郁症,一直受很严重的焦虑的困扰,他写作的过程实际上是在努力为自己治疗的过程时,我在心里不停尖叫,我不要相信我不要相信。作者明显是爱尼采多过爱叔本华的,各人爱好怎么样的哲学家完全是自我气质选择的结果,从作者对结局的安排就可知道,他本质上是个乐观的人(事实上,假如不乐观的话我想他不会成为这么成功的精神心理学家,光是接受人可以被治愈这个前提就需要足够乐观了),所以偏向尼采也是自然的事。但让我非常不爽的是,他认为叔本华的哲学对菲利浦的性上瘾并没有实际的帮助,菲的好转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性欲降低的自然结果。好在这点不爽被他对于叔本华本身人性的一面的描写以及书中体现出来的他对叔本华的同理心和想要治疗而不停分析他的可爱之处给弥补了。最后说说信仰,作者说叔本华同之前哲学家的不可知论者不同,他是彻底的无神论者,这点我认同。但无神论者和真正无信仰者还是不同的,我不相信这世上有人(我指真正有感受的内省的人,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属于这一类,只是觉醒的程度不同)能够真正的毫无信仰的存活至今。叔本华的信仰在于对自己的理性认识以及自己天才,这个信仰如此之强大以至于他可以不需要任何来自宗教的慰藉。信仰绝对也是自我选择的结果,这世上有多少种信仰,就有多少种人。我的第一次长评献给我最爱的叔本华。可惜的是,我仍然在找不到信仰而痛苦中,我选择佛教是因为它本质上和叔本华的哲学一脉相承,但究其本质,来自于佛陀对人性,对人自身的”佛性“的信心。但我由于太过于厌恶自己而无所适从,所能做的只是尽可能少的和人来往,处于绝望中的人本身就是个旋涡,自我毁灭就可以了,不要把无关的人等也拉下水。
  •     读到序言:大师的生与死就被深深地吸引了,有别于尼采的狂热,叔本华的思想里透露了一丝丝东方的哲学、越往下读,越奇妙,简直太棒了。这本书以两条线索贯穿全文,一条线索是叔本华本人的生平,一条线索是朱丽斯心里治疗师的团体治疗。叔本华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童年却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很多时候,书里说童年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可能因为这种爱的缺失,他变得偏执、孤独。当然,天才也总归是孤独的,天才的人生必将是一场独角戏。但也有句话说,只有童年得到无私的爱,才懂得爱人,才能被人所爱。于是,他彻彻底底过着孤独的生活,性满足不了他,他的哲学中弥漫着痛苦、宗教、自杀、人际关系、空虚、自我价值感种种议题。似乎他认为人生就是苦的,对,这与东方的禅修如此相像。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快乐,而相对的快乐也只有三种来源:相对的快乐有三种来源:一个人是什么,一个人拥有什么,以及一个人在他人的目光中代表什么,有时候我们欣赏的不是名声,而是真正的价值。而在第二条线索里,心理治疗师朱丽斯在发现自己得了黑色素瘤之后,对死亡产生了深深的恐惧,整本书,他对死亡的感受变化也是一个重点,其实也是阐述了叔本华对死亡的思想,叔本华对死亡有过这种观点:面对死亡有两种方式:理性的方式或错觉和宗教的方式,后者希望有持续不减的意识和舒适的死后生命。他提出了一种接近神秘主义的观点,欣赏一种不死的形式。他认为我们的内在本质是不会增减的,因为我们只是永久长存的生命力、意志、物自身的一种表现,所以死亡不是真正的毁灭,当无意义的人生结束时,我们将重新加入超越时间的原始生命力。朱丽斯的团体治疗希望病人能自由地表达自己。在这本书中,随着以前的病人菲利普的加入和他们探讨的深入,他逐渐超越了对死亡的恐惧,同时对团体治疗也有了新的想法与突破。而他以前的病人菲利普就像一个叔本华的翻版,从叔本华的哲学中得救,反过来又成为叔本华哲学的使者。在团体治疗成员中,潘蜜被尼尔与情人约翰所困,去印度禅修寻求解脱,菲利普是她青春时候爱的人也是伤害她的人,他俩的性也是叔本华的一个重要的议题,越疯狂的性,越空虚。吉尔处理不好与妻子的关系,酗酒。瑞贝卡是个美丽的律师。却因为美丽否定了自己的其他价值。就像尼采说得那样:美丽是天生的推荐信,但是当容颜老去,曾经美丽的人却发现不了自己的价值而产生了深深的迷茫,对,美丽是个对自己的障碍。波尼是个胖女孩,得不到所有人的关注,也欣赏不了自己。史都华是个儿科医生,处理不了与妻子的关系,汤尼是个木匠,同时也经常打架。其实这每个病人都是叔本华的议题一个侧面:女人、性、死亡、暴力、酒精。他们其实都很孤独,就像叔本华葬礼的开场白说得那样:这个人一生住在我们之间,然而他一直是我们中间的陌生人,很少表现自己的感受…他孤独生活,孤独死去。以朱丽斯的一句话做结尾:团体不是生活,是生活的彩排。在我的印象中,团体已经浓缩了一生的历程。

精彩短评 (总计48条)

  •     一半是叔本华的传记,既是阅读的障碍,也是暂停思考的良机。团体治疗过程非常有趣,可以说字字值千金;可惜没有交代每个人的结果。主角的转折十分振奋!
  •     都是对话啊。并不觉得有趣
  •     :无
  •     少时受叔本华影响太深,这么多年没再看过他的一个字。这本书去年看到一半,搁置了,菲利普的行径实在是太能引起共鸣。所有的人都需要治疗。而要说给自己听的是,即使戳穿了生活所有的表象,承认那之后是漫长的虚空和无意义,也还是要有希望。故事之所以能让人感动,是因为他们总是有个完结的点。而生活不是,当你翻过了一座山,之后是另外一座山,可是,总得要让自己相信,总会看到那片澄净的海洋。生而为人,不是你想,但却不能糟蹋了父母对你的爱,以及你自己的努力,要放下,放下对自己的愤怒和失望。世间万物都会挣扎求生。
  •     读到后面反而比较读不下去。对叔本华的生平、思想和团体治疗都有很好的介绍。
  •     ①曾经的朱就是现在的菲,未来的菲就是现在的朱;②在电影里面看到过团体治疗,纸牌屋里面的戒酒会就是其中之一,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这种关系让我非常渴望;③菲用理性将自己保护,朱的帮助让人非常感动;④叔本华真的是一个非常炫酷的人,高贵冷艳,菲是叔本华的佛教版本,在人生的早期做旁观者,了悟之后积极入世转念慈悲,布施恩惠。
  •     朱利斯最后一次聚会时忽略了菲利浦对海德格尔的误读。
  •     不明白為什麼一堆人打高分...但繞著約莫知道叔本華是一個怎樣的人 可以開始讀他的傳記然後再讀他的作品
  •     噗,好高的评分,很不幸,对我来说它作为小说的魅力实在是很鸡肋。
  •     叔本华是我的知音、治疗师、人生导师
  •     初识一二
  •     本以为能知道到一个对世界极度悲观的人要怎么平衡自己的内心生活下去,结果喝到了一大口鸡汤,顺便被科普了下团体咨询是怎么回事。
  •     开始读没感到什么特别,越往后看越被吸引,最后都舍不得故事的结束。值得重读的好书。
  •     让我对叔本华感兴趣的一本书,书中的团体治疗真的很不错,大家袒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达到治疗心理的目的,故事结局也很感人。再推荐一本书《叔本华思想随想录》
  •     两颗星给译本,把毛姆的刀锋翻译成剃刀边缘,把new blood 翻译成新血,你是google translation吗!
  •     如果不是之前观察了20次的小组,怕是无法看懂这本书的精妙之处,真的是太赞,太深刻了。前面大部分都是被团体的魅力和技术折服,最后看到菲利普的两次流泪时真的是本能地被触动了呢。
  •     同是介绍哲学的小说 《苏菲的世界》实在读不下去了 这本还不错 了解到不少叔本华的思想 他的很多观点还是发人深省的
  •     没当尼采哭泣震撼。。。
  •     还是当尼采哭泣好看一点儿~重点是这个翻译怎么来的,明显应该是叔本华的治疗才对吧
  •     很精彩的故事
  •     每个人的人生都像一路车,哲学家是我们的一些路人,我们是司机。
  •     描绘团体心理治疗的一本小说,冲着叔本华看的人可能会失望,因为作者明显是一个与叔本华相反的人。但其角色的设定和对话细节、问题探讨,已经值得一看。结构上中规中矩。
  •     20130728 五星赞 台版翻译的书名就剧透了结局 但却更直指人心 看的时候脑海里一直在模拟小组里的情景 好像自己就是个观察生 体会他们的冲突和关系「咦晚上去芽庄的车上写篇手记好了
  •     有意思的寫法,但叔本華的確讓人難以喜歡啊,擁有太獨特並且閃光的思想,卻無法帶來人格魅力。
  •     很长,很不错。花了很久断断续续的读完,愈发相信,哲学让我们获得慰籍。
  •     繁体字,本来不想读。但是看了个开始就停不下来!
  •     謝謝叔本華,然後離開他…
  •     一本让我认识叔本华和心理治疗的书
  •     团体治疗的经典心理学书籍。
  •     有机会就向别人安利这本书,虽然不知道有多少会去看的。 因为这本书,喜欢上了叔本华,但其实想想我感觉这本书比叔本华还要高明。 因为他竟然对叔本华的的化身进行了心理治疗,让叔本华流下了眼泪。 作者还有一本当尼采哭泣时,我只看了一点,没有一次看完的冲动,感觉比这本书要差一点点。 可能是现实与历史交差的写法更吸引人吧。
  •     小型叔本华传记穿插心理小说情节,很有意思。
  •     叔本华传记与团体治疗
  •     大量的团体治疗对话记录。对菲力普而言,他是通过沉浸叔本华等哲学的学习思考,停止了性瘾。又在团体治疗时,他渐渐了解别人是如何思考与感受的,有了同理心,略略脱离了之前与世疏离的状态。人生真难,也真为菲力普开心,探索与调整自己花了几十年的时间,而终有效果。
  •     书中好多智言慧语,甚至都想让人记住!作者也借男主角朱利斯之口,不动声色地传授了很多团体咨询的技巧。
  •     对叔本华有尊重,理解,认同。只是没有喜欢。
  •     这本书拖了一年多,重新开始了两次。开始决定读这本书完全是出于猎奇心理,对人性弱点极致化的好奇。开始觉得有点乏味(很多书开始都这样)最后竟然看哭。虽然很早就知道叔本华关于人生不过是在痛苦与无聊两端往返摆动的钟摆,但也并未更深入了解过他。天才对自我的认识及人生痛苦、使命的理解都是相似,Strickland也是一样。叔本华对活着是悲观的,但是对死亡的看法给人以安慰,就像《42》《everything will flow》。奈何我耽溺于声色犬马,可能会喜欢尼采多一点。整本书基本上是对叔本华的辩证接受与反驳,总而言之突如其来的HE是温暖的,团体治疗是interesting。
  •     起先是当小说在看,之后慢慢发现是部非常棒的团体辅导教材。当你孤独,悲伤,厌世已期待寻求帮助,重拾乐观,开朗。结果发现这个世界的本质就是痛苦的,所做的一切努力不过是为了不那么悲伤而已。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与佛教思想的共同点以及之后被治愈的菲利普。爱比什么都重要,是吗?
  •     有趣的一本哲学书!
  •     “人与人之间恰当的称呼不是某某先生,而是同我一起受苦的人。”我没能做到菲利普最后做到了的事情。但我很感激亚隆,他的故事能让人至少一瞥冰冷心防被击破后的彻悟与温暖。
  •     1082013
  •     了解哲学和心理治疗的入门小说,故事生动,引人思考
  •     从形式来看简直是他写的那本教材的配套读物……对于学心理的人也许是5星吧……
  •     帮朋友代购的,信义诚品。拿去给她的路上,坐在地铁车厢里读了一部分,觉得不是很吸引。
  •     太羡慕一个团体中完全诚实彼此透明的环境了 一个团体从成立之初相互质疑相互试探到最后完全和谐共同成长的感觉太棒了。再一次觉得心理学以及哲学是神!
  •     十分推荐的一本书,作者一章描写团体的治疗,下一章记述叔本华的故事,如此轮回,把叔本华与团体治疗人物联系起来。读这本书我也是花了我2个月的时间,期间断断续续的看。高中时就读过尼采的人物传记,在里面,我第一次接触到“叔本华”这个名字。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查阅了很多关于叔本华的资料,并拜读了他的作品(《作为表象与意欲的世界》,没看完,实在看不想去)和思想随想录。他对人性背后的洞悉及对孤独的追求,实在令人佩服。他是我,目前唯一一个喜欢的哲学家,求真务实是他的哲学追求!
  •     心理學類的書不似想像有趣。
  •     关于孤独与悲观哲学的心理治疗对话,动人。作者兼心理咨询师欧文·亚隆也是小说《尼采的哭泣》的作者,在其中我读到了非常非常喜欢的一句话:“生命—两个虚空之间的一个火花。一个优美的意念,约瑟夫,而且不是很奇怪吗?我们是如何被第二个虚空所迷住,从未想过那第一个?”(我的ps.史铁生是想过那第一个虚空的少数人吧。)
  •     这个翻译真是太糟糕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