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现象学(下卷)》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 精神现象学(下卷)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1979-4
ISBN:9787100005678
作者:[德]黑格尔
页数:314页

天道之书

属于原本计划之部分,精深而且恢宏,增写部分则略显过度。结尾又稍振。从感性确定性到知性、理性乃至伦理与宗教的道路是一条笛卡尔式的道路么,亦即,亦是在实施一种对哲学原理的超越并以此突入道德神学么?若然,则这种工作与康德的“隐秘渴望”究竟有何不同?在手机上读完,用了近一年时间,坐车或等车。一次值得铭记的尝试。2011.11—2012.9

读书 最低调的奢侈

受yls之行的刺激,我今天决定把昨天就已经过期却因为天气太热没去图书馆归还的书拿去还了。顺便借了两本书,一本卡夫卡,一本宋词。卡夫卡的原因是因为作为不是小资但也常常想装装小资的我觉得必须要再看看。宋词是一直想反复看,想让自己看起来文采纷扬,出口成章,对古诗词可以信手拈来,至少为某年某月写小说打点基础。回来路上的,没想到却有意料之中的有人问路。快到食堂的时候,不远的距离就见一个男人在打手势,似乎是要拦住我的样子。没错,要问什么呢?你们学校的考研书店在哪里?额。。。我介绍了下文理管附近的小书店。他问还有别的吗?我大概说了下自己知道的,包括竹林村及北门外面的。这个男人看起来三十岁左右的样子,可能会比这个年龄小一点。不矮,四方圆脸,说起话来却给人不沉稳的感觉,主要是他问别人的时候,都在显示自己现有的所有,我说了,他却重复一遍,而且还说这个我去过那个我去过,还有你说的某个我知道。我想他是个潜意识自卑的人,因为只有潜意识自卑的人才会不住的说我这个知道那个也知道,以语言来获得心灵上的满足感和充实感,来抚慰自己还是有所存在的。这种人外表外向,内心孤独。所以我看周五康熙来了的时候,认为卢广仲肯定是个自信的人,他表面的小心翼翼,唯诺不适,其实只是不熟练于交际的表现。他表面的内向恰好说明他是个内心强大且懂得自省的人,不若然,哪里来的那么多创作。他内心是强大且自信的,是以他的实力和创作力来做为支撑的。所以他强大到不屑与表面的修炼,不想为难自己做出改变,自信到不论外在表现如何尴尬他都自然处之,自然会有人顺应他的动作神态做出回应,他毫不用于担心会冷场。那个男人再问时我就恩恩作答,他把学校的图书馆和书店都搞清楚了,还问我做什么了呢?他右手指了指自己的左手的书,这就是刚才在外面书店买的,但是还没找到我想要的。书面上显示资本论三个字。我想他是工作过的人了,可能在学校时也是个颇爱学习的人,虽然成绩不怎么样,思想修养也未必有多少提高。但是他工作后,社会上的乌烟瘴气让他内心那些单纯纯真的因子很是收到压迫,他自认为看透社会所以对社会愤怒之极,他去寻找解救的办法。对从书中,他可能听过某些名人演讲,可能想起上学时某个喜欢的老师的建议,也或者是在某本一生中必读XXX本书中看到的,总之他的印象是“资本论不论是哪个专业的学生都该读读”。今天他买到这本书,心里必是很满足,仿佛自己已经有所成就,超越了那些他周围的俗人,仿佛自己已经扶摇直上,冲破云天,屹立在世人可望不可及的高度。我希望他坚持把这本书看完,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对此不抱信心,这本书也许回去后会被翻几页,但是更多的是会被他放到书架或者直接丢到某堆物品中。因为他要考研,他会被种种考研得教科书辅导书搞得头晕心闷,资本论?可能英语单词还没看完,可能党的政策还未复习。资本论这种闲书只能考上研再看了。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明日复明日吧,大家懂得。还因为他的年纪我觉得他需要工作,也许他早已存好了上学看书所用的钱,但是他可以享受几年的清闲时光,但是在这以书为伴的时光中,他肯定会妥协,那就是人总是往前看的劣根性,他要预见自己今后的路,加之现在周围浮躁的氛围,独乐乐于书中?这是多么低调的一种奢侈啊!又想起我们睿智的导师说的话:提高思想,积累修养。多读书,不要想着实习工作。多读好书,比如黑格尔,他不一定会给你带来实际的利益,你的脑子里也不一定会留下什么警示真言。但这对年轻人来说,是思想上的磨练,在经历这番思想上的磨练后,你会在以后发现理解其他人难理解的东西都是多么的容易,真正好的公司不看你的工作经验的。真的!YLS之行真的是这样告诉我。没有工作经验,不在乎,没学历,也不在乎。关键在于你的人,正可谓实力说话,真正理解的又有几个呢?你可以没有操作的具体经验,这些都不是问题,正如亲爱的导师所说,三个月足够你熟悉你的行业。但是你思想的高度,你修养的内涵,却不是三个月可以造就的。书到用时方恨少,╮(╯▽╰)╭告别时,这个男人向我道谢,一边以长者身份感慨现在的学生不读书了,另一面夸奖我还是会读书的人。虽然受之有愧,但是受前两天的打击,这个鼓励对我来说颇为重要。我要谢谢他,虽然我不看好他,他却看好我!!

人能有个“自我意识”就不算白活

黑格尔对于“自我意识”的概念,远比意识本身要丰富得多,可以说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个高级阶段。意识本身包含着感性意识,知觉和知性。不管是哪一部分,个体的意识显然具备了 “主体性”的部分特征。因此,在意识阶段,客体与主体是相对立的。作为认知的客体不仅独立于意识,而且是以一种异于意识的方式而存在着。因此,相对于“意识”而言,与意识相对立的客体是一种非我,一种异己的外在存在。在这一阶段,自我并没有认识到外在的客体不过是意识自身的体现,此时,主体和客体是相互分离、相互对立的。黑格尔把意识具体划分为“感性意识、知觉和知性”三个阶段。在感性意识阶段,意识除了知道客体存在,亦即纯粹的感性确定性,再也不知道更多的有关客体的东西了。要想进一步地去认识事物,就进入了知觉阶段,在知觉阶段,个人对事物的把握,就不仅仅局限于一种对单个事物的认识,而是上升到对共相的感知。而不管是感性阶段还是知性知觉,个人对事物对整个世界的把握,始终不能站在一种主客观完全区分开来的角度,而黑格尔提出的“自我意识“的概念,在我而言,是针对其对立面 “非我“而言,是对意识本身的一种反思。只有经过了对意识自我的反思达到的,才能成为一种理性,一种真理。而自我意识是真理么?我想是的,从欲望经过争取承认的斗争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在这个范围内的第三个阶段的普遍的自我意识,这样的自我意识是自由的自我意识,把自己提高到对存在的普遍性认识,即属于一种全体的自由的意识,也就是一种理性。这样一种自我意识,能够达到“自在自为”状态的,一定是经过自身内部的辩证运动,从而实现了自我完满性和目的性。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自己的真理性和辩证性。起初我以为自我意识是纯粹的主观认识,其实不然,它虽然是一种“自为“的行为,它是以一种”非我“的存在为前提,在此基础之上逐渐摆脱主客观的直接分离对立,在意识自身内部进行一场自我的涅槃,最后得以完善,外化为一种初步的理性。作这些浅薄的分析,也能看出,黑格尔非常强调意识的自立自为,希望最初的意识能够冲破重重障碍,克服感性和知觉状态的主客观含混不清或对立,实现一种重新的确认。这对于我们自身的感知世界的启发,不言而喻。自身意识,首先由一种自我的主观性,经过反思,过渡到一个普遍的客观性,继而在同自我对应的其他主体身上重新发现自己,之后才能返回自身,与作为精神的它在的自然达成和解,实现辨证的“纯粹的、同自身相关的统一”。这种统一首先是在意识的自我反思经验中形成的,也即只有当自我作为自我意识是精神时,自我才能得到理解。可见,人们将自己最初的意识和认识,上升到自我概念自我意识这个过程,是不断完成和演化的循序渐进过程。

难读

古典的现象学,精神居于观照的地位,有自我驱动力,类似于上帝第一推力的问题,这里对应于“绝对”。个人感觉,比《小逻辑》难读。


 精神现象学(下卷)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