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见的清华精神》章节试读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6
ISBN:9787508046372
作者:朱自清
页数:245页

《我所见的清华精神》的笔记-大学的路 - 大学的路

各项成绩当然是重要的标准;别唱高调,说分数不能代表你,分数是足以指示一般人的才力的,除了少数的奇才异能而外。

《我所见的清华精神》的笔记-今天的诗 - 今天的诗

中国现代文学中新诗的发展最为坎坷,黄金时期是五四运动时期,后来竟越来越找不到出路,直到抗战结束后才慢慢有点起色。青年人喜欢「朗诵诗」,朗诵诗与传统诗有些区别,更为强调「我们」,甚至不出现「我」,主题大致有「讽刺」、「控诉」、「行动」这三种风格。形象诗与纪实诗不适合朗诵,诉诸视觉,以新鲜的形象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对于这个时代

是一个「人证」
我的诗
是「物证」诗是跟着时代,又领着时代。
看到最后一句就知道今天的诗坛缘何不景气了。哎。

《我所见的清华精神》的笔记-文学的严肃性 - 文学的严肃性

新文学早期是作文地位不高,时人反对「以文载道」。中间有短暂的「言志」时期,但很快转到严肃上来。相对鸳鸯蝴蝶派传承的是传奇小说的「奇」,而新文学则是写实的,注重生活,针砭时弊。后期又是「以文载道」,只是这时已经不是载封建的道,而是新的道。
读后感:上世纪早些年虽时局混乱,性命也难保,然文者具有「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气质。今文唯有颂歌得以留世,严肃的文章被肆意践踏撤稿返厂化为纸浆,正确的废话已经不多,错误的废话大登头条。道之不传,去你妈的贵国特色。

《我所见的清华精神》的笔记-国语和普通话 - 国语和普通话

文中描述了白话与行文风格逐渐一致的这段历史,各路作家都在做着不同的尝试,形成自己的风格。现代文以白话为范本,试图剥离「土」的一些部分,也在发展中不断融合各地方言、欧化的词汇和语式。普通话也是一个道理,以北平话为基础,抗战时也融合西南方言,甚至有人提议四川话为国语。以作者在文末设想的蓝图来看多半已经实现,今天的言文基本趋于一致了。

《我所见的清华精神》的笔记-我所见的清华精神 - 我所见的清华精神

朱自清先生在1947年定义的清华精神有“独立、批评、实干”。这和我旦的精神也颇为相似。想来,清华也好,复旦也罢,都是要培养精英。而“独立、批评、实干”正是精英最需要的精神吧。
“有些人谈清华精神,强调在学时期的爱清洁守秩序等。乍看这些似乎是小事,可是实在是跟毕业后服务时期的按部就班的实干精神密切的联系着的。”
以前我也觉得这些是小事,胸怀鸿鹄之志的远大抱负青年大可忽略之事。但是现在愈发明白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之说。生活处处见实干,实干处处见智慧。原来朱自清先生早已点明。

《我所见的清华精神》的笔记-第30页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
灯彩是最能勾人的东西。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斗起缕缕的明漪。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

《我所见的清华精神》的笔记-大学的路 - 大学的路

如何选专业,建议高中生看看。
在我旦提出通识教育理念之初还以为终于有了个新鲜玩意,原来朱自清先生早就提过了。

《我所见的清华精神》的笔记-第20页

知识分子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帮闲帮凶,向上爬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有这种人;一条是向下的。知识分子是可上可下的,所以是一个阶层而不是一个阶级。
——《知识分子今天的任务》
人生原是两方面的,时代的压迫稍松,边走到这一边来。但中国的情形不允许许多人消遣。——《文学的严肃性》
困苦的生活中吃饭第一,说不到写作。古人说“穷而后工”,那“穷”只是不“达”,就是做不到大官,并不是穷得没饭吃。不做大官,有了闲暇,写作起来可以专心致志,自然就容易“工”了。
——《关于散文写作答》
兴趣并不一定代表才力,往往选了院系学了一两年,才发现自己让那靠不住的兴趣骗了,走了错路,也走了冤枉路。
——《大学的路》
各项成绩当然是重要的标准;别唱高调,说分数不能代表你,分数是足以指示一般人的才力的,除了少数的奇才异能而外。
——《大学的路》

《我所见的清华精神》的笔记-关于散文写作答《文艺知识》编者问——八 - 关于散文写作答《文艺知识》编者问——八

初学写作,似乎该从广义的散文下手。先把话写清楚了,写通顺了,再注重表情,注重文艺性的发展。这样基础稳固些。否则容易浮情,不切实。


 我所见的清华精神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