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0-6
ISBN:SH10109-1276
作者:苏:鲍里斯.瓦西里耶夫
页数:150页

内容概要

俄罗斯作家 著有《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是前苏联当代著名作家。
1924年,瓦西里耶夫出生在斯摩棱斯克一个军人家庭,从小受到部队生活的熏陶。在上九年级时,卫国战争爆发,他志愿奔赴前线。1943年负伤,伤愈后进装甲兵军事学院学习。1948年毕业,任工程师。1956年结束军人生涯,进了著名剧作家包戈廷的电影剧本写作讲习班,从此开始专职创作。瓦西里耶夫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写过剧本、电影脚本和小说。作品题材广泛,主要是卫国战争题材、当代生活题材、历史题材等,其中以卫国战争题材的作品成就最为显著。作者的成名作是中篇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小说发表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并被改编成电影、话剧、歌剧、芭蕾舞,受到世界许多国家人民的喜爱。
瓦西里耶夫的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伊万诺夫快艇》、《最后的一天》、《遭遇战》、《他们可能同我一起去侦察》、《后来发生了战争》,长篇小说《不要向白天鹅开枪》、《未列入名册》,长篇历史题材小说《虚实往事》,剧本《军官》、《我的祖国,俄罗斯》,电影脚本《例行的航程》、《漫长的一天》以及与K·拉波波尔特合著的《军士们》和《军官们》,自传体中篇小说《我的骏马奔驰》等。

作者简介

1942年,瓦斯柯夫上尉带领一部分女高射击枪手守卫一个偏僻的火车站。战争爆发后,为了掩护大部队而迷惑、牵扯德军主力,瓦斯柯夫上尉与五个女战士把德军吸引过来,迂回在荒原、沼泽地、野草丛中,在生死线上顽强搏斗……突然一个女兵被沼泽吞没……突然又一个女兵被冷枪击中,突然……她们憧憬着自己的幸福,想念着自己的恋人,回忆着自己的甜蜜往事,但她们都先后倒在战争中的血泊里……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很久以前买的这本书,至今读来仍然令人动容正如译者在译后记里所说,作家善于随着情节的推移,展示人物的性格及其发展,在短短的10万字中,简练而集中的塑造出六个不同的人物形象,说明作家是有功力的。不过,不敢苟同译者批判的:“感伤主义的情绪宛如一层灰蒙蒙的迷雾,不时飘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心头,给人以悒郁和压抑的感觉。”其实,我觉得这正是这本书的精彩所在。这种感伤情绪,透露出的是人道主义的光辉,是人性所在。如果没有了这种人道主义思想,这本书也就是一本宣传册。“在战争时期,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以后,到了和平时期呢?到那时也能理解为什么你们非死不可吗?为什么我不把这些德寇悄悄放走,而偏偏要采取这样的决定呢?如果将来有人质问我:你们这些男子汉怎么搞的,为什么没有把我们的妈妈保护好,使她们饮弹而死呢?”这些,也就是在主人公心底里盘旋不走的所谓感伤主义的情绪吧
  •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从女性和战争的视角展开,这群本不属于战场、有着温柔的天性的女子,与流血、残杀联系到一起时,就让人格外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曾经引起国人轰动的这本书而今看的人已经并不多了,可是我很喜欢这本书。喜欢作者这种观察战争的视角,这些女性不是死在宏大的冲锋场面,也不是死在扣人心弦的轰炸场面中的,她们死在对16个敌人的围剿中。因为一步之差死在沼泽里,为了拿东西死在刺刀下,死于恐惧的胡乱奔跑中,死在敌军随意扫射下,还有自己扣动扳机自我了结的。和传统意义上的“死于战争”的印象不同,她们死得甚至太轻易了,但也许这才是真实的战争,没有呜咽的机枪扫射声和轰炸声作为她们伟大却又渺小的生命终结时的弥撒曲,没有轰轰烈烈的场景,她们孤单的死去,只为了16名敌军,并不为多么了不起的战役,并不为多么了不起的任务。看完书后,我只能心怀悲恸:这才是战争,这才是战争。大部分人的死亡都不伟大轰动,大部分人的死亡都有着那么些不值得。喜欢作者的写作方式、写作风格,带着淡淡的忧伤,伴着那静悄悄的黎明让人叹息。每一个战士死亡之前都将她的身世有选择性的截取一小段进行描写,5个战士不一样的身世,都被战争侵蚀的残缺不齐的生活,让你除了知道她们是战士以外,更知道了她的生活,她的故事,她的性格,她的期盼,然而当着一切静静展开在你面前的时候,当这个人物越加丰满可爱的时候,她的生命却突然消散了,你的悲伤也就越发到了极限。更喜欢作者对尾声的处理方式,通过完全另外一个人的书信,另一个人的视角,看那个幸存下来的准尉,如何白发苍苍又回到这片曾经撒有战士们热血的地方,在这片森林里为她们立碑。和平年代的烦躁生活和那逝去的鲜活的生命,在这片雾霭蒙蒙的森林里那个准尉,一片孤舟。痛恨战争。
  •       这是我看过的最出色的二战小说,也许是最出色的战争小说。不仅如此,我记得看同名苏联电影时,也感动地流下泪来。  故事很平凡,在一个偏僻的火车站,华斯柯夫准尉带领女高射击枪手在守卫着。一天,战士丽达发现了两名德军,于是准尉带领着五个女兵去抓捕,但发现对方是十六名,并且是精锐的空降兵。  冉妮娅、嘉丽娅、李莎、古尔维奇、丽达这五名出身各异,性格不同的无名女性,最终一个个牺牲了。我们常说战争让女人走开,可是对于二战时期的苏联女性来说,投身战场是她们的宿命。  从时间上来,此书应该算是“第三次浪潮”,不过感觉到非常古老,有些政治宣传内容。但真正让人动容的是书中表现出来的爱恨情仇,她们都是普通的人,普通的女性,可是当国家民族的危亡之际,她们“忘却”了这些,拿起了武器,最终为祖国献身。书中穿插了五名女兵的回忆,展示出和平年代她们的种种不同的生活。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但她们的故事却沁人肺腑。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最开始是看的电视剧,才去找书看的,女兵们都死了真的让我很难释怀
  •     看战争类的和看悬疑类的对我的冲击是一样的,半年缓不过来那种。上个月看完电影哗啦啦哭成傻逼,上星期又看了书哗啦啦哭成傻逼,打算过几天再把电影那个经典的版本看了,估计又会哗啦啦哭成傻逼。虐完之后今年都不看悲剧了。。。
  •     寂寞吗?寂寞也不要做傻事。
  •     战争让人走开.可是捍卫国家的领土与反对外敌侵略.女人,势必要被迫拿起武器,进行积极地反抗,有战争,就会有牺牲.向那些在战争中,为保家卫国,而牺牲的女人们,致敬~
  •     第一次看这本书是高二的时候,在图书馆,薄薄的一本书,每天逃广播操,体育课躲在图书馆看,最后哭得稀里哗啦。
  •     居然一直以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的。。。。
  •     那里面的几个姑娘,让人非常难忘
  •     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     一直都对军人充满崇敬。看完静悄悄,满脑子都是瓦斯科夫满脸的忧伤与思念,他把这群女兵当女儿疼,当夫人爱。阿利克结婚的时候说,爸爸还没来?瞬间暖了❤珍惜现在,爱好和平吧
  •     这本书薄薄的一本,总共看了两次,大一的时候在中国,大三的时候在俄罗斯,可惜看的都是中文版,以后有机会还是要把原版找来看看。每一次看完都有很深的感触,作者在不长的一本小说里用了不少笔墨介绍了五个姑娘和瓦斯科夫在战争开始前的生活,那些生活不能说都很美好,但都是安全健康的,姑娘们心中都有着对新生活的向往,但是战争把这一切都破坏了。就像作家在文中写到,战争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支配人们的生活,短短的一句话概括了战争的本质,在战争中个人的生活和命运是微不足道的,随时随地都处在失去性命的恐惧之中。丽达失去了丈夫,冉妮亚失去了父母兄妹,丽莎失去了过新生活的机会。。。而他们,仅仅是万千俄罗斯女性的象征,但她们又是不一样,她们勇敢,她们无谓,她们愿意为了祖国奉献出自己的生命。她们的死法是惨烈的,也是可歌可泣的。
  •     牺牲总是悲壮的,当战争是男人的事,当女人也拿起武器走上战场的时候,至少说明战争的轨道已经偏斜了
  •     苏德之战中的一个剪影,战争带给人们的除了痛苦还是痛苦,战争没有胜者;
  •     战斗民族的浪漫与诗意,还有姑娘们美丽的胸脯。可这是个悲剧啊,无论多少年后多少遍重温,依旧很虐。
  •     很不错的短篇小说
  •     真心庆幸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这里的黎明真是静悄悄,静悄悄的。”
  •     看过电影,所以看书的时候那些人物和场景总是浮现,所以读着更觉震撼。
  •     初中时候读的
  •     很早以前看过电视剧,十分悲壮感人,小说其实感染力不如电视剧。
  •     中学课堂上偷看的的..
  •     前苏联的小说——战争,永远是对生命的亵渎!美好的生命不应当葬送于这样的悲剧之下。可笑的译者序,用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态度大发论调,说什么“革命悲观主义”,可谁还记得那静悄悄的黎明之前是多么可怕的黑夜?
  •     记得自己看的是“青鸟丛书”中的一本。阅读经历,难忘。
  •     小时候的爱啊,小学的时候一直想逃跑去俄罗斯来着。。。俄罗斯的妹子年轻时候可是真的美啊
  •     好书!翻译的很棒,读起来流畅紧凑,各个女性角色很立体很鲜明,“战争不让女性走开”说的很有道理。
  •     很薄一本,看过好多遍
  •     还有什么比年轻的生命消失更可怕?愿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吧。
  •     刚才在微博上听到了同名电影,记得当初看过这本原著 现在已经模糊了结局。记得是基本全灭的结局。当歌声响起的时候,少了战场上的一份尘埃纷扰,多了一份心间上的萦绕。想去影院!
  •      多想让热妮娅再见到她的上校,还有索尼娅,索尼娅至少要知道那男孩儿叫什么名字呀…丽达也应该看着孩子长大。姑娘们都该要活到战争结束。 加几句不正经的…感觉玛利亚/波琳娜着墨那么多到最后反而不声不响了…还有蓝眼睛和眼镜这两个的形象,总觉得模模糊糊。
  •     感人
  •     那些死去的女人 有那么多的梦想 而我们还活着 却。。。。
  •     前几天听朋友的战友关于前些年新疆东突暴乱事件,他参加了当时的镇压,差点儿死掉,亲眼目睹了最好的朋友在自己旁边被燃烧弹击中……牺牲了。同样是年轻的生命早早逝去,却相同的伟大。
  •     悄無聲息的死亡。這些女兵在死去。而且,她們首先是女人。儘管准尉要極力抹去她們的性別意識。但是在這裡無法抹去的是讀詩的為了取准尉馬合煙而被刺刀殘殺的古爾維奇。在黎明時分思念瓦斯科夫的將要唱歌的卻在褐色沼澤失足的李莎。一邊腳穿著樹皮鞋最後死於草叢中彈雨下的嘉麗亞。才十九歲紅頭髮一直奔跑直到中彈流盡鮮血的冉卡。韌如葦絲卻在雲杉樹下自決的麗達。我們的准尉。和這五個鳥兒般的女兵穿過沼澤與森林,也穿越著生與死的邊界。蘇聯的戰爭文學總還是有那麼美麗的人性。和第四十一個一樣。是令人難忘的。
  •     在西伯利亚大铁路上读完的书,犹能记起泰加森林的黄昏暮日,金属碰撞的声音。
  •     在地铁上读完,悲从中来。姑娘们最终一个一个牺牲了,带着那么多美好的憧憬,那么年轻,再也不会醒来。丽达的铜钥匙牵住的丈夫和儿子,热尼亚与前线上校的爱情,索妮娅的诗集和战士,里莎与准尉的约定,每一个故事都让每一个人有必须活下去的理由。然而战争是残酷的,它终究让每一个年轻鲜活的生命倒在了血泊中,让那些期待成了伤痛。
  •     初一从学校图书馆借的书,看完哭了好久。那时对俄国崇拜极了。
  •     泪流满面
  •     人物描写细致但不冗长
  •     高三那年看的 每天晚上看几页 战争才是对人类最大的灾难 虽然现在我们的社会还有很多不足 但很庆幸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年轻的女兵们最后都牺牲了 带领她们的准尉活了下来 ……
  •     哭成狗
  •     20121102购买.130315读完
  •     动人心魄的力量。
  •     每讲一个姑娘的故事,那个姑娘就要牺牲了
  •     很好的女性读物
  •     一本薄薄的苏联小说,借一位同学的,故事细节描绘的很生动,简单的故事,但很精彩
  •     以前不喜欢看苏联时期的书,总感觉那时候都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类书籍给洗脑了,偶尔下了一个电子版的书,觉的写的还真不错,可能应该说翻译的还真不错,是我见过的译著中可以愉快的读下去的几本,人物都有血有肉的,个性鲜明,推荐
  •     喀秋莎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这本书让人期待去挑战自己的极限,期待带着枪去树林里面用生命作战。明明是很讨厌的带有明确政治背景的战争小说,却因为没有政治区别的人性和智慧让人尊敬。
  •     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一段舍身取义的可以称之为保卫国家利益的壮举,开始始五位女兵对准尉华斯科夫是各种不屑和不在意的,当嘉莉娅在某个夜晚无意间发现两名全副武装的德国兵,他们的革命友谊在华斯科夫报告上级得到无所谓的回复后,准尉带领五位如花似玉的菇凉追击拦截德国兵一块战斗中升华,上个世纪感动无数中国读者的是相同的社会制度、同样的时代背景、相似的经历,犹如亲身经历,感同身受。。。
  •     这是瓦西里耶夫最经典的一篇悲剧,却已然是文采最阳光的一篇悲剧了。
  •     最后哭成狗了
  •     有利于了解历史和那时生活,推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