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邦暴力團(上下)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9-2
ISBN:9789571349992
作者:張大春
页数:856页

内容概要

張大春
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碩士。
曾任教輔大、文化等大學、亦曾製作主持電視讀書節目,現任電台主持人。
曾獲聯合報小說獎、時報文學獎、吳三連文藝獎等。
著有《聆聽父親》、《城邦暴力團》一 ~ 四、《最初》、《公寓導遊》、《四喜憂國》、《雞翎圖》、《大說謊家》、《張大春的文學意見》、《歡喜賊》、《少年大頭春的生活週記》、《我妹妹》、《野孩子》、《沒人寫信給上校》、《撒謊的信徒》、《尋人啟事》、《小說稗類》(卷一、卷二)、《本事》《春燈公子》、《戰夏陽》、《認得幾個字》等。
作品獲獎無數,《聆聽父親》更拿下2008中國十大好書

作者简介

《城邦暴力團》是武俠小說,一部傳奇又真實、一部奇門盾甲又兼說1949以來台灣近代一塊小歷史的、一部解個人身世之謎也解時代亂局之謎的好看小說。
表面看,這故事從頭到尾就是一個「逃亡」的故事。主角孫小六,一個有功夫的人,不斷逃亡的故事。在他逃亡期間,他一連遇到了七個老人。這七個老人就慢慢揭露了孫小六的身世。
孫小六這個人,是一個片斷歷史裡的時代人縮影。他雖然不斷透過特殊才能的學習和擁有來獲得生命力,可是這些都沒有用。時空的錯置與時代的乖離,讓他只有不斷地逃亡。
《城邦暴力團》也可以看成一部中國近代史。它包括了三組歷史:一是從漕幫老大萬硯方死後,他和他的朋友留下七部著作,拼湊起清代民間傳說中的江湖會黨的內部爭鬥史;二是從1937年二老(「老頭子」和「老爺子」)會面,漕幫八千子弟參加抗戰開始,一直到萬硯方流落臺灣,因暗中阻止「反攻大陸」計劃而被狙殺的風雨民國史;三是敘事人張大春為追尋歷史線索而搜集材料並逃亡的冒險史。
(上冊)
楔子 007
1 看不見的城市 019
2 竹林七閑 022
3 定案 051
4 送行之人 053
5石中書 068
6 我是怎麼知道的 073
7 老大哥的道具 080
8 潛龍勿用穴蛇飛 096
9 食亨一脈 136
10 殺出陣 141
11 天醫星來也 156
12 崩即崩耳 165
13 最是倉皇辭廟日 181
14 另一種生活 197
15 一闋艷詞 213
16 捲入 226
17 解謎 232
18 遇見百分之百的紅蓮 237
19 鐵頭崑崙 242
20 大歷史的角落 269
21 法輪功 273
22 入社 284
23 越活越回去 299
24 記得當時年紀小 311
25 最想念的人 328
26 第三本書 347
27 拼圖板上的一些問號 355
28 大迷藏 364
29 嫚兒的奇遇 373
30 聆聽之資格 397
31 啟蒙的夜 411
(下冊)
32 逃亡 005
33 學術問題 016
34 一個朋友和一個朋友 027
35 面具爺爺及其他 032
36 特務天下 052
37 背後的背後 077
38 飄花令主的秘密 097
39 名字 119
40 風雲渡海 142
41 回到寂寞的書房裡 188
42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210
43 小說的誕生 226
44 飛蛾撲火 234
45 殘稿 248
46 理想的讀者 314
47 我應該如此述說 323


 城邦暴力團(上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2条)

  •     上周看电视转到凤凰台的时候,正好是张大春在讲《世纪大讲堂》,印象这么深,主要是我正在看他的一本书《城邦暴力团》。在看书的时候我总是在提醒自己,这是小说,不是历史,但总是不自觉地觉得那是真的!作者写过一句话:唯浅妄之人方能以此书为武侠之作。作者本身说的是另外一本书,但我觉得其有所指。书讲的是武侠,时间涵盖几乎整个上世纪,当然注重点在台湾。平时我们每个人看到的是一个社会,殊不知还有一个地下社会,其错综复杂,深远悠长,上通天,下通地,神不知鬼不觉间左右了很多表面社会的重大事件。从丐帮、老漕帮、白莲教、天地会到将氏父子、哥老会、竹联帮,种种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再看看现在新闻里面不时出现台湾的命案警察牵扯其中,黑帮老大葬礼各界悉数参加,不难联想其中真实性。和传统武侠相比,书中不仅把武侠写的离现实、历史这么近、以假乱真,并且还有一个称赞的结尾,摆脱了传统的恩怨相报,变成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在那里忘记了复仇,只有想象不完的故事。书中和主人公鞥哈的连爱情都要出来的红莲,没有美若天仙的形容,但却让你感觉到了她的灵魂,她的真切存在以及可爱。历史上总有很多值得书写的故事、人物是我们所不知的,大众的社会讲的是政治,地下的社会是狭义,文人用笔来申扬中国人的侠义,描绘中国传统的美学,岂止是好看?!
  •     台湾作家张大春的新武侠小说,听说是一本很费脑力的书,才看了前面几节,武功秘籍,武学宗派,武侠文化等等,各类江湖术语,各种角色气概,看着让人顿时生出一种久违的侠义,加之现实种种无奈与历练,让人倾慕当年人的豪气与深沉,果然书中才可玩味,呵呵,很有意思~
  •     读了半本才渐渐习惯张大春的叙述方式。情节推进总是很缓慢,稍稍有一点进展,必生出一条蔓枝。要么是诗文,要么是信物,要么是招式,反正零零总总只要是有个噱头的东西,必然要节外生枝一番,把可言之来龙去脉都抖个一五一十。这样搞得有点过了,他也似乎觉得有点愧对读者,在行文又将展开蔓枝之际,便这么写道:“这个蟾蜍结也有一个绵远悠长的来历,不得不溯本而言之。” 然后,依旧大半章节都纠缠于蟾蜍结这条蔓枝上。读下来,但见枝叶繁盛,不见茎根。书封上印有倪匡语:“这是金庸之后,最令人期待的新世代武侠作品。” 当然,张大春和金大侠有很大不同。金大侠也将武侠故事融入历史背景之中,随处可见他寓中华文化历史于字里行间。如“降龙十八掌”各式皆取于易经。但金大侠行文酣畅淋漓,不为历史文化之典故所累,行文所致,意之所想,天马行空,让人欲罢不能。但张大春的武侠,读来始终觉得感觉区折回环,进展缓慢,犹如在水中前行,阻力重重。我想这是因为,金大侠是为武侠而小说;而张大春则是为小说而武侠。这本“新世代武侠作品”,更象本历史小说:武侠只是幌子,为的是展示历史趣闻,文化典故。现代武侠,已经被金庸,古龙,梁羽生定义了。张大春显然不屑于仅仅师承金古梁。和现代武侠一样,《城邦暴力团》师承中国古代之传奇小说。但传奇故事的构架下塞入了更多关于历史文化的叙述。它不适合习惯了现代武侠的畅快侠义的读者。而更适合能在楔子里描写的第一人称叙述者 -- "张大春"身上找到自己影子的读者。若是对于历史裨文,典故渊源抱有强烈的好奇,如考据家一样喜欢探寻历史文化中点点滴滴的来龙去脉。那么这本书,应位必读之列。这本书之所以成书,在楔子中便能找到渊源。这便是张大春的 “接驳式阅读” -- “每当快要读完一本书的时刻(托书的手掌可以感觉到接近封底部分的纸页越来越轻),我会自然地搜寻或者回忆这本书里地一些于我而言相当疑惑的问题,并试着分心(运用另一个区域的脑细胞)去分析,推测以及判断:这个问题的答案会躲藏在另外一什么本书里面?每到我略过手上这本书的结尾的那一刻,已然胸有成竹,知道该上哪儿去找下一本书了。这个私密的游戏之所以有趣,乃是因为它可以永远玩不完;且从一本书到另一本书之间不再是散落,断裂的。”作者将这种阅读感受倾泻于写作中,他可能希望用一本书,将散布于他阅读过的各种书中的知识信息串联起来,使得这些书不再是“散落,断裂的”。而这本书就是《城邦暴力团》。

精彩短评 (总计53条)

  •     仿佛是真实的历史
  •     牛逼的作者牛逼的小说不解释。
  •     赞
  •     用作者的读书法读他的书
  •     清末传奇志,民国黑历史。读书太多的张大春掉书袋成瘾。疯狂的非线性叙事。仿若一个豪情泼墨却浑然天成的大厨。还有,素烧黄雀真像小时候酷爱吃的素鸡。
  •     一个有头无尾的故事,甚至可以说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作者力图编织出的巨大的平面关系网。作者野心很大,能力不足。
  •     旧社会三教九流+古史诗文的元素,很对口
  •     这个占另一半
  •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历史武侠分不清,好厉害!文笔大气极了,且有本事常常让人在原本豪气或者悲伤的时刻被逗笑。读完这书我坚定不移地相信咱们可爱的江弱水和张大春的确是好朋友,都是一张嘴就可以唐诗宋词滔滔不绝。
  •     我读着有点困难,建议文学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阅读。
  •       “ 在我自以为如何如何的世界背后,其实有一股更可怕更强大的操控力量在主宰着人们的遭遇和认知,且没有人能够反抗和怀疑”。当我们以为政治如何如何,当个愤青就如何如何,说几句话就如何如何时,那些看不见的无形之手并不会伸向我们,只因我们的认知幼稚的可以。一样的张大春不一样的《城邦暴力团》
  •     小说是真实的,历史是虚构的
  •     当作武侠来看是属于越往下看,越没意思。 当作小说来看,还是比较费力的。 当作叙事技巧的研习,可能还是有所收获的
  •     大型小说。好看,但线索四起,写得十分繁忙。
  •       读了半本才渐渐习惯张大春的叙述方式。情节推进总是很缓慢,稍稍有一点进展,必生出一条蔓枝。要么是诗文,要么是信物,要么是招式,反正零零总总只要是有个噱头的东西,必然要节外生枝一番,把可言之来龙去脉都抖个一五一十。这样搞得有点过了,他也似乎觉得有点愧对读者,在行文又将展开蔓枝之际,便这么写道:“这个蟾蜍结也有一个绵远悠长的来历,不得不溯本而言之。” 然后,依旧大半章节都纠缠于蟾蜍结这条蔓枝上。读下来,但见枝叶繁盛,不见茎根。
      
      书封上印有倪匡语:“这是金庸之后,最令人期待的新世代武侠作品。” 当然,张大春和金大侠有很大不同。金大侠也将武侠故事融入历史背景之中,随处可见他寓中华文化历史于字里行间。如“降龙十八掌”各式皆取于易经。但金大侠行文酣畅淋漓,不为历史文化之典故所累,行文所致,意之所想,天马行空,让人欲罢不能。但张大春的武侠,读来始终觉得感觉区折回环,进展缓慢,犹如在水中前行,阻力重重。我想这是因为,金大侠是为武侠而小说;而张大春则是为小说而武侠。这本“新世代武侠作品”,更象本历史小说:武侠只是幌子,为的是展示历史趣闻,文化典故。
      
      现代武侠,已经被金庸,古龙,梁羽生定义了。张大春显然不屑于仅仅师承金古梁。和现代武侠一样,《城邦暴力团》师承中国古代之传奇小说。但传奇故事的构架下塞入了更多关于历史文化的叙述。它不适合习惯了现代武侠的畅快侠义的读者。而更适合能在楔子里描写的第一人称叙述者 -- "张大春"身上找到自己影子的读者。若是对于历史裨文,典故渊源抱有强烈的好奇,如考据家一样喜欢探寻历史文化中点点滴滴的来龙去脉。那么这本书,应位必读之列。
      
      这本书之所以成书,在楔子中便能找到渊源。这便是张大春的 “接驳式阅读” -- “每当快要读完一本书的时刻(托书的手掌可以感觉到接近封底部分的纸页越来越轻),我会自然地搜寻或者回忆这本书里地一些于我而言相当疑惑的问题,并试着分心(运用另一个区域的脑细胞)去分析,推测以及判断:这个问题的答案会躲藏在另外一什么本书里面?每到我略过手上这本书的结尾的那一刻,已然胸有成竹,知道该上哪儿去找下一本书了。这个私密的游戏之所以有趣,乃是因为它可以永远玩不完;且从一本书到另一本书之间不再是散落,断裂的。”
      
       作者将这种阅读感受倾泻于写作中,他可能希望用一本书,将散布于他阅读过的各种书中的知识信息串联起来,使得这些书不再是“散落,断裂的”。而这本书就是《城邦暴力团》。
      
  •     断断续续翻了一年
  •     过于地掉书袋反而使得原本带有意味的故事显得即刻意又艰涩,这点上,如果说京极正好合我胃口,那么大春恐怕是与我无缘。
  •     只能用两个字形容:“太屌!“,运用了所有我知道的写作手法,用典之多让我觉得自己在看中国近现代史博士论文,虽然不断炫技让每个读者不明觉厉,但同时还能享受到武侠小说般阅读的快感和推理小说般解谜的乐趣,这本书我应该会再读不止一遍
  •     于是中文系统治了武林。。。PS,假期看书果然毫无效率可言
  •     不停的回忆,插叙,不能说人话吗
  •        一套书仅仅看完了上部就跑来写所谓的读书笔记无疑是非常不牢靠的,事实上在读完前五节的时候,关于本书的一系列想法就不断地冒出来,终于在上部终结时形成一些些具体的线索。或许是那本《小说稗类》给了我太强烈的印象,或许是带着传统说书人印迹放肆地在古今中外各种典故中上蹿下跳的张大春对我的吸引,种种这些与其说刺激、还不如说触怒了我的神经,才使得在阅读这本书时更投入、更快也更敏感地捕捉了一些想法。
      
       对读他的第一本书是《小说稗类》,当时以及现在的我,都爱死了他那随手拈来的典故和从一堆乱七八糟的毛线球里找出一根线索的本事。读他的第二本书是《聆听父亲》,只觉得原来张大春玩起煽情来那么真实,真实到把情感当做小说一样来明显地铺陈造作依然能博得读者的眼泪。大众对张大春的评论从来都是两极的,爱他的人爱他的博学和技巧,恨他的人恨他的卖弄和繁复。但是到了这本《城邦暴力团》的时候,人们关于他的两种情感开始在我心里交集,时而爱,时而恨。
      
       从技术层面上看,张大春复杂,当然张大春本身便是以炫技出名。层层铺叠而成的结构、看似不相干却会在最后汇合的线头、在真实与幻境中的游离与迷失、当然还有他刻意的掉书袋,无一不显示着他高超的小说技巧,就连他自己也得意地说自己是个出色的“小说工匠”。很精致,如同古代工匠雕刻出的由外而内一层层的旋转球。 但是这也造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整部小说看起来不干净不纯正。也暴露了一个与其说是技术、不如说是能力或天赋上的缺陷,他没有其他武侠小说家那样一泻千里的叙事能力。同样都是依托传统文化旁征博引塑造的小说,金庸是将其融入在整部小说的境界中,使读者一方面感叹他的博大,又能从简单的叙事中一再回味。也就是说传统文化在金庸这是不存在任何方向上的拓展的,而是根深蒂固地植入读者脑中。然而张大春,从他放置材料的方式和编织整合线索以完成整体局面的状况来看,他只能做到一个纵向的拓展。一部长篇小说看起来非常像不同的短篇小说的集合,只是这种集合建立在材料与材料的联系上,巧妙的是每两则材料的联系完全不同,至于到底是什么完全依赖于作者的想象力。也正是由于这种写法,使得很多人批评他一味地掉书袋,毫无意义。是否真的毫无意义呢,假使抛开所有刻意加工传统材料的部分,还是能够留下最简单的线条的。也就是说他毫无意义地部分在于对传统材料的刻意加工,或者说不娴熟的加工。我常常在想,他到底有没有能力像金庸一样把这些庞杂深厚到惊人的材料融入故事本身去呢?这个问题只有他本人才能回答了吧,《公寓导游》读了个开头,用的也是材料的纵向拼接,无法判断是他的能力还是喜好。
      
       简而言之,在小说整体结构上、在材料的拼接运用上,张大春玩得很复杂。我所理解的是,金庸这一类的武侠小说家能让人们经历一个从简单中看出复杂,最终又回归简单的过程。而张大春想做的,也确实做到的,是人们从复杂中得到简单。孰优孰劣,简单至极。
      
       如果说在复杂的问题上,或许是张大春的个人喜好。那么有一点能力上的缺憾是他无法否认的,便是对人物的勾勒。《城邦暴力团》里面的人物几乎没有性格可言,没有性格也就意味着没有区分度。这个人物身上经历的一切,在另一个人物那完全可以替换,至于做不做,谁跟谁换,完全随意。比较他的另一本小说《公寓导游》中的人物也几乎如此,不同的是在那本小说中每个人有了鲜明的职业、家庭、情感纠葛,因此相对比较好辨认。而面对一本武侠小说中的武侠人物,如果个个都是一副看破世事、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所经历的离奇故事也大同小异,无疑是特别失败的。别说是性格,就连面孔,似乎都是千篇一律的。传统的武侠小说家为我们提供了画面里色彩浓重,人物如此,场景亦如此。
      
       再一个,张大春无法摆脱的身份认同,使得他的这本小说的其中一条主线便是自己的身世和成长。有人说张大春的这部小说写的就是逃离。的确,从他的选材,到剧中任何一个人物都在以不同的方式逃离现有生活,还有他感人的煽情来看的确如此。因此我认为《城邦暴力团》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本认同点上产生的,包括《聆听父亲》,在逃离过后的回归,由此他的骄傲、狂妄和逃离都要建立于此,我觉得他是无法摆脱的了。因此张大春或许只有这一部武侠小说。
      
       我不喜欢刻意地做减法,任何人都在做减法,可是谁都没有金庸来得自然。张大春选择了用不断地加来减,不失为一种方法。但至少在我看来,有些做作。
  •     在作者关于历史、政治、江湖……的长篇累牍、略显跳跃的记述中,偶尔穿插的情感描述,尤其与红莲的感情,令人不甚唏嘘,犹如声嘶力竭的摇滚呐喊中不经意间几句浅呤低唱,更是动人心弦。
  •     我看不懂,只看了一部分。。特别饶人 我觉得是语言的问题 故事也支离破碎
  •     被里面的古诗叙事方式打倒了,水平有限,看的好晕
  •     近两年看到的两部最好的中文小说之一
  •     刚开始看,有点不知所云,看着看着就引人入胜了。武侠风格小说,穿插了许多野史,比如黄金运台,还有一些经查证是真实事件基础上加以想象改编的,虚实结合的感觉,快哉
  •     武侠即生活
  •     额,读的较痛苦的一本武侠
  •     表者里之遁,里者表之遁。介乎表里之间。
  •     上半本还行,下半本就有点看不下去,讨论了半天总归是觉得不科学,可能还要再看看前半本才行
  •     推西方现代主义小说技巧对中国传统武侠小说叙事方式的影响,那个叫神马来着,好像是元小说。故事也不错,官场,政治,国学,哲学,balabala
  •     多线叙事还是麻花状相接直接看乱套了……然后,写的确实不错……
  •     文字实在太过晦涩,没有读完。
  •     简直想打七分!
  •     我给五百星 百科全书!
  •     端的是一本好书
  •     很多人喜欢,读起来却一般。
  •     金古之后,天下无双。(哈哈哈如此百晓生的短评)
  •     各种正传、野史、八卦柔和而成的民国江湖,有些炫耀博闻强识的感觉。没读完
  •     要花点力气才能看懂,光是那条事情发展的时间线就够琢磨半天了。一口气读完,看完总觉的意犹未尽的样子。 历史真相真的会藏在无数的微小的事件中吗
  •     看得太困了 文字功底不错
  •     武侠还是野史 总之老牛逼了
  •     張大春:「記得寫完《城邦暴力團》的那一天,我把筆一擱,倒了一杯酒,心想,此後再無難事。」
  •     K3第36本《城邦暴力团》张大春。所有的比喻、插叙、掉书袋,猜字谜游戏,当真是毁誉参半。读中会怀疑看小说这种休闲的活动为什么需要这么费心劳力,对于民国和台湾的不了解所产生的间隔感,这些都是读者需要跨越的鸿沟,我真正觉得欲罢不能是在上部读到80%左右的地方,所以当真是慢热。
  •     这本书真有这么高的评价?好吧我毕竟图样。。就看到了支离破碎的叙事,外加毫无必要的炫技掉书袋。。。
  •     很有意思的阅读体验,却不是特别愉快的阅读体验
  •     很不幸我不是作者所说的理想的读者。。
  •     从来没有想过武侠小说可以这么写,尤其是在热兵器时代下。表面是武侠但重点却在时代背景,一个个清朝民国的传奇故事交织起来,原来那法什么功这么厉害。说实在的,知识有限,有些地方不是太懂,而且真相虽然大白,但故事却戛然而止。
  •     好玩儿~
  •     在历史和奇想间游走,在现实和虚空间徜徉……看完后记不住什么,但看的过程很畅快。
  •     一定要坚持看完上,然后下部就相对轻松了,神书啊神书
  •     打发时间的大部头,只是越读越让人困惑:到底哪个是真实哪个才是虚构?
  •     红莲,岂是我等粗鄙之辈可观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