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八十年代文學歷史備忘》章节试读

出版社: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9年3月
ISBN:9789862211885
作者:李劼
页数:444页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歷史備忘》的笔记-第287页

生活在阴影下的人,很容易成为其他人的阴影。就像一个经常被人欺负的人,欺负起别人来,也同样的不留情。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歷史備忘》的笔记-第790页

鉴貌辨色,稳重而油滑,并且确实是一种瘾,就像吸毒抽鸦片一样。上海人的这种势力之瘾,至今不见有丝毫改变,并且还越来越重。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歷史備忘》的笔记-第488页

在一个平庸的时代,通常是驾驶着概念在思想游乐场里开碰碰车的人,成为时代的宠儿。由于大师的缺席,雕虫小技横行天下。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歷史備忘》的笔记-第777页

自信通常不是以对他人的嘲笑,而是以对他人的宽容来体现的。虽然有时不得不嬉笑怒骂一下,但骨子里坚持的原则,却应该是宽容。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歷史備忘》的笔记-第639页

女士看着男士阅读孙甘露的小说,看出了男士的教养。男人看着女人阅读孙甘露的小说,看出了女人的优雅。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歷史備忘》的笔记-第673页

黄翔的诗歌,四句简简单单的话,把逃亡,挣扎,践踏,包括被践踏和践踏他人,表达得淋漓尽致。在一个不许存在,只能生存的世界里,存在只能变成一只野兽,一只顽强的野兽,以求顽强的存在。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歷史備忘》的笔记-第370页

整整一代中国男人的通病,就在于思索,还被称为思考的一代。这一代跟女人在一起,往往玩不起来。这一代人里,花花公子型可能是最少的。妻妾成群当然就更渺茫了。男人过多的思考,不仅使男人不好玩,也使男人写的小说不好玩。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歷史備忘》的笔记-这段让王安忆情何以堪! - 这段让王安忆情何以堪!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假如没有木心对上海小弄堂这种力透纸背的写照,那么王安忆的上海小弄堂物语,可能会成为经典,至少在李欧梵那类教授的心目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木心的出现,让王安忆尴尬之极。名牌有正牌和冒牌之分,上海人也有真上海假上海之别。一个假模假样地把上海弄堂称之为“壮观的景象”,一个直截了当地命名为“发酵的人世间”。仅此一句,高下立判。在木心面前,王安忆关于上海的文字,不仅显得夸张,轻浮,而且十分虚假,充满一个外乡人的胡乱唠叨。至于其中的诗意,假如可以称作诗意的话,让人联想起的则是国人久违了的杨朔散文或者秦牧散文。至于文字根底,无论从上海口语的提炼上说,还是从古典文学的修养上说,木心都足以成为王安忆的老师。假如木心愿意收学生的话。
木心对上海小弄堂的写照,不要说王安忆的文字望尘莫及,就是当年被鲁迅和胡风交口赞誉的萧红《生死场》,也达不到那样的生动和那样的深邃无比。木心的文字有血有肉不说,还有一个灵魂徜徉在整个场景的景深处。木心文字的这种风骨和这种功力,乃是王安忆难以抵达的修为。王安忆的文字假如退到当年《雨,沙沙沙》的话,可能还有一份清纯,可以站立在木心老叶客面前。但进到《长恨歌》,女人经常会有的毛病,比如唠叨,或者比唠叨还要让人受不了的自说自话,便一览无遗了。按照《长恨歌》呈现的图景,王安忆误以为上海的历史是从文化大革命前后开始的。她以为她只消告诉读者,文化大革命之前的上海是怎么样的,文化大革命之后的上海是怎么样的,一切都搞定了。至于所谓的旧上海,随便一笔带过也就带过了。好像那时候的上海人都是飘浮在空中度过的。谢天谢地,幸亏有个木心,把个发酵的人世间写得如此维妙维肖,从而把上海连同上海人从王安忆的唠叨中救了出来。
情何以堪啊!情以何堪。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歷史備忘》的笔记-第227页

但美国人有个特点,他们不会嫉妒胜过他们的人,相反还会非常的尊重。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歷史備忘》的笔记-第789页

上海市民在对一桌品牌的讲究,或者说势利眼上。这种势力可以扩大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居家,居住在哪个区,甚至哪条马路上,都是相当敏感的标志。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歷史備忘》的笔记-第680页

我本来以为诗歌都是写出来的,现在才明白诗歌还有被折磨出来的,被践踏出来的,被毒打出来的。无论遭到如何残酷的虐待和凌辱,无论多少次面对皮鞭和监禁,诗人始终以诗歌作答。专制皮鞭的每一下抽打,打出来的却是出了诗歌,还是诗歌。
存在由此变成了一种诗歌和皮鞭的对话。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歷史備忘》的笔记-第90页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学是残酷的。文学总是要求其承担者付出生存的代价。这种代价钱先生曾经付过,并且付得他害怕不已,不愿意再付。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歷史備忘》的笔记-第109页

文学被用于话语暴动,人后再反过来成为权力话语的附庸,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惨痛的一个教训。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歷史備忘》的笔记-第1页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歷史備忘》的笔记-序言 - 序言

就好比在一个精神病院里,问题根本不在于道德。专制的制度制造了专制的心理,专制的心理又制造了专制的人们和专制的精英,使得专制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共识,一种难以戒除的吸毒,一种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一种越反对越认同最后终于被同化的魔法效应。假如这真的是一架风车,那么我只能再做一次堂吉诃德。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歷史備忘》的笔记-第981页

幸存确实比批判更重要。批判至多只面对专制,唯有幸存,才面对了专制的病菌,面对作为带菌者的自身。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歷史備忘》的笔记-第358页 - 李劼批刘小枫

我指出史铁生小说的不足,并不意味着史铁生应该以进入残酷来提高自己的小说在美学上的价值。但我还是想说,史铁生的善良,有时也会妨碍他的辨别能力。比如他曾经一再向我推荐过一本叫做《拯救与逍遥》的书。我起先一直不知道这是本什么样的书,后来我在朋友家里翻了一翻,不由大吃一惊。天底下竟然有如此虚伪如此下流如此无耻的伪宗教呓语。而且,我被告知,此书竟然在海内外的华人圈里风行一时,以致作者成了这方面的权威人物。我由此发现,这个世界真的发疯了。
这个大声标榜拯救,猛烈批判逍遥的作者,不是个伪君子,至少也是个大骗子。因为这个作者从来没有做过任何跟拯救有关的事情,更不用说指望他拯救过什么人。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后来成了新左派的一些主要代表人物,当年都曾经有所表示,有所付出,或者说有所拯救吧。可是这个自我感觉为当今中国的头号拯救者,在那样的时刻竟然浑身上下干净得连一根小指头都没有被“污染”。也即是说,需要有拯救者挺身而出承担什么时,这个拯救者根本就不在场。在许多知识分子因为担当而不无付出,或者坐牢,或者流落他乡,大家被那场灾难弄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的时候,却听到了一声声拯救啊、拯救的呼号,从那本叫做《拯救与逍遥》的破书里绵绵绵不断地传出来。
我真想问这个家伙一声,你拯救什么了?你拯救过谁了?老实说,即便是一个因为担当而做出了巨大牺牲的人物,都不敢如此标榜,即便是被钉上十字架的耶稣都不曾也不会如此夸口,这个什么都不是的自私到了委琐地步的小人,竟敢说出拯救这两个字来,还大声疾呼。
而且还不止如此。此人打着拯救的旗号,向中国文化的自由主义传统大打出手,朝着自庄子以降的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自由文人,拳打脚踢。这可能才是此人写作此著的真实意图所在。这种手法叫着挟耶稣以令天下,挟耶稣以践踏自由。这是抢夺话语权力的另一种玩法,并且是典型的文化恐怖主义。其手法是,先把耶稣给劫持了,然后再假以耶稣的名义,横扫中国历史上的自由主义士大夫,同时也以此从思想上和理论上,剥夺中国知识分子选择自由的权利。此人在抨击历史上那些徜徉于山林之间的自由知识分子时,词句用得之狠,如同一串串火光闪闪的机关枪子弹。经由如此一番肆意的屠杀,此人完成了以裹着耶稣外衣的极权话语来一统天下的光荣任务。据说,如今此人因此在香港活得十分滋润,应有尽有。换句话说,胜利凯旋了。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歷史備忘》的笔记-第910页

真正的朋友,分别十年,见了面就像昨天刚刚分手似的。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歷史備忘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