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沙集》章节试读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二科
出版日期:2004-7
ISBN:9787010043333
作者:俞吾金
页数:257页

《散沙集》的笔记-第4页

俞教授在这里重提了他以往对孟子人性理论的质疑,即认为其中包含三个自相矛盾之处:
矛盾之一:孟子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既然人就其自然本性而言是善的或向善的,为什么孟子不像道家那样主张“道法自然”,还要喋喋不休地去谈论所谓“教”的作用? 矛盾之二: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又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前一句可推论出:禽兽的本性也是善的;后一句似乎又假定人和禽兽的本性都是恶的。 矛盾之三:一方面,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另一方面,他又强调“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既然“四心”是“人皆有之”,那就不可能存在“四心”匮乏的“非人”。反之,如果存在着“四心”匮乏的“非人”,那么,“四心”就决不可能“人皆有之”。 (P4)
我觉得俞教授这里对孟子的理解并不准确,因此其质疑也有待商榷。孟子的确认为人性本善,所谓“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而之所以人与人之间善恶相去甚远,在于“弗思耳矣”。因此,这种本善的人性,颇类似于莱布尼茨的“有纹路的大理石”,是需要每个人后天努力去认识的,即“求则得之,舍则失之”。这也就意味着扮演“教化”角色的“先知”、“先觉” 觉“后知”、“后觉”的可能和必要。其次,俞教授由“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就推论出“禽兽的本性也是善的”则实属对文本的误读。“几希”一词的意思当为“无几,甚少”,联系到孟子在原文中的“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以及后文中“求其放心”的表述,可以看出孟子眼中人与禽兽相异的“几希”之处正在于本善的人性。但本善的人性是可以被蒙蔽的,而丧失了本性的庶民也就与禽兽无异了。第三个“矛盾”也是是而非,孟子既然认定了“四心”是“人皆有之”的,他当然可以把缺乏“四心”的“非人”看成“禽兽”了。因此孟子在这里实际上是一种循环论证,应当受到质疑的是其独断的前提,而非内容上的“自相矛盾”。


 散沙集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