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城墙和城门》书评

出版社:燕山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5
ISBN:SH9287-100
作者:[瑞典] 喜仁龙
页数:193页

文辞优美的书

没想到讲建筑的书能写得如此优美,几乎段段都是散文佳作。就是原书图版去掉太多。为什么现在不再版呢?

杂感若干

近读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第一卷,其中谈到史前中国的诸多文明中已有壕沟和城墙的出现,前者防豺狼野兽,后者防外敌入侵。城墙的出现,是冷兵器时代的遗存,在中国还有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的背景。在大一统的盛清,后者的意义丧失,所以康熙帝会废长城,而前者的坚固屏障在现代史上从抗日到国共相战的几十年前还发挥着作用。大规模筑城始于明,未曾细想,但感觉筑城与海禁在思想上应有共同的思想源头。东亚各国中,日本各藩似乎都曾有这样的传统,《笃姬》里每集结束都有一分多钟的对剧集人物活动地域的介绍,可以看到各城的城墙普遍不高,但藩主居住的城池则在防御功能上设计精巧,城上楼阁从美学观点也较中国水平更高。汉城也有城门,越南似乎也有这样的城池(顺化?)。这些邻国中新城是怎样形成的,与旧城的关系如何,拆除城池是出于怎样的理由,是很好的比较研究的课题。回到这本瑞典学者的书,作者对北京城里民初不中不洋建筑的嗤之以鼻的态度是否很熟悉呢。另外,对内外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均分段考察的报告(无论内外城,每个方位的城墙都分了一百多段考察),冗长无聊,但不能不使人对作者心生敬意。看老照片,老城墙和老城楼永远是最喜爱看的内容之一。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城墙应该是太原的小北门吧,记得那时和画画班的伙伴骑自行车从青年路狂奔到北大街,残存的只有城门(拱极门)和两边仅存夯土的几十米城墙。城墙下在世纪初仍是类似贫民窟的所在,还有一个号称本市最烂的中学。后来在平型关下的姥姥家,也曾沿峡谷里的古道到平行岭上看古关和烽火台,那里至今是大同到忻州的要道,平型关城门只剩一个门券,几兄弟还爬上去照相来着。向东望是太行余脉,西望则是漠漠平川。京城的几个楼子孤零零的,但惊鸿一瞥仍是屹然不可犯;坐火车去西安呢,见到城墙就知道要到站了,火车站附近还有一个开在城墙里的网吧,后来才知道北城那段是新合拢的,还不到十年光景。大理的南城门被城外林立的饭店淹没,真正古朴的是小时候在火车上见到的忻县、代县的城墙和唐林堡、阳明堡等北地古堡。保留的观点是因了审美和情感的依赖,拆除的观点则是实用出发。二者都没错,但二者并非不可调。时至今日有城墙的城市不多,都拼了命保护,甚至要重建。而各个古城的老房子的破坏仍势头不减。城墙若不以文物论,则因其在国有土地之上,政府尚可以代表公共利益为由拆除,虽然片面却也师出有名;四合院石库门等老房子的破败而被认为不宜居住则纯粹是产权被剥夺而使用权混乱之故。博物馆之外的古老中国的图景,暗淡远去已不可避免,追寻的脚步赶不上,唯有以目送生人逝去的目光去怀想其曾经的生气。


 北京的城墙和城门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