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

出版日期:2016-9
ISBN:9787510845602
作者:[美] 特奥·康普诺利
页数:248页

内容概要

特奥•康普诺利(Theo Compernolle)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教授,
荷兰自由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多家跨国公司(如壳牌公司)企业指导顾问。
康普诺利教授的研究领域极广,从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神经学、生理学到企业管理,他擅长将不同领域的知识梳理整合,并以简明、有趣、实用的方式向大家普及。
其著作《慢思考》《压力:亦敌亦友》《工作和家庭中的压力管理》长期占据欧美畅销书榜单。

书籍目录

导读 在一心多用的时代,保持专注
前言
PART 1 神奇大脑 一个简单而迷人的科学真相
第1章 关于大脑的惊人真相
1600 亿个细胞与万亿条连接
层层递进的网络
连接全身每一个细胞的“身体脑”
每个人的大脑都彼此相连
第2章 果壳里的三种脑
慢而成熟的思考脑
快而原始的反射脑
时刻等待空闲的存储脑
第3章 思考脑:不能一心二用
惊人真相:思考脑无法同时处理多个任务
由于不断切换,你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完成任务
给思考脑足够的时间
多任务并行的“神话”
第4章 反射脑:总喜欢抄捷径
先天捷径:偏见
后天捷径:习惯
警惕你的直觉
疯子的护栏
情绪: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奇妙组合
第5章 存储脑:至关重要的放松
第6章 如何在扁平的世界深入思考
深入阅读是思考不可或缺的前提
真正的对话对思考至关重要
分散注意力的罪魁祸首
PART 2 脑锁链 如何不自觉地摧毁自己的大脑
第7章 1 号锁链:随时在线
信息过载
决策疲劳
“疯狂”的创意
济济一堂的孤独
第8章 2 号锁链:多任务并行
多任务并行可能带来严重危险
最愚蠢的多任务并行
学会离线和批量处理
第9章 3 号锁链:低水平压力
压力源自你的想法
随时在线会带来低水平压力
人体工学指南
第10章 4 号锁链:睡眠不足
“昼夜节律钟”
浅睡眠与深睡眠同样重要
远非记忆力变差这么简单
灵光一闪时刻
云雀、夜猫子以及最容易受伤的“伪夜猫子”
第11章 离线思考为何如此困难?
我们是天生的条件动物
我们天生热爱眼下的满足
我们天生容易养成习惯
我们天生倾向于快速反应
我们天生对危险十分敏感
我们天生好奇
我们天生热爱兴奋感
我们天生追求确定性
我们天生需要归属感
我们常常被相当神经质的感觉驱动
PART 3 慢思考 如何解放你的大脑
第12章 1 号解锁秘诀:离线思考
尊重并支持那些定期离线的人
别指望员工随时在线
第13章 2号解锁秘诀:批量处理
艾森豪威尔原理
帕累托法则
批量处理
合理安排每个人的任务
从根源上消除多任务并行
如何打败邮件怪兽
第14章 3 号解锁秘诀:恢复正常的睡眠模式
设定两个就寝闹钟
如何戒除安眠药
找回健康的睡眠模式
警惕小睡
如何科学地应对时差
如何更好地应对倒班
第15章 4 号解锁秘诀:科学应对负面压力
合理安排任务,消除慢性压力
如何提高耐压能力
迹象、征兆和警告信号
如何恢复压力平衡
第16章 ABC 模式:如何把坏习惯变成好习惯
警告:改变初期会带来更多压力
除非你自己改变态度,否则什么技巧都不管用
光靠意志力是不够的
ABC 分析与ABC 日志
自我奖励和惩罚
反思和提醒

作者简介

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你头脑中充斥着过量的信息,每天都在邮件、电话、朋友圈和手头工作之间疲惫折返,最后却沮丧地发现,最重要的事情还是没有做?
你并不孤独!
在这个网络无孔不入和信息严重超载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充当着“多面快手”角色,急不可耐地同时应对多种任务,透支着身体和精神的宝贵能量,对于大脑的生产力和创造力受到的严重影响却毫不自知。
《慢思考》是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特奥•康普诺利的代表作,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在一心多用的时代保持专注的书。
特奥•康普诺利从大脑的工作机制入手,分析了摧毁大脑智力表现的“四条锁链”,并给出了具体的解锁技巧和工具,帮助我们把重要的时间放在创意构思和正确决策上,从而将个人能力和做事效率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4条)

  •     1、核心的故事逻辑:(1)当前的时代,信息过载,娱乐化,快消文化,技术演进,压力增大,等等,导致一心多用,缺乏专注,缺乏深度思考。(2)人类大脑的结构里,有:思考脑是需要慢节奏的;反射脑是可以快速响应的;存储脑是需要休息的。思考脑不能一心二用;反射脑的使用上,需要警惕直觉和习惯;存储脑需要特别的放松。(3)增加深度思考,需要:深入阅读、真正的对话、避免分散注意力。强调慢思考。(4)慢思考的解锁秘诀:离线思考(不随时在线),批量处理(避免不够专注),充分休息和睡眠,科学应对压力。(5)要理解、学习和改变习惯,需要ABC分析,前因(Antecedent)、行为(behavior)、后果(consequence)。简单说就是:需要探索原因,分析行为和后果。可以写日志,或者写微博。记录当时的环境,原因,做法和后果。更客观去理解,然后再谋求改变。过程中,及时给于奖励和惩罚。2、书籍好的地方(1)选题很不错。这个背景下,很多人都需要这样的思考和理解问题的方式。(2)里面阐述得相对浅显易懂,也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来作为说服力。(但是我不确定这样的科学依据是否ok,听起来感觉挺有道理)(3)将复杂的原因,归纳为四类:随时在线,多任务并行,以及,负面压力和睡眠不足。其实是挺有归纳能力的。感觉也比较有说服力(因为和脑的三个部分对应起来)3、感觉不足的地方(1)陈述上,感觉有些冗余。虽然是遵从, 背景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的方式来走。但是在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那里,还是有些冗余。(2)虽然从讨论上感觉是自洽的逻辑,但是总觉得有可能缺乏科学依据。(3)最后习惯改变部分,其实可以给出更多的篇幅、方法和实践案例。4、提问题这个书籍的理论基础,其实是,人类的三类脑,思考脑、反射脑、存储脑,有什么科学依据么? 5、总结总的来说,如果从哲学上解释,就是适度原则,物极必反。
  •     这是一本有关时间统筹、思维训练的工具书,提出了如何用脑的问题并给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本书的整体框架清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每篇文章篇幅都非常短小,适合习惯了快节奏、碎片化的工作人群。作为一名业务工作者,每天的确被大量的多线任务和随时在线状态所困扰,我想在中国的职场中,用于打断员工工作的不是电子邮件,而是微信、QQ、OA等IM工具。每次新的任务袭来,不得不重新规划手头工作的优先级,耗费大量的精力进行场景转换,大大损伤了工作积极性,降低了智力生产力。在持续低压力水平的工作状态下,有幸读到本书,让我能够认识现状、思考原因、积极解决问题来拯救正被摧毁的大脑。书中提出“思考脑”向“反射脑”转换的说法是很新鲜的概念,虽然原理上是“旧瓶装新酒”了,即反复训练达到习惯的养成,书中用军人的日常训练来诠释这一原理,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本书的第三部分是妥妥的干货,对于提出了如何倒班、安排邮件、调整生物钟的确切方法。方法很多,只阅读是不够的,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内化并且坚持不懈,否则书中的内容也只能左耳进右耳出原原本本地还给特奥·康普诺利了。作者跨学科的背景也带来了一些新思路,神经学、信息科学、心理学、管理学、医学、生物学,打破学科壁垒进行知识整合,提供了一场愉快的阅读体验。另外,书中的插图十分走心,抛弃了古板沉闷的表格,用漫画和坐标轴方式使数据可视化、概念可视化,有些插图甚至称得上有趣。今天刚好去文脉相承的成府路豆瓣书店,在一排书中发现《慢思考》原来是跟《万物有灵且美》系列、《国史新论》、《太阳与铁》是一个出版社的,瞬间增加了我对九州出版社的好感度和印象。作为一名“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伪爱书人而言,对出版社有几乎苛刻的执念,不过基于通过本次阅读以及先前《万物有灵且美》系列积累的信任,我想九州出版社可以列入我心中跟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三联、译林以及学术类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一样安全的质保行列了。不给本书打五星没有什么别的意思,毕竟无论从学科还是书籍本身而言,都是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适当留白更有进步的空间。
  •     如果问在某一专业领域想要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工具是什么?大脑,这个回答当之无愧。但是对于大脑是如何思考如何运用的,大多数人都知之甚少。在时间管理、精力管理各种理论频繁占据现代人的学习目标和培训的时候,系统地去理解自我的头脑运行机制和具有针对性地去改善思考和生活方式的方法却鲜而有之。特奥·康普诺利先生所著的《慢思考》一书,填补了这段空白。此书帮助人们去探索大脑的科学真相,释放个人的潜力,在多维链接的复杂真实生活和工作场景中,为读者开辟一条清晰的小径。《慢思考》一书英文原名为“Brainchains”,如果直译的话可译为“大脑锁链”,象征很多行为、习惯、外界因素等等对大脑以至精力表现的禁锢、抑制这样的消极影响。《慢思考》这本书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大脑的真相,反射脑、思考脑和存储脑三个区域的大脑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思考和精力的。第二部分:分类讲解“随时在线”“多任务并行”“压力”和“睡眠不足”对生活、工作表现的消极影响,这些就如同大脑锁链,把思考和行为都画地为牢。第三部分:进一步详述开启种种类别大脑锁链的实用工具和秘诀。《慢思考》书中脉络(图片原创)在通读全书后,读者很容易可以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更加明白专注思考的意义非同小可。《慢思考》这本书为读者所钦佩和喜爱的原因之一是:特奥·康普诺利教授并不仅仅是提出理论来吓唬读者,而是通过图画生动展示理论,在理论之后又辅以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秘诀,帮助读者培养更好的行为习惯,满满的干货让读者感动作者的诚意。这里只以简述书中的两条实用小建议,更多的精彩需要大家自己去翻阅探寻。1.把坏习惯变成好习惯的方法大脑中,反射脑充当的是冲动的“坏小子”角色。反射脑的反应速度很快,可以快速地处理无须思考的常规性事物,形成人的“直觉”。但因为很多是无意识的快速反应,就会给大脑的主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例如“锚定偏见”、“乐观偏见”、“可用性偏见”、“光环效应”等等错误习惯。人一旦依赖错误的习惯生活或者工作,所犯的错误就会如蝴蝶效应一样引起一连串的可怕后果。而好的习惯可以使事情更快、更高效,形成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深入了解到坏习惯会摧毁我们的智力生产力以后,就会有强烈改变的决心,不过,光靠态度和意志力是不够的,《慢思考》书中介绍了一种“ABC分析与日志法”来帮助改变坏的习惯,不让反射脑做出“令人讨厌”的习惯行为。以个人举例,我有个不太好的习惯:每天上班以后打开电脑后就会登陆微信、QQ和公司邮箱。之后随之而来的是电脑界面跳出来新闻推送页面,因为新闻标题吸引人,我都会用鼠标点开感兴趣的链接看看新闻,然后半个小时过去后才会想起来开始办公。也深知自己的习惯浪费自己太多时间和精力,但我想改却改不掉。读完《慢思考》后,根据作者提出的ABC分析法,可以把我的恶习列为以下分析:个人习惯ABC分析(图片原创)从图表可以看出,刚开始工作浏览网页所带来的“好后果”是可以了解最新的热点话题,增加谈资,而“不好的后果”是浪费了时间,增加了罪恶感,带来一定的心里压力。在这其中,“增加谈资”这个后果是丰富与其他人的聊天内容,并不代表沟通中所有的有效话题,也不代表沟通的过程一定是顺畅的。为了达到“丰富谈资”这个目的,可以在其他时间获取资讯,不必占用刚上班时的黄金时间。通过分析,找出自己的坏习惯的根源,并且通过诱因和行为的改变,达到改善自己恶习的成果。诱因方面,把QQ、浏览器、邮箱的新闻页面都设置为拒绝自动推送,杜绝诱因的自动弹出。习惯上,把刚开始工作的前几分钟从读新闻转变成列举当天的工作清单。当想要了解最新的新闻时,在午休前的最后五分钟内快速浏览门户网站的新闻,控制了时间,也增加自己在工作时间的专注力,保证工作时间更充裕。最后五分钟的闲暇,也称为我改掉 “恶习”的一项小小奖励。2.在多任务的工作中提高自己的专注力。《慢思考》书中指出,作为创造力和成果最有贡献的思考脑,是慢而成熟,不能三心二意的。也就是说,专注地思考是完成任务最为有效、结果最好的方式,任何干扰思考脑运行的举动都是在损害自己的真正效率和效果。《慢思考》书中插图但是现实工作中,只遇到一件事情需要处理,是不现实的,多个任务一起下达才是实际工作的常态。《慢思考》书中将管理学中的艾森豪威尔原理和帕累托法则运用的任务分析中,将多项并行的任务分为不同优先级的完成紧急程度,再提出相应的策略供读者学习、应用。最为详细讲解的是批量处理,划分批次、一次完成一个任务、有效标注、适当休息等步骤形成一个工作循环,将工作序列化,工作成果也更加显而易见。通过学习这本书的多任务并行处理的方法,我把工作中按照所列清单一个接另一个顺次完成的习惯改变成:挑出类似任务批量处理,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效率,虽然看上去每次都只在做一件事,但是所有事完成得更快更好,从一天的工作效果看,效率确实提高了很多,再加上下班前的回顾环节,工作上出错率大大下降。工作中,我需要兼顾行政和产品后台运营的工作,每天的工作繁琐而杂乱,例如行政相关的会议安排、领导的出行计划、办公室的办公产品购买和日常预算等等,运营工作也包括新产品的宣导、销售人员的合规监管和培训、销售业绩的统筹和佣金的核算等等。之前按照列表来顺次执行,经常会遇到领导的临时安排紧急工作,忙完指派的工作后,再回到之前的工作中,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力后,很多事需要从新再做,很浪费精力。学习了《慢思考》中的方法,我把清单里待完成的工作做了分类,把很多常规工作跨越行政和运营的类别之分做了合并,批量处理。例如把需要给领导签字的报销单、会议记录、佣金结算审批等归为一类,统一找领导签字。又比如公司邮箱的邮件,通过分类,把总部关键领导的邮件归类成星标邮件,把广告和休闲消息类的邮件都放入到次垃圾收件箱中,这样一来,每天查看邮箱不再是件苦差事,首先查看星标邮件,再查看普通邮件,做到了任务轻重的划分,有的放矢,不再觉得自己被海浪一样的邮件冲击得应接不暇了。书中除了以上的法则、方法,还有离线思考、恢复睡眠、平衡压力等等秘诀帮助读者进一步打破锁链,解放大脑。《慢思考》书中插图例如现实中,如果我遇到紧急的新产品宣导工作,这种工作尝尝是临时出现的,如果按照清单顺序,要放在最后,而实际工作中要首先来做这个任务,沟通简版和制作产品概要。所以排除干扰后,专心处理首要事件,简化工作的同时,也为其他诸如产品培训等任务节省时间。这就是通过学习书中的帕累托法则任务分级、排除干扰、离线思考这些方法综合运用的成效。这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是作者特奥·康普诺利在研修了600多种出版物、调研了1200位专家的科研成果后总结而出的。看似简单,却兼具实用性和效率性。作为医学家和心理学家,特奥·康普诺利教授研究领域广博又精深。他所编撰的书中,即有医学中大量科学的真实数据和理论支撑,又有心理学上的定律和解决方法,可以说是一本内容详实的,关于如何思考如何提高专注力的实践范本。也许,读了这本书我们才会发现:原来当手头上同时处理数项工作时,我们口中的效率,其实是“瞎忙”。当我们面对过量的信息惊喜世界真丰富多彩时,可能我们面临的选择更少,时间和精力在不知不觉中偷偷跑掉,直到发现实事做的少还蛮尴尬,才原来专注不那么容易。如果你也需要指点迷津,解决这些困扰,不可错过特奥·康普诺利教授所著的这本授人以渔的书——《慢思考》。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2个月前的翻译出版的新书。书中讨论的问题是当下社会几乎每个人都要面对和重视的,思维脑/反射脑/储存脑架构非常直观。但书写得不好,序言就完全陈述完主题,整本书全是支持主题的延展。看完后自己弄个思维导图这书就可以扔了,因此不建议购买。相信未来看过的人更多之后提到该书的文章也会更多,找个总结比较好的读后感看看即可。
  •     工具类型的书 值得再读一遍~
  •     知道大脑是怎么工作的才能更好地提高智力生产力
  •     认识了大脑的工作原理后,有助于找到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安排工作进程的方法。
  •     大脑就像单核CPU,同时做很多事其实效率很低,需要想办法一次专注做一件事--这就是离线。我发现很多人都有这种书中提到的随时在线的上瘾倾向,特别是现在的时代,之前就有很多指责低头族的文章。我其实也是其中之一,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就意识到这个问题--比如我经常在睡觉去玩玩手机,结果就玩了很久。所以就买了闹钟,把手机放在外面等。很多事情,不敢离线,就是有那种万一有很重要的事情找我呢?其实简单的办法是回顾之前的生活就可以知道,基本没有这类事,万一真的需要,可以设置一个备用的紧急号码等多种方法进行对事情筛选等。仅仅靠意志力是不够改变这些的,有时候意志力也有低潮,也会用完,所以需要你找到不需要意志力保持离线的方法,如换个区分工作桌面,地点等等。
  •     理论和思考快与慢差不多,结合实际更多点
  •     感觉对自己很有用,干货满满。
  •     人的大脑拥有三套负责认知、决策的脑系统:反射脑快而原始,它自发而无意识地处理问题;思考脑慢而成熟,它会消耗大量能量,而且很容易疲劳;还有时刻等待空闲的存储脑,它负责存储信息和激发创意。思考脑无法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所以我们需要专注。四星给前半部分讲大脑认知的章节,三星后半部分讲方法的章节。
  •     功能类书籍。豆瓣写个读后感吧
  •     现在的我们已经不会再觉得无聊了。因为手机相伴,甚至会无手机焦虑症。我们是天生的条件动物,听见即时通信工具的响声就不由自主地刷屏;我们天生热爱 眼下的满足,对待延时的信息,打开稍慢的网页缺乏耐心;我们天生容易养成习 惯,比如晚睡慢慢变成习惯,低头族成为习惯;我们天生倾向于快速反应,反射 基因强大于思考基因,互联网五彩缤纷的内容让我们感受新鲜刺激;我们天生对 危险敏感,邮件,坏消息,烦心事,撕逼等不断刺激强化就会造成身体应激反应, 这些长期慢性的提心吊胆或者不适更容易让我们生病;我们天生好奇,每天的推 送不断,乐此不疲,很难戒除;我们天生热爱兴奋感,想想看睡前多么恋恋不舍 关闭手机,很难想象一旦离开手机将会引起多少心理疾病,比如抑郁,沮丧,孤 独等;我们天生追求确定性
  •     有一些心理学的内容,而且了解起来比较容易。对于思考的部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带着读者一步步分析,做法详细。
  •     虽然重复 也在很多地方读过这些道理 但还是需要系统地警醒自己 不能疲于任务切换。学会专注 笃定 耐心。
  •     太浅了,最后一章稍微有点价值
  •     比想象中好看很多,可以考虑入手。从语言上,比《思考,快与慢》要幽默生动许多,比较适合我这种肤浅的读者。当然,《思考,快与慢》是这个领域的经典之作。《慢思考》将大脑功能大致分为三类:思考脑、反射脑和存储脑,分开讲解,再告诉读者如何解放大脑,学会更好地思考
  •     道理很简单,不过应该比较有用。专注,保持充足睡眠。
  •     注重大脑养护,优化大脑算法,应对信息过载
  •     一言以蔽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卸其QQ,封其微博,删其微信,去其贴吧,收其电脑,夺其手机,摔其ipad,断其wifi,剪其网线,使其百无聊赖。然后静坐、喝茶、思过、锻炼、读书、弹琴、练字、明智、开悟、精进,而后必成大器也。” 本以为是一本和《思考:快与慢》相似的讲“批判性思维”的书,但实际上更多的关注点在于“专注力”上面吧。歪打正着,集中注意力,提高效率,改变多任务并行的行事方式,恰是自己这几年欠缺的能力了。
  •     虽然啰嗦了点,但瑕不掩瑜,依然给满分。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这本书的价值不言而喻。
  •     我们至少要保证8个小时的正常睡眠,在睡前的1个小时,远离电子设备,开始进入离线状态。 如果缺乏足够的睡眠,就会有太多垃圾信息无法得到清理,太多碎片信息无法建立联系,有价值的东西也无法放入合适的位置。在你脑内的那座档案馆里,无数文件夹和文件四处散落,杂乱无章。那么到了第二天,需要某条信息的时候,你根本无法找到它 案例1 90%的电子屏幕都会发出一种干扰我们睡眠的“蓝光”,我们的大脑会把它判断为白天的光线,而不是晚上的光线。所以当我们玩手机的时候,大脑会误以为现在还是白天,并不是睡觉的时间。 案例2: 有一个实验,让两批人分别在睡觉前读电子书或读纸质书,然后来检测他们身体中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主要是帮助我们睡眠的。结果就发现,看电子书的人比看纸质书的人的褪黑素分泌要晚一个半小时。
  •     2017已读2
  •     信息爆炸时代真的需要慢思考
  •     好书,就是有点啰嗦
  •     大脑分为思考脑,反射脑,存储脑。反射脑不工作的时候,存储脑才能工作,所以需要就给自己时间来放空自己,让思考脑有时间工作。不要随时在线,不要用看手机将自己所有的缝隙时间填满。避免多任务并行。
  •     提供了四条建议1.彻底离线2.批量处理3.正常睡眠4.处理压力,强调了思考时保持专注、忌多任务切换的重要性,提供了一些实用tips,包括小睡时长、不同领域任务搭配注意事项、ABC习惯分析改造法。
  •     很大程度上我们都是活在当代社会的原始人,我们的很多行为模式都由原始情绪系统所控制,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经常失控,难以自律的原因。好在我们拥有理性思维,可以反省自己的行为,并通过习惯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使之符合我们的理性目标。
  •     头几章不错,后半部分就没什么价值了
  •     《小猫钓鱼》故事的科学论证及解决方案
  •     1.保持离线;2.有计划的批处理;3.保证8小时睡眠让存储脑夜间工作;4.通过改善人际网络,获得支持,以此提高耐压能力。
  •     大脑的3个分类:思考脑、反射脑、存储脑; 4个不利于大脑的行为:随时在线(即时消息、邮件等打断思考);多任务并行(任何人在多任务并行下都会效率降低);低压力水平(低压力发挥不出创造力,高压力身体受不了);睡眠不足(每天8小时睡眠是才能保持良好的智力水平) 4个解决建议:离线思考(隔离外界打扰,深阅读很重要);批量处理(比如集中处理邮件);恢复正常的睡眠模式(有很多人说自己是夜猫子,其实是睡眠状况不好自欺欺人);科学应对负面压力(压力是主观的,重要是自己的态度)
  •     近些年看的个人管理类的书籍感觉都差不多,只不过这本是以脑分为反射脑、思考脑和储存脑为出发点来来论述,在现代社会中应该实践哪些建议来实现高效的工作生活:1)离线;2)非重要的事件进行批量处理;3)保证正常的睡眠;4)科学地处理面临的压力。
  •     干货很多,讲得很细。就是专业术语有点多
  •     脑力工作者有用
  •     很有意思的书,对自我管理和组织管理都极为有益。三脑的框架能运用到很多地方。极有参考价值。
  •     关于时间效率管理类的书籍来来去去都是那些换汤不换药,没有亲身经历去实践看再多也没用,有的作者只是该学科的深度研究者,内容可以写得很完美,但真正需要操作和运用并不一定能被人们实现。
  •     第二次听读书音频,忽然觉得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书的啰嗦费时比不上这个好
  •     2016年第119本书。改掉了读书、写字时常翻看手机毛病……多任务切换对专注的影响太大了,虽然很早就知道了这个原理,看完这本书以后才真正实施,帮助很大。
  •     在信息过载时代,人们每天都在不停地刷手机,分散了大量注意力,时不时被干扰,如何保持专注、深入思考,去做一些有趣的事情。这本书提出的解决方法分别是离线思考、批量处理、保持充足的睡眠和科学地面对负面压力。
  •     有用的内容.. 1. 提高专注力,任务批量处理,思考脑不能一心二用。2. 定期休息是提高效率和恢复智力最重要的方式,多个小任务比单个大任务更消耗脑力。(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频率和碎片化思考,多放空。)3. 利用艾森豪威尔原理找出工作与生活的优先级。4. 根据帕累托法则,20%的活动创造80%的效益,可叠加。找出工作与生活中创造更多价值的活动,事半功倍。5. 训练好习惯的最好方式就是设立足够激励自己的奖惩制度,坚定不移地执行。6. 想改变坏习惯要利用ABC分析找出其根源,并找到替代方式,避免曾经受巴普洛夫条件反射的方面,也可以利用它来做改变。7. 适度的短期压力有助于智力、身体健康和工作产出。8. 睡眠很重要,睡前两小时不运动、睡前一小时不看电子产品。杂碎的信息量有的,就是主体内容有点重复..
  •     Mark:思维方式 科学用脑 高效思考 1.差不多是丹尼尔《思考快与慢》的平行作品吧,前者主讲不同思维方式的相辅相成和避免乌龙,后者主要讲了三种思考方式,他们各自的特点和合理的使用方式。 2.我平日看似的多线并行思考,实际上还是思维在多线频繁切换。
  •     只要看概述就够了,讲了一大堆废话,没有新意,没有自己的想法。还制造词汇迷惑人,什么思考脑、反射脑和存储脑,不就是理性脑、感性脑以及爬虫脑么?
  •     作者想告诉我们: 大脑分为反射脑、思考脑、存储脑。 反射脑是潜意识,多由肌肉记忆组成,属于自动实时反馈脑,处理问题是自发的、无意识的,可以并行处理多个任务,但容易出错; 思考脑处理速度慢,需要保持专注,但容易疲劳,负责所有的思考过程,且不能多任务并行; 存储脑像我们的后台数据库一样,把我们接收到的大量信息进行分类和存储,一般在我们休息的时候进行此类工作,因此存储脑需要充足的休息时间。 随时在线、多任务并行、负面压力、睡眠不足影响了我们的深入思考,我们要根据大脑的特点来应对信息爆炸时代的挑战。需要我们做到:离线思考、批量处理、充足睡眠和科学面对压力。 离线思考最好的方法是平时手机断网或者静音,每2个小时后,抽10分钟集中处理。充足睡眠指普通人每天至少保证8个小时的充足睡眠。。。
  •     体会很多
  •     进入互联网时代,一切的表现就是快,各种新兴事物应接不暇,让我们的大脑疲于奔命。随时在线、多任务并行、缺乏睡眠、低水平压力,这些都是摧毁我们大脑有效思考机制的锁链,所以要打破这些锁链,释放我们大脑的潜能。对应的策略就是:离线思考、批量处理任务、恢复有效睡眠,科学应对压力。在互联网的快时代,我们必须保证几十万年进化而形成的慢思考机制。
  •     思考脑、反射脑、存储脑。条理、专注、充足睡眠、压力调节
  •     不错,很多观点很有启发性。
  •     从思考脑、反射脑讲起,从习惯、压力水平等角度切入,细致地讲述了碎片化所有生活时间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多地阐述了背后的科学原因和现象的描述,对于如何解决涉及篇幅较小。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值得一读,更推荐哈佛幸福课,此书可以作为补充。
  •     其实,在初期阅读本书的时候就尝试去用书中给的方法尝试改变,比如为了可以彻底离线,我会独自把电脑搬到小会议室去办公,把手机调到振动(远离随时应对某个同事的问题,而打断自我的思路),但是领导还是会随时在微信群内发送一些小任务之类的,由于没有及时回复还遭领导的质疑,所以,看来要想真正做到彻底连线还是有困难的,或许可以找到其他更好的方法。而从我的亲身感受中,也许这本书更适合一些管理层,只有他们意识到这些,才会有一种自上而下的改变。
  •     居然没有把所有的reference列出来,大概就是培训课程的讲义
  •     太啰嗦,看到第十一章那一串我们天生就。。。就不想再看下去了,既然天生是这样,这是要教我们来如何对抗天性吗。。。不过能专注做事儿确实是难得
  •     Nothing new.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