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1504

出版日期:2015-8-6
ISBN:9787513319022
作者:张立宪 主编
页数:317页

书籍目录

1-57  行云纪  谢海盟
58-78 宝像 肖 逢
79-93 法国是他的父亲,阿尔及利亚是他的母亲 克莱尔·梅苏德
94-115 1949年的家书 张 丁
116-252 梦回唐朝 王 南
253-277 滑铁卢二百年 宪 旭
278-298 龙虾风暴 余 斌
299-317 诗人之死 刘 勃

作者简介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八篇文章,《行云纪》,《宝像》,《法国是他的父亲,阿尔及利亚是他的母亲》,《1949年的家书》,《梦回唐朝》,《滑铁卢二百年》,《龙虾风暴》和《诗人之死》。
从寥寥千字的唐传奇小说到剧本有多远?从梦想拍武侠片到电影上映要多久?从脑子里的构思到银幕上的电影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刺客聂隐娘》一片的联合编剧谢海盟记录下这五年间的全部过程。本期《读库》第一篇《行云纪》节选自《行云纪:〈刺客聂隐娘〉拍摄侧录》一书,收录的内容包括剧本如何诞生、电影选角以及拍摄中的种种波折和“神来之笔”等等,且看编剧如何为了冰山一角搭建完整冰山,侯孝贤如何之为侯孝贤,满腹怪偏点子的阿城编剧时如何施展与无法施展,导演如何调教演员等幕后故事。
《宝像》指的是毛主席像。当下毛主席头像像章、毛主席画像、毛主席语录还零星在市场中可见,伟人的塑像至今也有不少仍屹立在城市广场中、校园里。但这些像章产生的背景,那个特殊的年代,围绕着像章发生的故事,经历过的人多已不愿再提,只因像章虽小却足以影响个人命运。作者肖逢愿围绕像章叙写二三往事尤为难得。
加缪出生在当时的法属阿尔及利亚,但之后阿尔及利亚发生因民族解放斗争,挣扎走向了独立。其间加缪在法、阿之间徘徊拉扯,在双方仇视时持反战立场、为和平奔走呼号,却导致了他在流亡中度过了大半生。《法国是他的父亲,阿尔及利亚是他的母亲》一文的作者克莱尔•梅苏德,其父亲与加缪一样,有着这同样的“父亲”和“母亲”。
《1949年的家书》勾画了几个普通人在极其不平静的 1949年的生命历程。他们在沧桑巨变中的人生选择、命运沉浮、家国情怀、坎坷心路,构成了历史的必要部分。
王南的“建筑史诗”系列,已在《读库》刊发过五期,我们已领略过古罗马建筑、汉代的陵阙、佛教的建筑造型艺术、六朝的石兽石柱等遗石以及拜占庭建筑。这次《梦回唐朝》揭开大唐建筑的大幕,带我们漫步长安城的坊间建筑,看壁画中的唐代佛寺,领略唐朝宫殿建筑杰作,最后驻足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原点佛光寺和南禅寺,感受唐代建筑文化精髓。
滑铁卢会战至今仍是世界历史上最著名的会战。《滑铁卢二百年》再现了1815年6月18日十个小时里滑铁卢会战的五个回合,从战略及战术角度分析了拿破仑为何战败。
近些年小龙虾风靡各地的高中低档餐厅,其红火诱人的样子尤为路边大排挡所青睐。《龙虾风暴》的作者余斌是个土生土长的南京人,他从小龙虾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第一站南京说起,讲述市井餐桌对龙虾的种种传言,大众百姓又如何享受这一美味,听听“身为下贱”的小龙虾如何“升俗为雅”的前世今生。
魏晋产名士,陆机就是其中一位。刘勃的《诗人之死》讲述的却是陆机身为亡国旧臣,卷入王族内斗,几经沉浮,最后兵败身死。其诗人气质在其中起了何种作用,每个人看到的恐怕会不同。


 读库1504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读库》首届编辑魔鬼训练营落幕以后,我依然以老六为师,学习他的编辑思路与风格,比如从文章中提炼出合适的标题与导语。姜淑梅的处女作《穷时候》,投稿时的标题是《早年的事》。在那之前,艾苓拟名《刚到黑龙江那两年》或《俺是咋闯东北的》,我觉得都比较平,又一时想不出更好的,便把皮球踢给了老六。此文导语,我舍弃了“人穷的时候最有劲”,推荐“宁可累死在东北,不能穷死在东北,穷,叫人家看不起”。结果,老六采纳了前半句。《读库1302》面世后,艾苓对我说,高手就是高手。《读库1504》刊发的《法国是他的父亲,阿尔及利亚是他的母亲》,原名《加缪与阿尔及利亚》。2015年8月14日,此文译者徐龙华对我说:“昨天我还对这个题目想不通,觉得改得太长太文艺了,后来细想,觉得六哥改得有道理。原标题过于平淡,缺乏神秘感,也未表达出加缪的道德困境。经他一改,将加缪夹在法国父亲和阿尔及利亚母亲中间、左右为难的抉择困境传神地表达出来,而且也增添了一层神秘感。”的确,抽绎出恰切的标题,对文章有画龙点睛之效。王南的“建筑史诗”系列,总标题皆选择四字架构,统领文意,凝聚气势,周正磅礴。《梦回唐朝》一文,宛若五层佛塔,而分标题“盛世长安”、“画里净土”、“明堂蔽日”、“佛光真容”、“三生万物”,恰似各层匾额。自然,若无相应行文支撑,标题便会沦为无根之木。作者堪称导游,以“有”说“无”,由术及道,而读者拾阶而上,移步换景,得以领略唐代建筑文化的气象。转引几段话:塑造一个人物,我们称“造一座冰山”(典出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每一个人物都是一座冰山,人物展现在电影中的部分,是冰山露在海面的一小角,然而这一小角要足够精确,免不了得打造完完整整的冰山,包括海面下隐而不见的大部分。这一大部分,具洞察力的观众是能够体悟出来的。或是用绘画做的比喻,一只树丛中的花豹,豹子露出树丛的部分是人物在剧中的展现。我们在描绘这头豹,力求豹的形体正确,甚至每一片豹斑的位置都要精准,得先画出完整的豹(塑造完整人物、设定好严谨背景),再覆盖上树丛,决定这头豹的哪些部分露出树丛外(人物的哪些部分表现在电影中),如此即便移开树丛,豹的形体乃至豹斑也能精准地再连结成一头完整的豹。若是先画好树丛,再画花豹,那么当树丛移开,连结出来的很可能是头残破扭曲的豹,即便绘画技巧(编剧技巧)高超,能大致掌握形体,也很难让每一片豹斑都在正确位置。扁平人物对于情节的开展自有其功用,中国店小二、英国管家这类固化的人物,都是典型的扁平人物,观者见之便马上能掌握其性格,使叙事者不用花费太多心力在介绍这些次要人物上,同时他们也能衬托圆形的主要人物,起众星拱月的效果。因此我们现在普遍所见的叙事,都是圆形人物为主角,辅以配角的扁平人物。京剧脸谱本就是一种扁平人物的概念,一看到脸谱,观众大概就能明白这是怎样的一个人物——能用一句话描述之。而这些人物不论正派反派都非常“可靠”,因他们的性格贯通到底,不会转折、不会背叛观众的认知。这是京剧的特性,尽量简化人物与情节,最简单的人物、最简单的情节,把大空间留给精彩的唱念做打。(以上两段:谢海盟《行云纪》)中国古代重要单体建筑通常坐北朝南,并且平面形状采取东西宽、南北窄的横长矩形,这是因为东西方向宽可以加强建筑正面的气魄,但南北方向如果太深则照不到太阳,会令建筑室内幽暗阴冷。当代一些影视作品为了表现中国古代宫殿之宏伟,设计了进深很大的大殿,文武百官皆立于大殿之中,以此展现场面浩大,然而大大有违历史事实。北京故宫太和殿进深就不算大,仅三十余米,根本不足以容纳文武官员站立,大朝会时文武百官和盛大的仪仗队其实都是在大台基之上以及殿前广场之中。与西方大教堂深邃的内部空间相比,中国皇宫大殿的内部空间绝大多数都不幽深,这是采光这一重要因素所决定的(西方大教堂则要通过大量高侧窗为幽暗的中厅带来光线)。南禅寺这小小的三间屋,实际上却包含着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思想的精华,至简而至繁,犹如“三生万物”。中国木构建筑的基本单元是“间”或曰“开间”,即两根立柱之间的空间。汉语中的时间、空间、人间、中间等等,皆与“间”字相关。其中与建筑关系特别紧密的自然是“空间”、“房间”这些概念。如果在方形平面的四角上各立一根柱子,就形成了面阔和进深各为“一间”的一个空间单元,这就是中国建筑的基本单位,如果四根柱子上面承托着梁枋、屋架和屋顶,就形成了一个亭子或者水榭,这就是一座最简单的可以遮阳、避雨的建筑了。如果把这个空间复制一倍,我们就得到一个面阔两间、进深一间的建筑……从四根柱子形成一间房,到六根柱子形成两间房,最后到八根柱子形成三间房,正如老子《道德经》中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旦具备基本实用和礼仪功能的三间房出现以后,其他诸如五间、七间、九间、十一间以至于如大明宫含元殿或者洛阳宫乾阳殿、乾元殿那样面阔十三间的大殿,都只是在三间房两侧反复对称地增加开间而已,在进深方向亦然。……《道德经》中的另一段话也和建筑密切相关,即“造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大意可理解为匠人营造建筑,木构架、台基、屋顶、墙、门、窗等等是“有”,而它们所共同构成的“空间”是“无”,也就是建筑真正的“用”。佛光寺大殿也罢,南禅寺小殿也罢,古代匠师们苦心经营了木构架、屋顶、墙体、门窗乃至于内部装修,最后是要为塑像、壁画和僧人、信众们提供一处宗教活动的空间,匠人营造的“有”同时限定了“无”,这便是佛殿的“用”。当我们欣赏建筑外观造型时,近似于欣赏绘画和雕塑的视觉体验;而当我们进入建筑的内部空间时所获得的才是真正属于建筑艺术独一无二的特殊体验。这些中国建筑基本的哲学观念,在南禅寺三间小殿中亦全部蕴含了。再进一步,由“间”与“有无”的概念而生三开间小殿(如南禅寺),再由正殿与配殿、廊庑生成院落单元(如敦煌壁画中的寺院),继而又由一系列院落的组合(以南北叠加和东西并联的方式)而生成庞大的建筑群(如唐长安宫室、寺观或宅第),进而由大小建筑群和街巷组成里坊,最终由一系列里坊和大街组成古代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宏大的都市——长安城,这全过程皆是不同尺度上的“三生万物”。对于单体建筑而言,“间”是“一”;对于院落而言,单体建筑是“一”;对于建筑群而言,院落是“一”;对于里坊而言,建筑群是“一”,对于城市而言,里坊是“一”——它们全部贯彻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模数化生成的思想,真是“吾道一以贯之”。从南禅寺这座小小殿宇,到恢弘的唐长安,都是这种思想方法的产物,并且实现了从局部到整体的和谐,可谓一曲波澜壮阔的交响乐。(以上四段:王南《梦回唐朝》)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行云记,很喜欢,读得很有意思,还未看完此期。
  •     唐朝 建筑 聂隐娘
  •     只喜欢“梦回唐朝”这篇,看着唐长安平面图,方方正正、格局齐整,向往啊。
  •     暂时只看了一篇:《1949年的家书》。所谓大时代里的小人物的历程,然而感觉这篇仅仅是个引子,完全可以写成一本大书。有点触动的是一个故事,一个17岁上军事大学的少年,18岁赴四川纳溪人民政府工作。那年是1950年,他主动要求征粮剿匪,被内奸出卖惨遭杀害。
  •     陆机啊陆机。
  •     这本主题就是唐朝了,《聂隐娘》一定要去重看,编剧写的东西再次体会一遍,才对得起主创的用心;唐朝的建筑也是真的美,没留到现在却传给了日本,是遗憾也是耻辱;解放战争、文革、阿尔及利亚的历史都是乱世的痛,背景不同,心态却是共通的;刘勃最后的历史缩影短文很有趣,很喜欢他在读库的系列文章。
  •     最爱写《刺客聂隐娘》一篇,《行云纪》。
  •     《行云纪》看过了,算是重温。虽然不懂建筑但依旧喜欢《梦回唐朝》。陆机那篇算是惊喜!
  •     又见王南大神!龙虾风暴又打消了我试一下小龙虾的念头…“三忠于,四无限,红海洋”hhhhhhhhh…对加缪认识深了点… 嗯,梦回唐朝!长安万岁!
  •     宝像印象深刻
  •     一篇关于人工智能的文章不错。
  •     行云记不错,侯孝贤的风格塑造着他的作品。宝像是文革十年以及以后一段时间的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的某些特殊性。梦回唐朝中的故建筑欣赏不了。加谬处于两难的尴尬境地,没有办法感同身受。
  •     16书93。《读库》,不少人喜欢,俺也很喜欢。杂志书,每月一期,出了十年,主编张立宪(老六),是高我十级的人大师兄。早几年,俺常买着看,散失了不少,书柜里只留存了这几本了(图一)。这几年,都是从图书馆借着看。这次借的1504八篇文章,有三篇俺挺喜欢。1、《行云记》写电影《刺客聂隐娘》台前幕后的一些故事,比电影强,电影里"汝二舅、先皇懿旨"这类台词让人喷饭。2、《1949年的家书》出自张丁兄之手,大历史,小人物,细流汇成江海,江海也吞没了细流。3、《梦回唐朝》写唐代建筑,配有不少好图。可惜中国留存的唐代木构建筑只剩四座半了,日本还有几十座,长安不见使人愁。
  •     梦回唐朝写的好
  •     在长安读梦回唐朝,这感觉!
  •     《诗人之死》
  •     有些人说唐朝建筑日本保存得更多什么不拉不拉耻辱论,有遗憾是真的,但这有什么好自卑的,历史车轮滚滚,现在注重保存就行了。再说我们一直在发展,还有唐以后更多朝代的建筑啊,人家天守阁都装电梯了,“保存”真好……
  •     谢海盟那篇已单独出版成书,梦回唐朝不错。
  •     《梦回唐朝》值六星,加缪值五星,谢海盟值二星
  •     1、有时候竟然会怀念有家书的日子!扩大的交往圈总是会稀释人有限的情感。2、人干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注定不那么皆大欢喜,这或许是古代科举制的弊端:不是所有读书为文好的学优者都适合仕,虽然这是儒家书中应有之义。
  •     除了《宝像》,其他各有千秋。尤爱《梦回唐朝》,尽管对建筑一窍不通。身为南京人,看着《龙虾》格外亲切。才知道加缪是个“乌脚”,《行云纪》的作者就是盟盟。
  •     挺适合我的一本书 内容涵盖范围广 有意思 这本里面的唐代建筑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     很高兴看到大家都在吐槽首篇
  •     行云纪\梦回唐朝\诗人之死
  •     感受建筑美
  •     寻找大历史环境中普通人的身影。
  •     纪实文字,生活沉淀在文字里,闪现出不一样的光彩。春末的雨天,坐在书店临街的大玻璃窗边,翻着书,看看雨,看看雨中行人,便觉这个世界到处都在不动声色地上演着惊心动魄的故事,不过,许许多多的故事都只在人的内心中翻卷出它的惊涛骇浪。
  •     唐朝建筑那篇写的太专业了,可是感觉提不起兴趣读,不太适合我。更喜欢加缪和滑铁卢战役这两篇。
  •     建筑史梦回唐朝太多了。看不下去。行云记可以作为了解电影聂隐娘的文章。其他的选择性看看吧。
  •     基本是硬着头皮看完的。讲唐代建筑的很好但是专业性太强,看图多于看字。滑铁卢和陆机以外,都觉得有点矫情,尤其是第一篇关于电影聂隐娘,作者未免太把自己当回事,好像别人看不懂这电影是自身修养不够,怎么没想过化繁为简才是大师的本事。
  •     出一本,买一本,读一本。。
  •     想去看五台山佛光寺和南禅寺,巜梦回唐朝》篇喜欢
  •     《梦回唐朝》还是不错的,呈现了整个盛唐时期的风貌。
  •     王南的建筑史系列又来了,满满当当占了快半本,冲这个系列这期也得读。至于谢海盟的《行云记》,乏味至极,对台湾腔(无论声音或行文、观感)无感。
  •     目前这一本最划算。图片太美好。梦回唐朝的图片。滑铁卢的图片。最喜欢的文字是写陆机的《诗人之死》。联系起三国的陆逊和其孙。《晋书》可观。
  •     《行云纪》好有趣!看完侧录确认,精彩部分几乎被摘录。别有价值却没入选的内容包括隐娘前传和磨镜少年设定。
  •     第一次看《读库》系列 没想到文章内容 类别的跨度如此之大
  •     梦回唐朝,行云纪,诗人之死都是不错的篇章。
  •     陆机和盛唐很不错,三座半
  •     一篇足以单独成书的百页长文《梦回唐朝》已经值回书价,《行云记》读来令人觉得谢海盟仍需修炼。余文皆短,殊不过瘾。
  •     《梦回唐朝》
  •     变革与坚守:或许读库的编者们并未设想每期设置一个主题,但从1504期的这几篇里,牵强地纳入到一个叫“变革与坚守”的篮子里。从篮子里面挑选、甄别,引起对篮子外面的人与事的思考,这种学而思不惘的态度,也是需要坚持的。 谢海盟的行云纪,其实想看的是全篇。源于对《刺客聂隐娘》的喜爱和追捧,更有对候导专心、追求极致敬业态度的敬佩,一直对电影成作过程有或是好奇或者学习了解的兴趣。从短短50多页的叙述中,觉得这种好奇是值得的。尽管是冰山一角,但能够了解候导对于电影事业的热爱以及完成过程中的态度以及智慧,当然还有坚守。 同样坚守的当然还有加缪,甚至在自己思想的王国里,因为内心民族身份认同以及徘徊在法国和阿尔及利亚之间的困境,他的坚守让人神伤。 诗人之死,却讲的是一种变通。从陆机整个人生轨迹来说……
  •     《梦回唐朝》硬而有料,有机会再去山西,瞻仰南禅、佛光二寺,当然去之前应该补一课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行云纪》谢海盟算是继承了家风。
  •     最近读得最全的一本读库,只余一短篇没读,明年的也已经订好了~《行云纪》很精彩,已经买来了单行本,《宝像》颇有意思,南京是《龙虾》的发源地?这一点我不认可……《梦回唐朝》感觉像流水账,全是介绍性的文字,一堆专业名词又不配上图解,不知道非建筑专业的怎么读下去……倘若赵老师来写,或许会出彩一些
  •     这本啃下来很难,王南老师的《梦回唐朝》没能看完,对建筑感兴趣的时候再返回来看吧…… 最喜欢的是讲刺客聂隐娘的《行云记》,后来查了查作者,背景也很有意思
  •     梦回唐朝
  •     梦回唐朝不错。
  •     休憩104th,谢海盟和她爸的差距大于她妈和胡兰成的差距,她在沾沾自喜些什么呢?是真心的为了聂隐娘而自豪还是不忍心告诉自己过去的五年中自己做的东西是眼高手低的,是乏人认可的,除了经验以外一无所有的呢?啧啧,读世间的名字时过于high,高呼谢海盟嫁我,只是图个好老丈人,现在还是收回这句话吧,反正当事人也没听着
  •     是为行云纪买的,却看到了梦回唐朝!这期读库,老六抽阿城脸:《行云纪》里,阿城说“唐朝根本没有床榻……”;《梦回唐朝》里有考证:“唐时由于受胡人文化的影响,已开始大量使用桌椅胡床等家具了。”
  •     #t# 王南这篇《梦回唐朝》,可留待某个阳光午后,泡一壶茶,再慢慢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