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海棠开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209070829
页数:29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她回答:“有。”但她却说那不是指我们兄弟三人。 这又成了一段公案,我没有去分辩,因为我没有看到家谱上究竟是怎么写的,况且,对那段历史也不了然,只是听我父亲如此说。不过,七伯续完家谱后,于1939年在桂林八路军驻军大院,对我们家亲戚和我母亲说他去了绍兴,续了家谱,都续上了,将我们三兄弟都续上家谱了。不然,我怎么会知道在七伯续的家谱的后页上写有大保、二保、三保呢? 周恩来续写的家谱,完全是按照一定的规矩,严格的辈分,一一列出,丝毫不乱。连七伯周恩来“出继簪臣公为子”都写明了,完全尊重了家族的习俗。 簪臣公,即周贻淦,周恩来的小叔叔。在小叔叔重病时,将不到一岁的周恩来过继过去为子嗣,按封建迷信说法,叫“冲喜消灾”,病就会好了。结果不到半年,周贻淦还是病逝了。尽管如此,周恩来在家谱上写明自己是周贻淦的嗣子。这怎么是共产党“六亲不认”呢?周恩来在家谱上还写明:周恩来之妻邓颖超、周恩彦之妻葛少文。这又怎么说共产党是“共产共妻”呢? 1938年过继子嗣一事,由于有一定的政治背景。在活动中,七伯也是有意披露。过继子嗣要举行一个仪式。他请了南开同学赵光宸来主持这件事。1938年,赵光宸已是国民党的教育厅长、高级官员。当时还约请了新闻媒体报道摄影。而且仪式是在八路军驻汉办事处所在地——汉口大石洋行举行,而不是在私人住宅内举行。过继那天,赵光宸带着他的夫人和孩子,我父亲也带着我母亲,和我们兄妹四人一大家子,还有宾客友好,加上新闻记者等济济一堂,好不热闹。 赵光宸按照传统的过继子嗣规矩,要求拜祖宗、磕头、设酒宴等繁琐程序进行。仪式毕,七妈邓颖超还和我们几个孩子、女眷到楼顶凉台照了三张照片留念,其中一张,七妈左手搂着我,右手揽着我妹妹周保庄。当时的情景,由于我们兄妹都太小,没有留下记忆,但在现场的赵光宸大女儿赵忠琦(现在安徽马鞍山供电局,已退休)比我们大了许多,她有一个回忆说明了这件事。 1939年我6岁了。这个世界的事物开始烙人我的脑海中。 我记得由于日寇侵略,在湖南衡阳的粤汉铁路员工家眷退到广西桂林。父亲还要坚守岗位,是母亲葛少文一人,拖着我们六兄妹走的。然而,刚到达桂林安顿下来,日本鬼子飞机就来轰炸,很多民房被摧毁,很多同胞被炸死炸伤,横尸遍野。在一片瓦砾中,到处都是老百姓在失去亲人和家园后,哀天告地地哭号,惨不忍睹。

前言

周家是个大家庭,在“恩”字辈分里,周恩来排第七,我父亲周恩彦排第十三。所以,我们称周恩来为七伯,按南方人的习俗,称邓颖超为七妈。    周济渠是我祖父,是周恩来的三伯父。    1916年,周济渠回到天津任津浦铁路局局长秘书,收入要比其他部门高,周济渠的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他时常接济一些给四弟周劭纲和侄子周恩来。1917年周恩来去日本留学时,他也给侄子一些资助。    妹妹保庄曾回忆:“当走到西花厅不染亭旁时,七伯说:这个地方(西花厅)可是与周家有关的两届总理的住地。我三伯父‘周济渠’的妻兄,就是保庄奶奶的哥哥,姓钱(钱能训,清光绪年间进士),做过内阁总理,也曾在这里住过,三伯父在铁岭的工作就是他安排的。”清朝末和新中国成立初,两届总理与我们周家有关,与西花厅也有关。这种历史的偶然与巧合,精神的默契与传承,确实应该留下一笔。    弟弟保章曾作《七伯与我们家》。邓颖超跟他传递“家书”20载,50多封家书殷殷叮嘱,传承着周家的家风和精髓。    我们家住广东。上世纪50年代末到“文革”中期,因为公务,七伯和七妈常来广州。我们见两位亲人机会多,时常聆听他们的教诲。特别在那样一个是非颠倒的晦暗岁月,他们指点迷津,让我们清醒和觉悟,影响了我们和孩子们的人生道路。    走出西花厅,走进茫茫人海,我们和其他普通的人没什么不一样。    如果问,七伯和七妈生前曾给我们什么照顾?那就是:要求我们比普通人更严格,比普通人更守规矩。    在官场上,周恩来的亲属没有一个人受过特殊的照顾。    在我们家里,哥哥周保昌是铁路工人,弟弟周保章参军转业当工人,妹妹保庄是小学教师,我在家排三(上有一兄夭折),七伯和七妈叫我“三保”,1979年部队转业后,我在省委纪检会工作。我有三个孩子,长女周晓瑾、大儿子周伟兵、幼子周卫东,他们都是通过高考,求职工作,承继七伯的勤劳和简朴。我这辈子“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个孩子,四间房子”足已。    在当兵、读大学、留北京工作、解决夫妻分居等问题上,这些被普通老百姓都看作可以通融解决的事,在周家却是“禁区”。周恩来的亲属更没有特权。比如:大家都在排队,周家的后代绝不许“插队”,甚至要为其他人“让队”。    1978年恢复高考后,当知青的女儿晓瑾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当她兴高采烈到西花厅找奶奶时,赵炜(邓颖超秘书)说奶奶同样担心你被“照顾”,占了农民或工人孩子的“高考指标”,专门派她查过女儿的档案。直到确认晓瑾“是自己考来的”,才肯在西花厅见她。    生前,七伯和七妈严格自律;逝后,在遗书里,还留下周家的“家规”。    1992年7月11日,七妈邓颖超病逝了。在中共中央发布讣告的同时,应她生前的要求,公布了一封信。在补充的两点中,她写道:    1.我所住的房舍,原同周恩来住的,是全民所有,应交公使用。万勿搞什么故居和纪念馆等。这是我和周恩来同志生前就反对的。    2.对周恩来同志的亲属、侄儿女辈,要求党组织和有关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们,勿以因周恩来同志的关系,或以对周恩来同志的感情出发,而不依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予照顾安排。    对亲属的关心和照顾,七伯和七妈是有原则的。他们决不顺从迁就,决不动用人民赋予的权力牟取私利。    七伯、七妈非常关心和爱护亲属。在建国初三年困难时期,他们节衣缩食,也会帮助家人渡过难关。但是,他们对我们要求很严,不能随便坐他的公车,不能白拿公家的东西,不能打着他们的名字请求特殊照顾。无论上世纪60年代,弟弟保章第一次进京忘带洗脸毛巾,还是70年代我们寒冬里借穿一件棉大衣取暖……只要是用了公家的东西,最后都要按周家的“家规”,钱,如数寄回,分文不缺。    在一次党的干部会议上,七伯告诫干部子女好好学习、发奋向上、不学“八旗子弟”。七伯这里所说的“八旗子弟”,是指清末那些倚仗祖宗福荫而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    七伯和七妈教育亲属晚辈时说过:在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前,中国历史上的执政者,包括许多出色的农民起义领袖在内,他们走入“人亡政息”周期率的第一步,都是从人事上的“任人唯亲”开始的,都是从纵容子女享受特权逐渐腐败堕落的。因此,我们要彻底否定“一人做官,全家享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封建亲属关系,过好“亲属关”。    七伯说:“过亲属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1998年,七伯周恩来100周年的诞辰。当记者的女儿晓瑾说广东省委党刊《党风》杂志社总编辑高凯明向我约稿。我婉言谢绝了。我跟女儿说:你爷爷不喜欢炫耀这种关系。之后,高总编辑又来说服我。晓瑾说:“爷爷已走了20多年,我们从来没利用亲属关系搞特殊。他对亲属教育的故事,鲜为人知,我们叙述于世,就是用独特的方式怀念他。”于是,10年前,我口述历史,女儿写了《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日子》。    这些年,回忆七伯、七妈的文章和书很多,我们却一直低调。现在为什么要写出来?    作家梁衡说:“周恩来,作为在这个世界上走了一遭的伟人,他几乎没有留下什么有形的东西,连一个最普通的人该有的遗物也没有。但是,他的身影却时时在我们身边。至今,许多人仍是一提总理双泪流,一谈国事就念总理。”    爱因斯坦生生将一座物理大山凿穿而得出一个哲学理论:当速度等于光速时,时间就停止;当质量足够大时,它周围的空间就弯曲。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再提出一个“人格相对论”呢?当人格的力量达到一定强度时,它就会迅如光速而追附万物,穹庐空间而护佑生灵。    他们是怎样的人?    把所有的心装进你心里,    在你的胸前写下,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爱握在你手中,    用你的眼睛诉说,    你是这样的人。    不用多想,不用多问,    你就是这样的人。    不能多想,不能多问,    真心有多重,爱有多深。    把所有的伤痛藏在你身上,    用你的微笑回答,你是这样的人。    不能多想,不能多问,    真心有多重,爱有多深。    把所有的生命归还世界,    人们在心里呼唤,    你是这样的人。    周恩来和邓颖超真善美的人格和品德,日积月累,在他们内心中建立了一个巨大的精神宝库,造就他们高尚的灵魂。    这一生,我们有幸成为他们的后代!如同烛火,他们的灵魂,照亮了我们的人生!搜集、储藏那点点滴滴的感受,回味起来,是这样的温暖,是这样的明亮……    我想:我们应该写点什么,留下来。

书籍目录

序 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 七伯与我们家 西花厅纪事 刻骨铭心 艰难岁月 谆谆教诲 家有家规 春风化雨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七妈的信 严以律己严待家人 最后的时刻 送伯伯 泪别七妈 我和爷爷、奶奶 金色的回忆 婚礼收到爷爷和奶奶祝福 大无大有周恩来 

编辑推荐

《年年岁岁海棠开:总理家人的亲情追忆》编辑推荐:《年年岁岁海棠开:总理家人的亲情追忆》主要写的是周总理家的亲情追忆。

作者简介

《年年岁岁海棠开:总理家人的亲情追忆》主要内容包括: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七伯与我们家、西花厅纪事、刻骨铭心、艰难岁月、谆谆教诲、家有家规、春风化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七妈的信、严以律己、严待家人等。


 年年岁岁海棠开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