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世界的答案

出版日期:2016-7
ISBN:978750866292X
作者:[美] 斯蒂芬•温伯格(Steven Weinberg)
页数:368页

内容概要

斯蒂芬•温伯格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曾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刘易斯•托马斯“诗人科学家”奖等多项殊荣。现任得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教授。身兼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伦敦皇家学会外籍会员、美国哲学学会会员等。
温伯格出版了多部极具影响力的理论物理教材。在专业领域之外,他致力于将科学理念与人文知识相结合,所著的《最初三分钟》《终极理论之梦》《仰望苍穹》等书畅销全球。

书籍目录

前 言
第一部分 希腊物理学
第一章 物质与诗歌
第二章 音乐与数学
第三章 运动与哲学
第四章 希腊化时期的物理与技术
第五章 古代科学与宗教
第二部分 希腊天文学
第六章 天文学的应用
第七章 测量太阳、月球与地球
第八章 行星的问题
第三部分 中世纪
第九章 阿拉伯人
第十章 中世纪的欧洲
第四部分 科学革命
第十一章 破解太阳系
第十二章 实验开始
第十三章 研究方法之再思考
第十四章 牛顿综合
第十五章 尾声:大一统
致 谢
技术札记
尾 注
参考书目
译后记

作者简介

日升月落,电闪雷鸣,四季更迭,生老病死,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谜题,而我们对这个世界和我们自身的看法、感受,正源自我们如何认识和解释这个世界。但古代和中世纪的科学家不知道我们现在对世界已知的一切,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类似于我们的思维方法,不知道世界还有哪些未知尚待发现 ,也不知道如何去发现未知。随着文明演进,人们不断努力解开众多谜团,科学的现代规则才终于问世。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斯蒂芬•温伯格带我们回顾了挑战前人又扣人心弦的认知发展历程,足迹从古代的米利都到中世纪的巴格达和牛津,从柏拉图学院和亚历山大博物馆到沙特尔教会学校和伦敦皇家学会。温伯格富有启发性地探索了思考世界和分析世界的方法,说明了找到现代科学的目标和方法是何等的艰难,并论述了这一发现对人类认知和发展的影响。同时,温伯格还探讨了科学和各大竞争领域(宗教、技术、诗歌、数学和哲学)的历史性冲突与合作。
他将其学术资质和科学史知识结合起来,研究了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解释世界的努力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而我们之所以苦苦求索,执着于解释世界,因为答案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世界、自己和未来。这不懈的坚持和追求,正是“非凡的故事,是人类历史中最有趣的故事之一”。
★ 世界级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斯蒂芬•温伯格全新力作
★ 详述科学认知历程,从古米利都到伦敦皇家学会,从亚里士多德到托勒密、哥白尼直到牛顿
★ 探索世界的哪些方面是可认识、可解释的,以及如何认识和解释
★ 透析人类如何探索和理解世界万物的运转,从而领悟未来
★ 洞悉科学与诗歌、数学、哲学、技术和宗教等思维方式之间的冲突与合作
★ 犀利点评科学人物的成败得失及影响


 给世界的答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2条)

  •     我们总是提到三观,这三观分别是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其中世界观,是说我们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另外,从专业角度考虑,通常来说这是哲学家主要思考的问题。这种情势下我的思维有些定型,很少去把自然科学与对世界的认识这个问题联系起来,然而自然科学往往改变事物的存在方式。物理学家对此的看法也与哲学家们有很大的区别。比如这本《给世界的答案:发现现代科学》,作者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看待问题的角度很是不同,就连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文本相比,蕴藏的观照性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本书分别四个部分,分别是:希腊物理学、希腊天文学、中世纪和科学革命。这本书着重探讨的科学家是牛顿,而我主要关注的是笛卡尔。本书作者斯蒂芬·温伯格写道:他的哲学思想在过去和现在一直备受推崇,在法国和哲学家中均享有极高声誉。这令我很是费解。对于一个声称找到了寻求可靠知识的正确方法的人,笛卡尔在关于自然界许多方面的认知存在重大错误,这让人不能无视。斯蒂芬·温伯格说得很有道理,如果找到了寻求可靠知识的正确方法,那么笛卡尔的所有的推论都应该是正确的。如果存在错误,就证明笛卡尔没有找到寻求可靠知识的正确方法。这个逻辑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从事实情况来看,笛卡尔的很多看法存在错误,但也存在正确性,合理性。就像作者所说,他最大的贡献是发明了一种新的数学方法。这说明关于笛卡尔找到寻求可靠知识的正确方法这个问题是有问题的,但不代表其他所有的问题都是有问题的。另外,本书给读者一种情理上的异样感受,这位物理学家似乎对前人的科学成果有些不通情理的认知。我们中国人喜欢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后人对前人不能求全责备,抛开祖先崇拜这种迷信权威感来说,世界是变化的,用已知的,已经证明的问题去对前人未知的问题的推论去进行否定,情理上似乎有些难以接受,当然,在逻辑上有一定的合理性,这也是比较要人警醒的部分。除了我之前提到的这套逻辑,还是类似的内容,比如说指向培根的内容。在这里我想说,用“犀利”来形容此文的风格比较贴切。在这里作者提到笛卡尔最著名的推断,我思故我在。我曾经顺着这个思路思维下去,倒是发现了一个问题,之后我便没有办法继续理解下去。我是这样想的: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我理解他的意思是,我在怀疑,我无法怀疑怀疑本身,正在怀疑必定有怀疑的主体。证明了主体的存在。可我再想,睡着了就没法证明我思故我在了,那么能说睡着的我是不存在的么?我至今没有想通这个问题,多数时候都是搁置着。如果有朋友通晓,还请不吝赐教。
  •     如果让我回到远古,清除掉所有关于现代科学的认知,我是否也会像原始人一样在吃饱喝足后仰望星空,那是神灵在召唤?亦或是居住着如我一般的人类…?环望四周…闭上眼,周遭一片寂静,世上的一切会让我感到惊奇?还是可怕?当我发现野火烹制出的熟食更美味,便不再恐惧火焰,有了那取火的欲望;当我发现野外更为锋利的石头和木材可以助我获得更多的猎物,便不再惊恐于地质运动,有了制造工具的想法…科学也是这样,宇宙的规律从这颗美丽的星球形成之初便默默运行着,而发现它们的动力便是人类了解这个世界并为我所用的最原始的认知渴望。 科学最早从18世纪慢慢从宗教中独立出来,而这位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包含着几乎所有学科但却禁锢着科学这个孩子的庞大知识体系犹如一位古板而让人恐惧的母亲,她隐藏着真理,迷一样示人,不难解释晚年的牛顿深根于此,破解其中奥秘,因为百姓对此深信不疑,哲学家对此不屑一顾,却是政治家手中统治利器。虽说科学的步伐和历朝历代并无太大关系,但宗教和政治格局却深刻影响着它,无数科学家为了捍卫自己的话语牺牲着社会本应赋予它们的一切甚至于生命,而科学的火种却从未熄灭,无论朝代更迭、黑暗时代抑或是战争和平,都无法阻挡这颗科学之心了解、改造这个世界的决心。从肉眼能观察到的实体物质到借助仪器才能了解的微观世界,从微观世界再到庞大的宏观宇宙,一处处的谜团被解开,音乐、诗歌、数学、哲学与技术又与科学相辅相成,如同姐妹般互相启迪,互相发展。 特别喜爱本书中的古希腊章节,那是一个我所向往的多元化且开明的时代,整个社会的开放程度也今当今社会羡慕不已。智慧型神学与科学并驾齐驱,百家争鸣:泰勒斯、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这些在历史中闪闪发光的名字手握缪斯女神的真理光环,人们环绕在各派学院中学习、发现、思辨。科学、哲学、天文学的相互进步,理性思考着这个世界,延伸到整个无垠宇宙。虽然那时许多科学理论在现在看来幼稚甚至可笑,可那是人们一次次发现世界的坚实脚步,没有反复的碰壁与不断论证,没有不断的推翻和重新建立,没有金字塔最底端的坚固铺设,就不会有现代科学顶端的辉煌。科学的脚步向前,世界的面目也越来越清晰,期待未来,人类的足迹将会遍及宇宙的各个角落。
  •     《给世界的答案》书评:了解科学发展史,探究科学真谛科学探究与发现一只伴随着人类,从古至今乃至未来。因为有了科学,人类才从愚昧走向文明,从农耕社会走向文明社会,从最原始的生理本能,到拥有了科技,从蒸汽机、电灯的发明到现在的电脑、手机、互联网、核武器等都得益于科学技术。从地下飞上了天,从太空飞向世界宇宙。人类因为有了科学而变得非同一般,变得生活优越与幸福。然而科学的发现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道路,科学的道路充满着曲折、荆棘、坎坷与艰辛。未知的科学领域探究一直是科学家们的使命。斯蒂芬• 温伯格的《给世界的答案》一书,就给我们展现了科学发展的历史。看看这本书的作者简介:斯蒂芬• 温伯格诺贝尔物理学获奖得主,曾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刘易斯• 托马斯“诗人科学家”奖等多项殊荣。现任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教授。身兼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伦敦皇家学会外籍会员、美国哲学学会会员等。温伯格出版了多部极具影响的理论物理教材。在专业领域之外。他致力于将科学理念与人文知识相结合,所著的《最初三分钟》《终极理论之梦》《仰望苍穹》等书畅销全球,被译为多种语言。斯蒂芬• 温伯格说自己是一名物理学家,不是历史学家,但是多年来对科学史的兴趣与日俱增。科学史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特别的故事,是人类历史上最有趣的故事之一。而对于斯蒂芬• 温伯格本人来说这样的故事与他们也息息相关。了解过去能够辅助并启发今天的研究,科学史的知识也有助于激发科学家当前的工作。希望科学家们的研究能为自然科学的伟大历史传统做出贡献,不管这一贡献是多么微不足道。这本书的内容大部分是斯蒂芬• 温伯格在大学的讲稿而成的。在过去的十年里,作者在科萨斯大学先后多次为本科生开设有关物理学和天文学历史课程,授课对象都是没有科学、数学或历史等方面专业背景的学生。所以这本书的定位是浅显易懂,更适合大众普通人阅读。斯蒂芬• 温伯格带我们回顾了从古希腊到科学革命的认知发展历程,足迹从古代的米利都到中世纪的巴格达和牛津,从柏拉图学院和亚历山大博物馆到沙特尔教会学校和伦敦教皇家学会。温伯格有启发性地探索思考世界和分析世界的方法,说明了找到现代科学的目标和方法是何等的艰难,并论述了这一发现对人类认知和发展的影响。同时,温伯格还探讨了科学和各大竞争领域(宗教、技术、诗歌、数学和哲学)的历史性冲突与合作。他将学术资源和科学史知识结合起来,研究了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解释世界的努力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本书分成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希腊物理学。第二部分是希腊天文学。第三部分是中世纪。第四部是科学革命。以历史发展时间为轴,从公园前6世纪希腊科学前期讲起,在这个时间轴中作者为我们呈现了科学发展史中的诸多科学家、科学理论研研究的著作以及科学研究过程中的风趣轶事。比恩培多克勒提出了万物都有水、空气、土、火组成。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希腊哲学集大成者,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再比如欧几里得、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波义耳、惠更斯、牛顿这些科学大家的理论及轶事都可以在这本书窥探一般。除了名人科学知识外,书里面还有很多的科学物理学的定理理论知识,也有很多的物理数学公式。这本书籍非常适合对物理学科学感兴趣的人,也特别适合高中生当做读物。只有了解了科学研究的历史与进程,才更会激发人们对未知科学探究的热情与信心。——特此鸣谢【拾光书屋】

精彩短评 (总计28条)

  •     书名有点名不副实,内容多为天文学。有点枯燥,可读性稍微差了点。末尾的技术札记可以用来引导中学生对天文学等的兴趣。作者吐槽早期的希腊人不遗余力,算是全书中难得的亮点:在我看来,要理解这些早期的希腊人,最好不要把他们看成物理学家、科学家抑或哲学家,而是把他们当做诗人。
  •     文科生表示看着很费劲。。。不过视角很新颖,祛除了古典时代哲学家科学家的光环。
  •     题目偏大(给世界的答案,或解释世界),而内容偏窄(基本上是围绕天文学史)。重点读了第四部分“科学革命”,考察从哥白尼到牛顿的科学发展以及”大一统“尾声。作为附录的“技术札记”,包含35条基本上和天文有关的几何问题,有点意思。中学数学老师把它当作课外辅导材料会比较有价值。人的求知欲和人的食欲、性欲一样,具有根深蒂固的特性。人类追求对天空、物质、生命、精神(大脑)的解释,构成了人类波澜壮阔的求索历史画卷。从这个意义说,本书可看作”以天文学为例“的探索历史。.
  •     作者是现代物理学家,批评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没有数学化。但是又批评数学家们太过于看重数学真理,并顺便批评柏拉图对数学的看重。也就是说,作者将数学视为方便的工具,而非通达真理的道路。“回望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基本粒子标准模型所取得的发展,没有一件得益于数学严谨性的提高。”所以作者就对这一事实视而不见甚至有意歪曲:柏拉图强调以数学/几何的精神去研究天文学,而现代“科学”的最早迸发,正源自于此。
  •     温伯格的“科学发展史”可能让读惯主流“科学哲学”家写的科学史的人很不习惯。温伯格书中的观点不是第一次表露出来,而是由来已久。我深以为然。
  •     做笔记。
  •     看看
  •     尝试2遍 没读懂~
  •     古人更多地是用自己的观察而得出主观解释,并无法证明他们所得出的结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我们看到有些理论是很荒谬的,但他们的贡献依旧无法否认。对于今天的科学,错误当然也存在,也许真相与常识完全相反,而我们依旧同古人一样难以接受与自己观念常识违背的新事物,望我们能以史为鉴,勿错过真相。
  •     以现代人视角去回眸科学在历史诸阶段取得的成就和无法突破的局限,点评各个学派和人物,读来别有一番滋味。即便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也能对物理学与天文学发展路径留下些许印象,对伟大科学家名字再次混了个耳熟。整体来说行文很流畅,可以跳过那些过于专业的细节,对历史发展主脉络进行把握,记住各个阶段的主要人物及其核心贡献,为进一步阅读打下基础,也激发出进一步探索发现的欲望。这类书读下来不觉得枯燥、不会难到想立即开撕,就算合格了,无疑这本书远甚于此。
  •     可以二刷
  •     科普读物
  •     万维钢在日课123里面提到这本书。用伽利略的故事来证明科学进步都是有新工具的出现推动的。新科技一旦出现,聪明人的反应速度有多快。温伯格的书技术性和理论性更强。
  •     读中学的时候,如果知道这么多背景知识,会学的更认真了
  •     不错,2016年八月读完
  •     读不太懂,理科渣男跳过吧,越往后越枯燥……
  •     “另一个斯蒂芬”给出的一本书,很期待,很想知道关于现代科学,他是怎么想的
  •     本书不是单纯的一本科学史书,重在解释和启示人类科学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又如恶化相互关联,正确看到科学的认知过程是本书的亮点。
  •     一位科学九段用大白话对几千年以来的科学棋谱进行了高清分辨的复盘讲解,古今对照,见微知著,充满思辨和独到,发人深省。200多页的酣畅,译者功不可没。
  •     特别有趣的一本科普读物。
  •     #98天读35本书#第9本,“一个简洁美观并与观测结果吻合得不错的理论,往往比复杂丑陋却更符合观测结果的理论更接近真理”。
  •     利用现有的知识,来澄清过去的科学;不时用满足感来激发我们想出更好的主意。
  •     一本非常不错的介绍自然科学发展的书,里面的思考方法值得我们效仿
  •     科学的发展改变了整个世界,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但是科学的未来会怎么样,我们无法想象,科学的历史,如此的曲折,却又如此的有趣!
  •     推荐给孩子们,在学到相关知识的时候,翻翻这本书~
  •     #文科生也可以看的科学史#作者支持“科学革命”存在,本书以现代科学的视角讲述科学发现之前的历程,说明古代“科学”和现代科学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解释世界,所以从古到今世界没有太大的变化,对世界的解释却发生了巨变。希腊时期的科学思维是诗人式的、哲学式的,早期仅限于描述命题,没有证明,甚至研究“科学”的目的也是为了成为“更好的人”。中世纪和阿拉伯人的科学思维则充满了宗教元素。巨变于16-17世纪突然发生,从天文学开始,从哥白尼开始,直到牛顿。科学对命题的证明从数学式发展成物理式,形成“用数学方法表达客观规律,以便精确预测世间万象,并通过观测结果和实验结果来验证规律”的科学方法。世界得到了更简单合理的解释,新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取代了旧的,像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应用于科学史。而未来,科学理论还会更简化更统一。
  •     绝非科普读物…附录里的证明都很有意思…
  •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Weinberg写的科技史(物理学史)简明读本。读来最大感想是古希腊地心说体系在描述古代可观测宇宙时是具备很强的解释力的,而中世纪对物理学的探索也远比臆想中有力。科学是不断迭代的、为人类理性开疆拓土的工具。作者重点讨论了在其发展中,测量精度、理论的微调、简洁性等议题。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