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

出版日期:2015-1
ISBN:9787549553734
作者:(日) 杉本博司
页数:256页

内容概要

杉本博司
1948年 出生于东京下町的御徒町[今台东区],家中是银座经营有成的美容用品商社“银美”,父亲为业余落语家。
1970年 赴美求学,在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学习摄影。
1974年 移居纽约,先后获纽约州政府、古根海姆、美国教育协会奖学金,开始摄影创作。此后约十年间,杉本博司往来日本纽约两地,身兼古董商。此时期的经验养成他日后收藏日本古文物的爱好,也增进了他对日本古美术、建筑、文学、历史的造诣。
1977年 于日本南画廊举行首次个展。
1980年 于纽约Sonnabend画廊举办首次海外个展,并陆续在洛杉矶现代美术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德国古根海姆美术馆、法国卡地亚基金会等地巡回展出,受到高度评价。
2001年 获颁素有“摄影诺贝尔奖”之称的哈苏基金会国际摄影奖。
2005年 在日本东京的森美术馆[Mori Art Museum]举办了极为重要与成功的大型摄影回顾展“时间的终结”[End of Time],是他一生作品最为完整的呈现,参观人次创该馆纪录。
2009年 获颁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赏。

书籍目录

《现象》简体中文版刊行寄语
神成为佛之时
停止吧 ,时间[一]
停止吧 ,时间[二]
本歌取
狐眼女子
临刑者小曲
阿留边几夜宇和
射干玉之黑
母 亲
利休•现代
鬼畜的言说
连载结束

作者简介

我作为一名当代艺术家,并不是为了自我表现而创作。我心中的自我,步履蹒跚地来到这漫长的民族历史尽头,只为了窥视彼方迷失了的远祖之地;我心中的自我,不过是盲人手中的盲杖,只能一点一点地敲打着那通向历史的道路,依靠回声的引导来从事我的创作。
在我看来,所谓理解西方,就是去发现自己身上的日本式灵性,并利用西方文脉再次表现这种灵性,使之成为我自己的艺术。
——杉本博司
杉本博司向来以摄影家的身份为众人所知,举凡他的创作,如《透视画馆》《肖像》《剧场》《海景》等,无一不在挑战我们对于摄影表达的既有认知。他将时间、生命、历史这类具有纵向深度的主题,凝练成为二维的影像。
本书是继《直到长出青苔》与《艺术的起源》之后,杉本博司在大陆推出的新一部评论著作,这本评论小品所讨论的艺术范畴更加开阔与多样,在书中,作者探讨艺术、造物工艺、电影、民间传说、歌谣。“停止吧,时间”是一部追溯摄影诞生的考据小史;“本歌取”又是对杜尚式观念的东方回响;“临刑者小曲”中,他接过苏珊•桑塔格未尽之工作,饶有兴致地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七部日本电影;而“鬼畜的言说”一文俨然是他写作的“现成品”:从旧书摊收集的时代杂志直接翻译出当时西方媒体对日本天皇的专题报道……
从《现象》读来,杉本博司仍是少有的一位站在摄影家的视角,以观看统摄作为现象的艺术背后的历史与哲思的大师。


 现象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日本的这几位当代摄影大师都有饱含着哲思的文笔。这本杂文集是部简明摄影史,又有自传的影子,从中可以读出摄影师的美学思想。深受过西化的再生之苦的日本,真是当代中国切实切近的导师,我们该花时间和精力好好学习他们的经验,那才是真正解渴、宜用的。不能事事称欧美,我们不是西方人,我们有自己的文化和传统,而且它们是宝贵的,不可能也没必要都推倒了重来,而是要赋予旧建筑以新功用。这是不容易,但当我们确信这是我们选择的唯一的路时,自信和勇气会源源不断得滋生
  •     我似乎也陷入了杉本博司这种“看尽所有值得看的东西”的欲望,只是他看的是一张照片、一尊观音像、一幅肖像画、一个舍利容器……而我窥望的是他眼中的世界。《现象》这部评论著作,探讨了造物工艺、时间、古美术品、艺术、日本历史、歌谣、民间传说……每一章都独立成文,却又存在某种特殊的联系,即杉本博司会“偶然”地将这一切与摄影结合起来。他把自己与艺术品的相遇比作男女间的缘分——“明知道不该,却还是会出手,就像男女间那种微妙的感觉”。出于对细节近乎病态的追求,杉本博司对每一件艺术品都观察的细致入微,而后往往会福至心灵的讲述一段被视觉勾起的记忆,从流佛到日本灵验记,从现代艺术之父马塞尔杜尚的“现成品”艺术到日本平安时代“本歌取”,从一副《狐眼女子》画像到摄影术“真”的境界,从一本印有天皇封面的《时代杂志》周刊到日本人的精神特质。杉本博司善于用男女关系让人明白一些他对摄影与艺术品的难以名状的情绪,就像他说的“自古以来,情欲与艺术之间始终保持着某种剪不断的联系。”他“一见钟情”于一个看见那一瞬就想要拥有,但是,下一瞬间就要转移视线,以免让他看穿心思的 “金铜镀金舍利容器”;他调侃一些被摄影捕捉的对象,就像偷情被人看到的那一瞬间;他在博物馆看到摄影术的鼻祖塔尔博特的最初期的底片时,悲切地觉得自己是一位在墓前祭奠丈夫战死沙场的妻子;他用法语中的激情“小死”联想母亲的“性”到人类的起源。就这样,一位摄影家内心暗涌的情感独角戏,瞬间让所有读者成为他剧中的观众。杉本博司用摄影剖析时间的意义,同时借人类的根本欲望“让时间停止”,一步一步返祖似的探寻摄影的根源,他说“世界因欲望而存在,摄影则因欲望得以发明。”他的探寻以拿破仑为线索。这段视觉记忆从画家雅克-路易 大卫创作的《拿破仑加冕仪式》开始,到杜莎夫人蜡像作品《拿破仑之死》,再到威尼斯城堡一角“拿破仑之屋”,最后到他自己拍摄的拿破仑蜡像照片。这些事件的发展以时间为顺序,直到他将杜莎夫人的拿破仑蜡像照片放入这个挂着时这挂着雅克-路易 大卫的拿破仑肖像的“拿破仑之屋”展出,顿时,这个房间里出现了时间嵌套的复杂状态。这种收集时间片段欲望正如苏珊桑塔格所言:“人类收集照片就是在收集世界”。我反复的看了很多遍,很多时候是枯坐着,这样的文字对我来说,非得要凝神专注才能领会,我时常陷入文字中的漩涡,里面光怪陆离,就像针眼里的一切,构不成一个完整的事物。现在我沮丧的想,我宁愿反复品味一个人见不得光的小心思。就像“XXX神情严肃的蹲在他面前,仿佛是思虑极重大的事情,其实是在偷眼看着XXX的大腿……”再次向XX致敬。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里面注解非常多,对日本历史不太了解的我看第一遍很吃力,印象最深反而是书中最后的那段话“假设太阳系的历史为46亿年,那么相比之下,地球成为现有这种状态的历史并不长。人类的出现大约是五十万年前,而人类进入文明阶段则是大约五千年前的事情。我们的文明时代在宇宙时间中,只不过是一个瞬间而已”
  •     2016年9月20日,福州,大梦书屋。看封面以为是一本正经的摄影文集来着,类似严明《大国志》那种,结果...也差不多啦
  •     文字谈吐一点儿也不日式,翻译真棒啊。
  •     始终围绕时间或民族这类主题,却没有拘泥于此。杉本博司的博学也令人惊叹。
  •     将发生的现象进行返祖式探索,想要拍到已经过去千万年的现象,确实有些妙。很科学、很实在,没有情绪,将深刻的、神秘的外衣解开,探查微妙的、浅薄的现象的原因。
  •     读的杉本博司的第一本书,很棒。同样谈摄影,谈艺术,切入的角度,关注点非常细腻、真诚、锐利。
  •     受佛教思想影响很深的一部随笔,叙述都淡淡的,印象最深的是他译时代周刊写明仁的文章——人明明只是众神的文乐木偶,却也能有神道教、天皇崇拜这样情感、规矩都重得不得了的现象。
  •     摄影师的哲学故事
  •     脑海里的样子还是山本耀司,记得刚看完直到长出青苔的时候还为自己虚焦,手抖,不知所云的几张海面沾沾自喜,也是年少无知了。
  •     涨知识的一本书
  •     杉本博司 日本 散文
  •     感觉衫本是个佛学,古美都有研究的人,美术历史也很渊博,所以能让大家感觉他拍的东西有禅意吧,作品很多时候是反映自己的内涵的东西。
  •     读此书前对杉本博司的摄影了解未深,但书中旁征博引,行文处处透露哲思。其对待媒介的态度,研究方法于我目前有一定启发性。
  •     被密集的知识点震撼到!杉本博司应算是摄影界的贵族了吧?博古通今,从佛教历史讲到法国大革命,从拍摄拿破仑蜡像折射自己的哲学观。怪不得他的摄影俨然美术史的一面镜子,不属于人间。
  •     相比于杉本博司的前两本随笔集,这一本形而上的色彩更重了一些。那些在前两本中让人于细节中获得感悟的很东方的叙事方式也淡了许多,虽然他还是那个可以将杜尚、摄影与本歌取放到一起做类比,将神、佛、科学与哲学于一处讨论,融汇现代主义与日本灵性的那个杉本博司。但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第一本中那个安静地叙述自己的作品,跟大家讲自己在思考着什么问题的那个他。也可能有翻译的问题在哈哈哈哈
  •     日本艺术家就是这种不管深受西方艺术流派多大影响,根还是扎在日本传统内的。由杂志连载文章汇合而成的集子,没有太多关于个人创作的叙述,多评论,多随想,也许40岁以后的我会喜欢这种风格吧
  •     靳哥哥在机场看所以就入手了哈哈哈哈哈哈看完之后真的觉得很不错啊
  •     比另外两本好一点
  •     杉本博司的学识和哲学见解无疑是让人敬佩的,现象是出发点,经过观察与思考,又回到了作为现象的艺术本身,这也是杉本摄影师身份的重要创作意图。思考,是有力量的。摄影,不仅仅是记录。
  •     作者好强大,通晓很多东西,读起来有些吃力。
  •     我不是个摄影爱好者,我也不熟悉作者生平,所以只是从书的角度出发,真的决定很是平平。
  •     对于有天赋从事艺术设计和创作的人一直非常羡慕,不仅要有智慧也要有眼睛的群体。最喜欢说桑格塔的那个篇幅,再次是说宗教、摄影。
  •     对为什么要拍那样的照片,比如原比例大小的建筑局部、佛像、剧院做了解释。作为随笔集知识含量也超大。
  •     论断时而清奇时而尴尬
  •     从大师的角度看世界。
  •     感觉像是穿越时空的游记,走在时间流里,体味着种种远古气息,又用文字记录下意识世界里敲打建构出的多维的迷失了的远祖之地。
  •     在《现象》这本书中,作者杉本博司首先探讨了摄影,这一艺术门类,从技术演进成艺术的过程。又以艺术家的视角从不同的深刻探讨了人性、文化、宗教、艺术、历史等联结古代文明与今日社会的深刻话题。全书各篇文章内容看似随意,每篇文章的写法也是天马行空,不拘一格,但是从始至终贯彻这作者对于人类文明的体味和思考。
  •     摄影,艺术,宗教……内心有神明。
  •     书印刷质量很好,内容没什么东西
  •     亚洲摄影看日本,总能从中体会到摄影的哲理!
  •     如题,现象,对其深沉的思考以及反思,涉猎广泛,真的他不只一个摄影家的称号。学习其学习思考的精神。
  •     翻得比较快,平实之中见心性吧,杉本写的东西还是有些禅意的
  •     一张照片的背后的想法能让我思考很久!
  •     书和照片都是标本 不被记得的事情就和没有发生过一样—————然而除了人类 没人会在意这些
  •     读的第三本杉本博司。从《青苔》到《现象》,杉本博司不断吸收东西不同体系下的文化、思想化为自己作品的理念可见一斑。希望去用相机记录下的图像来传达他所受到的感动——将相机作为一个工具,而非让自己成为相机的工具,或许是他的摄影作品保持“透明”的秘诀之一。但因为翻译扣一星。受上一本余光中的翻译小结影响,对随处可见的基础语法错误及显现的日语表达,难以忍受。
  •     优美
  •     泛泛而侃
  •     笃定之心之人,会对事物本来感兴趣。昨日合书起立时,听到地铁车厢一男子说了两遍“Sugimoto”,犹豫恍然回他:哦,杉本博司。同好交谈数语,彼此善意告别。
  •     林叶译本在注释和极美的诗性语言上处理很细腻,但是整体的阅读感却没有黄的通畅,但是,杉本博司仍然是杉本博司,博古通今,自娱自乐地沉浸在日本历史与美学其中,在这本书中略略窥得其学识的深渊,不得不夸杉本博司是条溯游而上的大马哈鱼。
  •     世界是众神无目的的游戏。
  •     涉及到很多与日本佛教有关的历史和物件 有些照片如果不了解拍摄的背景,看起来好像很普通
  •     没意思
  •     和洋之間能這麼通透、自在的杉本博司。每一章都很有啟發性,讀起來又很讓人愉快,寫出這樣的文字真是厲害!
  •     杉本博司的随笔都颇有深度 而且还科普了一些日本小众知识
  •     除了感觉自己当文盲都不配 就没别的了
  •     就算读过了吧
  •     杉本博司在杂志上连载的合集,质量很高。
  •     让我回想起自己第一次见到《给予:1.瀑布;2.燃烧的气体》的情景。Petite mort和男根崇拜,杜莎夫人,安妮·莱博维茨,苏珊·桑塔格,以及一些考据历史。
  •     不知道爲什麼總感覺一些想法很冗餘,大概境界未到。
  •     你是以何种‘应有的样子’活在当下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