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别人的路上——阎连科语思录

出版日期:2014-10
ISBN:9787208125384
作者:阎连科
页数:184页

内容概要

阎连科(1958年— ),河南嵩县人。著名作家。代表作有《日光流年》《受活》《风雅颂》《四书》等。首位获得“卡夫卡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书籍目录

序曲:与其在土地上等待一种命运
那年代中的一些事
我父,我乡亲
我是那块土地的儿子
用一生来盖几间瓦房
与其在土地上等待一种命运
第一乐章:在别人的路上,在身份的夹缝里
乡村和城市,永远是一种剥离
日子是棵树,生活是公园
在身份的夹缝里
命运是一种完全的偶然
第二乐章:躲在711号园子里看四季
农具是人类自身的记忆
保持对蔬菜的良知
一花、一草、一木的生存权
躲在711号园子里看四季
第三乐章:人生是一个积量成质的过程
我们生活的世界
死是一种真正的新生
精神满天飞,灵魂满地踩
人生是一个积量成质的过程
第四乐章:文学可以让人重新活过来
军事文学也是艺术
作为文学土壤的土地文化
现实主义不是唯一的
文学可以让人重新活过来
第五乐章:天然的是生活,不是写作
作家的自我约束与灵魂爆发力
写作是一种情感焦虑的结果
谎言中的真实
追寻写作语言
做好人,写“坏”小说
天然的是生活,不是写作
尾声:做一个不被丢失的作家
作家在现实面前可以做什么
做一个不被丢失的作家
余响

作者简介

中国首位卡夫卡文学奖获得者阎连科的心路历程再现
一位努力不被丢失的作家的尽情自我表达
《走在别人的路上——阎连科语思录》是从阎连科多部作品中选编、按一定叙述逻辑进行重新编排的语思录。共有七大章节,分为“序曲:与其在土地上等待一种命运”;“第一乐章:在别人的路上,在身份的夹缝里”;“第二乐章:躲在711号园子里看四季”;“第三乐章:人生是一个积量成质的过程”;“第四乐章:文学可以让人重新活过来”;“第五乐章:天然的是生活,不是写作”;“尾声:做一个不被丢失的作家”。


 走在别人的路上——阎连科语思录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文/伊莎贝尔不在《走在别人的路上》书作者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作家,外号“禁书作家”。之前我对作者的了解几乎为零,但是正如“编辑推荐”中所说的那样,本书是对阎连科相对陌生的读者快速了解阎连科、感知阎连科、阅读阎连科的捷径,其内容是从阎连科众多作品中辑录的精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重新编排的随想录,向读者呈现一位具有独特性格和写作风格的作家的创作及生活历程。土地于阎连科来说是又憎又爱的,“说句实话,许多时候我对那块土地的恨超过我对那块土地的爱。而又在许多时候,我对那块土地的爱,又超过对那块土地的恨。这种矛盾,这种混乱的情感和困惑,其实也就是一个字——怨。我对那块土地充满了一种哀怨之气。这种怨气阻隔着我和那块土地的联系与沟通。”阎连科如是说。可是,我明明感觉得到他是爱着那片土地的,这让我想到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里的那句话“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当然,或许我把这句话放在这里来说是不合适的,只不过我想表达的是,阎连科对那片土地的怨其实还是来自于他对土地的爱啊。阎连科是这样解释“日子”和“生活”的:日子是棵树,生活是公园。当然,他对这句话还有其他阐述的,只是我想,他想表达的应该还有更深层次的意思,只是我资质尚浅,还悟不出来这其中的道理。(未完待续)
  •     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这次作者是以一个生活在城里的乡村人的身份回归,站在这块他曾经想逃离却被困在心头萦绕不去的土地上,进行了发人深省的自我剖析和内心独白。即使是在成为首位获得卡夫卡文学奖的中国作家后,他的身份仍旧是这块土地的儿子。阎连科,这位本土纯文学作家用朴实不造作的文字记录了中国土地的现实。近来,读这本《走在别人的路上》,不禁让我对在中国土地上活过千百年的人们感到好奇,想一看究竟。这本书是阎连科的语思录,作为他思想的主导,秉持着清醒自知,内敛而深刻的思想考量,能为迷途中的人们指点迷津。全书内容涵盖了人与土地、土地与命运、命运与自然生活以及自然生活与写作者的递进关系。在作者深邃的思想中,读者能感受到生而不息追求生命本源的力量。 阎连科在获得卡夫卡文学奖的演讲中说,自己是个命定感受黑暗的人,黑暗不仅是一种颜色,而是生活本身,是中国人无可逃避的命运和承受命运的方法。与其在土地上等待一种无可逃避的命运,作者选择了逃离这片土地。尽管去参军入伍,但他的身上始终都流淌着这块土地的血脉。人生中的全部苦乐,都由这块土地给予,他也把心毫无保留地交给了土地。整本书实为一个回归内心本根的过程,作者生活在城市里多年,但时时刻刻都在盼望着灵魂能在熟悉的土地上真正皈依的一天。从这块土地上走出来,却不能扮演一个完完全全城里人的角色,作者对身居多年的城市仍然感觉自己是个局外人,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因为城市或是城市中的人将他排斥在外,还是作者自己不愿意融入到这样一个时代,其实这本书的书名已经给出了一个清晰的解释。阎连科,他五十载的命运心系着这块土地,他爱得深沉,可同时他也不幸成了一个在乡愁上千回百转的人。他曾说自己是一个心中藏着无数秘密的人,他将文学视为一个人在用个人的方式泄露心灵机密的人,正是选择写作让他成为一个走在拥挤的人流中不被“丢失的人”。作为一个作家,他又不免为中国作家所面临的生存环境感到担忧。当文学作家深陷“约束和想象的软弱”的困境中,阎连科用土地文学建立起属于他自己的,一个作家的坐标。“一切的文学,都源于写作者的生存现实。一切生存的现实,都必然会走入到写作者的精神世界及其作品之中。”阎连科是属于那块土地和山水的,他是那块土地的儿子。正如他所说的,土地文化塑造了魂魄,他的父母亲和乡亲在这块土地上活了一辈子,在家庭和家族中世代酝酿的亲情与温情中,他感受了人生的艰辛和生命的世俗而美好,正是这份沉甸甸的情感使这块贫瘠的土地吸吮着细雨无声的温情与滋润,作为文学土壤逐渐丰饶起来。土地文化被作者心灵化之后,赋予了活力和生命。如今,阎连科在经 受了心灵上的震颤和苦痛后,毅然决定固守着这块土地上的一隅村落。是文学让他重生,他通过文字交付内心的渠道都是从实写来。这本语思录虽然不长,但从序曲到尾声都在表述一个乡村人的内心诉说和自我追问。整本书中有一句话和我产生了共鸣,“我们已经出行了这么多年,把不该忘的都给忘了。”我们走在人群中,熙攘繁华,内心却感到空寂无人,我们时不时地会把自己丢了。人总是这样,在来不及的时候才明白,当我们最终找回了自我记忆,一步步地向前走着,或许已被生命遗弃,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但也应有尽有了,在这养育着善良的土壤上,早已诉说了一切有关灵魂开始的记忆。如若不然,勿忘心安,不泣离别,不诉终殇。要相信,经历过后终会释然,《走在别人的路上》将是迷茫之时仔细研读的最佳选择。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第三章开始到最后都牛,推荐好书!!
  •     应该是位极具天赋的作家 翻译讲座上 那位金发的法国译者说自己翻译过冯唐和阎连科的小说 我想出版界有自己的一套规矩 可能和作者的语音体系不一致 匆匆读罢 有些进不了心里
  •     “人生是一个积量成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从东向西行,一步一步地走着,经历着无数风雨,最后风雨够了,你便老了,死了,到了人生的终点。”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