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茶文化遗产调查研究

出版社:刘馨秋、 王思明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03出版)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511607676
页数:269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另据《江都县志》载,“蜀井,在城东北蜀冈上禅智寺侧,其泉通蜀,故名。又云:水味甘冽如蜀江。”说明蜀井与蜀冈之名均是因其脉通蜀而得。蜀井水质甘甜清冽,宜于烹茶,颇得文人名士赏识。宋代苏辙认为蜀井水质清冽,好过号称“天下第五泉”的大明寺泉,赞其为扬州第一泉,并赋《蜀井》诗云“信脚东游十一年,甘泉香稻忆归田。行逢蜀井恍如梦,试煮山茶意自便。短绠不收容盥濯,红泥仍许置清鲜。早知乡味胜为客,游宦何须更着鞭”。苏轼自汝州罢职归宜兴,路过扬州时因不舍蜀井,遂在《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诗中写道,“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剩觅蜀冈新井水,要携乡味过江东”之句。秦观亦曾作《广陵五题其三次韵子由题蜀井》诗,“蜀冈精气涪多年,故有清泉发石田。乍饮肺肝俱澡雪,久窥杖屦亦轻便。炊成香稻流珠滑,煮出新茶泼乳鲜。坐使二公乡思动,放杯西望欲挥鞭。”虽然蜀井在与大明寺泉相较之时不敌“天下第五泉”,但仍不失为宜茶名水。清代中期以后,禅智寺渐废,蜀井是其仅有的遗存,现已得到恢复。另需一提的是,除上述唐、宋二处贡焙以外,元代的“磨茶所”也可算作是江苏的贡茶官署。磨茶所,位于长兴顾渚山水口镇,元代始名,至明代改为“磨茶院”,是为督造“金字末茶”而专门设立的。磨茶所虽然地处长兴,但与唐时督造紫笋茶的顾渚贡焙一样,也兼管宜兴的贡茶,如《宜兴县志》所载,“元贡荐新茶九十斛,贡金字末茶一千斛,芽茶四百一十斛。” 虽然史料中关于“磨茶所”和“磨茶院”的记载远不及“顾渚”和“北苑”,但其对研究元代至明初江苏茶业发展,以及饼茶至芽茶的过渡和转变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内容概要

刘馨秋,1982年平3月生,辽宁沈阳人,南京农业大学茶学博士,科技史博士后,现为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长期从事茶叶历史文化、茶文化遗产研究。
王思明,1961年11月生,湖南株洲人。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农业科技史、比较农业史研究,担任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理事长、江苏省农史研究会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入选农业部重点人才工程“神农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和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等。
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是中国唯一国家级农业历史与文化专门研究机构。其前身可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创建的金陵大学农业图书部和农史研究室,1955年,经国务院批准组建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南京农学院双重领导的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1999年,在整合相关学科力量后,组建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
经过90年的积累和发展,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历史与农业文化遗产的科学研究中心、人才培养中心、传播展示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这里建立有中国最早的农业史博士学科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核心期刊《中国农史》杂志和中国高校第一个农业历史文化专题博物馆“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江苏茶文化遗产概述
第一节 环境条件与历史沿革
第二节 茶业发展概述
第三节 茶文化遗产概况
第二章 特产类茶文化遗产
第一节 茶类生产概述
第二节 历史名茶
第三章 遗址类茶文化遗产
第一节 贡焙遗址
第二节 宜茶名泉
第三节 其他
第四章 景观类茶文化遗产
第一节 复合型生态茶园
第二节 茶文化博览园
第五章 文献类茶文化遗产
第一节 茶书类
第二节 方志类
第六章 技术类茶文化遗产
第一节 传统制茶技术
第二节 传统烹茶技术
第三节 紫砂壶制作技术
第四节 传统茶点制作技术
第七章 民俗文化类茶文化遗产
第一节 茶礼茶俗
第二节 文学艺术
第八章 江苏茶文化遗产的现状、价值与保护建议
第一节 江苏茶文化遗产的现状
第二节 江苏茶文化遗产资源特点及其价值
第三节 对于茶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江苏茶文化遗产调查研究》介绍了茶文化具有深刻的中华民族烙印,是中国文化精髓,更是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遗产研究”指出了茶文化与农业遗产之间的密切联系,为茶文化研究的未来发展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推进思路。

作者简介

《江苏茶文化遗产调查研究》注重茶文化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倡导对“地域文化”的关注,将地域范围设定在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茶文化遗产资源的江苏省,旨在展现江苏茶文化遗产全貌的同时,推动区域茶文化的研究进程,并为遗产资源的价值评估、适度开发和活态保护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历史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遗产保护的可行性建议,以期构建一个完整的茶文化遗产研究体系,为其他省区的茶文化遗产研究工作提供实例参照,为中国茶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江苏茶文化遗产调查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内容比书名好,极具可读性。虽是专业人士所著,但内容的丰富和趣味程度不比畅销书差,比起市面流行的易读型的茶书,内容更翔实,体系更完整,可见作者之用心。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