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

出版社:邢华琪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3-03出版)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511239860
作者:邢华琪
页数:262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雷锋以“父亲”之称堂叔,是在感恩于堂叔。因为感恩,诉说了雷锋做人的支点;因为感恩,展示了雷锋心灵的底色。 人在旅途,总脱不了所处的环境。每项成功都是由人、自然的种种力量合力所成,也都是在爱情、亲情、友情的烘托下达到的。在大洋彼岸,从1863年亚伯拉罕起,美国林肯总统宣布了感恩节为国家节日。这是一个充满感谢和爱的节日,人们欢聚一堂,进行一次特殊的祈祷,感谢、颂扬上苍在过去一年里的仁慈和恩惠。 中国人历来讲究养育之恩、帮助之恩、知遇之恩、提携之恩、救命之恩,是否更应提倡“知恩图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呢?虽然我们尚无感恩节,但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生活着的这片土地,是否也应当学会感恩,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也应当懂得感恩。 我们常说,人人付出一点爱,人人伸出一双手,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但从某种角度说,爱也是需要回报的,也是需要传递和循环的。单向的爱,常常走不了多远;没有回音的爱,也会让爱悄悄隐去。只有人人感恩,人人知恩图报,爱才会被激活,成几何倍数增加,才会涓涓细流汇成大江大海,才会如熊熊燃烧的大火温暖更多的人。 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身边有多少风景更迭,无论时间镶上了多少不堪的年轮,都应当不忘感恩,懂得感恩。懂得感恩,人生便是一种永恒;懂得感恩,让我们的心灵更加温暖。 当你始终怀着一种感恩之心,怀着一份感激之情,面对社会,面对他人,面对上下左右,也面对自己的时候,你的身体中一定会洋溢出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满足;你的目光也一定会流露出一片属于至善至爱的祥和;你的内心更一定会获得一份充满坚韧和幸福的宁静。 有一首歌叫《感恩的心》唱道:“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依然会珍惜。”这首歌唱出了人间真情。懂得感恩的人,发于心,言于口,见之于行,能够为事业、爱情、友谊,奉献忠诚,用自己的所有所能来回报,用无怨无悔的付出,来书写人生。 懂得感恩的人,不会看重金钱和权力,他们把金钱和权力看作是回报社会和世人的媒介,不会觉得是自己施恩于别人,善待他人,也即是善待自己。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我们的发现。 懂得感恩的人,微笑面对风雨人生,以超然的大度,接受生活给予的一切,懂得受惠与回报、耕耘与收获的道理。

前言

诗人刘国震深情地写下《雷锋,我想和你聊聊》的诗篇——    今夜,好想和你聊聊。    有QQ号吗?雷锋!    金光大道上风雨兼程,    方向盘把得娴熟精通。    键盘你可能有些生疏,    请开启语音会话功能。    三十多年前我唤你叔叔,    如呼唤一个民族的图腾。    温暖了一个国度的,    是你英俊憨厚的笑脸。    嘹亮了一个时代的,    是《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    你当年做过许多好事,    赢得千秋万代美名。    那个年代据说很穷,    是什么造就了精神的富翁?    如今,有些人已经腰缠万贯,    为什么却是狗苟蝇营?    你做的好事我今天去做,    为什么总是受骗挨坑?    我虽然不肯醉生梦死.    忧郁中却也多喝了几盅。    今夜,好想和你聊聊,    有QQ号吗?雷锋!    1962年8月15日,雷锋的身躯融进了共和国三年经济困难过后的第一个金秋,化作了沉甸甸的谷穗。无人想到,这个永远定格于22岁的年轻生命,能够跨越半个世纪,在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留下温暖至深的印记。    半个世纪时光,半个世纪追怀,半个世纪风雨兼程,半个世纪时代嬗变,雷锋及雷锋精神亦投射下参差斑驳的影像。这影像的清晰与模糊,折射的不仅是一个时代的道德风气,更映射出生活在这一时代人们的美德与良知。    半个世纪来,可以发生很多事情,也发生了很多事情。然而,却始终没有改变一件事情,那就是雷锋之于中国人精神家园的意义。人们仍在用“雷锋”代表心底的良知和善意;人们仍在用“雷锋’’来为生活中那些最美的人、最美的事冠名。    半个世纪来,人们过于匆匆的脚步,时常把灵魂落在后边。然而,当真理从喧嚣与浮躁中沉静下来,人们发现,雷锋从未离开过我们,是我们曾经远离了雷锋。    半个世纪来,雷锋带来的暖流,汇成了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河。“雷锋”已远远超出了个人称谓。“雷锋”已成为一种精神,一种现象,一种文化。雷锋精神的发展史,其实就是新中国精神大厦的建设史,就是共和国道德领域的成长史。    有哲人言,思想和身体,总有一个在路上。我们要说,物质和精神,一个都不能落下。    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永远需要一方明亮的天空,时代故事里永远离不开雷锋这样温暖人心的主人公。    今天,人民再次选择雷锋,选择的是雷锋那颗博大的爱心。他把自己化作国歌中的一个音符,红旗上的一根纤维;他把自己化作花丛中的红花一瓣,浪花中最清纯的一朵。    今天,人民再次选择雷锋,是因为雷锋在民族精神的基石上,隆起了一个伟大的高度。将他的理想举过头顶,共和国的蓝天一片明丽;将他的情操放在人生的天平上,一切平庸者与贪婪者都没有了生活的意义。    今天,人民再次选择雷锋,是因为雷锋总是伴随春天而行。只要他到来,只要他在,一年到头都宜于播种。    雷锋像一首诗歌,越读越觉得生动,而这诗歌饱含真知,充满哲理;雷锋像一串故事,越讲越让人动情,而这故事只有延续,没有结尾。    而今,观照人生,观照岁月,任凭许多英雄豪杰,奇特人事,无可逃避茫茫零落成泥的命运,但对于这位始终微笑着的平凡士兵,淡忘的只是那些着意用刀刻下的印痕,而他所拥有的至亲至善至美的人间真情,如沉沙之巨石,已积淀在心之长河,平淡中显示着超越时空的力量。    一位网友在博客中写下《雷锋》的动人诗篇——    哥哥说:他是一幅美丽的画;    姐姐说:他是一首悦耳的歌;    妈妈说:他是月亮,    是盏指路的明灯;    爷爷说:他是太阳,    能照亮世界每个角落;    老师说:他是一粒种子,    能结出亿万枚硕果;    我说:要问他是谁——    昨天他是雷锋,    今天该是你,    是我!    2012年8月·北京

后记

穿越时空隧道,往昔岁月扑面而来——我无心纵览金戈铁马的世纪风云,不想追踪横空出世的伟人精英,不愿看破扑朔迷离的历史谜案,只想追寻那颗早陨的星辰,那个影响中国人民已有半个世纪的平凡土兵,能跨越时空与他作一次难得的短暂交谈。    作者:一种无形的昭示将我引至浪遏飞舟的湘江之畔,徜徉于你的故乡,心中翻涌着一种特殊的情愫。你果真又回到菁菁故园。你看,那雷锋大道、雷锋商场、雷锋学校、雷锋影院、雷锋车队……一串串以你命名的单位与地名,在无声地诉说着故乡人民的骄傲与自豪,他们乐于以这种方式向世人传递他们对你的爱戴与思念。    雷锋:我并非唱着“为了梦中的橄榄树”,少小离家老大回的。今天我是特来“参加”一个特别的颁奖仪式。10多年前,有个署名“吴发秦”(长沙话:“无法寻”)的人数年如一日暗中资助一位农村孤女治病,颁发给他的“学雷锋十年十佳”奖杯一直没人领,至今仍存放在我那纪念馆中。而今,又有一个叫“吴敏星”(“无名姓”谐音)的人捐款数十万元给爱心工程,这没人领的奖杯又要让我来承领。其实,这荣耀不该归于我,而应归功于湖南人,归功于湘人精神。    可以如是说,近代楚湘文化的胚胎,孕育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胡耀邦等领导人是湖南人,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粟裕等将领是湖南人,蔡和森、何叔衡、邓中夏、毛泽民等英烈是湖南人,魏源、谭嗣同、黄兴、左宗棠等“中兴名臣”是湖南人。湖南人才鼎盛,楚湘文化源长。对此,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曾指出,“湘省土风,云兴雷奋,咸同以还,人才辈出,为各省所难能,古来所未有”。又如陈独秀在《欢迎湖南人底(的)精神》一文中所说的:“湖南人底(的)精神是什么?‘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我的成长,我的一切,正因为流淌着湘人精神的血液,渗透着中华美德的精髓,才使我的人生写下了应该写下的一页。    作者:青春是含苞欲放的花,是不掺水分的蜜,是正在开垦的处女地。她属于三月,属于辽阔而湛蓝的天宇,属于温润而富有弹力的大地,属于一个由热情与渴望构成的美妙的季节。只是人生易老,青春易逝。人总是来不及反省,来不及演绎,甚至来不及后悔,就已匆匆走过了人生至关重要的一程,走过了青春最浪漫的一程,这或许是一种哲学,一种关于生命的哲学。这使我想,人生苦短,来去匆匆,几多辉煌,几多幸运,几多痛苦,几多险境,几乎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旅途上迎春送秋,风雨兼程。而你短暂的青春却开出了一朵花,一朵芳香四溢的花,一朵献给全人类的花,好让人倾慕。    雷锋:我的一生只经历了幼年、童年和青年。所以当我跨进青春门槛时,我就写下了那句为人熟知的“青春呵!永远是美好的”短句。从我乘上青春的列车之日起,就感受到了车轮的隆隆,感受到了伴着隆隆声前行的日升日落,感受到了时针的每一下移动,日历的每一页翻动,都在诉说:青春无站。于是,我把那颗浸透了时代精神的青春种子,播进自己的胸膛,用生命的热血滋润,用生活的沃土培育,赋予了有限生命应有的超越时空的价值。    作者:在你身后没几年,神州大地就回旋着一个痛楚的颤音——“雷锋叔叔不在了!”历史进入80年代,又骤然听得“雷锋出国了”的惋叹。而今又有戏谑的说法,说你“转业了”、“退休了”,在他国已领到“绿卡”。这几年,为避免你和你的精神消亡,有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将“雷锋精神”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短短50载,历史已经淡却,蓦然回首,恍如隔世。你作为一个离我们时代不远的人物,却仿佛只留存在距我们遥远的岁月记忆中。    雷锋:地球并不算太大,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一个人能走出地区、走出省界,当然也就可以走出国境。神圣的科学没有国界,美丽的道德也没有国界,可以穿越不同地域、不同肤色、不同性别,为全人类彼此相同的心灵所倾慕。生命的本性拒绝封闭,尤其是对于一个封闭得太久的民族。当我跨出国门,走入别的国度时,我总一次次回望身后,一次次从陌生中寻找熟悉,不让遥远的长江黄河在我的目光中模糊成无限往事。因为一个人可以爱其他国家,但更应热恋以天地精华养育了自己的一方热土,即便这片土地曾经被太多的人口和太多的灾难压得疲惫不堪而气喘吁吁。顺便说一句,而今我们的民族正迎着新世纪的太阳走向世界民族之林,不要总把我作为社会生活的晴雨表,一个民族倘只以一个人为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包含了一种悲哀,一种无奈。    作者:上苍在创造万物时,有心让人居于世界的中心,既不属天堂,又不属地狱;既非可朽,又非不朽;既可沦为低级生命形式,即沦为畜牲,又可凭灵魂的塑造转生为高级的形式,即神圣的形式。这就是人的形象,一种自由选择的站立在十字路口的人的形象。    你甘当“孺子牛”,“愿意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和血”。颇有意味的是,网络上曾有一则贴子——在“闭一只眼睛看世界”的标题下,画了一匹狼与一头牛,让网友选择人生。应当说,如若有人发问:愿做一匹狼还是一头牛或一只羊?人们在甚觉荒唐之余,又倍感难以作答。然而,这却是一则警示世人的另类思维考题,现实逼迫我们不得不作出回答。    豺狼,历来为人类所不齿。它们一向被认为形象太丑陋,心胸太狭窄,心地太狡诈,手段太残忍。在人们所读过或听过的寓言故事中,豺狼总是扮演一种不光彩的角色。然而,时至今日,当市场经济的大潮登堂入室冲击一切时,有人把豺狼的智慧看成是竞争的智慧,是强者的智慧,是成功的智慧;而牛的哲学大多成了付出的哲学,无奈的哲学,甚至弱者的哲学。    雷锋:牛的哲学并非那种不明时事、不谙事理的弱者哲学。只因旨归角度不同,见仁见智,全在人们所建立算计的坐标不同。倘追寻那些笃信牛的哲学的人的生命轨迹,世人方知那把天下百姓放在心底的孺子牛,其灵魂恰如迷人的风景,那里边自有巍峨高峻的大山,有碧水荡漾的江河。    诚然,笃信牛的哲学,有沉思,有喟叹,也有苦涩,犹感做“牛”难,做“孺子牛”更难。不难就没有人生的浩叹,不难就没有跋涉的艰辛,不难就没有人间的困惑。难,有肉体上的切肤之感,也有精神上的心境之受,还有兼而有之一起袭来的。尤其是来自世人的眼光、议论、劝说以至无端叹息,这远比面对阴晴风雨、山水云雾要沉重、迷离、深沉得多。可没有这些,哪有大干世界,人间烟火,红尘滚滚。正因为有这种人间难得的体验,才反衬、比照、烘托出人生许多美好、甘甜、温馨、闪光的东西,使更多的人们懂得愈发看重进击、付出、坚忍、执著这些品格,倍加珍惜和谐、谅解、宽容、人情这些字眼。    作者:如今,是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了,并不是你远行了。你从来没有离开我们,是我们曾经远离了你。    2011年10月13日,广东佛山一名年仅两岁的女孩小悦悦被一辆面包车撞倒、碾轧,尚有呼吸的小悦悦孤零零地躺在路边,七分钟内18个路人先后经过,但都当没看见,导致小悦悦又被一辆货车碾轧。这令人心裂的一幕,直到拾荒阿姨陈贤妹经过,才得以终止。小悦悦走了,永远离开了这个她未曾认识的社会。18:1,事件所导致的则是生命的痛感:熟视无睹则不乏诅咒、仇视的隐喻,见死不救撕裂的已是社会良知的底线,消解的是公众灵魂深处的仁义善念。    回顾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一再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从1993年取消粮票制度以来,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如何才能催生道德血液,如何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事关用道德的力量构筑大国之魂。    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有光!太阳的光明是不够的,必须有心的光明。”今天的中国人,是否应在匆匆的前行路上,等等灵魂的东西!    雷锋:一个连说话都太不连贯的孩童,一个天真可爱的幼小生命,却成为了一场惨剧的最大受害者。年仅两岁的幼小身躯,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被车辆两次碾压,其惨不忍睹的场景令常人不敢去想象。面对如此惨烈的人间悲剧,任何一个有社会道德良知的人,都会在内心深处升腾起同情与关切之情。怀揣一颗善良的心,看到孩子躺在马路上抽动的那一刻“只想着救人”的陈贤妹,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桩个案里的悬殊比例,并不能成为社会道德的代表。阻止道德的滑坡、托举向善的力量,正成为今天我们这个社会必须面对的考题。这道考题不仅涉及道德的拷问,也关乎文明社会的公民责任。    人们不能指望播下太多并不道德的种子,却要收获更多合乎道德的成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走过小悦悦身边的“路人”,请停下来,拉她离开街心;或伸出援手,将她抱离险境,这是本分,更是底线。    作者:南京江宁街头,一个60多岁的老人,名叫徐超。那天,几乎所有的人都尊称他:徐超先生。在物质上,他非常贫穷:脚穿一双破旧凉鞋,身着一件下摆破烂的蓝衣裳,手中那个讨饭碗是他赖以生存的唯一工具。当他拖着疲惫的双腿走过募捐点,知道汶川发生大灾时,马上哆哆嗦嗦地从口袋里掏出5元钱,毫不犹豫地放进捐款箱。之后,他搜遍身上的每个角落,找到100元毛票,专门到银行兑换成大钞,又步履蹒跚地走向捐款箱。105元,在很多人眼里微不足道,但这却是他的全部资产。他起早摸黑,风餐露宿,温饱不保,可是,他却慷慨地“裸捐”了。    “灾区的人比我更难。”这是他“裸捐”的告白,这是良心的写照:一个卑微的生命,一颗高尚的心灵!徐超的义举感动了许多国人,也感动了一位新加坡华裔商人,出资在四川灾区建立一所希望小学,落成典礼那天,特邀徐超和新加坡驻成都领事馆领事出席剪彩。    雷锋:真正的善无关身份、地位,也不能用付出金钱的多少来衡量。只要是源自灵魂深处的爱,哪怕是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关爱的话语,一个善意的微笑,就足以感动人心……同样是在南京,也有一个亿万富翁,把企业一半的利润回馈社会,并宣布死后捐出全部财产。一个乞丐和一个亿万富翁,以财富论,天壤之别,但在生命的舞台上,在精神的天空下,他们可以唱出共同的主题。    总有一种品质让我们热泪盈眶,总有一种美丽让我们终身难忘。如今,当人们又见到平凡人的容颜,他们是社会朴素的榜样,用感动点燃人性的光焰!这感动,或许因人物的平凡不足以“名垂青史”;这感动,或许因事迹的琐细转瞬成“过眼云烟”。但谁又能否认,正是来自平凡人的感动,将成为岁月里慰藉你我心灵的一丝温馨!    作者尽管在一些人眼里,那个曾经活生生的雷锋已经逐渐模糊而陌生了。提起你,在一些人脑海中,可能只是品德教育课上偶尔被提及的一个名字,画册上永远年轻的灿烂笑容,很少有人去想你和现实生活的关联,也很难理解一个影响过几代人的榜样,究竟意味着什么?到底代表着怎样的一种精神传承?    这种疏离感可以理解。时代的急速变迁,必定会产生某种代沟,让你身上的那些历史烙印,与现实生活产生隔膜。如果我们抹去附着于你身上的时代印迹,便会发现,你之所以能够成为几代人的榜样,是因为你所代表的,是一种被大多数人所认可与接受的价值,一种不乏理想色彩的道德认同。它体现着文化传统对奉献精神和崇高理想的追求,远不是一句“过时”或者“超前”就能打碎否定的。    雷锋:如果我还活着,我不会希望人们都是我,人们也不可能都是我。我并不期盼所有人都跟我走同样的路,不要求每个人都跟我做一样的事,不要求每件事都和我做得一样,但是,我希望每个人的心中都存放着一颗爱心。    任何一种精神,只有与现实对接,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再高远的道德诉求,也都需最基础的底线做支撑。我绝非圣坛上的道德偶像,不需要仰望仿效我,也非强制性的道德苦差,而是希望它能内化为每个人的行为自觉。    作者:你待人总像春天般温暖,因而被世人称之为“春的使者”。当人们打开你的日记,犹闻阵阵沁人的春风扑面而来;当人们追寻你的足迹,又无不感到你正是人间爱的春雨的播撒者。    只是,在这里,有一位12岁的小学生托我问你:“雷锋叔叔,你哭过吗?”他是贵州省大山深处的一小学生,因将一位摔倒路上的老人送往医院,并代交了医药费,结果被老人的继子以“逻辑推理”而送上法庭:王李飞必须承担老人伤后的一切费用。长达一年多时间的诉讼,虽然公正的法律给这件荒唐的官司画上了正义的句号,可这位小学生备受恐吓与折磨。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学着雷锋做好事,可他们却告我上法庭,我好害怕,好想哭。雷锋叔叔,是否有人上法院告过你,你也哭过吗?……”    面对这位含泪走出法庭的小学生,我只想说,没有流过眼泪的人不会走向成熟。《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有云:“有一分灵性,有一分哭泣。”只是倘若人世问尽是啼笑皆非事:该悲时长哭当歌,该笑时也热泪涔涔——泪水多了,人心也会被淹没。    雷锋:给永远比拿愉快,爱总比被爱崇高,这是我一生的践实与收获。可是因为我牵累了一位12岁的小学生,真该让我上法庭。我生前也曾流过泪,那是在苍生面前,在荣誉面前,在过错面前。如今的世界,“新说”湮没了古训,新潮包装着偶像,金钱代替了思想,难免物欲横流,智慧扫地,凡俗张声,崇高低眉,难免善恶不辨,真假不明,诚伪不分,自我不知。于是,“好人一生平安”,似乎真正成了一句歌词,一种祈望。    时光永是流逝,世事总在常新。好人一生难以平安,但好人仍然是人间的道道风景。虽然,有人喟叹“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但总有一天,那张发黄了的通行证会过期碰壁,而这种感喟也会真正成为混沌世界的一条墓志铭,永不流传。    作者:“好人一生平安”,毕竟是人们的美好祈盼。现实的生活中,好人并不总是一生平安,往往倒是多厄运。“掐尖风”便是多遇的劫难。因此有人说,现在的先进人物,是难死、累死、愁死。虽然言过其实,却又反映了一定的现实。“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千百年来的习惯势力无疑已形成一种现象,平庸者历来比个性强的人更容易生存,就像一片荒芜的土地,杂草丛生,一些不甘平庸的奇花异卉,随时都会被杂草所淹没。    雷锋:英雄主义雄浑旋律常在人们耳边回响,英雄人物以他们的壮举在时代的天幕上划出耀眼的光亮。然而,在社会风气依然令人忧虑的今天,英雄的产生往往并不伴随着笑语欢歌,也并不总是簇拥着鲜花与笑容,很可能品尝孤独与伤悲,混和着血和泪。多少年来,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随着时光的流逝,无论是舍己救人的勇士,抑或是见义勇为的英雄,死去的可以备享哀荣,活着的除非取得权力地位否则其境遇便因人而异,极不稳定。由于缺乏健全的与新道德相适应的政策激励机制,不少见义勇为而负伤致残的英雄人物的生活窘境便有了在所难免的意味。当英雄人物在惊心动魄的瞬间过去之后,从花团锦簇的表彰会上走下来,如何度过今后漫长的岁月?大都是光荣一阵子,痛苦一辈子,英雄流血再流泪!虽然生活中存在着的假丑恶,并不能影响真善美的永恒,只是总不能让黑暗和凶残永远住在光明和善良的对门。  世人不能全然相信“历史终究是一种遗忘”的哲语,不能真正信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历史无情,以豪杰为工具”的箴言。英雄人物潮起潮落,生生寂寂,这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遗忘,而是人类文明的沉淀;这并不是英雄拚却热血滋润了时代,时代只会一路把他们抛弃。任何时代都在召唤英雄,只是并非任何时代都可以找到真正的英雄。如果召唤之中伴随着嘲讽、冷落与遗忘,那么难免出现召唤的声音愈强烈,英雄愈不会以不同特色成批地诞生,人们在世风日下之中收获的只会是渴望、遗憾与叹息。  作者:1957年,毛泽东主席曾前往上海小住,依照惯例请几位老乡聊聊,据说有周谷城等人,翻译家罗稷南先生也是湖南老友,参加了座谈。此时正值“反右”,谈话的内容必然涉及到对文化人士在运动中处境的估计。罗稷南先生抽了个空隙,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提问:要是今天鲁迅还活着,他可能会怎样?这是一个悬浮在半空的大胆的假设,具有潜在的威胁性。其他文化界朋友若有同感,绝不敢如此冒昧,罗先生却直率地讲了出来。不料毛泽东对此却十分认真,深思了片刻,回答:以我的估计,要么是关在牢里还是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不作声。一个近乎悬念的询问,得到的竟是严峻的回答。    因此,曾有人说,也恕我直言,按你的追求,照你的执著,倘你续走人生路,你能否经受住一次次政治风雨的冲击,尤其是十年内乱的磨难?在那一张张无情的思想之“网”中,良知、热血、天真、理性伴随着屈辱、苦难、牺牲、叛逆,从布衣寒士到民族精英、开国元勋,多少人能幸免于劫难。但我认定,你会经受住时间的磨洗,会把握自己的命运。经历磨难、演变与反思后,你的人生之旅,你的思想轨迹,会更富于人格的魅力,更有一种阅尽人间沧桑的浑厚感,一种世事洞察、人情练达的深邃感。而你续写的日记,又会使人们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去洞悉当代风云变幻的壮观气象,潮起浪涌的奇诡风景。    雷锋:与其说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不如说是一种历史的惩罚。在天之灵,我看到了那场令上苍为之黯然泪下的悲剧:一个本该腾飞的国度,经济走向了崩溃的边缘;一个本该产生巨擘大师的时代,几乎成了一片空白;一个已经走向世界之林的民族,干百年积沉的劣根性竟然深化了……    回溯时光,风云难测。在那场始料未及的政治风暴中,或许我会走入误区,但我不会拒绝躬身自省,不会文过饰非;或许我会因此失落,但我不会心如止水,不会麻木不仁;或许我会被人所用,但我不会罗织罪名,不会落井下石;或许我还是我,大路朝阳,岁月从容,但我不会自诩明察一切,不会自夸先知多觉。一个人只要灵与肉不一贫如洗,只要不心系一己之利,只要不貌似活在神坻之上和凡俗之外,有自警、有自醒,有自重、有自强,身后留下的必然是由近及远的值得眷恋的风景线。    作者:回想当年,在你牺牲后,采写你的事迹的人,无不被你感动,有一种无论如何都抑制不住的冲动和激情,甚至是一种魔力。而当毛泽东题词发表后,对你的宣传一浪高过一浪,其声势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效果之好,都是前所未有的。    当然,无须讳言,也非皆尽人意。倘翻一翻记忆的口袋,你的形象几乎每隔几年就会变一次,就像商场的衣架,冬来羽绒服,夏至乔其纱,秋风衣飘,春到羊绒俏,你被捏来掰去,成了任意打扮的少女。其实,你就是你。雷锋精神的解释权不在他,不在我,而在你。对此,你有何感?    雷锋:我平平凡凡来到这个世界,普普通通走在这个世界,平平静静离开这个世界。我至今为自己曾犯下的过错和失误而脸红。切不要把我说得身上的每个地方都有英雄的气息,举手投足都是世人楷模,一点儿也看不出是猴子变来的,那就过于骗人了。有道是,无懈可击的美人是圣母,然而圣母不能使人心跳;无懈可击的完人是偶像,然而偶像不能使人心折;无懈可击的著述是无字天书,然而无字天书不能使人心服。    有个渴望一直在我心中,就是不要总颂扬我、歌唱我。社会的百花园需要群芳争研,前行的路标也需要一个又一个新的里程碑。王杰、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等众多时代精英,他们走在了我的后面,但他们有着我所未曾有的时代印记:他们的价值观,他们对社会的深沉思考,他们对历史使命的执著重负,他们对生活真善美的广泛追求,他们对变革前进的炽热愿望,他们对人类理想的美好憧憬……当然,人间气象万千,生活色彩纷呈,与其一味讴歌牺牲了的英雄,不如赞美活着的平凡和深埋在心中的温情。    作者:恕我有意把话题扯向爱情。你有亲情,有友情,是否拥有过爱情。诚然,那年代写你的文字是不会沾有“爱情”二字的,似乎有了爱恋便成了与英雄身份格格不入的“丑化”。史无前例的“文革”年代,样板戏就是无性的,绝无爱情,绝无夫妻共戏。《智取威虎山》中的小常宝,母亲被匪徒逼得跳涧身亡,而她的唱词却只能是:“白日里父女打猎在峻岭上,到夜晚爹想祖母我想娘。”真令人拍案叫绝,每个字都可圈可点,可又让人百思难解。当然,后来一些回忆你的文章中不时有过透露。我知道,爱情如同风吹来的幸福种子,从来没有思考过爱的人大概是没有的。我更知道,爱情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页,别人的注释永远代替不了自我的诉说。    雷锋:爱情,无疑是人生历程中最有色彩的一页。人生在世,追求美好的爱情生活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应征前那位团总支书记,入伍后那位农村大娘,都曾把一位纯真的姑娘拉到我跟前,一切不言自明。我也曾捧读过有情人那种炽热而饱含深情的来信。    爱恋是一种良知,无须人教导而自能的,也不必竭力地解释,更不必去字典里寻求明白的定义。无论平凡还是伟大,爱情都是力量的源泉。世人不会知晓,当人间凡有婚嫁鼓乐时,就有天使为之合唱,整个天界都陶醉在仙乐之中。只是我那比亲情浓、比友谊深、比爱情浅的情愫,怯生生欲语还羞,稚嫩而懦弱,由于我的匆匆远行,一切便随风飘去。    作者:英雄之花真令人羡慕。然而这绚丽的鲜花并不会自然铺撒在每个人的道路上。倘若一个人能有三次、五次生命,那么,十有八九的人都会成为英雄。正因为生命属于个人只有一次,在荣与辱、得与失、生与死面前,最能分辨出沙粒与黄金。    雷锋:人一生的脚印,并非洒在泥地上,悄悄地经风雨而查无踪谜。大地收藏着人们的脚印,从不因日久而消迹,也不因繁多而错综。    人生是个不断追求的过程。追求的是春天,人生年年新绿;追求的是日月,生命更加悠长。人生又是个拾阶而上的过程。有的台阶似乎很窄,一眨眼就走了过去;有的台阶感觉很宽,需付出全力去跋涉;有的台阶丢在身后,被岁月忘却;有的台阶留在心里,站成了纪念碑。    作者:听说在天之上,诸多事情正与人间颠倒,昔日皇上已成为平民,当年战犯正甘作奴仆,而那些为黎民百姓兴利除害、鞠躬尽瘁的忠臣志士,继续受到崇敬。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机未到。恕我试问,天上道德文章既然如此,如今你又担任何职,又正在忙着些什么?    雷锋:无奈“天机不可泄露”。只是不妨告诉你一件趣事:前些年人间拍了部名叫《红衣少女》的影片,主人公在卧室偷偷跳起“迪斯科”,优美婆娑的舞影,使这位少女更加显得活泼可爱。可影片试演时,有位领导诘难,执意要把跳舞镜头剪去——先进人物怎么能追风赶浪,怎么能跳恰恰舞,而且连十几秒钟也不行。不料导演没有执行,且影片还获了大奖。为了维护其面子,这位领导者便到宇空去拜谒马克思,申请解释马克思主义论青年的“专利权”,到时却见马克思与燕妮正在翩翩起舞……    作者:这个故事太风趣了!“衣食足必然歌舞兴”。面对大干世界的林林总总,该赞美哪些,又该贬斥哪些,聪明人也会有失误之时。直至时间和经验跑出来作了裁判,知道赞美或贬斥错了,这才清醒和明达起来。今天,壮丽恢宏的社会改革,一泻千里的生活激流,展现给我们的是这样一个全新的纵横广阔的天地,千百万群众在创造生活的劳动中,看似偶然发生的事情,却代表了一种历史的必然,社会的必然,往往比政治家费尽心机加工提炼出来的事例更可信、更典型。许多生活中的平凡道理或不平凡的平凡道理,往往比领导者呕心沥血倾诉的道理更真实、更感人!这简直是一种挑战,一种召唤!……    当我忘情抒发感情时,蓦然意识到,我讲得太多了——时光将回,现实即至。匆匆告别之际,我没有忘记请这位“世界级”名人题词纪念。可惜,雷锋说要写的已写在那至今存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8本日记上,但他仍留下那句众所熟知的名言,为他、为我、为你,为今人、为后人、为天下之人共勉——    “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我知道,仅这一句话,就足以使他超越前人,超越时代,超越国度,成为一个可爱的人,一个忘我的人,一个伟大的人……

内容概要

邢华琪,曾在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长期从事雷锋事迹和雷锋精神的研究,擅于用哲思散文的文笔从事创作,先后编撰出版《雷锋全集》、《论雷锋精神》、《雷锋之谜》、《雷锋现象》、《雷锋纪事》、《雷锋新论》、《永恒星座》、《我们的雷锋》、《雷锋心语》、《时代与雷锋》、《雷锋日记中的故事》等近约部雷锋书籍,并撰写了六集文献纪录片《永远的雷锋》,曾获中宣都“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优秀通俗理论读物等10多个全国性图书奖。

书籍目录

“有QQ号吗?雷锋”(代序)/1 尘封50载的第三次百元捐款/1 从雷正兴到雷锋/7 “雷锋叔叔”的由来/13 一个正确的“历史错误”/20 为新兵雷锋发表社论/27 粮食·武器·方向盘/33 特殊的入党经过/38 小学生推荐的人民代表/43 不该尘封的真实/48 生前发表日记/54 1962年7月29日:究竟发生了什么/61 来不及任命的副指导员/65 “黄丽”预言:雷锋会走向世界/70 赠给“父亲”的照片/76 “雷一嫂”为何走上绝路/81 “不禁逢人夸外甥”/85 反串女角/90 矢志寻找工作/94 学生考“老师”/99 两张特殊的照片/104 远去的“作家梦”/108 我学会开拖拉机了/113 人间四月天/118 “分别同学相会英雄”/125 “今日百灵鸟飞去”/130 天安门前的经典瞬间/135 时间的主人/140 比友情深比爱情浅/145 “不是为钱来的”/151 “温暖如家”/156 “唱支山歌给党听”/162 战友婚礼上的雷锋/169 将军与士兵的忘年交/175 为20多名女兵题写赠言/181 灾情就是命令/187 血书请缨/191 敞开心扉给人看/196 一个“永”字值千金/202 风雨夜送母子/208 “兵头将尾”/214 一个家族的珍贵纪念/219 寻找与雷锋通信的小学生/224 写给廖初江的17封信/229 乔安山与雷锋/234 9名士兵申请授予“雷锋班”称号/241 “雷锋树”的美丽传说/247 穿越时空——与雷锋对话(后记)/253

编辑推荐

《雷锋:最熟悉的陌生人》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雷锋:最熟悉的陌生人》从雷锋生前鲜为人知的经历入手,本着还原历史、还原真实、还原本色的主旨,既写故事,又有评点,让雷锋从历史深处款款走来,书中涉及人物全部使用了本人真实的姓名,没有化名,没有掩饰告诉读者,雷锋做好事也留名,买过皮夹克和英纳克表,也有过铭心刻骨的“兄妹情”,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提拔为干部。


 雷锋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