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介亭杂文末编

出版日期:2013-11
ISBN:9787544744553
作者:鲁迅

内容概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生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还创作出版了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杰作,已经成为一部“必读的民族典籍”。还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华盖集》《而已集》《三闲集》等。 在他写的人物中虽然没有一个坏形象,但是却间接表现出了封建社会的残忍。


 且介亭杂文末编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不了解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和他文字生发的背景,晓其情、通其理是困难的,妄下评论则是不应有的。我只能借大体所知的历史背景,发些肤浅的感受,聊作记录。《且介亭杂文末编》是鲁迅先生病逝前的文集,前两本(《且介亭杂文》共三集)由先生自己编订,这本则是由妻子许广平在其死后编订付印的。鲁迅先生彼时躲在租借,心中满是民族的存亡,抗日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以及文艺在其中的作用。三种问题交织在一起,集中在他的思考和文章中。少时读书,“白莽作《孩儿塔序》”一文是课本选文,那时不懂,如今通晓些革命之不易,才知白莽的牺牲“是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的含义来。此外,文集中编选了此文的“续记”,更让人进一步知晓的本文的背景:鲁迅先生的序实际上是“受了欺骗”而作的,是有人为了骗他的序文谎称白莽诗集要出版的。鲁迅作为文学革命家,即便看待章太炎,也不改其固有立场,在“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一文中,他说,“我以为先生的业绩,留在革命史上的,实在比在学术史上还要大”——这么看来,即便是大家,人生重点也是不同,有人以深刻的现世关怀为主,有人则厚古薄今、沉于历史考辨。鲁迅的立场,在他对章太炎的看法上,显露无疑。鲁迅的“现世”关怀对于他所处的时代,便是民族存亡问题。在“论我们现在的文学运动”一文中,他直言“现在中国最大的问题,人人所共的问题,是民族生存的问题”。由此,他的文艺立场,便是文学上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以及艺术上的“版画运动”。文学上,他驳斥徐懋庸的派别区分,在“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同统一战线问题”一文中,他言辞犀利,横眉冷对,坚决表达了他根本性的态度,即他拥护革命政党提出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一切文学家、任何派别的文学家应统一起来,他还赞同郭沫若“国防文艺是作家关系间的标帜,不是作品原则上的标帜”,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则是“我不但是一个作家,而且是一个中国人”。正如鲁迅先生强调的,根本原则上的统一并不是作品风格的统一,所以文艺创作上他仍然秉持着“多元主义”的原则,同样在“论我们现在的文学运动”一文中,他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决不是只局限于写义勇军打仗,学生请愿示威……等等的作品。这些当然是最好的,但不应这样狭窄。它广泛得多,广泛到包括描写现在中国各种生活和斗争的意识的一切文学”。艺术上,版画运动也成为了革命的方式,他推崇凯绥·珂勒惠支的版画,尤重视从德国、苏联引进革命现实主义和人道关怀的作品(参“《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序目”和“记苏联版画展览会”两文),饱含“保护被压迫者深切热情的意识”(见“死”一文)。这符合他整体的文艺立场,即以不同的形式,感化、唤起人们的意识,以完成革命、抗战的社会意图。艺术当然不是政治的传声筒。但政治意识不可或缺,它又往往和现实关怀不可分割。饱含这两者的艺术,仍然可以富有生动多样的形态样式。而失去这两者的艺术,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纵然有面目之美貌,却无深刻之沉思,过眼烟云,转瞬即逝罢了。如今,文艺若只会谈论风月,若避世而孤立,何以抓住时代的脉搏?又何以于时代有何助推的意义?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鲁迅的文笔,,永远的战斗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