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與存在

出版日期:2012-4-13
ISBN:9789866112393
作者:安德烈.連恩,Adrian Laing
页数:392页

内容概要

安德烈.連恩 Adrian Laing
.
在R. D.連恩六個兒子中排行第二,1958年生於艾塞克斯郡哈洛新鎮,於格拉斯哥希爾亥高中和艾塞斯特大學接受教育,之後赴巴黎法蘭西學院追隨傅柯學習。
.
1979年安德烈取得訴訟律師執照,隨後也獲得事務律師資格,並自己開設Laing & Co.律師事務所(www.laingandco.com),專攻傳播法,是業界經驗豐富的資深律師。他與妻子黛博拉.佛斯布魯克曾合著兩本重要法學教科書,並定期針對傳播法發表文章或演講。

书籍目录

推薦序一  看哪,這個人!R. D. Laing!
推薦序二 無法成為聖人,於是奮力成為治療者
中文版序 為大眾眼中的瘋癲發聲
第二版自序 老爸,我們以你為榮
出版自序 尋覓昔日王者
致謝
.
第一章 背景之聲
第二章 哈奇森男子中學
第三章 格拉斯哥大學
第四章 基倫與入伍服役
第五章 返回格拉斯哥
第六章 投身精神分析
第七章 R.D.連恩的分裂自我
第八章 正常、瘋癲和家庭
第九章 亦敵亦友
第十章 成名之路
第十一章 草創金斯利大廳
第十二章 1966年的一切
第十三章 經驗的權力關係
第十四章 革命落幕
第十五章 神祕之旅
第十六章 心靈大師重返塵世
第十七章 愛的權力關係
第十八章 分娩與重生
第十九章 勇士之旅
第二十章 人生落幕
.
中英名詞對照表
R. D. Laing著作一覽表

作者简介

兼具瘋狂與爭議,他的一生是一個複雜曲折的驚嘆號!
.
「(他是)某種在世間無拘無束的天使,我永遠望塵莫及。」-羅洛‧梅,美國存在主義分析家
.
「深諳瘋癲的哲人!」-《生活》雜誌
.
1964年,披頭四樂團在英美颳起旋風,來自蘇格蘭的前衛精神科醫師R.D.連恩也同樣佔據了英美媒體版面。他激進的理論、革命性的思想、迷人的風采、和精神病患直接溝通的驚人能力,被譽為繼佛洛伊德、榮格之後最有名的心理醫師。
.
連恩極力反對當時對精神病患進行隔離、腦葉切除、胰島素昏迷治療、電擊、禁閉等不人道的強制性療法,他像個拳擊手般,大膽卯上主流精神醫學,盡力為弱勢者發聲。「誰有權利稱另一個人瘋癲?難道這個社會就不瘋狂嗎?」、「不了解絕望,就無法了解精神分裂症。」他甚至主張:家庭是造成瘋癲的根本原因。
.
他的反叛意識和人道主義觀點,深深影響了一整個世代的年輕治療師,追隨他的腳步,將更多同理與悲憫心納入精神疾病的治療之中,並孕育了「後精神醫學」運動。
.
70年代,反戰學潮風起雲湧,連恩帶著家人前往斯里蘭卡和印度追尋真理,還曾住進山洞裡,向高僧學習瑜伽與靜坐。回到西方世界後,他成了年輕人的偶像,演講總是大爆滿,黃牛票盛行,許多人擠在場外望門興嘆,跟滾石合唱團的盛況不相上下。
.
本書作者是連恩的兒子,在他眼中,這位現代精神醫學界的巨人,私生活卻是一團糟。多年來,作者內心最大的渴望,就是狠狠賞老爸一拳。直到連恩過世後,作者藉由書寫父親的傳記,才一點一滴扭轉他對父親的觀感,「在我心裡,同時感覺到愛與恨一點也不衝突,就像苺子的味道,既甜,又苦。」透過大量的訪談,他忠實呈現父親一生的複雜面向。


 瘋狂與存在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彭砺青 图书馆馆员,香港在西方哲学史的不同时代,总有人充当反派角色:R .D .莱恩(台译连恩)就是二十世纪精神医学界的“反角”,也许有人认为,莱恩对于学术界的作用,与其说是挑战精神分析及精神医学的权威,不如说是存在主义风潮的余韵或福柯式的精神医学批判,然而在精神医学领域中,鲜有人像莱恩般大无畏地走进疯癫者的世界里,将之视为存在者而不是非理性的病例。《分裂的自我》是莱恩的代表作,读过《分裂的自我》的读者都会了解,存在主义、现象学和阿德勒的心理学如何影响这位精神医学的怪杰,莱恩反对“精神病者”等科学词语而称之为“疯癫者”,还用海德格词语“在世”(being-in-his-w orld)来定义疯癫者之存在状态。莱恩反对弗洛伊德以理性凌驾精神问题的理论进路,也反对精神医生的洗脑式治疗,坚持疯癫者和正常人一样是完整而孤独的存在者,而现代社会令所有人陷入疯狂,而他的“治疗”就是要求医生进入疯癫者的世界,与他们沟通及共同喜怒哀乐。一次,一位精神病人脱光衣服并与医生对抗时,莱恩就赤条条地走进到她身边,赢得那位病人的信任。《疯狂与存在》是他儿子安德列·莱恩(台译安德烈·连恩)为他写的传记,记录这位怪杰的成长和探索。安德列·莱恩追溯他父亲小时候的家庭生活,刻画出这位孤独孩子的童年世界。莱恩的父母因为家族关系不睦而若即若离,莱恩与挑剔丈夫的母亲艾蜜利亚关系不见好,与长年不在家的父亲也很疏离。莱恩童年时,二战时德军误炸的记忆,让他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死亡的阴影,他青年时在哈奇森中学也接触了希腊及拉丁古典作品,奠定了人文基础。莱恩喜欢探求不同的事物,除了喜爱登山、游泳等户外活动外,对文学、哲学也产生浓厚的兴趣,可是他选择了习医。莱恩曾在他的自传中说过,除了是父母认可的选择外,念医科还让他接近生死之谜,了解性知识,更重要的是像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样的作家,都是念医学而不是念文学的,对他来说,文学和哲学已无必要在大学修读。有趣的是,他的人文旨趣与他在格拉斯哥大学受的医学教育似乎格格不入,也许还催生了日后本能地反抗医学训练的种子。在这段求学岁月,他开始质疑某些治疗方法。从莱恩在《智慧、疯癫和愚昧》中写下的相关片段,我们知道莱恩对于脑叶切除、深度胰岛素昏迷疗法等医学治疗的批判态度,以及莱恩与一名疯言乱语的精神病人“厮混”的经验,这些经验都是日后莱恩建立理论的基础。这位对精神分析深感兴趣的精神病医生,最终放弃精神医学之路,加入精神分析协会,然而梅兰妮·克莱因等前辈的做法却令他很不满。在这段时期,莱恩的好友道格拉斯·哈奇森死于登山意外,朋友的噩耗曾令他情绪低落了好一阵子。五十年代,莱恩开始在塔维斯托克人际关系研究所工作。到了六十年代,他不满于这份职业的场所,于是建立了金斯利会所,在这段期间,他的重要作品纷纷面世。在1960年出版的《分裂的自我》成为其代表作,在这本引用威廉·詹姆斯《宗教经验种种》第八章作标题并题献给父母的作品,莱恩受克尔凯郭尔《致死的疾病》启发,提出“假我”的概念,并认为精神疾病乃是自我分裂的结果。在1966年出版的《人际知觉》探讨婚姻对个人精神,而更著名的《正常、疯癫与家庭》,则以家中有精神分裂患者的家庭为对象,研究精神分裂患者与家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坚称不存在“精神分裂”病患的莱恩来说,患者与家人至少仍维持着正常关系,然而有友人指出,莱恩的观点与其童年经验(尤其是与母亲的疏离)有关。像哲学家萨特一样,莱恩也是一位颇受争议的人物,他的儿子也在书中向读者披露父亲种种狷狂行径、莱恩与知识界名人和伙伴的交往、莱恩与其他女人的关系等。莱恩虽是精神医师,却像当时许多受争议的反文化偶像一样,成为被吹捧的心灵导师,对建制权力嗤之以鼻。处身于火红年代的潮流中,莱恩虽没有介入政治,却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哄动,他也评论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接受存在主义主张,甚至肯定迷幻药、大麻的“治疗作用”。莱恩曾是风潮人物,他关于家庭、疯癫的著作曾被视为那个年代的经典,2011年,他的《家庭的权力关系》(T hePolitics of Fam ily)仍被再版。可是莱恩也像同时代的知识界翘楚一样,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特点,其著作也随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起淡出舞台。读着这部传记的时候,或许读者会问:莱恩对今日世界还有什么意义?这等于问,反对精神医学的整套知识,在今日还有什么意义?尤其是今日大部分人不愿去挑战精神医学对正常和疯癫的界线,莱恩的挑战就像福柯以疯癫挑战理性和精神病学所带来的震撼,莱恩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挑战性论点也震聋发聩。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R.D Laing約莫是個值得讀的人#用生命在演繹天才和瘋狂的距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