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哗与骚动》书评

出版日期:2015-6
ISBN:9787544752550
作者:[美] 威廉·福克纳
页数:304页

字太多短评放不下

《喧哗与骚动》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Life ... is a tale told by an idiot, full of sound and fury, signifying nothing”.读时脑子里关于“欲望”的各种想法转来转去,如同班吉明最后的吼叫,他因为座位的颠倒而恐惧哭号,又因为看到了景物一如既往的从左向右飞逝而过变得平静。这里每个人都是欲望的怪兽,叫嚣着自己最大,但是他们又敌不过时间,任何欲望的倾诉只是毫无意义的喧哗,被时间碾压后终归于寂静。而欲望堆积起来就是回忆,我们经历了的并不是回忆,回忆是乱序的,它以一棵树,一种气味,一句话,火焰或者水汽的样子呈现,像汽车驶过溅起的水花,我们只记得落的最重的那些。班吉明和昆廷的章节显得最吸引我,一个是白痴式跳跃的回忆,上一段班还在和凯蒂哭闹,下一段拉斯特就在草地上找他的两毛五;一个是自杀前暴雨般的回忆,充满了绝望。这两章都有没有标点的大段落,看起来无理其实反而合理。因为这是最真实的回忆的样子。附录中有句话说对了,“此书有鬼,看完了会像梦魇一样缠住你”……所以即使想法那么多,现在看来不过也是一片虚无,留下的只有雨声和金银花的香气罢了。(ps 昆汀和凯蒂究竟是否乱伦了?我觉得是的附录中说他爱的不是凯蒂而是她的贞洁,当贞洁丢失,他也走到了死亡,但是在他眼里这贞洁就代表着凯蒂。书里昆廷那章也有几处暗示乱伦,当时忘记标注了。

《喧哗与骚动》翻译的灌肠笔记

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说过:“法律好比香肠,最好别管怎么做出来的。”(Laws are like sausages, it is better not to see them being made. )翻译也一回事。读者拿到手的是成品(product),而对于译者来说,似乎永远是半成品。译者与原著交互的过程(process)中,到底有怎样的考虑,很少有人去了解。很多时候也没有必要了解,只管消费好了。但市面上若有毒香肠或假香肠,老实做香肠的店家,说明一下制作工序便也无妨,甚至颇有必要。在翻译《喧哗与骚动》中,就曾把翻译过程中处理思路记录了部分。翻译时参考的中文译本是李文俊先生的版本,故以其为参照对象,在此向李先生致敬,并表示感谢。下面我举例说明我重译中的一些考虑,括号中数字是三本书的相应页码。我的处理也不一定就对,更不要说最好。不好的地方自有读者来指正。译稿处理得不够好的地方,有的也被编辑改过才发稿。编辑常常改得更好,不敢贪功。总之,零零散散做些记录,但愿有助于读者对此书的理解。1. Then there was a bird slanting and tilting on it. (3) 李译:“这时有一只小鸟斜飞下来,停歇在上面。”(3)应该是“然后,有一只鸟过来了,歪斜地停在上头。”(2)2. They were hitting little, across the pasture. (3) 李译:“他们过好半天才打一下球,球在草场上飞过去。”(3) 此处应该打球的人在操场那边打球,没有接近班吉这里。方译:“他们在草场那头,又打了会。”(2)3. The slanting holes were full of spinning yellow. (8) 李译:“斜斜的窗口布满了黄丝网。”(13) 此处应指从洞口处照下来的阳光,因为有灰尘在中间飞舞,显得如旋转的光柱。方译:“斜斜的洞口下,黄黄的光在转着。”(10)(Ross and Polk)4. Versh working and Frony married off your hands and T.P. getting big enough to take your place when rheumatism finish getting you." (19) 李译: “威尔什成了个壮劳力, 弗洛尼让你拉扯大嫁人了, 等风湿病不再折磨你了, T.P. 也大了, 满可以顶替你的活了。 ”(30)此说有些费解 —— 等罗斯克斯风湿病好了, 也无所谓要不要他人顶替了。这里是迪尔西是跟她丈夫在说:你害这个风湿病一旦有个三长两短, T.P.也能接替你了。 这是亲人间体己话,让罗斯克斯不用瞎操心, 船到桥头自会直。你倒了, T.P.可以顶上。这句话从感情上说,道是无情却有情, 颇合迪尔西个性。方译: “威尔什能干活了,弗洛尼出了嫁,T. P. 也大了,到了风湿病把你收拾完的那会儿,他也能接替你了。”(25)5. Damuddy spoiled Jason that way and it took him two years to outgrow it, and I am not strong enough to go through the same thing with Benjamin." (39) 李译:“‘大姆娣把小杰生惯成这样, 足足花了两年时间才把他的坏习惯给改过来,我身体不好, 再叫我教好班吉明精力是不够的了。’”(66) 从译文推断,是“母亲”把杰生的习惯给纠正过来了,她只是不愿意接着再纠正班吉明。但原文中说杰生习惯的改掉是outgrown, 亦即成长中变过来了。到底是迪尔西还是谁的管教之功母亲不提,就说是变过来了。虽未贪功, 却也是讳过。书中的母亲为人母颇为失职,几个孩子与其说是她带大的,不如说是迪尔西一家带大的。她除了怨声载道似乎别无长项。这段话的反讽意味在于母亲说班吉明再娇惯,她对付都对付不了,何谈管教与纠偏?因此可改成:“姥娘把杰森宠坏了,花了两年时间才变过来,我现在这身子,要是班吉明也这样,我可应付不了。”(56)6. "And see what you got by it." Caddy said. "Tattletale." "What did I get by it." Jason said. (48) 这一段话中, 凯蒂谴责杰森打小报告。追问“what you got by it.” 如果直译过来,意思是你得到了什么?这得到的是好事还是坏事,则要看文化环境的不同。比如在中国的小学里, 小孩有事向老师报告, 通常被视作正面行为。而在美国小学, 老师多半不鼓励这种告状让他人倒霉的行为,其目的是培养小孩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要什么事都找老师去解决, 另外老师也忙不过来。 因此Tattletale是一个很不好的行为, 一般来说是要受到惩罚的。我的一个美国老师, 就曾说她小时候老师不在的时候, 大家捣乱, 她后来告诉了老师, 反倒因为这种有违团结的“告状”,被老师课后留下来责罚。这段文字, 李译:“‘你告了又捞到什么好处啦,’ 凯蒂说。‘搬弄是非。’‘我捞到什么好处啦。’ 杰生说。(78)前一句译文没问题, 可以理解为一种挖苦。但是下一句译文似乎难以捉摸, 没有了先前的挖苦意味, 连起来看,恐引起误解,让人意味打小报告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我给改成:“‘看你有什么好果子吃。’ 凯蒂说。‘背后打人家小报告。’ (这里也想显出挖苦的意味,意思是背后打人小报告,你能有什么好处,就不怕被修理。) ‘我能有什么果子吃的。’ 杰森说。” (66)这里的意思是杰森有些得意洋洋, 说自己也没遭到什么惩罚。“背后打人家小报告”,定稿中被改作“叛徒”,也可。翻译了好久回来看,觉得李先生的“搬弄是非”更传神。7. “You taking a cut this morning?”(49) 李译:“你今天早上准备旷课吗?”哈佛早些年曾有学生每天去小礼拜堂敬拜的活动,这里 “taking a cut”是指不去参加这种礼拜活动,而非“旷课”,故应相应翻译为:“‘你今天上午又要逃礼拜吗?’”(70)8. The hands were extended, slightly off the horizontal at a faint angle, like a gull tilting into the wind. (54)李译:“两只指针水平地张开着,微微形成一个角度,就像一只迎风侧飞的海鸥。”(90)方译:“指针伸展着,略略上翘,如同迎风侧飞的海鸥。”(76)9. They felt heavy enough together, but I thought again how Father had said about the reducto absurdum of human experience, thinking how the only opportunity I seemed to hav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Harvard. (54-55)李译:“把它们一起拿是够沉的,不过我又想起了父亲所说的人类经验的reducto absurdum了, 想起我当初差一点进不了哈佛。” (91)事实上这里昆汀是拿着两个熨斗想着自杀一事,并自嘲说自己辛苦一番,申请哈佛,本要宏图大展,而最后的“机会”,却是这自杀。下文他继续反讽,说连自杀这种事,或许都要在哈佛好好学两年才能办好,足见这里的机遇不是指上哈佛的一线生机,而是以反讽的手法在说自杀。继续往下,我们发现昆汀后来又联想到了浮力定律来,显然自杀这种事“好好学两年才能办到”是一种讽刺,说自己书倘若不读好,没搞懂浮力,掉水里说不定淹都淹不死。这些复杂的联想,咀嚼起来韵味无穷,而原译文似有理解错误,把所有复杂的要素都给一一抹平了。方译:“ 两个加在一起也够沉的,不过我又想到父亲说的人类经验的reducto absurdum了, 想着当初申请哈佛,似乎到头来只有这么一个机会。”(77)10. Liquid putrefaction like drowned things floating like pale rubber flabbily filled getting the odor of honeysuckle all mixed up.(81)李译“腐败的液体像淹过后漂了起来的东西又像发白的橡皮里面气体没充满显得软疲疲的把忍冬花的香味和别的东西混同起来。”(136)“Rubber”为安全套俗称,非“橡胶”。方译:“那液态的腐烂物如同淹死的动物漂浮在水面如同淡色的软塌塌的里头装着那玩意的安全套气味和金银花混到了一起。 ”(114-115)11. … that's just what I'm thinking of--flesh. And a little blood too, if I had my way. (115)李译:“我正好也在这么想 —— 亲人,还嫡嫡亲亲的呢, 依我说的话。”(189)此处说的是指让小昆汀受点皮“肉”之苦,而“血”则指杰生说依照自己当时的想法,恨不得宰了她。方译:“我现在想的正是这个 ——肉。要是顺我的性子,还要见点血才好。”(162)12. Like I say, he'd better go on and die now and save money. (122)李译“正如我所说的, 他还不如继续害怕下去,这会儿就死掉,把钱省下来。”(202)这里的 “go on”应该不是指害怕下去, 因为害怕也没什么好的地方,杰森这里是说他还不如照以前那样不去悔改,一切照旧。方译:“我就说了,还不如照老样子,现在就死掉,还把钱给省了。”(174)13. … I got to feeling funny again, kind of mad or something...(127)李译:“我感觉自己有点不舒服,好像有点疯疯癫癫。” (210) 此处“mad”, 显然不是“疯癫”,而是一种生气和懊恼, 美国人常以“mad”表达气恼。方译“我又有了一种奇怪的感觉,说不清是生气还是什么。”(181)14. We had to take her up to bed then, and after things got quieted down a little I put the fear of God into Dilsey. As much as you can into a nigger, that is. (130) 李译:“等事情稍微安定下来, 我就启发迪尔西,让她明白应该敬畏上帝。这就是说,多少要有点敬畏之心,对黑人要求本来也不能太高嘛。”(214)此处“put the fear of God into Dilsey ”理解有误,不应按照字面理解为“敬畏上帝”,而是指恐吓迪尔西。如后文所示, 这里杰森是觉得迪尔西已经越权,掌管康普生家的家事了。方译:“可是等事情平静了一下,我狠狠教训迪尔西不要无法无天。总而言之,一个黑鬼能教训到什么地步,我都尽量做到了。”(184)15. "You's a cold man, Jason, if man you is," she says. "...“At least I’m man enough to keep that flour barrel full.” (130)李译:“杰生,如果你总算个人,那你也是个冷酷的人。”她说. …“至少我是男子汉,让家里的面粉桶总是满满登登的。”(215)这里的 “man enough” 应该是指上面算不算人这个指责, 不应该将泛泛的“人”内涵转作“男子汉” 。方译:“‘杰森,你要还是个人的话,也算狠心人了,’她说 。... ‘我要不是人,家里面粉桶能装得满满的靠的是谁。’我说。”(185)16. "I got caught twice," Doc says. "I switched just in time." "Well," I. O. Snopes says. "I've picked hit; I reckon taint no more than fair fer hit to pick me once in a while. (136) 李译:“‘有两回咱差点翻了船,’大夫说。‘幸亏咱转得快。’‘哼,’艾·奥·斯诺普斯说。‘我今儿个运气好;我琢磨好运道过上一阵子也得来光顾我一次,这也是公平合理的吧。’”(224)斯诺普斯的话,根据上文理解, 应该是和医生的境遇相反,所以这里应该指他吃了亏。另外从说话方式上看,斯诺普斯不像大夫那样受过良好教育,在市侩的杰森眼里,他属于被人盘剥的小民。方译:“‘我两次差点撞到了,’ 大夫说。‘幸亏我及时掉头。’ ‘嗯,’艾·奥·斯诺普斯说。‘我就栽了,我估计,这霉运我偶尔摊上一回也算公平。’”(193)17. You take a little two by four country storekeeper like I say it takes a man with just five hundred dollars to worry about it fifty thousand dollars’ worth. (142)李译:“我早说过,要是一家乡村小店老板的话你都当回事,那以后只有五百块家底的人也要摆出一副有五万块的架势了。”(233)杰森这里是说小店老板不值得他去过分认真对待,觉得他在这里都屈才了,而不是说小店老板有什么架势。方译:“要是把个乡村小店老板都当回事,那不等于是一个才五百块钱的人,使出五万块钱的力气来操心。”(201)18. If it hadn’t been for your mother I’d have done it before now, to. She’s a lady I’ve got a lot of sympathy for. Too bad some other folks I know cant say as much. (143)“要不是看在你母亲份上,我早就要发作了。她是一位我非常同情的太太,杰生。可惜我认识的其他人并不值得我同情。”(233)小店老板说他同情杰森母亲,而其他人还对杰森母亲颇有微辞,并不是说杰森母亲是否值得同情。方译:“要不是为着你妈妈,我也真是早下手了。我对她是很同情的,杰森。很可惜我认识的其他很多人话还没我说得这么好听。”(201)定稿中有所修改。19. I know you missed out on some things like Quentin had. (144)李译:“我知道你也像昆汀一样,在某些方面很不得意。”(235)此处应指杰森错过了像昆汀上哈佛这种机会,在这个小镇上郁郁寡欢。方译:"我知道你错过了昆汀那样的机会。"(203)20. Well, I just want to hit them one time and get my money back. I don’t want a killing; only these small town gamblers are out for that. (147)李译:"嗐,我真想给他们一次打击,把我的钱全捞回来。我倒不像让他们倾家荡产,这种事情只有小地方的亡命之徒才做得出来。"(240)此处估计杰森是说猛投一把,把自己的钱赚回来,这种“赚”不是“killing”, 亦即大赚特赚式的投资回报。方译:“得,我就想猛进一把,把钱赚回来。我没想着一本万利这么来,只有小地方的赌徒才会这么打算。”(207)21. I’d like to know how a man could be expected to keep up with even a wheelbarrow. (149)李译:"我倒想知道怎么可能追得上前面那辆车,即便那是一辆手推车。"(243)此处应指这车开得倒不如手推车快,倒未有实指追前面的车。方译:“我倒想知道这叫人开起来能不能比独轮手推车快。”(210)22. Then I thought I’d have another headache shot for luck, and I stood and talked with them a while.(157) 李译:“这时我灵机一动,我想我不妨再试一下自己头痛时的运气,于是我站住了和他们聊了一会儿。”(256)此处“shot”是俚语,指可乐,一般来说,因为可乐含咖啡因,可以止痛。但是杰森又对此将信将疑,说是说不定撞大运,碰巧给治好。方译:“接着我想再喝一杯可乐,没准运气好能把头痛止住, 所以我又站住跟他们聊了一会儿天。”(220)23. The gown fell gauntly from her shoulders, across her fallen breasts, then tightened upon her paunch and fell again, ballooning a little above the nether garments which she would remove layer by layer as the spring accomplished and the warm days, in color regal and moribund(165). 李译:“那条长裙无精打采地从她双肩上耷拉下来,滑过她那对松垂的乳房,在她突出的腹部处绷紧,然后又松了开来,再往下又微微胀起,原来她在里面穿了好几条内裤。等春天过去,暖和的日子呈现出一派富丽堂皇、成熟丰收的色彩时,她会把内裤一条一条脱掉的”。(269)这里的“in color regal and moribund”不应指“成熟丰收的色彩”,因为春末天气刚刚暖和,应该是一片青翠。此处应是修饰前面的紫色“Gown”。根据Ross & Polk的解释,紫色过去是皇家色彩,显得富贵。美国黑人喜欢穿非常花哨的衣服。作者这里描写的迪尔西是爱美,但是又条件有限,所以穿的是一身廉价但又花哨的裙子,描写十分形象。方译:“那裙子原本颜色富丽,时下褪了色,耷拉着从她肩上下来,搭在下垂的乳房上,在突出的腹部崩紧,然后又垂了下来,在内裤周围鼓了起来。她穿了几条内裤 ——待到春天过去,日子暖和起来,她会一层层脱去。”(232)定稿中有所修改。24. …thinking of himself entering the courthouse with a file of soldiers and dragging the sheriff out. “Thinks he can sit with his hands folded and see me lose my job. I’ll show him about jobs.” (190)“I’ll show him about jobs”一句,李文俊先生的译文为“我要让他看看我会得到什么样的差事。”(307)这里其实是杰森生气警长在他报警时不作为,他在想象自己来教训警长什么才叫做事。此时杰森的思绪颇为纷乱,“工作”一词,让他想到了自己在店里的差事,凯蒂让他丢掉的银行差事,也想到了警长不给他办的差事。方译:“我要让他领教什么叫工作。”(267)25. …out of the hands of the high school juniors and seniors…(208-209)李译中将“high school juniors and seniors”译作“初、高中学生” 。(330)实际上美国高中最后两年分别称为juniors和seniors,所以实际上应指“高中三四年级学生”。(288)26. ...safe in Jefferson where life lived too with all its incomprehensible passion and turmoil and grief and fury and despair, but here at six o’clock you could close the covers on it … (211) 李译: “可以平平安安地在杰弗逊镇生活下去,尽管那儿也有种种不可理喻的激情、混乱、哀伤、愤怒与失望,可是在那儿,六点钟一到,你就可以用一幅布把这种种生活蒙起来...”(335) 这里的covers为复数, 应指书的封面, 不应该是指”一幅布”, 此处说图书馆员的生活,是书里的气象万千和酸甜苦辣. 她把这些书封面一合上,这些生活就退到了一边。方译: “这里生活也在继续,自有一番不可名状的激情、混乱、痛苦、愤怒和绝望,可是在这里,到了六点钟,你就可以把书的封面合上...”(292)参考资料:威廉·福克纳著,李文俊译,《喧哗与骚动》,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威廉·福克纳著,方柏林译,《喧哗与骚动》,南京:译林出版社,2015年版Bloom, Harold. "Introduction." William Faulkner's the Sound and the Fury. Ed. Bloom, Harold. New York: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 1988. 1-7.Faulkner, William, and David L. Minter. The Sound and the Fury : An Authoritative Text, Backgrounds and Contexts, Criticism. A Norton Critical Edition. 2nd ed. New York: Norton, 1994.Ross, Stephen M., and Noel Polk. Reading Faulkner. The Sound and the Fury : Glossary and Commentary. Reading Faulkner Series. Jackson: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1996.

《喧哗与骚动》:失落的南方,“失落的天真”

文/吴情193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辛克莱·刘易斯在接受诺贝尔奖的演说中曾说,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把南方从多愁善感的女人的眼泪中解放了出来”。刘易斯在发表这一言论时,福克纳在美国主流文坛并不知名;而他所竭力书写的美国南方,多半会为北方读者所消费。文学有南北之别,中国如此,美国亦复如是。当时的美国,北方是文学的中心,南方在北方作家和北方文坛中,属于被想象的、被奇观化的存在。北方人一方面消费南方的落后保守,另一方面从道义上支持南方走上北方的康庄大道。然而,当转换视角,由南方人自己反观,或许会呈现出别样的南方存在。这样的作品,我总能想起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喧哗与骚动》出版于1929年,是福克纳精心构建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的重头戏,也是二三十年代闻名一时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小说名取自英国文学家威廉·莎士比亚名剧《麦克白》5幕5场的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了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小说书写了美国南北战争后、南方杰斐逊镇上康普生一家的故事。康普生一家早年富裕发达,拥有大量的田产和黑人奴隶,后来因各种因素慢慢走向贫穷衰败,内部矛盾愈演愈烈,最终,曾经显赫一时的家族趋于瓦解,不复存在。福克纳坦言道,这部小说主要讲述的是南方“失落的天真”。而最能对应“天真”一词的,莫过于小说中的女儿凯蒂和凯蒂之女昆汀。康普生先生是个律师,终日沉浸在家族衰落中,无法自拔,颓丧萎靡。康普生太太整天念叨身体难受,将要死亡。压抑郁闷的家庭氛围中,大儿子昆汀、大女儿凯蒂、小儿子班吉在一起“取暖”(另一个儿子杰森从不与他们亲近)。十几岁的凯蒂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后与马戏团的一位成员发生了性关系,不久宣告怀孕。无独有偶,凯蒂的女儿昆汀(凯蒂为纪念亡故的兄长,以兄长之名命名女儿)后与马戏团的成员私奔,逃离了窒息阴森的家庭。她们一方面犯下了严重的罪过,一方面却也敢于选择,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而非任人宰割,与康普生家中其他人相比,显得更积极,更有活力。康普生一家中,长子昆汀身材矮小却又敏感深沉,举手投足无不尊重传统,堪称是南方文化的典型代表,然而,当妹妹凯蒂“失贞”后,他却无能为力,欲与男方决斗,体格却不支持,最终,昆汀在上哈佛大学后投水而死。小儿子班吉生来智力低下,智商永远相当于三岁儿童,杰森常常欺负班吉,凯蒂则充当了班吉最坚定的后盾;可凯蒂因种种缘故前往北方工作时,班吉终被杰森送往精神病院,等待疯狂与死亡。二儿子杰森则是个不折不扣的功利主义者,以金钱和财富代替家人间的温情与爱意;他因妹妹的不洁往事丢掉了工作,心生怨怼,私吞凯蒂留给女儿昆汀的抚养费;动辄打骂胞弟班吉,最后更是亲自护送班吉前往人间“地狱”。家中男性尚且如此,这样的家庭,似乎也就失去了继续生长的动力。而家族希望所系的女性,如凯蒂和凯蒂之女昆汀,前者敢于逃离家庭,但去北方也只能做皮肉生意;后者与人私奔,学业无成,前途未卜,估计可能会重复母亲的道路。南方文化的失落,或许,只是时间问题。小说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由班吉叙述,时间为1928年4月7日。这一天是班吉33岁生日。第二部分由昆丁叙述,时间为1910年6月2日。这一天,昆汀决定自杀。第三部分由杰森叙述,时间为1928年4月6日。这一天,杰森为凯蒂的女儿小昆汀逃学的事情大发雷霆。最后一部分由家中的老厨娘迪尔西叙述,时间为1928年4月8日。这一天天气严寒,杰生埋怨说他房里的玻璃窗被人打破,小昆汀不见人影,杰生立即打电话通知警察寻找。迪尔西带着班吉去教堂参加复活节祈祷。教堂的肃穆气氛和牧师的布道文使迪尔西深受感动,此时,杰生已在20里外的地方正要求警长寻找小昆汀的下落,因为小昆汀卷走了他所有钱财私奔。四个日期的设置颇有深意,其中,4月6号到8号是耶稣基督由受难到复活所经历的三天,1910年6月2日在那一年又正好是基督圣体节的第八天。康普生一家这四天都与基督受难的四个主要日子有关联。不仅如此,从每一章的内容里,也都隐约可以找到与《圣经·新约》中所记基督的遭遇大致平行之处,这不禁令人想起同样拥有与神话互文的天书《尤利西斯》。耶稣基督临终之际曾嘱咐道,“你们要彼此相爱”。可尴尬的是,爱于康普生一家实在奢侈。除了神话结构,《喧哗与骚动》中最为后世读者称道的艺术手法便是被灵活运用的意识流,尤其集中体现在小说第一部分的叙事者班吉的叙述中。班吉三十三岁,智力相当于三岁儿童,对事物缺乏判断力,能够接收的只是一系列的行为举止和语言动作,而非理性化了的观念。在白痴班吉的世界里,世界充满了跳跃,历史和现实的过渡完全不需要理由,可以是情绪,也可以是冲动,抑或是随兴所至。透过他叙述的混乱感和无序感,南方家族无可挽回的衰落,在令人惋惜的同时,也显得难以理解、无足轻重。毕竟,人生也好,家族也罢,或许统统是无意义的喧哗与骚动。 福克纳致力于书写邮票般大小的地方,同时也走向了世界。福克纳等南方作家眷恋的南方,一方面因其历史传统显得温婉动人,另一方面却无法回避奴隶制、种族歧视等非人道因素。《喧哗与骚动》中的南方,乃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所构建的美国南方,都是南方作家在具备主体意识时审视下的存在,一处充满了无所不在的焦虑的场域。北方固然先进,但其功利主义价值观念令人厌恶;北方固然世俗,但其对人道主义的张扬与实践则让人敬重。生活在转型时期,每一个人或许都是不幸的。个人无法洞察大历史的演进,但却承担着社会转型的阵痛与创伤。生存焦虑也好,道德不安也罢,都终将落实到个体层面,由个体背负。在这个层面上所,《喧哗与骚动》写的不仅是美国南方,而且是变化中的传统世界,因而,它永不过时。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喧嚣与骚动》李文俊译本、方柏林译本对照阅读疑问求证?

《喧嚣与骚动》李文俊译本、方柏林译本对照阅读疑问求证?近日先后阅读了《喧嚣与骚动》的2个不同版本的译本,版本如下:一个是李文俊译本:上海译文版1984年10月第一版,(以下简称:李译)一个是方柏林译本:译林出版社2015年05月第一版,(以下简称:方译)总体感觉2个译本各有千秋,李先生的译本注释丰富,译文流畅;方先生的译本似乎更贴近原著,现代感强烈。但在阅读过程中还是有些疑问,对照2个译本,提出供大家探讨。一、方译 P13下数第4行 拉斯特把硬币放进了口袋。李译 P16上数第9行 勒斯特把那东西放进兜里。原文 Luster put it in his pocket.这个视角应该是班吉的视角。本章拉斯特一直在找那个硬币,但到本章结束他也没有找到,方译为把硬币放进口袋,也许是从班吉的心理活动入手,他以为拉斯特找到了,李译没有明确说明是什么东西,其实这个应该是高尔夫球。二、方译 P34上数第15行 他拉着我往前走。凯蒂说:“别出声,班吉。你想让他们听到么。走,我们去喝点沙士汽水.....”李译 P43上数第02行 他使劲拉着我朝前走。凯蒂。"快别出声,班吉。你想让他们听见你吗。来吧,咱们再去喝一点沙示水原文 He pulled me on. Caddy “Hush up, Benjy. You want them to hear you. Come on, les drink some more sassprilluh, 这个是凯蒂结婚那天,T.P拉着班吉去喝汽水的描述.这句话应该是T.P说的,而不是凯蒂说的,这里的“凯蒂”是班吉内心的独白,方译错误。(或是编辑失误?)三、方译 P58下数第10行 迪尔西说:“你过来吧,杰森。你没惹他吧,有没有。”李译 P73下数第02行 迪尔西说,“你回来啦,杰生。你没惹他吧,惹了吗。”原文 Dilsey said, “You come, Jason. You letting him alone, is you.”对照上下文杰森下班回来在看报纸,饭还没有好,迪尔西应该是跟杰森打招呼,而不是其他。李译更合乎逻辑。四、方译 P65下数第04行 你上床去,等我的脚不抖了再说。李译 P83上数第15行 你快上床,我可要撒丫儿了。原文 You get in that bed while my foots behaves. 这里描写拉斯特照顾班吉上床睡觉,然后自己要离开。原文我用几个在线软件翻了一下,没有脚抖的意思,我更倾向于李先生的翻译。五、方译 P112下数第12行 她瞪着我。她就差没几根树枝条子,身后没个写着2×2=5的黑板了。李译 P144上数第05行 她瞪视着我。她真该有一块电闸板的,真该在她那2×2=5的头脑后面装上一块黑板的。原文 She glared at me. She just needed a bunch of switches, a blackboard behind her 2 × 2 e 5. 这里描述面包店的女人严厉的样子,方译非常生动的传达出一个像教师般严厉的女人形象。李译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方译更胜一筹。六、方译 P175上数第10行 是啊,杰森里就喜欢忙活。我说可不是,我从来没有上大学的好运,李译 P219下数第02行 是啊,杰生喜欢跑跑颠颠地伺候人。我说我可不喜欢,我从来没有上大学的福份,原文 Well, Jason likes work.I says no I never had university advantages......这里是杰森发出的怨言。方译多出一个“里”字,估计是校对失误,或者“里”应为“生”字:杰森生就喜欢忙活。改了或删掉“里”这个字,方译似乎更生动些!七、方译 P182下数第09行 我们开着车转来转去直到偏僻小街上夜幕降临,这样大家就看不出他来了。李译 P229下数第11行 我们赶着马车兜圈子,直到后街天色暗淡下来,人们在那儿看不出他了,原文 so we drove around until it begun to get dark on the back streets where they wouldn’t see him.这里方译明显有问题,前面已经说是马车了,马车通常都是 赶马车,而不是开车。八、方译 P235下数第01行 迪尔西过来,给他开门,他跌跌撞撞穿过厨房。“到,拉斯特!”她叫道,李译 P296下数第15行 这时迪尔西走过来给他开门,他跌跌撞撞地穿过厨房。“你啊,勒斯特!”她喊道,原文: Then Dilsey came and opened the door for him and he blundered across the kitchen. “You, Luster!” she shouted,这里是描述迪尔西警告拉斯特不要太莽撞,原文“You, Luster!”,李译“你啊,勒斯特!”,方译为“到,拉斯特!”是提醒拉斯特到地方了,停下来,放下木柴。两位先生翻译各具特色,我更喜欢方译。===========================================================另外在方先生的博客上他贴出的译后记和书里印的不同,在博客版译后记里他说:"李译中多用“您”一词,这个选择颇让我费脑筋. 因为英文中仅有“YOU”这个词,并不像德语或其他一些语种一样有尊称和普通称呼之别。书中对何人尊称对何人不尊称,不应由“您”和“你”来区别,而是看描述中的微妙暗示。比如杰森和迪尔西,虽是主仆关系,但是杰森也是迪尔西带大,也有惧怕迪尔西之处。我不好想象迪尔西用“您”来称呼杰森。译文修改过程中,我用“您”、“你”都用了好多次,一一对照,发觉用“您”不用您,效果相差无几,所以后来我决定从了英文的习惯,不人为地分“您”和“你”,而用一个“你”来作为统一人称代词。"但是在译林出版社的成品书中还是分了“您”和“你”的,比如杰森对母亲,迪尔西对康普森太太称呼都用了“您”,而不是“你”,很奇怪。很奇怪。。。。。


 喧哗与骚动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