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切的渴望:摄影概念的诞生》书评

出版日期:2016-7-11
ISBN:9787512208510
作者:[新西兰]乔弗里·巴钦(Geoffrey Batchen)
页数:296页

热切的渴望

摄影史上最大的谜团作者写作此书的缘由是因为摄影史上一个最大的谜团:17与18世纪有众多使用暗箱习惯的画家,但是,1725年到1800近百年从未有人想过设法把暗箱的影像永久地固定下来。那么,第一个想到摄影的人是谁?1802年,韦奇伍德,想到要把影像固定下来。同时,还有其他人,突然出现了几十位声称有摄影构想的人。作者的疑问是,“摄影的渴望,为何会在这个特定的时代产生,而不是在欧洲使用暗箱的漫长的历史中,或者在一般意义上欧洲漫长的影像制作历史中之间或者之后的某个时刻?有关感光化学物质的基本知识自18世纪20年代以来就很普及了,那么摄影的概念和渴望为何只在1800年前后才浮现出来,而不是在之前?”摄影究竟是达盖尔还是尼艾普斯还是塔尔博特发明?对于这一问题,摄影史为此争论不休。与其追问谁发明了摄影,不如追问谁发明了摄影思想(是谁最先表达了保存图像的渴望?),与其追问谁发明了摄影思想,不如追问发明这思想背后的话语机制,摄影是一种被话语机制表述出来的东西,不是某一天才灵感的突然迸发,即使天才思想,也是在这一社会历史语境下,被发明出来了的。一个来自于福柯的立场:不存在摄影本身和所谓摄影性,摄影是不是艺术毋需讨论,因为摄影本身并不存在!摄影是一种文化生产模式,依靠于机制或者结构起作用。电影也一样,电影本身并不存在。其本身就是现实(不够准确,波德里亚所言的拟仿物)本身,且总是会指向某一意义。十八十九世纪的自然主义自然,人性,事物的本质,这些词句在整个十八世纪都是自然哲学贯彻始终且相关联的关注点。柯勒律支对韦奇伍德等人的摄影思想影响很大。他主张:“自然是动词又是名词,自然就是即将诞生,就是始终在形成。所以,对他而言,自然是我们理解万物的条件,一切都可以以时间和空间的形式再现。”塔尔博特:摄影是对大自然法则的印证,是自然的魔法。“你让自然的力量来为你工作,所以你的工作很出色,而且迅速完成,这也就不足为奇”尼埃普斯:“复制来自自然的景象,或者大自然的忠实影像。”达盖尔:“对暗箱收到的自然的影像进行自发的复制”(早期的摄影师都很谦卑,没有自我的野心。认为自然是造物之主,自然自己投影自己,而不认为创造影像的是艺术家,把自己看作造物主、影像的主人)。摄影有没有一个本质?摄影可以概括和解释吗?将摄影与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进行区分,可是摄影是艺术吗?摄影理论家以及摄影策展人萨考夫斯基确认了摄影的五个概念,如细节,边框、时间、有利位置、物本身,将之定义为摄影的概念,他认为,这些不属于任何其他艺术或美学理论,只属于摄影本身。可是,摄影与绘画所不同的是摄影所指向,所呈现的,是一个真正的现实世界,不是语言,有词语,不是绘画,有形式,直接地指向,摄影之外的一个空间,一个现实。所以,摄影没有所谓摄影化的语言形式。他是一个撕开的窗子,撕开的裂缝。它就是现实,直接指向了现实本身。一个来自于德里达的立场:延异。德里达认为,语言无法准确指明其所要表达的意义,只能指涉与之相关的概念,不断由它与其他意义的差异而得到标志,从而使意义得到延缓。因此,意义永远是相互关联的,却不是可以自我完成的。与本质主义、一元论不同的是,摄影的起源始终处在差异与矛盾之中,许多东西像水与倒影,无限反射,但有多个起源。摄影是这样一种语言模式,一种不可判定的标志。再也无法被纳入哲学的二元对立之中,却存在于哲学的对立中,抗拒并瓦解着它,始终没有构成第三种修辞。那么,摄影的渴望仅仅先于摄影,还是摄影事实上一直存在?“按照延异的逻辑,从某种意义上讲,摄影始终存在,从来就没有某种摄影。”卡达瓦:从来没有哪个时代是没有照片的,没有光的沉淀和书写的。如果起初我们发现了道,这道就始终是光之道——要有光,而没有它,就不会有历史。摄影既有,又没有。摄影在在这种对立与差异中形成。德里达的“延异”。所以摄影的身份从来就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不仅要问,什么是历史的“本质”,历史的历史性,而且也要问什么是广义上“本质”的历史?”(德里达《多重立场》)然而,我非常认同巴赞的说法,现实是暧昧的。不是都是如福柯所说的,一种话语的生成,它不那么明确,有一种暧昧性。不能无视风吹树叶自成波浪的现实本身,现实的暧昧与混杂,无法进入语言。可以表述,但也无法被表述。所以,摄影既存在,又不存在。就像现实既是,又不是。


 热切的渴望:摄影概念的诞生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