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哲学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5年
ISBN:SH2190-129
作者:米盖尔·杜夫海纳

内容概要

杜夫海纳(Mikel Dufrenne,1910—):法国美学家,现象学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曾任普瓦提埃、巴黎等大学教授。后为法国《美学评论》杂志社社长。他的基本美学思想是肯定审美感知是人与大自然创造力的独一无二的接触。在这种接触过程中大自然就象“人的母亲”那样敞开自己的胸怀。这使得自然的物质成分丧失实用意义或认识意义。按杜夫海纳的观点,艺术是保持着人与自然的这种接触的唯一活动,这种接触建立在同世界的联系的感受上,而不是建立在对这些联系的理解上(认识作用)。他把艺术看作是拯救人摆脱“异化”的文明能力,这促使他在60年代末的资产阶级文化危机中探索新的美学,在新的美学中,他号召“美学家要象社会学家那样行动起来”。 他将英伽登的现象学美学经验主义化,把研究重点由创作主体的“意向性”转向鉴赏主体的“审美经验”,以审美对象和审美感知作为研究的中心。认为审美对象和审美感知是不可分割的,只有艺术作品与审美知觉结合才会出现审美对象。审美知觉包括三个阶段:(1)呈现;(2)再现和想象;(3)反照和情感。主体和对象相互作用,并在情感这个审美知觉的最高点上组合成为审美经验。他还提出“审美要素”概念,认为审美对象是诸审美要素的组合,艺术作品的审美要素是指组成艺术作品的材料被审美地感知时所形成的那种东西。审美要素是主客体的共同行为,是联结“被表现世界”的深度与鉴赏者的深度的中介物。杜夫海纳的主要著作有《审美经验现象学》(1953)、《诗学》(1963)、《为了人类》(1968)、《美学与哲学》(2卷,1967—1976)等。


 美学与哲学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据说“美学”一词是从日文转翻过来的,其实更恰当的说法应该是“感觉学”吧。“美学”说法确实很不准确。
  •     挑了感兴趣的部分看
  •     论文集,从同一个核心问题不同角度的阐述中发现核心问题的深度:审美对象是在审美知觉中以感性的必然性辉煌呈现的完满;审美对象的意义完全内在于感性之中。而MD的眼界之宽、思虑范围之广亦能引以警之校之。
  •     如果阿伦特的书能达4分,这书只能打5分。翻译的好像有一些小毛病
  •     沟通人与世界的“审美经验”乃其美学要义。一方面推进现象学研究,一方面改变传统美学研究思路如美的本质,而着眼于美的对象和审美主体之间的关系。审美经验揭示了人类与世界的最深刻和最亲密的关系,是处于根源部位而开辟通向科学和行动之途的。美学把握本原即审美经验的意义,首先是与感性有关。意向性意味着人和世界属于同一种族,具有共同体基础。审美对象不同于艺术作品而只能作为审美经验的关联物来界定自己打开互相循环,审美对象既自在又为我们(黑格尔)。而审美知觉无非揭示其对象构成耳。要有审美对象的显现就必须在艺术作品之上加上审美知觉,分寸在于审美知觉以某种方式完善并显现审美对象(实质为知觉对象)但并不创造之(微不同于伽达默尔)。阅读是具体化、活意识的关联、与作者合作并竞争,过程中夺走作者作品。意义在人与世界相遇时刻
  •     颇具可读性的论文集,个人曾经感到很受益,也喜欢杜夫海纳的风格,感觉他不比英伽登差。
  •     文笔很好,不过不适合作为杜夫海纳入门读。还是要读特么的厚厚的坑爹的审美经验现象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