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大眾傳播學-從經驗學派到批判學派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1990-8-16
ISBN:9789573207450
作者:劉昶
页数:208页

内容概要

男,生於1957年。198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同年秋,考取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研究所出國預備生,曾先後在中國中央電視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等實習記者、編輯業務共一年。1984年7月赴法留學。翌年,獲法國波爾多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碩士,並轉至巴黎法律、經濟和社會科學大學法蘭西新聞學院攻讀博士學位。
現任《中國廣播影視》雜誌特約記者。
《西方大眾傳播學》為其學術處女作。

书籍目录

目錄
第一章西方大眾傳播研究源起與發展
第二章西方大眾傳播研究之分野
第一節概念之提出
第二節經驗學派之沿革
第三節批判學派之沿革
第三章西方大眾傳播研究軌跡
第一節傳播過程研究
第二節傳播者研究
第三節傳播內容研究
第四節傳播媒介研究
第五節傳播受眾研究
第六節傳播效果研究
第四章西方大眾傳播研究軌跡
第一節報業研究
第二節電影研究
第三節廣播研究
第四節電視研究
第五節 書籍和唱片研究
結束語:朝向理解與合作的未來
主要參考文獻

作者简介

●前言
大眾傳播”masscommunication這一概念於本世紀四十年代前後開始流行於西方,但進入中國大陸卻是很晚的事了。根據現有的資料,1971年12月至1972年1月,加拿大薩斯卡通大學教授斯達司DallasW.Smy the訪華期間,在會晤北京大學校長時,贈以自己的論文<大眾傳播與文化大革命:中國的經驗>MassCommunicationandCulturalRevolution:TheExperienceofChina,北大校長後將這篇論文轉贈給北京大學圖書館,並在文章前附言介紹(其中,將“masscommunication”一詞譯作“大規模交通”),這也許就是“大眾傳播”進入中國大陸之肇始。
1974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新英漢詞典有關詞條,對大眾傳播及其媒介作了如是解釋:有廣泛影響的宣傳工具(指報紙、廣播、電視等)。在引用的例句中,又將“media”譯作“報紙、電視和廣播記者”。顯而易見,以當時的認識,把大眾傳播等同於大眾傳播媒介,亦等同於傳播者。
中國大陸對大眾傳播學之研究,則是在“文革”結束以後才開始的。起初是譯介國外的研究成果與動態。後漸漸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研究。隨著研究的發展和大眾傳媒在社會生活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大眾傳播媒介”一語也逐漸為社會各階層接受並使用。
系統地介紹西方大眾傳播研究,不僅能為中國發展傳播學研究提供借鑒,亦有助於全面地認識大眾傳播活動及其規律,使之更好地服務於社會和公眾。本書寫作意圖蓋出於此。
在西方大眾傳播研究中,“大眾傳播”與“大眾傳媒”之間也非涇渭分明,經常相互混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於二者間的密切關係不僅同社會科學的思維邏輯不相符合,同時還涉及“大眾”概念引起的否定態度(“大眾”一詞直接同價值判斷有關);另一方面,則由於大多數研究者根據自己的研究趣向定義“大眾傳播”。較常見的“大眾傳播”定義有:
─以廣大的對象構架及某些傳送手段能使訊息同時觸及該構架的所有人為特徵,有別於其他傳播方式之傳通(弗里德曼〔E.Freidman〕);
─以其對象廣而匿名,在某一時間內公開傳送的訊息能抵達大多數人,傳送的訊息稍縱即逝,傳播者是
一複雜組織等為特徵的傳通行為(賴特〔C.R.Wright〕);─借助於集體傳送技術手段,大量傳播與社會不同層次的眾多個人和團體相接近的內容之傳通(西爾伯曼〔A.Silbermann〕;
─以不同的、匿名的受眾為對象的新聞手段之組合,其目標之一是受眾的增加(薩姆夫.休格斯〔J.SumpfandM.Hugues〕);
─少數傳播者對多數受者的聯繫型式體系(普爾〔IthieldeSolaPool〕;
─報業、廣播、電視、電影等的系列組合,新聞、行政、行動通過這一組合作用於輿論(卡維利埃〔A.Cavillier〕);
─與技術過程有關的,將傳播內容、傳播者和受眾混合的過程(查內〔D.Chaney〕)。
筆者比較傾向於杰諾維茨(M.Janwitz)的定義:
大眾傳播由一些機構和技術所構成,專業化群體憑藉這些機構和技術,通過報刊、廣播、電影等手段向為數眾多的、各不相同又分佈廣泛的受 .....more


 西方大眾傳播學-從經驗學派到批判學派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精采試閱 西方大眾傳播研究源起與發展傳播是信息交流的過程。傳播行為古已有之,因為它是人類社會賴以建立和維持的基礎。動物社會也交流信息,因此動物社會也有傳播。例如,許多動物集體行動時,每每有自己的"前衛"或"守衛",一俟受到威脅,擔任前衛或守衛的動物就會立即向同伴示警;再如,螞蟻、蜜蜂也是通過信息的傳播招呼同伴參加工作。科學研究證明,原始單細胞,如阿米巴原蟲(amibe),就具有處理信息的本領。然而,人類社會能夠使用傳播工具卻是其區別於動物社會的根本標誌。遠在上古時代,語言誕生之前,人類就用一些最簡單的源於其身體結構的姿或手勢──"人體語言",但借助於一些物品(如繩結等)來傳遞信息,後來慢又有了一系列非口頭形式的信息傳遞手段,如音樂、舞蹈、鼓點、光火訊號及圖符號等,交流的範圍因之明顯擴大。其中的許多形式留存下來,甚至沿用至今。國古代的烽火台,還有當代聾啞人使用的手語,均為明證。可見傳播能力是累積的。語言的產生為更有效地利用信息提供了可能,尤其是文字的發明,更使得傳播僅在範圍上而且在深度上都有了劃時代意義的進步。第1章西方大眾傳播研究源起與發展西方最早的手抄新聞──古羅馬凱撒大帝時代出現的《日報》,或稱《公報》、《官報》(TheActaDiurna),是在一種塗有石膏的特製木板上,抄上元老院或議會每次開會後的簡要記錄、官吏任命、軍隊調動、宗教儀式等消息,然後放到公共場所供人閱讀。這便是大眾傳播媒介的雛形。雖然該報發行量很小,只有一份,但它卻算得上第一張報紙。它的存在還生動地說明了傳播活動的一個主要特徵,即共同佔有信息。公元一世紀,中國人發明了紙,特別是九世紀又發明了印刷術,使得個人佔有信息的能力無限擴大。人類的傳播從此獲得長足的進步,尤其是在傳播的空間上。繼而,大眾傳播的發展,不僅使傳播組織──從驛站到通訊社──應運而生,還帶動和促進了工業革命的到來。十九世紀末,報業有了驚人的發展。日報的發行量激增,擁有上百萬、甚至幾百萬份發行量的日報大量出現,開創了信息傳播的新紀元,人類第一次利用工業手段將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新聞在社會上傳播。到了二十世紀上半葉,真正意義上的大眾傳播媒介誕生了:廣播、電視等電子傳播媒介的發明與發展,更使得人類步入一個新的社會時代。生活在世界不同地方的人們同時獲知世界上發生的重要事件的可能變成了現實。這一方面使人類社會的視界愈來愈開闊,另一方面又讓人感覺到世界彷彿越來越小,大有生活在"地球村"(globalvillage,麥克盧漢語)之感。人類對於傳播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公元以前的世紀。古希臘哲人亞里斯多德曾定義其稱之為"修辭"的概念,即"對所有可能的說服方法的研究",或許,這個定義更適合於"宣傳藝術"的本義,但就其實質而言,卻從說服力的角度開傳播研究之先河。事實上,直到本世紀初,對傳播的研究及其成果都是相當有限的。至多只是一些文藝批評性的工作,還有少量對宣傳的研究。報業的驚人發展迫使社會不得不對其產生的政治影響開始關注,電影和廣播的社會效果更使社會不敢對之掉以輕心。大約從本世紀二十年代中期開始,傳播研究隨學術興趣和商業興趣的提高而發展(前者同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有關,後 .....more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一样的理论,大陆的此类书在语言上显得有点拖沓啊,不考虑篇幅的话。
  •     大陸系列太政治正確!沒早發現這本……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