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首循環》书评

出版社:尖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1-25
ISBN:9789571031736
作者:西尾維新

这是篇不合格的题外话

无情地打叉,鞭策而非悦纳。不允许瑕疵,不包容遗憾,难以理解的苛求着完美世上,本不存在哀川润,何谈人类最强脱离了人与人之间的羁绊,强与弱的定义也将黯然失色,更何谈完美素来喜欢的玖渚友,虽然被无良的作者称之为【坏掉的死线之蓝】,她的纯粹却依然令人神往。可惜,即使是像这样无与伦比的天造之才,离开了阿伊也是无法独立存在的残次品。片面的强大将另一面扼杀摧毁,因此小友从未停止过对他人的依靠故而,片面的完美已无法取代坏掉的另一面,只会造成更加强烈的对比与反差,将与生俱来的缺陷暴露无遗。正如出梦的见解——强亦是弱,过分的强大失去了自主性,另一面的弱点难免沦为被利用的支点。完美只是人类的一个梦想,仅于人们日日夜夜无谓的苛求之间若隐若现。不存在了无遗憾的考试更不存在了无遗憾的人生于是,单方面的追求就更像是苛求,偏执也更像是自虐寻找人生的意义进而确立目标,可是在偏执的追求之间,却被强烈的目的性扼杀了感性与灵性。仿佛心中的伽蓝之洞被轻易的扯裂开,破裂为更为深邃的茫然,促使人们更为迫切的去追寻。宛如矛盾螺旋,循环往复,朝生暮死,恶心透顶了的应试教育。然而时至今日,中毒已深,轻易舍得,何谈容易不是口癖性癖只是强迫症而已不是杰作不是十全只是戏言而已

天才,诡计,以及3+2+1=6

这个只是自己写的一个备忘,思路凌乱,还有很严重的泄底,请慎重阅读。1.天才私以为,要使类型文学达到一个较高的完成度,有很多难点,其中最难的是人物塑造;要使人物塑造出彩,有很多难点,其中最大的挑战是人物的属性设置;要使人物的属性独树一帜,至少是让人眼前一亮,有很多难点,其中最伤脑筋的是设置智力方向的属性,说白了,就是要在类型文学里,在无论怎样的世界观下,引入所谓“天才”之人。因为作者的智商极少能达到世间认知的“天才”阈值,当然,像筒井康隆那样的特例也不是没有,不过大部分作家,顶多只是洞察力或敏感性稍稍强于普通人的普通人而已。这样的智力点,要想在低于自己智商的维度,亦即笔尖纸面,塑造高于自己智商维度的人物,本身就有矛盾。幸而,读者也只是一群具有平均智商的人,很少有真正的天才,所以,类型文学里所描述的天才,终究是作者和读者共同达成的妄想共识。就如同推理小说中的杀人手段一般,虽不排除走火入魔者亲自杀人以记录形式着笔,但相信大部分正常作家都只是在脑内补完犯罪经过。相反,即使明知道作者不可能杀人,读者在阅读第一人称视角展开的推理小说时,还是能够津津有味。绕回起点,即使不懂天才之思考回路的作者,也是完全可以写出令读者信服的,天才的故事。但就如同在三维世界拼命想象四维空间的超立方体,总有某种四维的隔阂,因此,要写好天才的剧情是极其不易之事。但是,这个名为西尾维新的家伙,不仅大大咧咧打着书写天才的旗帜动笔,还一口气在故事里放了六个天才。更甚者,六个天才的技能点还点在不同的方向——作为工程奇才的女猪久渚友,作为全能学者的园山赤音,作为泛流派画家的伊吹加奈美,作为味觉奇才的厨师佐代野弥生,以及作为神神叨叨的拥有读心预测未来超能力的姬菜真姬。当然,还有最后一刻才登场的哀川润。好家伙一来来六个,再多一个就可以组个葫芦娃的阵容了!一般写这类不擅长或很难以同等角度解读的人时,可以有三种方法吧:其一,作者本人很强大,机械类天才?我就加机械类天才才能解说的专业术语,甚至是学术前沿。艺术家型天才?我就说艰深的艺术理论……这个方法的好处显而易见:无限提高可信度,让读者真的觉得天才栩栩如生;坏处同样无处躲藏:说多了就是炫学,还拖剧情展开,万一掉书袋遇上考据党,穿帮了怎么办?而且,既然有成为受人仰慕的牛逼哄哄的作家的热望,就要背负受到万人鄙视目光溅射的下人的绝望。总之,第一个方法很难完成。其二,通过言论,侧面烘托天才。让天才发表一些看法,跟主线剧情相不相关都不要紧,主要是要凸显出天才的与众不同。对话、转述、独白……这些都能间接体现出人物的性格、思想。更主要的是,言论就未必非得限定在天才精通的领域,而是可以立足于哲学,世界观、认识论、人生观之类,都可以用以发挥。哲学的话,呵呵,就见仁见智了……不过,作者就可以通过这种中介方式,回到自己擅长的领域,从而避开技术流的掌控。其三,让故事中天才以外的人发表对天才的看法,可以是直述观测的天才行为,也可以是自己对天才行为的感想、定义,甚至单纯感叹:哎呀天才好强大我根本无法企及……这种方法一来可以进一步规避天才的技术向描绘,另一方面,还微妙地形成一种人物对比,使得天才不仅没有黯然失色,反而升华发光。奇葩的是,西尾维新在这本书里,(特么)同时使用了三种方法,第一种集中体现在久渚友和阿伊关于电脑配置的一段对话上,虽然术语并不是信息领域的前言科技,但也不至于是人人都懂的内容,这种暧昧恰到好处,点到为止。另外,阿伊和真姬的对话中引用的超验心理学或超能力知识,对我这样的小白来说也很新鲜。可以看到西尾维新至少在工学和神秘学之类领域是有一定积累的。直到艺术家和全能学者时候,第一种方法逐渐淡出,变成第二种,注意阿伊不论和伊利亚小姐还是赤音小姐对话,大多都是谈论“何为天才”、“天赋”、“风格”、“死亡”等抽象话题了,因为恐怕屌炸天如西尾者,也很难以一己之力立即展现“七愚人”或“全能画家”的专业领域闪光点吧?最后,第三种方法本身是渗透在全文,主要是阿伊(大段)的内心独白。自己与天才的距离、自己对天才的定义。另外,天才们古怪的举动也是被大量提及,甚至包含在诡计中。究其本质,只要掌握了“天才的行为总有些异常”这一诀窍,写异常的人不正是西尾最擅长的么……总之,西尾完美(或至少是用心)地运用了这三种方法,才使得一个个天才在我们眼前真的活灵活现。这本书,就是一部天才的盛宴吧。2.诡计这本小说与其说是推理化的轻小说,毋宁被定义为轻小说化的推理小说更妥当。因为,显而易见,无论是谜面还是谜底——书中的诡计是极其本格的,本格到我都怀疑梅奖会给这本的理由完全是因为那个伪杀人动机——“想尝尝人脑”。本书的诡计是3+2+1,前期3个密室诡计,用西尾的话说,分别是二维的(广义密室,无足迹条件,心理误差诡计,比较容易猜到),三维的(密室杀人并逃脱,类机械流,不过没第一个精彩),四维的(时间差诡计,所有人在一处,另一处却发生了异常事件,作案的是谁呢?这个诡计伏线很长,涉及后期的大诡计之一,个人很喜欢)。后期是两个大诡计,一个就是全书核心了——为何斩首,为何要齐脖子斩首,这个诡计的底依旧是相当老派的本格:无头尸体就意味着身份不明,身份不明就意味着换尸的梗,只是谁换了谁的尸体,则需要结合前期的各条隐藏伏线理解。这个诡计读到后期其实是可以猜到的,但验证推测后的爽快感依然很强烈。最后,在凶手已经揭露的最后30页,西尾又(脑抽地)甩出一个略微有点煞风景,但另一方面看又似乎必不可少的诡计(其实严格来说是两个诡计,递进关系,不过两者是同类型,就合在一起说了)。即是换身份诡计,大小姐和保镖换了身份,凶手和死者换了身份(加上之前的换尸,相当于一次逆转)。如果说这五个诡计已经让读者应接不暇,那么最后那个马赛克诡计(性别梗)就似乎更像是致敬了。由这3+2+1个诡计,西尾完成了一次轻小说推理向本格推理的完美致敬。反观诡计线索的设置,不得不叹服,虽然如一些西尾粉所言“西尾的故事像是一百只猩猩乱按键盘按出来的”,其实呢,西尾真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用心地在设计整个文章的结构。除了诡计上的3+2+1,全文的节奏似乎也是这种收敛的节奏:全文前三分之一都是日常描绘,到正好三分之一页码,似乎是有些突兀的第一起凶杀突降。而凶手身份的揭晓,正是出现在六分之五的地方,即3+2完结处。最后一章则是那个伴随马赛克诡计的1。我甚至觉得西尾有对文章结构的某种强迫症呢~3.吹毛求疵非得说这本书有哪里不足的话,自然,如果本来就不习惯这风格,或单纯口味不对,那怎么挑都能挑出一堆问题了。虽然很喜欢这本书,私下还是对一两个小问题不甚满意。第一个就是超能力者真姬小姐这个角色的设置,看文章最后的暗示,或许真姬小姐在后续系列作里还会登场?不过单在这本书里,这个角色是有点脱缰之马的感觉。例如,第一个人死掉时,大小姐为何不直接让她看一下每个人的头脑?虽然后面西尾一则通过真姬小姐的言行和立场描写,另外也增加了很多表现大小姐不想依靠超能力破解谜题的段落来解释为何真姬的超能力一直悬置在一边不加以利用的原因。但总归难以释怀。这一点和北山猛邦有点像:设定撒网太大,没有在一本书里用完。另外就是三胞胎……一则除了光小姐外,彩和明子的描写都超级少,但个性又突出,结果导致人物登场真是异常突兀。感觉还没进入状态,这个人就已经表演结束回幕后了……有点可惜。而且三胞胎这种事竟然没用在梗里!!!最不爽的是,标题!没错,就是“斩首循环”这四个字!!!误导性超级大,而且现在也没看出“循环”在哪里……至少“循环”的意思我脑内想的是三个或以上人被轮着杀了,脑袋一个接一个……就像西泽保彦解体诸因里貌似就有个类似的场景剧。但,结果整本书就死了一个,即使加上换尸体、换身份的问题,也是用“置换”比“循环”好,不过用“置换”当然就破梗了……总之,算是标题的诡计吧?那就变成3+2+1+0了,反正总值也不便,还是6。(真是好多6呢!)4.其它由于我其实读西尾不多,这本也是孤立于戏言系列的整体架构而言,所以关于西尾的行文风格、叙述方式,甚至趣味方面……就让给真正的西尾粉们来滔滔不绝吧!有点期待……戏言后续的几本了(不论是否依旧是推理路线)。PS:貌似艺术家不叫伊利亚,伊利亚是大小姐,不过我忘了她名字了……(´・ω・`)PSS:后记最后一段,西尾说:感谢【清凉院流水老师】……我貌似懂了什么。

一共就那一点点字你特么还要我起个标题?

我曾经很喜欢洗胃老师,并为他在戏言系列(从第4卷?)就开始的"脱推理化"痛心疾首高声咒骂,且不久后发誓一生黑。直至现在,我才重新开始审视西尾老师到底适合怎么写,并想通了:这种让人想抽死他的进化,这种选择叛离框架,拼命用崩坏来挖掘角色的写法,真是最适合他不过了。当然这话的出发点是为了西尾老师,而不是各位读者。他最可靠的长处,以及他心中的“世界”,的确是在这边的。当然,个人而言还是最喜欢他未转型时,戏言系列的前三本——毕竟自己是个胸无大志爱看青春推理小说的家伙。第二本是心中全系列最佳,主要原因是惊人的代入感作祟,这一点上,和后来看米泽的秋季限定是情况类似的。这两本,是我现在青春推理小说类最爱的两本。当然,作为小说来说,起码是推理小说来说,斩首循环绝对强于绞首浪漫派,其余几本就更不值得讲了。说是西尾老师唯一一本好好写的推理小说(狭义)也不足为过……补充:看过绫辻的鸣风庄事件后更可以确定,西尾维新作为“京都的二十岁”,天才推理作家的“推理”两字,说不定的确是伪物——诡计上的想象力可能原本就不是他的东西。并不是在指责他什么,只是觉得知道这一点后,离那个“天才推理作家”,离那个二十岁便要咣咣出道的年轻人,好像又近了一步。

这纯属戏言

原本是被推荐着看的,老实说看完化物语我对西尾的后宫向一点兴趣都没有,但相反,这部作品却值得一看。后宫确实有啦,从正主死线之蓝玖渚友到赤色承包人再到苦橙之种真心还有病蜘蛛小姬,便当少女巫女子,杀人鬼零歧人识当然还有出梦和理澄这对双胞胎兄妹还有点点点,细细数一下人数真的不少。但是,它绝对没有后宫的欢乐。推荐它给我的人说"世界上总会有无条件爱着你的人,不要等失去了才发现。"巫女子证实了这一点,无条件的喜欢着阿伊的巫女子。阿伊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和我不相上下差劲的人,然而这样的他,也有人喜欢着。刚才说的关于我的话是骗你的。最强人类.苦橙之种真心也说过,阿伊很强,因为阿伊被很多人爱着,而自己很弱,因为喜欢自己的只有阿伊一人。从故事开头身边只有小友的阿伊,到结束让小友保护自己所珍视的一切的阿伊,一定也在悄悄改变着吧。想想自己也是如此,问一个关系一直一般,但是相处时间很长的朋友"我这个人这么差劲你是怎么忍受我的?"对方回答"你很差劲么?没觉得啊。"连最近认识的,一直被我糟糕对待的朋友,也毫无厌恶,反而会在我情绪失控时候让我冷静。我的那些毛病和缺点,一定也都是你们惯出来的吧?不对,在你们眼中,这些连缺点都不是。所以,和你相比,我也不弱,对吧?这些纯属戏言。我不是戏言玩家,我是承包人A君。说笑的。

戏言系列中最失败的一部

关于第一部斩首循环我很不喜欢,乱七八糟,不伦不类。作为推理小说来说是不能算很优秀的,一般推理小说大致分为几类:一:将所有的证据都列出来,使读者和主角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来推理。二:故意隐瞒关键证据,使推理者优先与读者,以关键证据作为推理的支撑点,例如:主角看见了某样东西,微微一笑,“我知道犯人是谁了!”这样以描写,就是不告诉你是什么,然你不能得到关键的证据推理。三:故意诱导读者。将人故意从A支线上以上B支线,然后又从B支线上引到C支线,最后,看着就是一片凌乱,使人大脑当机。其实就是一简单的事件,有书中的角色不断做出其他推理,以其他设定来暗示,诱导读者做出错误的判断。是的,斩首循环就是这样的,以我(这个变态)的独白,在独白中加杂着模糊的,暧昧的,诱导性的词语,故意诱导读者向错误的方向推理。其实最后的结局之前也这么推理过,但是想想“我”的独白,对话,以及其他人物不正常的举动和设定,又感觉不对,又继续做其他推断,结果告诉我结局原来是这样的,心情瞬间不爽了。案情其实不复杂,作者很会玩弄读者 。不难瞧出斩首循环借鉴了一些有名的推理小说,孤岛杀人,密室杀人,算是模仿作吧。做为使人愉快的作品又算不上,设定上又遭糕了一塌糊涂,是的设定很糟糕。关于玖渚与“我”关于计算机方面的对话,原本作者是向通过对话来反映玖渚的天才,但是效果事得其反,直接暴露了作者的功底不足。书中写独自从头开发一个系统,独自从头开发一个主板,独自从头开发一个计算机,还是最新的,最稳定的,你是在开玩笑吗!?何等戏言!!这就像是让爱因斯坦一个人做原子弹,让长跑运动员一日之类围赤道跑一圈,让速写员一天之内抄2万本书一样。计算机系统每多一个层次的设计,每多一部分设计,其复杂性是成指数性增长的,它是一个不是一个人所能驾驭的怪物。大概是作者认为每几年微软就能推出一套系统,听说某某人多少天内自制操作系统,对此产生了误解,以为只要是天才就可以做到。微软能几年就推出一套操作系统是因为他一直以前代系统作模版进行改进,是n多年n多行家不断改进的结果。单人自制操作系统也不过是理论上的操作系统,没有多复杂的功能,这种系统受欢迎一直有是在上个世纪,那是一个计算机只有字符界面的世界,更早一点是连显示屏都没有的世界。关于玖渚说的:最新的,最稳定的这一点。在计算机领域里,最稳定的一定不是最新的,最稳定的一定是用了n年的系统,因为只有经过n年无数用户的使用,经过n年的测试,才能说是稳定的,最新的东西一定存在bug,这是这个领域不言的定律。还有玖渚的电脑,既然是一个操作系统为什么要多台电脑,多块键盘。为什么人要转来转去操作电脑,直接一台电脑操作岂不更好。优秀的程序员必要的三要素:骄傲,懒惰,自大。能用一根手指完成的事绝不会用两根手指。一切就像是一个不懂这个行业的人装的像这个行业的人,说大众认为这个领域的天才会说的话,做大众认为这个领域的天才会做的事。装模作样。很可惜,外行人想说内行话,多么可笑,玖渚就像是一个什么也不懂却装作很懂的自大的丫头。其他天才也有诸如此类的硬伤,人物塑造失败!试图在自己并不了解的领域插足,以至于整本书看起来如此蹩脚,一堆戏言。因此相比起来,我跟喜欢没有玖渚这种bug出场的其他戏言。例如:绞首浪漫派,吊首高校等。没有这番功底还是别硬上,直接设定为超能力现的更自然。

具有思辨性的优秀轻小说,但是翻译很无良

在读这本小说之前,我一直都只把轻小说看作是ACG的附属品。但是这本小说表现出了只有“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才能表现出来的非凡魅力。阅读时同时进行的探索与想像以及仿佛直面作者一般的进行世界观的思辨与交流都让阅读鲜活灵动起来。作为《戏言系列》的开端,我始终认为它是全系列中最优秀的一本。我并没有读全(只读了1~5),但是有鉴于后面的大概将不得不对系列中的四层世界的世界观设定和二十二个组织的结构以及所有组织成员之间错综的关系进行无休止且冗长的阐述和剖析,我个人认为只有既能融入整个戏言世界有能完全独立存在的第一本是最完美,饱满,精巧,清晰,具有张力的。就以这第一本我谈谈我对西尾构架戏言世界的看法。首先我们都承认他有“世界观设定强迫症”,他确实构架了一个繁复又颠覆伦理的虚幻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有很多颠覆伦理的人物在进行着个人行为以及与他人发生各种复杂的关系。但是宏大繁复的世界观并不重要,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也不重要,变态的人物本身更不重要。最重要的始终是“起源”——他们身上的人性。我个人认为小说如果不描写人性就彻底失去了小说的意义了(除了那种用以实践文学理论的实验性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是人,不是神,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人性才能算是小说精髓的东西。正是为了让他们身上的人性表现出来,西尾才赋予了他们非正常的能力与意志。我个人认为作品中那些变态的人物和我们这些普通人在“本源”没什么不同,他们的欲望和我们普通人内心深层的欲望完全一样。但是他们因为具有了非凡的意志与能力以后,他们就具有了完全实践他们的欲望与精神的行动力,而我们普通人没有。正因为他们有了非正常的行动力,所以才需要非正常的世界观来给这些人提供表演的舞台,因为正常的世界会束缚他们的超凡行动力。所以在我看来,西尾应该是先确定“人性”再塑造人物,最后再设定世界观。人物与世界观都是“人性”的附属品而且都是由人性延伸与演化而来。作品在某一个方面的意义可以说是藉由不受伦理束缚的世界来展现人类潜在的人性,对变态人物与变态世界观某种程度上只能说是为了阐释前者的一种文学技巧。然后是作品中大量的议论(不论是人物的内心自白还是相互的对话)也是作品的精髓。我个人认为那些推理什么的真的很扯谈且漏洞百出,在我看来所谓的推理故事只不过是把众多人物联系起来的一根线而已。而那些议论往往才是作者(作为一个作家)真正想传达想表现的东西,也其实正是作者自己带有的具有强烈个人趣味倾向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阐述,藉由故事里人物之口以及信手拈来的各种典故与引用更显得锋利与深刻。由此能看出西尾是一个喜欢与读者进行思辨的作者(相对于有的作者只是喜欢白描而不加以任何议论),我个人认为西尾在写这部作品之初一定不是思考的是“我要讲一个如何复杂的故事”,而是“我要表现某些类型的人性以及价值观。”其实我个人看书始终把情节(包括世界观设定)都看在了其次的位置,根据卡尔维诺的《命运交叉的城堡》所要实践的解构理论,我也有相信所有情节都是由固定的元素以不同的组合方式组合而来这个理论的倾向,一部作品如果没有明晰理性的主题与独到细腻的气氛就只能是又无意义的情节元素堆砌起来的空中楼阁。接着谈谈第一部的内容。为什么我觉得第一部饱满,我想可能也许是在写第一部时西尾还没有完全计划好他后八本要写什么,所以第一本相对独立地拥有了一本真正好小说的几条特征。(好像第一本是向《全部成为F》致敬的作品,或许是因为借鉴了《全》才显得优秀?我还没有读《全》,暂且只讨论《戏言》。)首先是情节完整,人物丰满,其次是议论犀利,主题明晰。整片从头到尾都很有气势,充满张力,中间松弛也得当,结构也很精巧。围绕“天才”这个主题作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对这一话题的许多精彩的思辨,成功刻画了虽然同属天才这一类型但又完全是几种不同类型的天才的人物形象,把她们的共性与特性都阐述了出来,继而其实是描写的“一类人”的情态与性质以及他们与世界的关系以达到了小说“不是要描写一个人而是要描写一个群体”的目的,紧接着配以有关于“天才”的大量犀利的议论而完成了以“天才”这个概念为中心的话题在广度上的延展与深度上的加深。作者不仅描写了“天才”这个群体的状态,并在“天才”的概念的本质上做了提炼,进一步还探讨了“天才”世界的关系,并对关系的形成和作用还有意义都发表了很多评论,到了这一步,相信读者也已经有了那种和作者面对面在探讨问题进而辩论问题的阅读愉快感,从而也促进读者联系自己的经历进行进一步思考与提升。在我看来西尾只是提出了很多“问题”,然后咄咄逼人的摆出他的论据和“读者”进行辩论,也绝对没有给出什么答案,每个人都会思考出自己的答案。其实我个人还是喜欢这种作者比较“主动”的写作方式的。再简单谈谈第一部中几个人物。画家,她说明了“世界的本质在于运动”的道理,没有什么不能改变,人性都能改变,世界就能改变。因为根据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人本身的存在先于世界存在,人能选择何时以及以哪种形式涉足世界。所以只要画家有能力完全改变到自己的人性,那么世界就能改变,所以最后她成功了,我个人觉得她的例子简直就可以用来作为阐述存在主义的例子。可惜她是天才,我们正常人是没有她那样的意志与行动力的。占卜师,洞悉未来却无能改变的可怜人,又是一个在绝对意义上即缺少精神力又缺少行动力的先知,所以她唯能做的就是不停地吐槽,虽然她很毒舌,但是我从她的每句画中几乎都能感受到不甘,无奈,故作残酷的那种有心无力之感。因为只是“明白”而不能“实践”以“改变”是很痛苦的,某种层度上割裂了她与世界的联系。厨师,并不把自己看作天才的天才,总是认为“因为自己只会干这个所以就干这个了”,并不认为自己是把芸芸众生才在脚下的尖子。这种类型的人世界上到是挺多的,我个人也认为他们很可爱,个人感觉西尾也对此类人基本持肯定的态度吧。圆山,不表。另外一些配角描写也很鲜活,特点都很明晰。小友因为描写不多也不表了。阿伊作为主人公虽然第一部描写有限但是我觉得很成功,作为同时拥有那么多人性弱点以及那么多客观上的优秀能力的一个人,我们每个人不仅可以在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还可以发现自己潜意识的那些不能实现的欲望阿伊帮我们实现了。以上的这些有点在后面的几本已经看不见了。也许是因为要对过于宏大的世界观与人物关系进行表述不得不分散很多精力,作品在完整度,平衡感,张弛性都不如第一本,总之感觉的到作品的“精巧度”在下降,议论也显得穿插得突兀而露骨,不如第一本丝丝入扣有如“春雨润物细无声”。玩文学技巧如果不能玩得炉火纯青会让人觉得技巧与作品本质不能珠联璧合。但是《戏言系列》仍是一部极其优秀的值得仔细阅读与进行细节推敲的轻小说。我觉得西尾对于这部作品要表现的思想是深刻的议论是精辟的,各种设定都是认真而细腻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有意义地承担“表达西尾的世界观或价值观或人生观”责任的存在。所以一下我要吐台版翻译的槽。是因为我尊重作者,尊重这部作品,因为看到自己喜欢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被“毁掉”而很难过。其实相比之下第一本还算译得好的。从看第二本开始我就想崩溃。如今得知据说翻译本身现在也译得很不顺利我就彻底崩溃。我已经从第二本开始就实实在在感觉到了翻译官的痛苦。太多不通顺以及表达意思不明确的地方。然后在参考了一下台湾一些读者的BLOG上的同样指责,我简直发现翻译就是硬伤软伤数不清。硬伤方面许多地方主动被动不分,以及错误表达作者本身的意思。软伤上不能挖掘作品本来的意味,失去了隐含的重要的信息(虽然日本作家普遍说话模棱两可,但是模棱两可之下存在读者思考推测的可能性,翻译后这种可能性全无),还有因为遣词的问题失去本身的在文字上的趣味,比如原文的“词语重复”所要表达的那种文字趣味在翻译时没有使用重复的词语而趣味全失。我毫不扩张的说台版的翻译失去了原著三分之一的趣味。而这些趣味恰好都基本是在议论中,所以说小说最珍贵的“人性表达”与“价值观思辨”已经失去了大半的趣味。极端一点来说,译文基本成了“空中楼阁”,只能满足读者了解故事情节与人物关系的架子罢了。我们只看到了“谁在什么地方干过了什么”,至于“他为什么要这样干以及他这样干的影响”不知道。我们把极其变态反复的世界复制在我们脑里,却抓不到这个世界的起源也无法将作品和我读者本身联系在一起。我想西尾的并不打算让我们像背一本冗长的材料一样让我们把戏言世界背在脑子里吧。在我看来对精髓部分的翻译的完成度低与根本没有翻译精髓部分没什么两样,由此以来我读翻译版本的意义已经完全没有了。当然我们不能怪翻译官,不论是轻小说还是纯文学,翻译得不好(很糟)的现象比比皆是,我曾经深深怨念过卡尔维诺《寒冬夜行人》和简井康隆《文学部唯野教授》的中文版,简直就是“糟蹋”。不过这或许完全因为原著过于具有文艺性或者原著本质就不适宜翻译。同样的,《戏言》也一样,算是轻小说里文艺味道比较强的,或者说是作者下了极大心血的细节细腻的整体深厚的作品,翻译这种东西,怎么说也要翻译官对西尾有爱,对西尾的作品风格有那么一点研究,对作品本身也要有个较透彻的研究才能翻译好吧。但是现在这个不可能的,翻译自己翻译得焦头烂额,读者等得更是花儿都谢了而显得很焦急,在这种状态下我绝对不相信我看到的翻译版真的是西尾的“作品”。也许我这么说太苛刻了,也许我不应该对一部轻小说这么苛刻,但是我个人觉得这是对作者对作品的尊重,对自己心爱之物的一种珍惜,不希望《戏言》系列的闪光有丝毫损减的那种心情。话说回来我觉得翻译在这么多读者的焦急期盼下的压力与痛苦其实比所有读者的痛苦加起来还要强10倍。从相反的角度考虑,其实我希望翻译能对西尾有爱起来,或者灵光一闪把精髓能多译一点出来,那些硬伤不要再出现,至少也对细节也推敲推敲。话说我周围有很多朋友在我的推荐下读了《戏言》后都说遣词太别扭,表义不清楚而没爱,我真的很难过。真的希望《戏言》系列能翻译的更好,被更多的人接受与喜爱。不过貌似这只能是不能实现的希望了。也许都是我对《戏言》系列的执念,我对作品的文艺趣味的执念(哪怕只是轻小说)。我个人是再也不会读台版了,决定买日版。希望至少台湾的翻译能以尊重原著的心情早日完成翻译。

读完戏言系列全集所想到的

首先感谢西尾老师这部二年前的作品集陪我度过了大三伊始这段最为忐忑的厌学时光...上课期间全靠轻小说来提神我是不是没救了...自从开始关注日本现当代文学(轻小说就轻小说,什么现当代文学...轻小说!能算文学么?!)以来,已经看到了很多部被称为或者曾经被称为”无法被影视化“的小说作品,其中有一些是因为技术限制和对于监督的分镜拍摄要求过高,例如《盗梦侦探》和《物语系列》;还有因为各方面的尺度限制原因,比如《未麻的部屋》和《寄生兽》。《戏言系列》更倾向于后者,毕竟人物长篇对话的舞台剧形式和意识流,由于《物语系列》的大卖,被证明是可以转化为影像媒介的。关键就在于——《物语系列》14卷加起来总共没死过超过十个人,有一个复活了,有一个还是骗你的。《戏言系列》呢?由于其推理小说的内里,每一集都要死一两个、三四个人,甚至死一个学校,而且无一例外都是惨死。按理说有角色死亡的动画,在日本ACG领域也并非少数。为什么《戏言》很难用影像表现出来呢?你能想象一个在之前作为侦探的一个角色,和之前作为凶手且未被平反的角色在一起合作,只是为了一个并不需要他们去作战的人来一场对话这样的剧情么?——说轻了是重塑价值观,说重了就是善恶不分。或者说善恶本身应当被重新界定?生存比道德更重要?这话,从心底不好讲,至少在表面,人们都难以认同的吧。并不普世,并不主流。之前一章自己很喜欢的一个角色,在结局,最多到另一章不明不白的死了,虽说还未到无法让人接受的地步,至少心里总会结一个疙瘩,忍不住要去寄刀片之类w。话又说回来,我在看整部作品的过程中,还真没想给西尾寄刀片——里面任何一个角色,哪怕男主到最后死了我都不会惊讶。从第一部《斩首循环》就可以看出端倪,七愚人的某一位所说的那句话:”我,XXX(名字),无论何时何地,都心存有赴死之觉悟,被杀或者死于非命,都无怨无悔“虽然到最后被证明只是句戏言。=23333嘛,也将成为我的座右铭之一。如果说:麻枝准能让一个角色死去之后观众就爱上她,虚渊玄能让观众爱上一个角色然后让他去死,那么西尾就走得更远——让一个角色出现过,然后就死了——然而你却无时不刻不在想着她,说不上爱她,但没了她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家人的亲情“?有点像。”友情“?程度不太够。想来想去也就是”爱情“合适了,那不就成了后宫剧?死亡与生活紧密结合,与呼吸一样,在人的察觉之外,毫无意义,却又意义非凡。就像爱之于人生,可以没有,然而总是缺憾。所以为了不给自己的作品留下遗憾,西尾在最后还是给了阿伊和玖渚强行”Happy End“——好的作品就是,读完整个系列之后,你会发现结局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读过“,这就足够了。在这里不得不说人设方面西尾是出类拔萃的,西尾每一部作品里的女性都是个性十足,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也都有一个足以致命的弱点,喜欢男主(这可是卖点啊喂!)可以说是整个轻小说界的楷模。《神的记事本》里的宅萝莉爱丽丝,身上就有玖渚友的影子(性格...还是太弱气了一点= =),至于《阳炎》的人设,可以说是《物语》和《戏言》翻作都不过。西尾的笔下的角色与情节设定,注重的是”反类型“和”反设定“,在人们的线性思考范围之外。我不得不说这种思考方式和我本人是很相宜的——荒山研究所那一案,在剧情未到一半时我已经猜到了结局。一切就突出一个”反“字——就是不按常理出牌。(顺便吐槽主人公阿伊在荒山研究所一案中出现了性格突变,由之前的高冷变得婆婆妈妈患得患失,这点我很不喜欢,难道是翻译的问题?)对命运的挣扎和忍耐,导致的性格扭曲,突出一种让人难以释怀的拧巴劲儿。话说悬疑侦探小说的魅力不就在于此?毫无疑问,这种写作方式对于读者的要求也是很苛刻的。不,我不是针对某一个人,这句话只是适用于,那些所有没有一口气将这部作品全部看下来的人,你不适合这部作品,去看其他的小说吧。活着真憋屈呀,不过还是得活着呀,直到死神来敲门时,对它笑着说一句:”我过得很好呀。“一切,都只是戏言而已。

蓝色的长发和脱臼的肩膀 ——戏言前三卷读后感

我喝了口水,开始在白色的键盘上打以下一万字的读后感。这句像是废话的废话其实并不是废话,因为我听说西尾是用打字机写小说的,所以比起他来我是幸福的。非常幸福的。不过这可能只是我的偏见,西尾说他讨厌电脑,也许是真的也说不定。当然晒幸福这种事情从头开始从本质开始就等同于废话这种事情就算说出来也只是废话而已。说到底都是戏言。首先我得说声抱歉,我不是故意起这个看起来太随意的标题的。在我喝水之前我曾绞尽脑汁去想一个说得过去的标题,像是《戏言系列是我看过的最好的推理小说没有之一》或者是《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名字叫做零琦壱识他推荐了这本书》这些。然而我却一一否决了。我并没有看过戏言的百科,所以并不了解它究竟是不是推理小说。毕竟我是从轻小说分类里阅读这本书的。而同样的,我也不能随随便便就暴露了朋友的名字啊,万一被人肉了,或者朋友对此产生困扰该怎么办?所以我就随便从记忆力抽取了两个关键词来组成了标题。这个“随便”并不等于“随机”。随机挑选对于可能出现的词汇是绝对公平的,我当然无法做到这一点。采用随便的方式,我抽取出了在“印象之海”中最靠近视线的两个词汇:“蓝色的长发”和“脱臼的肩膀”。呼,还好,这两个关键词分别是女男主角,还算过得去。蓝色的长发第一卷里就有出现,而脱臼的肩膀则出现在第三卷。我并没有看不起第二卷的意思。如果让我重新抽取一次,也许就会出现“樱花树下的X/Y”这种标题也未可知。然而我不会重来,我并不是不后悔,甚至我相当后悔,但我不能重来,不是因为我有什么令人自豪的原则或是见不得人的癖好,只是我对要多花时间来重新取标题这种事情感到单纯的排斥罢了。能偷懒则偷懒才是活在世上最好的生存之道啊。这并不是我第一次读西尾的小说,从对化物语(动画)感兴趣的那个时候开始,我先后读了伪物语和少女不十分。比起物语和少女,戏言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击。也许用冲击这个词有点过头了。冲击就像世界大战一样,人类百万年历史以来总共就发生二、三次而已。对我这个外表平凡内心更平凡的人来说当然是不恰当的。所以戏言对我的感受并不是冲击,而更应该像是打击一样的感觉。就像被一个两米二的大个子抓着头往地板上撞,不,往地板上拍而产生的啪、啪、啪的打击感。很晕,真的很晕,真的。才怪,是很痛才对诶!抱歉废话写太多了。抱歉接下去更多。第一卷死了一个人。也许是三个或者一个都没有。这无关紧要,一点都不重要。既然死人了那就不会是搞笑动画或者是百合H小说了。当我以为这本小说是一个密室杀人案推理小说的时候,我正看到伊吹佳奈美(我记忆并没有好到能够记住全名的地步,甚至我连姓氏都没有记住。之所以能够写在这里,只是我重新看了下第一卷开头的人物介绍表罢了。)死在画室那一段。虽然我早有预感,但却没想到第一个死的会是她。怎么会是她?怎么想都应该是赤音先挂掉啊。然而这就是命运,命运就是不管天气是晴天还是下雪,还是晴天下着雪,会死的人终究会死。这跟天气没有任何关系。一点都没有。这么一想佳奈美会死其实没什么好奇怪的,佳奈美会死其实是合情合理的,佳奈美不死才是不正常的,才是会让人拍案掀桌的。既然密室杀人案已经出现了,推理也就开始了。作为一个正在上课的学生来说,手边有纸有笔是很正常的事情,非常正常,就像正在开大号的人手上肯定握着手纸一样合情合理。所以我拿起笔开始在纸上画画,不,推理。我的推理很简单,把可能的情况一一列举,再一一排除,那么剩下的就是真相了。太正确了,我略微感到自豪,其实我应该更自豪一点,但为了表现出谦虚这种好学生大多拥有的优秀品格,我必须克制。我沾沾自喜。所以说,凶手就是玖渚友或者厨师了,我这么想。理论上来讲女主角会杀人这种事件发生的概率并不低,不,这一点都不理论,仅仅是我个人脑中的印象。人的印象是很奇幻的东西,既视感和未视感以及第六感都与之息息相关。人脑说不定就像是相机一样的构造,不停地拍照,把各种各样的画面储存在容量几近无限的RAM中,虽然写入速度很快,但读取速度却非常不稳定,而RAM又是不稳定的东西,不稳定X不稳定,ERROR便产生了,天才便产生了。然后圆山赤音死了。她早晚得死,我已经开始麻痹,开始静静地等待结局。也许接下去的推理会很普通,不是吗?说到底最好看的小说还是用无比优美的词句去描绘丰美瑰丽的感情的不是吗,或是凄美催泪或是壮志激昂。轻小说终究是轻小说,还是少女不十分更好看一些。所以我才被打击。我第一次开始对自己普通人的身份感到厌倦。她美丽而智慧,她双眼如深邃宝石流光溢彩,她红唇轻启嘴角微勾,她是一抹让人身心灼骚的火焰,她是一个陷阱,而我飞蛾扑火。我经常用浑身起鸡皮疙瘩形容我看到一部杰作时的心情,或者说是生理表现。要命的是,在一个将没有暖气的教室包裹的大冬天里,被一股浑身起鸡皮疙瘩的寒意笼罩的我,此刻落寞地蜷缩在冰冷的座位,竟被老师点名回答一个完全听不懂更不知道怎么回答的问题。颤栗。该死的我为什么要坐在最后一排。不,我为什么要把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变成我的习惯。说白了,我并不知道我看完第一卷之后具体是什么想法,我并没有迫切地想看第二卷,更没有想要再看一遍第一卷的心情。事实上直到现在我看完第三卷我也丝毫没有要看第四卷的心情,同样也没有要在久远的未来重看第一卷的打算。完全没有。戏言呐。尽管如此,或者说正因为如此,我才看了第二卷以及第三卷。就像“我并不觉得零琦会等我,正如他一样不觉得我会来。所以我们才见面了”(抱歉原话记不清了)。人生本就矛盾,所以一切才合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西尾想告诉我的道理,至少我是这么体会的。也许西尾并不是想这么说,而若不是如今的我,也不会如此体会,但这像是巧合,无论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读了错误的书体会到了错误的观点,还是反之,这都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因为它已经发生了,因为它没有什么好后悔的,因为人生本来就没有任何事情值得后悔的,因为,也许这就叫做命运。原谅我并没有实现读后感开头的要写一万字的戏言,因为我要去洗堆积了一个礼拜的臭袜子了。不过,正因为这是戏言,所以我也没有去实现的必要。或者说,正因为我没有去实现,所以这才是戏言吗?戏言呐。


 斬首循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