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忧愁》书评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
ISBN:9787020068630
作者:(法)弗朗索瓦丝·萨冈
页数:366页

她的自由奔放像海岸上一股咸咸的风

她的自由奔放像海岸上一股咸咸的风,不说话,单凭被风吹乱的头发,单凭追逐浪花的光脚丫,单凭对着远处海岸线上鼓起小白帆的船的大喊,你就不能不为她而感动,可是忽然间又觉得那是风搅起的落寞,全部都抚过她的有经历且正在老去的脸...

好喜欢萨冈

只看了《你好,忧愁》这篇中篇小说。我是一个没有尝过爱情滋味并且试图避免品尝的人,所以对小说本身的理解,可能并不是很深刻,很透彻,但看了萨冈的介绍,便开始好喜欢好喜欢萨冈!!放荡,青春,女人,小资。萨冈是最放荡的,是最青春的,是最女人的,也是最小资的。像萨冈这样一类人,往往有那种在旁人眼光下的淡定。她我行我素,名车,名酒,名烟,还有名牌服饰,以笔为生,好赌,好艳情。我喜欢这种自然坦荡,这一点,倒是有些像她笔下的雷蒙和女儿西塞。还有,还有巴黎,法国。我开始向往法国了。能这样度过一生的人,无疑是幸运的,也需要坚强。于我,这种生活可能终是一种美好的遐想吧。不过,拥有这样一种遐想,一种感觉,就已经挺好了。

可悲的安娜

十几岁的女孩刚刚脱离呆了很久的修道院式的学校 和父亲生活了两年 两个人在性格上有类似的地方 对现有的规则和条框满不在乎 喜欢寻找快乐 并不干涉彼此的生活 因此这两年是两个人自在快活随性的日子。故事发生在他们过夏天的几个月 在海边租了别墅 别墅的隔壁是另外一家人 塞茜尔和这家的二十几岁的男孩发生了感情 在他们的别墅中 赛茜尔和她父亲 她父亲的情妇 她母亲的朋友 貌似相安无事的度过一段时间 后来由于她母亲的朋友安娜 其实这个女人是爱着塞茜尔的父亲的 所以她采取了行动 使得艾尔莎不战而败 由此 安娜正式进入到塞茜尔的生活中 并对她有所约束 而自由了几年又稍有人性的塞茜尔难以忍受这样的状况 在偶遇艾尔莎之后 她开始计划破坏安娜即将进入她生活的状况 虽然后来她有些后悔这次行动 但是事情变得难以控制 在某个控制点 安娜发现了这件事 伤心绝望之余驾车离去 结果 安娜从50米高的悬崖冲出去 结束了一生 虽然无法还原当时的情况 但是塞茜尔为安娜的离去感到难过 从此 忧愁不曾离去一直对国外的关于少年方面的书有些不明白 不同的生活环境使得同样年龄的人少有同样的心态 塞茜尔矛盾的心态可以理解 可是对于安娜 是对她本人有这样的感情 还是在混乱的生活之后渴望一种安定但是自己没有察觉 而安娜带来这种生活 对这种生活的感情 安娜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 爱上一个人会低到尘埃里 她没有这样的心态 但是遇上一个时间不对的男人 把自己的心交出去 在没有被好好珍惜的时候 放弃了自己的心 最终走向绝望和虚无

很细腻很伤感

第一次读萨冈的作品,被其吸引主要还是因为印象派的封面和译者的名字:余光中,初读起来,也许是阅历不够吧,除了优美淡雅的句子,看到的全是沉沦和浪荡不羁,看不出“准确的表达了一代人的心态”的思想,但当读到关于安娜的死时,才明白何为忧愁,何为迷茫,也许自由是相对的,你永远也不能逃离青春的消逝,无尽的失落的也许就是对其本身的思考,那温柔和烦恼,很细腻很感伤。最后浅浅一笑:你好,忧愁。

吃不到葡萄,是因为没有葡萄这种东西。

不知是否由于我过于杂乱无章的联想力,读萨冈时,思绪总飘忽向昆德拉关于不朽的描述:她没有回首告别,却伸起了一只手,那手并无摇摆,而只是静静地停驻了一会儿。这手势久久地滞留在空中,像是要把不朽永恒之力量由静止的空气凝聚在此。当然不朽里并没有如此一段的描述,因为它出自于我对那一段理解的杜撰。但什么致使萨冈笔耕的忧愁之田在我脑子里长出如此八竿子打不着的异花奇葩,或许忧愁也渴望不朽。萨冈写这样的话:他看着这个女人,觉得她将来一定会带给自己痛苦。她望着他光滑的脊背,想这眼神就是她的命运。我想萨冈总还是希望不朽的,从这些话中。显然她想将这一刻的愉悦欢颜尽存脑中,似记忆琥珀。尽管她忧愁的脸庞总带着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表情,就像她笔下那些双腿张开但心门紧闭的女人,追逐烟花灿烂又不加珍惜的男人。萨冈对左右派做了如下阐述:右派是命运总是如此,但也只能如此。左派则是命运如此,但无法忍受。萨冈称自己是左派,但我确确实实地觉得,她怎么就像打着左派的旗向右路行进呢?不朽是人不切实际的渴望,命运中不存在不朽,就像萨冈宣称的那样,她不能忍受无法不朽,她选择首先鄙夷不朽。却如此无力……这些个人呀,总是希望有人来猜,有人来等,等来了却又不理,像是个待字闺中羞人的小姐又好像是已近黄昏最后激情一把的老人。好像这人之不朽只能存乎爱中,而爱又不可避免地短暂,只得千准备万安排,一亿遍地思索,求一个水晶宫般的回忆给那个住在身体里的心。萨冈笔下的人物应与她一脉相承,故而她那句与人相交不过三年的宣言,在我看来饱含沧桑血泪。译者余中先先生说他最欣赏萨冈的第一本《你好,忧愁》,因为它的单纯,而我恰恰以为这是《你好,忧愁》让我深感无趣之处。还没有成熟的少女,幼稚单纯的冲动,对我来说就像温吞白水晃晃白纸,难以入口入目。窃以为此后的《某种微笑》、《一月后,一年后》乃至到《你喜欢勃拉姆斯吗?》和《狂乱》,萨冈在思想之路上走得更远了。她开始了我刚才所说的关于不朽的,虚无的,感情的辩证的探索。我抱着一种病态如恶之花的崇敬,崇敬那些被污染的美,那些行如堕落心似贞女,那些被霜打过的花,阴暗处的童子。对动物冲动般的单纯的喜爱可能只是这个时代审美家们不得已的一厢情愿。不过吧,萨冈执着在男女关系的题材上,执着得似乎太久了……所以我只打了三分…三分还是四分呢还是四分还是三分呢还是…我在这么无聊的但对我来说貌似意义重大的事情上,浪费了很久………

四月的忧愁

北半球的四月,凌乱 心也柔软是为了恢复那变化无常的乏味的生活,还是为了重又陷入孤独之中?至少,他凝视我的时候,我眼前所看到的就是他;他对我说话的时候,我觉得希望理解的人也正是他。是他引起了我的兴趣和关怀;我愿他生活幸福美满。我想,我的全部爱情都曾是如此。面对着一张脸庞,一个姿势,在一个亲吻之下,突然产生一种激动…一时间心醉神迷,缺乏紧密配合的协调,这就是我有过的全部爱情的回忆。爱情中,有持久的柔情,甜蜜的回味,有魂牵梦绕的留恋…有些东西你还理解不了。因为爱情是世界上最生动、最甜蜜、最理智的东西。代价又算得了什么。关键是,不要变得尖刻和嫉妒。不过一个人必须被别人爱,并且相当热烈地去爱别人,才能领略到幸福。在说,把优点归于别人总比承认自己的缺点更容易。幸福好像是件平常的东西,上面并无什么标记。我在嘎纳的这一段日子就是这样,在我脑海中,并未留下什么确切的回忆,出了这些不愉快的时刻,吕克的笑声,以及夜晚在室内闻到夏季盛开的金合欢花那沁人心脾的淡香。也许,在我这样的人身上,幸福只意味着某种心不在焉,意味着既不觉得烦闷又可随意相信别人。现在,我深深感受到这种心不在焉的情绪,正如有时遇到吕克目光时,便觉得一切都好那样。反正,天塌下来由他替我顶住。他笑吟吟地瞧着我。我知道他为什么笑,于是,我也想笑。看看生活能准许浪漫的关系发展到何种程度也是挺有趣的。它是一种魂牵梦绕的情感,一种痛苦的不满足。

文艺女青年的“危险”榜样

大名鼎鼎的才女萨冈的处女作,讲的是的少女塞茜尔告别“无忧无虑”的处女时代的故事。塞茜尔是父亲和安娜的混合体,像她那位爱寻欢作乐的父亲一样善良、敏感、随心所欲,但也渴望获得安娜所拥有的控制力,尽管她与后者表面上水火不容。恐怕连她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要费尽心机拆散父亲和安娜的婚姻。她并不缺乏头脑,从那一步步的设计就可看出,她和安娜的距离比和父亲的另一个情人艾尔莎远更接近。但她和安娜的区别在于她的性格里有一种强烈的毁灭倾向,她害怕安娜所代表的正常的、健康的、建设性秩序性的力量。其实小说结尾作者只是让安娜替代女主人公彻底完成了自我毁灭——一件她一直都想但没有勇气完成的事。作者或许也是这样的人,表面上的精彩十足掩盖了她内心的懦弱,放浪形骸不过是自我毁灭的先奏。有人称她为她现代小资的教母。如果你经历过她那个年代,或者如果你是瘾君子、具有自毁型人格,哪怕没有文艺天才,哪怕不是小资,你也能和她对话;但如果你是那种有一些才华、自命不凡、并且孜孜不倦地致力于表现自身的优越感的人,那么以萨冈为榜样的结果便是庸俗与矫情。喜欢这篇小说,但不喜欢题目的翻译,台湾的版本译作“日安忧郁”,从音、形、义来说都更美。

书名在腰封上?

惊奇地发现书的正面竟然没有书名,花花草草,好像墙纸的感觉。小说集,中篇短篇都有。字体超小,看得好累。代序很好地剧透了《你好,忧愁》……101205下外公家

记得是上班时偷偷看的

一直对此类名字的书莫名地提不起兴趣,因为我不喜欢矫情。不喜欢矫情是因为自己想矫情而矫不起来。但还是读了起来,可能是为了逃避生活中的压力吧。一个那样年纪的女孩子,说压力的话几乎没有。但为了给自己的生命中增添某些所谓“波澜”,人就会自以为是。可是愧疚、羡慕又会不断让人矛盾,就像书中的女孩子。对爱情本应有憧憬,却总是想过没心没肺的生活,想在玩世不恭中混沌地过日子。明明对冷漠和优雅的安娜怀有着憧憬和爱,但却要证明自己原有价值观的正确。最后仍然不外是凄惨收场,尽管他们不愿提起。

萨冈和她的忧愁世界

这里埋葬着,不再为此感到痛苦的,弗朗索瓦丝.萨冈。 ——萨冈的墓志铭提到她,我们不得不联系到这样一个词:才女。这个词在今天看来只会让人感到伤心,它意味着,这个世界上的确有人在凭借自己瞬间闪耀的才华写作,赢得过成功,成为一代人的偶像,却又会遭到这代人的无情抛弃。她具备才女的一切必要条件:少年成名、彼时青春美貌,与若干大人物有一定纠葛,感情生活丰富,身上充满传奇色彩,喜爱酒精、赌场、跑车和勃拉姆斯,沾染过毒瘾,甚至还进过监狱,最后是晚景凄凉。她在法国文学史上所留下的,始终是那个十八岁的,略带忧愁,略显轻薄和疯狂的影子。人们把她和塞西尔混作一谈。用了一生的时间去成长,依然是那个无法和自己和解的青春的代表。她的成名作,《你好,忧愁》,将这个带点羞怯偏执的女子带到人们的眼前。我们可能无法想象当时她带给法国甚至世界的影响,可是她的作品里面洋溢出的依然是浓浓的叛逆和忧愁,我们今天看来依然是把人内心的细腻刻画得淋漓尽致。人们总是会找到某种情愫的共鸣,就像法国作家莫利亚克说到“以最简单的语言把握了青春生活的一切”,她以其细腻、激情和敏锐挖掘了人类的心灵。其实故事本身并不复杂,少女塞茜尔生性浪漫不羁,跟同为浪荡子的父亲过着随心所欲的荒唐日子,不愿意把自己的生活纳入到正规的轨道。为此,她竭力阻挠鳏居多年的父亲雷蒙和其女友安娜的婚事。塞茜尔跟自己刚刚认识的男朋友,以及父亲早先认识的一个女人爱丽莎,共同精心设计了一个诡计。轨迹居然得逞了,生性浪荡的雷蒙一度又冷落了安娜,而与更为年轻、也更为放荡的爱尔莎重续旧情。不过,令塞茜尔料想不到的是,这一胡来最后导致了安娜精神恍惚,出了车祸,命丧悬崖。可是,她心里有内疚吗?谈不上内疚,只不过忧愁而已。忧愁的是今后自由的生活竟然以他们的死亡作代价,她怎么过得舒心?忧愁的是中学毕业会考失败,今后她将过什么样的生活?当塞茜尔有了新的男人,雷蒙有了新的女人,这个故事仍然是永远没有尽头的故事,这才是现代人真正的绝望。因为如果说整个事件仍然在继续,它们已经不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不能再给我们惊喜。在这个意义上,所有的事件和平滑流动的时间和流水并没有差别。我们不再能奢望,不再有悲痛,日子和墨而索面对的日子一样,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这何尝不是一种深深的忧愁和悲哀呢?那么人们最怕的不就是这样的一种空虚和落寞?如果连叛逆都不足以改变生活了,那这一切也就成了无谓的纠缠。卢梭在《孤独漫步者的遐想》里写道:对我而言,等待痛苦比经历痛苦难受百倍。威胁远比打击可怕的多。而一旦苦难来到,事实将立刻无法排除某种所有的臆想成分,还其本来面目。是的,如果人知道会有痛苦降临的话,那么等待的过程是艰辛和漫长的。这也许正是萨冈的作品里揭示的人心底的忧愁。可是,她的小说却并不感伤,因为她的叙述毫不做作,真诚自然,而且用幽默淡化了生活的重负。自嘲有时不失为一种生活态度,只是这种态度如果用过了就成了一种懒散和逃避。萨冈的描写侧重于中产阶级的年轻人,他们生活优裕,过多地专注于自身情感,却看不到自身之外世界的广阔,也不能不说这是一代人的思想和狭隘。关于个人生活,法国另一位著名作家西奥朗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似乎没有什么必要,然而回忆纷纷跳了出来,是回忆告诉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已经站在了自己的生活之列。这些遥远的“事件”和我们不再有什么关系,有一天,我们会知道,这就是生活本身的一部分。但是,如果回忆不是向我们揭示了这些,它们还有什么用呢?二战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青年,过去那种秩序和价值体系已经轰然倒塌,剩下的只有失落,茫然,放荡不羁和空洞的期待。它们就是在这种“忧愁”的情绪中对这个世界不知所措。同样,作者萨冈也摆脱不了这种世纪的忧愁和孤独。如果孤独时一个人的命运的话,那么这将无法逃避。“一天当中,只有在这些孤独和沉思的时刻,我才是完全意义上的我,才属于我自己,没有牵挂,没有羁绊,真正可以说成了符合大自然心愿的人”,卢梭的呓语,又怎能说不是萨冈的冀望?她在面对自己和世界时,极力想为自己心底说不清的心绪找一个出口。她借塞茜尔之口说出:“在这种陌生的感情面前,在这种以其温柔和烦恼搅的我不得安宁的感情面前,我踌躇良久,想为它安上一个名字,一个美丽而庄重的名字:忧愁。这是一种如此复杂,如此自私的感情,我不禁为此感到羞耻,然而,忧愁在我看来却永远是那么高尚。我对它虽不熟悉,但我熟悉厌烦,遗憾,甚至还有悔恨。”名人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一定不止是他的作品,还包括他的私生活。世界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就剥夺了他们的隐私权,似乎这种名人的生活环境让人们更感兴趣。我不禁想到了中国同样的一位才女,一个和萨冈一样伟大,然而却很难绕过的才女;一个和所谓的文人圈或者大人物也多少有些纠葛的才女;一个也有过两度婚姻,可是最后只有“萎谢”的才女;一个生平和作品一样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才女;一个同样用冰冷的语调和色彩去描写爱情游戏和婚姻琐碎的才女;一个终身想摆脱什么,甚至去做了《红楼梦魇》,可是最终也没有能够摆脱什么的才女;一个晚年的孤独境况也同样令人“侧目”的才女;一个终生没有和自己和解的才女。有时候井然的秩序所调动出的竟然是不顾一切想要破坏者秩序的罪恶。她们是作家,是名人,但同样更是女子。即使萨冈不是第一流的作家,像许多艺术家一样过着危险的生活,但是她成就了自己的神话——只属于萨冈的神话。即使在繁琐和平庸中,人也应该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总说愁

少女的才气和少女鲜亮的笑容一样具有杀伤力,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写的活生生的。只有一点不在我喜欢的范围内,这一点最近让我厌烦法式,无论电影、小说还是足球,那就是总是轻飘飘的,没有多少阳刚气。

推荐的书

新版的[你好,忧愁]其实算是合集,收录了[你好,忧愁],[某种微笑],[一月后,一年后],[你喜欢勃拉姆斯吗],[狂乱]一共6个短篇。[你好,忧愁]很容易就把我带进了萨冈的世界,相对比较轻松,每个人心里都会有着安娜和塞西尔,看得时候正好听着美嘉的GAME,意外地合适,笑。在忙碌生活里戴上潜水镜后潜入人群,阳关下的一切变得朦胧却清晰,把敏感放大到极限后连最细微不引人注意的细节都变得不可思议,让人浮想联翩。[你喜欢勃拉姆斯吗]肯能是我唯一觉得理解有点困难的短篇,果然还是没那么容易断言中年的自己呢。[狂乱]是我仅次于[你好,忧愁]所喜欢的。放弃一切希望却和自己本能斗争的吕茜尔,看似一样超脱其实内心很文艺依然相信生活的安托万,貌似最大的包容者,毫无疑问是所有人眼中完美的情人和丈夫的夏尔,所有的人物都被描述的如此细腻牵动人心。谁都会对夏尔德温柔和大度倾心,夏尔是吕茜尔最大的理解者,而能够如此了解吕茜尔也是因为在吕茜尔身上本来就有着夏尔某些失落的部分,利用金钱和无限的宽容来纵容吕茜尔的一切,再利用这些来补全完整的自己以求安宁。把自私称作正直,冷漠叫做无欲,萨冈的文字总是不急不缓的击中心底最不愿让人发现的欲望,然后轻轻柔柔的挑逗几下之后再让你回到残酷现实面对大家都不愿去想的结局。因为对萨冈的作品其实不很了解,以上仅仅是自己的一些看法罢了。整体很流畅,很好读,不过考虑到萨冈的极度敏感,还是推荐给比较神经质,容易臆想,或者可能有类似经验的人吧~~~——转自某人的开心读书~~

阿维尼翁 托起巴黎的忧愁

萨冈不仅参透了萨特哲学的精髓以及历代法国主流哲学的要旨(尽管她在小说中一再声称自己对于哲学课毫无兴趣,事实上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这不过是小说情节的需要以及学业对爱情的妥协,而已。),而且还参透了西班牙人文关怀以及伊比利亚半岛独有的精神玄学。一直认为,萨冈最适宜的交往对象应该是毕加索——在某些方面,这两位人物可谓有着相当强的共鸣。毕加索离开了女人就无法作画,一如马拉加老人所言,“我爱夏娃,我要将她画进我所有的作品中。”萨冈的情愫初开甚早,或许奥利维埃和泰雷丝们应当感到幸运,在洗衣船和蒙马特尔拉维尼昂路的公寓里,毕加索没有遇到同样心扉洞开的弗朗索瓦-萨冈。萨冈出生在法国南部一个名叫落特省的地儿,就名称而言,或许萨冈在精神上应该和写就《马尔多罗之歌》的洛特雷阿蒙心有戚戚焉。历史上鲜有资料证明萨冈为何会在18岁的夏天,在许多中国孩子还在为大学门槛而焦虑的时候,下定决心要写就一本叫做《你好,忧愁》的书然后希冀可以买一辆雪豹独自上路。是厌倦了在《你好,忧愁》中和父亲同居一屋的单调吗?是褪去了如《某种微笑》中在戛纳与吕克舅舅的激情吗?不过,萨冈的心理精神世界完全唯我独尊,这一点可以从其积极参与女权运动的事业中清晰窥见。她的小说,他的生活,永远充满了等待和祈祷,然而在下一秒,万念俱灭。毕加索和勃拉克创造立体派这一全新画派的开山之作是《阿维尼翁的少女》,就是那个法国东南部的海港城市,那个载满了波尔多国门卡拉索乡愁的地方,那个以桥梁众多闻名于世的小城,那个承载了两位前皇马后卫梅西亚和帕文,以及两位希腊老将巴西纳斯和查理斯特亚斯全新足球梦想的容器。萨冈的忧愁曾经遍布阿维尼翁,那不仅仅是和吕克舅舅缠绵一夜的律动,那是萨冈不仅限于暑假这个大黄斑内打开爱情之笑,屈从肉体辨别甚至在“黑良心和白牙齿”之间来回徘徊而时时忧郁相伴的空灵和萧索。谈及这幅画时,毕加索这样说,“你们应该清楚,这幅画最初的名字叫做《阿维尼翁的妓院》,因为阿维尼翁对我来说是一个很熟悉的名字,它就是我当时的生活。”萨冈和毕加索生活重心都在巴黎,但是心灵之花同样盛开在蓝色海岸。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默契达成。而在萨冈的作品中散发出关于西班牙式伦理的冲动不能不让人觉察那种贯穿在毕加索灵魂中的随意和率真。在《某种微笑》中,吕克舅舅是否有过厌倦,是否想过在弗朗索瓦丝面前如是属于一种僭越之舞(弗朗索瓦丝也是萨冈的名,看来吕克舅舅的妻子这一名称实有指代)。这样的答案很容易在毕加索晚年妻子杰奎琳口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若能有幸守在毕加索面前,就不需要再看夕阳了。”征服者美丽如斯,如是。前几天写了两篇文,一篇回忆雷耶斯27年足球风雨路,一篇回忆卡罗10年教练生涯屡败屡战越挫越深的荒凉境地。雷耶斯一文开篇如下:这是一位奇怪的球员:从为塞维利亚效力起便宣称自己是贝蒂斯球迷,还在0304赛季塞维利亚德比前公开和彼时贝蒂斯边翼华金一起出席商业活动;而当 2007年6月用梅开二度的表现为皇马赢得了联赛冠军之后,这位塞维利亚人便宣称自己的将来属于马竞;而在加盟马竞之后,雷耶斯面对塞维利亚时屡屡又声称 “这是自己最喜欢的对手。”当然,当三个月前马竞在诺坎普的国王杯决赛中被塞维利亚两球击退的时候,雷耶斯还是流下了伤心的眼泪。卡罗一文的收尾如下:很明显,主席发言的目的是希望卡罗尽快自愿离开,否则球队还要多开支大约100万的分手费。至此为止,卡罗两个半月的罗马尼亚之行可以收尾了。回头望望,卡罗走过的路是那样的艰辛,那是一种对着颐和园剥落倾圮的红墙也无法诞生的忧郁。卡罗的心中涌上了什么,他终于可以闭上眼睛呼唤着它的名字来迎接它:你好,忧愁!萨冈的情愫很容易影响那种对于西法文化有精确钻研的学者和分析家。不过,在比利牛斯山脉两端能够有如此契合之处,委实引人满腹赞叹。萨冈指出过,在很多小说中,“于是,她突然明白了,他在欺骗她。”那么,无论是萨冈所言肉体识别式的爱情还是萨冈与密特朗的友情甚至之后引得拉法兰和希拉克连连称道的笑容是否率真,萨冈在《某种微笑》结尾处的那句话可以恰如其分地概括她的心路历程。我是个爱过男人的女人,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尼采曾言,“使人发疯的不是怀疑,而是确信。”这句话用在萨冈身上,无比贴切。

希望与失望的差距

是在读《翻译官》的时候想读这本书的。起初被它的名字吸引,我以为又是一个人关于人生以及旅行的自述。可是当我看到它的内容时我才知道这本书是通过故事反映现实的。忧愁,该怎么说它呢?我自认为每个人从一开始都是孤单的,那么,忧愁也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当我看到书中主人公在经历磨难后终于决定痛改前非的时候是很开心的,结果可想而知——我又失望了

秋季/某种微笑

口无遮拦,心无所忌,人无他状,我成邪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毫无声息的死在一堆玫瑰旁 那是虚拟的花朵,幻木而成的蜜蜂 那是做作的微笑,轻佻的肩膀偶尔圣洁的模样 堪比美鸟,堪比在我心中最难忘的纪念 我的魂恍惚了,我的计划落空的彻底 我憎恨自己是已经无法看见一个完美的模样 一个软弱的身影在我眼中轻轻滑过,然后 让我愤怒的是他什么都没做 我知道他最恨别人喊他懦夫,因为他爱面子,最喜欢笑,创造他自以为是的和谐 他显得很有勇气,却不能胜任任何角色,他没目标,知识一味的单纯的妥协在任何触手可及的场景 这样的人没有任何的欣喜,而我也被迫承受着我将沉沦的现实 我最害怕什么,好象没有 我的心却失去了呼吸,仿佛是新生儿一样的存活 固然,这一味倦纸必不去思考最平凡的世界 我也低沉不遇,仿佛的共同点 而他就是我,让你在最后才有点想呕吐的感觉 在只有我和你的场景,我多么恐惧的看到你向一样事物期待的眼光 而我也必须对他进行不属于我本能的形容 我开始形容,仿佛开始无边无际,只是为了映称出和谐 失去了思想失去了该有的知觉 什么叫做体验生活 如果这个社会是淫乱的,我也不必拥护着所谓的正直 高贵和文雅的气派让人觉得你病入膏荒,显得我在这不大不小的地方走投无路 你温情脉脉的乐观真是让人厌烦 漫无边际的下午,绝望的打击,糟糕的感觉 我终于明白了,我是失去了唯一的机会,如果这种机会存在的话 有些想法只有目光对视才能说出来的语言,因为某种缺失,只能将它埋藏在某个角落的思想 它真令人反胃,因为夹杂着独有的微笑 千万别那么想,不然会发疯的

我硬了

按说它符合我曾经所有文艺腔的审美,神神叨叨,细小而微,气若游丝,娇喘吁吁。。。。好吧,我十几岁怀抱仙女梦跟被害妄想症综合的时候也试图在文字中呈现过这种风格。今天,买它回来半年后,阳光明媚到一塌糊涂的下午,当我一再的拿起,再一再的放下,再忍不住鼻孔出气的时候。我知道我已经不是少女时期的我,我粗糙了,我硬了。

看心情

断断续续读的这本书,是老师介绍去读的,已开始不懂萨刚在写什么,后来,慢慢的,在安静下来的时候,开始懂得她的一些经过,好像遇见未来的自己和以前的曾经.

转载:邦妮

萨冈的牛逼之处在于,“如何去写一个貌不惊人的故事”,去写一个俗套, 去写每个转折之处人物内心幽微的情感,每一个细小的眼神, 写得像萨冈一样,惊人的敏感,丰富,悦目以及绚丽。现在我喜欢萨冈了,她总是赞美直觉,赞美男人,赞美性和幸福, 赞美冲动,赞美不再童贞的身体散发出的童真,赞美阳光和酒, 赞美性爱之后变得红润的皮肤,赞美可知可感的人生。

Bonjour Tristesse——札记

“这是一种如此复杂的,如此自私的感情,我不禁为此感到羞耻,然而,忧愁在我看来却永远那么高尚。我对它虽并不熟悉,但我熟悉厌烦。遗憾,甚至还有悔恨。”十八岁的弗朗索瓦丝·萨冈,聪睿自信、犀利逼人、才情四溢,仿佛与生俱来的桀骜又伶俐的气质是作者生放荡不羁、纵情享乐的人生的始源。即便萨冈在常人看来如此不入世俗常规,她仍备受法国人的钟爱。萨冈笔下的塞茜尔,古灵精怪、敏感脆弱,也许,她该有着松鼠般湿漉漉的瞳仁,未发育完全的清瘦单薄的身板,仗着自己的小聪明在暗自酝酿各种各样的鬼点子。十七岁的夏天以前,塞茜尔与父亲过着肥皂泡式的荒诞生活,醉心于寻欢作乐、醉心于琐碎细事;离经叛道的方式一直理所当然地存在着,故而,他们的生活从未被纳入正常的轨道。已故母亲的好友——安娜·拉尔森的介入将父女两人轻飘飘的日子重重地拉回了现实中。安娜优雅淡定,独有的清冷默然令她远离浮躁喧哗,那是只有年龄才能赋予一个女人的气质。对于十七岁的塞茜尔来说,她骨子里的躁动不安令她觉得安娜是处在这个世界的另一端的人。面对安娜,塞茜尔既羡慕又畏惧,那能洞察一切的眼神令她战栗不已,仿佛在安娜眼里,自己的一切引以为傲之处都会显出小丑般的拙劣可笑之态。青春期敏感脆弱的心理作祟,塞茜尔在开始陷入无尽的自我厌恶的情绪里。当父亲作出与安娜结婚决定,塞茜尔决定计划一场恶作剧一边把安娜驱逐出她的生活。毫无疑问,她简直是个破坏捣蛋的天才,与男友希里尔和父亲的前情人爱尔莎一起合谋的计划进行得十分顺利,谁都没有想到那场恶作剧带来的结果和改变。安娜因目睹父亲和爱尔莎相拥的情景变得神志恍惚,悲伤至极的她决心离开这个伤心之地,在驾车会巴黎的途中不幸发生车祸而丧生。塞茜尔原本无意如此伤害安娜,那场车祸本不在意料之内,“此刻,我突然才明白到,我伤害了一个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人,而不是一个哲学实体。”安娜以自己的方式成功地留在了父女两人的生活中,塞茜尔十七岁的夏天或者说成长力那段喧哗灼热的光景被耗散殆尽终以惨淡结束。生活如常进行,但是谁都知道,那个冗长迷幻的夏季,关于情爱、恶作剧、讨厌、泪水的热度已在安娜去世的当晚,在凝视医院墙壁上的威尼斯石版画的时刻褪去。我们总是在尝试维护自身世界的平衡,抵制着那类与自己属性相斥的食物的侵入。因为年轻,所以有权抗拒改变,有权犯各种错误,有权选择挥霍,真的什么都可以吗?很显然,你无法选择一种绝对真空的状态,因为即使看似毫无主见的放任自流式的生活亦即是对人生的选择。抵抗的作用同时发生在安娜和塞西尔身上,只不过后者在一段时间后才看看到罢了。纵使时间能够治愈那些鲜活痛苦经历所造成的伤痛,回忆依然会偶尔背弃我们,在巴黎清晨车水马龙的街头,低声呼唤这那个被叫做安娜的名字,心头一阵紧缩,涌上一股莫名的情绪。你好,忧愁。

一切因为“忧愁”

1954年,当法国电影界因戈达尔的存在显出日新月异时,在这年的文坛也出现了一件令人吃惊的事,年仅十八岁的弗朗索瓦兹•萨冈以学生身份完成了她的处女作《你好,忧愁》。萨冈曾在法国街头一家咖啡馆和女友共餐时就表示出写书的愿望,当《你好,忧愁》不仅得到出版而且大卖时,萨冈的理想达成了。《你好,忧愁》这部小说篇幅不长,叙事中虽并没有着力表现高超且成熟的技巧,十八岁的萨冈全凭满怀的柔情、沉静而婉约的作风,根据人物间情感上的矛盾将小说故事缓缓推进,但让人惊讶的在于萨冈年仅十八岁的年月却磨砺有那样的书写功力,即使小说结构与叙述上都遵循着传统小说的模式,然而,萨刚对人物内心细致的挖掘,清晰、自然且深刻,这让人感到意外。且人物间矛盾激烈,内聚而不露,然而又让读者可以清晰的感受得到,这点也得益于萨冈对人物思想意识的成功把握。如果说在此之前普鲁斯特成功的为后来者实践了一种新的文学创作方法,而且最终被人视为有独特风格特征,如此,作为一个晚辈,我相信身为女性的萨刚也绝不会忽视普鲁斯特的文学特质,而且在笔者看来,这种特质也更易被女性所了解。不管这是巧合,还是隐隐之中萨冈受着同为法国人的普鲁斯特的启示,在《你好,忧愁》成功的实践面前相信可以被淡忘。不过,当我在说着这部小说的这种特质时,也有不同的声音在指责萨冈文学作品中流露的靡靡之音:比如指责她的小说题材总是局限于衣食无忧的那部分社会家庭,故事中的女性敏感,任性,甚至在一些“美酒加咖啡”之列的情调上浓墨重彩,换言之就是指责萨冈的文学缺乏更加广阔的对多数人的关怀。在《你好,忧愁》以及萨冈之后的一些作品里,读者确实能够有此觉察,但是如果说取材存在局限就表明艺术性一并缺乏,这显然是对萨冈文学风格的误解,若是这种逻辑关系成立,那么恐怕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多人着迷于普鲁斯特的作品,因为他就是选取了广大社会中的极小一部分,但将这极小部分里的人物情感写得足够真切丰满,矛盾冲突写得如此深刻且具代表性。就如同方圆之镜能容万丈之物,若手法与视角独特,一样能够获得足够好的艺术效果,表达出贴近真实的深刻思考。《你好,忧愁》标题中的自叙语气很容易使人以为作者对愁绪淡然处之,但读过小说,在知晓故事之后,读者多会觉得标题之中有不能承载的情感之重。将重以轻的形式表现出来,单从修辞上讲,小说标题“你好,忧愁”就已有极好的艺术表现效果。从内容上讲,小说中的“我”,即女主角西塞尔是一位正在修读哲学学士学位的年轻女学生,在和父亲雷蒙与其女友安娜一个夏天的短暂相处里,因为某些难以道明的情感因素(心理),西塞尔有了对父亲的再审视,对安娜这个“第三者”的情感防御。“我”和安娜的对抗,父亲的女友安娜与另一隐藏女友艾尔莎之间的较量,都在“沉默”之下进行着,也形成了小说的几条情感线索。在小说里西塞尔“敏感”、“叛逆”、“任性”,而“安娜”优雅、沉稳、智慧且体贴。可想而知,当西塞尔在面临这样一个对手时,对安娜的情感攻击最终只能是被安娜吸收掉。但,西塞尔一点也退让,但在攻击与包容的对抗里,西塞尔的情感上有了一些接受安娜这个第三者的迹象,但出于自身的叛逆与任性,她仍旧想着将这个人逐出自己的情感领地,显然,此刻西塞尔为此陷入矛盾之中。读者也从此处知道了“忧从何来”。在小说的结尾部分,标题中所渗透的那股忧愁逐渐强烈起来,有西塞尔对这段已逝的人事,情事的追思,这是一段与安娜在碰撞中逐渐磨合,自己从少女逐渐成熟的时光。但也许更为重要的是源于安娜的“离去”(即“死”,但外表上的车祸在西塞尔看来是安娜有意而为,也就是说西塞尔在内心深处认为安娜是自杀的。因此,笔者才说安娜是离去)。而安娜的离去是因为我,是我促使了轻浮风流的鼓起与艾尔莎的幽会,而这这种突然而来的背叛将安娜推向了绝路。人一旦面对死亡,不管死亡指向的是别人还是自己,都会使人虔诚许多。同时也有了对时光与生命流逝的清晰感,我想此刻的西塞尔正是如此。小说在结尾处对西塞尔有一段这样的描写,颇能说明这点:“只在黎明时分,我躺在床上听着巴黎街上唯一的汽车声,记忆有时违背我的意愿冒出来:‘夏天和所有关于它的回忆复返了。安娜,安娜!在黑暗中,我轻轻的,久久地呼唤着这个名字,于是什么东西涌上我的心头。我闭上眼睛,呼着它的名称来欢迎它,你好,忧愁!’”

你好,萨冈

今天晚上刚刚读完这部只有69页的小说,或许萨冈的文风有些矫饰或许这只是让人看了几页就断定是一片落俗套的情感小说,但是我要说的是,萨冈的这部作品写于1954年,说的不过是一段人生中会在清晨时分不断重现的回忆,但是阅读有两种,一种是文意的深刻而另一种则是笔触的细腻......很多人经历过很多,却无法言说,正是如此轻缓却深情的文辞,让我们在他人的世界中感受自己生命的涌动。也许不一定每天都会读到与众不同的文章,但是内心的悸动就是在这样柔缓的节奏中静静地被感受。萨冈已经去世将近十年了,我相信静心阅读过这篇小说的读者,在文章画上句号的同时,都会在心底深处说一句:“你好,萨冈!”

你好,春愁

这个城市的春天很短。像小学时上午10点的加餐时间,甜蜜蜜暖融融的,但很快过去。简直一杯闲茶,一缕飞烟,春光就从指缝里散了。下午在通勤车上出神,路边的草似乎也深碧厚重,愈发夏意。有时候会觉得,时光因你的疏忽走快多了。春天还没来足,就行将消逝。萨冈在2004年已经逝去。这个富家女,曾经的青春年少,容光焕发,放荡不羁,似乎还近在咫尺。她的眉目,一如希尔顿的勾魂,永远是那张脸,少女的脸,深深烙在人心里,所有的酗酒吸毒、赌博飙车都可以被原谅,谁叫你这么美好,谁叫你是萨冈。谁叫你曾发出那声问候了所有心声的话:“你好,忧愁。”将昨晚剩下的10页看完,我合上这本书。一个让我无法爱上的姑娘躲在心里,她任性放纵,怀着富家女特别的浪漫,还不曾长大,就已带电。是把尚未入鞘的小刀,稍不得要领,就抓的鲜血淋漓。故事中赛茜儿赶走了安娜,继续她的放纵。萨冈也终得继续她的生活,对于她是否这一生就因此书而定?按照放纵的轨迹滑过去,愈行愈远。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和判断,不管多荒诞。萨冈的一生也很好,快乐,享受,痛苦,美丽,交织成爵士乐。唯憾她再也没有小说超过17岁的波峰。她在17岁就让人们爱上了她,然后用一辈子让人们无法淡忘。小说是法国作家一贯的风格,注重心理描写。曾经因为这非常反感,不可否认这心理指挥行动的刻画方法,读起来很闷,像尼古丁,愈读愈吸引你无法自拔。赛茜儿飘忽不定的心理,对安娜敬佩,但一心要赶她走。实施阴谋之后,又总有洗手不干的冲动。当事态发展的时候,她又露出小女孩的心思,溜开,摆脱它,管它结果如何。当安娜行将离开时,她又突然醒过来,想追回她。其实她根本就是个任性的孩子,只是在清晨醒来时,四下里静悄悄,才会像梦魇般,想起安娜,并一遍遍呼唤这个名字。她将长大。小说行文张弛有度。那些海滩时光,同希里尔的恋情,父亲在安娜和爱尔莎间的纠结,日常的小事,看似松散,但心理在其中反复变化,总在事情运行的时候想着相反的念头,这些念头总是转的比车轮还快。而计谋还是按照预定的轨迹有条不紊地进行,赛茜儿只是想想,没心思再去打乱它。像个幸灾乐祸的娃娃,看着她搭起的积木顺利倒下。但密处愈密,针插不透。计谋终于运转到最关键处,谁也无法阻止它的运动,像发动机启动了,整个机器瞬息行动,故事情节紧紧收缩,越来越快,噶然而止。天气暖和了,明天要换单衣,有一丝愁绪挥之不去,是这篇小说带来的吗?时光怡然自得,只是庸人自扰。不知什么原因,想起张爱玲说过:“哪一种人生不是跌跌撞撞的呢?”你好,春愁。

浸泡在哲学里的非哲学女郎

断断续续的读萨冈的早期作品,坦白的说之所以读这部书并不是因为书本身的内容,而是因为两个很苍白的原因。第一。我是被她的照片吸引的,很随意的短发、精灵般的眼睛,与萨特的另一位女伴眼中总闪烁的忧郁大相径庭。第二,是她和萨特的特殊关系。我仰慕萨特所以爱屋及乌的对与他有关的女性都怀着强烈的好奇。但读完《你好,忧愁》后不禁心存失望。或许我已经过了放荡的年龄,对书中醉生梦死的情节并不共鸣:一个二十来岁的少女在衣食无忧的生活中过着似乎令人欣羡的生活。此外一无所有。偶尔会闪烁一些存在主义的光芒,但也仅限于偶尔。我猜测这本书之所以会重印,是因为它跨越了近半个世纪与今天中国青年的精神状态惊人般的相近:迷惘、莫名其妙的痛苦、对自己的幸福无从感知。它的确会引发或多或少的附和,以抚慰年轻人们的心灵。萨冈随欧洲那一远去的时代离去了,她的不羁以新的形式传到刚刚经济复苏的东方古国。而这一古国以她向来隐忍的方式宽容她的孩子们。孩子们不知道要做什么,他们的忧愁是浅薄而光彩的,透着玩世不恭与空洞。我随时可以在他们的自拍照中望到这种空洞,于是我就想起那一年年轻而美丽的萨冈。她的酗酒、飙车、爱情的飘舞是那么的绚丽而轻飘。时代造就了富裕的生活却造成了青年一代精神的丧失,在我看来这是无奈而哀伤的。萨特在努力用自为的观点拯救在荒诞中挣扎的人们,而年轻人,或者说萨冈代表的年轻人却显然误读了这种自为,以他们认为合理的方式重新建构他们的自为。我相信,如果今天中国的年轻人,特别是家中殷实无需为生活奔波的年轻人接触一些萨特的观点,也一定会像当年年轻美丽的萨冈一样误读伟大的思想。年轻,自以为是,这一切足以造就不羁的一代,或者说尽管不去接受这一思想,也会产生相同的效果。这是时代的必然,虽然难免会令人怅然。

落花流水春去也

都说萨冈是一个时代的青春代言人,都说萨冈是70后必读的经典.只是,在我最青春的岁月里,我并不认识萨冈。而今,青春已呼啸而去,我才发现,曾经有那么一位漂亮出众的女作家在18岁就以一篇《你好,忧愁》闻名于世。她说:说到底,在长期弄虚作假的生活中,至少在你年轻时,好象没有什么比轻率更为适当了。彼岸的她张扬的是肆无忌惮,无拘无束的青春。无论是生性浪漫不羁的塞茜尔还是多情的多米妮克,它们的生活在此岸的我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且遥不可及。当17岁的塞西尔与父亲去海边度假,与魁梧漂亮的大学生希里尔在海滩卿卿我我时,同样17岁的我正心无旁骛地读书,为离开小县城而奋斗,最奢侈的享受也不过是在电视机前消磨一个周末。当女大学生多米妮克纠缠在甥舅之间的不伦之恋,往返于咖啡馆与度假村时,身为大学生的我过着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最好的收获不过是发现了几个看片的地方。在那样一成不变的日子里,我从来不曾思考:要如何合理而健康地挥霍青春,才不算浪费。时至今日,回头看看,才知道自己已经生生错过了最美好的岁月,我的青春白白过去了,在可以疯狂大笑的年龄里我也只曾偶尔露齿一笑。虽然心中万般哀婉,但不得不承认,青春已消耗殆尽。这样的认知是令人绝望的,因为一切已回不去,如今,了然这一切也只能徒增伤感,不如就继续愚昧下去吧。成长本身就是不断丧失的过程。失去了青春,也增加了些历练,也许多少也多了点智慧吧,唯有这么想,我才可以继续坦然地生活下去,生活,不就是设法使自己尽可能高兴吗?

十八岁少女的忧愁

这本小说是法国著名作家萨冈在她18岁时候写下的,小说中的主人公赛茜尔,大约也是这个年龄,所以这本小说也更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出这个年龄的女生的内心世界。塞茜尔和她的父亲都是放荡自由的人,不喜欢约束,不喜欢格式化的生活。他们随性,乐活,自在。他们自由自在的恋爱,拥有着自己的情人。但是她的父亲已经四十几岁了,所以当安娜走进他的生活的时候,他内心残存的理性迫使他向安娜屈服。但塞茜尔却还是一个少女,年少的棱角锋芒必露,她恨她父亲抛弃老情人,她恨安娜的古板,严厉,她无法忍受。但他对安娜又是那么的畏惧,这种复杂的心情被萨冈展现得淋漓尽致。小说最终的悲剧更是让这位少女手足无措,陷入了深深的悔恨,自责,纠结之中。但是萨冈的小说中有很多哲学的成分,读来有些困难,所以要用心研读,才能更深入的体会到她的忧愁。

你好,忧愁!一句经典的问候

简单的一句问候,问候谁?人?情绪?上帝?是,也不是!萨岗在叩问灵魂中的秘密。她洒脱,出奇的平静,对他人的生活并不关切,关切偶尔的骚动,来自别人对她的干扰,因为有打乱她的可能时,她会反击。谋划与决绝的实施,都是为自己的私欲和生活不被左右,在这一点上,她的领域不容别人来插入。也许,只有那些趣味相投的享乐型人,才是她的生活圈子里之人,一切端庄、华贵、专一、刻板的模式不是萨岗的方向。我看过关于萨岗生平的一部电影,在2两个多小时的传记中,将其一生的喧嚣、张狂、极致的狂飙以及放纵生活后落下的凄惨晚景,都一一作了演绎。当然不很全面,尤其对其书写的过程,演绎的不够,但是我觉得,她是一个作家,天生的写手,有着自我风格和执着精神的作者,写书与其他享乐行为并没有冲突,她只有在写作中,才通过弊端思考,才会停下来静静地反思。稍作停顿的修饰,既是写作方式。当她认为写好了,拿去吧!这一刻,萨岗的疯狂性又一次出现,她会拿着版税继续招待情投意合的朋友们,追求时代给予的各种娱乐,包括吸毒、性的交往。当一个人喧闹后会变得疲惫不堪,一切犹如泡沫消散,剩下的是什么哪?孤独,忧伤,来自灵魂来自身体的天性中的东西,自自然然然显现,这是萨岗自己吗,不是,她的确代表着一代人甚至代表着一类人,无法以年代划分的人群,不是吗?我们当代的人,同样迷恋她的生活方式,人性有遗传的!萨岗一生都在自问自答:你好,忧愁!那个忧愁,是人类的共同的感情,也是真人性的东西!经典的问候,其意义就在这里!

不是很有共鸣

这本是合计,萨冈的几篇作品都收录进去了。我看了后,觉得没那么好,不太理解这种忧愁。但是情感还是很细腻的。尤其是第二篇。

天生不耐受孤独,也照此行事不误

父亲早就走开了,他憎恨这一类争辩。在路上,他握住我的手,一直不放松。这是一只强有力的手,令人鼓舞的手;它曾为我抹去初次失恋后的泪花,它曾在极度的宁静和幸福中,握着我的手,它曾在外面玩恶作剧和开怀狂笑时,偷偷地捏过我的手。这只搭在方向盘上的手,这只在晚上抓着钥匙,瞎捅着锁眼的手,这只搭在一个女人肩膀上的手,这只夹着香烟的手,这只对我再也无能为力的手。我紧紧地握着它。他向我转过身来,冲着我笑了。她温柔地抚摸着我的头发,我的后脖颈。我纹丝不动。我感到就像一阵海浪涌卷过来,沙粒从我身下流走,一股甜滋滋的垮败欲涌上心头,愤怒也好,渴望也好,没有任何一种感情像它那样驱动过我。摒弃这一出喜剧,把我的生活托付出去,将我自己交到她的手中,直至我生命的终日。我从未体验过一种如此强烈,如此冒犯的软弱。我闭上眼睛,仿佛觉得心脏停止了跳动。半年之后,她对我也许将只剩下厌倦,一个深情的厌倦。一扇窗户迎着蔚蓝的天际和粉红的霞光洞开,那是巴黎的奇特的天,鸽子在栏杆上咕咕地叫着,希里尔和我躺在狭窄的床上。。。我把她从田园牧歌般的逸乐中拉回到现实中来。我默想,安娜以自己的死,再次显示出她与我们的截然不同只有在清晨,当我躺卧在床上,听着从窗外传来的巴黎惟一的车水马龙之声时,我的记忆才偶尔背弃我:夏天和它的所有回忆重现了。安娜安娜!我在冥暗中很低很低地、很久很久地重复呼唤着这一名字。我的心中倏然涌上了什么,我紧闭眼睛,呼唤着它的名字来迎接它:你好,忧愁

懒散的魅力

第一次看时实在没有看出什么门道,只觉得一个18岁的黄毛丫头写了一个慵懒,遐想连篇的成长故事。最近再次翻开,读了另一个故事《某种微笑》,于是,我中毒了。或许是心态已经不同了,我发疯的向往故事里的生活,慵懒的下午,漫无目的的走在大街小巷,随意坐下,躺在湖边,就这样,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会去想......于是,重新翻开《你好,忧愁》,对自己说声:你好!我这样的忧愁这,喜欢萨岗对于忧愁的诠释,可为什么却终是无法复述,那是无法悠然自得的气质......什么时候,我也可以跟着自己的心生活。去撒哈拉,去西班牙,不再做井底之蛙。

心要跟着感觉走

青春与迷茫,爱情与肉欲.甜蜜的孤独,清醒的洒脱.法国的一切,价值观,风景,人物,风土,我都喜欢.

很久以前看的,很久以前写的评论

“在这种陌生的感情面前,在这种以其温柔和烦恼搅得我不得安宁的感情面前,我踌躇良久,想为它按上一个名字,一个美丽而庄重的名字:忧愁,这是一种如此复杂,如此自私的感情,我不禁为此感到羞耻,然而,忧愁在我看来永远是那么高尚,我对它虽并不熟悉,但我熟悉厌烦、遗憾,甚至还有悔恨。”忧愁从来就是一种说不清的情愫,当我们与它相遇时,总会感到它太轻灵,那么的飘忽不定。萨冈笔下那个放荡不羁、离经叛道的赛茜尔在面对自己亲手缔造的悲剧时,遭遇了她的忧愁。当优雅、正式的生活随着安娜的去世,一起离他们远去时,他们的心灵确是受了深深地触动,在一种可怕的悲伤中,小心翼翼地回忆着安娜和他们在一起的记忆碎片。直到,有一天,赛茜尔和她的父亲再次回复到了从前那种满是低级情爱和肉欲的生活中去。原来,悲伤已经没有了,逝去的人,她带来过的优雅、正式的生活方式也不会再重现。于是,就只剩下忧愁。“只有在清晨,当我躺卧在床上,听着从窗外传来的巴黎唯一的车水马龙之声时,我的记忆才偶尔背弃我:夏天和它的所有回忆重现了。安娜,安娜!我在冥暗中很低很低地、很久很久地重复呼唤着这一名字。我的心中倏然涌上了什么,我闭紧眼睛,呼唤着它的名字来迎接它:你好,忧愁。”萨冈的《你好,忧愁》展现了以巴黎为代表的那个时代的人的放荡不羁、离经叛道的资产阶级腐朽空虚的生活。可我无意于鄙视这种生活,而是被其中笼罩的忧愁而穿透。那是贯穿人青春年华中的一种飘忽不定的情怀,在你的潜意识中游荡。在我们这样一种年龄,会为了学业考试而觉得沉重,会为了前途竞争而觉得迷惘,会为了友谊的苦留不住而伤怀……所有所有的感情混杂在一起,就成了忧愁。当它充溢满整个内心时,我也会轻轻地呼唤一声:“你好,忧愁”。带着忧愁,我默默地读完那些失去平衡的文字,独自地承受这重心前倾的生活——没有痛苦,没有激动,只是平和与安详。静静地沿着前方漫长的路走下去,走下去,会留恋,却不再回头。

遗憾

读的时候会勾起到少年时的一些回忆,共鸣很深。但读忧愁的时候已经过了忧愁的年纪,这是最大的遗憾。而萨冈本人也已经与忧愁永别了,只有羡慕,这个活得自由潇洒的人。

很好,忧愁

我的18岁在似是而非的彷徨中度过,貌似信仰坚定,但却更像是围困在孤岛上的鲁滨逊——与其说乐观积极,倒不如说不得不乐观积极——不然还能怎么样,难道去死?18岁的萨冈写了《你好,忧愁》,19岁因为这部小说拿到了“批评家奖”——我对法国文学不了解,对法国文学的奖项也不熟悉,不知道此奖项是否够得上牛逼这个级别,不过但凡介绍萨冈及萨冈小说的中文书籍几乎都配套的谈到了该奖。总之,不管这个“批评家奖”牛逼与否,萨冈是因为这个小说名扬世界了。一个女人,一个年轻的女人,一个年轻的略有姿色的女人,一个年轻的略有姿色的又颇有才气的女人,一个年轻的略有姿色的又颇有才气的同时又很有个性外加很混得开交际圈的女人,想不出名都是很难的。所有的因素加在一起,可以混合成一个词——吸引力。萨冈是那种无论对男人还是对女人都会颇有吸引力的人,即使她的创作生涯几乎被公认为在一开始便非常走运或者说不走运的达到了顶峰,她一辈子都笼罩在19岁那年的光环里,没有突破也无法突破;即使她随后人生中被人所关注的,所津津乐道的往往是她放荡不羁的私生活而顺带着的才是她的作品——但,那又如何?萨冈和她的忧愁算是永远的留下了。而我的忧愁,只在偶尔想起18岁的我的记忆中,被象征性的缅怀……

告别忧愁 告别萨冈

最近一直在读的书是萨冈的《你好忧愁》。2004年9月24日,巴黎的天空失去了原有的明丽与宁静,那个我们一直深爱过的人远去了。萨冈,即使是五年后的今天,这个名字后的那些传奇依然让人难以忘记。 萨冈的小说语言典雅明快而又淡定从容。我一向认为,汉语与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两种语言。汉语的美在于意蕴,她的美掩映在水墨氤氲的深处,如疏影横斜般清浅雅致;而法语的美在于优雅,只有巴黎那样集奢华与浪漫于一身的都市才能孕育出法语那独一无二的精致和从容。而萨冈的《你好忧愁》无疑将法语的这种特质发挥到极致。少女明快简洁的叙述中流露出挥之不去的淡淡哀愁,像是水洗般清澈。海滩、阳光、少年、孤独和爱情,夏日海滨阳光明媚。少女塞西尔有着无忧无虑的笑容和自由不羁的心。她聪慧、勇敢、冲动而不顾一切。为了维护她与父亲曾拥有的自在生活,她想尽办法将安娜——那个即将成为后母的女人从父亲身边赶走。文中的安娜有着上流社会的精明优雅,是世俗的评判目光与道德伦理约束的化身;而塞西尔则是一代人迷惘、挣扎与反叛的代表。在这一点上,萨冈的《你好忧愁》与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事实上这很有趣,他们恰好分别从少女和少年两个不同的视角解读了相同的迷惘。读萨冈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两个人:《少女的祈祷》的作者与张爱玲。《少女的祈祷》谱成时,其作者也是一位年仅十八岁的少女,然而她的早早夭折却使这典雅清新的旋律成为绝唱。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在她身上我们发现许多与萨冈相同的特质:美丽、聪慧、敏锐、大胆、反叛。当张爱玲着一袭艳丽的旗袍伫立在旧上海的风雪中时,萨冈正裹着夜色驾车在巴黎的公路上高速飞驰。这两位传奇的女子以同样冷漠的姿态睥睨着这个纸醉金迷的世界。但尽管才情如许,张爱玲最终为爱情所累,尘埃中开的明艳的花朵终于在寂寞中枯萎;但萨冈不同,她的生活如浮光掠影,爱情不是羁绊而是下一个站点,萨冈从未在某一处风景长久的停留。正如她在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她的爱情是一连串彼此独立的片断:爱情的起因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的灼热温度;而它的消失是那么迅速而悄无声息,甚至没有任何理由。萨冈是洒脱的自由的像风一样无法捕捉,飙车、酗酒、赛马、赌博,与萨特饱受争议的暧昧关系,与法国前总统密朗特不同寻常的友谊——萨冈的灵魂像是经过浊水的洗濯,却闪耀着旁人无法企及的干净。这样卓然的姿态,这样的萨冈。2004年,她以一贯的洒脱舍弃这世间的一切走得义无反顾。当逝去的一切成为永远的传奇,所有人都清晰地回忆起五十年前那难忘的一幕:十八岁的她站在批评家奖的领奖台上,年轻的面庞上洋溢着自信的光彩;笑容初绽的那一瞬,她明亮的眼神成为这个世界最耀眼的光芒。

什么是忧愁

萨冈用她19岁的眼睛和心灵写出来《你好,忧愁》。可以想象,出生于1935年的萨冈在外省经历了共和国的崩溃,德军的占领,10岁时迎来了盟军的解放,中学时代是马歇尔计划给整个欧洲带来的复苏和繁荣,并移居到了巴黎,当时间达到1954年的时候,19岁的萨冈中学毕业了。一个来自外省的姑娘,没有考入巴黎第XX大学,在那炎热的夏天,有文化的萨冈写下了这部中篇小说。二十年前的中国,也应该有类似的小说问世。这是多么可比的两个场景:经济繁荣,思想开放,尚未扩招的高考如同钢丝一般难行,经过7月7/8/9三天的折磨,少男少女们也该有“忧愁”的。萨冈笔下的忧愁是什么?对父亲荒诞生活的不屑?对自己不明朗的前景的担忧?对“侵入”家庭的安娜的敌意?对艾尔莎的利用而感到的自责?对于自己狡猾、无情的懊悔?还是夏日里“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诗强说愁”?19岁的少女,真的有多少忧愁呢?抑或说,只有19岁的少女才会有真正的忧愁,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切都变成了世故和现实。那时候,便没有了忧愁,只有利益了。

如若你要将她理解为某种妥协也未尝不可

哪怕是生死的撞击,亦如同那个春日阴雨的午后窗上那一痕水渍吧,究竟是伤痛本身还是对这伤痛似有若无的敏感更能扰动少女的心扉?这便是惹人艳羡的少年的骄傲的漫不经心了。因为是少年,方可人世间的各种苦难不放在心上。但若社会普遍认可的美德,或,成人的世界,打扰了轻浮生活外表下宁静的情绪,却不可避免地要在顺从和对它轻轻闭上眼睛之间做出选择。假若要积极捍卫这种闲散而漫不经心的情绪,却已然落入了成人世界设下的陷阱。那张惶的小兽呵,是否还有自救逃脱的幸运?亲爱的小Cecile,计上心来算计父亲和Anna那一瞬,一只脚就已经踏出了自己画地为牢的地界。这,几乎是比Anna徒劳的侵入Cecile和父亲倾覆生活更加有威胁的一件事情,这件事意味这Cecile要关注别人的生活。而当你将眼光投向他人那一瞬,责任也由此而生。岂曰轻重,已是不由自己。自己的生活,一切皆是自己,Cecile这个人本人。而他人的生活,才是入侵这小小宁静的petite tristesse。面对成人世界,纯洁的少女,只能无奈地笑道Bonjour tristesse,这,方是她与这个世界自始至终共处的方式。

读后感

麦田里的守望者》一样,《你好,忧愁》也是特定时代的经典。然而也象《麦田里的守望者》一样,《你好,忧愁》也足以成为整个二十世纪的经典。尽管如此,我仍无法保证它未来的命运。完全消费时代的青春还会有忧愁吗?我怕它连虚无感都会消失,而只剩下虚无本身。

不过如此

《你好,忧愁》始终是萨冈最好的作品了,看完这本集子,不由得这样想。18岁和1954年,是最好的时代,她的淡淡幽情这样无所顾忌地释放出来。而她本人之后不断重复的爱与被爱,欲望与现实,确实令人意乱情迷,但也只能令人意乱情迷了。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此中的某一篇相当凌乱,不忍卒读。总体而言,读这本书是很痛苦的事情,尤其是在没有时间的情况下。

我的天赋更多地在于在明媚的阳光下拥抱一个小伙子

天生就是个懒散的人,读萨冈这样的小说可能是在适合不过了。想要的想去争取的,似乎都不是现代人孜孜以求的东西,年纪轻轻已经要跟不上时代了。“我一下子明白到,我的天赋更多地在于在明媚的阳光下拥抱一个小伙子,而不在于攻读学士学位。”“我,生来就是为了享受幸福、亲切和无忧无虑的生活。””我考虑着,要过一种卑鄙无耻的生活,这是我的理想。““我仅仅是一块可塑的面团,只不过它拒绝任何模子而已。””我经常念叨着奥斯卡·王尔德那句简洁明了的格言:‘罪恶是在现代世界中延续着的唯一带有新鲜色彩的记号。’“仿佛要闻到大龄无用女的气味了,然而这些也终究只是理想而已,理想而已。。。

两处闲愁

翻译得很张爱玲,尤以《你喜欢勃拉姆斯吗》为甚。如果不说是萨冈,我会以为是在看张爱玲,宝珥、罗捷……小说中人物的名字念起来都很象薇龙和乔其乔。这本萨冈的小合集里最喜欢的倒也是翻得最象张爱玲的两篇《你喜欢勃拉姆斯吗》和《狂乱》,并非因为我多么喜欢张爱玲,而是这两篇里那种散淡的调调可能暗暗迎合了心里面的某部分。爱情在萨冈的笔下是一种闲时的消遣,一种洒脱的挥霍,所以尽管有淡淡的哀愁,却并不纠结。弥漫在萨冈笔下的是一种情绪而非态度,打动我的也正是这种被她渲染到极细腻的情绪。“忧愁”四处弥漫在萨冈的文字里,却不过是生活的辅料,忧愁散了,生活还是生活。与萨冈只是一次若即若离的邂逅,无谓喜与不喜,途中轻轻地擦肩而过,之后散淡下去。这本书几次很轻易地放到一边,再拣起来时也非读不下去,读过之后也没有特别的留恋,就如同几篇小说中主人公对待爱情的态度。好象《狂乱》中最后安托万与吕茜尔的重逢,对于“狂乱”这个词,不必假意逢迎,装出刺痛的样子。萨冈有些吸引我的正是这份不加矫饰的真实和随兴、随意。

日安,忧愁

黎明时分,我躺在床上,听着巴黎街上唯一的汽车声时,记忆有时违背我的意愿冒出来,夏天和所有关于它的回忆复返了.在黑暗中,我轻轻地,久久地呼唤着这个名字.于是什么东西涌上我的心头.我闭上眼睛,呼着它的名称来欢迎它:你好,忧愁.

你敢面对自己吗?

安娜死了。她试图改变别人来成就自己想要的端庄、体面,而深处是深深的不安与自卑,她明白“我”与“父亲”追求享乐的可悲之处,她却不知道抚慰自己,她和“我”“我的父亲”一样,本质都是无法面对自己。方式不同而已。

非典型性才女萨冈

某日我想读莱妮·里芬施塔尔回忆录,在图书馆溜了一圈没有找到,怅然若失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不甘心又去书店,仍是没有找到,但见萨冈的这本成名之作重新出版,便买下一本权作安慰。 萨冈和莱妮,偶然念及的时候放在一起,居然别有一番意味。 两个女人都是才华横溢而美貌风度兼有,在德国的和希特勒扯不清楚,在法国的和密特朗扯不清楚,私生活自是风花雪月一片混乱,但离经叛道的女人偏又大多从容坚毅令人钦佩,总之,评价起来很难。 这样的人生固然精彩十足,却不足为当今女子的典范。 首先,不是人人可以生为萨冈,聪明美丽都是天生,强求不得。纵然后天努力多有才艺,抑或品味不凡,也不过平常人等。女子个个都是萨冈,是要出事的。家里的家务活肯定是没人做了,赛马飙车高尔夫倒是会多出很多淑女背影,生儿育女的事情要全凭个人心情了,两性关系的破灭家常便饭,再换一个就是了,恐怕离婚时连一纸休书都懒得甩给男人们。 …… 这个世界乱了套。 所以,事情断然不能向着这个魑魅魍魉的方向发展。 所以,你我既不能成为萨冈,也无需以莱妮作为人生榜样。平凡人有平凡活法,平凡的家庭平凡的事业平凡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平凡的晴耕雨读天伦之乐。 有何不好。 这是萨冈的第一部作品,也是最好的一部。处女之作便是巅峰之作,未知是喜是忧。 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自视高尚而优雅的愁绪都弥漫在我们二十左右的年纪里。 我们都曾经是塞茜尔,聪明、躁动、试图摧毁。 我们都终将成为安娜,冷静、理智、懂得掂量是非轻重。 只不过是一前一后的成长过程而已,没有谁是羞耻。 我感谢这部小说,是因为它确实在很早的时候就教会了我,切勿自作聪明。


 你好,忧愁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