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书评

出版社:花千樹
出版日期:2005-10
ISBN:9789628884247
作者:孙隆基
页数:560页

稳定的深层结构

之前读《中国:传统与变迁》时,存下两个问题,最近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一书中找到了一些解释,记下备忘。第一个问题是中国为什么可以几千年都保持一种超稳定的社会体制形态并难以被打破。《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说,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具有静态的“目的”意向性,中国人的“良知系统”在个人身上造成的意向是“安身”与“安心”,在整个社会文化结构中则导向“天下大治”、“天下太平”、“安定团结”,而其政治之意向亦为“镇止民心,使少知寡欲而不乱”。换而言之,就是维持整个结构之平稳与不变。因此,在“表层结构”中尽可以出现变动,但是,任何“变动”总不能导致进步与超越。从更具体的层面来说,中国人是以“二人”来定义“人”的,不倾向于认为在一些具体的人际关系背后,还有一个抽象的“人格”。既然没有个体“灵魂”的设计,就倾向于将“个人”只当作是一个没有精神性的肉体,因此中国人是用“身”这个字来指称自己的。这个“身”只要“有一口饭吃”,是可以让任何人统治的,而不会像西方人一样为了“人格平等”这类不具“体”的要求起来斗争。像中国这样的农耕文明,又只偏重肉体化的存在与延续,就必定会不断制造对有限的资源产生过大压力的人口。历代农民战争的纲领都是要将社会资源的分配平均化,而国家主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使人人“有一口饭吃”(做不做得到是另一回事)。于是,几千年来,中国的社会是朝着越来越平均,也是越来越支离破碎、一盘散沙的方向发展。于是,社会就越来越需要国家去组织它,而压在社会头上的国家也就变得越来越专制。而这一整个结构的意向也只能是解决“民食”这个根本问题以及“镇止民心,使少知寡欲而不乱”,基本上不能导向超越与变动。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佛教在中国文化最为辉煌的时期成为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相对而言它对中国文化并没有产生多少恒久的影响,也并未对中国本土的价值观有何根本的修正。中国在传统时代,四周都没有高级文化可以与之抗衡,因此很自然的自成一个“天下”,自认为是世间唯一的文明。由于中国文化的意向就是维持整个结构形态的固定与不变,而任何新鲜的外来事物都会对这种稳定造成威胁。于是,中国这个没有超越意向的文化,就要人为的选择一个界限,筑一道长城,将自己这个“天下”圈起来,也就是“锁国”。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到,佛教的输入似乎使许多中国人认识到除了中国人也还另外有文明人存在,不过在传统上对印度有两种看法。反对佛教的中国人相信印度人不过是另一种夷狄,而信仰佛教的中国人则认为印度是“西方净土”,他们对印度的称赞,是作为超世间的世界来称赞的。所以佛教的输入尽管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也并没有改变中国人自以为是人世间唯一的文明人的信念。

繁體字版序

一九八○年代是一個關鍵性的時代,我在一九八三年發表了《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一書。時光匆匆,轉眼間已歷二十載有餘,這本書還發揮著生命力,尤其在對它開始解禁的大陸,讀者的需求量很大。我亦藉在國內出「新千年版」的機緣,把這本書再度修訂,加了新結論,並對當時寫書的心境有所交代。但國內還不是一個能暢所欲言的環境,因此修訂亦包括一些不得已的刪改。由香港花千樹出版的繁體「新千年版」裡,即不存在這類顧忌。它參照一九九○年代港台的「全新修訂版」,對國內二○○四年「新千年版」加以補充,同時保留了後者對本書的改進。簡體版已儘量把書中「今日」、「目前」、「如今」、「最近」和類似的立足一九八○年代之用詞改為「當時」、「當年」、「八十年代」,但還未能顧及每一處,花千樹的編輯們不厭其詳,進一步在這些方面對本書作出徹底的技術性修訂。二○○三年,我應《亞洲週刊》之約,針對該年的SARS危機,寫了〈《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二十年祭〉一文。如今亦收入繁體版裡,作為全書之跋。二○○五年九月二十一日


 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