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9571351728
作者:陶涵,Jay Taylor
页数:784页

内容概要

陶涵(Jay Taylor)
美國國務院資深官員,通曉中國語文及事務。曾任職臺北美國大使館,負責政情報告與分析;美國與中共建交後,任北京美國大使館政治參事,後任職白宮國家安全會議,現為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員,著有《蔣經國傳》。

作者简介

內容簡介
一九四九年兩岸分治,此後蔣介石的歷史評價始終擺脫不掉「丟掉中國的人」。其專制性格,加上白色恐怖的印象,也似乎掩蓋了他的複雜功過。然而蔣介石是唯一在中國與臺灣都曾掌權的政治領袖,終其一生不斷參與具世界影響力的政治事件,且其時間長度近代少有人能及,這些都在在凸顯評價蔣介石的迫切性與重要性。
蔣介石的政治生涯,涵蓋現代中國在共和初期後逾五十年的發展。做為國民黨繼孫中山之後第二位政治領袖,蔣介石面臨的是,共和初期的地方軍閥割據,與毛澤東共產勢力的意識型態競爭,新一波帝國掠奪造成的二次世界大戰,以及其後的冷戰對抗。一九四九年他六十二歲,因國共內戰失利避走臺灣度過晚年,在這之前的二十五年,他是中國最重要的政治領導人,於其任內催生中國脫離帝制後第一部明文憲法,然而最終實現他政治理念的地方卻是在臺灣。換言之,蔣介石的一生牽動的是現代中國的掙扎,以及世界局勢的複雜競合。
做為極端正反評價皆有的政治人物,作者陶涵透過近幾年公開的蔣介石日記以及相關檔案,力圖將蔣介石描寫成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他一方面會稱中共為匪,卻敬佩他們的紀律與效率;多次受史迪威侮辱、冒犯,但訓斥後便不再記恨;年少時曾經風流,卻對「美妹」情有獨鍾;思念兒子卻謹守家國分際,不願用條件與史達林換回「經兒」。然而陶涵在書中亦清楚道出其對屬下貪腐的姑息,要求忠誠至上的殘暴行徑,和外交手腕的拙劣與失敗。隨著相關檔案的透明公開,不論兩岸或史學界,對於蔣介石的評價正在轉變,而本書也成為第一本緊扣時代、貼近人物的蔣介石傳記。
名人/編輯推薦
陶涵拿新史料為基礎,以全新觀點詮釋蔣介石不凡、長壽的一生,並且對蔣的動機和行為提出具爭議但讓人信服的新解讀。此一生動活現的論述,將會成為一本經久不衰的權威之作。──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蛻變中的中國》作者,黎安友(Andrew J. Nathan)
透過蔣介石日記的慎選引用,陶涵成功表露蔣介石的個人特質。陶涵拒絕一般認為這些日記不值一晒,毫無歷史旨趣的想法,相反的,日記引文搭配上重大政治、軍事局勢的生動細述,他讓我們更貼近這些還在成形的思考。因此某種程度上,陶涵在蔣介石與他置身的世界之間建構了更具個人感性的連結。 ──耶魯大學歷史系教授史景遷(Johnathan D. Spence) 紐約時報書評
這本由哈佛大學出版、陶涵執筆的迷人傳記讓我們看到,過去對蔣介石和國共內戰的傳統觀點是扭曲不實的。這是第一本充分運用蔣家檔案的蔣傳,其中包括蔣的親筆日記。書中呈現的是一個微妙有遠見的思想家,而不是美國將軍史迪威口中的「花生米」。──《經濟學人》
陶涵並未隱藏蔣的殘暴和外交上的失敗,他尊敬蔣介石是因為意識到,蔣以合理的手段統治一個幾乎無法被駕馭的國家,而且比起那些美國顧問,蔣更瞭解他的敵人們。──《出版人週刊》
陶涵在他的新書中陳述,蔣介石非但不是無能,反而是有遠見、訓練有素且精明的策略家。他不僅精準預測了許多政治事件,更將手中的劣牌發揮至極致。 ──《華盛頓郵報》
序/書摘
陶涵英文版序
一九七五年四月,蔣介石以八十五歲之齡逝世時,我在美國國務院中國科任職,負責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事務。當時,我正在中國大陸旅行,由於負責臺灣事務的是另一個單位,我對這位國民黨高齡領導人的過世,並沒太加注意。一九六○年代初期,我還是派駐臺北的年輕外交官,曾有兩三次在酒會中和他握過手。他看來身材不高,又很脆弱;我也很驚訝他手握得很輕。
蔣氏過世之時,我對他的觀點和許多中國事務專家的看法一樣。一般公認他是個殘暴的獨裁者,掌握權柄近五十年;一個失敗的軍事領袖,在運勢大逆轉之下,把中國大陸丟失給毛澤東。就我所知,他除了被認為自身清廉誠實之外,並沒有足以彌補缺陷的特質 (redeeming qualities);即令如此,他容忍其支持者普遍貪瀆。他像是個不具真正原則或理想的人,成就也不大。影響到我觀點的書籍,有易羅生(Harold Issacs)的《中國革命的悲劇》(The Tragedy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Graham Peck 的《兩種時代》(Two Kinds of Time)、馬侯 (Andre Malraux)的小說《人的命運》(Man’s Fate)以及杜希曼(Barbara Tuchman)的《史迪威與美國在中國的經驗》(Sand against the Wind: Stilwell and the Ameican experience in China 1911-1945)。
將近二十年之後我正撰寫蔣氏兒子、繼承人蔣經國的傳記時,發現這位老人並不是西方經常描繪的膚淺角色,當然也不是一九八○年代之前臺灣到處可見的偉人傳記所描述的偶像。可是,我在他兒子的傳記中仍以一般說法描述這位父親。哈佛大學出版社繼《蔣經國傳:臺灣現代化的推手》一書之後,要求我為蔣氏本身寫本傳記,我對這項必然耗時甚久、十分具挑戰性的工作,忖思良久。我對蔣氏的觀點大半屬於負面,但身為溫和的自由派和外交政策的務實派,我想自己能開明地處理這個主題。
我又受到若干學者的鼓勵,他們證實了我的印象;近年來不僅臺灣和中國,就連俄羅斯、日本和美國都出現浩瀚如海的檔案材料,但西方仍未出現善加利用這些豐富素材的一本完整蔣介石傳記。中國學者利用這些素材已就蔣在大陸和臺灣長久任期中的特定事件和國內外動態關係,發表數百篇有見解且中肯的研究成果。而且,蔣家後人也開始分期發表委員長橫跨五十六年的日記手稿。
透過新的訪談,加上我以前撰寫《蔣經國傳》所做的訪談,意謂我可以借助與相關人士——許多人也認識蔣介石——數以百計的談話來從事《蔣介石傳》的寫作,只不過這些人士年歲已高,這樣的窗口正快速流失中。集結這些材料似乎這是很美妙、很值得的一項計劃。我也將這本新書看作是個獨特的媒介,就像我寫他兒子的傳記,側寫了中國從二十世紀之初衰落中的異族統治中古王朝,發展成一百年之後和平、安定、快速繁榮強盛的國家,這一段痛苦、顛簸且往往殘暴的過渡故事。
在我為本書旅行、研究和訪談的過程,我發現蔣是個高度矛盾的人物。他是個現代的新儒家,支持女權,也能接受他太太侄女兼親信公開穿著男裝的女同志行徑。他是個強烈的民族主義者,極端痛恨過去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凌與羞辱,可是他卻一點也不介意,除了兩個非婚生孫子之外,他所有的孫子女全是歐亞混血兒。他沒有太多領袖魅力,大體上也不為同儕所喜歡,但是他的堅決、勇氣和清廉有時也使他廣受支持。他雖是個自我約束的人,卻具備氣勢凌人的個性——一個沉著、欠缺幽默感的人,脾氣極壞卻又笑口常開,偶爾傷感啜泣;從日記研判,他是位虔誠的基督徒。可是,一旦面臨對國家存亡及其統一,或者他本身統治地位的威脅,他會不惜訴諸殘暴手段──有時他在日記中陷入偏執的胡言亂語。但是危機時期的他經常是既冷靜又能分析事理的,表現出對手邊問題動向和可能性的瞭解。在大陸的某段時期他軍功顯赫、戰績彪炳,但一切都止於一九四八至四九年的大潰敗。無論是有意識或無意識,他替臺灣活力充沛的民主發展奠定基礎。
蔣的日記讓我們對下列歷史大事件有了新的瞭解:他在國民黨內地位的勃興、他早年的左派思想、他在一九二七年的血腥清共、軍閥一再興兵作亂、他一面建軍一面對日姑息歷五年之久、一九三六年西安事變他遭到劫持、國共聯合陣線的過程與破裂、他和周恩來長久、獨特的關係。我們也重新認識到他在淞滬保衛戰及其後的軍事策略、他和史達林相互努力把對方捲進對日戰爭、他和史迪威的長期鬥爭、他在珍珠港事變後對盟國目標嚴肅的軍事承諾——這份堅貞卻屢受盟國失信於他的傷害、他對盟國失信雖仔細盤算卻又不智做出種種反應。
戰後的大事則包括:馬歇爾使華調處失敗、蔣錯誤決定在東北孤注一擲、他早在一九四六年就計劃退守臺灣。最後,蔣氏日記和其他新材料也讓我們對他撤守臺灣後,許多過去不為人知的下列事件有了豐富的認識:他對臺灣本省人潛在反對勢力殘暴、無情的威嚇和彈壓、國民黨內不滿他領導的種種風波、他對韓戰、越戰的悲觀看法、他私底下早早就認識到自己有生之年無法「光復大陸」,可又一再公開宣布即將「反攻」、他利用這些警告從華府得到特別待遇、兩次瀕臨核戰邊緣的金門危機他如何扭轉情勢使之有利於己、他拒絕艾森豪一項可能導致美中大戰的危險提議。
後來還有許多重大事件相繼出現,但是蔣氏在他生前最後的重大危機中務實地回應——例如,隱藏他對尼克森的痛恨,顯然他最先是從周恩來那裡獲得尼克森和毛澤東修好的訊息。現代世界的主要領導人,沒有人能像蔣這般活躍且不間斷地參與締造歷史的最高層級世界大事。基於這個理由,不論你怎麼看待蔣一生動盪歲月的功過,他的故事大有可觀之處。
目次
英文版序
中文版序
導讀(呂芳上教授)
第一部 革命
第一章 新儒家青年
第二章 北伐與內戰
第三章 南京年代
第二部 抗戰
第四章 長期戰爭開始
第五章 蔣介石和他的美國盟友
第六章 中國戰區
第七章 雅爾達、東北和戰後戰略
第三部 內戰
第八章 妄想勝利
第九章 大失敗
第四部 島嶼
第十章 荒漠甘泉
第十一章 操控保護者
第十二章 換檔
第十三章 尼克森和晚年歲月
結語
注釋


 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传纪里有真相,但谁知道呢
  •     很扎实的传记
  •     研究蒋介石日记的人果然很容易变成蒋粉,陶涵也沦陷了。
  •     性格决定命运。摘录其中的一段话:接受必要的羞辱和损失、长久坚守、保持尊严、固守原则、尽速发展经济与军事实力、威胁要誓死作战以防止中共武力犯台,然后等待天意干预。这跟 1937 年前他对付日本军国主义者的策略有点像,也像他在面对抗战、与美国的战时同盟、史迪威风波、马歇尔调处、东北必败、国共内战将败、大陆即将沦陷、杜鲁门艾奇逊时期的政治危机,以及和艾森豪杜勒斯为外岛防卫交涉时所采取的策略。
  •     结合高华教授的红太阳一起读,追溯一个以王阳明、曾国藩标榜的中国拿破仑可悲可敬可叹可恨的一生。
  •     有点太过偏向老蒋,不过可以以一个新角度去观察领导人。
  •     委员长的逼格太高,不适合中国这么low的舞台
  •     作者的外交官身份,给了写作本书的诸多便利。对细节的考究,访谈了诸多蒋身边之人。尤其对蒋介石发迹史的关键处,成长的内心历程刻画,颇为生动。比如,1945年北平北平天安门城楼上挂着蒋介石的画像,到1949年被撤下,换上毛泽东画像。对抗战时期,中共,苏联,美国,日本,国民党,缅甸,各方军事冲突,与作出判断的内在外在原因,数据的展示,国内外形势,有较清楚简明的说明。这是作者外交官身份的自带优势。退守台湾后,选定接班人,对陈诚,孙立人的一面重用,一面秘密监控的刻画。对尼克松与蒋介石的个人情谊,以及蒋对尼克松的反复无常,包括蒋介石提出反攻大陆的用意,皆作了比较中肯的解读。。文字剪裁上简明有力,非常多的资料,直接有原文索引可查。生活中的小故事,也增添了本书的故事性和趣味性。
  •     被中学历史书洗过脑的都该看看
  •     立场太过鲜明,对中共的成功缺乏深入的理解
  •     原来历史是这样的
  •     算是比较客观,蒋先生实属不易
  •     我们读书时学的历史与我们真实的历史大相径庭,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国民党不是"反动派",而且蒋也是一个很有预见未来的人,他值得我们尊重
  •     蒋公千古
  •     后半部分名叫蒋介石与美国更为合适,都是站在美国的立场上写出的。稍显杂乱,感觉没有头绪,并未展现出蒋介石真正的功绩,品格,历史地位。
  •     是非成败转头空
  •     三星半,作为参考史书的局限性太明显了,作为蒋公自传都觉得一家之辞的片面性之自圆其说的牵强,打麻将不好一缺三的。但作为一般通史读物可读性极强、阅读性极高、可玩可叹,相当精彩,各种小细节挠心窝痒痒的
  •     可惜现在看不到完整版
  •     值得一看
  •     历史需要另一面镜子。
  •     亮点是“野心政治家”宋美龄,宋氏姐妹和自家哥哥的明争暗斗
  •     福尔摩沙
  •     虽然文中难以掩饰作者对他深切的同情,但严谨的考证和丰富的史料,还是让人比较信服。即使是早已知道结局的我们,回到当时,身处他的位置,依然是觉得,无比的艰难。
  •     看完繁体竖版电子版,眼睛几乎快瞎了。这是一位悲情伟人。这本书对于蒋与美国之间的斡旋著墨偏多,而对于蒋对中国各个战场的影响描写太少。甚至还有与史实不符的。比如国共内战时期,文中写国军未坚守长春且弃城而走,实际国军在长春苦守五个月,共军不放任何人出城,最终长春沦陷,城中饿死30多万人。不过瑕不掩瑜,这是一本好书,有机会要收藏一本原版和台版。
  •     在如此纷乱复杂、波谲云诡的环境中能够忍辱前行、筚路蓝缕,为华人世界保留一座文明的灯塔,映衬着大海对岸的灰霾,他真的不容易
  •     增添许多新的认知,特别是抗战时期中共为保存实力避实就虚,建国后却吹嘘中流砥柱,实在让人感叹:不是国民党太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美国也一再体现其自身利益为大的本性,所以台湾人别太把美国保护当回事。真正爆发战争,美国只怕避之不及。
  •     这本书我读的比较累,感觉比较难读。文字上,不知是作者的问题还是翻译的问题,读起来不是很流畅,以至于下册读到一半实在读不下去,所以暂时放弃,另找时机再读吧。内容上,个人感觉落笔点还是过大,对于委员长的个人深度描写还是偏少,对于委员长与美国的恩恩怨怨却又着墨过多。
  •     我更喜欢年迈的委员长,一位慈祥的老人,背负着那么多的历史责任,却依然严于律己。 要求不多 做一个严以律己的人罢了 加油|~|
  •     翻译的很好 虽然还有一册没读……
  •     有部分的偏见,更真实的接近了蒋。
  •     这个书尺度有点大,信息量也大,非常值得一读。有大量的文献参考,有蒋的日记穿插其中,对蒋介石的心理变化描写细腻,让人信服。
  •     10/7 上册看完,下册看到20%。我也是第一次看关于常凯申的传记,有些内容自己也是第一次听说,特别是蒋介石与史迪威之间的矛盾,以及关于蒋介石早期经历的描述。内容故事性很强,史料印证极其丰富,中美引用信手拈来。10/8 下册看完、对于蒋介石一个中国的想法印象更深了,对于大国博弈也是感触颇多。美,中,台,俄,四方角力有着自己各自的默契。
  •     20161025 学车读书。 201611上旬读完。从大陆以外的角度去看待一个人民公敌,时间会洗刷掩埋也会把刻意掩埋的挖出来。台湾之后的蒋更加务实,苏联在整个20世纪的上半期对中国的影响太大了。
  •     蒋介石与史迪威的恩恩怨怨
  •     流水账,中文翻译语言感觉一般,可能英文更有感觉一点吧,对此类书籍只有一个简单的要求,尽量客观点。
  •     很成功的一本人物传记。无论之前是否知道蒋、是否对蒋已有既定思维,看罢此书,都能重新跳脱出一个生动饱满、自圆其说的人物来。对蒋的感慨更多是对必然性的感慨。无论是他成为KMT首席的历史宿命,还是大乱得治之后反被抛弃,抑或是在国际风云际会中的夹缝求存。作为陪衬的我D笔墨不多,但对周公“杰克苏”式形象的塑造无异格外成功。对应眼下《琅琊榜》的热播,只想说历史可能比文学更精彩了。
  •     开启那段被刻意遮盖的历史,我发现了一个现代中国人应被赋予的精神面貌、文化与价值观,这感觉就像长大后才找到的一个流落异乡的亲人,我们曾经原来有着那么深的羁绊,“光复大陆”,听起来是这么的亲切
  •     强烈建议 别看共和版
  •     俺觉着书名可以改成蒋介石与美国佬的恩恩怨怨。蒋的失败还是在于野心超过其能力。
  •     读到三分之一,但已表露了作者突出的偏向性,以及历史研究的狭隘性。蒋介石的勇毅,自律,以及爱国,情感丰富等等品质,有多大的真实性,并不能由他的日记来证明;在作者刻意而拙劣的的对比下,毛泽东纯粹是一个狡猾的政客,也缺少进一步的说明。作者想表现蒋对毛而言,更接近现代民主文明,恰恰没有多少可资支撑的材料,自然,毛为何屡扑不灭反盛,作者也没有任何见解。
  •     真正的历史。蒋公千古。
  •     对蒋有着深刻的同情,蒋的个人品格确实相对伟岸。作者关于国际形势,地缘政治部分写的非常精彩。
  •     全篇站在美国的角度,自黑美国的愚蠢政客,同时称赞蒋介石的眼光,似乎处处关键节点蒋的判断都是正确的,但因为猪队友的掣肘才把好事弄坏了。本书有很大偏向性,但是好在能够站在国际视角上审视近代史,特别是苏联和日本对中国的巨大影响。
  •     弥留之际,风雨大作,雷电交加。
  •     16.8.30 sz.bsz 很正面,把蒋介石描述成了一个悲剧英雄
  •     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局面下,独木难支撑过了抗战,却没有躲过背后的一刀,攘外必先安内,千古罪人张学良!
  •     内忧外患,把你放在那个位置你能怎么做,这么想,蒋介石太不容易了。也被我们可以的宣传曲解的太多,但一打开电视机看到那些抗日电视剧心里只有无语。
  •     作者的同情和袒护,仍然明显。也许传记作者很难克服对传主的欣赏及偏爱。一个"历史人物"的全部生涯,似乎尽数交付给历史,没有私人可言。褒贬也罢,真假也罢,对这些勇于把自己绑缚在时代轮轴上的殉难者,须怀有一份敬意及感伤。大陆的版本要少200页,电子书真是好东西。
  •     微缩的现代中国
  •     五星,必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