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生涯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01
ISBN:9787214022189
作者:(美)沃尔特·克朗凯特
页数:429页

作者简介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记者生涯中,沃尔特·克朗凯特树立了一般记者难以企及的诚实、客观、充满激情和洞察力的典范。从炮火连天的二战战场,到报道纽伦堡大审判;从战后出任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到主持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晚间新闻”,沃尔特·克朗凯特始终恪守“准确与诚实”的信条,取得了非凡的业绩,成为全美最受公众信任的新闻记者。在80高龄之际,他写下了自己充满艰辛曲折和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


 记者生涯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这本书是克朗凯特的自传,克朗凯特是个名记者,其实不只是名记者,是美国新闻业,乃至世界新闻业都赫赫有名的人。当然,在看过他的自传之前,我只是听过克朗凯特这个名字而已。也许有些人的个性特性天生就决定了他未来的路,性格决定命运。克朗凯特对事情有好奇心,公正,有头脑,这一切的特点,让他离新闻业越来越近。从和新闻水平无关的送报纸开始,到校园记者,再到新闻播音,战地记者等等,一步一步,都是有迹可循的。能力不是一下子就有的,经过许许多多次的锻炼、挫折、失误,才会学到更多的东西,有更大的进步。在克朗凯特的自传中,他更多的是在自己的一生经历中,讲述了许多当时的故事,大多关于政治,战争。也是,记者的任务就是报道新闻,采访任务,他的生活跟其他的事件,尤其是当时最热点的事件肯定是息息相关的,这也是自传的一个特点吧,就是看似只是在了解这个人,其实了解的是他背后的时代。听一个名记者在他那个高度讲述这些被写进历史中的大事,角度独特,观点也独特,很有意思。不说别的,就说战地记者这个职业,是记者中最危险的。克朗凯特在自传中并没有强调战地记者的危险,但是其中提到的故事显示了这一点。他们一次需跟进空军进行报道,一个记者单独上了其中一架飞机,最后飞机被击中,记者也牺牲了。还有一次,他们要进入战争地段,记者们需要从飞机上跳下来,一下来就要躲避炮弹,这简直就是拿生命在进行工作。应该还有许许多多次危险,但是克朗凯特并没有提及,但是可以想象到。尤其是从一次危险中完成报道,很容易就会退缩,但是他没有。更多的时候,他们都想做好报道,并且,是在竞争对手之前,更好更快的完成报道。也许就是记者的这种精神,让战地记者们奋不顾身,以一种极大的职业热情和责任,完成一次次的战争报道。就凭着数次的危险境地,就可以从侧面揭露,名记者不是一蹴而就的。记者确实是最需要公正的,写新闻,报道新闻,都需要他们自身是不偏不倚的,而这,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就说,不收受金钱这一条,一些记者确实可以做到,但是,如果总统对报道不满意呢?亦或是某个高官,不想记者问他辛辣的问题呢?想要保持记者的公正,正义和勇气,谈何容易!但是不只一次,克朗凯特和他的伙伴们都不去考虑得罪权贵的问题,尽可能的站在公众的利益角度,尽职尽责的报道,这种品质确实值得敬佩和学习。尤其是当一个记者能这样做,民众也能感觉到他的诚信。也许某些时候,某些问题太过于敏感,当时可能不能播出,但是记者仍有责任不偏不倚的纪录事实,因为当时的新闻,其实就是将来的历史,记者是为了人们保存历史的人,纪录下来的各种资料,其实就是珍贵的信息。如果违背自己的良心,顺应某些人或利益,那么,最值得信任的人也将让人失望了。其实,克朗凯特这些宝贵的品质让我敬佩不已,而这些,就是一个好记者的前提。接着呢?接着就是记者的技能了,他几乎没有采访不到的人,无论地位多高。那么想想吧,很多人愿意被克朗凯特采访,是因为有之前他采访的结果,这就证明了他采访的技能了。问的问题有针对性,而且面对任何人都不卑不亢,能够抓住被采访的对象真正想表达的内容,这确实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在晚间新闻报道中,他强调截稿在报道结束之后,也就是说,即使还在报道中,有的重要的新闻也可以被立即拿来,直接编辑播报。这样的规定其实是让人很累的,所有的工作人员都需要提起十二万分的精神,要有极好的应付突发状况的能力,这种规定锻炼出来的,是极佳的新闻人才。他的要求严格,不仅是对他自己负责,也是对所有民众负责。在某些时候,他的工作被别人代替,或者因为某些原因,让他说出65岁退休的决定,这些都是他的低谷。且不说那些在播报中发生的播报事故了。想说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有高潮有低谷,没有挫折的人生并不完整。他的离开,对新闻业界我觉得是个巨大的损失,有些人的价值抵过千万,这些人的低谷,让人心里有些遗憾,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人生。最后,其实想说,克朗凯特是跟着他的时代一起成长的,他的工作经历,就是跟着新闻业的发展而改变的。他先经历了纸媒,还有无法实况转播的体育新闻的播音时期,然后还有电视新兴的时期。也就是说,他是行业的先驱者,是不断接受新兴事物的人。当看到无法知道棒球比赛实时情况时,他不得不将现场的情形经自己的艺术创造播送给观众时,我有点忍俊不禁,毕竟,这种情形是那时的特点,有技术限制的,也不会再见到了。一个成功的记者,不仅是记者的技术技能,还有记者的素质道德,而克朗凯特,就是一个成功的记者!
  •     《记者生涯——目击世界60年》读后感   P7 “历史在我如此年幼时,就用它的触角轻抚了我的脸颊,但另一方面,谁又能说它没有留下某种印象,鼓励我长大后对诸如新闻、时事已经正在形成的历史等的强烈情感呢?”   ——不知道该不该相信“冥冥自有天意”,何况克朗凯特的身世实在太过巧合,但我绝对相信“对诸如新闻、时事已经正在形成的历史等的强烈情感”是每一个记者最重要的特质。如果你对一切都不感兴趣了,那你恐怕是该换份工作了。   P14她唯一的不满就是与她同时代的人都“太老了”。   ——这讲的是克朗凯特的妈妈。有这样一位母亲真幸福,更难得的是对世事永远葆有的这份热情和好奇心,这才是不老的关键所在啊。   P76 “不必说,我们离开改进了这‘一两个小地方’。我学到了重要的一课,后来的岁月更证明了它的价值:不管将要报道什么,我再也不会不作任何事先可能准备的调查研究了。”   ——谁年轻的时候不犯过几个错误、吃过几次亏。说到这儿,我真是羡慕克朗凯特的运气。但经验和教训正是年轻时所能收获的最宝贵的财富,重要的是吃一堑长一智。而这一课,毫无疑问对于克朗凯特之后的电视生涯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其作用不应被低估。   P129“内维尔准将”,我说,“我们美国人在1973年把一大堆茶叶倒进了波士顿港就是为了不穿那样的绑腿。现在我也不打算开始穿”。这或许是我最辉煌的一刻。大英帝国在我的决心面前颓然了,我穿着漂亮的美国战靴见了国王。   ——别忘了,骨气,不仅仅是一个传媒人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作为国家公民应有的傲骨。   P135对于一个事业有成的军官来说,这一死是相当荣耀的;而对于一个战地记者将只是一个悲伤的注脚。   ——谢谢克朗凯特的坦诚。头脑和勇气,对于任何一个记者而言都不可或缺。   P155当一个国家,据其政府的新闻政策,从来没有事故、没有火灾、没有犯罪、没有疾病、也没有政府丑闻的时候,私下里口头传递的谣言就充作每日新闻了。   ——引以为鉴。   P177广播新闻中的每一点都必须重复再三:“你必须告诉他们你将要告诉他们什么,然后开始告诉他们,最后再告诉他们你已经告诉了他们什么”。   ——声音媒介的单薄,转瞬即逝和难以保存。   P211我照例给出了不给新闻人物以个人看法得到标准回答。   ——标准回答!   P219我问我自己,我和贝特西有什么权利在孩子的背后谈论他们?只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孩子,就比我们的朋友、邻居或者同事少一些享有隐私的权利吗?我们是不会在别人面前用我们对自己孩子的那种批评和坦言和谈论我们的朋友的。   ——关于下一代的教育问题,美国人的观点知道借鉴!想想我以前是多么厌恶我妈在别人面前说我的糗事儿啊。以后可不能这么对自己的孩子,常思己过。   P238我从中得到的教训弥足珍贵:如果你想放一个试验气球,放完之后就消失;如果你不戳破它,它就好永远飘下去。   ——这是克朗凯特对于涉及他自身谣言散播的一番教训。读了两遍才看懂。这个在名人身上更适用一些吧。或许可以拿来劝采访对象接受采访?   P249“昨天晚上我真为帕特(尼克松的夫人)难过”。    “我每天晚上都为她难过”。   ——克朗凯特的夫人贝特西独有的幽默感。我得承认我笑了。   P272在我们今年的外交政策领域当然没有什么能令华盛顿在与令人生厌的集权主义者爬上床之前犹豫再三,只要这些集权主义者属于保守类型并且致力于反共就行,   ——好犀利的批评!   P273像我们这样富足的社会,尤其是在传统上和关系上与文雅的欧洲社会联系紧密的社会总是更容易与试图复制和保存我们业已习惯的生活方式的政权站到同一阵营,而不会去认同那些当地文化和社会形态与我们迥异的社会。   ——《文明的冲突》说的不也是这个理儿么!   P282这些人花几天时间把他们的脚在战争的汪洋里沾一沾湿,但永远不会真正地浸进去。   ——这段说的是“主持人或者专栏作家”,我考虑的是,现在的有些记者在采访新闻何尝不是如此呢?在这个短平快的社会里……   P283虽然很多老练的记者努力尝试以合理的方式从军方口中套取事实,并使每日公报显得更有意义,可年轻记者似乎赛着比谁更显得冷嘲热讽、愤世嫉俗,睡着鲁莽的向发言人提出质疑时显得更富对抗性。给我的感觉是他们试图通过把每个军方声明都贴上谎言的标签以捍卫真理。   ——年轻的记者……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吧,年轻人总希望把别人踩在脚底下来验证自己的正确。但是过犹不及,真正重要的不是打败他们,而是对自己的受众负责,搜集到更有用的信息。在那个时候,民众都已经很清楚官方关于越战的谎言了。   P290我说:“说我们今天接近胜利就等于在证据面前相信那些过去错了的乐观主义者。暗示我们处在失败的边缘就等于向不合理的悲观主义让步。说我们陷于僵局中似乎是唯一现实的,但又不能令人满意的结论——本记者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唯一合理的出路将在于谈判,不是作为胜利者,而是作为履行了捍卫民主的承诺又为此尽了最大努力的光荣的人民来谈判”,   ——这是克朗凯特敦促官方越战结束的一段电视直播。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敢,但也不得不说这个说法何其滑头啊!想必是为了照顾那些盲目的爱国主义者吧。侵略不是侵略,战争不是战争,是为了“履行捍卫民主的承诺”……好熟悉的说法!后来的美国官方跟克朗凯特学了不少吧。   P298“为‘公众得知事实的权力’已经做得够多了。这不是什么法律权利,而是新闻界砝码的一种概念,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新闻界本身耳放公众能够有渠道接触到有新闻价值的事件”   ——这是美国军方一个少校在要求限制新闻界权力时的讲话。可见第二修正案有多重要啊!“下一次战争中,电视摄影机必须呆在家里!”我不得不说美伊战争中,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这一点。   P302但声称自己不知情并不能使纳粹事情的那一代德国人免为希特勒的暴行承担责任。为什么?因为他们漠不关心地允许了希特勒在黑暗中做他的肮脏事。当他停办了他们的报刊,把持不同政见的作者和编辑送去流放(或者更糟)并压制言论自由时,德国人机会没有表示异议(多少情况下甚至鼓掌赞同)。当德国人接受了这种做法,当他们由于疏忽而一致认为他们是如何信任他们的政府和领袖,以至于相信政府和领袖背着他们并以他们的名义所做的一切事情的时候,那么对于他们政府以后以他们名义所做的一切事情他们都是应该负责任的。   ——言论自由有多重要!这不是鼓吹,难道不是事实么?可怕的是我们早已习惯了被剥夺权利……唉。   P303他们(美国军方)从越南的经历中得知一些记者提的问题体现了对军事战略和战术的极度无知,很容易成为老练的吹风者的猎物……让这些雄心勃勃的新手上电视,新闻界展示给关注的现象就会是一群无知的人。   ——自省。   P304战时一定要有军事审查……但一旦要给予记者接触战场和士兵的机会,以便能不偏不倚地记录日后可以公开的历史。   ——美伊战争……植入式采访,唉。官方越来越老练了嘛。   P339在许多次的深夜长谈中,我和其他见识过别处的共产党的所作所为的朋友都未能说服我们的捷克朋友明白,只要共产党人迈进了门,他们会利用这个缺口,直至最终掌握一切权力。   ——呃……授人以柄,当自强啊。   P354她的进取精神剥夺了我们的独家权。   ——哈哈,看到这儿的时候笑了。这说的是在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纳坎姆的首次会晤中,哥广本来拿到了独家消息可以跟随埃及总统的专机飞往以色列,但是巴巴拉(好像是ABC的?)赶在最后一秒出现在了总统的专机前,所以……哈哈,媒体竞争就是这样啊。   P359“起来吧,起来吧,大家都起来吧!今天是你的生日!”   ——这是在《独立宣言》发表200周年庆典的开幕式上,克朗凯特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没有安装稿本反而脱口而出这样一段话!   P377在我看来,电视这一行就像娱乐界的一栋大楼。新闻业就是隔壁的附属建筑物。   ——现在还是如此么?不过电视业日益娱乐化的确是不争的事实啊。   P391我认为我的工作和他们颇为不同。他们做的是社论版,而我做的是头版。我的工作就是尽可能从广播中消除每一处个人意见的痕迹。如果公众知道了我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或者以为可以从我口中觉察出哥伦比亚广播系统的看法和立场,那么我的任务就是个失败,   ——联系那句“我照例给出了不给新闻人物以个人看法得到标准回答”。   P416如果一个人在回顾往事的时候能够说:“我使事情变得不同。”那么他的事业就算是成功的,   ——自勉。   P417一个更负责任的媒体并不是要更依赖作为个体的记者,而是要依赖于更负责任的业主。   ——克朗凯特写给日益让他失望的新闻界。“小报新闻”,他这么下定义。   P418公众依靠电视来得知主要新闻的这种依赖性危及到我们的民主制度,这么说并不算太过分。   ——!!电视无法对更为复杂的新闻作出概括和解释。真是有良心的新闻人啊。“电视新闻提供的智能空间身为狭窄”……所以我才对报纸如此心向往之。“事实的大量压缩,词句的缩短,解释的删除,这一切都是由电视广播有限的时间决定的,这一切都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电视荧屏上的新闻”。媒体也是需要警惕的。   P422在越来越不道德的世界里最成功的人当数最无节制的人,而在政治圈里最成功的人是最会假装的人。   ——何其悲哀!这是针对如今美国政治选举中政客们对电视媒体的利用而言,“图像机会”和“声音份额”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P423我们须尽可能避免过度的宣传,因为它使公平审判的权利变得难以捍卫。我们须避免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侵犯他人的隐私。自由以及人民在社会中的声誉是身为宝贵的东西,不得被等闲视之,也不得被任性的行使特权所危害。   ——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只想起一门课,那就是:传媒伦理法规。   P423作为一个民族,过去我们的成功奥秘或许在于这样的事实:我们一直是自由的人,可以自由地讨论意见及变通办法,自由地教与学,自由地报道与倾听,自由地挑战最脆弱的机制而不用害怕报复。保证了言论自由及新闻自由的第一修正案一直是美国成功的核心要素。如果我们须准备迎接新世界的挑战,我们必须热忱地捍卫它。……公众似乎感觉到这一切,但他们是否真正明白,自由的维护取决于受过启蒙教育的公众……正如托马斯·杰斐逊所说,一个无知的自由民族所期望的目标永远不能也不会实现。我们可以更新并引申为:一个依赖于电视来了解经过强力压缩的标题新闻的民族只会被以捕捉信息不全面的人为目标的蛊惑者和独裁者所利用。   ——警惕之。请对全面的新闻保持兴趣!!   P425我时常想,有时我们的不满是由于我们抱有不可能实现的期望。   ——这是克朗凯特针对电视娱乐化后垃圾与精华并存的事实所发出的感慨。谁说不是呢!         
  •     那个举世闻名的早晨,一位叫罗伯特-卡帕的摄影记者,正在一艘摇晃的驳船上,船底板即将碰上法国的土地。当卡帕从防水油布中掏出相机时,合众社记者克朗凯特乘坐的重型轰炸机,正俯瞰着英吉利海峡——那天天气很糟,透过断开的云层,克朗凯特看到了“盟军令人难以置信的舰队阵容”,“整个海域里满满当当,似乎连多一艘舰的空地儿都没有了”。壮烈的诺曼底登陆上演了,20世纪的牛人们都在现场,饱食着新闻的盛宴。类似的历史场景,是这本克朗凯特自传中的重要部分。这个不久前刚刚离去的老人,抑制了对个人生平的叙述,用大量美式幽默,将个人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串珍珠般串连起来。段子是层出不穷的,克朗凯特甚至把麦克阿瑟年轻时追求过他母亲的事儿都抖了出来,但显然,这不只是一本美国政坛八卦。在做驻莫斯科记者时,他目睹了40年代苏联的红场阅兵,看着将军们鼓起的有如孕妇般的大肚子,而消瘦的士兵们“走完游行路线似乎都是个奇迹”。他说,赤色暴行中的一条,就是那些当权的伪君子们搞的那套阶级间的不平等。那年他陪尼克松访华,北京使他想起了二战后的莫斯科,他说,“这是个灰色的城市”,楼房是灰色渐黑的,人也是灰色的,“他们衍了线的外套、裤子与那些他们毫无笑容缓步走过的灰暗建筑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一次宴会上,他问一位中国官员:美国这次访问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官员毫不犹豫地答道:“你们美国领导人多年轻啊。”招待会上,他确实目睹了健康活泼的美国代表团,走过一串头发花白的中国人身边,“景象奇特”。肯尼迪遇刺时,他忍住啜泣,用职业表情一口气播了6个小时。而当天鹰号温柔地落在月球表面时,主播台前的他也完全失去了平衡,像一个普通美国人一样,激动地说不出话来。越战如火如荼之时,他罕见地在节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与往日不偏不倚的做法大相径庭,他认为,再也没有办法说明这是一场正当的战争了——它的目的从来没有充分地解释给美国人民,而美国公众的良心则因为前方部队与后方的这种可怕的致命的不平等牺牲而燃烧……读过这本《记者生涯》,我才后知后觉的地发现,在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后半叶的所有人类重大历史事件,记者都曾像一个真正的职业战士一样出现了——是那种光荣的出场,而非政府喉舌或利益集团枪手。我喜欢书的封底那副照片:退休后的克朗凯特,戴着墨镜,目视前方,他掌舵的帆船正破浪前行,身后是一面猎猎迎风的美国国旗……显然,克朗凯特不是在对我们进行新闻理念启蒙,而是在帮助我们寻回一种职业的尊严和自豪感。这种尊严实在是久违了。伟大新闻传统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书中克朗凯特对二战前美国新闻界的描述,也能映照今天的中国新闻界,既是描述,也是判断,存照立此:就在不久前的二战之前,几乎所有像我们这样的新闻人,挣的是蓝领的薪水,虽然可能干的是白领的职业。我们是“普通人”的一分子。我们在街角的酒吧里和朋友一道喝酒,那些是警察和消防队员,市政厅的整治小职员,卖鞋的和推销丝带的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也同他们一样拮据,也遭到同样的官僚白眼,也排同样的队。我们能够认同普通人,因为我们就是普通人。另:这本书的精华部分,大致已由柴静同学整理出来了,见《神圣的宁静》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0d37b0100femc.html,无需再叙。我们的确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翻译的太差了
  •     夫子自道,不过今年专业居然考到了……
  •     深深地影响了我对新闻的态度,甚至改变了我的人生观,有些选择已经做出,不能后悔。
  •     五门考试重压下,仍然花了一个晚上读完了它。这样的人生真是赞!
  •     将客观理性一以贯之,用生花妙笔写就最浪漫的记者生涯。
  •     若干年以前,我通过克朗凯特先生了解了美国和美国新闻界。可是零八年BBC的行为让我对这本书上的故事产生的质疑。
  •     旧书堆里淘来的,但是西方记者的风格就是。。。虎虎生风!
  •     记者很大程度上像一个间谍,有时又像一个英雄.钦佩冒着危险讲真话的人
  •     翻译腔味很浓
  •     政治与新闻的关系,作为一个记者的坚持。
  •     Anchor
  •     作为美国新闻界教父级的人物的一生都浓缩在了这本自传中,相比国内那些没多少历练就大吹特吹的自传书相比,阅历丰富的克朗凯特将一些极为重要的事件都淡淡的写过,虽然他的文笔始终有些生硬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关系,但即使这样,这仍是本5星好书。
  •     为毛越读越索然无味。。。难道是翻译的缘故?
  •     ①上个世纪电视还是新媒体,克朗凯特在担忧这种电视新闻形态会不会危及新闻界的地位,人们沉溺于土豆片和沙发,电视新闻作为时间压缩的牺牲品在纸媒面前显得毫无竞争力,无法对更为复杂的新闻做出概括和解释。现在看来,情况变得更糟了。②他穿过高山,越过峡谷,航过大海,行走各处。新闻业让人的血液里充满对不可知的冒险与狂热。③见证历史,这是我对这个行业最真挚的爱。
  •     看了差不多1个月。感觉书中的时间线索不是很清晰,同时对美国的一些常识也了解不多,看起来不是很顺。
  •     穿插着美式幽默和琐碎段子,几乎描绘了二十世纪二战起所有重要历史事件,直言对记者新闻政治电视媒体的认知。这个自传热闹坦诚不装逼。致敬一直在场的观察者,致敬战士。
  •     还得再看一遍,翻译就不能好好干活吗?!晕,单词位置不换就全部翻过来了~
  •     做一个有原则有信念的新闻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