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

出版社:瞿定国、 刘先廷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3-01出版)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09819951
页数:53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原件退你存。”李德生即将毛泽东的批示转给许世友等同志阅看。毛泽东的这一重要批示,成为当时解决一些地区和单位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实际工作中起了很大作用;同时也为“九一三”事件后更好地解决浙江问题打下了一个好基础。 在批陈整风汇报会议进行了9天后,周恩来于4月24日给毛泽东写报告,汇报了会议情况。报告写道,从总的方面看,会议加深了认识和检讨。拟从今日起,各组进入批陈整风、自我教育的经验交流。报告还说,在结束会上,拟由政治局出面讲一讲这次会议的收获,归纳几个问题,好向下传达。毛泽东批示:“已阅。基本同意。”4月28日,周恩来又将起草的批陈整风汇报会议讲话提纲送毛泽东审查。毛泽东批示:“看了一遍,觉得可以。” 4月29日批陈整风汇报会结束时,周恩来在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总结讲话中,传达了毛泽东的上述指示。周恩来指出:“对同志间的不同意见,有些隔阂,大家都应当遵照毛主席的教导,顾全大局,不计较小事,主席说:‘事关大局,出以公心,不应当避嫌’。帮助解决问题的人,不应当避嫌,当事人也不应当避嫌。主席指示的办法有两条,‘不宜急躁,也不应久拖不决’。总之,应当耐心商量,多做谈心工作。” 周恩来还指出,黄、吴、叶、李、邱在政治上犯了方向路线错误,在组织上犯了宗派主义错误,但错误的性质还是人民内部问题,同反共分子陈伯达问题的性质根本不同。他严肃指出,他们之所以犯这样严重的错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站错了立场,走错了路线。

前言

李德生是一位参加过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老战士,又是在动乱岁月里中国政坛上升起的一颗新星。在20多年的革命战争岁月里,他身经百战,曾6次负伤而大难不死,从战士成长为一军之长,颇具传奇色彩。在十年动乱之初,他奉命率部“三支两军”不久就被调到北京参加中央的领导工作,同时还兼任地方许多职务。党的十大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李德生名列其中,成为5名中央副主席、9名中央政治局常委、21名中央政治局委员之一,进入党的最高领导核心。李德生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这种经历堪称特殊,不禁使人们产生了许多悬念、许多猜想,产生了想要了解他的愿望。在党的十四大期间,南京军区一位领导同志曾用赞赏的口吻开玩笑地问过他:”老李!你在‘文化大革命’中,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都打过交道,怎么没有陷进去?你是怎么‘爬’出来的啊?”这个提问,反映的正是人们都想了解他的愿望。    1998年春,因参加协助这位革命老前辈整理一本军事方面的理论性书稿,使我们有机会走近这位具有特殊经历的老将军,为我们了解这位传奇式的人物提供了便利条件。在数年的接触中,在我们面前站立的李德生,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长者,似一位回归大别山的纯朴老农。他谈到战争年代,谈到动乱岁月,像述说远去的与他无关的故事。只是在谈到特别有趣、特别精彩的情节时,他才轻轻一笑,显示他心中的慰藉;而在谈到过去牺牲的战友时,则神情凝重,表露出无尽的怀念之情。    在战争年代,李德生虽然多次负伤,但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健康的体魄。1990年,他在74岁高龄时,因病退出了工作岗位。经过精心治疗,基本康复。1997年,他决定结合自己的军事实践搞一本关于军事理论的思考论著。同时,也同意对其在“文革”中的经历加以梳理。他认为,自己有责任把亲身经历的事情写出来、讲出来,供后人研究参考。为此,他特意与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和12军的领导同志商量,组织了写作力量。我们两人就因此而担负了为这位老前辈写作的任务。在李德生的西山寓所,从1998年春天到2000年夏天,他与我们参与写作的同志谈话30余次。于是,他想论述的军事理论问题,在我们的头脑里逐渐明确起来。与此同时,他在动乱岁月里的经历和活动,在我们的思想中也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李德生作为一名军队的高级干部、一军之长,奉命带领部队参加了安徽的“三支两军”。在消除派性、促进两派联合、稳定安徽局势、减少动乱损失等方面,他做了很有成效的工作。他调到中央工作后,除了参加中央政治局的集体活动外,主要是在国务院业务组和军委办事组工作。他到军委办事组,是毛泽东“掺沙子”把他掺进去的,为的是打破那里的板结“土壤”。在党的九大,他进入中央政治局,当选为候补委员。在党的十大,他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党的副主席。八大军区司令员调动时,他离开北京到东北,任沈阳军区司令员。李德生在中央工作期间,先后经历了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参与和经历了那个大动乱年代的许多重大事件。在李德生的革命生涯中,这是他的一段极为特殊的经历。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郑重的党,历来能够自己发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庄严宣布:“‘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应予彻底否定。    但是,被否定的东西并不一定对今后的历史毫无影响。总结打败仗的经验,可以为今后打胜仗提供借鉴。邓小平曾经辩证地指出:“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也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况且,在否定“文革”总的错误的指导思想的同时,在看到林彪、“四人帮”集团祸国殃民的同时,还应看到,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以及对“文化大革命”错误的抵制。正是有了这种斗争和抵制,才使动乱造成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按照胡绳的说法,就是在“文革”时,不光有“文革”,还有反“文革”的倾向。这个历史事实也是应该肯定的。    李德生原来是大别山的放牛娃,是在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的战火中锤炼出来的,是在作为党的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照耀下成长起来的。他不只一次地向我们讲述毛泽东在我党我军历史上的伟大功绩、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他对毛泽东充满了崇敬之情,但我们也发现他对毛泽东却不搞崇拜,不搞迷信。在那动乱岁月里,他对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保持着距离,进行过斗争,对“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想有过忧虑,有过抵制,虽然方式不是“二月抗争”式,而是以周恩来采取的那种“缓和”方式进行的。    如今,“文化大革命”已经成为远去的历史。但是,对“文革”的研究与思考并未终止。为了总结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我们用还历史以真面目的意愿,经过采访、查阅、整理、推敲、修改,耗时十数载,将李德生——这位动乱岁月亲历者所经历的诸多事件,实事求是地系统地再现出来,其中有一些是鲜为人知的。我们想,这应当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后记

《曾经沧海——李德生调中央工作前后》这本记述李德生调中央工作前后的书,历经十多个春秋的辛勤劳动,反复讨论,不断增补,数易其稿,现在终于出版了。套用文艺界“十年磨一戏”之说,我们也称得上是“十年撰一书”啊!不管怎么说,工夫是花了不少的。    粉碎“四人帮”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李德生对自己在担任党中央副主席后所经历的事情作过若干回忆,发表后受到读者的广泛注意。后来,中共党史出版社曾建议李德生将自己这一段“特殊”经历比较完整地写出来,以便人们了解他的不平凡的经历,从中吸取教益。李德生与出版社的有关领导商定,由我们两人共同担任写作任务。我们都是军队退休的科研人员。李德生对我们说,请你们参加写作组是分别征求了你们所在单位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的领导同意的。我们的态度是,既然参与,便当尽力,绝不可逢场作戏,更不能沽名钓誉,应该以科学的精神,去追求、记述历史的真实。从1998年起,李德生就开始陆续讲述他在此期间亲历、亲见、亲闻的史实,同时,我们也着手收集、查阅有关历史档案资料。在掌握了一定资料后,拟出了书的纲目。纲目经李德生同意后,即开始了写作。我们的写作方法是你写我补,我补你改,最后共同推敲,词斟句酌,定稿付梓。总之,一切以写好为目的。初稿写出后,又继续发掘新材料,一有所得,便及时充实稿中。写作的进程和遇到的问题,都向出版社的领导和相关同志汇报过,一直得到了他们的关心和指导。    在撰写本书过程中,我们先后采访了汪东兴、钱正英、华楠、徐心德,以及李德生的夫人曹云莲等同志,得到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总政治部、沈阳军区、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等有关单位,对本书的写作给予了大力帮助和支持;郑谦同志审阅了书稿,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张琦、肖淮苏、李禄明、陈海平等同志,从组稿、采访、查阅资料到书稿设计、编辑,更是鼎力相助。在本书出版前,李和平、李南征同志认真阅读了全部书稿,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为提高书稿质量付出了辛劳。    在此,谨向以上单位和同志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由于时过境迁,资料散失,记忆差错,加上我们阅历不广,见识有限,所以虽经反复斟酌,书中不妥和错误之处,仍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瞿定国    刘先廷    2012年3月

内容概要

瞿定国,男,汉族,湖北沙市人,1934年2月生,1950年底参军,1994年6月退休。原国防大学教授。从1978年调入军事学院、国防大学工作以后,主要从事国防建设、军队建设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编、合著、参撰有《马克思主义军队建设基本理论研究》、《军队建设学》、《军事人才学》、《战魂》、《将帅风云录》,以及《李德生军事思考录》、《曾经沧海--李德生调中央工作前后》等著作。曾发表文章100多篇。1990年被国防大学评为“忠诚国防教育事业”标兵。退休后一直为该校返聘。从事相关问题的研究。 刘先廷,男,汉族,河南新郑人,1934年1月生,1950年底参军,原军事科学院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出版有《毛泽东军事辩证法论纲》、《战争哲理杂解》等著作。主持过《毛泽东军事文集》、《邓小平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编辑。曾任中国百科全书《军事辩证法学科》、《军事辩证法新论》等书的主编。在《人民日报》及《中国军事科学》等报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1994年退休后,参与《李德生军事思考录》、《曾经沧海--李德生调中央工作前后》的写作。

书籍目录

前言/1 第一章参加“三支两军”/1 最初的介入/1 紧急赴京受领任务/8 组织部队开进/15 制止“八•八”武斗/18 “一碗水端平”/21 坚决收缴武器/25 两派倒旗联合/27 成立“三结合”的革委会/30 轰动全国的芜湖事件/33 “单刀赴会”/37 武斗现场喊话/40 许世友来到12军/45 一个“五•一六”分子也没有抓/48 落实“促生产”的要求/53 加强部队自身建设/56 毛泽东对大造舆论的肯定/58 第二章调到中央工作/62 列席扩大的八届十二中全会/62 出席党的九大/74 进入政治局/79 调京工作/83 毛泽东单独接见/86 国务院业务组/90 第一课/94 步履维艰/96 总算有了个计划/100 “整顿”序幕/102 分管水电/106 为国家体委说话/116 协调“乒乓外交”/122 第三章在军委办事组/128 “军委就是办事组”/128 战备疏散/135 国际问题研究小组/146 林彪的“第一个号令”/150 林彪要砸烂“总政阎王殿”/158 总政治部被“军管”/163 总政机关恢复办公/166 “这样训练好”/170 林彪的“五•一九”讲话/174 “军队要谨慎”/179 参与解决棘手的新疆问题/182 周恩来严管亲属不搞特殊/188 出访与接待/189 第四章参加党的九届二中全会/192 直奔庐山/192 林彪发动突然袭击/196 “文臣”“武将”齐上阵/200 毛泽东“下了一滴酒精”/204 学习《我的一点意见》/207 参加三人清查小组/214 毛泽东书面批评吴法宪、叶群/216 批陈整风/218 “你先去参加华北会议”/223 “重点在批陈,其次才是整风”/230 向林彪汇报/234 中央召开批陈整风汇报会/236 “对林还是要保”/241 毛泽东在丰台火车站的特殊召见/245 第五章奉命坐镇空军/252 “林彪乘飞机逃跑了”/252 赶赴空军作战室/258 下达禁空令/261 沙河机场的报告/262 忙坏了周恩来/264 鲁珉的“半起义”/266 《“571工程”纪要》的查获/269 一场小误会/271 迫降直升机/273 林彪折戟沉沙/276 搜捕林彪党羽/279 对空军首脑机关的清查/282 瓦解“大小舰队”/285 收审“四大金刚”/288 组织传达林彪事件/292 第六章指导全军批林整风/297 军队批林整风的部署/297 总后“批林整风”搞得比较好/299 空军“弄清了路线”/302 海军“纠缠着历史问题”/304 批林整风汇报会/308 批判极左思潮/314 改变军队“只搞文不搞武”的状况/317 整顿干部工作/324 开展向全国人民学习活动/326 收回“三支两军”人员/329 整顿文艺工作/330 加强组织纪律性/331 江青集团大唱反调/332 毛泽东说“极左思潮少批一点吧”/334 叶剑英的风范/337 第七章为解放老干部尽力/340 毛泽东的自责/341 为朱老总恢复名誉/343 “不要再讲‘二月逆流’了”/349 筹办陈毅追悼会/351 “奇怪的老太太”/357 安排老同志“住院”/360 艰难的“解放”/363 杨、余、傅事件的平反/367 邓小平复出/371 加快解放干部的步伐/378 提出300多名高级将领的大名单/383 第八章当选为党中央副主席/388 参加党的十大筹备工作/388 毛泽东提议增加一名副主席/393 出席党的十大/395 所谓“第十一次路线斗争”/398 江青夜闯三座门/403 撤销八一厂革委会引起的风波/409 整顿解放军报社/417 对调到沈阳军区/420 在京畿重地——北京军区司令员任上/427 第九章被江青扣上“大军阀”的帽 子/432 江青一伙歪曲“批孔”/432 总政的两个“批林批孔”通知/438 “四人帮”插手军队/441 江青“放火烧荒”/447 《解放军报》被勒令变相停刊/452 江青欲盖弥彰/457 毛泽东批评“上海帮”/461 李德生成了“重点的重点”/464 许、韩、杨三上将同时受批/469 辞去党的副主席/474 参加四届人大/476 第十章粉碎“四人帮”/483 组成新的军委常委会/484 参加1975年军委扩大会议/487 不允许野心家插手军队/491 在沈阳军区主持整顿/494 为邓小平处境担忧/497 毛泽东“打招呼”/500 “四人帮”恣意妄为/502 沉痛悼念毛泽东/505 “还是抓组织重要”/507 捕获“四人帮”/512 支持邓小平复出/516 参加党的十一大/520 揭批帮派骨干毛远新/521 落实邓小平提出的“五条标准”/524 中央为李德生平反/528 深刻的经验教训/530 后记/533

编辑推荐

《曾经沧海:李德生调中央工作前后》用还历史以真面目的意愿,经过采访、查阅、整理、推敲、修改,耗时十数载,将李德生——这位动乱岁月亲历者所经历的诸多事件,实事求是地系统地再现出来,其中有一些是鲜为人知的。

作者简介

《曾经沧海:李德生调中央工作前后》中李德生将自己的这段“特殊”经历比较完整地写出来,以便人们了解他的不平凡的经历,从中吸取教益。粉碎“四人帮”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李德生曾对自己在担任党中央副主席后所经历的事情作了若干回忆。


 曾经沧海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给老人买的,很喜欢这本书
  •     《曾经沧海:李德生调中央工作前后》中李德生将自己的这段“特殊”经历比较完整地写出来,以便人们了解他的不平凡的经历,从中吸取教益。粉碎“四人帮”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李德生曾对自己在担任党中央副主席后所经历的事情作了若干回忆。《曾经沧海:李德生调中央工作前后》用还历史以真面目的意愿,经过采访、查阅、整理、推敲、修改,耗时十数载,将李德生——这位动乱岁月亲历者所经历的诸多事件,实事求是地系统地再现出来,其中有一些是鲜为人知的。
  •     就我阅读所及,此书还是披露了不少史料,不过作者的文字还是差了些。。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