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成的肖像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7
ISBN:9787532151646
作者:(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页数:358页

内容概要

阿加莎·克里斯蒂
Agatha Christie
1890.09.15─1976.01.12
“侦探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尽管已去世三十余年,却至今仍是吉尼斯世界纪录中“人类史上最畅销的作家”──作品被译成百余种语言,全球发行超过二十亿册,只有《圣经》及莎士比亚的作品销量在她之上。
推理小说为阿加莎·克里斯蒂带来无上的荣耀及财富。在五十余年的写作生涯中,她共出版了六十六部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故事、十八个剧本,许多作品都被拍成电影或电视影集,《捕鼠器》舞台剧更自1952年推出至今仍在伦敦剧场上演;英王伊丽莎白二世也于1971年册封其为女爵。
但真实生活中的克里斯蒂,也曾经历种种生命风暴。她因承受不了第一任丈夫外遇及母亲过世的接连打击,而于1926年发生失忆及失踪事件;1930年再婚,嫁给比她年轻十四岁的考古学家;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因此除了推理小说外,她也以玛丽·韦斯特马科特(Mary Westmacott)为笔名发表了“心之罪”(crimes of the heart)系列六本探讨“爱”的小说。这六部作品,部部都有她个人生命的投射,是了解这位神秘女作家最重要的线索。
1976年,克里斯蒂逝世于英国牛津港,作品至今畅销不衰。

作者简介

作品阐述的是某些破坏力最强、最激烈的爱的形式──露莎琳/克莉丝蒂的独生女。人心险峻不限于谋杀,光是家庭里、情人间的心里波澜就足以让任何一个故事惊心动魄,让你像读谋杀故事一样屏息以待。克莉丝蒂留给世人仅有的,也是她自称"非写不可"的六个爱的故事之一,是公认的克莉丝蒂前半生自传/私小说。


 未完成的肖像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The Butterfly Hat 局部 MariaPace阿婆的心之罪系列一共六部,《未完成的肖像》列入其中,均是用“玛丽.韦斯特马科特”为笔名写的非侦探小说,意在阐述“某些破坏力最强、最激烈的爱的形式”。 她的女儿认为这一本写的是母亲对女儿独霸式的爱,或者是孩子对母亲的独占。此外,由于本书某些部分和阿婆自己的经历重合度极高,也被认为是半部自传。其实一开始读的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上述的特点。读着读着,却感觉到这本书和其他作品的节奏非常不同(因为此前我只读过她的侦探类作品)。 直到看到她女儿写的特别收录,才明白这确实是不一样的。虽然故事简单,但由于和过去某些最重要的个人感受有交叠之处,对自己的心灵冲击力并不弱。这个故事是在讲述,一个从小爱幻想、喜欢文艺、被家人保护的很好的女性,在婚恋的突然变故中遭受沉重打击,甚至于想要自尽。之后重回人生轨迹,终于要开始成长。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西莉亚在自杀未遂之后,内省时说的那一句:“这其实也是我的错,因为我太相信德莫特了。人是不应该信任任何人到这样地步的,这是不公平的”;“...这太考验他们,只因为你喜欢他们,就把他们捧得高高在上。”喜欢这句话,是因为一直以为只有当一个人理解了这样的道理,才是真正成人时代的开始。讲情欲与依赖的故事太多,却少有故事里的主角懂得了这样的道理,还能够继续坚持用善意而坚定的姿态去看待这个世界。有些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有些故事悲悲戚戚,还有有一些故事进一步开始讨论愤怒和复仇。其实如果会认为世界上存在什么人一定是绝对的好,都必然在某个时刻发现,这只是自己一个深沉的幻觉。想起来自己当时经历类似状况的时候,感觉整个人都懵了。不是懵了几分钟,十几分钟,几个钟头,而是懵了很长一段时间。以至于努力要把自己从之前的幻觉里面拉出来的时候,觉得痛不欲生。好朋友也有过类似的经历,现在都还记得很久没有联系一向淡定的她,有一天突然特别难过地来告诉我说,才和先生吵完架,才意识到自己的老公并不能够包容自己的一切。“世界上没有任何人会完完全全地对我好”,她说。阿婆在故事里,借用西莉亚的话对这种人做了一个总结,“我愚蠢,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是的,我愚蠢”,“...愚蠢又自负”,以及“我本来可以看清楚的,要是我没有那么自负的话——一心以为发生在别的女人身上的事绝对不会发生在我身上”。——也许这是所谓“被保护的太好”的人的通病,以为自己与众不同,可以一直遇到对自己诚心诚意爱护的人,所以才会这么粗心大意。遭遇危机的时候,也就容易被打击的晕头转向,疼得挖心扯肺。“诚心诚意”的时候并非不真实,只是人的本性就是健忘与自私的,伤害、逃避和背信弃义的时候,人也是同样真实。长久不能懂得这一点,确实不智。至于这是不是一种愚蠢,我个人倒是持保留意见。德莫特这样的人不会遇到这样的重大打击,因为他们“像许多残酷的诚实男人一样,对自己很不诚实,认为自己是个比实际上好很多的人...”,但是一直自欺的人生,又有多大的意义呢。经历过这样的“猛然惊醒”,于是对人世有了更多的认识,智慧也开始在内心成长,是最好的收获。至于损失了个把自己爱得刻骨的人,有什么关系。因为仔细想想,其实那个人从一开始,根本就不曾存在过。

精彩短评 (总计48条)

  •     半自传
  •     有点不明白,结尾处说“我”是那个枪手,这有什么寓意?
  •     喜欢
  •     阿婆的半自传,情节与阿婆的前半生一一呼应,也只有这样浪漫的,充满想象力的女子能写出这么多优秀的小说。然而,此书也还原了一些阿婆失踪事件的前前后后,不要爱上一个残酷的人,也不要爱上一个希望你永远美丽的人。
  •     这种长期活在自己世界里而产生的自负与粗心大意,以及因此而遭受的人生打击,于我心亦有戚戚焉。我要写书评。
  •     每次看这种书,都会加重我对婚姻的恐惧 。
  •     阿婆化名写的一个系列非侦探小说,人物刻画生动而深刻,读起来很有味道。
  •     这是一本非常不善良的小说。我不应该轻信阿加莎这个写侦探小说的人会写一个故事安慰我。
  •     惊讶于她为什么能把幼年时的心态描写得那么好!整天生活在自己假想的幼稚桥段中的荒唐又无忧的日子,我也曾经有过啊~前半本很有意思,看着像又重新过了一遍童年
  •     我觉得我可能太早看了。是本好书,但翻译得越到后面越潦草。作者一口气写完,我觉得也比较适合一口气读完,否则体验不完全。
  •     小说完成度也不高╮(╯▽╰)╭
  •     处在二十岁的档口,去读一个女人一生的故事,总是从中读到许多对自己人生的见解。最近读了好几本女性的小说,从主人公身上看到相似的性格,选择,觉得得到了安慰。
  •     http://media.weibo.cn/article?id=1022:2309403977543924509047
  •     《未完成的肖像 Unfinished Portrait》确如我的女神作者自身评价的那样“字字诚恳,无一虚言,这是身为作者的至乐。”
  •     
  •     这是一部让我感觉很奇怪的小说......我觉得许多场景写得过于细致和琐碎,絮絮叨叨的很心烦,可是又不知不觉地一直读下去直到发现我居然一口气读了90%+...读完之后很感慨可是又很困惑
  •     装帧的简介事实上只是小说后半段的剧情,阿婆倾注了极大热情与念想来书写童贞时代的殷实生活与浪漫往事。一气呵成洋洋洒洒,手法上称不上是绝赞的小说,却能窥见阿婆以过来人视角描写的婚姻悲剧所在,那几乎是所有女人与直男爱人相处都会经历的痛。女人想要的男人是伴侣,而男人想要的总在变
  •     一个人若能反省自己的人生,也是好的.
  •     半自传作品,非常细腻的心理描写和人物刻画,儿时经历写得十分有趣。西莉亚在婚姻中不断失去自我,最后可依附的人消失后内心徒剩的空虚和焦虑,但是当她重新找回自己后却不敢再一次将自己交出去。
  •     被贴吧上那些毒奶粉迷惑了双眼,根本就不值得一看的书。
  •     阿婆的另一本自传
  •     真的不算出色,非常个人化的回忆录,可能她太想倾吐,来不及在意手法了,因此有点缺乏艺术性与文学性。开头的引子揭露了阿婆当年消失十二天的谜团——她的确差点就自杀了。阿婆把自己写得很美,别人眼里的北欧金发美人,前夫因美貌而爱她娶她。读真假参差的自传小说比读诚恳的自传还要有趣,因为前者信息量很大,真实发生的,渴望发生的,都被融合在一起,那些内心深处的幻想、缺憾、恐惧,完全巧妙地留在了字里行间,不自觉地。一种不怕落实,放得开的诚实,不是自传式刻板保留的诚实——也许作者都不提防自己的隐秘流露。
  •     那个时候的人们痛苦和思考就是生活的主要成分吧。现在人们的生活更物质化和肤浅一些,是不是反而不觉得那么痛呢? 把女主角写的那么心碎: you don't be less beautiful... 让自己坚持下去的理由应该还有很多吧。如果找到和寻求到新的出路也是一种自我救赎。
  •     阿婆的自传体小说,看完以后感叹,家庭婚姻才是女人一生的事业。
  •     这是读的“心之罪”系列的第一本,原以为阿加莎只是“谋杀天后”,不曾想也是“情感巨匠”,在这本肖像中,那种激烈的爱层层叠叠,渐次向你扑来,不由让我在地铁上都红了眼眶!文笔极细腻,自然勾勒出了一个个场景,自此,我记住了你的笔名“玛丽·韦斯特马科特”。
  •     半自传体小说,能看出来阿加莎自己的矛盾之处。在她的叙述中你看不出来她为什么始终还是要爱第一任丈夫,但是就是像催眠一样地反复说“我爱他我爱他”。在她其他的小说里这种情感早被一针见血地识破了。可能是在面对她自身的情感时,她自己始终无法直视。
  •     没有一本书给我这么大的反思过。西利亚和我太像了,从对花园的情有独钟和关于“那些女孩”的幻想,在人前嘴笨。和我小时候一模一样。我们的成长经历相似得可怕。我过了年就24岁了,经历了这个年纪的女孩差不多都会感到痛苦的选择,不过所幸这不是战时,不用慌乱地做出决定然后后悔一辈子还要强装乐观幸福。非常庆幸坚持了动物直觉选择了彼得逃开了德莫特,于是再也不怀疑自己未来会不会幸福了。但是看到西利亚的结局,后怕。
  •     阿婆自传
  •     很好的心理描写,好奇作者怎么能记住小时候那么多的心理活动。不过人生已经很丰富,无力再经历一次别人的人生。
  •     开始这种类型的小说还是不感冒,读了三分之一不到没读下去,重新开始读坚持改变了以前不喜欢看到书风格,看到三分之二几乎停不下来,这本基本上是阿加莎的人物自传了,以前很多人认为是浪漫小说,其实就像她独生女说的一样,并非一般认知的爱情故事,而是破坏力极强,最激烈的爱的形式,可能我也有个女儿,所以对书里的描写有点喜欢吧
  •     感觉女人还是不能太依赖男人,太相信男人。所以人家说,当你对一个人掏心掏肺,往往都会很惨。
  •     阿婆刻画到骨子里的内心暗流,细腻而汹涌。
  •     琐碎
  •     不怎么喜欢
  •     因为实在太过琐屑,所以读起来很慢很慢。如果读的快,把这些细节全部略过去,那么也就没有剩下什么了。男主人公是个自私到极点的人,我也遇见过。真的很想说,这种男人不适合任何一个女人。基调舒缓,悲哀,绝望。文笔确实很优美。
  •     阿婆真正的心路历程
  •     阿婆迷必读的系列。从中既可欣赏到她除去“推理女王”光芒之后,身为一名女性作家的细腻和瑰丽,又能对其传奇人生窥见一斑。可能我们很多人很西莉亚一样,过分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对外头的残酷现实无动于衷,以为是最好的抵抗。真善与美,本应该是最被人珍惜的东西。爱人,竟也是如此冷酷自私,见不得一切不快乐,心从来不曾柔软过。想必,全世界懂她的人,也只有母亲吧。可最好的朋友,却不能永远相伴在侧。一个人,倘若对自杀的决定没有狂热,只有理性冷静,那才是毅然决然。要战胜心魔。因为拥有幸福,真的没有那么可怕。
  •     这本书很特别,这里没有罪案,但它同阿婆所有的书一样深深吸引着你。
  •     阿加莎的又一本自传
  •     读到不一样风格的阿加莎
  •     虚构可以无穷,真实的人生只有一回
  •     太过相信人是不公平的,那太考验他们。只因为你喜欢他们,就以为看清了他们,那是自负,更是愚蠢
  •     又一本史料价值大于故事本身。
  •     所以,男人就是这么残忍…… 唯一的意义就是你要永远这么美…… 你想要的只有我去死,我要是能消失就好了对不对……
  •     一口气读完的,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有的只是让你不断勾引回忆的情绪。
  •     怎么看都像自传
  •     1926年,阿加莎曾因为无法承受丈夫外遇及母亲过世的打击而失忆、失踪。这本书可算作是她那个阶段的内心回顾。在后记里,阿加莎的女儿责怪柯林斯公司不喜欢、不愿意出版这一系列的书。我觉着吧,真怪不着人家,至少这本书,写得就根本不好看,和她那些探案小说完全没有可比性;不过考虑到这可算是她的半自传体小说,所以还算是具有阅读价值,
  •     原谅我孤陋寡闻,竟然不知道阿婆还写过推理之外的小说。这本小说最开始以为是推理小说,却看不出一点与推理有关的情节,所以觉得有点无聊和糊涂,渐渐地忘掉这个问题,渐渐地从西里亚的生活中看到她的柔弱和苟且,也看到她终于变得勇敢,故事虽然淡淡的,但是却真实地好象就在身边,女人啊,永远不要为了谁而“一直美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