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9620427923
作者:陳平原
页数:344页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晚清教会读物的图像叙事
第二章 晚清人眼中的西学东渐——以《点石斋画报》为中心
第三章 从科普读物到科学小说——以“飞车”为中心的考察
第四章 流动的风景与凝视的历史——晚清北京画报中的女学
第五章 城阙、街景与风情——晚清画报中的帝京想像
参考书目

作者简介

本書從晚清畫報入手,以五個專題研究在晚清這一特定時空中,傳統中國的「左圖右史」怎樣與西學東漸的「圖像磘事」結盟,進而匯入到以「擧蒙」為標識的中國現代化進程。
與其他學者不同,作者關注的是整個晚清畫報,不僅僅局限於《點石齋畫報》一家;不僅關注晚清畫報在傳播時事和新知方面的意義,還兼及其在新聞史、繪畫史及文化史方面的意義;關注以圖像為主體所進行的敘事,與以文字為媒介所進行的磘事之間,到底有什麼聯繫,是否可以相互溝通與補充。
作者陳平原教授長期從事晚清畫報研究,從世界各地圖書館中搜尋史料,發現了諸多珍貴文獻。加上本書二百多幅珍貴的歷史圖片,真實地再現了晚清畫報繽紛的面目。
當中一些圖畫十分有意思,如:《女學堂演對圖》表現一群小腳尖尖的女學生在列隊演操,其畫面在今人看來滑稽不已;另一幅《新石頭記》(文明境界的飛車)畫的是賈寶玉乘氣球飛車遨遊,讓我們驚異於繪畫者的想象力;這些有趣的圖片反映的卻是五四新女性的預演及晚清人對新知的熱情。


 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在中国有三个词很值得人玩味,它们就是“现代化”、“现代性”、“现代”,这三个词虽然只有表面上看起来差不多,但是每个词都有其独特的意蕴。本科时为了作毕业论文,曾经看了一些相关著作,但是到最后越看越觉得它们之中存在巨大的细微差别,这种矛盾的表述主要是为了展示我对于这三个词的含混的理解,在学者不厌其烦的解释之中更加让人如堕雾里云中,深感不仅这三个词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对它们的理解还需要更加多的阅读和思考。陈平原先生的这本《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就是从晚清画报的角度描述其“前世今生”,呈现其“风情万种”,探究此“五彩缤纷”背后蕴藏着的历史文化内涵。作者试图理清在晚清这一特定时空中,传统中国的“左图右史”怎样与西学东渐之“图像叙事”结盟,进而汇入到以“启蒙”为标识的现代化过程。晚清作为中国从传统逐渐迈向现代的重要时期,一直以来都是学者考察的重点,而现代性是他们所考察的一个重点。陈平原先生从晚清画报入手分析其在这种变化之中的状况和作用,其实是一种把出版史和文化史结合起来的视角,这种角度和方法我觉得是非常可取的。诸葛师兄的《媒介与社会变迁》把出版史和社会变迁联系起来,给出版史一种更加宏大的视野,当时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陈平原先生的这种把出版和文化联系起来的做法非常有想法,是对研究早期出版史的一个很好的角度。中国古代就有左图右史的传统,“古人之为学也,必左图而右史。诚以学也者,不博览古今之书籍,不足以扩一己之才识;不详考古今之图画,不足以证书籍之精详。书与画,固相须而成,不能偏废也。”但是这种传统之中图与书相比并没有平等的地位,文字仍然是出于主要的地位,图只是用来解释陪衬,近代以来的图像叙事还是通过传教士建立起来的。“对于传教士来说,译印书籍,出版报刊,是传教事业最经济、也是最有效的手段”,明代以来,传教士对中国文化走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探讨晚清文化发展是不可能避开他们们,而众所周知,我国现代新闻出版事业也是他们逐渐引进的。陈平原先生首先从早期的《教会新报》、《天路历程》、《画图新报》入手,讲述了图像叙述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从“图说”《圣经》故事,到“绣像”《天路历程》,再到“漫画”日常生活,图像叙事的方式逐步为普通大众所接受,“不是单独的画作,而是图配文,或者文配图,这种叙事方式,在晚清日渐成为时尚。”《点石斋画报》在近代出版史具有非常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其销量和影响力都是当时其他画报所不能比的。陈平原先生把它的创办视为晚清西学东渐大潮中的标志性事件,他通过《点石斋画报》探讨了晚清人眼中的西学东渐。“为满足民众了解战事的兴趣而创办的《点石斋画报》,配合新闻,注重时事,图文之间互相诠释,方才是其最大特色以及成功的秘诀。当然,也有风土人情、琐事逸闻、幻想故事等,但对于‘时事’的强烈关注,始终是‘画报’有别于一般‘图册’的地方。”这种对社会种种的描摹让它大大受欢迎,虽然如陈平原先生所说它有些叙述境界不高,但是却可以代表当时普通老百姓的意见。《点石斋画报》很大的功绩在于石印技术的引进和对图像叙事的重视。关于石印技术方面的引进在出版史已经有很多学者进行过研究了,虽然很多学者认为石印技术并非美查最先引进中国的,但是其在石印技术引进的重要地位是公认的。这里陈平原先生着重讲的是对图书叙事的重视,美查创办《点石斋画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认为中国人相对来说注重文字而忽略图像。“作为插图,版刻和石印的艺术效果当然很不一样;这里关注的,只是图像的位置及存在意义。在图文并置的《点石斋画报》中,不只是刻工消失了,连文字作者也都隐身幕后,画师成了第一作者。”这种明显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仅是以图像易于理解,容易启蒙的意义,按照陈平原先生的理解,“由于画报中图像占据主导地位,画师的重要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凸显,成为传播新知的主体,导致感觉世界方式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由于图和文之间的差别和空隙产生的。后来,《点石斋画报》所引领的石印技术、图文互释等很多具体手法都得到了延续,并且还对阿英、鲁迅等人产生了很大影响,鲁迅关注于版画、连环画和笺谱等方面与它不无联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科技的进步,陈平原接来下考察就是晚清的科普读物和科学小说。以前读梁启超的文章,发现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很重要的特点除了荷学和西学的昌盛就是政治小说和科学小说的发达。陈平原先生发现晚清带有幻想意味的小说往往有这飞翔的意象,并将其作为“科学”力量的象征。其实飞天一直都是中国想象力的一个重要来源,嫦娥奔月、腾云驾雾和敦煌飞天都是和飞翔有着关系。陈平原先生主要是通过飞翔这个角度探讨作家们是如何获得相关的兴趣和能力的。这之中,海外游记、科普读物以及《点石斋画报》给作家们提供了很多的材料,剩下的就是依靠他们的想象力了。不过如陈平原先生所说:“新小说家对气球(或曰‘飞车’)的内部构造及工作原理不大关心,只欣赏‘凭虚御风’、‘顷刻千里’的意象,其趣味接近《中西闻见录》的‘异闻’,而非《教会新报》的‘新知’。”晚清的科学小说更多还是处在一种天马行空的地步,对于科学并没有什么严谨的态度。但毕竟这些科学小说的出现代表了当时人们对于科学的一种兴趣,“可正是此类似乎无关紧要的‘药引’,使得晚清的读书人,对西学产生日益浓厚的兴趣。回首百余年来中国人步西方后尘、走向现代化之路的诸多坎坷,史家才会对林乐知主编《教会新报》时之‘无意插柳柳成阴’,给予不同程度的首肯。”中国传统对于科学都视作奇巧淫技,科学小说的出现虽有很多的问题,但还是具有很大的意义的。接下来的两章陈平原先生主要谈的是“女学”和“帝京”,这些关乎教育和城市的部分也是现代化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中国古代对女性一直是压抑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女授受不亲”,这些教条无一不是对女性的压抑和摧残,女学自然得不到什么发展。晚清时候,随着社会的变化,女学也在步履艰难地发展着,从这些画报之中我们就可以窥见一斑半点。如陈平原先生所说:“‘画报中的女学’,不仅仅混合着民众的街头窥探与画师的笔墨技巧,还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在这个意义上,必须直面的,除了具体的图像资料,还包括凝视中所呈现出来的历史,以及凝视本身的历史性。”画报中所展现的女学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勾勒出了当时女学的发展史,“那些充满好奇心的‘凝视’,包含惊讶与激赏,也隐藏偏见与误会;但所有这些目光,已经融入女学成长的历程,值得我们认真钩稽、仔细品味”。陈平原先生的夫人夏晓红先生对晚清女学一直都有研究,以前曾经去听过她的一节课,早期的很多有识之士都把女学当作民众启蒙的重要方面,中国女性争取平等虽然没有西方那么轰轰烈烈,但是一步步走来也是非常艰辛的。都市作为现代化的产物之一一直是学者的兴趣所在,陈平原先生以帝京为例讲述了其神秘感地丧失,“政治的、军事的北京迅速消退,而经济的、文化的北京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四时节序、饮食男女、世态人情、旧学新知等都市生活的各个层面,因画报的日常叙事性质,得以充分展开。如此骚动不安、杂花缤纷的帝京景象,既是晚清社会的真实写照,也蕴涵着某种变革的动力。”大卫•哈维在《巴黎城记》中谈到奥斯曼对于巴黎城的改造是巴黎走向现代性的一个关键性事件,近代以来中国感受最深刻的现代化运动就是城市的现代城市的崛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十里洋场就可以说是中国向现代迈进的一个缩影。晚清画报对于帝京的描绘集中于城阙、街景和风情三个方面,展示了帝京之外的人对于的帝京的印象和想象,对于今天来说还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本书作为陈平原先生研究左图右史和西学东渐成果的汇编,其视角当然没有上述所说的那么简单。如他所说:“我的论述,兼及新闻史、绘画史与文化史,尤其关注图文之间的缝隙,坚信正是这些缝隙,让我们对晚清的社会风尚、文化思潮以及审美趣味的复杂性,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另外,大概是出身中文系的缘故吧,我对借助图中之文来理解晚清报刊文体的变化,以及考察图像叙事与文字叙事之间的差异,有特殊的兴趣。再者,与其他学者不同,我关注的是整个晚清画报,不仅仅局限于《点石斋画报》一家”。从这段文字就可以看出他想要探索的问题是非常多的,而我所感兴趣就是他把出版史和文化史结合起来的角度,这对于我们研究早期的出版史是有着非常好的借鉴意义的。李孝悌先生总结了学界解读《点石斋画报》的四种方式:将其视为老妪都解的大众文化的代表性刊物(叶晓青);强调其在新知传播、思想启发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王尔敏);专注这份城市刊物所显现的传统文化的质素和志怪式的乡野图景(李孝悌);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论证《点石斋画报》的意涵(瓦格纳)。相信通过对于其出版史的更加深入的研究,更多的角度和成果都会为我们所发现,这还是有待来者的。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因为写论文临时要用插图的论述,看了两章内容,还没来得及看全。非常精彩!!!陈平原近代研究绝对没的说的!!!
  •     research用,翻过,中规中矩。
  •     细读了第一章和第五章,讨论点石斋画报和京派画报,因为对论文有帮助,打了五星。果然是大学者,期待再读他的书。
  •     門外漢看熱鬧。比較有興趣的是第四章。
  •     图文互证的研究思路其实不能算新,但作为一个研究者,亲自用这一方法去“体贴”研究对象必然会带来与只接触纯文字的路数很不一样的感觉。有点可惜的是,陈老师在这本书里处理的晚清图像并不能引起我的兴奋,只好保持距离,犹如坐在台下看戏般远观一番了。
  •     陈平原先生细细梳理了由传教士带来的一种新的叙事策略,即图像叙事。民国出版的包括在点石斋画报,飞影阁画报等传教士创办的画报中,描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景象。在特定时空中,启蒙的色彩浓厚,也是中国近现代化的进程的记录。
  •     算是新学期上课前的准备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