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发的神殿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
ISBN:9787532763252
作者:(英)塔希尔·沙阿
页数:332页

内容概要

塔希尔•沙阿,记者、纪录片制作人和作家。出身阿富汗名门,从小在摩洛哥长大,成年后在英国求学,兼具东西方文化背景。目前为止已经出书十余本并拍摄有若干部纪录片,他还经常在多种期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和学术论文并为《华盛顿邮报》等报纸撰写书评。他的作品已经被翻译成十四种语言。《哈里发的神殿》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十佳图书之一并被英国BBC第四广播电台的《每周一书》栏目选用。
沙阿是积极搭建“东西方桥梁”的倡导者。9/11事件后沙阿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致力于构建“文化之桥”并推动这一运动的发展。
沙阿一家至今依然平静而满足地生活在卡萨布兰卡。

作者简介

文化•文学•旅行
美国《时代周刊》年度十佳图书之一
阿拉伯文化说书人 北非迷宫般的黑色幽默之旅
由于厌倦了伦敦的天气和单调乏味的生活,作者塔希尔•沙阿举家迁往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买下一所坐落于当地一个大型贫民窟中央的废弃的大宅作为其寓所。一年到头灿烂的阳光、一座迷宫般 的宏伟大宅和一颗逃离都市的灵魂,沙阿一家就这样开启了在卡萨布兰卡光怪陆离的新生活。
卡萨布兰卡绝对是一个不乏惊喜的城市,中世纪信仰与后现代物欲并存、欧洲与非洲交融。那些拔地而起的新楼和一夜暴富的新贵都不过是表相,内里还是原始的传统和信仰。“新”与“旧”神奇地在这里交织共存,于是新一轮的疑虑与困惑又开始了。沙阿一家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装修这所宅子。大宅背后复杂的历史、诡异的仆人、奇特的风俗,那里甚至还曾经是他父辈们顶礼膜拜的神圣殿堂……这一切都将通过作者那贯穿东西方文化的双眼和文字,构成一部展现摩洛哥文化基调的视角宏大又不失人情味的散文作品。
“塔希尔·沙赫是一位令人无法忽视的文字巨匠,他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卡萨布兰卡的生活。那里他遇上的年轻女子能在这一刻与你谈论网络约会,而在下一刻又能与你闲聊怪力乱神之事。”——《纽约时报》
“喜欢幻想的冒险者都会爱上这本幽默而颇具启发性的书。” ——《洛杉矶新闻报》
“塔希尔·沙阿的故事是摄人心魄的,虽然有时会因夸张而显得沉重。通过他那贯穿东西方文化的双眼,传统得以发扬光大。读者也许会发现驱魔术的可怕和残忍,然而对沙阿而言,这仅仅是一个部分,更重要也是作者始料未及的是,他已经给予文化以拥抱。” ——《克利夫兰诚实商人报》
“塔希尔·沙阿用冷酷的笔调为我们写了一出隐忍的黑色喜剧,而且通过这段炼金术士般的生活的考验,他发现自己能与生活中的所有人和睦相处,所以他至今依然平静而满足地生活在那里。” ——《华盛顿邮报》


 哈里发的神殿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卡萨布兰卡,对于中国的文艺青年和知识分子,可能有一种神秘的诱惑力。不只是因为它是北非古国摩洛哥最大的城市,濒临大西洋的地理位置,使得西风东送,让古老的非洲文化与欧洲现代文明交汇于此。更主要的是,它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鲍嘉和英格丽•褒曼主演的一部同名好莱坞电影(该片的另一个中文译名为《北非谍影》)。这部以二战为背景、融合了侦探、爱情、战争与爱国主义等元素的好莱坞影片,使卡萨布兰卡名声大振,成为世人皆知的向往之地。因此,看到《哈里发的神殿》一书的副标题——“卡萨布兰卡的365天”,笔者的兴趣立刻被激发出来了,在春节长假中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本书作者塔希尔•沙阿,是一位记者、纪录片制作人和作家,出身于阿富汗的名门望族,从小在摩洛哥长大,成年后在英国求学、工作。由于厌倦了伦敦阴沉沉的天气和单调乏味的生活,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并不顾亲人的反对,举家迁往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沙阿买下了一座位于当地一个大型贫民窟尽头的废弃的大宅作为其寓所。沐浴着北非灿烂的阳光,他开始装修这座名为“哈里发的神殿”的宏伟建筑,也开启了全家在卡萨布兰卡光怪陆离、五味杂陈的新生活。在作者的笔下,影片中的卡萨步兰卡与他置身其间的这座城市截然不同。电影里,战乱中的卡萨布兰卡是个神秘的避难所,躲避战火、拥向美国的难民困在了此地。故事可能有一点现实基础,但华纳兄弟用外景地构想和搭建出的城市过多地糅合了阿拉伯风格,而当时的卡萨布兰卡实际上是法国殖民者苦心经营多年、完全欧化了的城市,即现在卡萨布兰卡的旧城。沙阿去参观时,依然为那些充满古典装饰艺术趣味的富丽堂皇的建筑赞叹不已,但它们已经破败凋零,因为当地人的精力和兴趣转移到了建造新区一座座摩天大厦,以及开设一家家散发着暴发户气味的奢侈品商店上。作者对此感到不解,为什么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漂亮的城市,却弃之如敝履,转而去建造千篇一律、味同嚼蜡的新城?还是他雇佣的管理员祖赫拉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在没有失去的时候,人们意识不到他们所拥有的。”道出了新兴国家在城市建设上普遍存在的喜新厌旧的毛病。现实与联想总是相去甚远,但生活还得继续。沙阿在卡萨布兰卡的“冒险”并不如他想象中的那样神秘浪漫,围绕装修老宅产生的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碰撞与冲突,让他磕磕绊绊,时而目瞪口呆,无可奈何,时而恍然大悟,雀跃欢喜,尝尽了甜酸苦辣。为了“驱魔”,让那位子虚乌有的“精灵”甘迪沙保佑老宅,沙阿不得不听从留用的三位摩洛哥仆人的建议,每天让人煮一大盆鲜美的羊肉蔬菜饭,放在花园里,然而,第二天早晨他就发现这一大盆饭已经颗粒无剩;仆人坚决不让沙阿用抽水马桶,非得要他刺破手指、滴血入水,抚慰了老宅的“精灵”之后才能放心使用;沙阿为“哈里发的神殿”买了份防火保险,仆人奥斯曼嘲笑他做了“冤大头”,神秘兮兮地告诉他对付火灾的唯一办法是逮一只青蛙,杀掉,晒干,揉盐,然后挂在前门外,便可万事大吉;装修进入尾声,按照当地传统,要寻找“哈里发的神殿”的心,驱魔师命人宰了一头羊,场面的血腥令人不忍卒看,喜欢动物的沙阿的女儿阿丽亚娜更是蹲在羊头旁边痛苦万分,让父亲也忍不住热泪涟涟。沙阿非常善于讲故事,他就像一个阿拉伯文化的说书人,借助他那支活灵活现的笔,使《哈里发的神殿》这部长篇纪实散文有了小说般高潮迭起的情节,生动传神的人物刻画。那位通晓英语,又笃信“精灵”,号称参与过《角斗士》、《特洛伊》、《黑鹰计划》剧组在摩洛哥外景地的拍摄工作,因而“爱上了布莱德•皮特”,却网恋失败的管理员祖赫拉,卷了主人一大笔钱逃了;闯荡过美利坚的卡迈勒来了,成为“哈里发的神殿”第二任管理员。他的行踪诡密、飘忽不定让沙阿恨得咬牙根,但他的精明强干又让主人离不开他。卡迈勒会不按常理出牌,雇一大帮乞丐去建筑师事务所大吃大喝,逼迫拖欠款项的建筑师乖乖地签下支票;他也会悄悄打通审查局的关节,把沙阿从英国运来、滞留码头多时的一集装箱书弄回主人新居的阅读室。卡迈勒与祖赫拉就像是两个象征,或者用文学理论表述,是两个“典型人物”,作者通过他们,将卡萨布兰卡这块土地上中世纪的信仰与后现代的物欲并存、西方文明与阿拉伯文化交织而闪烁出的五色斑斓、匪夷所思,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作者甚至“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将自己的祖父——一位阿拉伯酋长的儿子与摩洛哥的渊源做了一番梳理,考证出他的祖父表面上是因为相濡以沫的苏格兰妻子病逝而悲伤过度,独自一人前往摩洛哥旅行散心,深层的原因是为了兑现对一位共济会兄弟的诺言,去那里接济其后代,体现了基督教文明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作者还调查出了“哈里发的神殿”其实属于他祖上的家族,上世纪冷战的年代,前苏联间谍在此开过掩护其身份的公司。言之凿凿,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大呼神奇。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并非你死我活,零和博弈,只要秉承包容之心,就能结出理解的果实。随着装修工程的推进,以及与当地人交往的增多,作者对阿拉伯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也逐渐融入到这个社会中。邮局的退休职员希沙姆和善睿智,与沙阿成了好朋友。希沙姆的儿子不幸去世后,他突然造访“哈里发的神殿”,希望抱一抱沙阿的儿子小帖木儿,“就像很多年前抱我的儿子一样”,随后,他语重心长地叮嘱沙阿:“你要珍惜每一分钟。” 希沙姆病故后,其妻遵照他的遗愿,将他珍藏的一本集邮册送给了作者,令沙阿感动不已。建材市场上,一位老板追上沙阿,退回了多要的一半价钱,问他为什么突然诚实了,回答:“现在是斋月,不能撒谎。”水果摊位前,一位乞讨的老妇一家家讨过去,所有的摊主挑给她的都是最好的水果,摊主的解释掷地有声:“因为人家乞讨,就给他们次品吗?在摩洛哥我们不那么做。”这些都说明了,人的种族与信仰各异,文明的呈现方式也不同,但人心深处的善,永远是我们联结彼此、对这个世界抱以希望的基石,是黑暗中闪亮的明灯。“我坠入了爱河,与你一起看《卡萨布兰卡》时。”美国歌手希金斯原唱的这首向《卡萨布兰卡》致敬的插曲优美而忧伤。读完《哈里发的神殿》,你也许会和作者一样最终爱上这座城市,或者萌发出想去那里旅行一探究竟的冲动。就像书中那位带着一只猫和五百件土耳其长袍只身前往摩洛哥丹吉尔定居的美国女人帕米拉说的那样:“不管你是什么人,摩洛哥都接纳你。”这,是一种古老而又开放包容的文化最有魅力的所在。
  •     步朝霞/文“我想离开潮湿的英国,逃往一座大宅子。那儿有拱门和柱廊,芳香的雪松大门高耸入云,院子深处有花园、马厩和喷泉,果园里有各种各样的果树,还有好多好多间屋子。早上,炫目的阳光透过窗帘照进卧室,满屋金黄,大黄蜂在杜鹃花丛中飞来飞去,小巷中香气袭人,卖东西的小摊五颜六色、鲜艳夺目,香料成堆。”厌倦了伦敦灰蒙蒙的天空和单调乏味的生活,作者塔希尔•沙阿计划举家迁往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哈里发的神殿:卡萨布兰卡的365天》记录的就是他们在那里的生活。城市生活发展至今,自然有其让人欲罢不能的魅力。或是出于生存需要,或是为着各色欲望,多少亿人每天在城市粉墨登场,貌似永无止息。但城市生活也有极其压抑的一面,人们仿佛被无形的鞭子抽打着,远离了本真的自我,过着一种虽不情愿却又难以摆脱的生活。这种生活令人窒息,然而逃离它却需要极大的勇气。就作者而言,促使他最终做出决定的是这样的一幕:一个身着商务套装的老人在伦敦大街上脱掉衣服,被警察当作“疯子”抓走。临走时这个老人向人群大喊:“不要随波逐流,浪费生命!要做你自己!为梦想而活!”老人的话深深地警醒了作者。商务套装代表个人对社会的妥协,大多数人正是在这样的妥协中终其一生。而生命的车轮行至此时,即使发现浪费了一生也已无法挽回。这个行为怪异的老人可视为现代都市生活中芸芸众生的一个缩影。他们或许从来没有意识到自我的丧失,或许意识到了也无力改变。而本书作者沙阿却敏感地意识到这种生活状态的可怕并勇敢地采取了逃离行动:“那一刻我对自己说,不要活在别人的期望中。我要带上家人,不惜一切离开这儿。我们要去寻找自由,寻找一片可以活出自己的土地。”沙阿买下一所坐落于当地一个大型贫民窟中央的废弃的大宅作为其寓所。一年到头灿烂的阳光、迷宫般的宏伟大宅和一颗逃离都市的灵魂,沙阿一家就这样开启了在卡萨布兰卡光怪陆离的新生活。这里的生活与伦敦截然不同,完全不用受“忙碌强迫症”的困扰:“卡萨布兰卡是北非最繁忙的城市之一。即便在这里,生活也被一种平静的舒适包围着。我发现,人们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才匆匆赶路,而不是忙给别人看。”生活是自己的,不需要为别人的眼光或社会的要求而改变自己的节奏。“在阿拉伯世界,你尽管一小时一小时地坐着,一边喝着焦油似的清咖啡一边看街上人来人往,丝毫不用感到愧疚。”“愧疚”是西方眼光下见出的,摩洛哥文化对生命有着不同的理解。工作之外,观察人群、思考人生、谈论历史,甚至什么都不做,只是闲坐着,也完全是正当的度日方式。人生价值的裁判不是外在的,它存在于人的内心。自己觉得什么样的生活好,就怎样生活。你不必行色匆匆,完全可以停下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享受每一分钟。比如作者去市中心闲逛,和杂货店主一聊就是一个下午。而店主也不介意,“你买不买东西,店主一点也不往心里去。他们不急着让顾客走,你要是留下来聊聊天,他们最高兴了。”这种自然的生活方式正是作者逃离伦敦的原因,也是卡萨布兰卡的魅力所在。“我离开欧洲,为的就是逃离‘假朋友’。在伦敦,每个人都有假朋友,那些你并非真心想见却又躲不开的人。”即使他们搬到摩洛哥,也依旧逃不开这些人的骚扰。新年的第一拨客人露露和弗兰克就是这样。他们带着一堆孩子从英国来到作者正在装修的新宅,无所顾忌地住进主人的卧室,作者和妻子只好搬到酒店去住。这对夫妇离开时还不忘留下纸条,表达自己没有被照顾好的愤怒。相比之下,作者和摩洛哥老人希沙姆的友谊则是那样纯粹而美好。作者本想把自己的邮票无偿送给这个集邮老人,老人却一定要回报他。于是他们达成了以谈话换邮票的有趣“协议”。希沙姆病重时,作者去看望他并送去漂亮的邮票,老人由衷地感激道:“你给一位老人带来了快乐。”希沙姆去世前把一生珍藏的邮票送给作者,而作者托朋友卖掉邮册,将所得的钱全部交给希沙姆一贫如洗的妻子。这种交往充满了感恩与回报,而不是利益的交换。同样的还有神殿的管理员们,他们偷偷地把自己工资的三分之一捐给当地的清真寺,并说是主人所捐。他们这样做不是有所图,而仅仅是对一个不懂当地风俗的外国人表示的善意。功利的人际关系常常引向冷漠甚至怨恨,而发自内心的善意却会给人温暖和力量。身处名利场的都市人在生存的压力下往往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经营功利性的人际关系。而作者提醒我们,不要忘了真正的朋友。作者逃离伦敦来到卡萨布兰卡,与其说是逃往另一个地方,不如说到另一种文明中寻找出路。他寻找的是自然的生活:遵从内心意愿,不为外界标准控制,自然地工作,自然地休闲,自然地与人交往,也包括自然地接受生活中的一切烦恼和麻烦。这恐怕也是每个都市人的梦想。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感谢沙阿在《哈里发的神殿——卡萨布兰卡的365天》中为我们所有人进行的这次生活实验。
  •     对于卡萨布兰卡的印象,源于电影《北非谍影》,和那首英文歌《Casablanca》。在我的想象中,被称为法国殖民地皇冠上的明珠的卡萨布兰卡是一个浪漫的地方。所以,在书店看到这本书的副标题《卡萨布兰卡的365天》后,毫不犹豫地拿了起来,付钱带回家。花了大约3天的时间把这本书读完,仿佛伴随着作者经历了一次难忘的在异国落地生根的阵痛之旅。作者是一个“死有钱人”,出身于阿富汗名门望族,在英国长大接受教育,从事的是文化事业——作家、纪录片制片人等,怎么看都属于社会名流类。而有一天,他厌倦了伦敦狭小的公寓(我总是觉得这个所谓狭小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和每天忙忙碌碌的工作,于是,为了寻找真实的自己,他在卡萨布兰卡的棚户区买了一个大庄园别墅,要重新开始。看到这里,我只有嫉妒地翻白眼——用网络术语来说,这才真的是“rich, live with will”的生活啊!!真是个“死有钱人”!!是的,有钱人!!买下房产需要钱、装修需要钱(而且是好大一笔钱,作者还要求用摩洛哥传统技艺去装修,而不是现代工业技术),解决“精灵”问题需要钱,聘请助理需要钱,请一屋子佣人也需要钱。所以,这是一个有钱人的生活经历,我等穷人只可在书里看看。虽然对作者充满各种羡慕嫉妒恨,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慢慢地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他这一年里的状况百出。首先,要到一个语言不通的异文化国度里生活,需要无比的勇气。因为你原来的生活本就让人羡慕——即使不被羡慕,也被认为是正当体面的——所以为什么你要抛弃原有的一切呢?这一点,因为有留学经验,所以更容易感同身受。“挣脱”是一刹那的冲动,趁着冲动还没消失赶紧行动把自己往“不归路”上赶,造成“米已成炊”,那么事情才有可能成功,不然,等着这股气一泄,人往往就会回到老路子上面来,因为安全,因为驾轻就熟。作者买下哈里发神殿的那天,卡萨布兰卡正好发生自杀式炸弹袭击,这似乎预示着,他这一年里过的将会是鸡飞狗跳的生活。贯穿整书的脉络表面上是哈里发神殿的装修入住问题,内里则是一个欧洲人对一种异文化的探索与感悟。书里多次提及了,卡萨布兰卡表面上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到处都是来度假或者定居的欧洲人,地理上,它与欧洲的距离(西班牙)极近,很容易让人忘记,这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非洲国家。但实际上,这里的人迷信得很。他们信奉“精灵”,无论受过多少教育,无论是否在国外生活过,对于“精灵”的信仰构成了卡萨布兰卡人的精神支柱。在我读来,这“精灵”信仰与其说是伊斯兰教的,不如说是非洲部落原始信仰的体现。从入住哈利法神殿开始,管理员们就想方设法地给作者使绊子,仿佛不把作者的生活调成“地狱”模式不罢休。而每一次的使坏或“好心办坏事”,他们都推脱说是“精灵”做的。期间,作者无数次与这些思想做斗争,一直扬言自己的理智、教育与这个世界的格格不入。到最后,作者终于受不了,答应请驱魔师来驱赶精灵。这一种无可奈何的妥协,却真正让他融入了卡萨布兰卡,融入了哈利法神殿,融入了当地人中——当你认可并尊重当地人的文化、不再高高在上,那么,你的“妥协”会得到回报的。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人的心境和思想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当人心变了,读书所悟也会有所不同,尤其是读这种关于经历、关于文化、关于互相尊重的书。最后,由于世界反绿的形势,套用书中一位智者的话——有疯狗症的狗一定要格杀勿论,无论它表现得多么楚楚可怜,无论它是你多么熟悉的小伙伴;因为你不杀了这条疯狗,只会让所有接触过它的狗也一同罹患绝症。最后的最后,伊斯兰教是最强大的洗脑宗教,我个人认为,还是敬而远之的好。

精彩短评 (总计30条)

  •     一直都对北非的文化很感兴趣,因为不了解而神秘。然而更有趣的是摩洛哥在经历不同统治者后杂糅的文化,既有欧洲的现代建筑,又有伊斯兰世界的信仰,还临着撒哈拉沙漠。尽管新的生活处处不便,但像作者一家一样去面对和解决,才能发现这其中的丰富多彩。
  •     被名字吸引,还算读得下去
  •     作者很善于讲故事,故事本身也太富有传奇色彩
  •     及其混乱的一年
  •     一直不明白那些贴着无敌畅销的标签的 到底是哪里来的勇气 内容还算有点意思 更像个人的生活记录 并没有展开描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一切全部基于这房子相关的内容 叙事跳跃 像被锁起来的房间根本没有解密 从不信精灵到巫师驱魔时被感染分分钟觉得自己受到了自然力量的召唤……这种书真的很难说好不好
  •     前半部分平淡松散,后半部分精彩纷呈。
  •     在精灵的眼睛里你可以窥见自己的灵魂
  •     让我想起在摩洛哥的种种记忆,在马拉喀什淋过的雨,在舍夫沙万砍过的价,还有在卡萨布兰卡吃过的仙人掌果实。
  •     好玩,真是好奇这个国家……然而看到最后对精灵信与否忽然想到了万能钥匙于是很惆怅很阴森……
  •     在卡萨布兰卡读完这本书,也是对作者所感所遇最直接的体验了吧。
  •     一直神秘吸引我的地方。终归会去。
  •     低效、迷信、贪婪的社会生产力低下,经济不发达,对于厌倦一成不变、节奏紧张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世外桃源。但在卡萨布兰卡能够平和地继续生活,经济来源还是根植于现代社会,并未真正脱离。卡迈勒真的很有趣。
  •     好读,竟以为是见识丰富的游记了。
  •     去摩洛哥之前读了这本书,现在发现我们的故事都在Marrakech发生,住过很多riad,最奇妙的在Fes,像梦一样的是舍夫沙万,而让我想住上一段时间的还是书中的卡萨布兰卡,大西洋的风,Rick咖啡馆,还有充满回忆的北非的白色小公寓
  •     那些令人忍俊不禁的摩洛哥人生动的活跃在纸面上
  •     文化的魅力,让在都市失去自我的人羡慕
  •     2016年从摩洛哥回来后读的,看完特别能了解摩洛哥人的效率低下(笑),然后也明白了为什么他们的房子似乎总是歪歪斜斜~
  •     有趣
  •     文化冲击和理想生活的交织,主角在卡萨布兰卡的遭遇让人忍不住笑出来又微微替他捏把汗,有趣的一本书
  •     写得有点松垮,但还是挺有意思的。
  •     打动心灵的书,文字流畅,如同领家小哥的日常经历。很舒心又温情的历练过程。文化差异原来是另外一种美!
  •     甚至不需要太灿烂多变的文笔,在这个北非奇国所经历的一切本身就是一出又一出充满波折和超乎想象的戏剧。异域风情浓郁啊~为我的摩洛哥之行做预备~
  •     轻松诙谐,卡萨布兰卡的生活
  •     可爱的一本书
  •     万花筒般的异国风情,幽默有趣的文风,虽麻烦重重却高度戏剧化的人生经历,让迁居卡萨布兰卡的生活因充斥挑战和学习而变得滋味无穷。
  •     还好作者这个怂蛋的遇上了爱嫖妓的神奇管家,不然真的要被穆斯林的精灵玩死了。每次看到伊斯兰国家的故事就会不由的庆幸蒙元和满清是信喇嘛教的,感恩我大汉族没有信仰的传统美德,让我免遭斋月的折磨。
  •     被名字吸引的一本书 浓浓的异国情调 “我”虽然经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 但卡萨布兰卡自由、神秘的氛围还是令人入迷 生活中能有的趣味太少 与其朝九晚五规规矩矩 还不如享受生命本来的美丽
  •     非常可愛的書,一級棒的翻譯!我覺得這本書是可以反復讀,不同心境可以看出不同的東西。
  •     817。每天都以为小甜橙要出生,每天又都安然度过。在家做题目,看小说,逗狗,足够的睡眠,仿佛是一生最难熬又最享受的时光。活色生香的一本书,瑰丽的摩洛哥,因为三毛一直向往。内心对神秘未知粗旷的东西一直向往备至。可惜近三年无缘得见摩洛哥了。看着书,仿佛闻到街道垃圾的腐臭,羊肉的膻味,沙漠的风沙,行人的注目....好在有书,让一个孕妇即使大腹便便也能游走世界。
  •     很有趣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