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河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544265409
作者:(日)远藤周作
页数:265页

内容概要

远藤周作(1923-1996)
日本作家。出生于东京一个天主教家庭,10岁时受洗。
1954年,处女作《到雅典》初试啼声,正式登上日本文坛;次年,短篇小说《白人》获芥川文学奖;1958年,长篇小说《海和毒药》获新潮文学奖和每日出版文化奖;1966年,《沉默》出版,次年即获谷崎润一郎奖……1993年,《深河》出版,次年获每日艺术奖。1995年,被授予日本文化勋章,次年病逝于东京。临终之前特嘱亲人,死后将《沉默》《深河》两书放入灵柩之内,自己将与两书永生相陪。
作品中渗透着关于生命、人生、社会、文化、历史的浓厚思考和沉重追问,在日本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枢纽地位,代表了日本20世纪文学的最高水平。

书籍目录

一 矶边物语/1
二 行前说明会/27
三 美津子物语/35
四 沼田物语/79
五 木口物语/97
六 河畔的市镇/121
七 女神/149
八 追求失去的东西/175
九 河流/203
十 大津物语/221
十一 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231
十二 转世/237
十三 他无佳形美容/251

作者简介

所谓深河,即印度的圣河——恒河。
河畔,死者的尸体被焚烧,骨灰撒入河中,期望灵魂在来世复活;无数虔诚的人用混有骨灰或尸体漂流其中的河水洗漱、沐浴,祈求来世的幸福。
深河,神的爱河,无论多么丑陋的人、多么肮脏的人都不拒绝。
-------------------------------------------------------------------------------
一个前往印度的日本旅行团,成员心性各异:有一心追寻妻子转世可能性的职员,有欲将心事寄托于鸟儿的作家,也有曾在缅甸丛林历尽炼狱之苦的老兵,还有无法爱上他人的失婚女人……他们每一个人有各自的人生,有不能对他人说的秘密;他们背负着这些重担而活,他们在深河里有非净化不可的东西……


 深河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9条)

  •     窗外的遮雨棚上传来一连串水滴敲击的声音,天气预报说今晚是要来台风的,也会有从北方来的冷空气。南方的夏天似乎终于要进入尾声。看了一眼时间,时间告诉我,这会儿,我应该去睡觉的。但事实是当我大费周章地找到一根不怎么写得出来的蓝色水笔之后,睡意已经离我很遥远。在连续失眠的夜晚,选择这样一本书,无疑算得上是自掘坟墓了。我是被一阵卖番薯的吆喝声给吸引住的。“烤番薯,烤番薯,热乎乎的烤番薯。”“每当回想起医生宣告妻子罹患的癌症已经至晚期的那一瞬间,诊疗室窗外传来的宛如嘲笑矶边狼狈的叫卖烤番薯的声音时常在他耳边响起。”这个开头,读书了一丝类似于马尔克斯的孤独的意味。克制而空旷。以至于在后文中,类似的烤番薯的叫卖声还时常在耳边响起。全书以“矶边物语”开始。矶边与妻子的爱情,就好像大多数人的爱情,或者说生活一样,没有爱意的表达,没有多余的交流,默默地度过一生,直至死亡将他们分离。你甚至看不出这平白如水的日常生活中这两个相处了多年的夫妇是否还真有感情。对于矶边这样一个传统的以事业为中心的日本男人来说,与其说不爱妻子,不如说是羞于像妻子表达具体的爱意。所以当妻子的癌症被宣告晚期时,他才意识到这个像空气一样的女人正如空气一般,那么普通,那么平凡,却是那么的不可或缺。只有当失去了这赖以生存的空气之后,矶边才真切地感受到了对妻子的爱意。在一日深一日的想念之中,矶边唯有通过不断寻找妻子的转世,履行妻子的遗言,才能将这种情感宣泄出来。寻找亡妻的转世,我想最后大概是寻不到了。但是我相信矶边可以在去往印度恒河的旅行中得到他自己的救赎。灵魂的有无,我不得而知。但似乎可以得到某种启示,人死,可以再复活,就好像树在冬天枯萎,春天复苏一样。美津子,书中的另一个重要的主人公。第一次出现,是在矶边物语中,是矶边妻子启子的义工。在基督徒看来,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异教徒,是一个不会爱上他人的人。她可以模仿莫伊拉逼迫虔诚的基督徒大津放弃自己的信仰,也可以像苔蕾丝·德斯盖鲁那样把新婚丈夫丢在巴黎,然后自己去一个叫兰德的地方旅行。一个从未爱过的人,有何理由来强调其生存的意义?这也许是她格外在意大津的原因。大津很土,经常被嘲笑,但是他拥有朴素、坚定而虔诚地信仰着他的洋葱”。因而美津子厌恶他,却也在意他。从大津身上关照自己,她的灵魂有多么空洞和黑暗。无法爱人,却又在这种无法爱人的焦虑中得不到解脱。试图去爱上别人,甚至不惜以义工这种方式假装爱人来自欺欺人,却又逃不过深夜里深陷的爱欲。她不能理解大津。所以她要注视着他,打击他,让他放弃内心的信仰,自己却也饱尝着内心的苦闷。她前往恒河,一面注视着大津,一面渴望自己的信仰,自己的内心得到救赎。“他无佳形美容,我们看见他的时候,也无美貌使我们羡慕他。他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经常忧患。他被藐视,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样,我们也不尊重他。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大津,本书中像“洋葱”一样的存在。大津的存在确实有趣。他长得其貌不扬,被人嘲笑,任人排挤,甚至被判为“异端”离开教诲,但是“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正如诗歌中所说的。他仰基督教,但是与传统的天主教又有着巨大的差别。他认为任何一种宗教,任何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神”,神会转世,活在任何人的心中。这与佛教的“立地成佛”有着相似性,具有一种宽广的普世情怀。正是他的这种不知道从哪来的善心刺激着缺乏信仰内心缺爱的美津子。所以有人说,这本书是所谓的心灵的朝圣之旅,是一剂心灵鸡汤。这么说也未尝不可。有人从这一场旅行中回味和妻子平淡却深沉的爱情,有人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信仰,有人从曾经犯下的罪孽中得到救赎,尽管过程太痛苦,痛苦得让人觉得窒息。
  •     每一次去看爷爷,他都会说,爷爷陪伴你的时间不多了。我就跟他说,活到一百岁,时候长着呢。实际上,奶奶去世后,爷爷就没有了要活得长久的念头。那时候我就知道,对常年在外的我而言,爷爷是见一次少一次。我想,如果我活到那个份上,对生命也会觉得无意,活命只是小辈对长辈留存的贪念。死亡从来不按照着人头分配,不会说,这一家人已被点名,下一次就不再光顾。电影里主角光环越是强大的人,越是背负着完成剧情至少是推动剧情的使命。每次都让我觉得要窒息,主角的光芒越闪耀,越可怕。实际生活里,没有人有绝对的使命,没有人拥有主角光环,这才是事实,每个人都是蝼蚁,众生平等,活得好都是运气,没什么可叫嚣的。非要说有神的话,也是泛神。也就是说,你信什么,神就是什么。我从来没有绝对的理解信仰这种东西。一没有生来既有的氛围,二没有家庭教育,在漫漫生命长河中,至多是擦肩而过。花两天时间读完了一姐送我的《深河》,我虽然一直在读书,但很少有书让我读完之后还在萦绕回想,甚至有些抑郁,以至于家属说,书这种东西,像你这种人就应该少看!着魔书中生死的轮回和考验,讲到印度恒河接纳生死的态度—人们晨起在恒河洗浴祈祷,另一边漂浮着刚完成火葬的尸体。我不敢去印度,我觉得那里的事物超出了我的理解和接受范围,比如接纳脏乱贫穷,比如亲眼目睹尸腐恶臭。但人到了一定的程度,会被这些迷恋,我是说修行的程度,有一度我心情糟糕,就会宽慰自己,「把每一天都当最后一天过」,或者是「其实那些不开心的,都是上天来度你的」。莫名其妙的,这样想,人真的就会得到安慰。也就是说,从一点小的集中点,扩散到大的人生范围,就会缓解你的痛苦。东南亚旅行,你会遇到佛教、天主教和印度教,你进到佛教圣地会感受到平静宽广,你无畏耶稣圣母,是因为他们充满希望、爱,你感到无限包容,但是,我一次也没有进过印度寺庙,我觉得它们神神鬼鬼,凶神恶煞。现在想来很是后悔。原来,这正是印度教的教义,女神查姆达一边展露母性光环,用乳汁养育儿女,一面被恶犬咬伤,面露凶恶,充满着腐败和死亡。没有绝对善恶,你接纳生也得接纳死,印度恒河是人间深河,每一个人都在深河之中。旅行到一个地方,结束回程的时候,我会无限忧思,人对一段生命过程都会无限留恋,何况对生命呢?对一切消失的恐惧何其大,会让将至之人惶惶不可终日,生病的可怕之处在于,你接近平日接触不到的无力,和死亡何其相近。
  •     深河,无尽的流淌,包容裹挟一切而去。写在开头的矶边最不轰轰烈烈最不特殊,甚至是苦涩无奈的平凡的故事,之所以放在开头,有作者的深意。至少在我看完这本书(如果说翻完最后一页就算看完的话),矶边并没有找到他要找的。可以说作者根本就没打算让他找到他要找的,那么找寻的意义呢?为了寻找转世的实例就特意参加了素有转世国度之称,人人都信仰转世哲学的国度——印度的旅行团,不求能够找到,只为了实践这唯一的出路。悲伤像是一驾大马力的四轮马车,驱赶着矶边,但是驾驶员却不在马车上了。美津子——不能爱,没信仰,可是,总觉得他对大津的特殊情结是有十分的感染力的。现代人,还莫名其妙的以这种冷漠自居,以为是“酷”,“不在乎”的表现,自称“没信仰”却丝毫不反思所以然。这样的美津子,是我,是我们所有人。【“她不知道对谁祈祷,或许是对大津追随的洋葱,不,不一定只限定是洋葱,或许是对某种巨大永恒的东西”,在那一个瞬间,美津子和大津一样,在自己的“小”中看到了生命的“巨大”和“永恒”。 】巨大和永恒,艺术家只能不停地创作,科学家要不停地运算,我们平凡的人,只能和美津子一样,不停地破坏自己。深河,有句佛经说过,三千世界,和恒河里的沙子一样多。这种空漠的感觉,不急不缓。真的有永恒吗?永恒这个概念多么有欺骗性。我几乎一直都相信永恒,就像我以前一直相信存在真实的无限大和无限小。知道近代科学告诉我们,小有它的极限,空间有它的最小单位。无限大也从来没人能够证明它的实在。《三岛由纪夫之剑》的作者克里斯托弗·罗斯用过维特根斯坦的话,说:如果我们不把永恒性理解为时间的无限延续,而是理解为无时间性,那么此刻活着的人,也就永恒地活着。http://mariabroadley.net/20-july-1983-varanasi-and-the-burning-ghats/看到一则今年7月份的旅行记录,突然萌生一个念头。我要去印度,然后领养一个印度的孤儿,带他体验不同的人生。就像一场长途旅行。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一部可以一口气读完的小说,一部读完了还会继续思考的小说。神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不拘泥于某一个宗教,就像冰与火之歌里的千面之神。作者有着日本作家惯有的细腻笔触,第一部分矶边太太去世那段,真是生生把人看哭。值得一读的好书。
  •     河流包容着人们共同的生与死,也隐藏起他们各自的秘密。人间之河,人间深河的悲哀,我也在其中。
  •     宗教题材很少能跳出窠臼:困顿之人认识升华或赎罪得救,本作同理。奇怪的是,作者在作品中似乎认同“各种各样的宗教,它们从不同的道路聚集到同一地点,只要能达到同样的目的地,即使我们走的是不同的道路也无妨”(《圣雄甘地语录集》),这不仅与其天主教徒身份抵牾(似更接近印度教?),更使得他面对了悖论“只要我们能汇聚到同一地点,是不是没有宗教也无妨?”很明显作者无法回答,于是写作意图似乎就变成了:一个信仰轮回(不仅仅是彼岸)、迦梨女神(而非仅仅是耶稣、玛利亚)的天主教徒在为自己开脱,如此,作为宗教题材小说,本作就显得有些首鼠两端。情节并不复杂,却四五个人物各有支线,略显芜蔓,更主要的是人物各自独立时还好,一旦交会就感觉有些拧巴。另外沼田这条线处理欠佳,结局也似草率,更显得作者好像经过深思无法自圆,匆匆了事
  •     有神吗?有来世吗?有爱吗?神一直都在,以悲怜之心存在,但是不同的宗教信仰尊奉不同的神.神本是爱的化身,引起争端的是人.有悲怜之心的神缺背负着一切!
  •     最后没看懂
  •     不爱看这种书。。。。
  •     人間之河,人間深河的悲哀,我也在其中
  •     先后读过两遍,深深迷醉于被河流沉默接纳的感动。
  •     像是踏入深河
  •     很棒……
  •     脑中无限回响的一本书
  •     动人。
  •     深河,即印度恒河,一个前往印度的日本旅行团,成员心性各异:有一心追寻妻子转世可能性的职员,有欲将心事寄托于鸟儿的作家,也有曾在缅甸丛林历尽炼狱之苦的老兵,还有无法爱上他人的失婚女人…他们每人有各自的人生,有不能对他人说的秘密;他们背负着这些重担而活他们在深河里有非净化不可的东西。
  •     “深河,神的爱河,无论多么丑陋的人,多么肮脏的人都不拒绝。”
  •     在广图书架上发现的一本书,带给我很多感动。也许是从这本开始吧,大学同学似乎很喜欢从我的书单里找书看。
  •     奇妙
  •     书中包含着作者的思考和见解,有些描写非常感人。
  •     洋葱爱的定位,就是把自己的独生子钉死在十字架上,背负了世人的罪
  •     四年前的我真的没有读懂这本书啊。
  •     总觉得最后不该戛然而止啊 不由一大声叹息 几条主线皆丰满而沉痛 感觉1.生活和人生存在撕裂处 2.善恶不二 3.大津就是神 这不单是教徒的河 是为所有人存在的河
  •     神的许多张脸,转生于信徒心中。即便道路不同,仍然可以深受感动。
  •     以通往恒河的印度(复杂的宗教圣地)之旅为契机,将四个所处内部结构互不交涉且缺乏现实互动动机的平行故事交铸到一起的可能,是因为它们都具有共通的美感:神性。四条叙事线上的主人公代表的是处于觉醒意识中间状态的那类人,他们是内心充满不确定和痛苦的存在,信仰跨过接受人群的数量和身份去直接爱他们,因而在最终每个人找到了他们的“洋葱”的时候这部作品的伟大就显露出来,它的微妙之处在于远藤周作对笃定的信仰主题探讨时采取的迂回暧昧的方式,这表现出了区域作家的优势,如果将【深河】设置为具有具体操作可言的写作命题,它在西方作家的笔触下势必会成为拿来主义的泛神故事,衍生出享受苦难的做作虚伪人道精神,所谓绝妙,不过如此了
  •     初一读的书 当时被极大的震撼到 第一次想要自己拥有的书 后来一直找不到 豆瓣果然是个神奇的地方
  •     每个人都有故事,有时是座孤岛,流过孤岛的河流对其的召唤,通往同一个入海口。作者对日本人对于信仰特别是基督信仰的认知有特殊的感受,以及现代人面对世俗化的认知描写也很深刻
  •     对印度的宗教信仰的了解源于此,泥垢恶臭的环境和虔诚的信奉者二者共存,让我又憧憬又胆怯,对于这个国家,有机会还是要去看一看。
  •     从印度回来后读这本书尤其有感,放下书之后眼睛里都是眼泪。这本书说出了我对印度的感受,以及对神的理解。
  •     每个人都有不愿与人说起甚至连自己都不愿面对的东西。我不知道是否有一种信仰或者寄托,能带走那些内心里无法直面的污秽。我们渴望被救赎是因为不愿面对自己污秽的一面,渴望心安理得毫无亏欠的过完这一生。敞开内心去接纳,因为世上没有绝对的黑白亦没有绝对的对错。
  •     比《沉默》更令人《沉默》。远藤周作改变了我的宗教观,虽然我仍然是个无神论者,但我比从前更理解更尊重那些拥有信仰的人。我想现在的我才有心理储备去看蔡明亮的《西游》,可惜了。
  •     看完没有很大的感觉
  •     一切都好,但结束的太突然。
  •     震撼于宗教信仰的笃信。尤其是大津,用行动诠释了耶稣的大爱!
  •     几乎哭着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是痛哭之后都按捺不住的抽搐”。只想引用一句话:“死去的人,被扔进恒河。活着的人,却扔向哪里?”大津在给予之爱这条路走到极限,并且一生都在不断越过极限。
  •     一行人到达印度之前的故事写得很好看,之后就逐渐看不下去了,到头来还是要救赎,救赎,救赎个屁,有什么好救赎的,一直丧下去不是挺好嘛
  •     #十九君的深夜书局# 【2017 NO.35】通往恒河的人们带着深感失落的灵魂四处游荡,于是只能踏上圣河之路,希望能够在那里洗清自己身上的污浊与罪过。仿佛是不同流域的支流,汇总一处才最终完成了永恒的奔腾。小说中恒河的出现常在早晨或黄昏,沐浴在阳光下的圣河目睹所有生人死灵的轮回交替,而四处是解人心结的暖黄色调。孤独上路的灵魂行游此处,真正具有了超脱的可能。
  •     人生的修行
  •     结局很残忍,本来期待的转世妻子也以失败告终。信仰和宗教在人类与生俱来的孤独、悲伤、丑陋、罪恶面前都只是自欺欺人的一贴安慰剂吧。觉得自己就是美津子,始终在寻找什么,模仿去爱,去相信,但最终还是难以说服自己
  •     对恒河有一种向往!
  •     他无佳形美容/我们看见他的时候/也无美貌是我们羡慕他/他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虑/他被藐视/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样/我们也不尊重他/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虑/背负我们的痛苦。
  •     作为小说可以五星,然而其中的信仰内核大概是与教理相违背的,《沉默》亦是如此,越发不能理解作者的“天主教作家”标签,也不能理解教廷方面派出代表参加作者的纪念活动(如果没记错)。结尾太突然,又恰好排满半张书页,还以为是漏印了最后一面。
  •     有《沉默》的线索,但从多个角色的更加平常的经历出发,共同描绘出深河的图景以及更为普遍的洋葱形象。
  •     “银色的沉默里有某种力量。”
  •     破解不了生死,宗教便不会消亡。而人间深河,我们也都在里面啊。大津也算是殉教了…因为犹大三条的背叛,他连死都模仿了他的洋葱。
  •     人间之河,我也在其中。
  •     比东野层次高
  •     恕我直言…
  •     原来这本书在豆瓣有目录啊
  •     mc学长最爱的书之一 好棒! 喜欢这样的叙事和人之间了联系。 我觉得,我也懂大津,希望我懂,至少是部分懂。 真的是很棒的事情啊
  •     理想与现实,随性与执着的交锋,或许解释了现代新式宗教信阳的真谛,简单易读,很不错的一本书,感觉一点缺陷就是没有涉及到佛教
  •     我们不得不面对生活中巨大的丑陋和空洞。所以要去印度。
  •     把常人眼里的懦弱 写出崇高的信仰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目标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