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选注》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02-5-1
作者:钱锺书

《宋诗选注》的笔记-第310页

陆游绝笔《示儿》里,钱钟书之注:陆游死后六十六年元师灭宋,林景熙《霁山先生集》卷三《书陆放翁诗卷后》又说:“青山一发愁濛濛,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宋诗选注》的笔记-第255页

古代作家言情写景的好句或者古人处在人生各种境地的有名轶事,都可以变成后世诗人看事物的有色眼镜,或者竟离间了他们和现实的亲密关系,支配了他们观察的角度,阻止了他们感受的范围,使他们的作品“刻板”、“落套”、“公式化”。先生此言,若当头棒喝。譬如赏月作诗,他们不写自己直接的印象或切身的情事,倒给古代的名句佳话牢笼住了,不想到杜老的鄜州对月或者张生的西厢对月,就想到“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或者“本是分明夜,翻成黯淡愁”。他们的心眼丧失了天真,跟事物接触得不亲切,也就不觉得它们新鲜,只知道把古人的描写来印证和拍合,不是“乐莫乐兮新相知”而只是“他乡遇故知”。其实我们从小学开始一直到高中的语文教育,尤其是作文教育,不一直在走这样一条道路吗?六朝以来许多诗歌常使我们怀疑:作者真的领略到诗里所写的情景呢?还是他记性好,想起了关于这个情景的成语古典呢?沈约《宋书》卷六十七说:“子建‘函京’之作,仲宣‘灞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正长‘朔风’之句,并直举胸臆,非傍诗史。”钟嵘《诗品》也说过:“‘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诗歌乃是写真情,而非卖渊博。杨万里也悟到了这个道理,不让活泼泼的事物做死书的牺牲品,把多看了古书而在眼睛上长的那层膜刮掉,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写了形形色色从没描写过的以及很难描写的景象,因此姜夔称赞他说:“处处山川怕见君”——怕落在他的眼睛里,给他无微不至地刻画在诗里。也许杨万里如此的境界,颇似古龙《浣花洗剑录》里描写的紫衣侯的师兄周方。紫衣侯论剑语:“普天之下,各门各派剑法中之精妙处,我无一不熟记在心中,但我那师兄却比我更胜一筹!”“只因我虽将天下所有剑法全部记住,我那师兄也能记得丝毫不漏,但他却能在记住后又全都忘记,我却万万不能。”

《宋诗选注》的笔记-第227页

朱弁《春阴》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霜露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宋高宗建炎元年朱弁出使金国被扣留,拒绝投降金人而被拘留了十五年之久,此诗正是写于其身陷金营之时。窃以为,这首诗无论从技法上,还是情感上,都属极上乘的佳作。无奈词穷莫写赞如海,于是下面摘抄钱钟书的注释。
第二联注:意思是说北方的春色寒窘得很,既没有“娟娟戏蝶”,也没有“语燕啼莺”。下一句的涵意也许相同于北宋江休复《杂志》所记的一联诗:“三春花发惟樗树,二月莺啼是老鸦。”此处钱钟书在“娟娟戏蝶”和“语燕啼莺”两个词语上都加了引号,疑是有所引用,但是才疏学浅,难通其深意;“三春花发惟樗树,二月莺啼是老鸦”这一联诗可能暗含了《庄子》中的典故,即惠施说的:“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所以“樗树”是既不好看又没用的象征,于是以“樗树”为“花”,以“老鸦”为“莺”,与“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朱弁用“藏鸦”之意象,很可能也想要表达这些意味。
第三联注:“穷”是“技穷”的意思;自己的诗没本领把浩荡愁怀尽情抒写出来。“将”是扶助、携带的意思,参看唐人李端《赠岐山姜明府》:“雁影将魂去,虫声与泪期。”这句分三层:要回故国除非在梦里;可是又睡不着,要做梦除非喝醉了酒;可是酒力又不够,一场春梦还没到家早已醉退人醒了。后面钱钟书又援举了许多类似的诗句,最后评价说:似乎都不及朱弁这七个字的曲折凄挚。这些诗句也都算得岑参《春梦》的翻案:“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第四联注:“华”字双关;东风是把花吹开的,可是塞北没有多少花朵,只把作者的头发吹得“花白”了。唐人李益《唐破讷沙》的“莫言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或者刘商《胡笳十八拍》里第六拍的“怪得春光不来久,胡中风土无花柳!”似乎都不及朱弁的说法来的深婉。塞北无花,只有诗人头上华发,其实此句仍然可以联系到之前提到的“三春花发惟樗树,二月莺啼是老鸦”这一联,只是以鬓边之“华”来比三春之“花”似乎比“樗树”的例子更加巧妙,更重要的是,还表达出了诗人被困在塞北的时间的久长(不过诗人出使金国时已经四十多岁,也有可能是对自己这老躯的哀叹)。
钱钟书在这里举了两个说塞外无春的诗句的例子,我觉得这里还要不得不提的同是朱弁所作的《送春》的另一联诗,同样收录在这本《宋诗选注》里:把酒送春无别语,羡君才到便成归!

《宋诗选注》的笔记-第238页

在历代的诗话里,南北宋之交的吴沆《环溪诗话》是部奇特的著作,因为它主要是标榜作者自己的诗。也许他非得自称自赞不可,因为那些诗的妙处实在看不出来。

《宋诗选注》的笔记-第76页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此句钱钟书注释云:这两句是王安石的修辞技巧的有名例子。“护田”和“排闼”都从《汉书》里来,所谓“史对史”,“汉人语对汉人语”(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中、曾季狸《艇斋诗话》);整个句法从五代时的沈彬的诗里来(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所谓“脱胎换骨”。“护田”出自《汉书·西域传》:“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万人,置使者校尉领护。”此处无疑将水拟人,借用汉代典故,更添一层奇妙的感觉。
“排闼”出自《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 高帝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有相同记载。闼是门或小门的意思,故排闼即推门的意思,若联系典故里樊哙的为人,实在给两山添了许多鲜活的感觉。
钱钟书说句法从五代时的沈彬诗中来,即沈彬《句》中“地隈一水巡城转,天约群山附郭来”。钱钟书《谈艺录》里评价王安石:“每遇他人佳句,必巧取豪夺,脱胎换骨,百计临摹,以为已有;或袭其句,或改其字,或反其意。”盖以此为例。
钱钟书注释又云:可是不知道这些字眼和句法的“来历”,并不妨碍我们了解这两句的意义和欣赏描写的生动;我们只认为“护田”“排闼”是两个比喻,并不觉得是古典。所以这是个比较特殊的“用事”的例子,读者不必依赖笺注的外来援助,也能领会,符合中国古典修辞学对于“用事”的最高要求:“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颜氏家训》第九篇《文章》记邢邵评沈约语)


 宋诗选注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