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法外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
ISBN:9787508641836
作者:贺卫方
页数:260页

内容概要

贺卫方,1960年7月生,山东省牟平县人。法学学士(西南政法大学,1982),法学硕士(中国政法大学,1985),曾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做访问学者。1985年起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并主持《比较法研究》季刊编辑工作。1995年调至北京大学任教。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兼任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副会长以及国内多所大学名誉或兼职教授。

书籍目录

辑一 书中景色
做出版家真好
东京漫笔
台北访书记
香港访书二记
村上哲见及其《科举の书》
在胡适纪念馆
在英国法的圣殿里
狄更斯论法袍的效用
读《胡适留学日记》
歌德论治国之道
关于“和而不同”
《龙凤之国》
长城之用
萨维尼的矛盾
当代学术史料的收集与出版
辑二 读史阅世
卫三畏与日本开国
李提摩太在牟平
消失了的墓地
使臣西洋看舞会
莫理循三题
容闳差点当律师
国政全凭议院施
拿破仑的治国理念
史学的力量
史家的傲慢与谦逊
辑三 话语千叶
汉语拼音 文化断桥
说“拔凉”
方言拾零(一、二)
如果乡音都死去了
口说脏话种芫荽
何事令我不得语
演讲以及阅读趣味的养成
博客写作及其他
辑四 士林观望
向胡适校长鞠躬
胡适遗嘱与遗产处分书
拜谒陈寅恪墓
朋友或告密者
有职有权的吴宓?
对知识分子的“优待”
关于公共知识分子
周叶中教授事件及其他
学术引用规范与注释体例
对学术研究量化标准说不
走访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
学术期刊的空间与方向
大学之道:内地与香港
学生不是用来教化的
大学里的大石头
相聚在金色的秋天里
六人
知识人扎堆儿说想象
改造社会不是人生的惟一价值
辑五 逍遥无地
“文革”四十五周年
被侮辱的与被损害的
北京治堵策
“那事儿”究竟有无底限
“日记门”
一桩难题 一个机遇
“虎照门”与真理的雪崩
“样板戏”该进的是大学课堂
红歌之忆

作者简介

《逍遥法外》是著名学者贺卫方先生的最新人文类随笔著作。在本书中,除了作者本行——法律——之外,作者或从身边小事写起,或从学术中来,或从读书中来,或从社会历史中来,信手所至,古道热肠,涉笔成趣。与《退步集》、《常识》等文化类文集类似,本书亦为中国当下优秀的人文社科类作品。


 逍遥法外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1条)

  •     首先向贺卫方先生致歉,不知何故以前一直错把先生的名字误作贺卫东。学者们都喜欢发表些专业领域以外的出版物。如书名所示,在这本以新浪博文与短篇评论为主体的随笔集里,卫方老师表达出强烈的超脱法学之外谈话的意愿。或许这便是导致不少读者失望的原因,然而读完全书再来回味逍遥二字,实在有种沉重的无奈。从历史谈到旅行,从旅行又说回历史:那些习俗的变迁、那些文字的隐没、那些记忆的断裂、还有那些时代的创伤。书中提到了不少杂事佚闻。有关于史料的蹉跎,有对地理交通建筑文化的感叹,也有对现世某些怪现象的困惑。前半段最吸引我的是淘书、找书、看书、买书的趣文。文中提到了令人神往的日本古书店,又提到了台湾香港购得珍本的喜悦。这几段经历,既像是游记又像是读书笔记,散发着墨香的书屋仿佛跃然眼前,催人垂涎。只可惜每段短文的结尾都只有寥寥数句,深深地感查到先生欲言又止的无奈。正如先生在文中谈到的,学术研究毕竟是严肃的,不可能总出成果,也没有那么多心得,尤其是在受到诸多审查的环境下。先生分享了读书心得、访书志趣、推荐了一批书单;从时政新闻到回顾学习就业经历;及至中国大学办学的改革出路、政经关系梳理、正视日本以及文革等历史问题等林林种种。运用法学专业知识严厉的指出各领域的弊端,并提出应对的探讨。对某些敏感地带的坦然与真诚,不得不让人敬佩。先生选择从北大到浙大,希望能居住在靠近“水源”的地方生活。这当中的杂陈五味,以及先生对教育、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忧虑,又怎会有逍遥的心情。回过头来对“逍遥法外”四字谛视,不觉有些悲凉。以致先生在文中发出“我们现在还能做什么?”的感慨。本书多次提到贺先生敬佩的胡适先生,而我也深信,两位先生的愿景终有一日必将达成。诚如先生所言:“民主是人民之治”,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活过来。
  •     你弃法从文,我击节叫好——读《逍遥法外》《逍遥法外》,这书名太贴切了,作者果真一路逍遥,台湾,香港,英国……一路分享了很多特色文化和特色作家,让人丰富了知识,长了见闻,这本书太有知识性了,而且好文艺哦,任何一个人看了这本书,会瞬间生出文艺范儿,这文艺范儿可是百分百真实的哦,因为很多的文艺大师的著作及他们的精华,作者都做了描述和分享。无论中国的胡适,还是英国的狄更斯。这是真逍遥啊,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写……幸福的人!我小时候也特别爱看书,跟作者一样,没有书看。我长在小山村,哪里有什么书看啊。连教我的老师都是民办老师,拼音和书写笔顺我都一直不正规哦。作者对出版家、报人有好感和感兴趣,我甚至对编辑都羡慕哦。上学时看到谁谁收到编辑来信,那将吸引多少人羡慕的眼光哦。访问日本四十八天,东京的轻轨真够快啊。可是我无法体验了。作者访寻台湾和香港,一些文化和一些见闻分享哦。很想看其详。他在英国去了解狄更斯,一个熟读了他的书的人,去到他的国家他的故里,带回来的感想肯定很特别的。果然。作者好多藏书啊,有些书还收藏了许多版本,好想参观你家书屋了。第一辑带着我们遍访名士名书,第二辑带着我们读史,太带劲了。中国的,世界的,大开眼界啊。让我抱回来细读吧,电脑上字太小,屏太模糊,主要是不太喜欢看电子书,也闻不到书香,那种闻不到,摸不到的感觉不像是读真正的书。我很喜欢,而且我很文艺哦。
  •       读贺卫方先生《逍遥法外》,文章多在网上看过,购书是为了重温,然后就发现这么做很有必要。  看到《周叶中教授事件及其他》一文,不由感叹,周叶中教授和戴激涛女士《共和主义之宪政解读》涉嫌剽窃的事情,已经过去八年了,当年遭到抄袭的王天成先生的诉讼以败诉告终,官拜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荣膺“十大中青年法学家”的周叶中教授到现在似乎还是岿然不动,此事一再提醒我们的是,中国学术不过是一种“权力学术”,有学术,并不保证就获得了“学术权力”,但一旦获得权力,学术便在其中了。不过书中收入这篇文章,刺一刺“权力学术”,也算让人解气,当然了,对麻痹不仁的权力来说,这顶多算是挠痒,权力不但不屑,说不定还会很舒服。如果是这样,大概就是和谐了!  关于和谐,贺卫方先生有这样的解读:  政府的决策总是为人民的,如果你觉得受到伤害,那多半是你自己并不知道你的根本利益所在。这种先验的正当性使得我们的制度严重缺乏纠错能力,反而具有极其强大的坚持错误的能力。我们似乎有着一种很幼稚的和谐观,认为和谐就是保持一致,就是毫无差异,就是一团和气。……不能容忍异议,缺乏合理的决策程序,压制和平的反抗,最终只能导致国民在的两个极端中选择:或者极端地忍受;或者极其暴力性地反抗。  读这段话,想到了电影《恐怖游轮》,我们历史的一治一乱,一分一和,最新建立的,都是最近推翻的,只是因为,前代后代,遵循的都是相同的逻辑。  读《消失了的墓地》知道,烟台毓璜顶西侨公墓,是近代西方传教士狄考文、郭显德安葬之地。郭显德在山东兴办教育和医务机构、救助黄河水灾灾民,声望很高,连要“灭洋”的义和团也流传这样的戒律:“外人不杀郭显德,国人不杀赵斗南”(赵斗南系郭之弟子,牧师)。抗美援朝时期,两国交战,反美情绪激荡之时,毓璜顶西侨墓地被毁,贺先生有疑问:“在战场上我们尚且要优待俘虏,为什么在大后方会迁怒于这些早已死去了的人们,何况他们还是些传播福音和科学知识、兴办教育、治病救人、改善民生的使者呢。想象当年掘坟鞭尸、砸石毁碑的情景,人们是否想到这些人生前给这片土地带来的种种美好事物?”  对历史,我们往往不能放下,而是纠缠不休,甚至总是企图通过控制历史来创造历史,可事实是,人类不肯把历史交给时间,时间就不会向人类允诺未来。在我们这儿,一切历史真得都成了当代史,这正是悲哀所在。  事实总是简单的,权力为了愚弄民众,才把它搞的很复杂,贺先生指出的几个简单的事实,罗列一下:  1、按照我国宪法,检察机关行使独立的检察权,其中包括对于官员行为实施独立监督和调查的权力。但是,由于人事财政的权力都受制于同级党委,加之对于党政官员的调查权受到严格限制,检察机关在遏制官场腐败上的作用就基本失灵了。检察机关如此,法院也不例外。只要涉及到官员腐败的案件,法院的判决就难以独立。  2、我们的一个结构性缺陷在于,行政、立法以及司法三种权力都强调横向的控制,而缺乏纵向的制约。  3、或许只有把常人之间的爱都驱除殆尽,才能让全国人民的爱都献给我们的伟大领袖。  4、《歌德谈话录》(杨武能译本):“我并且完全相信,发生任何一场大革命责任都不在民众,而在政府。只要政府始终维护正义,始终头脑清醒,能够适时进行改良以满足民众的愿望,不是一直顽抗到非要由下面来逼迫你干必须干的事情,这样子革命就完全不可能发生。”  5、学者们或自觉或被迫地运用一些政治理论指导自己的研究,政治话语装点在著述的字里行间,把学术降低为政治的附庸。不仅如此,意识形态的多变迫使学者不断跟风趋时,学术成果成为折射政治风云变幻的镜子。趋时的代价就是不断地过时。  贺先生是胶东人,我是鲁西人,许多方言有近似之处。《方言拾零》说到“刺闹”这个词:“牟平方言里,刺闹,指一种既痒有疼的感觉”,马上想到的是“刺闹狗儿”——仍然感觉很刺闹的小狗儿,是“苍耳”的俗称,小时候遇到谁家娶媳妇,就和小伙伴跑到野地里采上几把,瞅机会往新娘子头上一撒,新郎官晚上就有新任务了。  贺先生提到:  另有一词,发音“ge yang”,好像是“隔痒”,例如 “疥巴子(gie ba zi,即癞蛤蟆)上脚背——不咬人,隔痒人。”罗福腾《牟平方言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刺”下无此义项。  此“隔痒”,似乎不应系之“刺”下。在半岛地区,似乎也发音“ge ying”,即“膈应”,在鲁西,发音“e ying”(恶英),是让人讨厌、腻味、恶心、不痛快的意思。  另,书中偶有疏漏,如第55页正文引文后列《扶桑游记》版本信息及引用页码,似应以括号括出。第68页“在晚晴来华西方传教士的著述里是一个经常出现的主题。英国人李提摩太在他的回忆录《亲历晚晴四十五年》”,两处“晚晴”均为“晚清”之误。第69页“没有者个肮脏事”,“者”为“这”之误。第85页“这就是为马文看清楚了”,“为”前漏一“因”。  (贺卫方:《逍遥法外》,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想听贺老师的课
  •     大学时读读培养法律兴趣
  •     很有收获
  •     逍遥法外,也确实是法外之谈,虽然有点杂乱,不过内容还不错
  •     剖析了部分当今社会的一些弊端,令人发醒。
  •     枪炮作响法无声,生逢乱世,法律职业者不是怀才不遇,就是冷遇遭遇,只好寻求法外空间了。
  •     虽然读过以后认为自己没有收获到什么知识,但至少感受到了一名学者的人文情怀。
  •     看到他写到78级 忽然觉得好想念西政。满心欢喜以为在大学毕业前能听到贺卫方回来做讲座 然而并没有那么好的运气。
  •     16书62。中信出的,贺卫方教授的随笔集,从图书馆借出,刚翻完,有点余秋雨的赶脚[呲牙]图九,楚才晋用,俺记得是本国人才为别国所用的意思,用在这里对吗[疑问]
  •     买过贺老师的法边涂墨、超越比利牛斯山(亲笔签名),大学听过老师好几次讲座,一直很喜欢,很尊重。
  •     内容太过支离破碎,书不值这个价钱
  •     正如我们院的一位老院长所说:“我对贺老师的尊重,更多是对他人格方面的尊重”。
  •     与四手联弹有很多重合,总感觉贺老师在追求中庸,而法律是最不能中庸的。
  •     法外是哪里?何以称逍遥?随笔一本传,深夜灯下观。书中涉及的很多书值得一观,我又列了长长书单准备囤书了。此外,让我萌发了去台湾好好泡泡诚品书店的想法,相信很多大陆看不到的书,了解不到的历史,在那里一定能得到答案
  •     一般般。平淡无奇。不过一般随笔就是这样的了。贺老师对于胡适真是爱得深沉
  •     都是小文章
  •     贺老师的作品还是第一次读,大概是年初的时候读完的。法学随笔类的作品,相比之下还是更喜欢冯老师的。
  •     第一次完整閱讀賀衛方老師的書,生活中交往已久,先折服於其學識與魅力,再看著述,只是不停對其加分加分再加分罷了。
  •     法学周边杂文,从中能领悟老贺不卑不亢的闲适个性
  •     不讲课的贺老师的随笔集,关于法学、历史、文化多个层面。觉得自己也同贺老师感受一样:庆幸是个老师,使自己这种既不喜官场气息又不懂经商之道还恐惧农耕之累的人可以过上体面的生活
  •     内容稍显杂乱,叙述和议论也过于浅白,少了些美感。但是法律系老师的作品也可以理解。感觉最喜欢的是第一部分写各地书店的内容。
  •     别人送的书,虽然我不是学法律的,但是能够接受不同专业的新内容真的很不错。
  •     还未到足以评判个人学术好坏的水平。被大大的安利了一把胡适。
  •     当时读,还不知道贺卫方的生平。
  •     随笔写的不错,打开一扇窗,看看外面的世界!
  •     有用,有趣,有料。贺卫方老师,值得尊重。
  •     给勇敢庖丁解牛的人,给这个最好的时代加一星。
  •     中信坑钱之作 把好几年前的博客文章收录 再加上报纸杂志刊登 演讲篇目 哎
  •     这本书,我本来打算只给一颗星,因为很多篇章纯粹是为了充数来的,可以说就是几滴口水,没任何阅读价值,不免让人讨厌愤恨。不过后来读到作者对于文革及当今法制毫不避讳的针砭,心中反而生了几分敬佩。好吧,打到三颗星。也只能到这儿了。
  •     实习的时候断断续续看完的,与法律无关,是与法律相关的所见所想、游记随笔,但很不错
  •     像是贺老师的自留地,一些情怀理想憧憬自嘲,随手搜微博,对贺卫方本人的评价都好极端,文字看来,感觉人是有学者值风,可信的,有风骨的 文章小而广,多方了解,杂谈闲聊
  •     贺老师的随笔写得真好!
  •     贺卫方新作,法律启蒙书籍,充满作者的忧思,值得一读。
  •     “胡适说过,在一个专制体制下你去追求自由的时候,一个人绝对不能够完全变成一个天天壮怀激烈的斗士,而需要有一种另外的天地,这个天地远离你战斗的战场,在这儿休养生息,坚持一种'韧'的战斗“。
  •     2017-016。书中某些篇章让人觉得他一直“绷得很紧”,其实我觉得有些社会现象没必要延伸得那么远,体制固然不可爱,不必一言一行都往体制联想。他还是在说他一直说着的那些话,没什么变化,而这些话也的的确确需要有人站出来说,不然人们就会忘记。想想这也是一种悲哀。 真正和法律有关的东西没多少,读完感觉像放了个假。
  •     温文尔雅 入世也有大家
  •     法学家的法外随笔,有买书读书心得,有文字方言之谈,确实乐逍遥。
  •     人生天地间,忽如行客远。 伟大人物的纪念物不是墓碑而是地球;他们的精神不是刻在石头上,却是铭刻在后人的心中。 法律无法维护正义,卑鄙的继续卑鄙。
  •     随笔集里来说,老贺的算很一般了,多离不开他的本行。文笔也一般。远比不上他的演讲那样激情四射。
  •     有凑字数之嫌
  •     因为是明星学者吧。
  •     有知识,有意思
  •     很不错的一本书,除了部分内容完全没有阅读必要,其他对人的启发很好。贺卫方是一个很有个性的教授也是个名人,不发表对他的评论,总之这样的人有他们存在的价值。不能全盘接受,一不可一味否定。
  •     正是因为历史和未来是不确定的,我们的努力才有意义。
  •     能出版说明言论自由还是在不断进步。
  •     挺有启发的。
  •     像是在读贺卫方的日记,不算深艰,也还是有趣可读的。
  •     贺老文字逻辑清晰,态度严谨,感情真挚,一丝不苟,真是让人余味
  •     这书就是解闷。了解司法,还是得从重庆红色打黑中的“李庄案”。
  •     大多谈法律之外的事情,学术规范,读史心得,对公共事件的看法。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