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s·视觉002:想在一生中做一件正确的事

出版日期:2015-8
ISBN:9787508652851
作者:Lens
页数:176页

内容概要

Lens,自2005年创刊至今,持续且稳定地刊登优质影像阅读内容,拥有超过30万核心受众群、超过33万微博粉丝、45万微信粉丝,包括政商学艺媒等多领域的精英和意见领袖。Lens品牌已被公认为中国最有品质和品位的影像阅读品牌。
Lens团队2015年推出两本MOOK主题读物:《目客》系列,更专注于人文艺术和生活美学的主题阅读;《视觉》系列,定义影像之美,以多元视角介绍世界文化精粹和生活方式。《目客》和《视觉》从世界范围采集最有个性和丰满的内容,聚焦人性、情感、生活,延续Lens素有口碑的影像阅读调性,创造视觉、思维、想象力被充分调动的纸上阅读新体验。
--------------------------------------------------
【本期部分作者:】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定居纽约,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荒废集》《笑谈大先生》《归国十年》,以及笔录木心《文学回忆录》。
▶泰伦·西蒙(Taryn Simon),1975年出生于纽约。西蒙的创作均由三个元素构成:摄影、文字和图形设计,她始终用作品探讨和验证“绝对理解”的不可能性。其重要作品包括《无罪者》《美国之隐匿和陌生物索引》《违禁品》及《一个被宣告死亡的活人及其他章节一至十八》,作品被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泰特现代美术馆、惠特尼博物馆、蓬皮杜艺术中心以及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等机构永久收藏,是当代首屈一指的艺术家。西蒙毕业于美国布朗大学,目前为古根海姆基金学者。
▶马特·艾希(Matt Eich),1986年生于美国弗吉尼亚。艾希在大学一年级时即获得了全美新闻摄影基金会奖学金,后又获得包括艾伦·西斯金德奖学金、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奖金在内的众多国内外重要奖项。他的作品曾刊载于《纽约客》《国家地理杂志》《时代》等重要媒体,并已被多家博物馆及画廊收藏。艾希善于从平淡的主题中捕捉具有戏剧性的画面,风格清新而又极具张力。本期《视觉》将呈现他拍摄家人的作品“没有不经过挣扎就来的美好生活”。
▶玛尔塔·吉亚康尼(Marta Giaconne),1988年生于意大利米兰。玛尔塔的创作主题关注于青年文化及家庭生活,尤其善于展现女性的经历、情感和视角。本期视觉带来了她的作品“少女妈妈”。
▶杰克·拉德克利夫(Jack Radcliffe),现居住于美国巴的摩尔。拉德克利夫用几十年时间记录拍摄了朋友、家人和熟人的肖像,他的照片敏感而充满洞察力,深刻记录下了普通人的脆弱与无辜。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艾莉森》——对女儿艾莉森连续38年的记录。

书籍目录

1. “没有不经过挣扎就来的美好生活”
一对被意外到来的孩子打破蜜月计划的年轻父母,从懵懵懂懂到将他们的人生轨迹合并在一起……“你已经走到了悬崖边缘,不得不跳下去。其实心里也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想知道自己能否成为一名好丈夫、好父亲……没有不经过挣扎就来的美好生活。”
---------------------------
2. 少女妈妈:她们想在一生中做一件正确的事
一群未成年少女,被甜言蜜语搞得晕头转向,认为那就是爱的全部意义。然后,孩子的出生把她们带入了困境,也给了她们告别过去的机会……“她们想在一生中做一件正确的事。”
---------------------------
3. 从期待到离别:来易来,去难去
Lens深入10个中国家庭,从待产到空巢,这份亲情来易来,去难去。“孩子离开家的前两个月,我每天就坐在她的房间里……”期待和失落之间,就是父母的一生。
---------------------------
4. 艾莉森睡午觉的那个下午……
她啼哭着来到这个世界,她嘟着嘴撒娇,她剃光了头发眼神忧郁的走在夏天的街道上……摄影师杰克·拉德克利夫拍摄了女儿38年。2001年,女儿结婚后离开了家,如今,75岁的他独自一人生活——“当我想念艾莉森时,我就会看看她在科德角睡觉的那张照片;当艾莉森慢慢长大并且急于独立的时候,我会想起1990年她刚开始学骑车时的样子……”
---------------------------
5. 本能地观看,“自然地开始”
陈丹青首次用自己的照片讲述他的生活,40页深度呈现这位画家、作家、文学评论家的“观看”之道:看生活点滴,看艺术细节,看三十年前与木心那场“文学远征”,看旅行,看家人,看生死,最终看向自己和这个时代的病与思。人生,终要学会的是“本能地观看,自然地开始”。
---------------------------
6. 中国“剩女”
挪威“90后”摄影师克劳迪·莱赫用相机记录下了中国“剩女”的失落、挣扎和在社会压力下保持自我的勇气——她们是最普通的中国女性,却也在用个人悲喜塑造着这个国家衡量“自我价值”的新标准。这组作品将首次在中国曝光。
---------------------------
7. “我寻找那些让人搞不懂的事情”
当代艺术界最炙手可热的“人类学摄影家”泰伦·西蒙,首次授权中国出版物刊载她的“美国被隐藏的秘密”“违禁品”等系列。这位光彩四溢的女摄影师拍摄过三K党、山达基教会、冤刑犯人、劫持飞机的女人、萨达姆儿子的替身……泰伦·西蒙用档案的方式冷静地呈现出一个个巨大而神秘的世界,它们共同追问:到底什么是“真相”?人类的“相互理解”是否可能?
---------------------------
8. 混着和脆弱、纯真和柔软
生活在法国乡村的摄影师安托瓦·伊诺拍摄了一群和他亲密无间的女孩,她们沉浸在似乎无穷无尽的夏日和青春中,而这样柔软的日子正在一天天逼近结尾……
---------------------------
9. 当他光着身子去拍照
模特没脱,摄影师脱了。拍摄过程几度失控:狂笑、紧张、愤怒,甚至危险……手拿相机的人脱掉的不仅是自己的衣服,还是人们身上的伪装。
---------------------------
10. 十二怒汉在世界——60年偏见文化之旅
60年,不同文化中的几十个版本,但“十二怒汉”的故事仍旧像一面镜子,毫无保留地映射出人们复杂而迥异的心灵及想法,并封存下我们一路走过的偏见与不公。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继《目客》之后,《视觉》系列主题书也是Lens杂志积蕴十年升级之作!与《目客》不同的是:
1.更加突出影像,注重视觉体验,将原来Lens杂志素有口碑的影像阅读调性发挥到极致;
2.内容架构延续Lens杂志成熟的内容架构,继续深度关注现实与人性,并升级阅读体验。
3.定位:人文影像读物 + 定义影像之美 + 传递人性温暖。
《视觉002:想在一生中做一件正确的事》以一组关于孩子的故事开篇,摄影师们腼腆地躲在镜头后面,试图记录下自家小毛头成长轨迹上的所有琐碎小事,他们是父母此生最想达成的那件“正确的事”。
此外还将呈现陈丹青首次用照片讲述的生活故事、摄影大师泰伦·西蒙的三组精彩作品、中国“剩女”的故事、法国乡村少女生活、“裸体”摄影师以及《十二怒汉》的60年环球之旅。
这些故事孜孜不倦地探索着人的付出、失落、安慰,其中有宁静的情绪,也有好奇的探索,在温和与冷静之间,伴你度过一个有故事的夏天。
--------------------------------------------------
【编辑推荐】
▶陈丹青摄影作品首次公开,长篇呈现陈丹青镜头下的生活与游历。
▶ 四色全彩印刷,高清图片,精良纸张和装帧工艺,每一册读可以作为精致收藏品。
▶ 每一段文字都有温度,每一张图片都有故事。《视觉》突出强烈的影像阅读调性,更突出图文的完美结合,通过设计强化视觉体验。
▶ 基于Lens杂志10年的品牌积累,固定用户群和口碑影响力。Lens好友来自文化、艺术、经济等领域,均为意见领袖和影响力的人群,如吴敬琏、陈丹青、蔡澜、刘树勇(老树画画)、阿来、崔卫平、田溯宁、黄怒波、梁冬、吴念真、阿克曼、周迅、陈坤、姚晨、沈星、老狼、许巍、蔡康永、曹景行、杨宗纬、袁泉、田原等。
▶ 读者:接受过良好教育、对世界有好奇心、对生活质量有高要求,在乎个人体验,追求精神与物质相合,有固定文化消费习惯的你,无论你是文艺青年、学者,还是高端白领、企业家,《视觉》都可以成为你的陪伴读物。
--------------------------------------------------
【媒体评论】
这是中国最好的一本杂志。没有之一。
——陈丹青(画家、作家)
我自己花钱订这本杂志, 其他杂志都是别人送的。
——吴敬琏 (经济学家)
这是我唯一全本读完并收藏的杂志。
——刘树勇(老树画画;文化学者)
世界观改变世界。Lens是一本推动世界观变革的杂志。
——梁冬
我来大陆,有两个惊喜。一是看到一本报纸叫南方周末,另一个是遇见一本杂志叫 Lens。
——吴念真(导演、作家)
一本帮助高端人群发现更大世界的读物。
——张亮(知乎创始人)
我喜欢这本杂志,我是 Lens 的读者。
——周迅(演员)


 Lens·视觉002:想在一生中做一件正确的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3条)

  •     观点重要,表达观点的方式更重要。被誉为“中国最好的杂志,没有之一”的lens深谙此道。在《视觉002》中,lens将自己的观点透过整本书的体例结构展现出来。漫不经心,却又坚持到底。自然、本能的观看,是认知的一种方式。这是《视觉002》的观点。与简单直接的大声呼喊不同,lens采用的是安静舒缓的娓娓道来。自我与外界是认知的两大内容。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人。Lens的文章组合走的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路子。前四篇文章讲的是关于对自我的认知。《没有不经过挣扎就来的美好生活》讲述了两个年轻人因意外怀孕而发生的蜕变。关乎责任、担当、爱情、成长。《少女妈妈:她们想在一生中做一件正确的事》聚焦于单亲妈妈的生活。涉世未深的少女,面对深不可测的生活之河,以小马过河的精神,努力走出自己的路。尝试是有代价的,好在她们年轻,勇敢,来得及。《从期待到离别——来易来,去难去》通过一组访谈,揭示出父母与子女间的微妙关系。不仅仅是亲情,更是独立的个体。“两代人有两代人的活法”,是理解,也是无奈。《艾利森睡午觉的那个下午》是一位父亲送给女儿的礼物。在用相片记录女儿长大成人飞过程中,父亲也重新审视自己。摄影师用相机为他们拍照,记录,作为观看的依据。透过相片,故事中的每一个人或主动或被动地观看自己的生活。后面四篇文章展现的是对外界的认识。虽然都是透过摄影观看这个世界,但各有侧重。在《我寻找那些让人搞不懂的事情》中,西蒙用自己的坚持为当下很火的一句话做了最好的注脚: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是的。外面的世界因为我的“看到”而真实,而存在。《混合着脆弱、纯真和柔软》则是一个大男孩世界观的转变——由最初的内向封闭到后来的走出去。勇敢地拥抱世界,拥抱另一种生活。当你张开双臂的时候,生活自会接住你。《当他光着身子去拍照》是一个实验,很先锋。尽管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但试图让“摄影师与被摄影者处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不失为一种美好的理念。前面的文章是透过真实的生活来认知,最后一篇《十二怒汉在世界》反其道而行之。在戏剧中反思自我与人性。艺术无国界,只是需要适合本国国情。中国版的“十二怒汉”化身为《十二公民》。电影上映后,被誉为“2015年的良心之作”。前后都有了,那么中间呢?这才是重点。长长的一篇访谈——《本能的观看,“自然的开始”》,其实是点题的。但因为是与陈丹青老师的对谈,让人误以为只是讲一些关于绘画、艺术方面的事情,忽略了这一点。及至读完全书,才会恍然。合理的体例结构,是构成美好阅读体验的因素之一。如果将lens比作一位模特儿,那么结构是体格,内容是衣服。黄金比例的身材配上精心缝制的服装,才能将设计师的理念展现、传达出去。Lens做到了。
  •     第一次看Lens杂志这本升级版的《视觉》系列主题书。内容上,突出影像,注重高清真实图片的纪实,与腾迅《活着》系列相似,但不同的是,Lens《视觉》关注面更狭窄,记录更有“调性”,主题性更强烈。这一期主要是孩子、生活、中国剩女,法国乡村少女,裸体摄影师及《十二怒汉》的60年环球之旅等内容。画面非常精致,全彩,哑光印刷,看起来也非常有质感。读图时代,图片与文字配合,几乎看看就过去了。陈丹青的《本能地观看,自然地开始》看得比较细致。关于理论修养。陈继续说,“西方的历害,是摄影评论。你想想,瓦尔特·本雅明、罗兰·巴特、苏珊·桑塔格、约翰·伯格....无法想象我们这里会有这等人物谈论摄影,而且,请注意:他们个个是文体家。”关于动脑还是动手。陈说,“想、理论、动脑子是三回事。三回事都用功,都有天分,还是不等于摄影,更不等于好摄影——人还长着眼睛。眼睛,和“想”理论“动”脑筋,有什么关系呢?柯特兹的目光、桑德的凝视、方大曾的热眼、荒木经惟的一瞥。。。出于什么理论?动了什么脑筋?”其他内容,也是非常精彩的摄影,多选国外摄影师的作品,画面构图,色调,光影表现,选取角试等都与国内的摄影作品很不一样,看起来既对国外普通人家的生活有了些了解,对国外摄影作品的表现也觉得很有意思了。开卷有益,视觉传达,新鲜的视觉体验。
  •     这些照片和文字都是摄影师、作者以及被拍摄者们的独特体验。在充满光与影的瞬间,定格了一个群体或一个个体生活的时间,记录了他们的周遭,用他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给观看者们缓缓道来他们的故事,在这个靠美照和视觉冲击来博人眼球的信息爆照的社会,选取他们的家庭照和生活照的编辑们确实是难能可贵,更何况是以简单文字介绍他们的文字者,其实,越是简单的事物越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就靠打动人心这一点,非《Lens视觉002》莫属。普通人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被镜头定格在瞬间,一切都被不偏不倚的记录着。这些照片和文字也表达了他们的真实内心和想法,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照片里的主人公都以一种不可思议的积极态度对待着人生,他们眼底或笑意或落寞或悲伤,都充满了一个个故事,笔者用文字写下他们故事被我们看到的瞬间,也代表着一种理解和支持。就比如年轻单亲妈妈们的共同标签虽然是遭背叛、低自尊、被抛弃、信任障碍以及经济压力,但她们仍想给自己的孩子所有的一切,玩具、衣服和鞋子等,给他们所喜欢的一切,把他们的生活用具都换成他们喜欢的。还有身旁全是毛绒玩具的孩子,虽然是溺爱,但这也更暗示了孩子是她们唯一的精神支柱。在镜头前,她们不再微笑,平静下来,就像玛尔塔说的那样:就像圣母玛利亚怀抱耶稣那样,静谧,但是浑身发光。有的妈妈还用相机记下孩子的瞬间,从里面无一不能体会到她们对孩子浓浓的爱意。而这本书开头年轻的夫妇更是用镜头记录下两个女儿与自己互动的瞬间,孩子刚出生体质弱小时的辛酸,不想吃早饭时爱抚的玩弄孩子头发,与两个女儿回到故乡河流开心的玩闹,这些瞬间都被年轻摄影师记录对焦,藏在摄影机里,藏在心底,给读者眼前展示的无一不是美好和幸福的瞬间,等到老了,再翻开这些照片,蕴藏在心底发酵的记忆酿成香甜的美酒值得他们细细回味。说到老了,不妨将焦点对准“空巢老人”,这一名称大多指代那些有车有房却没有子女陪伴的老人,在社会中常有新闻报道,多是令人心酸的悲剧。而这一社会问题也被专家列入研究行列,看着那些只能对着照片回忆往昔幸福快乐岁月如今却孑然一身无人陪伴的老人,内心不禁有些酸楚,也令观看者引以为戒,常回家看看家里的亲人,不要一头忙着事业和交际,多关心家人、孝顺父母才是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呀!身为摄影师的他们向我们展示了许多光与影的瞬间,也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些光与影的独特瞬间是他们经历的,也是我们可能会看到的,当人生戏剧开始落幕,能陪伴他们的到底是照片里的曾经的人物还是那些照片呢?这个问题我想谁都不敢贸然回答吧,但“只是想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的他们,所拍摄的这些照片,也让人感受到这些照片不仅仅是照片,更是难忘的故事,是独特的瞬间回忆。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少女妈妈这篇专栏不禁令我在动容之后反而更加刻薄冷漠地感到,生命是一场暧昧的暴力。/真想见识一下泰伦.西蒙这样的女性,究竟是怎样一种迷人又绝对强悍的说服力,——“她的严肃和强度让人紧张,但是,与她交谈让我感到自己还活着。”
  •     陈丹青的访谈挺好的,有点想去找他的书来读了,其它的,大概就是刷新了一些些我关于摄影的认知吧。
  •     文字中总有种站在世界外面看事物的力量
  •     此前对陈丹青谈不上好感,看完这篇采访居然很感动。原来他真是痴心人啊。
  •     照片真的好喜欢 但是关于外国人的那些事我总是看了又忘记
  •     单位书架上瞥见被封面吸引的,一个下午慢慢翻完,蛮有意思。
  •     挺有质量的,值得看一看
  •     视觉系列感觉比目客做的有趣些,也更容易读进去。杂志的设计和排版做的比较专业,选题也很有趣
  •     摄影人的不同视角 不同背景的年轻母亲的各种情绪正确的事是什么?其实也并没有人知道
  •     触发了我很多感想,关于婚姻,关于父母,关于孩子还有想起了木心爷爷。
  •     那一件件离经叛道之事,于他们,是正确的。
  •     很有冲击力,全家福伤感,违禁品有趣,人与人的相聚与分离,理解与疏离,皆是生活的况味。
  •     陈丹青说这是中国最好的一本杂志,没有之一。 这是我六年级开始看杂志史上唯一一字不落的杂志。
  •     关于家庭的几篇不错。
  •     本能地观看,自然地开始,陈丹青
  •     看这个书的时候,想起不知道哪个小哥的个性签名:我只发表主观的言论。又莫名其妙的想把《傲慢与偏见》找出来再看看。
  •     第一本lens…好久没读过杂志了
  •      父母和孩子的那部分调查的写得特别好,多多的是父母的感觉,其实我们长大了一直在向前走,但是却不管身后的父母,当他们在努力跟上我们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不要这么不耐心。
  •     内容可以再深入一些
  •     这本好看与平淡趋于两极,关于孩子的影像和陈丹青先生的文字都非常精彩,其他内容有些疲态。
  •     男人不喜欢比自己聪明的女人。
  •     下午陪读时,翻翻看看。大部分是图片的书,看着轻松却也不轻松。怀孕时的期盼,初为人父人母时的不知所措,这一切仿佛又重现眼前。成长中的代际冲突,子女离家时的无奈。四篇为人父母的文章着实打动了我。天下父母心,无关肤色国界。抬头看着听讲中的孩子背影......一种讲不清的感觉。
  •     没有不经过挣扎就来的美好生活
  •     “一个被宣告死亡的活人及其他章节”,泰伦·西蒙,放下那些漂亮的旅游风景照,那些如花的妹子,来看看这些,干净的奶黄色背景色,缺失的一个一个照片,那么黑色,锋利,缓缓击中你,你认识的却不知道的世界的另一面,这是摄影的力量
  •     发现生活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正确的事就是自己选择去做的事吧
  •     很棒
  •     陈丹青的访谈很好,讲到关于木心的那段更好。
  •     一生中做一件正确的事。看标题,以为是篇鸡汤励志体。实则是单亲母亲的无奈之词。 年轻就会犯错,只是犯错的代价,不同环境及个人心境,当事人要承受的远不同。好几张图片看着挺悲凉的。 2016.4
  •     时间伴随着成长,成长带来觉悟,而觉悟带来坚持
  •     很喜欢里面关于家庭与事业的思考
  •     承包了图书馆所有的Lens.陈丹青那篇还蛮喜欢的~
  •     过你想过的生活就是那件正确的事情
  •     被封面所吸引,尽管这期的内容没有偏向我的喜好。
  •     不带偏见地去表达不同人的观点而引发思考,是我爱他的原因
  •     突然想做个年轻妈妈!
  •     人生的多样性
  •     羡慕那种有随时拍记录日常从小到大的爸爸的女儿们
  •     其中一篇:艾莉森午睡的那个下午,写的拍的真是动人啊,感觉看尽了自己的前后30年。
  •     陈丹青老师那则强力推荐
  •     与陈丹青的访谈有意思。#福州万象城西西弗
  •     仍然好
  •     我也想。
  •     爱上了Lens,昨晚遇见这本书,为了读这本书,原来计划待宿舍的,一大早便来了工作室, 读Lens感觉非常好,好像看到了不一样的地方
  •     来不易,去亦难。
  •     这一本讲少女母亲 离家 和出生 稍微感人 喜欢那些关于夏日朋友的照片
  •     不算好也不算坏,中庸的一期杂志。
  •     也想做个convictive的摄影师
  •     这期很一般 更希望lens偏重生活和内心的挖掘
  •     哈哈哈,看到特雷弗的故事时,我很不厚道地笑了
  •     赞赞赞,画面都印刷得很极致,色彩超棒。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