驭风少年(青少版)

出版日期:2015-12
ISBN:9787544281051
作者:[马拉维] 威廉·坎宽巴,[美]布赖恩·米勒
页数:232页

内容概要

威廉·坎宽巴:
1987年8月5日出生于非洲马拉维的多瓦小镇。他14岁辍学,开始自学物理,摸索风车发电机的发明制作方法,三年后试验成功,随后不断改进,19岁被美国教授发现,发明风车的事迹广为人知,得到重回校园的机会。20岁,他受邀参加精英汇聚的TED(科技、娱乐与设计)全球论坛,21岁,在世界经济论坛非洲会议上发表演讲。如今他已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达特茅斯学院毕业。
布赖恩·米勒:
自由撰稿人,另著有《为生存而斗争:刚果的战争和救援故事》等。曾做过新闻记者,在《哈泼斯》和《君子》等知名杂志任职。

书籍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魔法统治的时代 /3
第二章
坎巴 /27
第三章
发现一种名叫科学的事物 /33
第四章
一个非洲农民的流离生活 /45
第五章
开始饿死人 /50
第六章
我的学校作业 /73
第七章
告别时刻 /85
第八章
再坚持二十天 /97
第九章
图书馆 /104
第十章
收获时节 /124
第十一章
风车成功了 /142
第十二章
更大更亮 /159
第十三章
永不满足的发明家 /173
第十四章
世界看到了温比 /185
第十五章
我尝试过,我做到了 /199
后记 /214
鸣谢 /223

作者简介

★  我尝试过,我做到了!科学让我变得很酷!
★ 在怪兽与巫师一起跳舞的奇幻大陆上,相信梦想、不怕失败的快乐少年用双手改变命运。
★ 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中国商界先锋潘石屹诚挚推荐。
★ 全球顶尖媒体特别专访,入选“35位优秀非洲青年领袖”,受邀TED全球论坛两度发表演说。
★ 2013年全球华人中学生阅读征文大赛推荐书目。
====================================================================
非洲少年威廉·坎宽巴与美国记者布赖恩·米勒合著本书,用自己排除万难,动手打造发电风车的经历,讲述渴求知识、坚持梦想是如何帮助人们改变个人及家乡命运,并创造未来的。
这是一本令孩子、老人、总统和商界领袖都感慨万千的书。“驭风少年”坎宽巴出生在非洲小国马拉维,这里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巫术、饥荒和瘟疫是这片土地的关键词。坎宽巴小学毕业就辍学在家了,但他仅凭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图书馆里的几本科学教材,就用各种废铜烂铁造出了风车发电机。
坎宽巴的故事被渐渐传播开来,不仅为他自己赢得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更让他向着改变祖国的梦想又进一步,同时还鼓舞着全世界每一个正在奋斗的人。


 驭风少年(青少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7条)

  •     主人翁威廉·坎宽巴来自非洲东南小国马拉维的马斯塔拉村,他是家中唯一的小男孩,其余六个小孩都是女孩子。因为来自农村家庭,家里主要靠种植作物,饲养家畜为生,其中作物以苞谷为主。在这个偏僻的村落,很多村民一辈子都没有去过城市。他们平日生活里,没有电可用,只有煤油灯,且还需节约着使用,每晚七点就只能去睡觉了。因为穷,很多孩子都没有办法上学读书,甚至生病了也不能去就医。病后,他们把希望寄托于当地的“巫医”,靠那些宣称可以治百病的骨头、香料和粉末进行治疗。原本无比简单的背景描述,却让我特别动情,因为切身感受过。这个叫马斯塔拉的村落,在我的家乡大凉山(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很多村落也同样存在着,它们都非常贫穷。一样的家庭成员众多,一样的相信“巫医”,一样的有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踏出过大山。只是在大凉山,人们的主要作物变成了土豆,“巫医”叫作彝族的毕摩文化,读书需要翻山越岭。记得,好友吉古呷哈在之前的一篇小说《苏札的葬礼》里讲过这样的情节,苏札与妻子阿曼在挖一年的主要粮食土豆期间,苏札突然腹部疼痛难受,然后告诉阿曼有可能是野鬼作怪了,让她去找哥哥沙马毕摩来帮他治疗,可沙马毕摩到时,他已经静静地躺在床上死去。其实,稍有医学常识我们便会知道,他患得是急性阑尾炎。可至今,每年仍旧有大量的人死于此。在大山深处的他们,平日里生病主要依靠毕摩(彝族的法师)来做法事,以求消灾祛病。这样的场景,与马斯塔拉村那些相信辛亚加的村民并无不同。威廉·坎宽巴爱上科学事物,是从十三岁时拆收音机开始的,在反复的拆组过程中,他渐渐明白了收音机的工作原理。但他的科学道路走得并不顺畅,因为成绩不好,他只能上条件简陋的社区中学,中间又因饥荒和霍乱,中断了学习。在没有钱缴纳学费期间,他意识到自己必须学习点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便开始频繁去图书馆借书看,幸而看到了美国教科书《利用能源》,一本改变了他生活的书。威廉·坎宽巴把废品堆放场当作精神乐园,每天乐此不疲的前往添购做风车所需的工具,大多数人对他都是冷嘲热讽的,觉得他就是神经病,就是疯子。好在,他并没有放弃,为了改变现状,他继续坚持着自己的风车发电梦。当他把风车做出来之后,大家转而开始崇拜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大量媒体蜂拥而至的前来报道,甚至引起了TED的关注。这一切,改变了他的命运,整个人生因此而变得不同。但在获得优秀的教育机会,不断得以提升后,他还是选择回到了家乡,建设他的马斯塔拉村,让更多的村民们在科技中获益。山鹰组合有首歌叫《走出大凉山》,看完这本书后,我反反复复听了好多次。我想,我们努力的想去改变些什么,就是为了有一天更好的回归,让曾经养育我们的那片土地,那里的人们越来越好。PS:书评均为原创,未经本人授权,禁止转载!
  •     普通为何物?那才是真正正确的吗?你做得到么?为了创造出自己心中所藏有的美妙事物,不惧他人的嘲笑讽刺,也不畏现实的困难与等待的漫长。日复一日地努力,一天比一天更好,无限制地向前走,直到接近自己的理想也不能停息。就算实现了梦想也不会懒惰,只是那样日日都沉浸于枯燥的工作,找到其中的乐趣与自在,忘记他人异样的眼光与难听的议论,你有为追求这样生活迈出第一步并坚持无数步的勇气吗?哪怕现实如此残酷,哪怕未来如此渺茫,哪怕理想如此远大,也不惧路遥马亡。在这个富饶的中国里,许多人过着美好和谐的生活,却忘记了自己的追求。人们早已习惯了平庸的生活,随波逐流。在金钱和现实的压力下,理想早已成为了人人所不屑的事物。但一个非洲小国的少年用他的故事种下了理想的火种,不仅帮助周围的人踏出了追求理想的第一步,也让人理解到只要有追求,并为此付出实际行动,哪怕目前不会成功,也拥有战胜困难与困境的力量。他出生于一个倍受贫困与疾病困扰的小村庄,在那个巫术与魔法盛行的世界,黑暗与愚昧充斥着人们的心灵。坎宽巴也不是一开始就知道科学的存在,直到上学之时才明白科学和知识的奇妙之处。在动手拆录音机时理解了内在的工作原理,也打开了兴趣和理想的大门。他开始自学物理知识,并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为日后的制作风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制作风车的少年并不是学霸或者科学家,只是一个14岁辍学成绩不好家庭贫困只能上社区中学的少年。也许在很多人看来他的未来就是辍学后当一个普通的种地农夫,与贫苦相伴一生。但他并没有为此哀怨与抱怨,也没有呆在家里闷着脑袋闭门造车。他有自己的想法与目标,也有为之行动的勇气与决心。在那个村人都崇拜魔法和巫术的土地上,也许不会有人理解他的理想,“神经病”“疯了”村人们这样嘲笑他。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在旱灾中努力寻找粮食,人性的黑暗与现实的残酷又一次考验了他的内心,好在旱灾过后,他仍自主学习,为了制造风车而东奔西走。也许我们一生都没有机会遇到像坎宽巴那样的困境,不过我们可以学习他不惧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他在制造风车成功后获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机会,去外国学校学习,在世界性论坛上发表演讲,被美国教授发掘,学成归国的他并没有利用这些去找到一份好工作,而是回到了那个贫穷封闭的小村庄,把原本迷信巫术的故乡改善成新科学的殿堂。不得不说,他不仅创造了个人的未来,也创造了故乡的未来。他创造的风车不仅带来了光和电,还令村里的孩子和家人摆脱了黑暗与愚昧的命运,燃起了他们追求温暖美好生活的希望。
  •     少年的科学探索之路-评《驭风少年》(青少年版)文/信实的精灵生活永远难不住愿意为其苦心经营的人,除非你天生就是个懒蛋或者懦夫。在每天上班的路上都会看到地铁上有乞讨的人,其中不乏有太多年轻、没有任何残疾的年轻人,这种人,每次我只能说是我对他们有点嗤之以鼻。当然不是因为他们现在沦落到这种地步我瞧不起他们,而是因为他们是活生生的一个人,有手有脚,为什么不能靠自己的双手去给自己创造生活呢。即使现在没有任何技能,也可以去工地靠自己的劳力搬砖挣钱。假如再让他们回头去看看这个非洲小伙子坎宽巴的成长之路,但凡有点羞耻心的人都会懂得自己是有多么想不劳而获了。上帝或许在创造这个小伙子坎宽巴的时候就把一颗勇于探索、不懈追求、敢于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命运的心放在他的身上,他是一个奇迹,也是一个众多人学习的榜样。不可否认,提到我们平常所能接触和了解到的非洲印象里面,我们大脑就会充斥着一群黑色皮肤的小孩睁着无辜而又天真无邪的大眼睛望着我们的镜头,这是大部分走进非洲的摄影们为我们带回来的非洲很多地方的印象。那里贫穷、落后、封建迷信、各种妖魔鬼怪的魔法、巫术横行,孩子们甚至于连温饱都成为问题,更不用说在成长道路上遇到重大疾病或者其他天灾人祸的。所以,想要在那样的一片土地上健康地长大成人,首先这就是一个奇迹。其次,想要在饱受饥饿和各种瘟疫、疾病甚至于艾滋病折磨的情况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且为自己的将来所用,这或许真的只能是这样一个自小骨子里面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力量的小伙子坎宽巴所能做到的。这本书借助美国的自由撰稿人布赖恩•米勒(他还著有《为生存而斗争:刚果的战争和救援故事》等。曾做过新闻记者,在《哈泼斯》和《君子》等知名杂志任职。)之口向我们介绍了一位入选“35位非洲优秀青年领袖”的马拉维的小小科学家威廉•特拉维尔•坎宽巴(没错,他出生于1987年,跟很多年轻人几乎同龄)的故事。这本书详细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在相当贫穷落后的一个非洲西南部的城市马拉维的小乡村马斯塔拉村的男孩成长之路。没错,从他成长的环境、他周围的朋友们、他的家族、他村上的亲人们竟然都详细介绍,恰恰是这样介的绍反而更加让我们觉得他的探索发明之路过于不容易。他最终走出来那个愚昧落后的地方,为自己争得荣誉和一席之地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国家马拉维(这里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巫术、饥荒和瘟疫是这片土地的关键词。)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在一个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巫术、甚至于还有自己所谓信仰的国家里,他凭借着自己小时候的亲身试验,亲自打破巫术骗人的鬼把戏,开始相信科学,用道理和事实来分析问题。并且他凭借着孩童般的好奇心,从最开始拆开收音机零件进行学习,一点一点、一步一步走上了科学探索之路。他的成名和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小他就对很多新奇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对于一个接近于21世纪的非洲马拉维村子来说,事实上,只有大约百分之八的马拉维人家里有电,这些人也都往往生活在城市里。作为一个农村的孩子,他在晚上只能借助于几乎能够熏疼眼睛的煤油灯来学习,这激发了他看见能发光的东西就想探索清楚的求知欲。当地没有自己的供电系统,即使后来勉强从很远的地方可以通过来电,到了晚上依然是要断电的。这就意味着他即使是在当地通上电的情况下,晚上七点照样得去睡觉,不能学习。就在这种情况下,他开始自己的“发电探索之旅”。刚开始很不顺利,对于一个没有上过太多学的年轻少年来说,他甚至于连交流电和直流电都不能区分,然而,这些困难都不能阻挡他想要自己发电的梦想。最后,他一步步往前走,最开始研究的是电动自行车的车灯是如何通上电的,靠的是车轮持续的转动。他联想到假如可以借助于外界的力量来转动某一些部件,进而摆脱掉用人力来进行转动的机械劳动,那他岂不是就可以摆脱掉人的劳动,完全享受有电可以带来的一切活动。当地生活的艰难使得他离开了学校,然而他永远有一颗“躁动不安”不甘平庸的心。即使辍学在家,偶然发现的一本封面画着风车的教科书再次刺激了他脑中的某一个点:他想用自学的物理知识,打造一架会发电的风车,改变自己村子的供电环境,进而改变自己学校的学习环境,进而改变马拉维的很多农村的环境。他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让生活变个模样,没错,他最终做到了!小小的梦想能成就大事,只要仰望科学的力量。在科学的面前,巫术和迷信无可躲藏。在科学面前,即使他成功了,他还是觉得自己渺小无比。他觉得自己仍然需要学习很多的科学知识,这本书的后记里面,他进入达特茅斯学院进行深造学习。并且难能可贵的是,他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用自己的一己之力去鼓励下一代的追梦人。生活还在继续,只要努力,梦想之花终将开放!PS:作品虽有限,但均为原创。如需转载或者另作他用,请豆邮或664591856@qq.com联系本人。谢谢您的尊重~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想读
  •     good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