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当代阐释

出版社:赵庆元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2-11出版)
出版日期:2012-11
ISBN:9787514125177
作者:赵庆元
页数:448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政治经济学,从最广的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与交换的规律的科学。在这里,生产和交换这两种虽然不同却又在每一瞬间都互相制约并且互相影响的职能,作为经济曲线的横坐标与纵坐标构成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首先的对象。但是一方面,在一定社会生产和交换的方式与方法的基础上必然产生相应的产品分配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这种产品分配的方式方法也并不仅仅是生产与交换的消极产物,而是会反过来影响生产和交换的方式方法的产生和发展。这样,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交换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分配方式就构成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如果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这也就是说,构成政治经济学体系的一定的经济范畴必须是对这种在经济范畴之外客观地存在着的经济关系的反映。这正是历史唯物主义中唯物主义方法论原则的基本要求。事实上,我们知道,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目前有关经济科学的东西,是“只限于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而被恩格斯称为狭义政治经济学的东西,这种政治经济学已经在18世纪被重农学派以及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做了正面的阐述。无论这些狭义的政治经济学家们是否承认,他们之所以能够通过对既定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研究获得对“狭义的政治经济学”的“正面阐述”,正是因为他们在有意或无意间遵循和坚持了这种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但是,这些狭义的经济学家们又犯了同18世纪的启蒙学者一样的错误:他们不是把新的科学看作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关系和需要的表现,而是看作永恒理性的表现;不是把新的科学所发现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看作历史地规定的形式的规律,而是看作永恒的自然规律;他们不是从当时的历史地规定的关系中,而是从人的本性中引申出这些规律。但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主义原则来看,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一定的生产和交换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伴随着它所处的条件不断变化的;而随着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分配的方式方法也就必然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没有一种生产方式、交换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分配方式是一成不变的“坚实的结晶体”。由于研究对象的不断的变化,作为这种不断变化的对象的理论反映的政治经济学也就必须不断地变化。

内容概要

赵庆元,男,河北省井陉县人,1963年12月出生。1986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2005年获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法学硕士学位。现为石家庄经济学院社会科学部教授。曾经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晋阳学刊》、《求索》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历史的证伪——波普历史非决定论思想研究》(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年版)、《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历史唯物主义实证性质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等。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新时期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争论及其意义 第一节 新时期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争论的状况、实质及其特点 一、新时期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争论的一般状况与实质 二、新时期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争论的一般特点 三、新时期争论中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式及其影响 第二节 新时期深化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的正确思路与基本问题 一、新时期深化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的基本思路及其局限 二、新时期深化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的正确思路 三、新时期深化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 本书研究的主要问题、基本观点和基本结构 一、本书研究的主要问题与基本观点 二、本书的基本结构 第二章 劳动价值论的历史演变与理论内涵 第一节 劳动价值论的历史演变与理论转折 一、劳动价值论产生的历史与理论条件 二、劳动价值论的产生与第一次理论转折 三、劳动价值论的再一次理论转折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成 第二节 劳动价值论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实质 一、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局限 二、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继承与发展 三、劳动价值论核心理论实质的抽象及其意义 第三节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内涵及其意义 一、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慕本方法论 二、本质分析方法 三、抽象分析方法 四、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 第三章 价值概念的内涵与劳动价值论的前提澄明 第一节 抽象劳动与价值转形 一、抽象劳动与价值实体 二、抽象劳动的价值转形与价值作为社会关系范畴的存在 三、商品价值之内在形式与外在形式的区分及其意义 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关于价值本质问题的科学解释 第二节 供求关系与价值决定 一、供求关系向价值决定的介入 二、两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及其统一 三、供求关系作为商品价值决定的内生因素与“虚假的社会价值”问题 第三节 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之间关系解析 一、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之间关系问题争论的起因与实质 二、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之间关系问题的解读思路及其局限 三、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之间关系问题的正确理解 第四章 生产劳动与价值创造 第一节 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内涵厘定 一、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理论来源与基本内涵 二、新时期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争论及其根源 三、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内涵的重新厘定 第二节 科技、管理与服务劳动生产性的个案分析 一、科技劳动生产性的个案分析 二、管理劳动生产性的个案分析 三、服务劳动生产性的个案分析 第三节 复杂劳动及其还原 一、马克思的复杂劳动理论及其在新时期劳动价值论争论中的凸显 二、复杂劳动的还原思路及其评析 三、复杂劳动还原问题的重新解读 四、社会财富价值向量巨量增长与活劳动投入量减少之间矛盾的最终解决 第五章 劳动价值论的适用范围与生产价格转形问题 第一节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过时论”及其解析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过时论”的一般情势 二、新时期的经济变革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过时论” 三、新时期的政治变革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过时论” 四、现代西方经济理论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过时论” 第二节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三个暗含前提”以及适用范围争论的深化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三个暗含前提”问题 二、生产价格转形问题与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适用性的困境 三、生产价格转形问题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适用性的困境 第三节 生产价格转形问题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正解 一、生产价格转形问题的争论与两对总量相等问题 二、两对总量相等问题与商品价值的社会关系内涵 三、社会关系的决定作用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正解 第六章 劳动价值论的社会关系分析传统及其意义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历史演变与两种分析方法的对立 一、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历史演变 二、社会关系分析方法与技术关系方法的分歧与对立 三、社会关系分析方法与技术关系分析方法的分歧与对立在劳动价值论内部的体现 第二节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社会关系分析方法及其科学性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经济分析方法的社会关系性质 二、马克思社会关系分析方法的根本特征 三、马克思社会关系分析方法的科学性 第三节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社会关系分析方法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问题的时代凸显及其解读思路 二、中国现实经济问题根源的深层解读 三、马克思社会关系分析方法的重置及其意义 第七章 价值创造、价值分配与马克思的分配理论 第一节 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系与马克思一般分配理论的反思 一、私营企业主非劳动收入(利润)合理性问题的凸显及其影响 二、基于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不同关系对私营企业主非劳动收入合理性的解释及其矛盾 三、马克思分配理论的重新反思与界定 第二节 马克思分配理论的重新厘定 一、生产方式、分配方式及其决定关系 二、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及其在分配中的作用 三、私营企业主非劳动收入合理性问题的深层解读 第三节 马克思的分配理论与按劳分配 一、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基本内涵 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另类理解 三、按劳分配形式的历史演变 第八章 马克思分配理论的一般程式及“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论” 第一节 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产品或总价值分配的一般程式 一、社会总产品或总价值的分配与经济剩余分配传统 二、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产品或总价值分配的一般程式 三、劳资分配关系的变化与马克思的工资理论 第二节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论”浅析 一、“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论”的历史形成与基本内涵 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论”的深层检视 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论”的假象及其破解 第三节 现代西方经济学“经济人”假设的反思与批判 一、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及“经济人”假设在中国的影响 二、“经济人”假设的历史、内涵及当前批判的误区 三、“经济人”假设的重新反思与批判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当代阐释》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坚持和捍卫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理念和价值立场为原则,对新时期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争论的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并在这种系统分析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自己学术见解的理论观点。

作者简介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当代阐释》将新时期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争论归结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商品价值概念的内涵规定问题;二是社会财富价值向量的巨量增长与活劳动投入量减少之间的矛盾问题;三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适用性与生产价格转形问题;四是私营企业主以利润形式存在的非劳动收入的合理性问题。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当代阐释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