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历未必成功 低学历未必失败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119080376
作者:胜间和代
页数:147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从这两点出发,就可以判断评分的可信度。这一点不仅可以用于美食点评网站,还可以用于亚马逊网、乐天网等用户点评集中的网站。 此外,在进行这样的信息处理时,运用统计学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将经验融合起来。平均来说,4.2分的饭店比2.5分的饭店更美味。不过,还是以美食点评为例。单纯计算出评价人给出分数的算术平均值,也就是说,只是单纯算出所有人分数的平均数是不够的,还需要注意一下评分人本身的分类比例。 实际上,从“平均数”这个概念来看,我们熟悉和习惯的不仅仅有单纯的算术平均。比如,还有计算多年的成长率使用的乘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计算时速时使用的调和平均数。此外,平均数自身也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代表值,如果不和“中位数”、“众数”一起来考虑,单纯的平均数就会造成人们理解的不充分。 那么,在美食点评网上的评论,与其他餐馆点评网相比信用度更高,正是因为美食点评网在计算平均值时下了一番功夫。他们更侧重于信赖度高的评分数,同时弱化了信赖度低的评论。也就是说,信赖度高的评论具有更高的影响,新人或“托儿”的分数影响力较弱。 除了具有代表性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之外,我们必须掌握的还有“方差”。即使平均值很低,而方差较高,那也有可能是因为某些特定的人狂热支持这家饭店,或这家饭店受到了特定阶层的人的欢迎。 关于统计,我们在学生时代都学过。很多人可能觉得那是非常久远的事情。但我们对统计学等这些在实际生活中有用的学问还是学习得太少了,所以请尝试着掌握有关方面的知识。除了刚才提到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之外,还推荐大家掌握“检验”、“显著性水平”、“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等基本概念。这些对于理解大多数问卷调查和数据都很有用,我们可以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改变自己的行动。

前言

本书总结了所谓“聪明人”的秘密共同点。    如今,我们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各种不稳定因素,遇到突发事件也不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在这样的风云变幻中,我们可以依赖的正是“开动脑筋的方法”。    你的周围有这样的人吗?学历不是特别高,在学校的成绩一般,但特别具有智慧,实际操作能力和运用能力都很强,认识各种人物,知晓各种知识。大家都想要成为这样的人。但到书店一看,却怎么样也找不到关于如何成为这样的人的书籍,于是我就将自己的思考总结了下来。    人们的头脑中彻底被父母和老师植入了“学术型智慧”的思想。这种思想认为,高学历以及在有针对性的学习中取得好成绩非常重要。大家都想要顶着名牌大学毕业的光环。高中学校也以学生进人这些大学的升学率作为学校的卖点。    当然,从统计学上来说,并不能否认学术型智慧的人不擅长实际操作。他们有着处理问题的超能力和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对规定的问题给出答案,实际上非常简单。养成一定程度的程式化认知能力,并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量,那么无论如何也会有所成就。此外,考人大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踏踏实实做题”。也就是说,大家学习的是如何舍弃难做的20%的题目,进而有效解出剩下的相对简单的80%。    而且,这一问题也不仅限于日本。所谓的学术型智慧的最大问题,正是在于回避难题、破解易解问题的倾向,以及“假装已经解决了”难题。草根型智慧    与学术型智慧相对应的就是“草根型智慧”。和美国人交谈时,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句子,就是He is a street smart person,翻译成中文就是:那家伙,真有两把刷子。    翻阅辞典,可以得到对street smart的解释是:非常懂得人情世故,理解他人的行为,在任何状况下都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自立心非常强,却又并非喜好独来独往。    我们将草根型智慧的要素分解来看,大致上可以将其分成以下三点:    1.理解和判断状况的能力    2.善于掌握他人情绪的微妙变化    3.自立心强,却不特立独行    本书总结了这些“聪明人”的秘密,正是指的草根型智慧。可惜的是,在学术型智慧的考试中,草根型智慧的能力只有极小一部分可以胜出。    学校的成绩有一个问题,在于无法计算投入和产出的功效,即所谓的生产效率。也就是说,虽然能知道结果是何种程度,但为了得到这一结果,使用了多少时间,在这一点上,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    在美国哈佛大学,成绩最好的一群人都是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在各种工作中担任实习生,毕业后不用去大企业就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和脸谱网站创办人马克·扎克伯格,都是在念哈佛时就开始了创业。    而在日本,东京大学、法学系毕业后,很多人都当了官,自主创业的人是少数派。当然,日本是一个没有创业传统的国家,这一点也是事实。但更大的原因是,创业既没有“问题”又没有“答案”,对于学术型智慧的人来说是会选择避免的情况。对于他们来说,国家公务员考试、外交官考试、司法考试等这些有目标、有方法、更简单的考试,更符合自己的技巧模式。    和创业比起来,在大企业工作或当官,相对来说需要解决的问题都有固定模式。说得更明确一点,这些所谓的成绩好的人,他们的优点就在于可以迅速回答出固定问题的答案。从麦肯锡的招聘考试来看    我之前工作过的麦肯锡,应聘者在达到了笔试合格分数线之后,在面试中就会遇到案例题,需要当场回答。大概有四至六名面试官向应聘者提问并评价其答案。也就是说,在面试中考官所看的,是针对面试题目,考生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给出的定义和发现,就是具有针对性的解决能力。    因此,在麦肯锡的这种招聘考试中,那些只善于进行“程式化考试”的人会落选。实际上,我在参加面试考试时,对于咨询知识中最基本的“MECE分析法”和“假说”等概念都一无所知,却仍被录用。    进入公司后,我问面试官:“为什么会录用我呢?”几个考官都回答:“你的回答很独特。”    在面试中考官问道:“电子货币会普及吗?”我的回答是“一定会”,理由是:货币从古代的贝壳开始,演变成金属,然后又有了纸币,货币的历史和便利性,会随着信用系统的建立而发生转变。我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这样的过程,最后说:“在确保信用的情况下,每个个体不会放过更加具有便利性的物品。”    同样,针对“电子商务会普及吗?”这一问题,我的回答同样是“一定会”。考官又问为什么,我的解释是:“实际上,我昨天就通过因特网从加拿大买了撞球。国内外差价达两倍以上,产品质量还完全不同,对于掌握了新方法的人们来说,想不普及都难。”    通常,对于习惯了咨询公司面试的人来说,一般都会对市场规模、外国案例、工作流程和制度状况进行说明,然后是对未来的设想。这些都是别人的思想,完全没有接触到实际的东西。提问的都是咨询界的专家,如果说不出点儿特别的,他们不会被打动。    但我的回答没有任何数据,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以一定的主线来推测未来,而且,在数据都不确凿的基础上找到了出发点,形成了自己的思考。面试官们的一致意见是:“这个人稍微有点奇怪,进人公司后,我们和她本人可能都会遇到点儿麻烦,但她是个有趣的人,录取吧。”    在麦肯锡的招聘考试中,重视的是答案的根据和观点的独到,也就是判断这个人是不是个草根型智慧的人。其原因就在于,除了咨询师必要素质以外的部分,都可以通过短时间训练出来。而草根型智慧的部分却需要更长时间的训练,因此从这一点出发,麦肯锡更加重视草根型智慧的能力。    也就是说,虽然没有很好的答案,但通过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表达出了自己的见解,给出了自己的创意,表现出了自己的立场,这种能力比起单纯的学校成绩优秀来更加稀缺。    麦肯锡以选拔这样的人才为主的原因,也就是在于解决企业的课题时,需要提供这种思考方式的服务。可惜的是,很多人从好大学毕业,进人大企业,拥有迅速解决较为容易问题的技能。但一旦面对答案不明确的课题,要通过自己去发现和寻找明确的答案,需要集中精神着手解决问题时,他们就很不习惯了。掌握技巧,后天习得草根型智慧的能力    那么,这种草根型智慧的能力是否可以后天掌握呢?    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从思考方式和思考着眼点就可以开发这一能力。只要在一次尝试中明白了技巧所在,思考方式和看问题着眼点的习惯就可以更加务实地向草根型智慧发展。    我认为,这种可以得到训练的草根型智慧能力,只能是在学校教育之后进入社会才能学到,这一点真的是社会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因为大学的学习很多都是在课堂上听讲、写论文,进行辩论的机会非常有限。    与其他拥有同等经济实力的国家比起来,日本的孩子受到了父母和社会的过度保护。这就是问题形成的背景之一。    尽量不让孩子吃苦,尽量保障孩子安全,事先把将来会成为问题的事情剔除,这是日本社会中存在的非常强烈的看问题倾向。结果是,反而妨碍了孩子们的自立。事实上,发达国家中,靠父母养活的孩子较多的国家,如日本、韩国、意大利等,都是在传统观念中具有过度保护孩子的意识。做知识生产力高的人    让我们再次回到“聪明人是怎样一种人”这个问题上来。不可思议的是,我们是不是在五分钟的谈话中就能差不多感觉到说话人“是否是聪明人”呢?还有,很多人在一起时,我们可以发现,大家认为某人是聪明人,那么其他人可能也这样想,反之亦然。    那么,我们是从哪里得到线索的呢?    我的假设是,大家都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观察的:一是说话人拥有多么丰富的客观信息,二是从这些信息中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和行动。    然后,说话者对自己来说是怎样一种关系,能不能将其视为自己的同伴;若是将其视为同伴,该对其作出怎样的回应;今后自己与其相处时,需要花多大气力……这些都需要大家在心里有所盘算。    但不论对男人还是女人,我们都会感觉到“漂亮”之人的魅力;对于“聪明”的人,我们多少会怀有一些反感和嫉妒,却还是会存有某种程度的敬意。    知识生产力高的人,也就是拥有很好的“投入”,并能活用这些“投入”产生更加优秀的“产出”的人,我们称之为“聪明”人。    我们为了和聪明人对抗,或为了让人觉得我们是聪明人,“投入”和“产出”两方面都很有必要。    每个人对何为“优秀”的思考和判断是不同的。我考虑的“优秀”,是可以明辨世间的真伪,获取其他人注意不到的信息,或从各种各样的信息中提炼出有用信息的能力。    比如,我在和人说话时,针对人们容易忽略和错过的问题,或完全注意不到的问题,我都会用数字表示,或用统计图表表示,用展示客观数据的形式讲述,这样我就能给人留下我是个“聪明”人的印象。    有人会问我:“你为什么会对数字记忆得如此好呢?”实际上,我特别不善于记人的名字,固定名词也基本上很难记住,但数字能进入我的脑中。因为数字都不是单纯的随机数字,而是具有相关性的数字。就像历史年号和事实编成顺口溜记起来会非常顺口那样,能表现某些情况的数据是哪些数字,只要是理解了前后的背景和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即使小数点后的数字不是很清楚,但只要是百分数或两位数字,就一定会在我脑中保留下来。    此外,为了客观地进行思考,别人说的话和教我的东西,我都会积极地“批评性”看待,即抱着怀疑的态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的认知都有盲点,为了让自己所处的位置得以保障,人们都会无意识地撒谎或只是说出对自己有利的话。养成确认信息的习惯    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养成对听到、看到、读到的信息进行确认的习惯。或听闻了这一阶段尚未进行确认的信息,在将其理解为未确认信息的基础上,将其和确定的信息在脑中加以区别对待。    实际上,世界上的信息和对问题的回答大部分都沉睡在公开的信息当中。我们想要寻找的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大部分都可以通过报章检索、网络检索、论文检索、书籍阅览来找到。但很多人都没有探索的习惯,因此也就无法找到答案。    比如,有一年夏天,我的手腕被蚊子咬肿了。很多人给出了很多不同的建议,比如冷敷、放任不管、涂药、不涂药更好等等。我在脑子里将这些信息归纳为“未确认的信息”,在此基础上,我以“蚊子过敏”为关键词进行了检索。    得到的答案是:对蚊虫叮咬的反应因人而异,严重的人可能从指间到手腕全部都会肿起来。有人会肿24小时以上,有些人20分钟就消肿了。在没有专业医生的情况下,大家都是以自己的情况做出判断,或是从自己周围小世界的情况出发给出建议。至于“肿到什么程度需要去看医生”这种判断,还是需要自己来做。    此外,对于外用固醇类的强力药,一般过敏性皮肤疾病症状一涂就见效,但过度使用以及乱用都会带来副作用,而不涂外用固醇类药的弊端也很明显,这需要一并进行分析。    很多人一定会想,这不过是“被蚊子咬了”,不用这样夸大其词,我却将其视为“定义问题”。    也就是说,首先将这个问题定为“被蚊子咬了,手腕肿大的情况下,应急措施需要如何做,是否需要看医生”,然后再通过思考去找到答案,这就是草根型智慧的开端。    参照自己的事例记住一连串的信息和知识,当下一次别人也处于同样状态时,我们就可以客观地给出建议:不需要过分担心,到了何种程度必须去看医生。若是按照别人说的去做,情况有可能变好,也有可能变坏,这对实际运用没有好处。    过去,像这样的知识都是需要查阅百科辞典或专业书籍,或是找认识的医生咨询才能得到。网络检索真正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用脑的方法。正因为如此,是否养成了遇到一点问题就马上进行检索的习惯,对于几年后、几十年后这个人的知识储备有着非常重大的联系。    像这样,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从过去已知的信息中得到答案。虽然这是事后诸葛亮的做法,但这些是埋没在巨大信息量中的一点点金子般的信息,因此简单撒网不行。通过不断训练,就可以看出信息与信息之间联系的端倪。    即使针对问题的回答尚不明确,也可以找到回答问题的提示。这不仅限于网络检索,在日常生活中,走路时、思考时、看到物体时,都有可能寻找到答案。    最有名的案例就是,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契机是“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而阿基米德发现浮力的法则,是因为看到了“洗澡水从澡盆溢出来”。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多大程度地留意并发现信息,这些信息又可以起到多大作用,这对每个人的知识“投入”量和质量都会有巨大影响。    也就是说,是否拥有将生活中的提示记在脑海里的习惯,决定了是否具有将信息进行收集的能力,是否具有将收集来的信息和解决问题进行关联的能力。

后记

至此,我写了变聪明的方法和实践。很可惜,对于那些期待“立竿见影”效果的人来说,我这里并没有特效药。若是期待从我这里得到“对谁都适用的万能魔法方法”,那看这本书也不会得到您想要的结果。    以前有传闻说“吃金枪鱼会变聪明”,考生的家长就会特意让孩子吃金枪鱼。不过,您知道吗?实际上,日本人吃金枪鱼过多。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日本人体内的水银残留很高。虽然不至于对健康造成损害,但这足以说明食品也会带来风险。而且,若是偶尔吃一点金枪鱼脑子就会变聪明,那不如赶紧将其中的成分制成维生药丸吃下去更好。吃金枪鱼对变聪明没有太大的效果,这一点大家应该明白。    我阅读过戴尔·卡耐基、斯蒂文·科威、拿破仑·希尔、詹姆斯·艾伦、大前研一、神田昌典和田秀树等的著作,也阅读过除此之外的很多关于自我启发的书。我尝试了其中各种不同的方法后,进行了取舍选择,并将其落实到了自己的行动中。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只有靠自己思考和努力才能找到最佳的方法。阅读了这么多人写的书,我在思想上受到了很大启发。而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来,虽然很多书中介绍了很多具体而详尽的方法,但那只是特定情况下的最佳方法,无法保证对我以及我目前所处的时机来说合适。况且,这些书中的有些方法截然不同。    此外,这本书中介绍的实践案例,实际上也是对我们头脑思维的“概念操作”训练。若我们只是解决了一个实践案例中的问题,是无论如何也不能马上成为草根型智慧人。但是,要成为草根型智慧人,就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新事物和挑战新问题来实现。磨炼这些“细枝末节”非常有必要。而且,这些“细枝末节”,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同。因此,只能通过自己才能开发出适合自己的训练模式和方法。    有些人耳朵好使,有些人嗅觉敏感,还有人眼睛很好。对于A方法,有合适的人,也有不适合的人。正因为如此,首先是尝试,如果发现不好使,那改正就行。经验绝对不会白费。    几年前,在我身上发生了一个关于体验新事物的故事,也可以说是我的“下海经历”。我在经济咨询行业从业将近20年,但走上“台前”,在很多人面前演出,也就是正式开始“上电视”,还是2009年的事情。    为了积累经验,我从2009年初开始的大约一年时问里,除了娱乐节目以外的电视节目我都尽量参加。即使是娱乐节目,若是有关经济的(尤其是通货紧缩)话题,我也会试着参演,并为做好节目而努力。这对于我来说是新的尝试,而且我也不是那种必须上电视出风头的性格。老实说,真的很累。年中时,我心里一直想:已经不行了,我不想干了。但我又一想,半年对于学习来说还是不够的。于是,我没有就此停止,而是尝试着再干半年。这样,在仅剩的半年里我反复去上我很不习惯的电视节目。很可惜,世上没有《上电视的绝招》这种书,我只好通过自己的经验进行摸索,听取共同演出者和熟识艺人的建议,勤奋刻苦地进行自我改善。    这样,我逐渐明白了,对于我来说,哪些是适合我的节目,哪些是我不适合的。然后,我的结论就是:“我的原则是,只参加给我非常多上镜时间的节目,这一节目的收视群体必须包括商务人士。除此之外的节目我都不参加。”    为什么上镜时间对我来说是必要条件呢?因为我知道,我的意见如果只是三言两语的短评,就很难准确地传递出去。我的长处,不在于说一些简短犀利的评论,而是认真深入地分析一些事儿。同时,若不是有关经济方面的内容,我的知识也派不上用场。因此,如果不是商务人士看电视的时间段,我上电视节目也就没什么意义。    此外,我还受到了一个很大的冲击。那就是在这一年时间内,我持续上电视,但我的产品销量却没有因此而提升。也就是说,我的目标顾客和我所上的电视节目不合拍。    按照我开始上电视当初的假设,通过上电视,我的顾客会增加,书的读者会增加,参加讲座的听众也会增加。当然,我没有想过顾客会有迅猛的增长,但增长的可能性应该是很高的吧。    经过半年上电视的实践,我明白了其中的缘由。结论就是,“事实真的很残酷,花费的时间没有‘钓到鱼’”。正因为如此,我很想不干了。但我又一想:“我不要因为没有效果就撤退,我要在方法上下一番功夫,再试半年。”    随后,我更加积极地参加节目策划,开始尝试新的工作方法。我既有的经济知识和电视节目融合的增效效果慢慢显现了出来。    比如,在NHK教育电视台的《工作建议》节目中,我通过改变节目的形式,使节目收视率有了很大改善。我积极提出客座嘉宾人选的建议,改变了过去温和的提问方式,在地上波(地面电视)节目收视率中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我还在节目中使用了经济学用语和专业术语,让职场精英和成功人士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解释各种经济用语。结果,受众开始增加,尤其是目标受众——30岁年龄段的观众增加显著。    此外,我在朝日电视台“拜托!排行榜”节目中也担任了常规嘉宾。这是一个我意料之外的节目。出版社介绍给我的节目,我很难拒绝,于是就硬着头皮接下了。最开始,节目负责人让我讲些自己想讲的东西就好了,于是我谈了一些关于畅销书和白色家电的事情。加上这个节目本身是一个受欢迎的节目,尽管在午夜一点播出,我主持的栏目竟然获得了8.9%的收视率,这种收视率至今仍然如传说一般。    从这个节目我得知一个情况。那就是以前电视节目中所谓的“家电达人”艺人,都是以男性为主,而且他们都只是对AV(视听)家电非常熟悉,基本上没有人使用过干燥机、电饭煲、微波炉、GOPAN面包机这类白色家电,也就自然没人能评论这类家电中推出的新品。    另外,我还策划并制作了一个节目,名字叫“这些小知识,最好这一辈子不要用到”。在这一节目中,我主要介绍风险管理中的一些必要的基本知识,比如如何处理离婚问题、如何处理外遇问题等。这个栏目也受到了观众的好评,甚至其他电视台或节目也有效仿。    最后,我还有一个大的突破,那就是我担任了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东京电视台的“BS日本”栏目中,我主持了“胜间经济研究所”的“成功商务人士”节目。我将娱乐节目创新成了经济资讯类节目,开创了将Ustream和twitter运用到了节目的先河。    实际上,“胜间经济研究所”的概念来自于2010年火爆的池上彰的节目。也就是说,将一件事情慢慢地讲得通俗易懂。但我的长处是在短时间内输出大量信息,而“胜间经济研究所”却和我的强项不吻合。于是,我将节目换成了谈话类资讯节目,很好地运用了我自身的优势。    在这里举出上电视的例子,我想要表达的重点是:草根型智慧,不会去使蛮力,而是会进行带有策略的努力。这种战略性是从失败中进行学习,而且以能够活用自己强项的地方为战壕,依靠规律来实现目标。    除此之外,我还作为常规嘉宾出席TBS的“精打细算的学术”这一节目。在收视率很低时,我和节目组成员一起进行了样本调查,非常深刻地反省思考,搞清楚了对于观众来说哪些才是有价值的内容。    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在这一节目的时间段内,主要观众是50岁以上的女性,节目内容必须让他们感到“有趣,有意义,能学到东西”。也就是说,以“交通拥堵”、“学习速读”为节目内容,根本无法提起他们的兴趣。因为他们平时不怎么出门,都是儿孙来看望他们,拥堵不拥堵,他们根本看不到。而对于读书,他们本来也没多大兴趣。而另一方面,关于家电使用、电费的缴纳等信息,贷款、房屋、保险等生活信息,他们却非常感兴趣。    反复尝试实践,尝试思考,尝试挑战,让我这种“脚踏实地的笨菜鸟”在电视圈生存了下来。    总之,大众媒体也好,书籍也好,灌输给受众太多关于“轻松修行”的思想。动不动就告诉受众:只要这样做就能成功。很可惜,这即使不是完完全全的谎言,也一定不是一句真话。不努力就能有存款,就能变聪明,变瘦,变成有钱人,这些统统都是子虚乌有。如果真能如此,这世界上,聪明人、身材好的人、有钱人就会遍地都是。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这就是“轻松修行”并不存在的最好证据。    所有的结果都是靠常年努力积累,然后才开始崭露头角。最快的也要几个月,迟的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    那么,想要掌握“草根型智慧能力”,可能最少五年,肯定要花将近10年才能成功。不过,一旦养成习惯,在各种场合下储备的机会就会自然出现,可能拥有存款也不再是梦想。    比如,在各种关于商品销售的建议中,如何才能剔除掉那些杂音,听到自己客户最真挚的看法呢?在我们之前的教育中没有教过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而草根型智慧能力,就是可以自然将一般的事情和对自己有用的事情区别开来的能力。    日本的通货紧缩状态已经持续了10年以上。通货紧缩,经济停滞,新陈代谢无法进行。结果,日本的市场规模日渐萎缩,拥有既得利益的人就要分市场上的蛋糕。没有战争,就只能靠学历和考试标准分这些学术型排名来排资论辈。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滋生避免竞争的机制。这实际上和过去对美开战前的日本陷人的社会状况非常相似。决定对美开战的所谓大本营联络会议,全是由学历精英官僚们构成的。这些秀才们完全靠数据驱使,却没有注意到对美开战可能会导致国家灭亡。非常可怕!    能打破这一局面的,正是草根型智慧人才。在公司内他们非常活跃,他们可以创业促进产业发展。    在美国,在欧洲,比起学术型智慧的人,草根型智慧的人要比我们想象中更加占据社会的领导地位,他们更加出世。从高中毕业做接线员兼职开始,靠着自己的才能成为正式社员,然后担当管理职位,靠着公司的支持进入经管学校学习企业管理的人,并不是个例。在世界陷入金融危机恐慌之时,挽救高盛集团的救世主——希德尼·詹姆士·韦恩伯格,在当地公立中学读了两年书后退学,此后就再也没有上过学。    在日本,公司采用的是“毕业一经录用就终身雇佣”的形式。这一形式本身的倾向,就是学术型智慧人在实际工作中能成为精英。老实说,我觉得这正是日本竞争力停滞的一个重大原因。不愿冒险的学术型智慧人才领导政府和企业,才使政府和企业无法发挥实力。    为了建立一个和学历无关、人人能发挥实力的社会,我觉得应该淘汰那些只拥有学术型智慧的人。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学术型智慧人要奋发起来,努力认清形势,着手捍卫自己的既得利益,这就需要抓住重点、切人要害的力量。    希望尽可能多的人能阅读这本书,同时也希望大家都能明白“草根型智慧”的重要性。

内容概要

作者:(日本)胜间和代(katsuma kazuyo) 译者:陈丝纶  胜间和代(katsuma kazuyo),1968年出生于东京。经济评论家、注册会计师。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商学院,早稻田大学财经MBA。19岁即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当时是历史上最年轻的注册会计师)。21岁起先后在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麦肯锡公司、大通银行、摩根大通证券任职,最终成为独立经济评论家。2005年被华尔街日报评选为“世界最应关注的50位女性”。2006年荣获“雅芳女性大奖”。2008年荣获“最佳母亲奖”。著作有《效率提高10倍的新理性生产技术》、《拒绝的力量》、《不要把人生都交给公司》等。

书籍目录

序言 聪明的生存方式 草根型智慧 从麦肯锡的招聘考试来看 掌握技巧,后天习得草根型智慧的能力 做知识生产力高的人 养成确认信息的习惯 第一章 聪明人的七个习惯 聪明人的习惯一 将事物概念化 聪明人的习惯二 拥有锋利的“奥卡姆剃刀” 聪明人的习惯三 头脑中拥有充实的数据库 聪明人的习惯四 掌握调动脑中知识的契机 聪明人的习惯五 经常摸索新方法 聪明人的习惯六 对数字敏感,尤其是矢量数字 聪明人的习惯七 冒险家 “聪明与否”关乎你的收入 决定IQ的条件 第二章 聪明人的七项技巧 聪明人的技巧一 绝不对信息囫囵吞枣 电视节目的问题出在哪儿? 尝试自己论证 世上没有轻松修行 远离电视的理由 聪明人的技巧二 善于处理意外 传送带“坏了” 认识所处的形势——“生存模式” 消除“总务部长问题” 自找失败,训练自己 聪明人的技巧三 拥有自己的意见,不左右他人的意见对无聊的事物也乐在其中 聪明人的技巧四 “不通情理”,生产力却很高 聪明人的技巧五 善于将经验和概念相结合 聪明人的技巧六 看清目标重点,自己找到通往终点之路 聪明人的技巧七 人格的闪光点和办事效率,让人魅力十足具有慧眼识人和物的能力 第三章 带来新思维的七个视角 孙正义和三木谷浩 尝试分析铜锣烧 带来新思维的视角一 对知识抱有无穷的兴趣 带来新思维的视角二 批判式思考 带来新思维的视角三 概念操作能力 带来新思维的视角四 数据收集能力 带来新思维的视角五 形象思维能力 带来新思维的视角六 数字化能力 带来新思维的视角七 语言能力 人的能力需要杠杆作用 第四章 变聪明的七种方法 草根型智慧的能力,只有充分认知才能习得 变聪明的方法一 享受知识和教育,坚持学习 变聪明的方法二 增加“概念词汇” 变聪明的方法三 尝试自己看、自己听、自己思考、自己行动让我们来看看海藻糖 变聪明的方法四 提高每分钟的信息处理量,不要吝惜投资将自己的资金再投资给自己商品的价格,因人而异 变聪明的方法五 在自然建立的人脉中学习 变聪明的方法六 掌握草根型智慧人才的生活习惯 变聪明的方法七 在真正意义上做到“诚实”和“正直” 说谎的人,管理成本高,因此价值会打折扣 信用的余额和银行账户的余额成比例 结语 只有靠自己,才能找到真正适合的方法论 

编辑推荐

《高学历未必成功,低学历未必失败》总结了所谓“聪明人”的秘密共同点。如今,我们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各种不稳定因素,遇到突发事件也不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在这样的风云变幻中,我们可以依赖的正是“开动脑筋的方法”。你的周围有这样的人吗?学历不是特别高,在学校的成绩一般,但特别具有智慧,实际操作能力和运用能力都很强,认识各种人物,知晓各种知识。大家都想要成为这样的人。但到书店一看,却怎么样也找不到关于如何成为这样的人的书籍,于是胜间和代就将自己的思考总结了下来。

作者简介

《高学历未必成功,低学历未必失败》总结了以些“聪明人”的秘密,指的是草根型智慧。可惜的是,在学术型智慧的考试中,草根型智慧的能力只有极小一部分可以胜出。你的周围有这样的人吗?学历不是特别高,在学校的成绩一般,但特别具有智慧,实际操作能力和运用能力都很强,认识各种人物,知晓各种知识。大家都想要成为这样的人。于是《高学历未必成功,低学历未必失败》作者胜间和代就将自己的思考总结了下来。


 高学历未必成功 低学历未必失败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3条)

  •     这本书强调的是草根型智慧。说好听的这是自我提升,说不好听的就是生存竞争和功利。如果成功者都是这样教育子女的,我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富人越富,穷人越穷。
  •     胜间和代写的书都很好~
  •     作者很牛,喜欢胜间的书!
  •     和作者其他的商业书籍一样,观点新颖,值得一读。
  •     胜间的书,娴熟的应用金字塔原理,让人看的还是比较舒服的。
  •     这本没有作者之前的书好,很多东西翻来覆去的说,看多了,就没感觉了
  •     多学学
  •     低学历未必失败,也时常这样鼓励自己,但有的时候,自己都未必那么坚定相信!想看看知名的、最受关注的女性经济学家 胜间和代如何解读这个命题。屌丝也能成功?当然!
  •     听说这个日本人是个很成功的女强人。希望她的书能对我有些帮助。
  •     女神的书,对我帮助挺大的
  •     这是用博客的文字来集结卖书吗?草根性智慧的习得与学院派PK
  •     胜间和代的优秀作品
  •     #书单# Book188《高学历未必成功 低学历未必失败》胜间和代 在真人秀《飞黄腾达》后又一次接触到草根智慧与学院智慧的对话。作者用心总结了大量案例、理论,从知识管理、学习力、思考力等方面,阐述了学历不重要,关键是如何持续转变思维,变得更“聪明”,以更好的在世间存活。是本讲如何自我改变的书 *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