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短篇小说选(台湾文学丛书)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2
ISBN:SH10173-318
作者:白先勇
页数:341页

内容概要

白先勇(1937,7,11~),当代著名作家。广西桂林人。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
白先勇7岁时,经医诊断患有肺结核,不能就学,因此他的童年时间多半独自度过。抗日战争时他与家人到过重庆,上海和南京,后来于1948年迁居香港,就读于喇沙书院。不久之后在1952年移居台湾。
1956年在建国中学毕业后,由于他梦想参与兴建三峡大坝工程,以第一志愿考取台湾省立成功大学(今国立成功大学)水利工程学系。翌年发现兴趣不合,转学国立台湾大学外国文学系,改读英国文学。1958年毕业后,他在《文学杂志》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金大奶奶》。两年后,他与台大的同学欧阳子,陈若曦,王文兴等共同创办了《现代文学》杂志,并在此发表了《月梦》、《玉卿嫂》、《毕业》等小说多篇。。
1962年,白先勇的母亲马佩璋去世。据他自传文章《蓦然回首》提及,“母亲下葬后,按回教仪式我走了四十天的坟,第四十一天,便出国飞美了。”母亲去世后,他飞往美国爱荷华大学的爱阿华作家工作室(Iowa Writer's Workshop)学习文学理论和创作研究,当时父亲白崇禧也来送行,也是白与父亲最后一次会面。
关于母亲的去世,他感受到“母亲一向为白马两家支柱, 遽然长逝,两家人同感天崩地裂,栋毁梁摧。出殡那天,入土一刻,我觉得埋葬的不是母亲的遗体,也是我自己生命一部份”《蓦然回首》,以致初到美国时,无法下笔写作。直至同年圣诞节于芝加哥度假,心裏感触良多,因而再次执笔,写成《芝加哥之死》,于1964年发表。论者以为,这是他的转型之作。夏志清称此文“在文体上表现的是两年中潜心修读西洋小说后的惊人进步”,而“象徵方法的运用,和主题命意的扩大,表示白先勇已进入了新的成熟境界”。
1965年,取得爱荷华大学硕士学位后,白先勇到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国语文及文学,并从此在那里定居。他在1994年退休。1999年11月1日发表《养虎贻患——父亲的憾恨(一九四六年春夏间国共第一次“四平街会战》之前因后果及其重大影响)”(台北《当代》第147期)一文,为父亲白崇禧立传。今天白先勇的家族大多居住在台湾。
白先勇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白先勇吸收了西洋现代文学的写作技巧,融合到中国传统的表现方式之中,描写新旧交替时代人物的故事和生活,富于历史兴衰和人世沧桑感。
2004年,由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一部作品集《青春·念想——白先勇自选集》,以及新作《奼紫嫣红牡丹亭》。白先勇喜爱中国地方戏曲昆曲如《牡丹亭》,对于其保存及传承,亦不遗余力。
评价
旅美学人夏志清教授曾说:“旅美的作家中,最有毅力,潜心自己艺术进步,想为当今文坛留下几篇值得给后世朗诵的作品的,有两位:於梨华和白先勇。”他甚至赞誉白氏为“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五四以来,艺术成就上能与他匹敌的,从鲁迅到张爱玲,五,六人而已。”
欧阳子认为,“白先勇才气纵横,不甘受拘;他尝试过各种不同样式的小说,处理过各种不同类式的题材。而难得的是,他不仅尝试写,而且写出来的作品,差不多都非常成功。……白先勇讲述故事的方式很多。他的小说情节,有从人物对话中引出的《我们看菊花去》,有以传统直叙法讲述的《玉卿嫂》,有以简单的倒叙法 (flashback)叙说的《寂寞的十七岁》,有用复杂的「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 )表白的《香港——一九六○》,更有用“直叙”与“意识流”两法交插并用以显示给读者的《游园惊梦》。……他的人物对话,一如日常讲话,非常自然。除此之外,他也能用色调浓厚,一如油画的文字,《香港——一九六○》便是个好例子。而在《玉卿嫂》里,他采用广西桂林地区的口语,使该篇小说染上很浓的地方色彩。他的头几篇小说,即他在台湾时写的作品,文字比较简易朴素。从第五篇《上摩天楼去》起,他开始非常注重文字的效果,常藉著文句适当的选择与排列,配合各种恰当‘象徵’(symbolism)的运用,而将各种各样的‘印象’(impressions),很有效地传达给了读者。”
关于同性恋
白先勇曾在香港公开表示自己为同性恋者,但在台湾公开场合极少提及自己的性倾向。白先勇曾说,他相信乃父知道其同性恋倾向,但并没有真正和他谈论过此事。
白先勇唯一的长篇小说《孽子》(1983年)除骨肉亲情外,书中对于台北部分男同性恋社群的次文化,以及同性性交易等情节不避讳的描写,格外引人注意。《孽子》以一名因其同性性倾向遭乃父逐出家门的少男「李青》的视角,讲述一群以1970年代台北新公园为集散地,不为主流社会所接纳的男同性恋者的故事;而作者对于父子亲情的描写,亦为本书之主题。2003年,台湾公共电视台将其改编拍摄为同名电视剧,引起社会上各种关于同性恋议题的谈论。
在2002年的《扬起彩虹旗》新书发表会上,台湾同性恋权益运动者陈俊志指责白先勇与舞蹈家林怀民对台湾同志运动没有尽心尽力。然而,关于出柜名人在同志权益运动中之社会义务,各方看法殊异。
出版履历
2004年,《奼紫嫣红牡丹亭》在大陆出版。
1984年,《明星咖啡馆》散文集出版。
1983年,出版长篇小说《孽子》。
1982年,《白先勇短篇小说选》出版。
1980年,《白先勇小说选》出版。
1978年,《蓦然回首》散文集出版。
1976年,出版《寂寞的十七岁》小说集。
1971年,作品开始被译成英文(第一篇为《谪仙记》),其作品陆续被译成英文,韩文,德文等语言。同年,出版《台北人》短篇小说集。
1968年,出版《游园惊梦》短篇小说集。《台北人》,小说集
主要著作
《夜曲》——刊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一九七九年。
《孽子》——长篇小说《孽子》开始连载于《现代文学》复刊号第一期,一九七七年。
《秋思》——刊中国时报,一九七一年。
《国葬》——刊现代文学第四十三期,一九七一年。
《花桥荣记》——刊现代文学第四十二期,一九七○年。
《冬夜》——刊现代文学第四十一期,一九七○年。
《孤恋花》——刊现代文学第四十期,一九七○年。
《满天裏亮晶晶的星星》——刊现代文学第三十八期,一九六九年。
《思旧赋》——刊现代文学第三十七期,一九六九年。
《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刊现代文学第三十六期,一九六九年。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刊现代文学第三十四期,一九六八年。
《梁父吟》——刊现代文学第三十三期,一九六七年。
《岁除》——刊现代文学第三十二期,一九六七年。
《游园惊梦》——刊现代文学第三十期,一九六六年。
《一把青》——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九期,一九六六年。
《谪仙记》——《纽约客》首篇,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五期。
《火岛之行》——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三期,一九六五年。
《永远的尹雪艳》——《台北人》首篇,刊现代文学第二十四期,一九六五年。
《安乐乡的一日》——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二期,一九六四年。
《香港:一九六〇》——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一期,一九六四年。
《上摩天楼去》——刊现代文学第二十期,一九六四年。
《芝加哥之死》——刊现代文学第十九期,一九六四年。
《那晚的月光》——又名《毕业》,刊现代文学第十二期,一九六二年。
《寂寞的十七岁》——刊现代文学第十一期,一九六一年。
《藏在裤袋裏的手》——刊现代文学第八期,一九六一年。
《青春》——刊现代文学第七期,一九六一年。
《小阳春》——刊现代文学第六期,一九六一年。
《黑虹》——刊现代文学第二期,一九六○年。
《玉卿嫂》——刊现代文学第一期,一九六○年。
《月梦》——刊现代文学第一期,一九六○年。
《闷雷》——刊笔汇革新号一卷六期,一九五九年。
《骨灰》
《等》
《谪仙怨》
《我们看菊花去》


 白先勇短篇小说选(台湾文学丛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这几天我脑子里老是在冒白先勇的名字,冒他的《游园惊梦》,死活就是找不到那句老是在我脑子里咬牙切齿的“唱戏唱到私订终身后花园,反正轮不到我去扮奶妈!吃酒,我不惯做陪客!”我怎么老觉得那是十三天辣椒蒋碧月的辣话呢?真是可怜,可怜的钱将军夫人,可怜的老五。可怜她,得月台的蓝田玉。小时候,我有两本成人读物,一本《宝岛》,一本残头残尾的《收获》,那一期正好是介绍台湾当代文学,有於梨华《傅家的儿女们》,有聂华苓《桑青和桃红》,都是节选,不节选的是白先勇的《游园惊梦》。可那时候不喜欢。只记得钱将军夫人下了计程车,在窦公馆的穿衣镜前望自己那袭过时的长及脚背的墨绿杭绸旗袍。那料子映照不出原本光泽,钱夫人的怀疑真是惊动人,又她自忖是老了、眼睛不中用的那一瞬,说哀恸天地也不过分。人是自己也要骗自己的。且不说她是不是当真还有私房钱,即便是当真爱那料子,只怕送到台北的大裁缝手里,那成色也是要被奚落的。此中奥秘,不可说。白先勇这厢也沉得住气,只是不表。因钱夫人自己心里也是不表的。表不得。一表,就成李奶奶开唱:铁梅,你爹姓陈,他不姓张。那怎么可以。就像张清芳唱的:虽然明知无法让你回心转意,故事还要继续下去。白先勇就是这样知心又狠心的人,他是知道有什么样故事。有什么样开头,就有什么样收梢。但他要拧扭,他就要这样的折磨。所以说,我揣测,白不仅是出了柜的男同,还是没出柜的M。凡折磨人的小说,都只自虐狂作者才能创作。这条真理颠扑不破。《游园惊梦》是念中学了,才又能鼓起勇气读一回的。可见人性本善大约是对的,至少人性本懦或弱总是对的。只记得最强音是钱夫人几杯花雕下肚,唱不动了惊梦,却心里呼喊。《雪国》里最强音是哪里,我不知道书上怎么说,只记得驹子酒后到客栈,不体面地唤人名字。“纯粹是女子纯洁的心灵在呼唤自己男人的声音。”且不管钱夫人对着镜子望不到意念中翡翠似的绿汪汪,不管钱夫人计程车穿过窦公馆门口一溜黑色小轿车,那前面的一阵阵心紧,且都是没有表过,到这里,也就越发显得不值得表。吴声豪的笛子吹得再高,也没有得月台的蓝田玉的心高。心比天高,命如纸薄。不光戏子,也是各位。到得出了门来,那片秋月恰恰地升到了中天,也是钱夫人心里那根弦子该呆呆停住的时候了。但这边,李彤,还在继续美得不行,美得薄命。所以看白先勇,也是喜欢过李彤的:周大庆打开了桌子上一个金纸包的玻璃盒,里面盛着一朵紫色的大蝴蝶兰。周大庆说那是给李彤的礼物。李彤垂下眼皮笑了起来,拈起那朵蝴蝶兰别在她腰际的飘带上。周大庆替我们叫了香槟,李彤却把侍者唤来换了一杯Manhattan。“我最讨厌香槟了,”李彤说道,“像喝水似的。”“Manhattan是很烈的酒呢,”周大庆看见李彤一口便将手中那杯酒喝掉一半,脸上带着忧虑的神情向李彤说道。“就是这个顶合我的胃口,”李彤说道,几下便把一杯Manhattan喝尽了,然后用手将杯子里那枚红樱桃撮了起来塞到嘴里去。有一个侍者走过来,李彤用夹在手指上那截香烟指指空杯说道:“再来一杯Manhattan。”多少人说她是最后的贵族,多少人说她是谪仙子,都是外行看热闹。过日子,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越是场面上光鲜的,越是不知道多少肚里的烂糟糟。要不何苦这样辛苦地扮相上场?须知,最亮眼的总是戏子。“垂”“拈”“别”“撮”“塞”“指”,几个动词,是纤纤葱指,又是明眸皓齿,我看却是洗刷不掉的唱念做打。唯美主义说生活模仿艺术,是不假。却也不真。因为,只有坏的生活才模仿艺术,不管模仿的艺术好是不好。白先勇是真悲凉,因他笔下没有张爱玲的梁夫人,也没有被陷害的葛薇龙。他这里,既说辣话、又有辣手的人是没有的。只有一些惨淡。就算他有金大班,有尹雪艳,也只是皮相,皮相底里是众男人/大陆文化的疲软。这里,谁也没有生活的智慧。大概,生活里其实并没有智慧可言——白先勇若是这样想,真冤死了多少一心富贵高尚的人。其实,谁想知道所谓的智慧或者真理性的东西呢?“真理如果不能如果不能用来发明一种烹饪鹰嘴豆的方法,那就一文不值。”
  •     初中在学校发的补充文选中看到了这篇小说,读完后倒吸了一口气,惊异的不敢再重新翻开。然后,就爱上了这篇小说和这个作者。对于人物心理细腻入微的刻画,使得在那些句子之间,感受得到浓郁刺激的劣质香水和阴郁发霉的黑暗角落。故事是真是假无从得知,但在故事背后浮动的是慑人的精神。

精彩短评 (总计27条)

  •     “白先勇是善于结构的建筑师。他的作品,一般都写的比较短小,比较简练...白先勇只写日常生活而不写重大时间和激烈的矛盾冲突;他不是展现人物的生活的过程,而是突出人物命运骤变的片断;他不使情节曲折化而淹没人物,而是淡化情节突出人物...小说家要在纷杂如麻的生活时间中,寻找出它的头绪,以结构全篇“ “为旧时代、为败落的阶级唱精致的送葬曲,这是贯穿白先勇全部作品的基调” “比起他正面描写那些天潢贵胄,他更擅长刻划寄生于这个社会阶层之上的形形色色的附属物” 我比较能欣赏《游园惊梦》《金大班的最后一页》《思旧赋》《玉卿嫂》《谪仙记》 总之都是很不错的短篇小说
  •     以《芝加哥之死》结篇,看完之后简直不敢再翻第二遍。
  •     旅美之前的用笔拥有古典的情怀,出自浪子的瞳孔。青年气息的几个短篇给人一些年少青涩却柔弱的感觉,并参杂了现代的笔法。纽约背景的后半部分给人一种劣质香水的阴暗,其中隐约有对同性恋文化的暗示。他是学英美文学的我知道,于是一下子让我记起了曾经的。吴侬软语、英语、还有淡淡的港味混杂的全面。《永远的尹雪艳》,《寂寞的十七岁》,《我们看菊花去》,《孤恋花》等一些都很喜欢。都有同样不知去向无疾而终的结局~
  •     只记的个永远的《尹雪艳》了
  •     悲悯情怀
  •     好想從學校圖書館把這本偷回來T T!
  •     比张爱玲逊了那么一筹,但也还是值得看的
  •     看过他的小说,再看很多小说失去了趣味。
  •     主要收的是白老师早期作品,就记得当时看的时候好诧异,觉着这不是男版张爱玲么。仔细想想,两人都出身名门,许多作品内容也是高门深地鲜花着锦下的那些污秽与不堪,难免使我有此联想,相比而言,白老师的文风更温柔敦厚些。
  •     期末考前的疯狂
  •     最喜欢一把青和寂寞的十七岁
  •     该看了多少遍才能记住每一个细节
  •     惊艳
  •     功力啊~
  •     不知为什么我想到了张爱玲。。。
  •     補看了幾篇之前印象不深的。
  •     《台北人》的扩充版
  •     叹为观止~
  •     太好了。
  •     国葬写得真好
  •     休憩56th,整个台北,那一代人,都在这本书里。普天之下无处不苦,躲到何处能安心呢。狂哭悲笑不得解脱的今日明日,在那个部分肮脏污浊部分脂粉甜腻的台北。
  •     书很旧了。
  •     初中时在老爸的书架找出了这本书,间断地看了好多遍,伴着我渡过了青春期,想象着那男女的情爱,尤其是《玉卿嫂》印象非常深。
  •     比香港出的疑似山寨版《玉卿嫂》選得好。又,我明顯鍾意《台北人》多過《紐約客》。
  •     白老的文字既可以质朴无华,也能浓墨重彩。有些篇章读来像一道家常小菜,满溢着人间烟火气。而有些则像观赏色彩绮丽的油画,华丽炫目下隐藏着生活的真实。当代华文短篇的奇才
  •     不老的尹雪艳。。。。。
  •     旧时代的奢华气氛和怅惘情怀,很有意思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