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他的戒律

出版日期:2016-12
ISBN:9787550290563
作者:[法] 弗朗索瓦·齐博
页数:160页

内容概要

弗朗索瓦·齐博(François Gibault,1932-)出生于巴黎大资产阶级家庭,24岁担任上诉法庭律师,多次担当震撼法国、北非乃至非洲大陆特大案件被告的辩护律师,拥有“塞利纳研究学会”主席等七八项文化社团的荣誉头衔,1977年出版了《塞利纳传》(三卷本),65岁时发表第一部小说《去他的戒律》。

书籍目录

作者致中国读者 …………………………………………………弗朗索瓦·齐博
译者推介………………………………………………………… 沈志明
代序:一部“准小说”式的“反精神自传”………………… ………柳鸣九
告读者…………………………………………………………… 弗朗索瓦·齐博
代跋:文化差异引发《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标题风波 ………柳鸣九

作者简介

“出气小说”还是“反精神自传”?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标题引发风波
………………
※编辑推荐※
本小说1997年在圆桌出版社出版后,法国各大报刊反应良好,大力推荐。俄罗斯立即翻译出版,文学评论界一片赞扬声。也许咱们中国读者还不太习惯这类小说,但作为了解当代法国小说动态不妨一读。
——著名旅法翻译家 沈志明
………………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叙述主人公“我”自三十年代初至四十年代末的童年情感历程:战前,德军人侵,逃难,解放等。应当强调指出,这不是自传,而是百分之百的小说,但作者的心灵投影处处可见。就是说,这位遐迩闻名的大律师和社会名流终于找到一种方式来泄露他的“内心秘园”,终于把六七十年压抑于心灵深处见不得人的情感发泄出来。小说字里行间洋溢着出这口恶气的愉悦,故而作者称他的作品为“出气小说”。
………………
※名人推荐※
作品充分地显示了大手笔的气派,它以卢梭《忏悔录》式的坦诚与力量宣泄内心,倾倒肺腑。
语言格调与语言色彩是塞利纳式的,辛辣的、粗野的、反讽的、夸张的语言随处可见。
真正使读者耳目一新、引人思索的还是作品中的这个“我”,他骇世惊俗,使人震撼。这是一个“既像天使又像魔鬼”一样的人,自视为上帝的选民,有蔑视芸芸众生的狂傲,并以世人特别是手下败将的失败为乐。他在现代生活中是一个善攻能守的角色,全身都是“盔甲”,能做到滴水不漏。
——著名法国文学专家、翻译家柳鸣九


 去他的戒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整本书字数不算多,原文曾在1992年发表在《世界文学》上,原题目柳鸣九先生翻译为《去他妈的戒律》,考虑到大众的接受度还有刊登周刊的考虑,最终以《去他的戒律》发表,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而后因在法国本土以直译名《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用作舞台剧名,引起不小的风波。这次首次中文译版首次出版,也在书的最后特别讲述了事情的始末。而这本书的内容上看并没有与此有直接的关系。看文笔风格,完全超出我的预期范围。作为大律师的弗朗索瓦·齐博,与严肃并严谨的律师形象不同,写出竟是如此畅快淋漓的文字。这不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自传,然而作者却用有够直接的语言描绘了“我”的那些年,一个还在襁褓之中就开始耳聪目明的婴儿,大人们忽视我的早慧,在我面前不加掩饰侃侃而谈,而“我”接收着虚伪的开蒙,了解无辜的面庞便是最好的欺骗伪装,而“我”在伪装中连真相都开始混淆。听上去荒诞不经,作者却正是用这些直白露骨的文字,辛辣粗旷的语言把“我”塑造成一个深谙生存之道、游戏人间的人。我很快明白,要解脱就得叫喜爱你的人难堪,以平息其他人拿你开心,但对厌恶你的人却要和颜悦色,以便叫他们受骗上当。然而,我们又通过文字看到了另一个被欺负、焦躁不安的少年,这些都是“我”,充满了矛盾,真真假假的直白描述中,让人很难确定的说,这个“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就像是个捉迷藏的游戏,读者试图寻找到最接近作者形象的那一面,不过却不被真真假假的描述混淆了视线,每一个都好像是作者身上的一面,但是因为夸张的笔法,这些面又有着很多的矛盾性,实在难以让人百分百确定。所以这并不是一部自传,而是一部披着童年的外衣,讲着自己心中的话。语言辛辣的、反讽的映射了部分作者精神的自传体小说。整部书的前半部分没有明确的叙事,更多的是作者直抒胸臆的“碎碎念”,而这部分的翻译却没有给人一种外文翻译后的距离感,恰恰这种口语化本土化的翻译,让我们更能与作者产生共鸣与共情。在阅读的时候也忍不住被这些文字带着抒发了内心的愤懑。在书的后半部分,开始有更多的生活记叙,不再是作者天马星空的喃喃自语,父亲这个形象更加多的参与到故事的情节中,是整本书里最为完整的一个形象。同时父亲特立独行的教育方式,也深深影响了作者的一生。这个版本的翻译也比较让人惊喜,一些成语的运用,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同时也不失原文直抒胸臆的痛快。总体上,不论是本书的写作手法还有书的题材来讲,整本书都流露出一种独有而浓烈的个人的风格,喜欢的人可能会很喜欢,反之亦然。
  •     # 一自传这个东西,尤其是涉及幼年、少年的传记。很大程度上是与心理史学的主张相一致,就是想通过挖掘传主早年的经历,为他今后的生活、行为找到一个良好的解释。反过来则是可以认为,传主推出自己的传记也是为自己现在的行为找到一个借口:看吧,我干的这些事也不是自己想干的,都是因为童年阴影。至于落实到这本书《去他妈的戒律》上,则是作者弗朗索瓦·齐博的一个强有力的宣言:老子从小就叛逆,爱咋咋地。他的这种叛逆,从他选的书名《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原名)就能看得一清二楚。明明是一个冒犯人的书名,但还是用它,就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各种傻逼规矩的蔑视。而这种通过故意冒犯别人来表达自己内心主张的行为,不是中二是什么?在《去他的戒律》里面表达的淋漓尽致,从小就是不走寻常路的熊孩子啊。# 二作者觉得自己是天生的叛逆者,从一生下来就是。身体的孱弱,让他自己只能远离人群的骚动。而这种虚弱,却给了他自我膨胀的机会。>儿童是示弱之王,从这个角度说,我是王中之王,很会玩弄我的单薄虚弱和矮小多病。……我过分的多愁善感,构成我手中的王牌和主牌,而且很快测出其力量,恬不知耻的加以利用。自传当然也与曝露息息相,也就免不了对童年琐事充分地暴露。这些童年经历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突出了作者的孤僻与焦虑。最后,他总结道:>最终将我击毙的,必然是万物的空虚。奖项我背后射击,为了我好,让我至少能哀求点什么。整个童年期,我因别人的幸福而痛苦,如今我竟憎恨起我的童年来了,仿佛我的童年是不幸的,而……至于他的少年时代,作者也承认:>他并不比我的幼年更完美。从中看得出有些未消化的哈偶安泽,觉得很受用的床上,对他人和否认的厌恶。# 三作者能有这样的早年生活,身边人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个人就是作者的父亲。父亲总是*教我们永远不要与时俯仰,要我们保持本色,是我们每人成为独一无二的人物,就是说一个个难以归类的混世魔王和无能之辈。*有这样的家庭教育,作者的成长被引导向什么地步,也是可以猜想的。结果论的说一句,父亲的教育是成功的,作者就是一个混世魔王的成功人士。父亲的教育非常奇怪,比如,*教孩子强迫躯体做困难的操练;让孩子尽量少吃少喝,为此还认同纳粹的入侵;为了强化记忆力,不用日历和钟表;掐断了热水,让精力不要松懈下来。*从种种奇怪的教育方针来看,这样家庭走出的孩子,能正常才怪了呢。# 四作者怎么看自己呢?当然他很满意现在的境况。他在开篇就说出了对自己的认识:>我混沌出世,既与众相同又与众不同。我早在进襁褓之前就跟自己过不去,后来穿燕尾服,穿茜红色裤子,穿律师长袍,依然跟自己过不去。我既像天使又像魔鬼,竭尽所能充当傻蛋,不畏疾风,不怕酷暑沿河,尤能抗寒。从娘肚子起,我便体验希望与失望,体验徒劳的抗争,体验一般的失败和读一的失败。所谓独一,因为是我嘛。能拥有这种中二到老,顺便还成功了的人生,真是美好啊。 ###更多请关注:https://basin42.wordpress.com/

精彩短评 (总计45条)

  •     非常奇葩的一本书,不厚,硬着性子啃下去,越啃越有味。前半段作者旁若无人、天马行空的自我宣泄,实乃虚虚虚。后半段,二战时期作者童年的回忆,孩童的顽劣,婶婶的自杀,诺曼底登陆的狂喜。再大笔墨着色了父亲 “劳其筋骨”式的教育方式。 本部书原名也很奇葩,正是这书、这书名,认识了这“既像天使又像魔鬼”的齐博。
  •     不是所有的反对都应该被歌颂,尤其是那些没有自成逻辑的明确的自我纵容。我也想见纪德。
  •     牛逼!看似很散,前半部分很飘逸,后半部分有记事描写。妄图从字里行间窥探一二作者的成长轨迹,最后徒劳。总体来说这本书的笔调是不露声色的批判和讽刺。对父亲的感情描写也如此(虽然在代跋里有说是“敬夫”,但仍有讽刺。)但是最后想起父亲,还是说了想念。与父亲去世时的感情有变,也正反映出作者的不同人生阶段。
  •     从未读过的,很新奇很犀利的文章,虽然有些话觉得有点偏于阴暗,但是仔细琢磨,真的点出了事实
  •     译者功夫了得,翻译过来,居然没有一句欧式句子。推荐出版这本书全凭十几年前的阅读印象。重读一遍,没有那么爽了,更有感触的是那位特立独行的古怪老爸,如果放到现在的网络写作中或可取一个这样的题目——神奇老爹如何毁掉我的童年。
  •     很好很喜欢这本书
  •     每每代入共鸣下一秒就如梦初醒般幻碎,看似无理取闹,躯体和精神,劳役和自由,很好的结合不显突兀。解释,是自我说服并说服已被说服者的一种方式。狡猾之最,是自得其乐。
  •     忽略标题的讽刺性 到是非常喜欢主人公把童年的故事分散开来讲 一开始以为的他家里就是那种家庭啊 到后面展现各种不同的故事关于他的家庭和他周围的人 啊 先入为主的想法错了
  •     不明觉厉
  •     给你100个赞
  •     挺好的一本书
  •     云里雾里看的
  •     其实我是读过当年《世界文学》那版,想看改编的话剧。起初以为法国自由派作家的反思,也是法律界认识的“吐槽”(如果那时候有新媒体的话)
  •     前半部分真是酣畅淋漓,后半部分也幽默可喜,作者不愧是塞利纳迷弟,搞得我又想把茫茫黑夜漫游看一遍,翻译相当不错,一看沈志明和柳鸣九这对好基友就踏实
  •     201708 既包罗万象,又空空如也,无始无终……
  •     可能是我不懂得欣赏,差评。
  •     卧槽,豆瓣果然没让我失望
  •     痛快淋漓
  •     一口气读完,定价不良心,翻译很难得,行文间不失塞利纳的风骨,思想上颇多共鸣。
  •     写得汪洋恣肆,想象力与感受力齐飞,不少段落都有种奇异的抒情之美。以孩子的视角描绘二战的部分,因怪异而真实。阅读感受比较难形容,好像拿一只放大镜看昆虫的感觉吧,既觉神奇,又有点震惊。
  •     有些很美的句子,但主要是戏虐的抱怨,没完没了的使人读起来就在想,大家都很烦那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也就想他自己写的,你不必喜欢,你不必读完。
  •     “恨,是爱的过错。”不愧为塞利纳的死忠,非常塞利纳式的呐喊
  •     这位遐迩闻名的大律师和社会名流终于找到一种方式来泄露他的“内心秘园”,终于把六七十年压抑于心灵深处见不得人的情感发泄出来。小说字里行间洋溢着出这口恶气的愉悦,故而作者称他的作品为“出气小说”。
  •     就那样吧,自传这种东西,自我意识很强的人读起来很难受、而且找到共鸣也不容易,就有种我们都有自己的世界,但你我的大相径庭,所以你想通过你的世界传达出来的道理和观点,我不懂我也不想搞明白。
  •     好读好读不烧脑
  •     羡慕这样率性而为的勇士
  •     老头真是活得率真,想必人如其文,毕竟是学法律的逻辑严谨,而且不妨碍天马行空随性自然,与其叫做出气小说,不如叫做俏皮小说,真挺可爱的啊哈,翻译质量难得,这书的码洋真高啊
  •     翻译了得!往坏处想,我们以为明白;往好处猜,我们死于无辜。好书!
  •     有一个来学期没读过小说了,很短很有趣,前部分的内容很毁三观,但我觉得坦诚得可以,带着法国人那点儿自命不凡。
  •     狡猾之最,是自得其乐,别人的事,一概不去理睬。庸俗化,是大敌。
  •     翻译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优秀和流畅。活脱脱一个诗人的反面啊,一边鞭辟入里真真假假,又完完全全的可爱
  •     名字哗众取宠,内容不过是一个资产阶级家庭的编年史,能安然度过战争,只在父亲那里看到点不同
  •     【送书活动】免费送全新纸质书,数量有限,送完即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豆邮我了解!豆邮时请注明书名
  •     童年的我受父亲影响,对社会的一切充满反叛,但又无法反叛这种教育出来的反叛本身。反叛导向自我,但反叛本身就不是从自我中诞生的。最后,作者写“做它一天木偶、依旧我行我素”,也只能这样了。
  •     p132金句“弥撒就像歌剧,美倒是美,但听不懂他们唱什么,等听懂他们吼什么了,却是言之无物”,像电影《望乡》中尾段阿琦婆无言哭号确实是感人至深的,长“哭”当“歌”。
  •     在我看来,这部作品一可算作是齐博先生对自己人生与现代社会的反思,二可算作反精神反传统规定的精神汇集。
  •     反常 反精神 I like
  •     好看
  •     很多年前在订的世界文学上读过,终于又见到了,收
  •     还是不错的书,尤其是第二部分的描写,一个与众不同的父亲
  •     去他妈的戒律/中国人一定不可自以为是,要像西方人学习啊!
  •     书名真是不好。再反精神起“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或者类似“犹太人活该被屠杀”总是不好的吧?译者推荐、代序、后序的篇幅太大而且重复让人崩溃。抛开这些。小说还是蛮喜欢哒。
  •     反精神自传,不吐不快的小说,很值得一读
  •     审视很难说是一种发泄,因为并不快乐
  •     2016年已读126:齐博关于童年记忆的自传体小说,读的过程中不时有“居然可以这样写”的惊叹。书中的“我”让我想起铁皮鼓中那个生下来便有超人智慧、但却拒绝进入成人世界的奥斯卡,一早便洞悉人生的真相。虽设定为一个孩子的独白,但采用的却是超乎孩子年龄与心理的视角,作者像一个追踪自己灵魂的猎手,再现了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到童年岁月的成长与孤独,种种狂放不羁、愤世嫉俗、自嘲又自虐的论调,常常有种奇怪的倒错之感。后半部更多地将重点放在了特立独行的父亲身上,乖僻的父亲如何格格不入,自己如何背负着父亲留下的烙印,追随着父亲的脚步。怀念父亲的一段很是动人:“经过许多年,父亲真的死了。打那时起,我一直哀悼他,希望他呼唤我,希望来到我身边,我等着他,我徒然恳求小耶稣和圣母玛利亚还我父亲,仅仅为相聚一个夜晚”。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