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伊朗长大3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6-4
ISBN:9787108023957
作者:[伊朗] 玛赞·莎塔碧
页数:91页

媒体关注与评论

  人们谈起这个伟大的文明古国,总是将她与原教旨主义,狂热主义和恐怖主义联系在一起。我们为一个在伊朗长大的伊朗人,知道这个形象远非真实。  正因为此,创作《Persepolis:我在伊朗长大》对我来说才这么重要。我认为,不应该根据少数几个极端分子的恶劣行为而对整个国家做出评判。我也不希望人们忘记那些为了捍卫自由而在狱中失去生命、在两伊战争中丧生、在各种暴政统治下遭受折磨、或被迫离开亲人和祖国的伊朗人。人可以原谅,但绝不应该忘记。  ——玛赞·莎塔碧

内容概要

玛赞·莎碧(Marjane Satrapi)于1969年出生于伊朗的雷什特(Rasht)。她在德黑兰长大,在那里的法语公立学校学习,之后去维也纳,后又去斯特拉斯堡学习插图艺术。她写过几本儿童读物,创作的插图发表在世界各地的报刊杂志上,包括《纽约人》和《纽约时报》。她目前住在巴黎。

编辑推荐

  玛赞·莎塔碧是一位活跃于欧美的伊朗年青女漫画家,她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长大。在这套漫画中,莎塔碧以近乎孩童的眼光和笔触,绘画出她童年在伊朗生活时所间所闻所经历的生活文化传统,尤其珍贵的是她能以伊朗女性的身分,向全世界重新展示阿拉伯女性真正的生活和位置。

作者简介

在《我在伊朗长大3》中, Marjane开始了她在维也纳的生活。她住在奥地利由修女开设的宿舍中,与室友言语不通;孤独的她设法融入学校生活,甚至作出崩妹打扮……
一方面担心战乱的祖国,另一方面要面对爱情烦恼与被误解的痛苦,反叛的Marjane如何面对种种冲击?

图书封面


 我在伊朗长大3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先看了电影再看书.书没有看过124.直接看的3.剧情理解上没有任何困难.因为电影已经讲得很清楚.几乎所有细节都有提到.ms除了去舍友家乡探望家人一段没有.身处异乡.而且充满歧视与不理解.我蓦然想到了中国人在国外的遭遇.也许相比伊朗.从非常富裕跌入极其贫穷的深渊.我们一步一步往上爬.兴许还好受些.Marjane为了融入奥地利的社会.或者说为了不被排斥.吸大麻信仰无政府主义.反正无论原则无论信仰只要是能让她看起来不想伊朗人的事情她都做了.某位留学加拿大的同学说过.当她第一次听到台湾的留学生信誓旦旦地说台湾不属于中国时她气愤地回击.然而第二次第三次当她渐渐沦为异类.她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立场.在那里.她只能承认台湾是中国边上的一个岛.环境造就很多也改变很多.我们不能说Marjane错得离谱.也不能说留学生吞声忍气是有辱国威.当环境不得不革新时自然会有革命者的出现.只是假若我们只处于过渡阶段.那就让一切去吧.走得太快.不见得是一件好事.Marjane最终还是良心发现.三个月后她回到伊朗.懦弱逃避还是明智的撤退.who cares.我什么都不会问.
  •     流落奥地利终于抽了个空,看完了《我在伊朗长大》第三册。这一册讲玛赞•莎塔碧在流落奥地利的故事。 与前两册的风格完全不一样,这一册中,女主人公开始变得堕落,她吸大麻、贩毒、在大街上流浪,就像一个羞耻的虚无主义者,而这些是有原因的,她为这个国度所不容,并非她自身的原因,而是因为她出生的那个国度——伊朗,因此她忍受有些无理之人。当她在修道院与修女们住在一起时,有次吃夜宵,她煮了一大锅的意大利面连锅端到餐厅边看电视边吃,却被院长看到并且指骂:伊朗人真没有素养。她气得马上骂过去:你们这些女人,在当修女前统统是婊子。自然,她被逐出了修道院。之前她寄宿在母亲的好友佐佐那儿,却因为佐佐容忍不下她,送到这儿,之后她住到朋友茱莉那儿,而茱莉是一个与她性格截然相反的女孩,吸大麻,与十几个男人先后上过床,并且吃避孕药。在玛赞的国家,当众接吻也像是性行为。她对茱莉这种开放的行为十分震惊,当派对开始前,茱莉用香水喷阴部,她感到十分吃惊,茱莉称呼阴部叫MINOU,而在波斯语中,MINOU则是天堂的意思。她的文字总是那样幽默而不失纯真,她甚至对男性的生殖器官表现出好奇,她父亲曾经在教育她时说睾丸就像乒乓球那样,因此在派对中看到那些男人穿着短裤出现在面前时,她狂笑不止。而正是她这种反常的举动,令她对爱情、对性生活有了无比的期待,她也真正理解了茱莉说自己母亲与他人柏拉图式关系的真实性了。当她在这个孤身一人没有知己的城市里,唯一渴求的就是亲情和爱情,十多个月过后,母亲来到奥地利,她的头发全白了,两人相拥时,玛赞不无感慨地想:我们两人的比例完全倒了过来。 而只有当母亲在身边时,她才感到温暖,不需要隔着文化的差距去解释一切,十几个月的相隔必须靠着不停说话来弥补时,家庭的支撑力量重新树立起来。她们分别,然而变得更加有力。当玛赞遇上爱情,她彻底投入了。先是爱上一位同性恋者,一个对所谓的“无政府主义”充满幼稚态度的男孩,一次聚会的晚上,玛赞渴望得到性生活,却没有得到。她以为男友爱上了另一位女孩,可是他向她坦诚了一切,得到了她的原谅。第二位,就是那个马库斯,是最伤她的心的那位。她认识马库斯时,对方甚至连送她回家时的汽油费都要她平摊,然后坦言喜欢上了她。玛赞立即坠入了爱河。他俩的爱遭到了马库斯母亲的反对,因为他们容不下伊朗人,另外反对他俩交往的玛赞的房东,一个长着马脸的博士夫人。于是他们甚至在汽车里做爱、吸大麻。马库斯还让她去咖啡馆买廉价的大麻,这样,她成了整个学校的毒品贩子。她变得如此堕落,甚至越吸越多,让身体变得尤如一棵“蔬菜”。男友没有帮助她,反而伤害了她。当她十八岁生日那天,无意间撞见马库斯和另一个女孩在床上,她哭叫着奔出了那个房间,而且从此再也没有见过马库斯。他欺骗了她,而她似乎也意识到自己对马库斯的不公平,因为在她心里,他是她的全部,而他却有亲戚朋友可以替他分担。没有了他,她便在这个城市失去了一切。她立即垮掉了,在街上流浪了好几天,捡烟蒂吸,在寒风中睡在石椅上,并且没完没了的坐在公车的发动机座上睡觉。她开始咳嗽,并且咳出了血,晕了过去。最后被送进医院。我一下子落下泪来,这样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却因为国家战乱,离开了父母,到一个语言不通的国度坚强的生存着,却还要遭受他人的歧视和爱情的创伤。最后她向佐佐讨还欠她母亲的3000元钱,并且打算回家。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泪水挂在脸上,而最后两帧画面是空白的,只是写满了玛赞与父母的通话纪录。三个月,她与父母失去联系,像一个流浪者,没有依靠,像浮萍一般。也许,这些堕落的经历在她将来的生命中会刻下很深的烙印,但不管怎么说,玛赞还是成长了,她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忠于自己的灵魂,保持自己的尊严。可贵的是,她还活着,并且将向我们继续讲述她的故事。6月5日
  •     第一次看非欧美非日本的漫画,感觉非常棒,来自亚洲伊朗的漫画,给我一种很异域的感觉,单色,粗线条,粗燥,这是第一页给我的感觉,但后来我发觉虽然这是由单色粗线条构成的手绘漫画,却对人物的表情和动作有细腻的表现,而且作者不时的用两幅截然不同的画放在同一页,以给人强烈的反差,回想一下,其实现在很多漫画都在画风上强调细腻,却忽视了支撑漫画的主题,当然这个和宅男的增多有关。。。画风讨论结束,这本漫画的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的经历其实我们每个景德镇的居民都会有同样的感受,伊朗,一个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却拥有70%的文盲和贫民,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是以原教旨为中心的居民管理委员会,伊斯兰教至上,政教和一,想想和景德镇一样,景德镇自1949年成立的新的物业管理委员会后,历经20多年的荒诞的管理,使景德镇的物业水平和居民的素质倒退了100年,通过这个漫画,使我意识到,贫穷和文盲,只会造就极端的物业管理委员会,其表现方式莫过于2种,极端的宗教主义-伊朗,极端的民族主义-参见旧景德镇历史和现在的北朝鲜,唯独这2种方式可以统一全国,使物业管理委员会顺利的运行下去,我还记得有一次正在地铁上听到胖子在评论现在的物业委员会怎么怎么荒诞,怎么怎么贪污腐败,现在想想,什么样的居民造就了什么样的物业管理委员会,全世界都一样。漫画中,其实也是现实的伊朗,不允许妇女化妆,不允许妇女裸露除face以外的任何肌肤,但作者确是艺术学院的学生,学画画的都懂的,没事就要画赤膊女人,结果由于宗教问题,模特儿却是一个从头到尾都包住的女人,然后自己想象着画赤膊女人。。。。我老婆说得对,这个世界上,大概只有伊朗那种国家的人性欲最强。。。我现在一上网就可以大咪咪,一出门就可以看到满街的黑丝,一逛商店就可以看到卖丁字裤。。。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一最好,二次之,三和四略平庸。
  •     性解放,吸毒,重回伊朗。
  •     回家
  •     为了融入群体而吸大麻,如何活出自己的张力。
  •     在异国面对信仰的崩溃,不破如何立。 一个有着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的女孩,其实在很短的时间内也会堕落。但是,她之前所受的教育和思想,会让她再次回归她自己的道路。
  •     简单而有力度
  •     有人评价这样一个富贵子弟有什么权利来说自己深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我认为这样的评价是卑鄙,无知,傻逼的。因为会这样评价的人,定然没有尝试过流浪的滋味,流亡与回归的矛盾,不仅在于伊朗这个问题上,不仅在这套书中主人公身上,古代出埃及的摩西,二战被迫离开的犹太人,太多太多。莎塔碧讲得如此诚恳的一个个故事,只有狭隘的人,才会就其身份如此评价。他们是不懂民主,不懂民族主义的。
  •     公司大扫除翻出的书 之前电影没有看下去 书还不错
  •     和陈丹燕的王范妮的故事有着相同的氛围,异乡人的氛围
  •     “我越是拼命地想同化,越是感到理我的文化越来越远,感到自己在背叛我的父母和我的出身,感到我实在按别人的规则玩游戏。”“如果我自己不能感到内心的平静,我就永远平静不下来。”
  •     我开始渐渐明白,这套书会得奖,不仅仅是因为它选择了一个比较冷僻的角度——毕竟,你在西方世界,有多少人亲身经历战争、在伊朗长大呢?但是,从第三本开始,莎塔碧去了奥地利。 按理说,卖点没有了。 好的作家首先应该是个思想家,其次是个表达家。 我没有想过,一个独在异乡的人也会因此产生一系列问题——我突然想到,如果把一个孩子放在国外,是不是也可能会有这样类似的苦痛? 嗯,想起郁达夫的《沉沦》,心里有了答案。
  •     人,可以原谅,但绝不该忘记。
  •     It's fear that makes us lose our conscience. It's also what transforms us into cowards.
  •     欧洲和伊朗的文化差异太大了,当然和中国文化的差异也挺大的。看到主人公慢慢走向叛逆沉迷灰暗真是心痛。这也是个人选择,不能完全归咎于环境吧。第三世界的人要想在发达国家愉快地生存真困难啊。
  •     青春迷茫
  •     什么时候我也能跟玛赞一样客观地分析自己的男朋友自己的爱情呢。
  •     真的好苦啊,在自己国家活得那么好,移民却要从头开始。正是青春期,却远离父母伙伴,一个人在异乡....有时候觉得她太软弱了,只是当时她还是个孩子啊,如何面对那些人的敌对
  •     我觉得很厉害,在经历如此之多之后还是能成长起来,虽然很多是青春期的犯傻,但是人在当时总是不可能正确的意识到这些,现在觉得我所经历的其实并不算什么,磨砺是普遍的,然而人总是要生存下来的
  •     冲击与成长
  •     赞!
  •     异质文化的碰撞,个人心灵的成长,都在这里头了。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看完最后一本了。
  •     感觉中国留学生在外国也可能会有一样的遭遇。看到这本发现作者真的很真实还原她的经历,没有任何鸡汤励志。有共鸣。
  •     个人心灵的成长。
  •     (1)“你长得真快啊。”(妈妈)我没有再重复说她的变化也很大。她这样的年龄,不会再长大,而只会变老了。P47(2)我对别人不感兴趣,这反而使我更有吸引力。P54(3)我目睹了一场革命,它使我失去了一部分亲人。我经历了一场战争,它使我远远离开了我的祖国和我的父母......最后是一段平庸的爱情故事差点要了我的命。P87
  •     剥离与融入的困难。汤,奥地利的一个州,意大利面条,蔬菜,马,捉迷藏,爱情故事,卷角面包,面纱。
  •     以一个年轻人去看青春的造作
  •     3=v= 我就随便看看系列
  •     忠于你自己。
  •     失恋后沦落街头那段好。
  •     年轻的生活。最后她在电话里跟父母说的话正是我长久的心声啊。即便我得不到这样体贴地安抚,也期望自己能安抚到别人。
  •     命运是不可抗的。庆幸。
  •     青春期的叛逆,和流落他乡寻求认同与保持自我之间的矛盾,让这个敏感的小姑娘迷茫、纠结,特别是在失去爱情后的醒悟,她把男友幻想成集所有角色于一身的拯救者,实际上正是她真实生活里缺乏关爱和归属感的体现。最后戴上面纱,回家,小姑娘又做回了自己。有时我们努力想摆脱一些事物,却不知,它们早已深入血脉,刻骨铭心。
  •     很奇怪,读了这么多书,既然还这么迷茫
  •     爱情的创伤,流浪街头的失落,无数个孤寂的夜晚让我记起外婆的话:黑夜会带来最好的忠告。于是我学会了为自己的不长进而耻辱;为没有让父母在为我做了那多的牺牲之后能够为我感到骄傲而耻辱;我为自己变成一个平庸的虚无主义者而耻辱
  •     2007-62
  •     你比她厉害哈哈
  •     好好好!!
  •     在街上睡了三个月让人感觉不太现实
  •     ಥ___ಥ
  •     在外求学的悲惨日子,呼吸着自由空气的同时无法融入到当地的社会文化中,不断想家,又和渣男分手,在外游荡两个多月,好坚强!!
  •     为何如此颓废!
  •     经历的太多,幸好没有深深的陷下去,看到回家的时候爸爸没有开别克汽车(已经那时开不起了吧)去接她回家,很伤心,战争,永远是罪恶的,无论打着多么光明正大的旗子。
  •     希望哪一天能收藏原版的看。
  •     有几处共鸣
  •     摘掉面纱,换上面具,摘掉面具,做自己
  •     孩子最需要的是亲情。
  •     異鄉的女孩為了同化變成了小朋克,抽大麻,酗酒,寧願撒謊來掩蓋太過沉重的伊朗人的頭銜。一段平庸愛情的破裂讓女孩失去了所有,被男友利用,流浪維也納街頭。最後女孩感到以父母頂著轟炸為代價自己卻變成如今這般的恥辱,是時候回伊朗去了。
  •     “我迫切的需要回家”,啊好想哭。
  •     这本应该是系列里最萌最真诚的了。
  •     不想说是一本多好的绘本,不过,确实不是一本多坏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